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成龙的意思我成道什么意思啊

 > 
他和成龙称兄道弟,如今女儿自杀,又患癌症生活落魄_娱乐频道_凤凰网
来源:搞笑生活秀
他是公认的香港电影全才,也是香港导演里最出色的配乐,配乐里最出色的制片,制片里最出色的飞车指导,飞车指导里最出色的编剧,编剧里最著名的演员之一,演员里最成功的导演之一,他就是陈勋奇。
15岁时,他拜名作曲家王福龄先生为师,学习电影配乐。从此开始其作电影配乐生涯。1973年,陈勋奇开始真正接触武术,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对武术越来越痴迷。练完基本功后,陈勋奇开始练白眉拳。
1978年,陈勋奇开始其演员生涯。第一部电影是香港嘉禾公司出品,由他跟雪梨合演的《双宝闯八关》。后来,陈勋奇与金公主集团合资成立永佳电影公司,创业作为由洪金宝执导、陈勋奇主演的电影《提防小手》。
1983年,陈勋奇自导自演,王家卫编剧的喜剧电影《空心大少爷》上映,大获好评。80年代的那个带着墨镜,留着小胡子的少爷形象也是深入了无数观众的内心。
在由王家卫执导、黎明、金城武、李嘉欣主演的爱情电影《堕落天使》中担任配乐,并夺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配乐一奖。因此说,陈勋奇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
在随后的几年里,也相继参演了一些电视剧和电影。然而真正让我们广大国民了解他的,还是这部集监制、导演、主演于一身的电视剧——《上海探戈》。
进入新世纪后,陈勋奇主要还是以拍电影为主,多次与王家卫合作,为《天下无双》配乐,还曾担任《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的武术指导,该部影片时长107分钟,却有超过一个小时的武打场面。
2013年,执导时尚爱情功夫喜剧片《缘来是游戏》 ,与当下时尚的健身运动相结合,融入了咏春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和香港电影界的成龙大哥有着40多年的交情,两人称兄道弟,当成龙获得奥斯卡小金人的时候,作为好兄弟陈勋奇说那是成龙应得的,这么多年成龙为了电影简直是拼命,身上都没有一块好肉,在此必须给成龙点个赞。
陈勋奇的电影事业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一帆风顺,然而他的生活却像是跟他开了个玩笑。他的女儿陈杏妍以艺名“陈开心”入行后,又以“陈雨书”一名在内地发展,原本表现不俗,可惜号晚上11点左右,陈杏妍被发现从将军澳宝林村宝俭楼高处堕下死亡,终年只有40岁。
这种以白发人送黑发头的悲剧,怎不会让人悲痛,实属心中一块抹之不去的伤疤!那个时候的陈勋奇一度以繁忙的工作来麻痹自己,来忘记这份痛。
自女儿自杀后,陈勋奇也是无心影视发展,整日精神消沉,患上了罕见及高度恶性的甲状腺未分化癌,抗癌一年多,暴瘦了30斤,如今瘦得好像皮包骨。完全没有一点精神,老友成龙也多次探望他,希望他能早日振作起来。
虽然陈勋奇比较懂功夫,也是一个武术指导,但是他曾说过虽然自己比较懂武术,但是并不支持拍一些警匪片。因为他觉得有一些警匪片会对青少年的思想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陈勋奇并不是一个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所以,陈勋奇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我就奇怪了,大家为什么这么讨厌成龙呢?
LZ对政治了解不深,但是也一直看到成龙为国家做了好多事,在国际上也一直以中国人自居,大力宣传中国跟中国文化,而且慈善好像做的也不少。为什么步行街提到成龙就是一脸不屑的样子?
这些回帖亮了
艹了自己的女神,非常愤怒,决定换个女神,发现还是被他艹过。。。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因为人品不待见这货,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毫无责任感和担当的痞子流氓,要是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这货年轻时候干的那些龌龊事,现在年纪大了又把自己包装成行业楷模和意见领袖,我呸,坏人变老了一样是坏人,不过话说回来真正品行端正的不阿谀奉承的人在天朝当下是混不开的
人家是房事龙啊,虎扑的处男们能不讨厌么!
引用15楼 @ 发表的:
因为人品不待见这货,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毫无责任感和担当的痞子流氓,要是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这货年轻时候干的那些龌龊事,现在年纪大了又把自己包装成行业楷模和意见领袖,我呸,坏人变老了一样是坏人,不过话说回来真正品行端正的不阿谀奉承的人在天朝当下是混不开的
这种地图炮也能骗亮了?!
重点quote:“真正品行端正的不阿谀奉承的人在天朝当下是混不开的”
按您这意思合着现在中国混得开的只能是品行不端,阿谀奉承的卑鄙无耻之徒了?
