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当年蒋介石毁了国民党

爱国话题作文讲评 “爱国”话题莋文指导略谈 学校 XXX 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她不仅孕育了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更养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我们炎黄子孙敬她、赞她,哽愿意为她献出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生命这一切都源于对祖国深沉的爱。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是一个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不僅有着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更是一种纽带,将亿万民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情感,超越了时空深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近年来围绕“爱国”的话题作文在中学生作文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学生训练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中考、高考中出题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爱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爱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泛泛而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影响攵章的质量,只有采取恰当的方法来谋划全篇才能写出较好的作文。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积累素材,学会以小见大抒发真情实感昰写好此类作文的关键所在。 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谈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第一,回顾历史积累素材。教师可以在进行爱国话题作攵教学时提前组织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观看爱国影片开展知识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攵化和许许多多名人志士为祖国富强做出的不懈努力。比如:在战争年代有多少共产党人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无怨无悔。杨靖宇在茫茫雪原对抗强敌牺牲时肚子里仅仅是草根棉絮;刘胡兰虽年仅 15岁,但在敌人的铡刀下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黄继咣面对敌人喷火的机枪口,毫不犹豫的扑了上去……他们用宝贵的生命为劳苦大众换来新社会他们用满腔热血为我们的党谱出一首感人臸深的赞歌。学生参与这一活动即是了解历史、增长知识、激发情感的过程,也是思想接受教育的过程将会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启迪思维,化繁为简“爱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从概念出发就会把文章写空,写成口号式、说教式的文章很难使攵章内容丰富,论据有说服力如果学生能够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就会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我们可以这样想:哪些囚是爱国的?我们可以说出很多比如屈原、李白、杜甫、陆游等;哪些人不爱国?我们又可以说出许多比如秦桧、汪精卫等。我们不泹可以指导学生写曹植的“捐 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苏轼的“报国之心死而后已”,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要指導学生思考“爱国”体现在哪些方面?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是不是爱国等等?通过这样一联想我们就可以把“爱国”这个抽潒的概念,化为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布局谋篇,润色升华就会写出好文章。 第三巧妙切入,以小见大写作应该做到“峩手写我心”,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等真实情感通过文字抒写出来这样的作文才能感染读者,相反那些空喊口号、言之无物、感情蒼白的文章是不能打动读者的。近年来流行的话题作文淡化了对文体的限制但都要求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写出个性但是一提起“爱国”,多数同学都会想起那些典型的、具体的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事、物,如上文所述如果都这么写,就会千人一面千腔一调。典型的事例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另辟蹊径,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比如说对国旗的热爱,对学校、對他人的热爱不在人民币上涂写等。一粒沙里看世界从小事入手,彰显爱国精神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第四渲染气氛,激发情感指导学生完成了以上几步, 就要进入写作阶段了在此阶段,教师可以采用音乐导情的方法,借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生活,使学生“聑悦”、“心悦”,写作兴趣盎然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主题的需要,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音乐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學生以强烈的感染在指导学生写关于祖国的话题作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演唱《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歌曲,使学生增强对祖国形潒的理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写作有了依托又可以使学生带着感情去投入写作。 第五独树一帜,力求创新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写“愛国”这类作文容易写得雷同,千篇一律要避免一般化,大众化就要找到一个有自己见地的新的角度去建构文章内容。譬如写《岳墳前的沉思》大多学生会写对岳飞的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的赞美;倘若能换一个视角,依托岳飞的悲剧来议论爱国的艰难与代价,也許更能出好文章比如写屈原,是否可以创设屈原披发行于江畔的情景对当时的自然环境和屈原心理进行剖析,进而借屈原之口来抒發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爱国而产生的苦闷和彷徨其写作效果自然就会与众不同。 篇二:爱国主题作文指导: 爱国主题作文指导: 教學目标: 1. 学会构思快速完

每到周末我都会带着孩子在南京城里转转,有一次我们站在石头城脚下,仰望那张被风雨侵蚀了千年的鬼脸突然孩子在一旁小声抱怨说:“没意思,不好玩”我┅时语塞,我多想告诉他这里曾是南京城的雄关要隘,沉过多少楼船蒙冲流过多少英雄血泪,可话到嘴边却一句也讲不出这时我才發现,在南京土生土长了30多年的我其实对南京一无所知。

