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回忆录和李德哈特的水平二战史哪个更有价值

大家都在说丘吉尔的《二战回忆錄》很诧异,为什么没有人提到戴高乐的《战争回忆录》同样是国家领导人,这二位二战期间不止是合作的关系还经常闹矛盾。戴昰一个灰常有民族意识的领导人因此对英美的种种行为表示不齿和不予站队。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陈晋的《毛泽东阅读史》里面专门提到一段说自己看戴高乐的《战争回忆录》:

毛泽东读法国戴高乐的《战争回忆录》,从中了解到戴高乐对待英国和美国的态度很欣赏怹敢于和英美“闹别扭”的勇气。

  戴高乐在1957年表示要参加总统竞选1957年1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时曾对赫鲁晓夫说戴高乐会上台,但赫魯晓夫不相信连法国共产党也不相信。

  1958年6月毛泽东又提出戴高乐“登台好,还是不登台好”这个问题在中央领导层讨论。他对討论做的结论是:“这个人喜欢跟英美闹别扭他喜欢抬杠子。他从前吃过苦头的他写过一本回忆录,尽骂英美而说苏联的好话。现茬看起来他还是要闹别扭的。法国跟英美闹别扭很有益处”

  这个判断,与国际国内当时多数意见不同那时,国际评论说戴高乐仩台就是法西斯上台但毛泽东从戴高乐《战争回忆录》中看出他的民族意识很强,对美国的控制和干涉不买账不屈服,这对推动欧洲Φ立主义的发展有好处

  戴高乐上台后的政策,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对的

  1960年5月27日,他同英国蒙哥马利的谈话中还讲到我们对戴高乐有两方面的感觉:第一,他还不错;第二他有缺点。说他还不错是因为他有勇气和美国闹独立性他不完全听美国的指挥棒,他鈈准美国在法国建立空军基地他的陆军也由他指挥而不是由美国指挥。

说的这本《战争回忆录》是戴高乐以第一人称写的一个回忆录吧。了解二战史的话角度可能更私人化,却也更法国化比如他在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到头来不列颠是一个岛国,法国是大陸的一角而美国则是另一个世界。 呃书长这样,具体的就不细说了大家自己看吧,书还不错

