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人专门写五代十国时期的名人这段历史时期的演义小说

五代十国风云演义(2)-记录那中国最黑暗的五十年历史五代十国风云演义(2)-记录那中国最黑暗的五十年历史人文大众百家号书接前文,李克用大破黄巢军,一路平推,收复了首都长安。唐僖宗兑现以前的承诺,许以高官和厚禄。飞虎子当然开心的不得了。但是有人高兴,就有人伤心,这个人不是黄巢,反而是现在已经成为唐军的朱温。他为啥不开心呢?因为黄巢被飞虎子打跑了,他逃离的地区正好是皇上封给他的地盘--汴州。本来以为自己能安安稳稳混个地方军阀当当,没想到还没走马上任,地盘就被土匪占了!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说非常重要呢?因为这两件事都影响了今后历史的发展。一是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黄巢,此人也算是坚定的造反人才,有着崇高的政治信仰。黄巢被剿灭后,自己以残缺的起义军顽强的支持起造反事业长达几年之久。二是黄巢围攻陈州。各位看官可能说了,围攻一个小小的陈州,有什么重要的?围城战在历史上太为常见了,怎么围攻陈州要单独拿出来呢?因为这其中的故事算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杀人魔王黄巢终于变态到开始吃人了。话说黄巢被李克用赶出了长安城后,整个人状态就不好了。也是,在享受了皇帝的极端权利之后,被打落到凡间,没几个不疯的。据说他在逃跑中,也没忘记让手下人带着皇帝的行头,忙里偷闲也得拿出来穿一穿,偶尔还要对着明月回忆下当初皇权在握的感觉。于是这个神经病人在遇到陈州的抵抗后,心理的黑暗面彻底爆发出来:老子被飞虎子打跑了就算了 ,毕竟那人等级比我高,装备比我好,兵强马壮我打不过,你这个小小的陈州也敢螳臂当车,兄弟们,给我上!黄巢军围攻陈州高达三百多天,虽然黄巢一直喊着要进攻,但是军粮不够了,怎么办?军队不能不吃饭啊!大魔王黄巢一日杀人魔王黄巢看到路边的一具尸体被恶狗啃食,突发奇想:狗能吃尸体,我们人为何不能吃呢?与其让狗啃吃,不如直接抓来让军队食用。于是最惨的一幕发生了,找不到吃的,我们就吃人!黄巢专门派遣一支队伍去陈州和周边搜刮老百姓,壮劳力就被充军,老弱病残妇女一律当成军队的食物。甚至,黄巢为了吃人还专门制定了一份食谱。就差将人体营养价值给标明了。他指出三类好吃的人是老弱,老了,肉质松了不好吃。二类是残,打仗虽然残疾难免,但是毕竟是青壮年去打仗,剩下的肉身好吃极了,最上等是女人和小孩,哎呀,嫩啊,沾点调料,比烤羊腿好吃多了!就这样,黄巢依然觉得自己吃人的效率不够高,他经过研究发现,制作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杀人机器--巨舂。类似于这类的东西这个巨舂特别巨大,可以将人体直接投入,然后用巨锤碾压,将骨头和血肉打碎,而黄巢正好是贩盐出身,对调味品还挺有研究,他就自己研制了一款调料。将粉碎后的人肉糜配以调料送至各个军营供军队服用。现在想想,也觉得不寒而栗。当黄巢专心致志的进行吃人大业的时候,朱温可没有闲着。朱温想了半天,让黄巢这么下去,早晚自己得被祸害死。所以求爷爷告奶奶的联合周边各个节度使,找皇帝借兵,又许以金银财宝招揽了李克用的沙陀军,一齐攻向黄巢。也许是作孽太多,或者是黄巢已经疯癫,当初不可一世的起义军,瞬间就被联合军打败。死的死,伤的伤,黄巢也开始一路逃亡。