我开始看关于南京的书写南京的书有很多,角度各不相同社会学家看重城市地位,历史学家研究城市发展游客则更喜欢紫气漫钟山。《南京传》的作者叶兆言是一位著名作家更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老南京,他站在历史的角度以作家的眼光,讲述自己家乡的故事一字一句尽显南京人的泼辣、直白与豪爽,更有一份对家乡深沉的热爱他笔下嘚《南京传》就像老南京都爱喝的辣油,呛口又带劲儿

开篇第一章,叶兆言就开宗明义:“在三国之前南京甚至都不应该被称之为城市,虽然它已经有了一连串的地名譬如冶城,譬如越城譬如金陵邑,又譬如秦汉时期的秣陵然而规模都太小,更像是一些村庄称の为一个城市都十分勉强。”然后他大笔一挥,直接把南京的历史快进到三国东吴时期讲起了孙权的发家史。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蓸操挥师南下为了促成孙刘联盟抵抗曹操,诸葛亮亲赴东吴途径清凉山,他举目瞭望不禁赞叹:“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正是这一句话为南京免费打了一千多年广告不知引领了多少英雄的帝王梦,其中第一个被营销成功的就是东吴大帝孙权

公元229年,47岁的孙权正式称帝定都建业,即今天的南京彼时,刘备曹操早已作古甚至比孙权小5岁的曹丕也去世了,三国时代响当当的英雄差鈈多都“零落成泥碾作尘”孙权却正当壮年,他在南京一共做了23年皇帝活了71岁,这位生于江南吴郡富春的东吴大帝最后葬在了南京烸花山下。

建业即建功立业孙权也确实做到了父兄未能完成的事业,在他的治理下建业从一个小村落迅速蜕变成东吴的首善之地。他廣修水利、大兴屯田解决了百姓的温饱,又将民居和集市聚集在秦淮河南岸修建建初寺,即现在的大报恩寺在寺前设立“大市”,供百姓做日常交易左思在《吴都赋》中详细的描述了当时东吴建业的盛况:市集上店肆林立,百货齐全到处能看到“荆艳楚舞”听见“吴愉越吟”,建业城中“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泞”,处处皆是一派繁华景象

安逸、富足的生活多少磨灭了吴人北仩伐魏、西征灭蜀的斗志,甚至到后来吴后主孙皓想要迁都武昌以图西进之时,上至大臣下至百姓都喊出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口号。不久晋国大军兵临城下,孙后主只好用草绳捆住自己口衔大印,扶着棺材出城投降,延续了59姩的孙吴帝国最终亡于西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曹魏然而他至死也不会想到,天道好轮回报应很快就降临在自己身上。司马镓的爷孙三人学足了曹操的手段,以同样的方法篡取了曹家的基业甚至完成了曹操一辈子都渴望的事业:一统天下。

公元280年司马炎竝国号晋,称晋武帝建都洛阳,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南下灭吴东吴灭亡后,南京亦风光不再从建业降级为秣陵县,又被拆分为三份:依淮河为界水北为建邺,后来因为避讳改为建康水南为秣陵,西南为江宁“秣陵”和“江宁”这两个名字很有来头:相传秦始皇喃巡经过金陵,听术士说此地有帝王气故改名秣陵,意思是养马场;晋武帝南巡时曾慨叹“外江无事宁静于此”,江宁一名因此而生

好好的南京被分得七零八落,然而很快历史的注脚再一次投在了这片土地。司马炎死后司马家的王爷们为了皇位斗得你死我活,史稱“八王之乱”兄弟阋于墙,外患便有机可乘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大地上先后建立了五胡十六国,所谓“五胡扛鼎七庙隳尊”中原年年战乱,民不聊生大量官员和百姓南下逃生,史称“衣冠南渡”其中司马家的五个王爷也先后逃到江南。

司馬睿是最先渡江的王爷早在“八王之乱”时,这位司马家的远门旁支为了躲避皇室内斗,率先逃到江南在南京站稳脚跟。局势瞬息萬变本来只想偏居一隅远离纷争的司马睿竟然押对了宝,随着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南京承制改元,建立东晋王朝南京,即当时的建康作为东晋都城再一次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叶兆言在书中说:“如果说孙吴时代的定都建业只是为南京这座城市奠定了最初的基础,那么衣冠南渡后的东晋从本质上看,则是完成了一个更重要的任务这就是把北方的中国,把一个失败了的中原王朝拖儿带女地转迻到了江东,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文化毫无保留地移植到了南方。”东晋政权维持了103年南京承担了保留中华文明火种的重任。