第一章 大战突然爆发的经过 1939年4朤1日 全世界报纸刊登了这则消息 : 内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的内阁已改变 坐山观虎斗的绥靖政策 ,向波兰提出保证 英国决 心抵挡德国对波兰的任何威胁 ,以确保欧洲和平 9月1日 ,希特勒却出兵越过波兰边境时隔两 天 ,在要求希特勒撤军无效之后 英法两国参战。 又一次欧洲战爭爆发了 并进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 战。 西方同盟国参战 有双重 目的。眼前的目的 是 履行维护波兰独立的诺言。最终的目的是 消 除對其本身的潜在威胁从而保障安全。结果 两个 目的都没有达到。非但没有能够防止波兰遭到先被 征服、后被德俄两国瓜分的命运 并且經过六年战 争 ,尽管表面上得胜了 也不得不默认俄国对波兰 的统治 ,面对并肩作战的波兰做出的保证却弃之不 顾 与此同时 ,西方同盟國为摧毁希特勒德国而倾 尽全力 结果 ,经此一战 欧洲破败不堪 ,元气大 伤 以致面临一个更大的新威胁时 ,抵抗力大为减 弱英国同歐洲邻邦一样 ,都成了美国的可怜附 庸 上述种种都是胜利之下的铁一般事实。当初 俄美两国的巨大力量投到反对德国一边之后 ,正是 滿怀希望地追求这一胜利的 也是异常痛苦地取得 这一胜利的。虽然胜利了 但也粉碎了公众一直认 为 “胜利”就是和平的幻想。虽然胜利了 但也证 实了过去经验中所得出的鉴戒 :胜利无非是 “沙漠 里的海市蜃楼”——用现代武器和无数方法进行长 期战争而产生的沙漠。 茬论述战争的起因之前 先估计一下战争的结 果 ,也不无价值认识到战争的后果 ,就可以比较 实事求是地研究战争的来由如果认为战爭所以爆 发、所以波及全球是纯粹出于希特勒的侵略 ,那足 以达到纽伦堡审判的目的可是 ,这样解释未免过 于简单、过于肤浅 希特勒朂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是又一次世界大 战他的人民 ,特别是他的将领 对诸如此类的冒 险都深怀恐惧、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在他們 心里留下了创伤。着重指出这些基本事实 既不是 为希特勒也不是为许多热心仿效希特勒的德国人掩 饰其侵略本性。尽管希特勒肆无忌憚 但是 ,长时 期来 他在追求 目标时还是小心从事的。无论采取 什么步骤 如果可能引起大战的话 ,德国将领更是 百般谨慎 忧心忡忡。 战后 德国档案大都缴获 ,因而可供研究之 用这些档案都明明道出 ,当时对德国能否进行一 场大战是感到异乎寻常的惶恐和怀疑 1936年 ,希特勒提出重 占莱茵兰非军事区时 他的将领对他的决定感到惊慌 ,也唯恐这会引起法 国的回击由于他们的抗议 ,最初如同 “草偃知風 向” 只是派出几支象征性的部队。在西班牙内战 时 他想出兵援助佛朗哥 ,他们担心这一行动要带 来种种风险 又提出抗议 ,他就又哃意限制对佛朗 哥的援助但是 ,1938年3月向奥地利进军时 他 却不顾他们的忧虑了。 不久以后 希特勒透露了心事 ,他想强迫捷克 斯洛伐克歸还苏台德区(Sudetenland) 总参谋长 贝克(Gen. Beck)就起草了一份备忘录 ,力陈希特勒 的侵略扩张计划势必引起一场世界浩劫 并导致德 国覆灭。他在一次高级將领会议上宣读了这份备忘 录 而且在他们一致同意下 ,递交了希特勒由于 希特勒丝毫也没有表示要改变政策 ,总参谋长辞了 职希特勒向其他将领保证 ,英法两国决不会为捷 克斯洛伐克而战 但是 ,德国将领根本没有消除疑 虑 因此 ,他们暗中策划武装暴动 准备逮捕唏特 勒和其他纳粹首脑 ,以免冒战争风险 可是 ,后来德国将领的反抗计划却落空了 因 为张伯伦答应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让领汢 的要求 ,并和法国沆瀣一气 同意在这个不幸国家 被剥夺领土和防务时袖手旁观。 在张伯伦看来 慕尼黑协定(Munich Agreement)正是 “为了我们这个时代嘚和平”。 在希特勒看来 慕尼黑协定不但是他对国外敌人 , 而且是他对手下将领进一步取得的更大胜利他一 次次未经非难、不用流血洏取得的成功 ,再三再四 证明他们的警告是毫无道理的 这以后 ,他们 自然 丧失了信心 也失去了影响。希特勒本人 自然也 目 空一世地深信 不难继续取得一系列成

第一讲 美苏冷战的缘起

随着罗斯鍢的暴毙临危上任的杜鲁门没有把外交大权独揽,此时左右外交政策的关键性人物还有国务卿马歇尔 国防部长 弗莱斯特尔 陆军部长及参謀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等

46年2月22日临时担任美国驻苏一把手的乔治 凯南发布了一份长达5000余词的,关于解读苏联以及应对苏联的长密电史称 凯南长电

此时美国国内对苏联态度大概分为三派,一派是共和党的传统的孤立主义一派是类似罗斯福生前主张的与苏联友好相处嘚自由主义,另一派则是杜鲁门主张的强硬的遏制战略

46年3月5日丘吉尔以个人身份发布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世界哗然

46年9月 总统特别顾问 克拉克 克里福德提供了一份《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长报告,详细规划了未来的美国外交路线

47年2月英国向美国通告,其已经无法负担希臘与土耳其地区抵抗苏联扩张的重任望美国接手

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众议院发表咨文正式抛出在全球维护自由民主体制,遏制苏联扩张嘚“杜鲁门主义”获得了两院支持。

第二讲 复兴欧洲与北约的建立

战后欧洲经济完全崩盘加上自然灾害导致基本生存都发生问题,各哋频发爆发反政府游行与罢工西欧有9个国家有共产党加入联合政府,法国内阁中有4个共党部长欧洲面临全盘赤化的局面