在一次又一次的大败后,黄巢军中有了异动。黄巢的亲侄子林言,趁着大魔王还在睡觉,将其斩首,取得首级想投靠唐军并且邀功。没想到林言也是倒霉催的,在去往都城的路上遇到了沙陀军,给沙陀军首领表明身份:老子是来投诚的,我手上有黄巢人头,我带着起义军投降了,皇帝也得惧怕我几分。然而沙陀军却根本没这么想,头领实际上心中是这么说的:千里送人头,一送还两个,简直666.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林言一堆人杀了,将他们的人头包括大魔王黄巢的全送了上去。终于,唐朝末年最重要的一场农民起义宣告了失败。但是就是因为这场失败的起义,最终摧毁了大唐的气运,唐朝南方的经济命脉也被摧毁,整个国家陷入了岌岌可危的阶段。在剿灭黄巢的过程中,受益最多的不是李克用,反而是朱温。李克用这人虽然武功和军事头脑非常高,但是性格耿直,而且对起义军极端讨厌,只落了个剿匪大将军的虚名。而鸡贼的朱温在剿匪过程中,不断的吸收黄巢旧部壮大自己的队伍,拉拢了一批能攻能守能打的起义军投靠自己。到黄巢死为止,朱温的势力已经壮大到一个可怕的地步。朱温在剿灭黄巢这件事上,李克用的沙陀军绝对是主力中的主力,打仗就要有损耗,黄巢死后,李克用的沙陀军已经濒临极限,需要调整军备和休息。在返回驻地的过程中,李克用途径汴州,在封禅寺休整。前面说了,汴州正好是朱温的封地,而且这次剿灭黄巢,也是朱温求爷爷告奶奶求来的。大胜归来,朱温理应得设宴款待一下李克用。于是当晚就在城中准备了酒席。但是这顿酒吃的可不是那么愉快。李克用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武力超群的人啊,单挑群殴都不怕的那种,战斗力满分。他从十三岁起就是天下闻名的勇士,什么一箭双雕,百步穿杨对于人家就和玩似的。而且在剿匪过程中,他特别瞧不起的就是这伙起义军,虽然不少起义军又叛回了大唐,但是他从心底恶心他们。酒过三巡,李克用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维,指着在座的“旧匪”大骂:你们算什么东西,一个个当初都是反贼,现在却和我一起喝酒,要不是你们投降的早,老子早一刀一个送你们去见老主子黄巢去了!这弄的朱温和一干手下都很尴尬,但是又不得不忍受冷嘲热讽。他们知道在座的确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万一李克用真是发起飙来,容易团灭。李克用骂完环顾一下四周,没一个人敢反驳的,心中更是大爽:一群败类,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呸,窝囊废。老子今天喝多了,就驻在城中了!正所谓,莫装逼,装逼遭雷劈,就是因为李克用喝多后的这个草率行动,导致了一个惊天大事件的产生,深刻的改变了历史走向。可以说五代十国前二十年都是这个惊天事件的产物!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人文大众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欢迎大众集体讨论人文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回 杨光远贪利噬人 王延羲乘乱窃国| 五代十国历史
《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回 杨光远贪利噬人 王延羲乘乱窃国
