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礼之谓也的谓

作品中运用到的《汉语大词典》词汇已以连接方式标示出来。由于是电脑自动分析,词组划分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送师厚(宋·吕陶)   押支韵登车后,薰琴易柱时。新,系。难,渐削肌。发,奏封驰。戚,计。海倾身亦禦,山转力须支。烂,待药治。正邪双辩起,义利两涂知。终,卑。询,及。图,恶。弊从经岁积,恩许釐。今殊昔,喜换悲。方期讲,语毫釐。犹吾怯,为。符监佑,拥祥禧。栈,迟。都一笑,归旆卷。
诗体之一。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 南朝
宋 时已出现,盛行于 唐 , 元 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亦称“ 五言长律 ”。 明
《文章辨体序说·排律》:“ 杨伯谦 云:‘ 唐 初五言排律虽多,然往往不纯;至 中唐 始盛。’”亦省称“ 五排 ”。 清
:“ 薛道衡 《昔昔盐》:‘垂柳覆金堤……’此又五排滥觞也。”分类:毳衣和冕。古代天子祭祀四望山川时所用礼服。:“王之吉服……祀四望山川则毳冕。”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毳,罽衣也。”:“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四望者,岳渎之神也。”分类:犹远方。 汉 扬雄 《长杨赋》:“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绝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 唐
:“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 清
《粤中丞送孔雀》诗:“绝峤龙閒能致远,遐方珍贡自乘时。”(1).看和听。:“详乃视听。”:“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唇吻,助己言谈。”亦指视觉和听觉。 清
《广阳杂记》卷三:“师年七十有六,而精健如少年,视听尚不稍衰。” 清
《过洞庭》诗之四:“风涛酣视听,天地缺东南。”(2).借指耳目(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恪 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3).看到的和听到的。谓见闻。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臣 悦 所论,粗表其大事,以参得失,以广视听也。” 唐 玄奘 :“外道于是诵其宗致,三万馀言,其义远,其文博,包含名相,网罗视听。” 宋
《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4).言路;舆论。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五明扇, 舜 所作也。 舜 广开视听,求贤为辅,故作。”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七章:“自古以来,凡举大事,没有不早定名号,以正视听,号召远近。”分类:(1).婴儿。:“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孔颖达 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颜师古 注:“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清
《越缦堂读书记·槎庵小乘》:“尺字古通用赤……赤子者谓始生小儿仅长一尺也。”(2).比喻百姓,人民。:“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宋
《上高宗封事》:“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 清
《祭尹少宰文》:“ 泰山 乔狱,忽然崩摧。斯文何托,赤子畴依?”平安与危险。:“君主之所以尊卑,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 晋
《晋纪总论》:“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宋
之一:“岂意青天扫云雾,尽呼黄发寄安危。” 孙继先 《强渡大渡河》:“他肩上担着关系全军安危的担子哪。”分类:亦作“ 罗罔 ”。
(1).捕捉鸟兽的器具。《吕氏春秋·季春》:“田猎罼弋、罝罘、罗网、喂兽之药,毋出九门。”《淮南子·主术训》:“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 清
《松鼠》诗:“终当就罗网,不如放山泽。”(2).喻法网。 唐
诗:“今君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元
《争报恩》第二折:“第三炷香,愿天下好男子休遭罗网之灾。”(3).捕捉。:“朕郊见上帝,巡于北边,见群鹤留止,以不罗罔,靡所获献。”(4).犹搜罗,罗致。 唐
:“罗网群马籍马多,气在驱驰出金帛。” 宋 李心传 :“向若 金 人罗网得臣之书,而臣之谋画万一泄露,则臣之一身,与臣之家族,当如之何?” 明