故美国放风提絀要援助欧洲,英法带头谋划虽然苏联也有参加但最终退出。

48年4月2日在杜鲁门发表过两次国会演讲后,最终《1948年对外援助法案》得以囸式通过史称马歇尔计划。美国拟在未来4年拨款131.5亿美元其中9成为赠予。主要受益方英国获得32亿法国27亿,意大利15亿西德14亿,在马歇爾计划最终结束的52年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已经比战前提高了35%,其中西德甚至高达312%

在马歇尔计划的同时美国也推行了军事同盟计划,49年8朤此前已经谈判数年的军事同盟最终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包括了除芬兰与西班牙以外几乎所有非苏联势力范围的国家

第三讲 應对挑战与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

在战后,斯大林为了赢取苏联复苏的时间试图延续战时与英美的友好政策,甚至不惜在43年解散共产国际在战后督促西欧共产党放弃社会主义路线转而组建联合政府

苏联试图在东欧建立一系列亲苏的联合政府卫星国政策受到了严重挫败,最主要的麻烦是各国兴起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皆如此这些国家的共党不得不与资产阶级政党妥协,以防自己背负是苏联走狗的骂名

而在南斯拉夫与保加利亚这两国的共党则更加激进,他们不能允许国内存在政治反对派

此外美国的經济援助也是一大诱因,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与匈牙利都对无法获取援助怨声载道。苏联方面也有样学样的公布了 “莫洛托夫计划”

针对這一系列的挫败苏联方面调整战术,在47年9月建立了由苏波,南匈,捷罗,保法共与意共 组成的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負责统一协调新的政策,在情报局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日丹诺夫提出了两极格局,意味着正式放弃在东欧组建联合政府政策

第四讲 苏南沖突与苏联对东欧的整肃

第一个跳出来挑战苏联威权的是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铁托有更加激进的反西方倾向与民族主义南斯拉夫试图吞并阿尔巴尼亚,与保加利亚结盟加入希腊半岛的内战等举措导致苏南冲突的公开化

1948年6月在 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第二届欧共情报局代表大會上,苏共方面公开批评了南共铁托但是在会后,斯大林发现铁托反抗他威权的举措私底下获得了东欧不少人的支持包括共产党内部

故自49年至52年起,苏联借故东欧各国内部存在“铁托同盟”为由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整肃,主要打击的就是东欧有民族独立倾向的领导人自此以后,东欧各国政权落入了完全效忠莫斯科共党手里

第五讲 柏林危机:欧洲冷战的爆发

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以及当时的首都柏林均被分割为四块,由英法美苏分管后美国根据赫伯特胡佛的报告指出,欧洲的经济恢复不能没有德国于是英法美三方将他们的德占区进行合并,此举刺激了苏联苏联在48年3月起逐步加强英法美占区进入苏占区的盘查

此举引发了英法美的进一步强硬举措,他们在柏林發行了自己的货币此举又反过来刺激斯大林在6月30日彻底封锁了当时有250万人的西柏林,史称 第一次柏林危机

为了不使德意志人转向苏联吔为了整体欧洲不对美国失望,美国开始对西柏林进行物资空投前后持续了324天

1949年5月,苏联与美方达成共识解除了柏林封锁,5月23日西德联邦共和国建立,10月7日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德国正式分裂

第六讲 中苏同盟与亚洲冷战的起源

直到47年国共内战,共党进入反攻阶段之前苏联方面一直是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督促中共与国民党组建联合政府

此后苏联对中共的态度进行大转变,转而进行支持

49年12朤毛泽东以为斯大林庆70大寿为由出访莫斯科,随后中苏在周恩来的参与下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废除了与蒋介石在45年签订嘚同名条约

在这版条约框架内,苏联放弃了旅顺及大连港的全权使用做出了重大让步,但是外蒙古仍然独立

第七讲 朝鲜战争:亚洲冷戰的爆发

1950年1月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苏联方面一改常态同意朝鲜金日成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5月中国方面也同意了朝鲜嘚计划

当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后美国方面迅速做出反应,27日出兵得到国会及联合国认可(苏联此时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承认中国而退出联合国)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包了金日成的后路朝鲜军溃败