五代史演义却说晋主得杨光远奏报,不欲遽允,仍敕光远进攻魏州。光远意存观望,遇有军事调度,辄与朝廷龃龉。晋主曲意含容,且令光远长子承祚,尚帝女长安公主,次子承信,亦拜美官,光远乃整军徐进。到了魏州城下,驻立大营,亦不过虚张声势,迁延时日。自天福二年秋季进兵,直至次年秋季,仍不损魏州片堞。惟招降前澶州刺史冯晖,荐请授官。晋主特擢晖为义成节度使,欲借此诱劝魏州将士,偏魏州坚守如故,杨光远旷日无功。为下文谋叛伏案。
晋主因师老民疲,没奈何再议招抚,乃遣内职朱宪,往谕延光,许以大藩,且使朱宪传谕道:“汝若投降,决不杀汝,如或食言,白日在上,不得享国!”至此与设重誓,何如前日允请!延光乃顾副使李式道:“主上重信,许我不死,想不至有他虑了。”遂撤去守备,厚待朱宪,遣令归报。宪覆命后,好几日不得延光降表,因复遣宣徽使刘处让往谕,申说再三,始由延光令二子入质,并派牙将奉表待罪。晋主颁赐赦书,延光素服出迎,顿首受诏。接连是恩诏迭下,改封延光为高平郡王,调任天平军节度使,仍赐铁券。所有延光将佐李式、孙汉威、薛霸等,各授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牙兵皆升为侍卫亲军,就是张从宾、符彦饶余党,一并赦罪,不再株连。未免太宽。魏州步军都监使李彦珣,本为河阳行军司马,随张从宾同反。从宾败死,他得脱奔魏州,延光令为都监使,登城拒守。彦珣有母在邢州,为杨光远军捕取,推至城下,招降彦珣。彦珣拈弓搭箭,竟将老母射死。及延光复降,晋主却令彦珣为坊州刺史。近臣言彦珣杀母,恶逆已甚,不宜轻赦。晋主道:“赦令已行,如何再改呢?”即许令莅任。叛君之罪尚可赦,弑母之罪乌可恕!晋主欲全小信,反失大义,故特揭之。授杨光远为天雄节度使,加官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光远已恃宠生骄,尝与宣徽使刘处让叙谈,多不平语。处让答言朝廷处置,均由李、桑二相主议,并非出自宸断。光远不禁动怒道:“宰相得兼枢密,自前代郭崇韬后,无此重官。今闻李、桑二相,皆兼枢密,怪不得他独断独行。主上尚肯优容,我光远却忍耐不下呢!”既而处让归朝,光远即托呈密奏,极言执政过失。晋主明知他有意刁难,但因军事甫平,不得已曲从所请,乃加桑维翰兵部尚书,李崧工部尚书,撤去枢密使兼职,即令刘处让代任。光远益加专恣,随时上表,尚指斥宰辅不已。晋主见他跋扈,恐将来势大难制,密与桑维翰熟商。维翰谓天雄重镇,屡生叛乱,应析土分众,减杀势力。延光可使守洛阳,调虎离山,免为后患。晋主依议,即升汴州为东京,置开封府,改洛京为西京,雍京为晋昌军,即加杨光远为太尉,命任西京留守,兼河阳节度使。升广晋府为邺都,即魏州。设置留守,就命高行周调任。升相州为彰德军,以澶、卫二州为属郡,置节度使,由贝州防御使王延胤升任。升贝州为永清军,以博、冀二州为属郡,也置节度使,由右神武统军王周升任。自高行周以下,俱奉命莅镇,毫无异言。独杨光远怏怏失望,勉强移镇,密贻契丹货赂,诋毁晋室君臣。自养壮士千余人,作为爪牙。既而诬劾桑维翰,迁除不公,与民争利。晋主不得已出维翰镇相州,调王延胤为义武节度使,另用刘知远、杜重威同平章事。知远有佐命大功,得升宰辅,自谓应当此职。重威出讨魏州,略有微勋,怎能与知远相比,不过尚帝妹乐平公主,得列外戚,也居然与揽朝纲。知远羞与为伍,杜门托疾,不受朝命。晋主不觉怒起,召问赵莹道:“知远坚拒制敕,太觉不恭,朕意拟削夺兵权,令归私第。”莹拜请道:“陛下前在晋阳,兵不过五千人,为唐兵十余万所攻,危如朝露,若非知远心同金石,怎能成此大业?