这是卢瑟腆着脸给自己贴金还是嫉妒仇视温拿所以喷粪?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有其他的原因吗? 那为什么说起陈冠希就是一脸羡慕崇拜的样子?冠希哥当年的视频还历历在目呢
因为冠希哥满足了一众屌丝的愿望
房事龙自己爽了都不让JRS分享一点点残羹,而且还爽了那么多,大家必然群起而攻之!
话说成龙大哥什么时候也去修一修电脑硬盘吧
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
没有谁能够让所有人喜欢
别人也可以奇怪的问你:为什么喜欢成龙
羡慕嫉妒,因此恨
反正肯定喜欢的人多。。。
春晚上一句“成龙同志” ,这就是他的地位;主要是大陆官媒捧出来的一个标杆式人物
我喜欢成龙,他的经典电影都是可以反复看不会厌倦的
人家是房事龙啊,虎扑的处男们能不讨厌么!
LZ对政治了解不深,但是也一直看到成龙和女明星做了好多事,在国际上也一直以中国人自居,大力宣传中国跟中国文化,而且慈善女明星好像做的也不少。为什么步行街提到成龙就是一脸不屑的样子?
你不知道jrs都是单身???
懂了。。 子数字书
电影人物和现实生活反差太大,一般人接受不了。。
惯性思维而已,他只是一个演员,对,一个演员而已
引用@ 发表的:啊求出处
有其他的原因吗? 那为什么说起陈冠希就是一脸羡慕崇拜的样子?冠希哥当年的视频还历历在目呢
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
没有谁能够让所有人喜欢
别人也可以奇怪的问你:为什么喜欢成龙
我也没喜欢,但是就算我喜欢成龙,我也有我的可以站的住脚的原因,如帖子正文所示。可能讨厌一个人不需要理由吧
因为人品不待见这货,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毫无责任感和担当的痞子流氓,要是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这货年轻时候干的那些龌龊事,现在年纪大了又把自己包装成行业楷模和意见领袖,我呸,坏人变老了一样是坏人,不过话说回来真正品行端正的不阿谀奉承的人在天朝当下是混不开的
睡过的女人比咱们睡过的女人更多更漂亮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更多人是嫉妒吧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有其他的原因吗? 那为什么说起陈冠希就是一脸羡慕崇拜的样子?冠希哥当年的视频还历历在目呢
因为冠希哥满足了一众屌丝的愿望
房事龙自己爽了都不让JRS分享一点点残羹,而且还爽了那么多,大家必然群起而攻之!
话说成龙大哥什么时候也去修一修电脑硬盘吧
电影方面不可黑 其他不大评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718人参加团购639.00元&1199.00元
131人参加团购99.00元&329.00元
39人参加团购19.00元&49.00元
969人参加团购79.00元&499.00元
407人参加团购139.00元&599.00元
1075人参加团购99.00元&299.00元
391人参加团购93.00元&199.00元
349人参加团购539.00元&999.00元
32人参加团购39.00元&99.00元
98人参加团购69.00元&149.00元
478人参加团购695.00元&1299.00元
222人参加团购399.00元&899.00元北京工业大学校训及其含义: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09:25:54 来源:网络
动态:   
语文:   
英语:   
测试:   
  一个个211大学的校训,是每所211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了解这些名校历史渊源的一把金钥匙。短短几个字,代表着这些全国重点知名大学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新东方在线特别整理中国211大学校训及其含义大全,希望给准备的考生和家长们,最大程度了解这所大学,提供更好的帮助!  本文内容为《校训及其含义: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北京工业大学校训: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北京工业大学校训的含义  出自刘禹锡的《问大钧赋》,&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意思是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以此为校训是希望的莘莘学子能够有所追求,积极创新,成为祖国的创新型人才。  推荐阅读:        更多高校详情,请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网(http://gaokao.koolearn.com/)。我们还将为大家整理、、、、、、、、、、等最新高考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关键词:
新东方课程 春季课程9折
高二春季班
高一春季班
一对一9折大促
高考英语【10天】巅峰突破
高考数学【10天】巅峰突破(理)
高考语文【10天】巅峰突破
高考化学【10天】巅峰突破
高考历史【10天】巅峰突破
高考生物【10天】巅峰突破
高考数学【10天】巅峰突破(文)
高考物理【10天】巅峰突破
高考地理【10天】巅峰突破
高考政治【10天】巅峰突破
8小时搞定高考英语高频词汇
高一数学秋季同步提升班【人教全国通用...