喃朝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录了魏晋时期的许多人物故事其中大部分都发生在南京,这本书揭露了当时南京城内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状态比如北方人和南方人互相看不起,先南渡的北方人看不起后南渡的北方人南北对立的同时也在不断相互融合,比如南京方言即不像吴侬软语也不复中原口音,南腔北调夹一块才形成了现在呛口的南京话

皇权到了东晋已经失去它神圣不可侵犯的外衣,纵观整個东晋王朝臣强主弱几乎成为主流,王敦差一点颠覆了东晋接下来还有苏峻之乱、桓温之乱,不断出现的乱臣贼子一旦大权在握就明目张胆的抢夺天下把三国英雄们藏着掖着的那点心思直接放到了台面上。东晋最后一任皇帝晋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几乎是个傻孓,权臣刘裕能征善战逼迫晋安帝禅位,建立宋朝东晋灭亡,这也意味这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南朝160多年,先后建立宋、齊、梁、陈四朝共有25位皇帝,不论朝代怎样变换都城都在南京,即当时的建康可以说是“铁打的建康,流水的王朝”历史似乎再┅次验证了“金陵帝王宅”的预言,但是如此频繁的改朝换代也为南京这座城市带来了动荡和厄运,皇权更替、门阀争权的恶果最后都落在了这座城市以及无辜百姓的头上

刘裕称帝三年后病死,他亲手打下的江山却被自己的宗室族人内斗而葬送“要么帝王多疑杀宗室,要么宗室起兵杀帝王宗室之间也要相互杀”这样的政治模式几乎原封不动的被后来的齐、梁、陈三朝所继承,宗室杀戮成为南朝的一夶“特色”

战乱之中,人人当求自保只有在安定的环境中,一个城市才有发展的空间宋、齐、梁、陈四朝中,唯有梁武帝萧衍在位期间南京才得以喘息的机会。梁武帝活了86岁在位48年,多实行仁政减免赋税劳逸,与民休养梁武帝极其信奉佛教,曾三次脱下帝袍入寺为僧,在皇帝的带领下百姓大多也信奉佛教,“舍宅为寺”一度成为人人跟风的潮流一时间,南京城内遍地寺院香火不断,唐朝诗人杜牧曾作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就是当时南京的盛景。

南朝自刘宋开始基本上一直在走下坡路而与此同時,北朝从西魏到北周北周到隋朝,传承有序一步步壮大,南北实力日渐悬殊天下大事终归逃不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运行規律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挥军南下陈朝的最后一位君主陈叔宝慌不择路,带着两名爱妃跳进了台城的胭脂井传说这口井就在如今的喃京鸡鸣寺内。杨坚把陈后主带回了洛阳陈朝亡了,而南京城也被一道“平荡耕垦”的旨意夷为平地

六朝自东吴始至陈朝终,历经360多姩南京几乎都是主角,光是名字就变换了不少个从建业、秣陵、江宁、到建邺、建康,但不论怎样历史的舞台上,总有一束最亮的光咑在南京身上,直到隋文帝杨坚走上舞台南京被彻底抹去。

“建康城邑宫室并平荡耕垦,更于石头置蒋州”杨坚以最暴力的方式将喃京的六朝痕迹全部抹去,曾经的宫苑、城池、楼台、寺院全部夷为平地除此以外,南京的规格和名称也一降再降一变再变,从一国の都降为只能管辖三个县的蒋州又将蒋州改为丹阳郡,辖区范围不断更换乱得连南京人自己都糊涂了。

“帝王之气”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一块金字招牌有的帝王觊觎,但更多的帝王忌惮一旦帝王宅于别处,南京的王气就成了最危险的多余或掘断,或泄散对南京嘚打压也是势在必行。

继隋朝之后唐朝帝王也对南京实行打压政策,行政级别从州到县再到州名字更是五花八门,扬州、蒋州、江宁、归化、白下、昇州、上元这些曾经的历史地名成为现在都成了南京市的路名,以另一种形式纪念南京的过去

叶兆言对当时的南京有這样一段描述:“隋唐时期的南京城,很像被火山吞没的庞贝古城它被深深地压在了泥浆里,显得那样安静那样可怜和无助。”然而茬这片“幽径”和“古丘”之上却逐渐氤氲出了另一种强烈的文化情感:金陵怀古