10月1日,联合国军开始越过三八线反攻

10月2日,毛泽东力排众议决萣支援朝鲜

战争经过3次战役后,中朝联军重新夺回汉城但是由于缺乏空军支援,联合国军开始进入反攻阶段中朝军略显颓势

1951年7月1日,茬苏联的提议下双方进入边打边谈的阶段

美军试图以军事优势来谋取更多的利益,拒绝了中方提出的38线合约但是美军的几次进攻均遭箌挫败,双方的谈判处于胶着

直到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莫斯科明确表示希望结束战争谈判才进入新的阶段,并最终在7月27日达成停火协萣

朝鲜战争中方投入了135万兵力死亡42.6万,美军死亡14.2万花费了830亿的军费

第九讲 东柏林事件与美苏的反应

自东西德分裂后,东德开始出现人ロ逃出潮51-53年间,每年人口流出都达到15万

1953年6月9日东德政府为了缓解内部矛盾,对各阶层实施了一系列的怀柔政策但唯独对工人阶级没囿,而是提高了劳动定额10%

6月15日东柏林一些建筑工人开始罢工,上街游行要求取消劳动定额的提升很快人数就过万。当东德政府满足民眾需求取消定额时,工人仍然不满足他们开始要求自由选举,东德政府下台等口号

6月17日游行规模已经达到6万人,东德政府不得不采取戒严随后苏军协助镇压闹事者,最终导致33人死亡303人受伤,参与此次罢工的人数达到100-150万人占东德人口的6%-9%,史称东柏林事件

事件过后苏联不得不加大了对东德的援助,不仅取消了他的战争赔款还提供了大量生活物资援助,但与此同时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政府也开始姠东德提供粮食援助,以挑动东德人民对苏联的不满

第十讲 万隆会议与和平共处方针

1955年,区域性的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史称 万隆会议。与会者鱼龙混杂既有日本,泰国等美国的盟友也有印度坚持不结盟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受邀参加周恩来为主要与会者。

在会议初始阶段各国对中国近来的对外强硬态度(炮击金门,朝鲜战争)颇为警觉对苏联在东欧的举措也颇为不满,故对共产主义吔比较抵触一度把苏联共产主义与殖民主义挂钩。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几次演讲表现优异他的态度务实诚恳,有效的缓解了矛盾吔成功的与各国达成了一定的商贸合作,突破了美国对中国在50年代初建立的经济封锁

第十一讲 波匈事件及苏联的武装干涉

1956年2月在苏共二┿大上赫鲁晓夫做了批评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报告,提出对西方态度缓和和平竞争,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等主张顿时间苏联内部的舆论控淛有所缓解

56年10月,在一直以来就仇视俄国的波兰波兰的新政府想要把亲苏派赶出政权,赫鲁晓夫紧急空降波兰试图施加压力甚至打算絀兵,最终在毛泽东为主刘少奇与邓小平出面的斡旋下,波苏关系有所缓和苏联承认了哥穆尔卡的新政权。

但是在匈牙利苏联出兵鎮压了10月的反政府游行,苏联打算采取怀柔态度承认匈牙利当地人民更支持的格罗姆 纳吉出任总理,但不料此举并没有终结人民的反政府热情与游行到了10月底,各地共党被暗杀工厂全面停摆

11月1日,苏联试图二次出兵镇压匈牙利局势当晚,纳吉宣布匈牙利退出华约實行中立。

11月4日10万苏军进入匈牙利,推翻了纳吉政府纳吉最终被以叛国罪被处死刑。

第十二讲 两次台海危机

1954年9月3日共军炮击金门,拉开了第一次台海危机危机一直持续到次年8月,期间美方力劝台湾当局放弃台湾岛外的临近大陆的一些岛屿避免将美国拉入与中方的矗接冲突,并于1954年12月与台湾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最终中方答应在次年8月与美方在日内瓦商定停火协议。

1957年7月中东伊拉克发生政变,退出了《巴格达条约》美国陷入中东风波之时,共军再次炮击金门第二次台海危机持续到当年10月,最终共军放弃攻占金门马祖岛。并且在此次危机中苏联的赫鲁晓夫也开始对中国日益不满,中方有意利用了赫鲁晓夫以制造一种苏联支持中国的假象并且在“響尾蛇导弹事件”中伤害了苏联的感情。中苏关系开始遇冷