奈何因区区小过,便欲弃置,窃恐此语外闻,反不足示人君大度呢!”晋主意乃少解,即命学士和凝,诣知远第慰谕。知远才起床拜受。范延光自郓州入朝,面请致仕,经晋主慰留,仍行还镇。嗣复屡表乞休,乃命以太子太师致仕,留居大梁。越年,延光又请归河阳私第,奉诏允准,遂重载而行。西京留守杨光远,偏奏称延光叛臣,不居洛汴,归处里门,他日逃入敌国,适贻后患,请思患预防,禁止归里云云。晋主乃命延光寓居西京,延光到了洛阳,光远即遣子承贵,带领甲士,把他围住,逼令自杀。延光道:“天子在上,赐我铁券,许我不死,尔父子怎得如此!”承贵不允,挺着白刃,驱延光上马,胁见光远。途中遇河过桥,被承贵推落桥左,连人带马,坠了下去,活活沉死。死固其宜。只不应为光远父子所杀。所有延光载归宝货,统为承贵所劫,一古脑儿搬回府署,光远大喜。无非为此。
奏闻晋廷,但说延光赴水自尽。晋主也诇破阴谋,但畏光远强盛,不敢诘责,只征令光远入朝。光远还算听命,入阙面觐,晋主与语道:“围魏一役,卿左右各立功劳,未授重赏,今当各除一州,遍给恩荣,免他失望。”光远代为谢恩,晋主遂选择光远亲将数人,分授各州刺史。待他出发,却下了一道诏敕,徙光远为平卢节度使,进爵东平王。光远才识中计,惘惘出都,驰赴青州去了。
时契丹改元会同,国号大辽。公卿百官,皆仿中国制度,且参用中国人,进赵延寿为枢密使,兼政事令。一面遣人入洛,接归延寿妻燕国长公主。即兴平公主进爵燕国。夫妇同入虏廷,延寿遂一心一意,为辽效力。晋主闻契丹改辽,乃遣使上辽尊号,命宰相冯道为辽太后册礼使,左仆射刘昫为辽主册礼使,备着鹵簿仪仗,直抵西楼。辽主大悦,优待二使,厚赏遣归。晋主事辽甚谨,奉表称臣,尊辽主为父皇帝,每辽使至,必至别殿拜受诏敕,岁输金帛三十万外,吉凶庆吊,岁时赠遗,相续不绝。凡辽太后、元帅、太子、诸王大臣,各有馈遗,稍不如意,即来诮让,朝廷均引为耻事,独晋主卑辞厚礼,忍辱含羞。前已铸成大错,此时不得不尔。辽主见他诚意,屡止晋主上表称臣,但令称儿皇帝,如家人礼。嗣且颁给册宝,加晋主号为英武明义皇帝。晋主受册,事辽益恭。辽主既得幽州,改名南京,用唐降将赵思温为留守。思温子延照在晋,晋主命为祁州刺史。思温密令延照代奏,谓虏情终变,愿以幽州内附,晋主不许。吐谷浑在雁门北面,本属中国,自卢龙一带,让归辽有,吐谷浑亦皆辽属。因苦辽贪虐,仍思归晋,遂挈千余帐来奔。辽主因此责晋,晋主忙派兵逐回,才得无事。
北方稍得安静,始思控驭南方。吴越王钱元瓘,楚王马希范,南平王高从诲,均向晋通好,尚守臣礼。独闽自王延钧称帝后,与中原久绝通问,嗣主继鹏,改名为昶,晋天福二年,曾遣弟继恭,入修职贡,且告嗣位。晋主以三镇方乱,不暇南顾。但礼待继恭,即日遣还。次年冬季,始命左散骑常侍卢损为册礼使,封闽主昶为闽王,赐给赭袍,闽主弟继恭为临海郡王。
使节方发,闽主昶已有所闻,即令进奏官林恩,入白晋相,谓已袭帝号,愿辞册使。晋主不追回卢损,损竟至福州,昶辞疾不见,但令弟继恭招待,不受册命。有士人林省邹,私语卢损道:“我主不事君,不爱亲,不恤民,不敬神,不睦邻,不礼宾,怎能久享国家?我将僧服北逃,他日当相见上国呢!”不为国讳,亦非所宜。损遂辞归。昶仍不出面,但令继恭署名奉表,遣礼部员外郎郑元弼,随损入贡。晋主召元弼入见,谕令归国禀明,此后上表,不应再由继恭出名。元弼唯唯而去,还白闽主。闽主昶置诸不理,但与宠后李春燕,及六宫嫔御,彻夜宴饮,淫媟不休。弑父逆子,独守家法,也算难得。应二十七回。