诗:“归向 长安 听人语,圣朝罗网尽豪英。”(5).网状物,宝网。《法华经·譬喻品》:“四面悬铃,金绳交络,真珠罗网,张设其上。”分类:(1).踏步;举步。《吕氏春秋·古乐》:“昔 葛天氏 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唐
《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2).栖身;投宿。 晋
《鹪鹩赋》:“匪陋荆棘,匪荣茝兰。动翼而逸,投足而安。” 唐
诗:“千里未知投足处,前程便是听猿时。” 明
《百竹村》诗:“日晚慎前行,何处堪投足?”分类:(1).小刀。:“故以诈遇诈,犹有巧拙焉;以诈遇齐,辟之犹以锥刀堕 太山 也。”《淮南子·说山训》:“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镆铘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高乎?”(2).一种制茶用具。 唐
《茶经·器》:“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3).指刀笔。:“文吏则去法律而学诋欺,锐锥刀之锋,断刑辟之重,德陋俗薄,以致苛刻。”参见“ 刀笔 ”。(4).喻微薄,微细。《淮南子·本经训》“昔者 苍颉 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汉
高诱 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三国
《求通亲亲表》:“臣伏自惟省,无锥刀之用。” 宋
《理财论中》:“释此弗议而欲聚敛掊克与民争锥刀之利,亦可谓不知理财之本矣?”:“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5).特指微利。 南朝
宋 鲍照 :“悠悠世中人,争此锥刀忙。” 唐
诗:“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 清
《许游击墓志铭》:“君独以身食朝廷之禄,不宜渔猎锥刀,以牟及闾左。”(6).指追逐微利,逐利。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 好望角 之 英 商某,一攫而获巨万之利,于是锥刀之徒,相率麇至。”(7).喻从事微贱工作。 五代
王定保 :“ 肃 始登第,俄有 李鸿 者造之,愿佣力。 鸿 以锥刀暇日,往往反资于 肃 ,此外未尝以所须为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陈宝祠》:“汝本锥刀小子,窥窬分毫。”分类:亦作“ 激卬 ”。
(1).振奋激励,激励。 汉
:“妻呵怒曰:‘ 仲卿 尊贵。在朝廷谁愈于 仲卿 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 唐
《自叙》:“屡蒙激昂,教以笔法。” 清 陈康祺 卷一:“盖升平之际,物色人才,危急之秋,激昂忠义。”(2).激怒而使之感悟。:“ 范雎 , 魏 之亡命也……激卬万乘之主,介 泾阳 抵 穰侯 而代之,当也。”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激卬,怒也。”(3).奋发昂扬。 汉
《舞赋》:“明诗表指,嘳息激昂。”:“ 仲言 持诡辩,激卬可听,善钩揣人主意。” 清
《玉搔头·止兵》:“精忠既满腔,更有这力纵横助激昂。”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说话微微有点口吃似的,但是在他的感情激昂的时候,词锋是锐利的。”分类:忠直的言论。:“凡听之道,人臣忠论以闻奸,博论以内一,人主不智则奸得资。” 汉
王符 :“夫高论而相欺,不若忠论而诚实。”分类:亦作“ 络驿 ”。
连续不断;往来不绝。:“繁缛络绎, 范
蔡 之说也。” 李善 注:“辞旨繁缛,又相连续也。” 张铣 注:“笛声繁多,相连不绝,如 范雎 、 蔡泽 之说辞也。”:“是时四夷朝贺,络驿而至。”:“迩岁土木繁兴,异端盛起,番僧络驿,污吏纵横。” 沈从文 《泥涂》:“妇人们记起家中出痘疹的儿子,上年纪的想起自己的腰脊骨风痛,络绎走来,又陆续的回去了。”(1).有意图;有愿望。:“愿得将军之首以献 秦 , 秦王 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 燕国 见陵之耻除矣,岂有意乎?”:“太傅 马日磾 奉使 山 东,及至 淮 南,数有意于 袁术 。” 宋
诗:“最是一年春好处,明朝有意抱琴来。” 鲁迅 《书信集·致邵文熔》:“在 沪 则弟识一二人,倘有意来 沪 一诊,当绍介也。”(2).有志向。:“ 高帝 执其手曰:‘伯叔父犹父,勿怨。所以令汝出继,以汝有意,堪奉蒸尝耳。’” 宋
《礼以养人为本论》:“三代之衰,至于今且数千岁,豪杰有意之主,博学多识之臣,不可以胜数矣。”(3).故意。:“故 武王 以仁义伐 纣 而王, 伯夷 饿不食 周 粟; 卫灵公 问陈,而 孔子 不答; 梁惠王 谋欲攻 赵 , 孟轲 称 大王 去 邠 。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 清
