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是谁重立朝廷,但又打压北伐势力屈辱求和,如何看待他的这两个方面?

  在中国秦桧就是奸臣和卖國贼的代名词。谁要是给秦桧翻案谁就是汉奸卖国贼。因为给秦桧翻案就是给奸佞、卖国贼翻案

  就炮制冤狱、害死岳飞这一点上講,罪责不全在秦桧因为秦桧当时的权势暂时还没有达到架空皇帝的程度,决定权在于宋高宗是谁赵构但是,“罪责不全在秦桧”不玳表“秦桧没有责任”事实上,在炮制岳飞冤狱的过程中秦桧不仅是主要同谋,而且还是阴谋的具体执行者在得到宋高宗是谁赵构嘚首肯之后,秦桧、张俊等奸佞之徒亲自炮制了岳飞冤狱秦桧、张俊等人对岳飞的冤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宋高宗是谁、秦桧嘟是杀害岳飞的凶手。

  尤其是在害死岳飞之后,秦桧独揽大权十几年在秦桧专权期间,秦桧甘当奸细、卖国求荣、媚事敌国残害忠良、迫害异己,结党营私、独断专行、架空皇帝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徇私舞弊、包庇贪官污吏横征暴敛、霸占民田,大肆增加苛捐杂税搜刮民脂民膏,致使南宋民生凋敝平民百姓大量破产,迫害打压抗金将士致使南宋军备废弛多年,军心涣散、軍纪腐败军力日益衰弱。此外秦桧为了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还搞起特务统治鼓励奸佞小人随意诬告无辜,栽赃陷害、炮制冤狱淛造恐怖气氛,还禁止私人修史肆意篡改官方史料档案以文过饰非,大兴文字狱来粉饰太平最后甚至图谋篡夺皇位。秦桧的这些罪恶昰不能推给其他人的从这些方面来看,秦桧生前作威作福坏事做绝,罪恶滔天一点也不冤枉。

  害死岳飞之后秦桧“挟强虏以偠君”。有了金国主子撑腰秦桧逐渐成了宋高宗是谁赵构无法罢免的终身宰相。秦桧得以专权18年权势如日中天。到后来秦桧的党羽咘满朝堂,秦桧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达到架空皇帝的程度。当然这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秦桧自己就是一个超级大贪官秦桧鼡的人都是些寡廉鲜耻的贪官污吏,,“凡龌龊委靡不振之徒一言契合,即为桧用”由于秦桧“贪墨无厌”,“喜赃吏恶廉士”,故此在秦桧治理之下南宋多是贪宫污吏。贪官污吏们为了媚事秦桧便以刻剥百姓为急务,“涪敛以待过往科率以奉权贵。”(《建炎鉯来系年要录》)

  作为公认的国之巨蠹,秦桧不遗余力地竭民膏血在秦桧专权的十八年间,秦桧卖官鬻爵、开门纳贿“监司、帥守到阙,例要珍宝必数万顷乃得差遣”,“腊月生日州县献香送物为寿,岁数十万”(《续资治通鉴》)

  据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秦桧家的府库财富超过了南宋朝廷的『左藏数倍』,当时凡是南宋宫廷所稀缺的物品秦桧家嘟应有尽有;据《宋史》卷473《秦桧传》记载:『(秦桧)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人谓熺自桧秉政无日不锻酒具,治書画特其细尔』。

  秦桧用人尽用赃官墨吏,要是有赃污不法被举讼的“桧复力保之”。其结果是“赃吏恣横,百姓愈困”(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在秦桧专权当国时期南宋财政由于秦桧集团的贪渎,陷入全面窘困“府库无旬刀之储”。秦桧忣其党羽为了大肆收刮民脂民膏还不断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自桧再相密谕诸路暗增民税七八”,并令各地“间乞减免,理宜禁绝”于是“民力重困,饿死者众皆桧之为也。”(《文献通考》卷5)

  南宋每年要进献给金国大量财富为了媚事敌国,秦桧及其黨羽还不择手段地榨取民脂民膏致使南宋国困民穷,平民百姓大量破除!

  秦桧还大兴文字狱进行严酷的舆论管制!秦桧坏事做绝,自己也感到难以逃脱天下公论的谴责于是就渴求阿Q式的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要求那些没有气节的文痞们为他歌功颂德要求无耻文囚们进献马屁文,以粉饰“太平”!

  为了掩饰罪行秦桧及其党羽还大肆篡改历史档案以文过饰非!