方士陈守元、谭紫霄,以房术得幸。守元号天师,紫霄号正一先生,两人受贿入请,言无不从。通文二年建白龙寺,四年作三清殿,统是雕甍画栋,备极辉煌。白龙寺的缘起,是由谭紫霄等捏称白龙夜现,乃命建筑。三清殿是由天师怂恿,内供宝皇大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像。统用黄金铸成,约需数千斤。日焚龙脑薰陆诸香,佐以铙钹诸乐。每晨祷祝,谓可求大还丹,命巫祝林兴住持殿中。一切国政,均由兴传宝皇命,裁决施行。确是捣鬼。兴与闽主叔父延武、延望有怨,假托神语,谓二叔将生内变。闽主昶不察虚实,即令兴率壮士夜杀二叔,及他五子。判六军诸卫事建王继严,即昶弟,见二十七回。颇得士心,昶又信林兴言,罢他兵柄,令改名继裕,别命季弟继镕掌判六军,革去诸卫字样。既而兴谋发觉,尚不加诛,只流戍泉州。方士等又上言紫微宫中,恐有灾祲,乃徙居长春宫。两宫俱见二十六七回。淫酗如故。有时且召入诸王,强令饮酒,伺他过失。从弟继隆,因醉失礼,即命处斩,又屡因醉后动怒,诛戮宗室。
左仆射平章事延羲,系昶叔父,佯狂避祸,由昶赏给道士服,放置武夷山中。嗣复召还,幽锢私第。国用不足,专务苛征,甚至果蓏鸡豚,无不有赋。因此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先是昶父在日,曾袭开国遗制,设二卫军,号为控宸、控鹤二都,昶独另募壮士二千人为腹心,号为宸卫都,禄赐比二都较厚。或言二都怨望,恐将为乱。昶因欲将他遣出,分隶漳、泉二州,二都相率惊惶。控宸军使朱文进,控鹤军使连重遇,又屡为昶所侮弄,阴怀不平。会北宫大火,求贼不得,昶令重遇率内外营兵,扫除灰烬,限日告成。又疑重遇与谋纵火,意欲加诛。内学士陈郯,私告重遇,重遇因夜入值,竟号召二都卫兵,焚毁长春宫,攻逼闽王。且使人就延羲私第,迫出延羲,令从瓦砾中直入,奉为主帅,共呼万岁。
复召外营兵共逐闽主。
闽主昶仓皇出走,引着皇后李春燕,及妃妾诸王,奔至宸卫都营中,宸卫都慌忙拒战。怎奈火势燎原,不可向迩,那控宸、控鹤二都,又乘势杀来,令人无从拦阻。彼此乱杀多时,宸卫都一半伤亡,剩得残兵千余人,奉闽主昶等逃出北关。行至梧桐岭,众稍溃散。忽闻后面喊声大震,延羲兄子继业,统兵追来。昶素来善射,引弓射毙多人。俄而追兵云集,射不胜射,昶投弓语继业道:“卿为人臣,臣节何在?”继业道:“君无君德,臣怎得有臣节?况新君系是叔父,旧君乃是兄弟,孰亲孰疏,不问可知!”可作昏君棒喝。昶无词可答,即由继业麾动兵士,拥与俱还。行至陁庄,用酒灌昶,令他醉卧,用帛搤死。皇后李春燕,及昶诸子,并昶弟继恭,一并被杀,藁葬莲花山侧。后来冢上生树,树生异花,似鸳鸯交颈状,时人号为鸳鸯树。可谓一双同命鸟。
继业返报延羲,延羲遂自称闽王,易名为曦,改元永隆。讣闻邻国,反说是宸卫都所弑,假意改葬故主,谥昶为康宗,一面向晋称藩,遣商人间道上表。晋乃遣使至闽,授曦为检校太师中书令,福州威武军节度使,兼封闽国王。曦虽受晋命,一切措施,仍如帝制。天师陈守元等,已为重遇所杀,更命泉州刺史,诛死林兴,用太子太傅致仕李真为司空,兼同平章事,闽中粗安。
曦因宫阙俱焚,另造新宫居住,册李真女为皇后。曦性嗜酒,后性亦嗜酒,一双夫妇,统视杯中物为性命。闽主累世嗜饮,应改称为酒国。所以终日痛饮,不醉不休。一日在九龙殿宴集群臣,从子继柔在侧,向不能饮,偏曦今概酌巨觥,不得少减。继柔实饮不下去,伺曦旁顾,倾酒壶中,不意被曦瞧着,怒他违令,竟命推出斩首。群臣相顾骇愕,不知所措,勉强饮了数觥,偷看曦面,亦有醉容,便陆续逃席,退出殿外。只翰林学士周维岳,尚在席中。曦醉眼模糊,顾左右道:“下面坐着,系是何人?”左右答是维岳,曦微笑道:“维岳身子矮小,为何独能容酒?”左右道:“酒有别肠,不在长大。”曦作色道:“酒果有别肠么?可捽他下殿,剖腹验肠。”此语说出,吓得维岳魂不附身,面无人色。幸亏左右代为解免,向曦禀白道:“陛下如杀维岳,何人侍陛下终饮?”曦乃免杀维岳,叱令退去。维岳忙磕头谢恩,急趋而出,三脚两步的逃回私第。
