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夕红共行数无阳汉家江湖叶雨时写两句五言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哀枫树梁实秋①我每至西雅...”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面的文字。哀枫树梁实秋①我每至西雅图,下榻士耀文蔷家。我六楼上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可以看到高一万四千余呎的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很像日本的富士山,而其悬在半空的样子又有一点像是由我们的岳阳楼之遥望君山。西窗外,则有两棵大树骈立,一棵是杉,一棵是枫,根干相距约有十呎,枝叶则纠结交叉,相依相偎如为一体。两棵树都高约五丈,虽非参天古木,亦甚庄严壮观。尤其是那株枫树,正矗立在我窗前,夕阳西下,几缕阳光从树叶隙处横射过来,把斑斓的叶影筛到窗幕上面。窗外的树,窗内的人,朝夕相对,默然无语。②枫树的种类很多,据说一百五十种以上。我们这棵枫树是最普通的一种,自阿拉斯加至南加州一带无处无之,是属于大叶枫的一类。叶厚而大,风过飒飒作响,所以此树从木从风。能制枫糖的是属于另外一种。“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则又是一种。我们中国诗人所常吟咏的是丹枫,又名霜枫,亦谓江枫。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及刘季游的《登天柱冈诗》“我行谁与报江枫,旋摆旌旗一路红”,都是有名的诗句。其实,红叶不限于枫,凡是树根吸取土中糖分过多,骤遏霜寒即起化学作用而呈红色,既非红颜娇艳取悦于人,亦非以憔悴之容惹人怜惜。③落叶乔木,到了季节,叶子总要变色脱落的。西雅图植物园里枫树很多,入秋红叶缤纷,有人认为景色甚美,我驱车往统,只是有一股萧瑟肃杀之气使人不快。我们这棵枫埘,叶子不变红,变黄,一夜北风寒,黄叶纷纷落。我曾有好几个秋季给它扫除落叶。接连十天八天,叶子扫不尽。一早起来,就发现很厚的一层黄叶遮盖了一大块草地。我用大竹篾做的耙子,用力地耙拢成堆。从土壤里来的东西还让它回到土里去。扫叶工作相当累人,使人遍体生温,和龚半千扫叶楼的情景不大相同。扫叶楼是南京名胜之一,是我于一九二六年最喜欢盘桓的一个地方。那里庭院不大,树也不大,想半千居士所扫的落叶也不过是一种情趣的象征而已。我扫枫叶乃纯粹的劳动,整理庭除,兼为运动。④枫树不仅落叶烦人,春天开的小花,谢后散落如雨,而且所结的果实有翅,乘风滴溜溜的到处飞扬,落到草地上、石缝里、到路边,随地萌芽生长,若不勤加拔除,不久就会成为一座枫林。易经说:“天地变化,草木蕃。”枫树之雄厚的蕃息力量,正是自然之道。不过由萌芽而滋长,逃过多少灾难,然后才能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枫树在我们需要阴凉的时候,它给我们遮阳,到了冬天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它又迅速地脱卸那一身的浓密太叶,只剩下干枝光轩在丰空寒风中张牙舞爪。它好知趣,它好可人!⑤但树也有旦夕祸福。我这次到西雅图回来,隔窗一望那棵枫树不见了!再探头望下来,一块块的大木橛子、大木墩子,横七竖八地陈列在木栅边。一棵树活生生地被锯成了几十段!那棵杉,孤零零地立着,它失掉了贴身的伴侣,它比我更难过。⑥原来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突然没有发出芽来,有气无力地在顶端冒出几片小叶。请了三位树医,各有不同的诊断。一位说是当年造房子打地基伤了树根,一位说是草地施肥杀莠使它中了毒,一位说是感染了无名的疾病。有一点三位完全同意:树已害了不治之症。善后是必须立即办理,否则桔树恐难久立,在风雪怒号之中它会訇然仆地。邻居测量形式,所受威胁最大。于是三家比价,以二百五十元成交,立即伐木丁丁了。言明在先,只管锯成短橛,不管运走。木橛的最大圆周是八呎有余,直径约二呎半。唯一用途是当柴烧,分期予以火化。可是斧劈成柴,那工程不小,怕只好出资请人把它一块块地运走了。⑦现在我的窗前没有东西遮望眼,一片空虚。十年树木,只能略具规模,像这棵枫树之枝叶扶疏,如张巨盖,至少是百年以上物。然而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皆是无常,一棵树又岂是例外?“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选自《粱实秋散文集》)1.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分)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第①段画线文字进行赏析。(6分)3.本文第②段援引了古代描写枫树的诗句,请分析其作用。(6分)4.“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棵枫树的死去,为什么引发了作者如此深沉的感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安徽省六安市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哀枫树梁实秋①我每至西雅图,下榻士耀文蔷家。我六楼上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可以看到高一万四千余呎的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很像日本的富士山,而其悬在半空...”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字。哀枫树梁实秋①我每至西雅图,下榻士耀文蔷家。我六楼上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可以看到高一万四千余呎的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很像日本的富士山,而...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字。哀枫树梁实秋①我每至西雅...”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哀枫树梁实秋①我每至西雅图,下榻士耀文蔷家。我六楼上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可以看到高一万四千余呎的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很像日本的富士山,而其悬在半空的样子又有一点像是由我们的岳阳楼之遥望君山。西窗外,则有两棵大树骈立,一棵是杉,一棵是枫,根干相距约有十呎,枝叶则纠结交叉,相依相偎如为一体。两棵树都高约五丈,虽非参天古木,亦甚庄严壮观。尤其是那株枫树,正矗立在我窗前,夕阳西下,几缕阳光从树叶隙处横射过来,把斑斓的叶影筛到窗幕上面。