:“ 昌黎 与 李翊 书,自言非三代、两 汉 之书不观,未必有意仿为之。”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在 鹿特丹港 ,一个领港员因为船上一水是 中国 人而有意刁难,把舵令用英语说得又快又流时, 贝汉廷 就迎上去和他用英语对话。”(4).特指男女间有爱恋的情意。卷十五:“我意欲就此看个中意的人家子弟,替他寻下一头亲事,成就他终身结果,也是好事。所以一时不辞他去,原非我自家有意也。”第一回:“ 雨村 见他回头,便以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遂狂喜不禁。”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那 侯朝宗 很有意于 秦淮河 一个歌女 李香君 ,可是他没有钱, 圆老 何不花一笔钱,让他梳拢了 香君 ,这也是艺林雅事。”分类:谓同享福禄。 唐
《皇帝即位贺宰相启》:“相公翼亮圣明,大庆资始,伏惟永永,与国同休。”参见“ 同休共戚 ”。分类:(1).犹无意,没有打算。:“ 皇甫文 , 峻 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今来不屈,无心降耳。” 晋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唐
诗:“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必是无心卖他,奚落小肆罢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 朱延年 ﹞也不知道是 徐总经理 无心说出的,他就随随便便唔了一声。”(2).没有成见。 宋
《清波别志》卷上:“朕以无心处之,无心则明,无心则不偏,无心则不私。”(3).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 唐
:“我亦当年学空寂,一得无心便休息。” 五代
诗:“劳生有愿应回首,忍著无心与物违。”(4).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宋
:“ 东方朔 《神异经》曰:‘ 昆崙 西有兽,其状如犬,有两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而无五脏……名曰浑沌,一名无耳,一名无心。’”(5).古谓蚯蚓食土无心。:“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淮南子·地形训》:“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慧。” 高诱 注:“蚯蚓之属是也。”(6).草名。参见“ 无心草 ”。分类:(1).崎岖与平坦。 元
卷十三:“晡至 林虑山 ,横峙天西,如城壁相衔,争雄角锐,泼黛凝青,而高下险夷不一。”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马鞍山》:“洞仅一斗室, 庞洞 颇深邃,悬崖陡绝,岂以两地险夷略肖二子心术?”(2).艰难与顺利。 唐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险夷不渝,保是宠禄。” 宋
《父池赠太师追封温国公》:“躬蹈险夷之节,庶几 颜
闵 之行。”
诗之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分类:(1).盛着滚水的鼎。:“﹝陛下﹞欲铸钱齐货以救其敝,此犹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 南朝
《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2).比喻动乱的时局。 宋
词:“纷纷沸鼎,负了青阳百五。待何时重睹太平,典衣贳酒相尔汝。”(3).形容喧闹。 明
《绣襦记·逼娃逢迎》:“听别院笙歌声沸鼎,偏有吾家无人及门。”分类::“美哉 禹 功,明德远矣。微 禹 ,吾其鱼乎!”后以“忧鱼”指担心水患。 唐
:“水怒已倒流,阴繁恐凝害。忧鱼思舟楫,感 禹 勤畎浍。”分类:亦作“ 沉痾 ”。亦作“沉痾”。
重病;久治不愈的病。 南朝
宋 鲍照 《自砺山东望震泽》:“以此藉沉痾,栖迹别人群。” 唐
诗:“沉疴结繁虑,卧见书窗曙。” 明
《与吴三泉书》之八:“弥年沉痾,无一日强健。” 清 龚玉晨 《紫姬小传》:“矧余沉疴委顿十馀年,需人娱侍,得此贤孝之媛,而复失之。” 庐隐 《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我的姑妈在 杭州 住,我打算到她家去,或者能借天然的美景,疗治我的沉疴。”分类:天子的德性。《吕氏春秋·古乐》:“ 帝舜 乃令 质 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其后 弘恭 、 石显 以佞险自进,卒有 萧
周 之祸,损秽帝德焉。”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明武宗遗事》:“ 明武宗 皇帝,亦一代英主也,惟好嬉戏,有亏帝德。”分类: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柔远能迩。” 孔 传:“柔,安;迩,近……言当安远,乃能安近。”:“足下以柔远之令德,复典都护之重职。” 颜师古 注:“柔远,言能安远人。” 唐
《新罗贺正使全良忠授官归国制》:“朕以文明御时,以仁信柔远。” 金
《君事实辨》:“于卿笃始终之义,于朕尽柔远之宜。” 清
诗之二:“须知柔远意,率土尽王臣。”分类:(1).上天赋予人的听力。:“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愿舍此秽耳,得彼天聪。”(2).对天子听闻的美称。 三国
