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在线阅读是散文吗

(木头上的裸踢婴)
(破碎破碎的玻璃)
第三方登录:扫一扫短文学APP
扫一扫短文学APP
欢迎访问短文学 您还没有
当前位置:>>>文章内容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时间: 09:59:54 && 阅读: 次 && 来源:短文学
终于还是撑到了凌晨4点看完了这本上世纪的巨作,正如扉页上写的那样: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最痛楚的命运。
读过的书不少,被深深吸引触动的也经常碰到,但像这本如此摄人心魄读后久久不能平静绕梁不觉的书不得不承认是第一次碰到。向来读书有把结局顿一顿,缓缓细品的习惯但这次竟然没忍住一股脑的全看完了。不是特别喜欢看,倒不是讨厌这种体裁,只是觉得阅读小说时总不如捧着一本集,细细慢慢来的,但是这本竟还是不同,娓娓道来细腻不催中又大气磅礴,一不小心在云卷云舒中早已沉醉其中,茫然不觉时间流逝。无意故意贬低或是有意抬高什么,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记下点东西来。
题为穆斯林的葬礼,虔诚善良的老姑妈,明月清风样的韩新月,视玉如命的&玉王&韩子奇&&随着的铺开,几位主人公的相继离世直叫人呼天抢地;又以穆斯林为限定主语,全书字里行间充盈着回回民族虔诚的信仰和安拉的至高无上。
论称最纯洁的梦想,不错,梁亦青的梦想是&玉石梁&的传宗接代和回回民族的光荣传递;韩子奇的梦想是完成师傅梁亦青未竟的梦想,将奇珍斋的字号打出去,震起来!那么韩新月呢?她的梦想是进入燕园成为译着家光宗耀祖吗?不,绝不仅仅是这样!他们是回回,是少数,是被怜悯被照顾被特殊的群体!但她进去了燕园,成了北大西语系最优秀的学子,她超过了超过了骄傲的汉人!她是回回里跨入全国最高学府的梁家后人,是优秀的穆斯林!这是她的梦想,在坚强独立自主里历练自己成为真主的继承者!
论称最凄美的爱情:是啊,那爱情,至真,至纯,至美,也凄冷的令人痛彻心扉不能自已。韩太太坚守了几十年虔诚祷告了几十年也防了几十年,她真诚的向真主祈祷,净身净体,她坚持穆斯林的信仰,习俗几十年,她坚信回汉不亲,只有他们的朵斯提,为了信仰,为了安拉,为了真主,她不惜割断手足情斩断玉壁连,她不惜让儿子的爱情胎死腹中,让新月活下去的勇气化作泡沫被烈日烤焦,这是她的信仰,但她防了一辈子防不胜防!她的奇哥哥,是个汉人!她的儿子,最爱的儿子身上淌着汉人的血,她们梁家血种不纯了&&这一切都太戏剧!
论称最凄楚的命运;熙熙攘攘离离散散聚聚合合到头来凄凄惨惨凄凄&&万物非主,唯有安拉!博雅堂下物是人非最终不抵岁月蹉跎世事变迁,一切都化作32年后那场媲美决绝的《梁祝》独奏,散落在风中,空气中,沙石中,散了都散了!
如此,不知第二次,第三次掩卷落笔会是怎样一个境况?
版权作品,未经《短文学》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短文学微信号:duanwenxuewang,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
赞赏金额:随机金额
选择支付方式:
赞赏金额:20元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 (短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猜你喜欢精彩阅读
深度阅读 &&&&&&&&&&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是霍达?介绍一下……
《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是霍达?介绍一下……
霍达 霍达,女,生于日,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国家一级作家.她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非百先生研究中国历史,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专毕业后,长期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1976年后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编剧,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同年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霍达自青年时代步入文坛.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500万字,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其中,198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于1988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受到评论界重视,由李野墨演播的广播小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年两度全文播出,影响甚众.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文学奖,1991年获中国文学最高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穆斯林的葬礼》自出版以来畅销不衰,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1985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红尘》于1988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影片受到评论界的好评;报告文学《万家忧乐》于1988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保护消费者杯个人最高奖,2001年获“3·15”金质奖章;报告文学《国殇》于1988年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卫生题材文学一等奖;报告文学《小巷匹夫》于1988年获火凤凰报告文学奖;电视剧《鹊桥仙》于1980年获首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儿童喜剧剧本《我不是猎人》于1982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优秀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于1990年获建国四十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散文《东山男儿》于1990年获《光明日报》“共和国在我心中”优秀征文奖;散文《烟雨文武庙》和《义冢丰碑》于1997年分别获国务院港澳办和中国报刊副刊研究会“香港百年沧桑话回归”征文一等奖、《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回归征文”一等奖.