窗外的树,窗内的人,朝夕相对,默然无语。②枫树的种类很多,据说一百五十种以上。我们这棵枫树是最普通的一种,自阿拉斯加至南加州一带无处无之,是属于大叶枫的一类。叶厚而大,风过飒飒作响,所以此树从木从风。能制枫糖的是属于另外一种。“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则又是一种。我们中国诗人所常吟咏的是丹枫,又名霜枫,亦谓江枫。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及刘季游的《登天柱冈诗》“我行谁与报江枫,旋摆旌旗一路红”,都是有名的诗句。其实,红叶不限于枫,凡是树根吸取土中糖分过多,骤遏霜寒即起化学作用而呈红色,既非红颜娇艳取悦于人,亦非以憔悴之容惹人怜惜。③落叶乔木,到了季节,叶子总要变色脱落的。西雅图植物园里枫树很多,入秋红叶缤纷,有人认为景色甚美,我驱车往统,只是有一股萧瑟肃杀之气使人不快。我们这棵枫埘,叶子不变红,变黄,一夜北风寒,黄叶纷纷落。我曾有好几个秋季给它扫除落叶。接连十天八天,叶子扫不尽。一早起来,就发现很厚的一层黄叶遮盖了一大块草地。我用大竹篾做的耙子,用力地耙拢成堆。从土壤里来的东西还让它回到土里去。扫叶工作相当累人,使人遍体生温,和龚半千扫叶楼的情景不大相同。扫叶楼是南京名胜之一,是我于一九二六年最喜欢盘桓的一个地方。那里庭院不大,树也不大,想半千居士所扫的落叶也不过是一种情趣的象征而已。我扫枫叶乃纯粹的劳动,整理庭除,兼为运动。④枫树不仅落叶烦人,春天开的小花,谢后散落如雨,而且所结的果实有翅,乘风滴溜溜的到处飞扬,落到草地上、石缝里、到路边,随地萌芽生长,若不勤加拔除,不久就会成为一座枫林。易经说:“天地变化,草木蕃。”枫树之雄厚的蕃息力量,正是自然之道。不过由萌芽而滋长,逃过多少灾难,然后才能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枫树在我们需要阴凉的时候,它给我们遮阳,到了冬天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它又迅速地脱卸那一身的浓密太叶,只剩下干枝光轩在丰空寒风中张牙舞爪。它好知趣,它好可人!⑤但树也有旦夕祸福。我这次到西雅图回来,隔窗一望那棵枫树不见了!再探头望下来,一块块的大木橛子、大木墩子,横七竖八地陈列在木栅边。一棵树活生生地被锯成了几十段!那棵杉,孤零零地立着,它失掉了贴身的伴侣,它比我更难过。⑥原来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突然没有发出芽来,有气无力地在顶端冒出几片小叶。请了三位树医,各有不同的诊断。一位说是当年造房子打地基伤了树根,一位说是草地施肥杀莠使它中了毒,一位说是感染了无名的疾病。有一点三位完全同意:树已害了不治之症。善后是必须立即办理,否则桔树恐难久立,在风雪怒号之中它会訇然仆地。邻居测量形式,所受威胁最大。于是三家比价,以二百五十元成交,立即伐木丁丁了。言明在先,只管锯成短橛,不管运走。木橛的最大圆周是八呎有余,直径约二呎半。唯一用途是当柴烧,分期予以火化。可是斧劈成柴,那工程不小,怕只好出资请人把它一块块地运走了。⑦现在我的窗前没有东西遮望眼,一片空虚。十年树木,只能略具规模,像这棵枫树之枝叶扶疏,如张巨盖,至少是百年以上物。然而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皆是无常,一棵树又岂是例外?“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选自《粱实秋散文集》)1.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分)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第①段画线文字进行赏析。(6分)3.本文第②段援引了古代描写枫树的诗句,请分析其作用。(6分)4.“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棵枫树的死去,为什么引发了作者如此深沉的感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哀枫树梁实秋①我每至西雅图,下榻士耀文蔷家。我六楼上寝室有两个窗子,从南窗远眺,晴朗时可以看到高一万四千余呎的瑞尼尔山峰清清楚楚地浮现在天空中,山巅终年积雪,那样子很像日本的富士山,而其悬在半空的样子又有一点像是由我们的岳阳楼之遥望君山。西窗外,则有两棵大树骈立,一棵是杉,一棵是枫,根干相距约有十呎,枝叶则纠结交叉,相依相偎如为一体。两棵树都高约五丈,虽非参天古木,亦甚庄严壮观。尤其是那株枫树,正矗立在我窗前,夕阳西下,几缕阳光从树叶隙处横射过来,把斑斓的叶影筛到窗幕上面。窗外的树,窗内的人,朝夕相对,默然无语。②枫树的种类很多,据说一百五十种以上。我们这棵枫树是最普通的一种,自阿拉斯加至南加州一带无处无之,是属于大叶枫的一类。叶厚而大,风过飒飒作响,所以此树从木从风。能制枫糖的是属于另外一种。“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则又是一种。我们中国诗人所常吟咏的是丹枫,又名霜枫,亦谓江枫。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及刘季游的《登天柱冈诗》“我行谁与报江枫,旋摆旌旗一路红”,都是有名的诗句。其实,红叶不限于枫,凡是树根吸取土中糖分过多,骤遏霜寒即起化学作用而呈红色,既非红颜娇艳取悦于人,亦非以憔悴之容惹人怜惜。③落叶乔木,到了季节,叶子总要变色脱落的。西雅图植物园里枫树很多,入秋红叶缤纷,有人认为景色甚美,我驱车往统,只是有一股萧瑟肃杀之气使人不快。我们这棵枫埘,叶子不变红,变黄,一夜北风寒,黄叶纷纷落。我曾有好几个秋季给它扫除落叶。接连十天八天,叶子扫不尽。一早起来,就发现很厚的一层黄叶遮盖了一大块草地。我用大竹篾做的耙子,用力地耙拢成堆。从土壤里来的东西还让它回到土里去。扫叶工作相当累人,使人遍体生温,和龚半千扫叶楼的情景不大相同。扫叶楼是南京名胜之一,是我于一九二六年最喜欢盘桓的一个地方。那里庭院不大,树也不大,想半千居士所扫的落叶也不过是一种情趣的象征而已。我扫枫叶乃纯粹的劳动,整理庭除,兼为运动。④枫树不仅落叶烦人,春天开的小花,谢后散落如雨,而且所结的果实有翅,乘风滴溜溜的到处飞扬,落到草地上、石缝里、到路边,随地萌芽生长,若不勤加拔除,不久就会成为一座枫林。易经说:“天地变化,草木蕃。”枫树之雄厚的蕃息力量,正是自然之道。不过由萌芽而滋长,逃过多少灾难,然后才能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枫树在我们需要阴凉的时候,它给我们遮阳,到了冬天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它又迅速地脱卸那一身的浓密太叶,只剩下干枝光轩在丰空寒风中张牙舞爪。它好知趣,它好可人!⑤但树也有旦夕祸福。我这次到西雅图回来,隔窗一望那棵枫树不见了!再探头望下来,一块块的大木橛子、大木墩子,横七竖八地陈列在木栅边。一棵树活生生地被锯成了几十段!那棵杉,孤零零地立着,它失掉了贴身的伴侣,它比我更难过。⑥原来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突然没有发出芽来,有气无力地在顶端冒出几片小叶。