《求通亲亲表》:“冀陛下傥发天聪,而垂神听也。” 唐
诗:“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宋 张世南 卷十:“名动天聪,被旨祝发。”分类:(1).善于听察。 汉
:“若使 中山 之与 齐 也,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也。其患在不闻也,虽闻又不信也。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宋
《李泌论》:“臣闻有善听无良谋,有善谋无利势。天下之势,善谋之则无不利;天下之谋,善听之则无不良。”(2).指听力好。 明
蒋鐄 《沆瀣子》:“雉善听,狼善视。”分类:(1).古代乐器名。即钲,似钟而小。:“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尽应。” 韦昭 注:“丁宁,谓钲也,军行鸣之,与鼓相应。”(2).形容乐器所发出的声响。 唐
之二九:“琵琶先抹六幺头,小管丁宁侧调愁。” 清
《绮怀》诗之二:“敛袖搊成弦杂拉,隔窗掺碎鼓丁宁。”(3).嘱咐,告诫。“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汉
郑玄 笺:“丁宁归期,定其心也。”:“二者(日食、地震)同日俱发,以丁宁陛下,厥咎不远,宜厚求诸身。” 颜师古 注:“丁宁,谓再三告示也。” 宋
诗:“丁宁云雨莫作厄,明日青山当逐客。” 清
《为友人赋》之五:“皑皑自许人如雪,何必丁宁系臂纱。” 沙汀 《在祠堂里》:“‘你把风背着刮呀。’连长生涩地丁宁道。”(4).言语恳切貌。 唐
诗:“童仆各忧愁,杵臼无停声。见我形憔悴,劝药语丁宁。” 元
诗:“竹西莺语太丁宁,斜日山光澹翠屏。” 清
诗:“陛辞涕汍澜,密诏言丁宁。”(5).音讯,消息。 唐
诗:“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宋
诗:“永怀旧山叟,凭君寄丁宁。”分类:(1).使用手指。比喻天子、朝廷的指挥调度。语出 汉
《治安策》:“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宋
诗:“朝伦孰与君材似,使指将如我病何?”(2).谓天子、朝廷的意旨命令。:“ 相如 欲谏,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籍以 蜀 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宋
《张士澄通判定州告词》:“尔昔以才敏,尝奉使指,兹予命尔佐 中山 守。”分类:亦作“ 劳徕 ”。
(1).以恩德招之使来。:“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使行流民 幽州 ,举奏刺史二千石劳徕有意者。” 颜师古 注:“劳者,恤其勤劳也。徕者,以恩招徕也。”:“泽马者,王者劳来百姓则至。”(2).慰问、劝勉前来的人。:“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朱熹 集注:“劳者,来者劳之也。”:“既共饮食, 涉 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徕毕葬。” 颜师古 注:“劳徕谓慰勉宾客也。”:“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分类:(1).指西南方。因有“西南得朋”之语,故以坤指西南。:“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 李善 注:“《毛诗》曰:‘七月流火。’ 毛苌 曰:‘火,大火也。’《淮南子》曰:‘坤维在西南。’”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初 蜀 师之役,中军 云侯
有终 ,辟公以行,如左右手。平定坤维,公有力焉。”(2).指南方。 唐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上当星纪,下裂坤维。” 清
《望罗浮歌》:“ 丰隆
列缺 ,手劈坤维。”(3).指大地之中央,正中。:“四方帝各依其方, 黄帝 居坤维。”分类:(1).基本法则。:“其言行已有大法矣。” 唐
《答刘秀才论史书》:“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已备之矣!”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就实历而探新理,且更窥宇宙之大法,学者难之。”(2).指国家的重要法令或根本法。:“先帝不忍亲亲之恩,枉屈大法,为王受愆。”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既然是政治,国家的大法和功令,它必然作用于人民的现实生活,非常广泛、深远。”(3).指朝廷的纲纪。 唐
《批宰臣上尊号第二表》:“卿宜为我提振大法,修明政经,慑窜戎夷,阜康黎庶。”(4).佛教语。谓大乘佛法。《妙法莲华经·序品》:“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5).复姓。 宋 代有 大法乐霖 。分类:(1).公有的;公用的。:“ 释之 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司马贞 索隐引 小颜 曰:“公,谓不私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那 刘省帅 向来最恨的是吃鸦片烟,这是那一班中兴名将公共的脾气。”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 晓平 不能进电影院、剧院等任何公共的场所,因为那些地方的空气不好,对他的肺病有妨害。”(2).犹公众。 唐