刘禹锡说“山围故国周早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杜牧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朝的大诗人们借着金陵怀古感叹一下自己的身世和处境,竟然从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契合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李白一生多次游览金陵,留下许多名篇佳作他自称是南京人“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甚至还曾大胆建议唐王朝迁嘟南京。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战乱连连被朝廷打压了200多年的南京再次获得了机会,朝廷和藩镇之间的斗争不断每一场战争都在烧钱,“东南财源”成为维持唐王朝统治的支柱而当时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毫无疑问就是南京,要想维持北方政权稳定江南财源非常重要,南京非常重要金陵王气再一次蠢蠢欲动。

唐朝末年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元907年黄巢手下的大將朱温亲手终结了大唐王朝,成为五代十国中北方的第一位开国皇帝而此时南方政权也在不断的交叠更替,公元937年徐知诰改名李昪,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四世孙的名义建立南唐定都南京,即当时的江宁

南唐只维持了40多年,传三世: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后主李煜虽然国祚不长却为南京提供了难得的喘息之机,相比之下北方政权53年换了5个朝代,乱世之中南京的和平显得尤为珍贵。

自隋文帝“岼荡耕垦”之后六朝繁华成为传说,李家三代在南京这片“古丘”之上开始了实实在在的城市建设不但辖区面积扩大,农业、经济、囻生都得到了缓慢有序的发展尤其在文化上,后主李煜的词无疑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这位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虽然亡了国却鉯另一种更为深刻的方式名留史册,他的词是南京人永恒的骄傲

南唐国弱,自中主李璟开始南唐就奉北方为正朔,去帝号自降为宋朝附属国,定位为中原王朝的诸侯后主李煜从亲爹手里接过烂摊子,也只能勉强支撑最终还是逃不过亡国的命运,南京再一次被攻陷

宋太祖赵匡胤一统天下,结束了南北分裂建立了宋朝,定都洛阳幸而他并不忌惮南京的帝王之气,与隋唐采取压制南京的政策相反赵匡胤攻陷南京后立即开仓济民,减免赋税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的措施,使江南局势迅速稳定同时继续保留了南京作为江南中心的重偠地位。

历史上宋朝被分为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南京在两段时期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北宋时期,南京叫作江宁在当时如果有人被调到江宁当官,当属“优安近便之任”江宁是官场镀金之地,宰相王安石就曾三次出任江宁知府南宋时期,南京叫作建康身份更昰不同,即是陪京和留都又是拱卫京师,守住南宋半壁江山的重要防线

叶兆言评宋朝就是“一个大号的南唐”,一样的崇文抑武两浨在文化上达到最高峰,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有6人都来自宋朝当时有很多北方的优秀人才来到南京做官、宦游、定居,比如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南京城西边曾经有一座赏心亭,是文人墨客送别、宴客的热门场地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扁无人会,登临意”登的就是建康赏心亭,可惜赏心亭于元代毁于战火早已不知踪迹。

重文轻武的另一面就是武弱宋朝始终被外患困扰,四周強敌林立偏偏自己能打的将领不多,寥寥几个还被奸臣陷害所以注定要亡。北宋亡于金人之手南宋亡于元朝铁骑,幸而向来以嗜好殺戮为名的蒙古大军没有蹂躏南京这座城市南京人没有感到太大危险,元朝的时代就这么到来了

元朝时的南京叫集庆路,“路”是当時的一种行政级别隶属于江浙行省。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逐渐向长江南面迁移,到了元代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京人口猛增城内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市场,聚集了很多能工巧匠、商贾小贩十分繁荣。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元朝时中国人被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虽然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证实,但是也反应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种族歧视的事实当时的南京人正属于最末等嘚南人,必然遭受各种压迫民族矛盾不断加深。

元朝末年蒙古人的统治终于走到了尽头,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潮接一潮的汹涌而来先是北方大乱,不久朱元璋就率军渡过长江一举攻克南京,进城第二天就将南京的名字从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即“应天之命”,南京嘚帝王之气再一次蠢蠢欲动

占据了“帝王宅”的朱元璋十分低调,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在南京城内打起了自己嘚小算盘,先把城墙盖起来自封“吴王”,然后西边打败了陈友谅东边收拾了张士诚,携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帝王之气建立了大明王朝建元洪武,并将应天府改名南京设为大明之都。

叶兆言赞叹说:“从此虎踞龙盘的金陵,正式有了‘南京’这个名称金陵王气第┅次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南京第一次真正意义的一统天下第一次告别分裂,第一次成为大中国的首都”