请了三位树医,各有不同的诊断。一位说是当年造房子打地基伤了树根,一位说是草地施肥杀莠使它中了毒,一位说是感染了无名的疾病。有一点三位完全同意:树已害了不治之症。善后是必须立即办理,否则桔树恐难久立,在风雪怒号之中它会訇然仆地。邻居测量形式,所受威胁最大。于是三家比价,以二百五十元成交,立即伐木丁丁了。言明在先,只管锯成短橛,不管运走。木橛的最大圆周是八呎有余,直径约二呎半。唯一用途是当柴烧,分期予以火化。可是斧劈成柴,那工程不小,怕只好出资请人把它一块块地运走了。⑦现在我的窗前没有东西遮望眼,一片空虚。十年树木,只能略具规模,像这棵枫树之枝叶扶疏,如张巨盖,至少是百年以上物。然而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皆是无常,一棵树又岂是例外?“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选自《粱实秋散文集》)1.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分)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第①段画线文字进行赏析。(6分)3.本文第②段援引了古代描写枫树的诗句,请分析其作用。(6分)4.“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棵枫树的死去,为什么引发了作者如此深沉的感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相似的习题。你会连下面有关太阳的诗句或谚语吗? 日落胭脂红 长河落日圆 今夜露水重 只是近黄昏 大漠孤烟直 无雨必有风 夕阳无限好 明天太阳红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你会连下面有关太阳的诗句或谚语吗?
  日落胭脂红  长河落日圆
  今夜露水重  只是近黄昏
  大漠孤烟直  无雨必有风
  夕阳无限好  明天太阳红
答案:解析: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转载]古代诗词中的那些美丽意象
&&我们说意象美丽,不仅仅是说它们本身就是美丽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寄寓美好的情思。这里我们总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几类美丽意象。
第一类,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分别以傲、幽、坚、淡而为人所咏。当然其格调品质还可以有延伸。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的是凌寒独放、顽强不屈的梅花。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孤傲幽寂的梅花。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写的是幽逸绝俗的梅花。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写的是淡泊名利、坚贞纯洁的梅花。
薛网《兰花》:“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写出兰花的幽僻高洁、超凡脱俗。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写出了幽兰被埋没的悲苦,表达被提携的愿望。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尽了竹子的坚韧。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则以竹子表达隐逸闲适的意境。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好诗:“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首联写新发之竹,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颔联写竹阴的凉爽怡人,颈联写竹子的洁净和清香,尾联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表达对严郑公(严武)的赞美和希望。
菊花也是坚强的象征,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秋日盛开,故写秋天(尤其是重阳节)的诗往往涉及菊花,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因陶渊明独爱菊,故菊花也成为隐逸的代名词。
&&当然,古代诗词中的花草不仅四种,如屈原常用“杜若”等各种香草表示美好品质,后人用“桃花”比喻美女,用梧桐渲染凄迷,用杨柳表达离别,用莲花象征爱情和品行高洁,用绿叶表达生机,用落木显示萧索,用浮萍表达漂泊,用黄叶表达迟暮,用丁香传递愁思,用烟草比喻愁苦,用孤蓬喻游子&,用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用芭蕉表达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第二类:鸿雁杜鹃燕子。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南朝乐府《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凄苦悲凉。古有鸿雁传书的典故,诗文中就常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哀鸿也表达百姓的流离失所,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杜鹃,又称子规、布谷。神话中有望帝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又因为杜鹃别名“子规”,故其还寄寓思归的感情,如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在古诗词中,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有时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有时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等。