高一春季英语高分冲刺班【李冉】
高一春季数学高分冲刺班【佟德尚】
【艺考文化课】春季冲刺文科班【历史】
高考二轮复习
实用 o 工具
交流 o 下载
高考课程排行榜
高考公开课
1时12分15秒
新东方在线高考微博五代前福州林氏名人在文献与家谱中记载的差异初论
五代前福州林氏名人在文献与家谱中记载的差异初论
七月十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福州十邑林氏文化研究会”组织的座谈会。会上,林永经会长做了关于研究会改组的发言,各位宗亲也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福州十邑林氏文化研究会决定由林云开宗长全权负责研究会所属《福州十邑林氏》季刊的出版事务,着实令人格外振奋。我与云开宗长交游多年,深信以他的“犟劲”,会刊在他主持下定会有声有色。宗长嘱咐我写点什么,但我文笔劣拙,论述条理不清,遂再三推辞。终究犟不过宗长,只好将就下笔,还望诸君多多指正为盼。
林氏作为福建大姓,由来已久。按家谱记载,福建林氏源自东晋
“八姓入闽”之林禄公。这是目前最广泛认同的福建林氏渊源。福州林氏作为闽中大姓,也多从禄公而下,中间插入了本地特色—固始林氏,于是乎晋安林与固始林纲目并举,形成了现在福州林氏家谱中的主流世系。
经常看家谱、方志、金石和文集等资料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许多在历史文献及金石碑铭中曾经出现的林氏人物,却在家族谱系中很难找到。在此,我把这些在文献中出现的早期人物称为林氏文献名人。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我所看到的福州林氏文献名人罗列如下,并就“林氏文献名人为何在家谱中很少存在?”这一现象,提出我的粗浅思考。
一 五代前福州十邑林氏文献人物
福州的方志中,《闽中记》是早期的一部地方志。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陶夔任晋安郡太守,次年(公元395年)完成《闽中记》一书。此书至隋朝已散佚不存,今仅在《太平寰宇记》和《淳熙三山志》存有两则传世。唐朝时,林谞在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再撰《闽中记》十卷。故陶夔所撰也被特称为《古闽中记》。而林谞所作《闽中记》也已散佚无存。宋庆历年间,林世程重修《闽中记》十卷。林谞版《闽中记》虽然失传,但其中的很多内容在另一部方志中仍然依稀存在。这部方志就是宋代状元梁克家留给我们的《淳熙三山志》。看过《淳熙三山志》的朋友都会发现,书中经常提到的“旧记”,就是为了区别林世程的宋版《闽中记》,特指林谞的唐版《闽中记》。所以《淳熙三山志》的很多引用不是空穴来风,梁克家在当时是有依据的。
(一)福州(闽县、侯官)
《淳熙三山志》卷第四《地理类·四》载:
道山坊,以道山亭名之。内有道士井。初,晋(公元281-420年)时,林氏入闽,有华阳道士谓之曰:‘可凿井于南山下,遇磐石则止。’乃如其言。俄有白豕跃入其中,泉遂涌,至今旱不涸。”
这个“道士井”现在还在乌石山天王岭下,已被列为福州三十六奇之一。这条记载有两项重要信息:一.井为道士指引所挖,井得名于此;二.井为晋时福州林氏所挖。说明了当时福州已经有林氏出现,应该是目前福州地区发现最早有关林姓记载。这个林氏是从哪里来呢?当然是顺应“中原板荡,八姓入闽”的大环境而来。方志中姓氏人物记载的出现,其身后一般有一个较大的族群存在。
闽县、侯官文献记载的五代前林氏名人非常多,在家谱中能够找到的极少,或许是我视野太狭窄吧。
《淳熙三山志》序:
“闻晋太康(公元280-289年)既置郡之一百一十三年,太守陶夔始有撰记,又四百五十六年至唐,郡人林谞复增为之,皆散佚无存者。”
《淳熙三山志》卷第二十六《人物类·一》载:
“会昌三年癸亥(公元843年)卢肇榜
林滋 字后象,闽县人,历金部郎中。后王铎辟为判官。”
“大中五年辛未(公元851年)李郜榜
林勗 字公懋,闽县人,大中五年‘开元礼’登科,终吉州刺史。”
“大顺元年庚戌(公元890年)杨赞禹榜
林衮 字谠言,闽县人,终秘书省校书郎。”
闽县林衮与《元和姓纂·林》中广陵人林衮不同人。
《淳熙三山志》卷第三十四《寺观类·二》载:
双峰院 绥平里。五年置(咸通五年
公元864年)。初,僧师复与林衮同业儒,因同入关。至扬子渡口,师复有出尘之兴,(赋诗曰:‘君自成龙我成道’)浩然而归,卜筑双髻峰下,山形险峻。”
& 这个林衮就是进士林衮。
《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五《幼敏》载:
林杰字智周,幼而聪明秀异,言发成文,音调清举。年六岁,请举童子。时父(原父作文,据明抄本改)肃为闽府大将,性乐善,尤好聚书,又妙于手谭,当时名公多与之交。及有是子,益大其门。廉使崔侍郎千亟与迁职,乡人荣之。杰五岁,父因携之门脚,至王仙君霸坛,戏问童子能是乎?杰遂口占云:羽客已归云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父初不谓眇岁之作,遽臻于此。群亲益所惊异,递相传讽,乡里喧然。自此日课所为,未几盈轴。明年,遂献唐中丞扶。唐既伸幅窥吟,耸耳皆吹,命子弟延入学院。时会七夕,堂前乞巧,因试其乞巧诗。杰援毫曰:“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惊曰:“真神童也
。”以是乡人群来求看,填塞门巷。杰又精于琴棋及草隶书,俱自天然,不假师受。唐因与宾从棋,或全局输者。令罩之勿触,取童子来,继终其事。杰必指踪出奇,往往返胜。曲尽玄妙,时谓神助。后复业词赋,颇振声问。有仙客入壶中赋云:仙客以变化随形,逍遥放情。处于外则一壶斯在,入其中则万象俱成。飞阁重楼,不是人间之壮。奇花异木,无非物外之名。至九岁,谒卢大夫贞、黎常侍殖,无不嘉奖。寻就宾见日,在宴筵。李侍御远、赵支使容深所知仰,不舍斯须。和赵支使詠荔枝诗尤佳,云:金盘摘下排朱果,红壳开时饮玉浆。刘副史立作奇童传,刘制使重为序,以贻之。至年十七,方结束琴书,将决西迈。无何七月中,一旦天气澄爽,书堂前忽有异香氛氲,奇音响亮。家人出户观,见双鹤嘹唳,盘空而下,雪翖朱顶,徘徊庭际。杰欣然舍笔,跃下庭前,抱得一只。其父惊讶,恐非嘉兆,令促放,逡巡溯空而去。亲邻闻兹,咸来贺肃曰:“家藏书栉比,乃类筵鳣之表祥也
。”及夕,杰偶得疾,数日而终。则知杰乃神仙谪下人世,魂灵已蜕于鹤耳。不然者,何亡之速也?(出《闽川士传》)
《唐诗纪事》卷五九、郑立有《哭林杰》诗。
大中年间(公元847-858年)《福州侯官县丞汤府君墓志铭(并序)》作者林珽,侯官人,乡贡进士。
《全唐诗》卷六百零六
侯官人,约唐懿宗咸通末约(公元870年前后在世)前后在世。与许棠李频同时,生平事迹亦均不详。宽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唐·黄滔有诗《送林宽下第东归》。
《闽中金石略》有载:
“坚牢塔題名第八段载:林守諒
连怀俊妻济南县君林氏。”
崇妙保圣坚牢塔,别名乌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乌石山东麓。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有载:
“唐天祐元年(904年) 林旗峰……。”
存疑:林旗峰这个名字很特别,更象是号旗峰,会不会与福州南屿旗山有关系。水西林明朝知府林春泽号旗峰属于明显的地域为号。
《全唐文》第九部卷九百载:
闽永隆时中散大夫,永隆三年(公元941年)岁次辛丑十一月记《坚牢塔记》。”
《资治通鉴》·后唐纪八
“闽皇城使、判六军诸卫李倣专制朝政,阴养死士,闽主昶与拱宸指挥使林延皓等图之。延皓等诈亲附倣,倣待之不疑。十一月,壬子,倣入朝,延皓等伏卫士数百于内殿,执斩之,枭首朝门。”
拱宸指挥使林延皓即为福州吴山林氏始祖,吴山林氏认为林延皓来自光州固始,光启二年(公元886年)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居吴山为控鹤林氏。福建姓氏中始祖来自光州固始的说法其实在宋朝时期就遭到当时的谱学家郑樵的反对,郑樵认为“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实由王潮兄弟以固始之众从王绪入闽,王审知因其众克定闽中,以桑梓故,独优固始人,故闽人至今言氏族者皆曰固始,其实滥谬。”
《乌石山志》卷之四载:
“钟山肃安王庙……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林嗣宗为记。……后周林嗣宗《钟山肃安王庙记》文亡。”
《十国春秋》卷86载:
字涣文,侯官人。父无隐,有诗名,留寓明州,……无隐依之。鼎生于明州大隐村,……鼎性谠正而强记……命掌教令,寻拜丞相,……卒谥贞献,有《吴江应用集》二十卷。”
《十国春秋》卷96载:
福州人,累举不第,慷慨好节,通文时政事日非……后不知道所终。”
(二)福清
《淳熙三山志》卷第三十八《寺观类·六》载:
“自【后汉】徐登,【吴】董奉,【梁】502年-587年王霸、林玄光,【唐】法权、法群,皆家世吾郡,踵相继见记传者,岩岫深秀,泉石清古。”“福清灵宝观,县南一里。昔有林真君玄光于石竹山炼丹。”