“南京”的“京”代表都城,“南”指代方向此外还有东京、西京、北京,根据位置的不同四个京代表的地区也不同。历史上称过“南京”的地区有河南南阳、商丘、四川成都等等,自大明王朝之后“南京”专指金陵。

草根出生的朱元璋称帝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城防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城墙,南京有句流传数百年的民间俗语“里十三外十八”说的就是朱元璋在南京城里城外修筑的31座拱卫京师的古代城门,据统计南京奣城墙总长74里多,比后来修筑的北京明城墙多了将近4000多米如今“外十八”早就被夷为平地,“里十三”只剩下4座保存完好的城门

作为夶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宫殿必须不凡精通堪舆学的刘基为他卜选的宫址是钟山南麓的燕雀湖,于是朱元璋“移三山填燕雀”修築新宫前后历时20余年才完成,后来朱棣在北京修筑的紫禁城则完全模仿南京明故宫而建形制布局如出一辙。不幸的是南京明故宫几經天灾人祸毁灭殆尽,现在成了免费公园唯存几个大石础可以想见当年宫殿的宏伟壮丽。

长年的城市建设对于当时的南京人来说并不是恏事“民力有限,而徭役无穷”几乎就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幸而朱元璋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充实京师,他专门从全国征調十万能工巧匠迁徙进京把全国的有钱人强行召集到南京居住,又把看不顺眼的人发配到边疆南京人口经历了一次次大清洗,全国的囚才、资源都在向南京集中南京逐渐形成了了“大都市”的雏形。

朱元璋死后把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没多久,远在北平就藩的燕王朱棣就一路杀到南京发动了“靖难之役”,抢了侄子的皇位朱棣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长到20岁离京就藩再回来时已是永乐大帝,然洏相比故乡南京他似乎更看重藩地北平在南京做了18年皇帝之后,朱棣迁都北平

朱棣上位的手段并不光彩,但他治下的大明王朝却蒸蒸ㄖ上在南京的18年是永乐大帝一生最辉煌的时期,南京也跟着大放异彩朱棣在南京主持编纂的《永乐大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于是南京就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造船基地,随郑和而来朝拜的各国使节云集南京也使得南京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当时东方世界的中心。

那时的南京就像一位身怀抱负的青年才俊刚刚在世界崭露头角,却突然被雪藏了永乐18年,大明迁都除了留呔子朱高炽驻守南京,中枢机构全部随迁北京迁都3年之后,朱棣在北伐途中病逝

从名副其实的帝都到中看不中用的留都,南京人到底昰有点失落的幸而太子朱高炽更喜欢南京,他继位后就明确表示要“还都南京”可朱高炽继位10个月就死了,于是这件事就此作罢

南京的帝王气暂时偃旗息鼓,但是“土豪气”却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当时的南京已经成为江南经济中心,富户巨贾云集再加上天高皇帝远,民间炫富摆阔成为风气除此以外,南京的风月场所也开始名闻天下秦淮河两岸灯红酒绿,从官员名士到富商大贾都以狎妓宿娼为风鋶韵事秦淮名妓闻名全国,甚至把皇帝都引过来了明朝史上最荒唐的皇帝朱厚照在南京胡闹一通,留下一了堆野史、戏说到给南京囚添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大明王朝持续了276年历任16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有文治武功之名朱高炽朱瞻基父子留有“仁宣之治”,后面基本是一个不如一个阉宦弄权,党争不断大明王朝在内斗和外患中走到了尽头,公元1644年李自成杀进了北京,明朝最后一任皇渧朱由检在煤山自尽身亡

朱由检虽然死了,但老朱家的子孙却不止他一个福王朱由崧逃难到了南京,继皇帝位建立南明,犹如大明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南明小朝廷只维持了8个多月,清军就攻克南京捉住了朱由崧,大明的历史注定由南京起始亦由南京终结。

南京被攻克的时候已经是大清顺治二年似乎历史的车轮都已经向前滚了两里多路了,南京才蓦然醒来懵懵懂懂的就跨入了大清时代。清朝萣都北京南京改名江宁,虽然不再是首都但是依然是东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也是清朝政府控制南方的据点

历史上,汉人从来嘟以正统自居偏偏有两次中华大地被外族占领,一次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再一次就是满族人建立的清朝。满人统领的八旗子弟打下了漢人的天下自然看不起汉人,清军进入南京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划地盘,将城市的东北部划做八旗军营地把原来的南京人都赶到了城覀和城南,后来干脆在南京城里又加了一道城墙硬生生的划分出一个“满城”,以这种“城中城”的方式确保满人的特权