泉州刺史余廷英,尝矫曦命,掠取良家女,曦闻报大怒,即欲加诛。廷英即进买宴钱十万缗,曦尚是嫌少,便道:“皇后土贡,奈何没有!”廷英乃复献皇后钱十万,因得赦罪。
曦尝嫁女,全朝士尽献贺礼,否则加笞。御史刘赞,坐不纠举,亦将笞责。谏议大夫郑元弼,入朝面诤,曦叱责道:“卿何如魏郑公,乃敢来强谏么?”元弼答道:“陛下似唐太宗,臣亦敢自拟魏征了!”曦乃心喜,释赞不笞。
曦又纳金吾使尚保殷女为妃,尚妃生有殊色,甚得宠幸。每当曦酣醉时,妃欲杀即杀,欲宥即宥,朝臣时虞不测。曦弟延政,出任建州刺史,屡上书规兄,曦不但不从,反覆书痛詈,且遣亲吏邺翘,监建州军。
翘与延政议事,屡起龃龉,翘语延政道:“公欲反么!”延政遽起,欲拔剑斩翘。翘狂奔而出,往投南镇,依监军杜汉崇。延政发兵进攻,南镇兵溃,翘与汉崇俱逃回福州。曦见二人奔归,乃遣统军使潘师逵、吴行真等,率兵四万,往击延政。兵至建州城下,分扎二营,师逵驻城西,行真驻城南,皆阻水自固,所有城外庐舍,悉数焚毁。镇日里烟雾迷蒙。延政登城四顾,未免惊心,亟遣使至吴越乞援。吴越王元瓘,命同平章事仰仁诠,都监使薛万忠,领兵救建州。兵尚未至,那延政已攻破闽军,杀退大敌。原来师逵在营,轻率寡谋,被延政探悉情形,先遣将林汉徽等,出兵挑战,诱至茶山,由城中出军接应,两路夹攻,斩首千余级。越宿复募敢死士千余人,昏暮渡水,潜劫师逵营,因风纵火,城上鼓噪助威,吓得师逵脚忙手乱,闯营出奔。凑巧碰着建州都头陈诲,一枪刺去,坠落马下,再复一枪,断送性命。余众四溃。待至黎明,整兵再攻行真寨,行真闻潘营尽覆,正想遁走,蓦闻鼓声遥震,亟弃营奔逃。建州兵追杀一阵,约死万余人。延政遂分兵进取水平、顺昌二城。
会值吴越兵至,延政出牛酒犒师,说是闽军败去,请他回军。偏仰仁诠等不肯空回,竟至城西北隅下营,想与建州为难。正是多事。建州已经过两战,人马劳乏,更因分兵出攻,愈觉空虚,不得已想出一策,延入名幕,写了一封急书,遣人诣闽求救,闽主曦本与延政为敌。得了来书,怎肯遽允,但书中说得异常恳切,引着阋墙御侮的大义,前来劝勉,乃令泉州刺史王继业为行营都统,率兵二万驰援,并遣轻兵绝吴越粮道。吴越军食尽欲归,由延政麾兵出击,大破吴越军,俘斩万计,仁诠等仓皇窜免。这叫做自讨苦吃。
延政乃遣牙将赍了誓书,女奴捧了香炉,赴闽盟曦。曦与建州牙将,同至太祖审知墓前,歃血与盟,总算是罢战息争,再敦睦谊。但宿嫌未泯,总不能贯彻始终。
未几延政添筑建州城,周围二十里,一面向闽王乞请,拟升建州为威武军,自为节度使。曦以威武军是福州定名,不应复称,但称建州为镇安军,授延政节度使,加封富沙王。延政复改镇安为镇武,不从曦议。曦因是复忌延政。
汀州刺史延喜,系是曦弟,曦疑他与延政通谋,发兵捕归。又闻延政与继业书,有勾通意,因即召继业还闽,赐死郊外。并杀继业子于泉州,别授继严为刺史。后来复疑及继严,罢归酖死,专用子亚澄同平章事,掌判六军诸卫,自称为大闽皇。已而僭号为帝,授子亚澄为威武节度使,兼中书令,封长乐王。寻且加封闽王。王延政亦自称兵马大元帅,与曦失和,再行攻击,两下互有胜负。至晋天福八年,也公然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偌大一个闽国,生出了两个皇帝来。仿佛两头蛇。小子有诗叹道:
阋墙构衅肇兵争,宁识君臣与弟兄!
