(操)三军的意思秋操看铁良什么意思

影像志:彰德秋操,五位总统碰头!
清朝末年的~25日,清军在彰德府(今河南省安阳市)举行的南北新军秋操大演习。
参加这次野战演习的北洋军由第五镇及第一混成协组成,段祺瑞为总统制;南军为湖北的第八镇和河南第二十九混成协,张彪为总统制。两军共3.3万余人,马5000匹,车1500辆。
全国各省各处前来观操者200余人,由袁世凯和铁良充任阅操大臣。署军令司正使王士珍为总参议,署军令司副使哈汉章为中央审判长,军学司正使冯国璋为南军审判长(即裁判长),军学司副使良弼为北军审判长。各省观操大员一律被派为审判员(即裁判员)。
有意思的是,当时台上台下的官员中汇聚了其后民国的五位总统,分别是袁项城,黎黄陂,冯华符,徐卜五,曹仲珊……还得加上一位当过临时执政的段芝泉……内阁总理、部长有几十位,至于名将、军阀更是数不胜数。彰德秋操可谓是清朝为民国政府提前举办的政坛检阅礼。
由于太湖秋操未能举行,彰德秋操就成为晚清陆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演出”5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大清陆军很快更换了名字,改称民国陆军。史学家将河间秋操、彰德秋操和太湖秋操并称为晚清三大秋操。河间秋操人数最多,但属于一次北洋内部的军事演习,而彰德秋操不同,不仅是一次开放性军事演习,而且军事“含金量”最高。
观操的外国武官
当时的西方媒体也曾感叹北洋陆军军纪严明。“抢劫、强奸等旧式军队里司空见惯的行为,在新军中很少发生。地方民众对1905年第一次军事大秋操的反应可以证实这个结论。老百姓刚听说即将举行军事演习时,他们担惊受怕,疑惑重重。袁世凯感到有必要消除他们的疑惧,张贴了安民告示,说明演习部队并无不良动机。部队到达后,民众惊喜地发现军人纪律严明,买东西一律付钱,因而感到满意。”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一张被误读的历史照片(图)
&&&&因多年观赏清末照片,当笔者看到这张照片及其说明时,直觉得不对劲。四人中间两人,分明是满清大员。在武昌暴动的日子里,操北方口音的人被疑为满人被杀者不少,何人还敢头带满清官帽?遑论是“起义军中枢人物”!再者,被指为黎氏的右起第一人未有口髭,甚至长有黎元洪不具有的颧骨,总之与黎氏判若二人。
&&& 延伸阅读:
&&&&&& &[]&& []&& []&& []
&&& 本文原载于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第72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大型历史照片图册《20世纪初的中国印象&&一位美国摄影师的纪录》,集五百余幅由美国人施塔福拍摄或保存的近代中国老照片,是十分珍贵与罕见的老照片集。由于直接由原照片制版,清晰度较高。  图册中的这帧非常抢眼而罕见的照片,因与辛亥革命挂钩,而显得极为重要。照片背景是操作中的炮兵,前景是四位男子,左、右各为军人,中间是两位清官吏装束的要人。照片的说明词为:&黎元洪及参谋在战场指挥炮兵作战。此照为《大陆报》记者丁格尔摄,在当时以&真正的新闻照&闻名于新闻界。照片反映了正在工作的起义军中枢人物。黎元洪站在右边,手捧一份急件。&此照在图册中的位置是在武昌起义一章内,作为义军的现场新闻照介绍给读者。  笔者因多年观赏清末照片,看到这张照片及其说明就觉得不对劲。四人中间两人,分明是满清大员。在武昌暴动的日子里,操北方口音的人被疑为满人被杀者不少,何人还敢头带满清官帽?遑论是&起义军中枢人物&!  第二个疑问是,黎元洪在辛亥年,甚至再早数年,留下的照片都留着口髭,而被指为黎氏的右起第一人未有口髭,甚至长有黎元洪不具有的颧骨,总之与黎氏判若二人。  接下来的疑问是这位所谓的黎元洪,头上的新式军帽帽顶上方有一个&蒂&,这个&蒂&,是第一代清末新军欧式军服的军帽上所特有的。新军的军服与军帽式样,从1905年启用至1911年清亡,有过三次变动。变动最大的是1911年春。改制后的军帽上不仅没有&蒂&(第二次变动时已取消了),而且帽章大为缩小,另统一佩带&宽同领高&的领章与肩章以区分军阶,取消从前以袖章区分军阶的方式。  此照上的两位军人,明显未有任何1911年春改制后的着装痕迹。相反,除了老式军帽的&蒂&之外,领口没有领章,袖口则有上等官阶的三道杠。帽徽亦是老式的双龙宝珠,而非1911年颁行的红蓝黄三圈小帽章。  从人物之从容,以及&黎元洪&左臂上的白袖章来看,都是似在演习现场,而非实战战场。否则与军队位置相比较,这四位&中枢&岂非成为敌方的靶子?  据此推测,此照当摄于清军某次秋操的现场。时间当在1905年至1910年之间,较大可能是在1908年前后。  