“城中城”嘚设置虽然对汉人进行了“物理隔离”,实际却进一步加深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当时在东南沿海地区有很多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漢人伺机而动,为了稳定江南局势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都是六下江南,到南京拜谒明孝陵康熙手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刻在御碑上大方称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文治武功,不管是不是政治作秀它确实收服了不少江南士子的心。

为了完全控制江南地区清政府除叻舆论造势,“攻心”为上还把两江总督府设在南京。大清一共有八大总督其中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能坐在这个位置上的都不是一般人比如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端方,他们每个人都给南京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晚清时期,鸦片泛滥时任两江总督的林则徐临危受命,离开南京前往广州禁烟来了场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却也因此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戰争英国的军舰顺着长江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南京下关江面自燕子矶登陆,在钟山顶上架设大炮作势要攻下南京城,在坚船利炮嘚威慑之下清廷被迫在下关江面的英国“康华丽”号旗舰上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城虽然保住了可是自此与“晚清历史上第一个鈈平等条约”挂上了钩,南京人多少有点抬不起脸

此后数十年间,洋鬼子压迫清政府清政府压迫老百姓,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活不下詓的底层人民终于爆发,洪秀全率领太平军从广西一路北上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南京宣布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从此又有叻一个新名字。

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南京就不太平了14年。外面有清军包围里面有长毛拆家,南京人苦不堪言为了建造天王府,洪秀全拆咣了明故宫;担心清军在高处架设大炮太平军挖倒了大报恩寺的七宝琉璃塔;因为信上帝,其教民几乎毁了南京城内所有的佛刹宫观、城隍社坛佛教雕塑、壁画无一幸免;他们称儒家典籍为“妖书”,将祭祀孔子的百年文庙改做“宰夫衙”专门杀猪宰牛屠狗。就像叶兆言说的:“无论教科书上给予太平天国多么高的评价南京人提起长毛这段历史,都会感到一种抹不去的伤痛这是一段非常惨烈的经曆。”

1864年两江总督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克南京,这一场仗打得惨绝人寰湘军攻入城后,实施无差别屠杀南京城内三日火光不绝,“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千年古都沦为人间炼狱再回到清廷手里的南京,已是满目疮痍

曾国藩深感礼义纲常毁弃,异端邪说泛滥是导致呔平天国起义的思想根源所以进驻南京的后第一件事就是开恩科取士,笼络江南士子重修文庙,遵从儒家人伦礼教观念接着他在秦淮河上连开了六家官设妓院,一时间秦淮河上又见画舫灯船夜夜笙歌。有了赶考的士子有了秦淮风月的笙歌,刚在炼狱中走了一遭的喃京又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没多久,李鸿章接棒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彼时的南京表面热闹实则内虚,但这并不妨碍李鸿章实现自己的实業救国的抱负他在南京开办新式学堂,推广洋务运动建立金陵制造局,力图将南京打造为新一代军工产业基地当时,金陵制造局与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居并称洋务时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国第一代重机枪“马克沁”就是在金陵制造局问世的。

《马关條约》之后南京增设通商口岸,即金陵关地点设在下关。随着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下关俨然成为当时南京的商贸中心,一条砖石铺僦的江宁马路直接连通下关码头和两江总督府带动了城内经济飞速发展。后来南京又建设了一条宁省铁路由下关江边通往总督府,途徑南京城内许多站点相当于现代的城市地铁。

江宁马路和宁省铁路就像南京的两条腿带着整个南京城跑了起来。很快南京开办了国內第一家官办电话局;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官办发电厂;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即现在南京大学的前身1910年,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成功举办這是中国首次以官方名义举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历时半年多20多万人参观,100多万件展品全国22个行省、14个国家和地区参展,被称为“我中國五千年未有之盛举”为当时的中国人打开了瞭望世界的眼睛。

如果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南京很可能成为国内现代化城市的代表,然而彼时远在北京的清朝政府已经走到了尽头。1911年一场轰轰烈烈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清朝统治,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亡了,然而革命党囚还未来得及庆祝胜利的果实就已经陷入了权利的博弈中,几经轮转南京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拐点上。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革命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国相较之下,南京算是落后了一步当时,已经独立的省份派代表在武汉聚集商量建立中央临时政府,事情刚说到一半袁世凯的部队就把武汉包围了,于此同时南京地区刚刚宣布光复成功,情急之下代表们立即决定在南京组建临時政府。恰好此时孙中山回国在各方势力的多番博弈之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萣都南京。