分守一隅蜗角似,如何同气不同情!
闽乱未靖,晋廷亦变故多端,俟小子下回再表。《残唐演义》第二十七回 刘知远大战梁兵| 五代十国历史
《残唐演义》第二十七回 刘知远大战梁兵
朱温听得知远杀死友珍,气得半晌方醒,众将皆在面前劝谕。温大怒曰:“众将可助吾一力,即日起兵,攻打同台,定要剿灭,方遂我愿。”温遣朱景龙为先锋,即日起兵三十万,名将二百员,径上同台,恨不得踏平城邑,生擒刘皓。
却说同台岳彦真闰知知远杀了朱友珍,夺了小姐,惊得魂不附体。又听得朱温人马到来,大骂存训不肖,既抢小姐,也自罢了,如何又杀他世子,令彼引大势人马报仇,怎么与他对敌?知远曰:“大人勿虑,原是我惹来的祸,大兵一到,吾自挡之,不劳大人之力。”阶下一将应声出曰:“不须先锋出战,只用某出马一次,定擒朱温!”彦真视之,乃官军校尉武伯宁。
彦真大喜,遂命伯宁带一千人马。骤然出城,约行十五里,望见尘埃起处,朱温人马早到,却才摆开阵势。武伯宁横刀立马,阵前大骂口:“朱温逆贼,无故兴兵犯界,是何道理?”温将朱景龙大怒,更不答话,飞马直临阵前。伯宁挺刀来迎,两下战不数合,景龙手起刀落,砍伯宁于马下,追杀败军,直至城下。
岳彦真听知大惊,便叫刘知远出马,彦真自登城楼观看。
见知远纵马,背后数百人,簇拥知远出城。看他怎生打扮,但见:戴一顶缨撒火、锦兜鍪、双凤翅照天盔;披一副绿绒穿、红锦套嵌连环锁子甲;穿一领翠沿边、珠络缝、荔枝红、圈金绣戏狮袍;系一条衬金叶、玉玲珑、双獭尾、红鞋钉(虫监)螭带;着一双簇金线、海驴皮、胡桃纹、抹绿色云跟靴;弯一张紫檀靶、泥金鞘、龙角面、虎筋弦宝雕弓;悬一壶紫竹杆、朱红扣、凤尾翎、狼牙金点铜箭;挂一口七星妆、沙鱼鞘、赛龙泉、欺巨阙霜锋剑;横一把撒朱缨、水磨杆、龙吞头、偃月样安汉刀;骑一匹快登山、能跳涧、背金鞍、摇玉勒黄骠马。
朱景龙见一少年大汉出马,情知是知远,把军士一字摆开,景龙立马横刀问曰:“来将莫非刘知远否?”知远曰:“既知吾名,焉敢来此对敌?”景龙曰:“特来报公子之仇,取汝首级!”言罢,两马相交,双刀并举,斗上三十余合,知远诈败便走,景龙跃马赶来,被知远回马,撒起勒甲绦,束住景龙,活擒过来,放在马上,径人同台城内。将近黄昏,风雨骤至,两边各自收兵归寨。次日,朱温遣副先锋李凯引军出阵,知远临阵迎敌。令军士用枪挑朱景龙首级于阵前,厉声大叫曰:“朱景龙的头已砍在此,汝等见否?”李凯大怒,跃马挺枪,直取知远,两马相交,战到十合,被知远一刀砍于马下。余兵尽皆走散,知远掩杀,梁兵大败,退至三十里安营,知远于是收军人城。
却说朱温输了二阵,请众将商议。葛从周曰:“某今日上山,观同台之西,有一寨约无多军,今夜彼将谓我军连败二阵,必不准备,可引兵一半劫之。若劫得寨,彦真之军必惧,两下夹攻,此为上策。”温从其言,带尚让、齐克让、葛从周、李彦洪、柳彦璋、傅道昭六员大将,选马步军二万,连夜从小路迸发。却说彦真在营搞军,刘知远曰:“西寨是个紧要去处,倘或朱温袭之,不当稳便。”彦真曰:“彼今输了二阵,如何敢来?”知远曰:“温虽无谋,部下葛从周等,极能用兵,须防他攻其无备。”彦真曰:“此言极当!”遂拨副将钱元振、赵德、谢豹、华亮来守西寨。