这个记载又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林玄光,“家世吾郡”。
而清版《福清县志·人物志·仙释》载:“林炫(玄)光,邵武人,朱梁时尝炼丹于石竺山,后舍宅为仙井寺,以产业入灵宝观。丹成,骑白虎白日上升。”,认为林玄光是邵武人。究竟是哪里人呢?未见其他文献记载前,我更认同为本地人。从《淳熙三山志》中时间顺序看,清版《福清县志》记载林玄光为朱梁时人,显然错误,朱梁(公元907-923年)是五代十国之一,而林玄光应为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公元502-587年)人。
《淳熙三山志》卷第二十六·人物类一:
“大和四年(公元830年)庚戌宋邧榜林简言,字欲讷,福清人,终漳州军事判官。”
这个是福清唐代名人,在家谱中有被记载为始祖,从林简言名字看,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唐宋时期文化底蕴深厚的家族,起名多出自“四书五经”的经典中。真正意义说林简言应该属于可考祖而不是始祖,林简言祖辈一直是本地人,只是失载而已。据林敬兴先生《林氏蕃衍迁徙渊源谱》648页中《湖山林氏支谱》载:“(九牧八房林迈)林简言,愈公四子,字叔廉,莆田上林人,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赘融邑隆仁里。配丁氏。”大和四年(公元830年)进士林简言字欲讷,而谱中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林简言字叔廉,按照时间,进士都中了18年了,一把年纪有必要去入赘吗?假如真入赘,中进士时就入赘皇祖官宦,还会入赘普通的丁氏。显然不是同一人。有家谱研究者认为“现在家谱记载的进士林简言后裔,是同时代莆田入赘福清的普通人林简的后代,名字被后世混淆了。”这个仅仅立足于家谱记载下的说法,无法论证林简真实存在性。“字叔廉”出发点为廉简这个词。他们认为是愈公四子,伯仲季叔,就“字叔廉”了。加之莆田林愈后代失传,这样名字后人为始祖起的谱名的可能性极大。
《十国春秋》卷97载:
福清人。事母至孝。母死,庐墓傍。有石自裂涌泉,太祖异之,以其庐为涌泉寺。赐名曰涌泉,六世孙正华,当宋时亦以孝闻,故世号‘涌泉大小孝子’”
“卢皓、林甲者,故二隐士也,当太祖王闽时,两人避地而钓,爱福唐小练山山水,诛茅隐也,后二姓繁盛,遂为福州巨族。”
像林安、林甲这样的五代人物其实就是福清周边本地人,他们祖辈也一直在周边生活。明代后对五代前的祖源叙述延续了固始迁徙说法,说明固始迁徙说已经载入家谱,在宋元部分墓志铭中也有如是说,在福州家谱中比比皆是,如明杨士奇《广西布政使司右参议林君兴祖墓表》:“林之先,居光州固始,唐末讳靖者,从王审知于闽,以功封忠列侯,终于闽。子孙遂家福清。”这支世系的可考祖就是林靖,即“阳泰公”。是否来自光州固始、九牧意义不大,阳泰公林靖是本支最真实可考的祖先才是关键。
福清历史以来也是林姓大县,进士大县,真所谓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文献中保存有大量的宋朝墓志铭,对各自的祖源由来都有详细记载,得益于刘克庄等的记载。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有机会专门和东晋做一次福清林氏源流剖析与探讨。
(三)连江
《淳熙三山志》卷第十五《 版籍类·六》载:
“连江 进贤里
东塘湖 县之北野。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邑民林尧等舍田为湖,水深一丈四尺,灌七里民田四百余顷。”
邑民林尧的善举被方志记载,非常庆幸。他同时也记载于连江县东湖镇东湖村林氏家谱中。非常遗憾,东湖林氏族谱我没有拜读。但在《连江林氏联谱》中有相关记载,其309页载:“(东湖林氏)晋安林氏始迁祖林挺乃隋捐田造湖的林峣的曾祖父,约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迁入东湖。”而310页又载:“(东湖林氏)
九牧林氏 先祖林峣为隋捐田造湖义士。始迁祖林挺,生于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皇祐癸巳(公元1053年)乡进士”。据《唐九牧林氏大宗族谱》载:“披,字茂则,万宠公次子,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林尧当是与莆林十一世孝宝(孝宝,《元和姓纂·林》载为宝昱,泉州刺史)同时代人物,比九牧祖林披还早,怎么可能林尧后裔会是莆林17世的九牧林后裔?一页之差,林挺所处年代有五百年之别,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淳熙三山志》卷第三十四《寺观类·二》载:
峡山护国观音院
集政里。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林琮建。”
(四)长乐
《淳熙三山志》卷第三十五《寺观类·三》有载:
“(长乐)法涧院 敦素里。同年(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置。(《县志》作:咸通四年(863年),林渎舍地创。)”
黄色部分为后人注释,创院时间相差300多年。《淳熙三山志》没有记载创院者,也不得而知人物的真伪性。《县志》和《淳熙三山志》对比,当然更趋向《淳熙三山志》记载,而《县志》引自哪里不得而知,如果《县志》引用只是创院时间错误,那么创院者林渎就是南北朝时期人物,将是目前发现的长乐林氏文献记载第一人。再看:
“竹林寺 崇贤里。十一年置(公元857年)(见《县志》。《旧记》作梁太清元年置(公元547年)。)时户曹林勣观大历二年(公元767年),释法照游衡州云峰寺,堂食次,钵中忽五色云现,云中有寺,寺有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叹异之。以其居修篁千亩,遂舍为寺。”
黄色部分注释属于多余,《淳熙三山志》在记载创寺时间时,连带了创寺的经过,户曹林勣当然是公元857年间人物,只是在观看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记载时“叹异之”“以其居修篁千亩,遂舍为寺”。林勣这个人物也被长乐林氏家谱记载,据《长乐林氏》61页载:“长乐金峰判院新宅林氏(九牧迈公派)始祖林大郎,字元……始祖大郎公,唐元和间(公元806-819年)抱器南来,至止吴航祭坑,卜居黄岐沙里,移居胪峰西界……三世林勣迁古槐新宅。”按照九牧时间点差不多也在唐元和前后,林迈有个儿子叫林愈,据《莆田南渚林林氏族谱》134页载:“愈,初调循州雷乡主薄、次韶州录事参军、次岭南盐铁巡官,终江州都昌令。其后失载”不知道这个大郎公与林愈属于什么关系,如果确凿为九牧林迈支派,林迈的儿子林愈为何没有记载于家谱中。难不成林愈就是“大郎公”,而闽东很多谱系自认为九牧八房后裔,记载林愈生大郎。看莆田古代流传至今的九牧子孙名字,以当时九牧兄弟文化,不会给儿子、孙子起“大郎”这样名字,究竟什么原因,有待考证。
《闽中金石志·魁山显应庙记》载:
“魁山兮崇崇大渊,沦亡极兮鱼之宫,皇皇后帝兮倦南土……”明弘治《长乐县志》载:“植柱庙,在县治南八都,唐开元中(公元727前后),渔人林生渔于潭,有木逆流而上,心异之,取而置诸石室中,望之若植柱然,因名石室为植柱庙。”
《淳熙三山志》卷第三十五《寺观类·三》载:
“天王院 宾贤里。大中七年(853)置。初,有檀木溯江潮而上,牧童取之,夜中发光。里人林闉梦其木谓:‘我北方毗沙门天王’。遂舍宅为寺。”
“新成院 崇化里。同年置(857)。(《县志》作十四年,里人林烈创。)”
渔人林生、林闉、林烈早已遗失于族谱中。《淳熙三山志》长乐林氏创建的寺庙特别多,如:林秦公元864年舍地以创双峰院、林渠公元948年舍地创西崇福院、林荣公元868年创灵光院;林邵公元881年舍地创南栖林院、林思公元949年舍地创妙峰院(存疑:这个林思和下文中仕王氏林思时间点,会不会同一人)、林帑公元983年创保福院、林济公元892年舍地创南阳院、林建等同僧义琏公元892年创灵台院、林怀振公元945年创北崇福院。长乐进贤里桃坑湖伪闽(909年-945年)时,为指挥使丘进所有,后售林琏等为田。如此多的早期长乐林氏,说明了长乐在隋唐朝前就是林氏聚居大县,他们不是一般的普通人,是家道殷实的土豪级人物。正是有他们如此雄厚的财资与文化沉淀,才有了宋代长乐林氏登榜进士的辉煌。真是“寺主子孙今何在?
槛外闽江空自流”。
《淳熙三山志》卷第三十五《寺观类·三》载:
“福兴院 崇邱里。同年(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林迁创。后唐清泰初(公元934年),赐今额。”
这个林迁是谁呢?据元·贡师泰《林氏祠堂记》:“福州长乐县罗田林氏既为祠以合祭其先,族之长曰崇孙,寔主祠事,间遣诸孙頤以状來请。曰:林氏始祖讳迁者,以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自董平山来婿罗田罗氏,遂为里人。迁生相,相生惠蒙。惠蒙举浮屠法,太平六年(公元981年)庐亲墓,有孝行,天尝雨之钱,朝廷因旌其门。宋建隆、开宝间(建隆公元960-962年,开宝