霍达深入香港,历时三载创作的长篇小说《补天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北京和香港两地同时出版,众多报刊转载.1999年被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视电影总局评为建国50周年十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北京市优秀图书奖.此外,代表作尚有长篇小说《未穿的红嫁衣》,报告文学《民以食为天》、《海魂》,大型历史电影剧本(话剧)《秦皇父子》等,作品有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多种文字译本及港、台出版中文繁体字版多部.199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霍达文集》(六卷本).多年来,霍达曾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并先后赴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来、西班牙、毛里塔尼亚、埃及、意大利等十馀国及我国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曾应邀出任《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第十八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委、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代表等.其生平成就载入《中华古今女杰谱》、《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电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英国剑桥版《世界名人录》等大型辞书.霍达是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为中猎人》等,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是霍达?介绍一下……》相关的作业问题
《穆斯林的葬礼》作者:霍达,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500万 字.本社曾出版其代表作之一《穆斯林的葬礼》,该书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度 全文广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以及建国 40
书 名《穆斯林的葬礼》作 者霍达故事发生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在磨砖对缝的灰色砖墙簇拥着悬山式的门楼里,演绎着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梁冰玉是韩新月的妈妈,她和韩子奇在伦敦有了韩新月.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
1、新月----这是《穆斯林的葬礼》主人公群体里的核心人物之一,回族姑娘.除了对饮食上不吃猪肉等最简单不过的意外对穆斯林应有的生活方式几乎全然不知,恐怕她连为什么不吃猪肉都不清楚.即使我们对她不做形式上的苛刻要求,就连精神实质上的信仰我们也很难在她的身上看到.从没在身上闪现出信主独一的影子,更从没在她身上折射出对穆斯林
  韩子奇 :他有过卧薪尝胆的隐忍,他有过事业巅峰的辉煌,他有过背井离乡的经历,他有过爱情家庭两难的选择,他有过中年丧女的锥心之痛,他有过老年失玉的万念俱灰.他的一生从波谷到波谷,时代的艰苦他无法选择,但他无疑是勇敢的;但同时,他是懦弱的,他的责任心让他甘心留在了那个并没有爱情存在的家里,他选择了低下头静静的生活.  
  玉,是父亲,韩子奇.  他对玉器的爱,使得他和师父的大女儿璧儿的婚姻,成了理所当然.然而,这样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直到动乱年间,他被迫和小姨子玉儿一起去了英国,两个漂泊的灵魂在患难中产生了感情,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爱情的来临显得那么突然,不过这终究是种不该有的感情啊.回国后的他难以面对守侯了十年的妻子,最终放
这部小书不错,是关于一个回族家庭三代人的故事,爱情故事也很美,但是结局并不完美,最终是阐述一个民族融合的道理!如果是中国文学可以看看《白鹿原》、《平凡世界》《狼图腾》、《京华烟云》这几部我个人非常喜欢!外国文学有《呼啸山庄》、《简爱》、《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百年孤独》、《基督山伯爵》很好!
啊,安拉!宽怒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去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她死于信仰之中.啊,安拉!不要为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作试验.——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词.第一次听说《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是听至交好友介绍的.说
300+这是我能找到最精练的了,其他都千字以上,你如果觉得多,可以自己再删减一些.《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 伊斯兰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的,因而文中细致的宗教场面,吸引着我去更多的了解有关穆斯林的风俗.作者本人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但在书中她并没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伴随着2012的春节晚会的结束,一系列的书单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清晰.《穆斯林的葬礼》阴阳差错的排在了我阅读的第一位,而这本横跨60年讲述穆斯林前后三辈爱情悲剧的心血之作一开头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为着这充满诗意的章节标题,为着作者苦心安排的插叙方式,两个清冷冰洁的臆想赫然印在脑中——玉,月. 奇珍斋的老主
  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在信仰之中.  ----------------葬礼悼词  我对《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有一点的了解,小说曾获得矛盾文学奖,还有一个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名字改为《月落玉长河》.小说描写的一个穆