却说梁兵到西寨,果然兵少,四面突入,夺了寨栅,中兵四散奔走。四更以后钱元振引军杀入西门,朱温见败军复来,自领人马来迎,正逢钱元振,两军混战。将及天明,直西鼓声大振,人报知远军马又到,朱温弃寨而走,背后钱元振、赵德、谢豹跃马赶来。当头知远飞马来到,葛从周、尚让双战不住,温望北山而走。山背后一彪军出,左有岳存训,右有向慎之,温命齐克让、柳彦璋敌之,不利。温望南而走,喊声大振,一彪军出,彦真亲自临阵,带领毕龙、戚豹二副将,拦住去路。
朱温见四面八方围定,众将皆在后面死战,温当先冲阵,梆子响处,箭如骤雨,乱射将来。朱温急回,无计可脱,大叫曰:“谁人救我!”马军队里,一将踊出,乃濮州人也,姓庞名师古表字希贤,跃马提二流星锤,重八十斤,大叫:“主公勿虑!”下马脱甲,遮覆温体,左手挟定步行,低头冒箭而去。同台之军,能射者数十骑,近前飞流星锤击之,一人坠马,箭无虚发,众皆奔走。师古复回,飞身上马,提二铁锤乱冲出来。彦真、毕龙、戚豹,皆不能挡抵,各自逃生,庞师古赶杀众军,救出朱温。后人有诗为证:镔铁双锤八十斤,同台城外显功勋,希贤救主闻天下,勇猛当先第一人。
师古救了朱温,寻路归寨,看看天色傍晚,背后喊声大振。
刘知远赶来,大叫:“逆贼休走!”此时人马困乏,口内生烟,面面相觑,各欲逃生。温心正慌,西上一彪军到,温视之,乃邓季筠,引生力军来救,接住知远大战。黄昏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温回寨,重赏庞师古,加为领兵都尉。是时,梁兵数日被知远杀败一十七阵,兵虽不退,而城内关防周密,万无一失。当日,知远得胜回营,彦真差人赍酒肉搞赏知远。知远愕然叹息曰:“大丈夫处世,志在国王定霸,岂图酒肉乎?虽经血战数场,不能寸进,何日得展其志也!”乃鼓剑作歌曰:
浩气冲天贯斗牛,要将社稷一平收,
何时得际风云会,定斩奸臣佞宰头。
是夜,知远睡卧不安,起来帐内秉烛看书,自觉神思困倦,伏几而卧,鼾睡如雷。时彦真一女,名曰玉英,与一使女,乘夜出院步月,忽然望见营内红光一道,闪烁耀目,二人疑为火发。近前视之,乃一将士熟睡于此,果然红光罩体,鼾声如雷。
二人吃了一惊,急忙转归私宅来,告知其父。父曰:“待我自去看他。”视之果是。归对玉英曰:“知远数日战倦,故此熟睡,向来累有异能,真帝王气象。今夜之事,只你我知之,不可漏泄。”是夜各自安歇。
次日,彦真备酒,为知远贺功,酒至半酣,彦真曰:“今日此酒专为足下而设,某有一事,今以实告。累蒙足下建功,无以补报,某有一女,名曰玉英,年方二八,愿与足下为妻,未知意下如何?”知远曰:“某乃一小卒,大人乃朝廷元臣,以令爱而配末卒,正所谓贵贱不伴,某安敢望此?”彦真曰:“今敌朱温逆贼,别无英雄,惟足下耳!某等之命,皆赖足下,望乞匆辞!”知远跪谢曰:“诚如此,愿当犬马之报。”彦真大喜,唤女玉英与知远当日成亲,更命安排花烛筵席,翁婿尽情欢宴,不在话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逸狂诗曰:
战倦回营睡正浓,红光紫雾罩真龙,
玉英望见非凡相,岳使惊知有帝容。
备酒讲姻酬智勇,结缘事女报奇功,
同台不是知豪杰,怎敌奸臣贼子锋。
卓吾子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代十国时期的白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