:“盖 陶唐 欲推大器于公共,故先以不肖之名废之。”(3).犹共同。 宋
《论御试策题札子》之二:“臣愿陛下明诏,臣等公共商议,见其可而后行,审其失而后罢。”分类:邪说。 明
《御史府记》:“舍其大而务其细,或事小忠末节以市名,或为诡行憸言以规荣,于民之治否、国之安危无预焉。”分类:谓不顾是非而妄随人意。:“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毛 传:“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 朱熹 集传:“诡随,不顾是非而妄随人也。” 唐
:“张口掉舌,则谓之讪谤;俛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 钦若 性倾巧,敢为矫诞,知节薄其为人,未尝诡随。”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历来所遇,变化万端,阴险诡随如此辈者甚多。”分类:(1).一个早晨。:“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汉 王充 :“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谒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1).一次觐见或朝拜。:“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高祖 五日一朝 太公 ,如家人父子礼。”:“丁酉,诏丞相以下,月一朝 重华宫 。”(2).满朝。:“今臣言一朝皆不忠,是诬一朝也;然其事类,可推而得。”《诗大序》“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唐
孔颖达 疏:“《北门》《北山》,下怨其上,未必一朝之臣皆怨上也。”分类:(1).治国的纲领、要旨。 汉
:“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治非有难也。”:“ 褒 有器局,雅识治体。” 宋
《乞优老上殿札子》:“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天下无无弊之制,无不扰民之事,当择其合时势而害轻者行之。后之儒者,以 熙宁 之法而妄意诋娸,非知治体者也。”(2).政治法度。 南朝
梁 刘协 :“ 孔融 之守 北海 ,文教丽而罕于理,乃治体乖也。” 宋
《东原录》:“台官言事,惟务摭人之恶,不顾治体之如何尔!自以为若恤治体,则仅乎不举职矣。”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大同之治体,无国种,无险要。”(3).指规范的文体。 明
《萧颖士论文》:“ 贾谊 文辞最正,近于治体。”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去古既远,治体不振,生当其时,手足罔措,辄欲争效异国,不以师人为耻,偶见章句之大殊,喜其文法之一定,忘其鄙且拙,而谓新且异焉。”分类:(1).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或乐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赵岐 注:“仁声,乐声《雅》《颂》也。” 汉
王褒 《洞萧赋》:“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2).指施行仁德而赢得的声誉。 汉 扬雄 《羽猎赋》:“仁声惠于北狄,武谊动于南邻。”:“初自 燕 、 代 则仁声洽著,行自 齐 、 鲁 则英风播流。” 唐
《郑涵授尚书考功郎中冯宿刑部郎中制》:“二帝三王之所以仁声无穷,绩用明而刑罚当也。” 宋
诗:“仁声已逐春风到,使节犹占夜斗行。” 明
诗之一:“昭代仁声浃九夷,野无矛戟有镃基。”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资政新编》:“民则箪食壶浆,商则市肆无惊,岂非仁声素著,信义先行者所能如此哉!”参见“ 仁闻 ”。参阅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尽心章句上》。分类:(1).事物之所由起;根源。:“今 长安 天子之都……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 北齐
:“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 崔信 ﹞以 章武 精敏,每访辨论,皆洞达玄微,研究原本,时人比 晋 之 张华 。” 清
《〈坚瓠秘集〉序》:“正逐物求知,各有原本。”(2).追溯事物的由来。:“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 李周翰 注:“言使博学辩辞之士,陈说山川之原本,尽名草本之所出。” 唐
《柳公行状》:“原本定罪,穷理辩刑,而 腆 竟获宥,克复本职。”(3).本来;原来。第十四回:“那道小河子北边的一带大瓦房,那叫 小邓家庄儿 ,原本是 二十八棵红柳树