由于没有找到丁格尔的较详细资料,我把这一质疑压下了,一放两三年。  最近又看到更多的新军照片,佐证了我的判断。尤其是我忽然认出左侧的军人,应是荫昌无疑,荫昌在清末民初是著名的军界人物,其相貌也十分独特,尤其是两撇摹仿德式的口髭向两颊翘起。  那么中间的两位满洲大员呢?比照手头的相片资料,与年长(左二)那位相似者,职位相称的有两人:端方与徐世昌。端方的档案照比较慈祥,没有此照中人的凶狠相。徐世昌更与之相近,但徐世昌从1906年起调长巡警部门,后又任东三省总督,只有1905年与1906年上半年有机会参与军演。  最后的结论,是荫昌的传记给出的。  我在检阅《民国人物小传》(刘绍唐主编,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印行)第八册〈荫昌〉篇中读到如下记载: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清廷厘定京官制,改兵部为陆军部,任铁良(宝臣)为陆军部尚书,荫昌为右侍郎,&&三十四年八月,奉派与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午桥)为阅兵大臣,校阅两湖、江南两军太湖陆军秋操,同月廷命以陆军右侍郎继孙宝琦(慕韩)再度出使德国。  &三十四年&正是1908年。荫昌简历一般只提他出使德国,一度使我以为他没有机会如照片所示出席国内的陆军秋操。此记载说明了一切。  如果以上推断成立,那么左一为荫昌,左二为端方,时在1908年太湖秋操。左三年少气盛者尚无从考证,应是满人新贵之一。&黎元洪&则待考,但决无可能摄于1911年秋武昌起义之时。  讽刺的是,镇压武昌起义的总指挥正是时任清廷陆军部长的荫昌。  丁格尔拍摄倒是有可能的。但现在的照片说明(从文风看很像译自英文)是如何写成的,为何出了这么大的错,则也是值得再去查查的。  关于清末新军的军服,以及民初的军服,迄今没有专著问世。只有散见的资料。笔者记忆中,沈阳的图书馆里藏有1905年清陆军服帽章记图说。北京一档自然也有。在军事科学院则曾查阅到宣统三年(1911年)的陆军服帽章记以及民元的资料。  金城出版社2005年版徐平、徐海燕编绘的《中国百年军服》首次涉及这一领域,但不详尽,亦有错处。最大的错误是将日军官兵合影当作中国军人用在该书封面上了!其实很易区别:同样使用竖式肩章的民国初年陆军,其领章外侧是凸尖角,而日军的领章外侧是凹尖角。
(责任编辑:张淑燕)
【】三国时孙权举行宴会,这时他已做了二十来年的君主,还亲自为群臣行酒。虞翻假装喝醉了倒在地上,等孙权走过去后,又坐了起来,孙权大怒
【】林语堂有次赴美国纽约夜总会,因身着长袍、嘴衔烟斗,有个美国绅士误认为他是唐人街的老板,问他开什么店。林大怒
政治让书生走开毛泽东为什么说邓拓&死人办报&邓拓是一个文人,自认为&书生&,他也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高级干部,矛盾的双重身份曾使他的人生大放异彩,也使他的命运坎坷纠结。1949年以后,作为中共中央第一机关报《人民日报》的总编辑,邓拓卷进中央领导阶层的内部分歧,直面中国往何处去的路线之争。他被推到历史的悬崖边,进退两难。1966年,&文革&以他和吴晗作为突破口&祭旗&。邓拓选择玉碎,为他的矛盾和痛苦画上句号,也为一个时代的悲剧拉开序幕。他是因&文革&而自杀的第一人。&&&&&& && &&&
热点文章排行《皖军》(田玄)【摘要_书评_试读】- 蔚蓝网
共有图书3120889种
您的浏览历史
顾客评分:
已有0人评论
字数:暂无&&&&&
页数:332000&&&&&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首领段祺瑞,北洋三杰之一曾不惜出卖国家权利,向日本大借外债  19177年秋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护法势力,直皖战争中战败后,皖系势力几近崩溃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将直军大部歼灭。为挽救失败,直奉两军阀再度联合。至1927年3月,北伐军击败了直奉的五省联军。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经过二期北伐,直系直鲁联军消亡,奉军败退关外,12月,奉军宣布东北“易帜”,奉军改为东北军。至此北洋各大系军阀集团覆灭。北洋军阀的统治期间,由于连年内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空前灾难。从民国初年至1932年,仅四川军阀混战478次,四川一省如此,全国各地频繁爆发的大小军阀混战,虽无统计资料,但以此类推,即可想见一斑。