月 象征着纯洁 善良 明净 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读完这本书,我已是泪流满面了,心中的悲痛与遗憾久久不能释怀,我甚至抱怨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妙龄少女如此苦难并短暂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一次看时因为有了大体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较快.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穆斯林的家族中.伊斯兰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对我们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所以这也成为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个描写细致的宗教场
这么长、这么多.你还是百度已经有点答案比较好额. 再问: 你能给我复制过来吗? 再答: 《朝花夕拾》读后感 一点,一点,一点点地看完了《朝花夕拾》,连串的时间,连串的记忆,真想将鲁迅爷爷的记忆当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词语简洁柔和,正是鲁迅爷爷的平易近人的体现。书中的抨击,讽刺,嘲笑,正是鲁迅爷爷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表现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我喜欢读小说,喜欢享受读完一本厚厚的小说后的成功感,喜欢品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喜欢去体会里面阐述的一些道理.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一部曾获过“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 还记得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是在高一,开始就特别喜欢作者的名字“霍达”,他给了我一种十分豁达的感觉,本以为她的书也一样的豁达,然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获得1991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还被改编为电影搬上荧屏,多年来广受好评.本书全方面介绍了北京穆斯林社区内外的情况,生动表现了近现代穆斯林生活的荣耀与辛酸,具有典型意义.  全书围绕两大主线展开,“玉”与“月”,前者发生在30年代抗战前后,后者则是在60年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美文故事-散文日志随笔- 文章阅读网
当前位置:>>文章内容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来源:文章阅读网 时间: 11:53 阅读:
  禁不住友人的强烈推荐,终于翻开《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过去的和现在的,两条主线并行描述,到最终汇合,揭开所有的谜底,感叹作者的巧妙构思,令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加之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不乏精美文句,光是读这些文字就已然了,更别说情节扣人心弦,果然是本好书呀。
  再说说剧中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悲剧,所以看的过程,略显沉重。
  最大的悲剧人物是碧儿,她是所有角色中最虔诚的穆斯林教徒,严格恪守着穆斯林的教规。早年丧父,为了家业,嫁给了的徒弟韩子奇,碧儿不懂,她认为教规最大,祖业最大,但是却跟她开了天大的玩笑。因为时事的变迁,韩子奇娶了玉儿,并生下了新月,新月生活在她的身边,时刻提醒着她曾经的,但又不能恨新月,毕竟是胞妹的,有着同样的血脉,既爱又恨,复杂的,令新月对这个时常琢磨不定。最虔诚的穆斯林教徒,却原来嫁给了一个汉人。她最在意的儿子天星,因为她的从中作梗,拆散了一对情投意合的鸳鸯,非但没有得到儿子的爱,却只有儿子的怨恨。胞妹玉儿,因为她的不,远走他乡,唯一的亲人从此天涯两隔。祖业“奇珍斋”因她的猜忌,葬送在她的手里――她不仅自己不幸,也给别人制造了很多不幸,她是情节的起因,一切因她展开。玉儿的远走他乡;天星没有娶到真爱;当年管家老侯受冤致死,老侯的子孙得以抄家,抄走了韩子奇的毕生收藏,致韩子奇抱憾人世;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随着新月的离去成为最大的,令人唏嘘不止。
  韩子奇,天生对玉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是玉。生活所迫,他误打误撞,跟随了穆斯林教徒吐罗耶定,本以为人生所求,就是前往麦加朝觐,但是自从他在“奇珍斋”见到美轮美奂的玉器,他突然意识到,玉才是他的追求,他的。他为玉生,为玉死,只可叹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新月,是书中的亮点,她是爱情的结晶,本来也将有一段动人的爱情,但是从她的出生,注定了悲剧的角色,即使有着清新可人的形象,聪慧敏捷的头脑和温柔的性情,也没能抵抗的安排。
  玉儿,是所有角色中最让人感到轻松的,比碧儿有文化、更多情,比韩子奇更勇敢,比新月能抗争。她不随波逐流,把握命运,虽然在上,屡受打击,但是她没有灰心,反而更加勇敢地追求真爱,自爱、自尊、自立让她活得比其他角色更、更!虽然她也经历了早年丧父、中年抛夫别女、晚年痛失爱女,但是她努力了,应该没有遗憾了。
  这本书围绕穆斯林和玉展开故事情节,所有人物因对这两个方面的追求或悲或喜,诸多的悲剧令我怀疑,是怪对信仰太?还是怪世态动荡,个人太渺小,相对国家的命运,根本无力挣脱。
  我能理解穆斯林教徒一生倾其所有,只为到麦加朝觐,哪怕乞讨着一路走过去,以成就其人生的辉煌时刻。他们只有安拉,在外人看,也许他们穷困潦倒,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很富有。对信仰绝对的虔诚,内心是平静的、祥和的、坦然的。
  大多数的人是游离于信仰与现实之间的,所以造成许多精神上的苦痛,除了吐罗耶定,其他角色都是的。信仰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精神上的困扰。
  个人认为,人活着只为“体验”和“体现”。“体验”是指,虽然人的结局都是一样,但是活的过程千差万别,体验越多,过程越精彩,才不枉此生;“体现”是指个人的体现,“体验”是自己的事,但是人毕竟是有思想、有精神的,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助人,影响环境、改变环境,造福更多的人,不图流芳千古,只为造福子孙,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这种“体现”可大可小,依个人的能力,尽力而为。
  人生不过如此!
& 下一篇:
发表读后感:
本栏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故事在线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穆斯林的葬礼 mob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