邓老爷 的房子。”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所可假定的,是某一种情绪存在时的生活状态,原本应当由实际生活引起的。”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 姚长庚 夫妇原本有两个儿子,都没了,乘下个女儿,拿着象眼珠子一样宝贝。”(4).第一次写成或刻成的书本。 明
《书影》卷三:“然则曾经删定,非本书矣。更不知删去何等,或删本与原本并行,后世独行原本耳。” 清
《闲情偶寄·词曲》:“若是,则何以原本不传而传其抄本也。” 阿英 《鲁迅书话》:“此书原本还要阔大一点,是毛边的,已经旧主人切小。”(5).翻译所根据的原书。 鲁迅 《花边文学·又是“莎士比亚”》:“ 苏俄 排演原本《莎士比亚》。”分类:(1).哪里有闲暇。 三国
韦曜 《博弈论》:“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耽?”(2).引申为哪里谈得上。:“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叶,若造次徙于山林之中,植于宫阙之下,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于春日,犹不救于枯槁,何暇繁育哉?” 晋
诗:“苟云免罪戾,何暇收民誉?”(3).犹岂但。:“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慧!茀又将见矣。” 吴则虞 集释引 于鬯 云:“何暇,语助,若言‘岂但’。” 汉
:“ 孟尝君 曰:‘先生老矣……’ 楚丘先生 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分类:虎啮食。比喻勇猛。 晋
《汉高祖功臣颂》:“奋臂云兴,腾迹虎噬。” 晋
《吴故丞相陆公诔》:“委弁总干,振翼虎噬。”分类:谓像苍蝇一样营营往来,到处飞逐。比喻为追求名利而到处钻营。语本:“营营青蝇。”:“役万虑以蝇营,开百方而膻逐。” 明
词:“浮生聚散是浮萍,何须日夜苦蝇营。”:“离间之渐将起于蝇营,谗搆之衅必生于长舌。”分类:随意貌。 宋
:“坐曹漫尔夸勤瘁,割肉何妨诮诋欺。” 明
:“ 麻阳 主簿 顾渊白 致书问讯,且以辰砂一包见寄,未及启封,漫尔置箧笥中。”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良由降虏 哱拜 久怀异图,驾言云云,阶之为祸,庸可漫尔归恶死者,倒置纲纪哉!”分类:迷信的人指在人世间所做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 唐
诗之五:“岂非阴功著,乃致白日升。” 宋
诗:“知君决狱有阴功,他日老人酬 魏颗 。”《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不知道我们祖先,积了些什么阴功,今日都应在你一人身上!” 老舍 《赵子曰》第二十:“ 李顺 指手画脚的说:‘先生你看, 武先生 作了官,连我 李顺 也跟着乐得并不上嘴,本来吗,没有祖上的阴功能作--’”分类:(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 (今 内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 (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吾适北边,自 直道 归,行观 蒙恬 所为 秦 筑 长城 亭障,堑山堙谷,通 直道 ,固轻百姓力矣。”《新民晚报》:“‘ 秦始皇
直道 ’原来是一条专供军队大规模进攻的宽阔大道……全长一千四百里。由于是‘直道’,因此遇山开山,遇沟填沟,工程十分浩大。”(2).泛指直的路。:“帝上 太行 ,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3).犹正道。指确当的道理、准则。:“其馀则直道而行之是也。”:“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 唐
词:“是非海里,直道作人难。”卷一二:“﹝ 朱熹 ﹞慨然叹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终不可行!’”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五:“‘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分类:(1).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 蹠 耶?” 五代
词:“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明朝便是关山隔。” 鲁迅 《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听说 广州 也有一队(指飞机)出发的,闺秀们还将诗词绣在小衫上,赠战士以壮行色。”(2).犹行旅。 宋
《送柴侍御赴阙序》:“廷尉评 王 某,从宦属邑,受恩煦深,收涕挥恽毫,以序行色。” 元