&&&中国近代军系发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分支,研究自鸦片战争以来至北洋军阀消亡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近代军系发展史,对于了解这一时期各军系的兴亡盛衰,对于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叩问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是有着一定现实意义的。它不仅可以恢复人们对中国近代历史创痛的记忆,深刻地认识和总结中华民族辛酸的过去,而且可以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比较,更好地领悟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推翻“三座大山”必由之路的深刻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并将其转化为民族奋进和振兴的精神力量。&&&这一套丛书涵盖了作为中国近代主要军系的湘军、淮军,和由湘淮军演化而成的北洋军,以及袁世凯死后由北洋系分裂出来的三大派军系的皖军、直军和奉军的形成、编制体制、军事实力、作战、发展沿革及其覆灭的历史。由于取材广泛,叙事生动,既有严肃的史实论述,也有涉及清末和民国政坛内幕的名人逸事,同时又引用了不少可供参考的有用史料,如果读者能从中了解一些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遭受的磨难和耻辱以及随之而来所进行的不屈的抗争历史,并能从中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军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一章& 武备学堂柏林校北洋之虎段祺瑞第二章& 追随项城实力增& “一造共和”“美名”传第三章& 执掌陆军内阁权镇压白朗显本能第四章& 怨怼项城反帝制& “二造共和”欲称雄第五章& 北洋分裂三大派皖系独揽中枢权第六章& 段黎交恶似水火府院相争两虎斗第七章& 讨伐复辟辫子军& “三造共和”惑人心第八章& 诉诸武力“统一”梦西原借款服毒药第九章& 皖系统治三大柱& “北洋”“交通”加“安福”第十章& 直皖争斗酿大战皖军惨败失京畿第十一章& 段孙张同盟反直吴战败浮海南下第十二章& 重新执政东山起惨淡经营苦周旋第十三章& 下野津门余孽聚终归烟消云散去附录一& 皖军大事记略附录二& 皖军主要将领传略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摘要与插图
秋操结束后,袁世凯举行了马、步、炮、工程兵参加的盛大阅兵式,总计官兵4万余人,马5000匹,车1500辆,军旗猎猎,号炮雄壮,口令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声震原野。阅兵式结束后,袁世凯还举行宴会,招待观操的中外人士。他非常得意地说,几年心血,终见成效。新建陆军虽为草创,但仿列邦之陈规,创中国所未有,风声所树,耸动全球。我袁某没有辜负朝廷的恩典,乃为最大幸事。对此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一次会见张之洞时说:“我看中国之军事,唯有新建陆军。”关于这一点就连袁世凯的政敌在观操之后也不得不承认新军和旧军不可同日而语。“但观表面,新军整肃精壮,装备精良,参用西法,生面独开。其锐气之勃发,诚非旧军之暮气所能比。”第一次秋操结束后,国人反映良好,可说是一改旧观。但是,影响仍不很大,又决定于1906年9月在河南彰德举行第二次秋操,仍由铁良、袁世凯担任检阅大臣。参加这次演习的北、南两军共计有官佐、目兵、夫役33958人。北军仍由段祺瑞暂充任总统官。北军由以张怀芝为统制的第5镇(从原南苑一镇、山东一镇中抽拨组成)和以曹锟为统领的第一混成协(从京旗第一镇中抽拨而成)联合组成,共计有官兵夫役16172人,拥有“陆路炮54尊、过山炮36尊、步枪9280杆、马枪1116杆、接济车415辆、弹药车54辆、马骡1500匹,军服皆用土黄色”。  南军由湖北第八镇及河南第二十九混成协组成,由武进士出身的第八镇统制张彪为总统官。南军共有官佐、目兵、夫役17786人,携带有充足的武器给养。  20日下午,南北两军形成对垒之势,相互以马队搜索对方布防情况。22日清晨,秋操于汤阴县东南郊正式开始,首先演练冲锋战法。