有时也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张炎《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燕子也可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冯延巳·《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张可久·《塞鸿秋·春情》:“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当然,在古诗文中,其他鸟兽也有相对固定的意蕴,如伯劳鸟象征离别的亲人或友人(“东去伯劳西去燕,断肠回首各风烟”“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鹧鸪鸟象征羁旅愁思(“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蝉象征高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寒蝉则可渲染悲凉气氛(“寒蝉凄切”),鸿鹄表示理想和追求(“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沙鸥表达飘零伤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狗鸡渲染田园生活生活气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瘦马表达漂泊之苦(“古道西风瘦马”),鹰表达凶猛搏击和进取(“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青鸾青鸟表示使者(“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鸳鸯表达恩爱夫妇(“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猿猴渲染哀伤凄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寒鸦表示荒凉凄清之境(“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黄莺象征美好春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双鲤代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第三类,日月山水等自然景物。
月,是古诗文中最受青睐的最富意蕴的意象。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是历史的见证,可表达今昔沧桑感,“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月又有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来表达哀愁、感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月具有清新感,可表达闲适的心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日暮黄昏、夕阳残照常表达凄凉伤感,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浮云代表漂泊的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空山,空明的禅境。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西风,表示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
落花,可表示暮春美景,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用落花美景反衬世事沧桑身世沉沦。落花常表达青春易逝、年华不再的悲凉,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林黛玉《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落花又叫“落红”,常比喻为国为民奉献精神,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秋风、秋雨,常渲染悲愁,陶澹人《秋暮遣怀》:“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红楼梦》中林黛玉秋雨夕闷制秋雨词:“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风絮、浮萍,常表达人生飘零无常,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露朝露常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霜:指白色,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比喻“年岁”“人生易老”,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己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也可比喻高洁&,陆机《文赋》:“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还可渲染凄冷、孤寂的意境,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第五类,东篱三径东皋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本为水边向阳高地,后泛指田园、原野。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其他表田园隐居生活和情怀的意象: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式微,《诗经》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后用“式微”表示隐居或归隐田园的心情。王维《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zh&
g&u泛称鸟鸣叫)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蛙鸣,&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扁舟,小船,苏轼 《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春秋有范蠡功成辞官泛舟五湖的典故,后常用“扁舟”表达归隐之意。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白云,常表示隐居之所。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垂钓,典故出自东汉严子陵隐居富春江,后用以表示“隐逸”,白居易&《垂钓》:“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蓑衣,表示隐居和自由生活的象征。张志和 《渔歌子