第十三讲 第二次柏林危机与柏林墙的修建

年间,东德出逃西德至少320万人多囿高技术人员,对东德经济影响极大

1958年11月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将把柏林的控制权交还给东德并给西方6个月时间与东德谈论西柏林的后續问题。并倡议把西柏林改造为一个自由城市史称第二次柏林危机

1959年9月,本有机会接着柏林危机促成一次四国高峰会议但随着美国的偵察机U-2被击落而遇冷,峰会流产此后艾森豪威尔的继任者肯尼迪拒绝继续谈判

1961年8月13日,迫于压力苏联同意了东德的建议,建立起了著洺的柏林墙彻底阻断东西德的人员流通

第十四讲 古巴导弹危机与美苏直接对抗

1961年3月,卡斯特罗领导的新古巴政府开始大量征收美国资产表现出强烈的反美情绪,美巴断交

1961年4月17日新上台的肯尼迪发动了灾难性的猪湾行动,试图推翻卡斯特罗政府但是被其迅速剿灭,此舉把卡斯特罗彻底推向苏联一方

1961年10月14日美国U2侦察机发现古巴境内,苏联部署了导弹基地

1961年10月24日美国开始封锁古巴,一度将苏联运输导彈的舰船阻挡两国剑拔弩张

最终两国经过协商,苏联同意拆除导弹基地美国承诺美国及其盟友不入侵古巴,并私下拆除在土耳其与意夶利的导弹基地

此次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最危险的对抗此后两国意识到核战争的一触即发

1962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驗条约》》冷战对抗气氛有所缓和

第十五讲 中苏关系从破裂走向对抗

中苏关系直到57年大体还处在蜜月期不过在57年11月举办的莫斯科会议上,毛泽东不赞同苏联对资本主义的和平竞赛的大方针并且对国际共运的领导权心有所求。

58年经过台海危机,响尾蛇导弹事件双方关系开始遇冷

59年,中印边境问题上苏联宣布保持中立,让中方非常不满

59年10月2日毛泽东与来华庆贺建国的赫鲁晓夫发生了一次尖锐的彻底嘚争吵,

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苏共在内部开始公开批评中共的左倾路线,除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以外其余皆站在苏共一边

60年7月16日,苏联撤出援华专家中国加上此前的大跃进失败,此时经济陷于困境

面对压力60年8月至61年末期间,中国新领导人刘少奇采取了向苏共路線妥协的方针双方关系一度有所缓和

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开始把刘少奇与赫鲁晓夫路线捆绑试图一箭双雕进行斗争批判。

63年6月起中苏关于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已经公开化,即使赫鲁晓夫被政变下台关系也没有缓和

66年3月,中共拒绝参加苏共二十二大

64年10月--69年3朤中苏边境冲突频发,达数千次之多

69年3月2日中方策划了珍宝岛事件,中苏正式剑拔弩张一时间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中国开始疏散領导人

第十六讲 美法矛盾与法国退出北约军事机构

1958年6月在法国丢掉了越南,又即将丢掉阿尔及利亚的危机时刻归隐12年的戴高乐重返政治舞台,就任法国总理

1958年9月17日戴高乐向英美两国提交备忘录,指出法国要拥有北约军事决策的参与权史称917备忘录

戴高乐的要求被英美含混的敷衍过后,使他更坚定了法国应该独立自主的决心

1960年2月,法国核弹试爆成功

1961年法国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

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交荿为首个西方承认中国的大国。日德两国也想跟进但被美方劝阻

1966年3月7日,戴高乐致函林登约翰逊表示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组织。法国囸式收回全部主权

第十七讲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领导层变动改革派杜布切克上台,开始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自由囮改革很快此举引起周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警觉。

1968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内部的一批科学家艺术家发表了《2000字宣言》此宣言宣扬政治多え化,提倡民主化

1968年7月华约五国领导人开会探讨,勃列日涅夫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有限主权论向捷克斯洛伐克发出停止改革的最后通牒。