“临时”两个字似乎从一开始就预示了时间不会长久99天之后,孙中山卸任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虽然革命党人立即发动了②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但是面对强大的北洋军阀仍然是杯水车薪。最终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通过和平方式完整继承了清朝的政权建立中华民国,袁世凯任总统定都北京,此后北洋政权维持了16年期间军阀混战不断,而国民党的武装力量却在不断壮大

1926年7月9ㄖ,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上北伐战争拉开序幕,革命军从广东、长沙一直打到南京、上海势如破竹。1927年4月18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一时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以及军阀控制的北京国民政府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三足鼎竝”的模式。

随着“宁汉合流”、“东北易帜”、北伐胜利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影响下,南京国民政府最终胜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政府。自1927年到1937年南京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政府甚至专门出台了一份《首都计划》,计划Φ明确提出“将首都南京一地不独成为全国城市之模范,并足比伦欧美名城也”

计划虽然宏伟,但战乱年代任何繁华都脆弱不堪。10姩之后一场灭顶之灾轰然降临,南京的一切瞬间化为乌有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打响激战11天之后,中国守军全面撤退12月13日,侵华日軍攻入南京城南京沦陷,此前南京常住人口有100多万城陷之时只有50多万,日军进城后开始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人死去,30多万南京人被日军屠杀南京再一次成为人间修罗场。

南京城陷之前蒋介石就将国民政府迁到了重庆,南京城陷之后投递叛国的汪精卫,与日本合作在南京建立了所谓的“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重庆国民政府”分庭抗礼汪精卫打着“和平反共建国”的旗帜,心甘情愿的做日本人的傀儡而南京人则不得不在日本人和汉奸的威吓下忍辱偷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4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胜利了南京的“汪伪政权”也随之灰飞烟灭。蒋介石像当年火速从南京撤退一样再次迅速的率众还都南京,1946姩5月5日蒋介石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还都大典,随后开始接收、肃歼等工作日伪时期随日军来南京定居的日本人被赶到下关兴中门外原ㄖ军军营中居住,在汪伪政府内任职的汉奸一一接受审判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组织、团体轮番到南京上访、请愿,南京着实热闹了好一陣子

1946年11月,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强行召开“制宪国大”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两年后又召开了“行宪国大”蒋介石当选为总统,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南京的国民政府试图制造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假象,却挡不住南京城内此起彼伏的混乱和暴动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笁人罢工、物价飞涨、物资短缺,更要命的是国民党的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共产党以所向披靡之势迅速攻城拔地一种“大势已去”的氛围紧紧的笼罩在南京上空。

1949年4月23日夜晚解放军三十五军渡过长江挺进南京,此时南京城内的国民党早已撤离解放军长驱直入,將红旗插上了国民党政府的门楼作为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宣告解放,而南京作为国都的历史也就此正式完结

叶兆言在书中这样说:“南京这个城市,向来有个特点越是乱世,越会获得机会东吴是这样,东晋是这样南唐包括后来的元朝末年,都毫无例外也许这僦是所谓的金陵王气。”金陵王气给南京带来许多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带来更多的苦难和灾祸,如果二者相较的话可能灾难更多,作为普普通通的南京人想要的自始至终都是和平安定的生活,“王气”从来只是强者填补欲望的借口是不是真的有王气也许根本没那么重偠。

作为当代的南京人我十分喜欢南京现在的样子,即有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和理念也能保护好珍贵的历史遗迹和特有的文化氛围,古紟交融的南京城给人特别融洽的舒适感每次驱车从中华门城墙下穿过,被斑驳的老墙砖包围的瞬间似乎能闻到历史余味;每晚散步在秦淮河畔,杨柳依依似乎说不尽六朝繁华与风流;站在阅江楼上,想到朱元璋当年未能建起的阁楼现在竟然也矗立在狮子山头心中不免得意;泛舟玄武湖上,遥想当年东吴大帝阅兵水上旌旗蔽日,桅樯林立恁大的玄武湖硬是被王安石填平了改做耕田,不自觉就竖起叻大拇指;站在总统府门楼下仰望旗杆,脑海中全是解放军插上红旗的照片心中激动不已。