》:“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因屈原《渔父》中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后“渔歌”遂成了隐逸的象征。王维《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第六类,长亭南浦阳关
&& 长亭和短亭,是陆上歇息送别之所,故用它们表示离别。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南浦,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阳关,本为边塞名,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而成为“送别”代名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其他表示送别的意象还有:
&&“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常以“柳”渲染别情,而以“折柳”表达惜别。另外,柳的天然姿态也具备款款惜别之意。《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隋杂曲歌辞《送别诗》:“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顾野王《芳树》:“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
芳草,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歧路,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
“ 临歧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饮酒,古人有饯别习俗,故饮酒常与离别相关。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水,水纤柔,象征离情缠绵;水悠长,象征离思的绵邈。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温庭筠的《望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月亮,代表离别和思念。南朝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笛声,表示离别,也可表示思乡。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西楼,就女子而言指闺房或望月怀远之地,含思念寂寞之意,就文人而言常表宴集或排遣忧伤之意。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流急。日暮酒醒人已去,满天风雨下西楼。”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灞陵,代表离别。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第七类,登高采菊凭栏捣衣
登高,古人重阳有登高习俗,登高可以表达思亲怀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以抒发豪情壮志(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表达回归自然(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登楼,文人墨客登楼常有感兴,有的怀古伤今(李益《上汝州郡楼》:“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有的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有的表达离别情思(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采菊,采菊可与登高并说,表达怀乡思远,又因为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成了隐居生活的象征。
凭栏,文人凭栏可表达孤独郁闷、沉思抒恨,女子凭栏则往往表达情思伤感。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西洲曲》:“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捣衣,与“砧”属于同一类意象。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有思乡主题。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红楼梦》中香菱《咏月诗》:“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第八类,吴钩韦曲乌衣巷
&& 这些意象多在咏史怀古诗词中出现,表达各种感情。
吴钩,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成为骁勇善战、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后人常以“韦曲”表达盛衰感慨。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是中国最古老而著名的巷名,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九类,长城楼兰羌笛柳营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羌笛,发出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是唐代边塞诗中常用意象,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第十类,黍离后庭花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姜夔《扬州慢》:“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后庭花,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因宠幸贵妃张丽华而亡国,此曲被喻为“亡国之音”,后人常用此典故比喻历代帝王败国亡家的预兆。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了一场棋,回家时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家江湖叶雨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