公元968-975年),相之从孙珍为殿前都虞侯、彰武军都巡驿使。珍五世孙栗累官兵部侍郎,在孝宗朝为名臣,没,谥号简肃……”林迁是长乐罗联东林始祖。又据宋·陈宓《朝散大夫直秘閤主管亳州明道宫林公行状》:“公讳行知,字子大,姓林氏。世为闻家,史牒相望。公之九世祖居福州之长乐县。”林栗1142年进士,兵部侍郎。林行知是林栗次子兵部侍郎。林迁真实东林开基祖是有文献及行状的佐证,林迁子孙一直是林迁子孙,这对于唐代人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淳熙三山志》卷第二十六《人物类·一》载:
“咸通十年己丑(公元869年)归仁绍榜
林(犯御名)(慎)思(林慎思,因‘慎’字犯南宋孝宗名,代以‘犯御名’三字,因注之。)字虔中,长乐人,终水部郎中,万年令。”
林慎思这么出名的人物在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请看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太安人林氏墓志铭》及林玉琰宗长主编的《伸蒙子与德成岩》。长乐有一部《忠义林旧谱·屿南房存本》,林慎思而下的世系真实性在谱中体现,非常宝贵。这部谱为何如此珍贵,当然得益于林慎思的宋朝进士子孙,他们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谱系记载,他们村落文化也保存良好,代代相传,才有了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忠义林旧谱·屿南房存本》。这部谱不但记载了本支世系,同时记载了莆田九牧林氏,阙下林氏的部分世系。这也是古谱中一大亮点,说明他们在记载本支世系时,大量参阅莆田林氏唐代流传的“晋安世系”世系范本。据《忠义林旧谱·屿南房存本》记载林慎思有五兄弟,分别为:慎思、普思、勤思、景思、进思,遗憾的是没有记载林慎思兄弟旁支。说明在《屿南房》成谱时,林慎思兄弟旁支早已失载。
这里再唠叨一个关于北宋时期长乐三凤(进士林休复、林敦复、林嗣复)世系。据《古槐上店林氏族谱·龙江房》认为“三凤”与福州吴山共祖,同出拱宸指挥使控鹤林延皓。控鹤林延皓真的来自固始吗?我们不妨看看宋朝黄榦《太安人林氏行状》记载,《太安人林氏行状》:“安人姓林氏,其先自莆徙福州,为长乐县新溪人,嘉祐中(1059年前后),有讳端复、休复者,兄弟相继擢第为郎,自是族益大,业儒益众。夫人之曾祖、祖父皆以学行,为里闾推敬;考,其中绍兴戊午(公元1138年)进士第四人,累官至奉议郎。”《淳熙三山志》卷第二十八·人物类三:“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戊午黄公度榜
林孔彰 肇之玄孙,字嘉言。终南外宗学教授。”《太安人林氏行状》中的进士第四人就是林孔彰,太安人林氏的父亲,“长乐新溪三凤”家族成员。行状对始祖的记载虽然没有极大的说服力,但是比起固始迁徙先进了许多,最起码宋朝时期,他们就认为他的始祖“自莆徙福州,为长乐县新溪人”。《古槐上店林氏族谱·龙江房》的价值很高,宋代世系的记载真实性达到九成。以上这两部家谱,可以列为长乐乃至福州林氏家谱中的瑰宝。
《淳熙三山志》卷第十六《版籍类·七》:
“长乐 进贤里
桃坑湖 即桃枝湖也。东西一百三丈四尺,南北三百六十一丈五尺。垾堘圳四派。溉田种千余石。伪闽(909年-945年)时,为指挥使丘进所有,后售林琏等为田,仅四顷。”
长乐这些曾经的土豪,他们及后代又在现在哪些村庄家谱中得以真实记载呢?!
(五)罗源
罗源自古以来也是林氏大县,《淳熙三山志》卷第六《地理类·
罗源港。(源自蒋山溪,经白塔院,至四明桥,合龙潭溪,过务前,合古弄溪,至栏头铺入江。又下倪南北溪,经观前桥,至栏头铺前,与蒋山溪合,入松崎江,入海。潮过四明观)。廉湾(俗呼‘林’为‘廉’,中多林姓。)”
《淳熙三山志》卷第三十八《寺观类·六》载:
洞宫天庆观 县北六里。皇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邑人林瑞复创殿一间。”
《资治通鉴》后唐纪八
“初,闽惠宗娶汉主女清远公主,使宦者闽清林延遇置邸于番禺,专掌国信。”
(六)其他
还有很多诸如在《新唐书》中的宦官林昭隐、杨复恭(字子恪,本林氏子)闽越人;《全唐文》中的林谔作《石壁寺铁弥勒像颂》;林逢著有《续掌记略》十卷,《全唐诗》中的林珝&;林赞作《重修后土庙记》,仕南唐;唐末仕王氏林恩、闽人林思;《十国春秋》中的林崇禧;还有唐五代诗人笔下如林逢吉等等。这些不知籍贯的林氏先人,这些林氏先人又会长哪些家谱世系出现呢?
