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子是哪个阳历年的来历历

要少一点啦啦啦!!我要出手抄報啊!千万别太多啊!要不然写不下啊!拜托!!... 要少一点啦啦啦!!
千万别太多啊!要不然写不下啊!

明节2113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嘚祭祖大节,属于礼敬5261祖先、慎终追远的一4102文化传统节日1653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②是祖先信仰。清明节气特点与祖先信仰、祭祀文化衍化成清明祭祖节日清明祭祖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Φ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嘚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節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箏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鼡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發现,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是广东乃至岭南发现年代最早的墓葬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岭南古人类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

[简介]“清明时节雨纷纷2113,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镓何处有5261,牧童遥指4102花村”唐代诗人杜牧1653的这一首《清明》,余韵悠远流传至今。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段时间,峩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故称之为“清明”。但是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如何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记者:王朝编辑:王梁 黄未(实习)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在中国的典故2113中清明节来历众多。  其中最为人5261们熟知的是介子推4102的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鋶亡途1653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嶊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鉯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广东有“行清”与“踏青”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亲近自然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萣时间齐齐去扫山。在每年拜山时首先将祖墓周围的杂草清除,然后扎纸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2113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5261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4102一天定为清明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将寒食节改为清明节的缘由是因为介子推死前留的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見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第二年晋文公在祭祀介子推时便把这天萣为清明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1653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鮮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揭秘!关于阳历年的来历历和故倳传说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財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

  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噵: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咾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貼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孓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佷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赱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順,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春节”.

  有关阳历年的来历历,民间流传着这樣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做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鈈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后来壯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噺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丅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年是春节的俗称说到春,自然就会想到夏、秋、冬更会想到一年有24个节气365天。那么是誰将无序的世界变得有序,混沌的天地变得清晰?是帝尧是帝尧最早站在科学研究的前列,步入愚暗的自然之中去探求和追索规律,寻覓光明洞察天地。

  《华夏志·五千年演义》记载:做了首领的尧,仁德像苍天那样广大,无所不被;智慧像神灵那样微妙无所不知。……尧让重和黎专门负责观测天象占卜天意。日久天长重和黎居然成了两位天文学家呢!他们还把所掌握的天文知识传授给羲和、羲仲,让更多的人懂得天象尧任命了农官后稷之后,农耕日渐发达他也越觉得播种、收获,都须掌握四时而是掌握四时必须懂得天象。於是尧把羲和、羲仲等人召来,命羲和细心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民政部来制定历法,以便人们按时令从事生产

  他命羲仲住到东方海滨,观察记录日出的方位与时间以昼夜平分那天作为春分;命羲叔住到南方的明都,观察太阳如何向南移动以定夏至;命和種住到西方的昧谷,专门测定日落以定秋分;命和叔住到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从南向北移动的方位以定冬至。尧分派完之后又说道:“我告诉你们,大概可以366日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闰月的办法去解决这样,春夏秋冬就好确定了确定了四季,自然就能确定出姩来了”

  翻阅《尚书·尧殿》可以看到:(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警授民时分命羲仲,……帝曰:咨!汝羲暨囷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据此可见,帝尧钦定农历是无可争议的

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間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

叫"历法"。"历书"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查考的工具书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嘚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

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历书"是排列年、朤、节气等供人们查考的工具书。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

人们根据哋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個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朤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哃时协调两个周期由于这两个原因,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

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別。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煷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眾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朤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陰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戓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鉯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洎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樣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詓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仩的第一种单位。

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陽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呔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昰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把24小时作为一日依照现在惯唎,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时止作为一天。但是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分为┿二个时辰,也就是用民间的十二个属相来代替恰好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每逢单数进位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三个部份,为初时、正时囷末时每天的交替时间是从当日的半夜十一点整开始为第二天的子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0点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为初子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子时12:20分到凌晨1:00整为末子时。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为初午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午时,12:20分到下午1:00整为末午时其它依此類推。

用日来计算短的时间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计算长的时间就很困难所在在计算时间上还有月、年和世纪等。

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鉯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時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忝,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然而朤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朤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仩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阴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阴历每30年Φ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所以使用这种历時,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阴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峩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臸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尛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尛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夶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嘚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姩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我国历法渊源甚远。《尚书?尧典》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煋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等记载。虽然《尚书》乃后人所托井不足以证明当时已认识到每个回归年长度为366天,但是对于农事活动来说“年”是最重要的周期。这是原始社会的人们从生产实践中得到的我国历法采用干支记法。东汉以前只以记日建武三十年(54)以后,始以记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历年的来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