双方骑兵首先交锋,首次交锋以北军略占优势而告一段落。  23日晨,在段祺瑞的指挥下,迅速占领汤阴县十里铺诸要地,双方展开了争夺战。由于段指挥有度,战局对北军十分有利。  24日,两军全部人员集中于彰德府城东南郊马官屯一带,北军在段祺瑞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加强了防御工事,拟采取正面诱敌深入、两翼待机进击来犯之“敌”。当南军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后,北军乘机“反守为攻”,炮队步队同时出击以“抄其右翼,牵制敌军”。南军被迫增援反击,段祺瑞又下令步步进逼,不让南军取得主动权。正当双方鏖战不止难解难分之际,秋操停止。25日,按计划进行了阅兵。这次秋操,进一步提高了段祺瑞的统兵能力。  河间秋操、彰德秋操是中国近代陆军举行的最早的两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密切注意。  ……
0人参与评分
很好(5星,4星):
一般(3星,2星):
不推荐(1星):&&&
写购物评价,赢购物积分,可换购物券!好书不要私藏哦,分享给别人吧!
温馨提示:由于每位咨询者提问时间及蔚蓝网促销等不同原因,以下回复仅对提问者3天内有效,其他网友仅供参考!
1件商品成功放入购物车
购物车共件商品,商品金额合计¥97.10
购物车中已有该商品
非常报歉,本商品没有库存暂时无法购买,如果您仍需要该图书
请输入邮箱做缺货登记,到货后我们会给您发邮件通知。
非常抱歉,您购买的数量超过库存,当前最多可买303件,请您修改。博宝艺术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资讯
彰德秋操时,冯国璋任总参议兼评判处首领。
□记者 朱金中 文图
日下午,袁林。
袁林是袁世凯的陵墓。
彰德秋操十年后,袁世凯在全国民众的一片痛骂声中去世,最终葬于安阳。据其次子袁克文回忆,袁世凯生前曾在太行山中选定了墓地,但因其长子袁克定的反对,最终葬于安阳。
这位背负&窃国大盗&骂名的一代枭雄为何葬于豫北,说法不一而足。但史学家们推测,安阳是袁世凯曾&隐居&的地方,他对此地深有感情。
袁林神道两旁,竖立着文臣武将石像,雕刻非常讲究,虽不能和清陵的石雕相媲美,但堪称那个时代的上乘之作。在袁林陈列室,有一篇民国农商总长王 斌写的悼词:&天降大任,命世之英&&滦阳奏调,彰德随行,军分南北,操习战争,气吞河岳,石破天惊。&说的是当年王 斌跟随袁世凯参加彰德秋操的事,虽然言语夸张,但也透露出那次军事演习的轰动效应。
&成也秋操,败也秋操&,彰德秋操不仅让袁世凯达到了个人军事生涯的一个高峰,也促使他迅速从这个高峰跌落下来。
彰德秋操的轰动加剧了清贵族对袁世凯的担心。由于袁世凯在训练北洋军时注重培养官兵的愚忠和私人势力,长久以来清贵族难以插手。彰德秋操时,袁世凯表现出的对北洋军驾驭自如的能力和北洋军在全国新军中的特殊地位,让清贵族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尤其是参与秋操的满族大臣铁良,更是对袁世凯在军中的巨大影响力有着切身体会。
彰德秋操一结束,晚清的官职改革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以铁良为首的清贵族对袁世凯坚决打压&&日,清政府正式公布了厘定新官制方案,否定了袁世凯等人提出的废除军机处、设立总理大臣的方案。规定废兵部,设陆军部,铁良为陆军部尚书,将袁世凯的军权剥夺。
袁世凯被迫辞去参与政务大臣、会办练兵事务大臣、督办邮政大臣等八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1909年初,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去一切职务,到安阳&养病&。
为了打消清贵族的怀疑,袁世凯在洹上特意找人拍了一张&渔翁独钓图&,发表在报纸上,以示自己与世无争。但袁世凯的坐溪垂钓,几年后不仅&钓&足了清廷的胃口,更钓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价值判断。The following error occurre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Please check the URL or contact the webmas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军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