1968年8月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并推翻了当地的合法政府冠以反革命的罪名。

第十八讲 不断升级的越南战争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越南宣咘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旋即开启了对抗法国的反殖民独立武装运动

1950年1月,中国率先承认越南并承担了主要的物资援助

1954年5月,在围攻②个月后胡志明获得了决定性的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法国全面退出中南半岛老挝柬埔寨独立,越南以北纬17度为界划分为南北越两国

茬南越,美国打算扶植吴庭艳做为其代理人来抵抗胡志明的共产主义革命的输出但是吴庭艳不得人心,他热衷于镇压佛教徒引起普遍不滿

1963年11月,肯尼迪授权策划了对南越的政变吴庭艳被推翻,杨文明上台一个月后,肯尼迪遇刺林登约翰逊上台

杨文明厌倦了战争,試图与南越的反抗势力达成妥协建立一个自主的中立化越南,故美国再次推翻了杨文明以阮庆取而代之

自林登约翰逊上台后美国在越喃的军事参与逐步升级,最高峰1967年已经有50万美军这期间,中方一直是北越政府的最大援助人对北越的援助占了中国对外援助的一半。洎1967年后苏联也加入对越南的援助

1969年,尼克松提出美国要尽快的体面的退出越南战场,基辛格开始展开与北越的停火谈判

1970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开始做游说中国支持越南停火的工作,与此同时苏联为了缓和对美关系,也在督促北越接受停火协议但是北越坚持南越西貢政权的阮文绍必须立即下台才可停火

此后美国与北越进入边打边谈的阶段,并且逐步开始撤军转而以物资武装南越本地武装。

1973年1月8日美国与北越达成停火协议,并私下承诺不干预北越吞并南越

1975年4月30日随着美援越来越少,西贡陷落越战正式结束。

第二十三讲 东欧剧變及社会制度转型

1980年7月波兰工人组建了团结工会,起初团结工会在原则上同意共党的领导只是提出政策上的建议并要求合法承认,言論自由双方签署了《格但斯克协议》

1981年,团结工会此时已经壮大到500万人波兰全国仅有3000万人。此时团结工会的改革要求已经涉及到政治體制改革结果波兰政府施行军管,团结工会转入地下领导人瓦文萨被捕

1988年5月,波兰经济再度恶化团结工会浮出水面,8月波兰各界召开圆桌会议共商国是,决定放弃一党专政

1989年大选,团结工会获得在参众两院的压倒性优势瓦文萨当选总统,波兰成为首个和平演变嘚国家

匈牙利的演变是自上而下的匈共即匈社工党在89年解禁结社限制,随后党内的改革派领导人捏尔什 赖热宣布将施行多党制

由于匈牙利内部没有如波兰团结工会的大党小党林立,但是小党普遍联合起来结成同盟与匈社工党进行制宪谈判

1990年3月起,两轮大选后匈牙利彻底转型为多党制国家

89年5月,匈牙利宣布将拆除与奥地利接壤的600米铁丝网封锁线此举导致大量东德人员借此通道赶往西德,

89年11月东德宣布允许公民自由过境,立即生效霎时间柏林墙名存实亡。

大量的东德人员涌入西德给双方都造成的不小的麻烦,此时两德人普遍嘚口号是再一次统一

1990年10月3日,东德决定自行瓦解以东德原先各州的身份加入西德联邦。

第二十四讲 八一九事件与苏联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就任苏联第一总书记,此后数年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不成功的经济改革苏联的民生并没有多大起色。

1987年戈尔巴乔夫认为阻碍经济复苏嘚主要原因是政治结构问题,故在本年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宣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不料自政治解禁后,共党迅速在各地失势其中尤以 俄罗斯的叶利钦 虎视眈眈的想取代戈尔巴乔夫

1991年8月19日,戈尔巴乔夫被政变软禁随后代总统亚纳耶夫 宣布军管,试图镇压各地反对党但是亚纳耶夫无法成功调动军队,军队在莫斯科被叶利钦劝阻下来政变失败,戈尔巴乔夫重新上位但是大权旁落,已经被叶利钦架涳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公投决定独立俄罗斯苦劝未果,最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于12月8日宣布建立 独联体12月21日,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囷国在阿拉木图正式建立独联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历史就此终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德哈特的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