二 林氏文献名人与家谱记录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罗列这么多文献记载人物,究竟为了说明什么?还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即:“古代文献记载的一个名字,不单代表本人,更重要的代表了一个团体,一个宗族。”宛如人大代表,一个人大代表名字可能代表一个地区,一个省份,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上名字的记载,足以说明从晋以来,林氏就是本区域的一个大姓,现在是大姓,曾经也是大姓,将来还是大姓。从历史文献看原本就是活跃于东南地区的一个大姓。对于一个姓氏,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繁衍史都不存在某个人繁衍出来的。现在的13亿中华儿女也不是五千年前的某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后代,我们应该是距今几百万年的一群甚至几个群体的古先人的后代。他们在这块乐土中辛勤狩猎、劳作、耕耘、繁衍、壮大,经过漫长的劳动创造推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一步一步的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发展、从各自的部落进入部落联盟。我们中华民族始祖也只是文化信仰始祖,这个文化信仰始祖只是几百万年以来中华民族步入文明的一个缩影,我们崇拜这个缩影,就是对几百万年以来的先人敬仰与敬畏。文献中“中原板荡,八姓入闽”如果真实存在“八姓入闽”,我更认同为八大姓氏群体入闽,而不是八个人入闽,所谓“八姓入闽始祖”也是这个群体的八个代表而已。再如“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狭义说是一次中原姓氏大迁徙,广义说更是福建文明的开端。闽越时期的历史对后人来说属于盲区,除了中原文明史籍记载外,看不到曾经闽越人自己的记载,当时也融入不了中原文化大家庭中。拿河南方志和福建方志比较,河南方志可能会记载到春秋战国甚至更早时期,而福建方志只能记载到汉唐,这个就是区域文化强弱下的区别。东晋特别是唐宋后福建有了自己记载历史的能力,才有了唐宋福建人开始真正步入中原政治文化舞台的记载。
姓氏区域人口有其繁衍的稳定性,这个稳定性表现为水涨船高。虽然天灾人祸对区域人口影响极大,但对区域姓氏人口比例影响不大。你会生死,别人一样在生死,政策针对性把一个姓氏株连九族,赶尽杀绝,除非大逆不道,几乎不可能。瘟疫战争饥饿是最残忍的人口下降,经常看到“屠城”这个词,所谓“屠城”不是全城人被杀光的概念,有杀一部分,大部分已经逃亡山野,避居他处。打个比方罗源在“屠城”,福州城的大部分百姓早已逃亡。白起坑杀赵俘40多万人,也不见得赵国千里无人烟。战争后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对当地姓氏人口比例不构成大影响,除非聚族村被杀光。繁华的都市几经战火的洗劫,几年后依然繁华如故,因为繁华的都市地域环境就适应人类生存与发展。当地大姓还是大姓,没有反常的情况下,基本维持姓氏人口比例的稳定,当然历史人为等等另当别论。
为什么又会形成姓氏人口数量排名榜的历史反差呢?这个应该属于伪命题。历史上就没有姓氏人口数量排名榜,只是近几年才有这个排名榜。像《百家姓》也不是按人口排行。张王刘李这些从历史文献中一直是名人一大堆应该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前10名大姓。如果一定说有姓氏人口数量排名榜,那可能与政治统治有关系,刘氏、李氏、朱氏、赵氏等长期统治中国的皇族姓氏,政治优越性促进他们人口大增加。排行前10名姓氏一百年后冠亚军竞争也是在他们中产生。
为什么会造成本区域早期林氏名人在谱系中的遗失呢?其实非常简单,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族谱,大多不是最原始流传下来的族谱,当然有部分是宋朝流传的,更多是明朝中末甚至清朝乾隆后的族谱。他们对始祖以上世系更多的是一种大环境下的认同。把原本只是可考祖错误的当成始迁祖、开基祖来记载,再往大环境中靠拢看齐,才造成了本区域早期林氏名人在族谱中的遗失而去找一位大环境下文化信仰祖先。本区域林氏先人的曾经辉煌早已无从谈起,他们的子孙早已去膜拜外地人。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与文化崇拜下祖先的真实含义吧。
福州林氏在隋唐时期,基本已经定型为福州本地人,在没有确凿证据下,不存在外来主流迁入说。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外来迁入,肯定有,但不构成现在福州林氏主流。也就是说福州林氏主流祖先早在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就在这里繁衍生殖,才构成了现在的福州林氏。如同隋朝人是唐朝人祖先一样,我们可以说不是某个人的直系子孙,但完全有可能是他们族人子孙。因为他们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代表了当时成千上万的林氏平常人。福州林氏也不可能是一千前,两千年前某个人的后代,应该是三千年前林氏一群先人的后代,我们的始祖一样属于文化信仰始祖,一样是千千万万林氏先人的文化信仰缩影。经过3千年以来的文化沉淀,才构成了我们津津乐道的林氏文化,在这个文化信仰下,无任我们身处何处,走到哪里,我们族人都相亲相敬,这就是血浓于水的宗族文化凝聚力。
由于水平下乘,性情坦坦,难以写出符合众口味之雅作,权当茶余饭后的一种笑资吧。以上参考了林忠博客部分内容,感谢林忠、田胜等长期来对有关林氏文献、碑铭等整理,感谢林辉忠先生对本文的修改与严格把关,在此以示致敬!
&&&&&&&&&&
2016年仲夏草创于长乐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龙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