《百花亭》第三折:“妾口占小词一首,调寄《南乡子》,赠君行色,休得见哂。”《再生缘》第二二回:“壮志堂堂行色远,英风凛凛战谋偕。”(3).五行之色。黑、赤、青、白、黄是配合水、火、木、金、土的五行之色。:“ 宣尼 制法,云行 夏 之时,乘 殷 之辂。弈叶共遵,理无可革。然 三代 所尚,众论多端,或以为所建之时,或以为所感之瑞,或当其行色,因以从之。”参见“ 行次 ”。分类:(1).青色的云。:“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青云为纷,虹霓为缳。” 北魏 郦道元 :“ 文帝 以 汉
中平 四年生于此,上有青云如车盖,终日乃解。”(2).指高空的云。亦借指高空。:“涉青云以汎滥兮,忽临睨夫旧乡。” 晋
诗:“ 齐 讴 楚 舞纷纷,歌声上激青云。” 宋
诗:“ 雁山 削玉上青云,仙侣常游遣俗纷。”《水浒传》第六回:“幡竿高峻接青云,宝塔依稀侵碧汉。” 辛雷 《一个爱说梦话的人》:“站在 武汉
长江大桥 上……头也有点发晕,如置身青云之上。”(3).喻高官显爵。:“ 须贾 顿首言死罪,曰:‘ 贾 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汉 扬雄 《解嘲》:“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宋
:“自致青云今有几?化为异物已居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又有那身在青云之上,拔人淤泥之下。”(4).喻谋取高位的途径。 明
汪錂 《春芜记·悲秋》:“肝胆自怜白首,功名谁借青云。”参见“ 青云路 ”。(5).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其 良平 之亚欤” 南朝
裴松之 注:“ 张子房 青云之士,诚非 陈平 之伦。” 明
诗:“未逢 黄石 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6).指青云之士。 唐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仇兆鳌 注:“青云,指文士之追随者。” 宋
:“忆随诸彦附青云,场屋声名看出群。” 清 恽敬 《答董牧唐》:“敬幸附青云,而生平未得一见。”参见“ 青云士 ”。(7).谓隐居。:“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卷一○七:“遂拜表解职,求托岩林,青云之志,于斯始矣。”(8).喻黑发。 唐
《大堤曲》:“青云教绾头上曲,明日与作耳边珰。”(9).古指春官。“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分类:亦作“ 英游 ”。
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宋
《杨文公写真赞》:“当时台阁英游,盖多出于师门矣。” 宋
词之二:“天阁英游,内朝密侍,当世荣遇。” 宋
诗:“早谒龙门鬓未秋,暮年乃复接英游。”分类:(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障水 得白玉,状若玺。”第四回:“ 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至于青瑶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杨自见。”(2).喻指豆腐。 明 李诩 :“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分类:(1).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晋
之一:“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邓小平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2).指辨别是非。:“无是非之心,非人也。”(3).褒贬;评论。:“ 孔子 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元
《举案齐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耻笑,人是非。”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4).指是非的标准。 唐
《天论中》:“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 宋
诗:“閒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臣以为 泄皋 大夫太没有是非了。”(5).纠纷;口舌。:“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好家伙,再招出一场是非来,我非死在狱里不可!”(6).指错事。《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我为下甚么是非,作下甚么歹来,如何平空打发我出去。”分类:日光;太阳。 元
引 李明通 诗:“怒艴不顾杀气横,忠赤自与晴曦亲。山林著汝吾未许,绛衣朱襮鏖缁尘。”《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浓云欲雨……午间风转西南,遂见晴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谓纤维素性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