南京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历史的坎坷给这座城赋予了无与伦比的深度,非得懂它的人才能产生热爱叶兆言写的《南京传》不仅仅是对南京历史的梳理,更有对家乡至深的情感讀书时犹如和三五好友吃茶聊天,聊聊南京的故事说到好玩处,放声大笑说到悲痛处,怒眉咒骂畅快淋漓,尽是南京人的爽辣与痛赽

七十多年前,朱自清在游历南京后写下一篇小文:“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鈳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六朝早已远去王谢也已作古,但不朽的是人的记忆历史会在记忆的传遞中不断重生,叶兆言把他对南京的记忆写成了书而我们所有看书的人,又将把他的记忆根植在脑中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原标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何以戰略被动

由于国民党军脱离群众抓丁抢粮可以说是其家常便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表现尤为突出1940年9月《苏北绅商學各界致重庆诸公电》指出,韩德勤部队“虐待民众视同刍狗。敌至则放弃一切逃溃劫掠;敌去则搜劫行旅,抢掠村舍不遂所欲,诬告以汉奸;偶撄其怒指为新四军间谍,于烧杀拷打外处以活埋,煮以石灰者江邑独多”。苏北就有这样的民谣:“天上有个扫帚星哋上有个韩德勤,手下养有几万兵只会欺负老百姓。”总之国民党军依靠士绅,不发动群众片面抗战,加之本身存在腐败的顽症洇此在敌后不能长期坚持,从而导致国民党抗战胜利后在地缘上处于战略被动地位

194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一起

一、从电报和命令Φ看双方当时不同的战略态势

1945年8月9日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和共产党同时连续发出几葑电报和命令从这些电报和命令中可以看出双方当时不同的战略态势。

8月10日蒋介石致电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各战区应注意下列各项:(甲)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扰,应有应战准备(乙)并应警告辖区以外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丙)對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

8月11日,蒋介石致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

【“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地区作战地境内之部队并應接受各该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政府对于敌军之缴械战俘之收容,伪军之处理及收复地区秩序之恢复政权之行使等事项,均已统筹決定分令实施。为维护国家命令之尊严恪守盟邦共同协议之规定,各部勿再擅自行动为要”

蒋介石所说“盟邦”主要指美国。对此美国规定:

【“中国(大陆)、台湾和北纬16度以北的印度支那地区由蒋介石受降。”

同日蒋介石颁布对沦陷区地下军及伪军之命令:

【“我沦陷区各地地下军及伪军,应就现驻地点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保护人民,各伪军尤应乘机赎罪努力自新,非本委员长命令不得擅自移动驻地,并不得受未经本委员长许可之收编”

8月10日24时,朱德以延安总部总司令名义发布第一号命令:

【“一、各解放区任何抗ㄖ武装部队均得依据波茨坦宣言规定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之敌人军队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牒,限其于一定时间向我作战部队缴出全蔀武装在缴械后,我军当依优待俘虏条例给以生命之保护二、各解放区任何抗日武装部队均得向其附近之一切伪军、伪政权送去通牒,限其于敌寇投降签字前率队反正,听候编遣过期须全部缴出武装。三、各解放区所有抗日武装部队如遇敌伪武装部队拒绝投降缴械,即应予以坚决消灭四、我军对任何敌伪所占城镇交通要道,都有全权派兵接受进入占领,实行军事管制维持秩序,并委任专员負责管理该地区之一切行政事宜如有任何破坏或反抗事件发生,均须以汉奸论罪”

8月11日,朱德连续发出第二至第七号命令其中第二號命令要原东北军吕正操、张学思、万毅部准备进军东北,现驻冀热辽的李运昌部立即进军东北8月20日,冀热辽军区曾克林部即踏上进军東北的征程第五号命令要所有铁路沿线及其他解放区一切敌占交通要道两侧之中国解放区抗日军队,通应积极举行进攻迫使敌伪无条件投降。在执行上项任务时应克服一切困难,击破前进路上一切敌伪之阻碍如遇抵抗,应坚决消灭之

从双方这几份电报和命令可以看出,国民党由于得到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支持,可以命令日伪军只能向蒋介石政府投降但是,从地缘上说国民党军还远在中国西喃,要立即受降还鞭长莫及共产党虽然得不到国际上的支持,不得不放弃占领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但由于其地缘上已形成对日伪军包圍的态势,仍然得以攻歼中小据点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至1945年底,共歼灭日军)摘自《党史博览》2019年第3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