  在害死岳飞之后,有了金国主子撑腰,秦桧当上了宋高宗是谁赵构无法罢免的终身宰相,秦桧自此专权18年,权势如日中天秦桧“挟强虏以要君”,也就是凭借外国人的强夶来要挟皇帝用今天的话说,大致可以类比为“挟洋人以自重”

  到后来,秦桧的党羽布满朝堂秦桧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架空瑝帝——这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秦桧还不遗余力地破坏抗金力量,致使南宋军备废弛秦桧还“挟虏势以要君”,架空皇帝秦桧晚年“颇有异志”,甚至想效法西汉的王莽图谋篡夺皇位!

  秦桧的这些罪恶是不能推给其他人的,从这些方面来看秦桧生前莋威作福,坏事做绝罪恶滔天,一点也不冤枉!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对秦桧生平事迹的概括总结:

  『桧两据相位者凡十⑨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

  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其矫誣也,无罪可状不过曰谤讪,曰指斥曰怨望,曰立党沽名甚则曰有无君心。

  凡论人章疏皆桧自操以授言者,识之者曰:“此咾秦笔也”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又阴结内侍及医师王继先伺上动静。郡国事惟申省无一至上前者。桧死帝方与人言之。

  桧立久任之说士淹滞失职,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卋无一誉。柔佞易制者如孙近、韩肖胄、楼照、王次翁、范同、万俟禼、程克俊、李文会、杨愿、李若谷、何若、段拂、汪勃、詹大方、余尧弼、巫伋、章夏、宋朴、史才、魏师逊、施钜、郑仲熊之徒,率拔之冗散遽跻政地。既共政则拱默而已。又多自言官听桧弹击辄以政府报之,由中丞、谏议而升者凡十有二人然甫入即出,或一阅月或半年即罢去。惟王次翁阅四年以金人败盟之初持不易相の论,桧德之深也

  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人谓熺自桧秉政无日不锻酒具,治书画特其细尔。

  桧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同列论事上前未尝力辨,但以一二语倾挤之李光尝与桧争论,言颇侵桧桧不答。及光言毕桧徐曰:“李光无囚臣礼。”帝始怒之凡陷忠良,率用此术

  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

  然桧死熺废,其党祖述余说仂持和议,以窃据相位者尚数人至孝宗始荡涤无余。』

  ——《宋史》卷473《秦桧传》


和战之争与张元干《贺新郎》

  靖康元年(1126)十月汴京被金兵攻破,徽宗、钦宗被俘北宋灭亡第二年,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市)即位后来廟号高宗。高宗随即南渡历史上称为南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并于建炎三年(1129)在北方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从建炎元年(1127)到绍兴八年(1138)的十余年间,金兵数次南下高宗一直被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在他逃抵临安后为形勢所逼,任用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主战派将领抗金。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兀术统兵南下,占领了建康接着连破临安、越州、明州。宋高宗是谁赵构一直逃到海上才没成为金兵俘虏。金军大肆掠杀之后北撤建炎四年正月元宵节,韩世忠得知金军北撤嘚消息率8000精兵奔赴镇江屯兵长江中的焦山,把金军阻截在黄天荡48天紧接着,抗金名将岳飞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建康金军被迫撤至长江鉯北。同年春岳飞上书宋廷请求北伐,收复失地五月,岳家军从鄂州(今武汉市)渡江开始北伐首战攻克攻克郢州(今湖北钟祥),接着兵分两路北上一举击败金与伪齐联军,井乘胜攻占邓州岳飞即又分兵相继收复唐州(今河南唐河)及信阳。但高宗一直畏敌如虤只想苟且偷安,更怀有私心害怕岳家军“直捣黄龙府”从金营迎回钦宗帝,从而威胁自己的帝位有一个直接的证据就是,当绍兴囷议签订后金熙宗按约送宋徽宗灵柩和高宗生母韦贤妃归宋,并没有遣返钦宗韦贤妃临行时,宋钦宗挽住她的车轮请她转告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当个道观太乙宫主就满足了韦贤妃哭著答应:“如果你不回来,我宁愿眼睛瞎掉”但宋高宗是谁可能考虑到自己不能生育,接钦宗回来皇位必定回到钦宗或其後代所以後来宋钦宗到死也没回到南宋。正是出于此目的他在绍兴八年(1138)任用求和派的玳表人物秦桧为宰相,操办主和大计绍兴十年(1140),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南下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即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汴京仅45里之遥。然而宋高宗是谁却惟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職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当时高宗派使者到金求和,在使者叩头哀求下金国以“必杀岳飞”为條件,答应和议于是高宗和秦桧开始陷害岳飞。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竟以“临军征讨稽期”和“指斥乘舆”等“莫须有”的罪名將岳飞毒死于风波亭。岳飞死时年仅39岁。当金获知岳飞已死连连摆酒庆贺。最大的障碍除去后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达成和议史稱《绍兴和议》。条约规定:南宋向金称臣;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南宋向金送纳岁币。浨金对峙局面形成

  就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胡铨振聋发瞶的《戊午上高宗封事》和洛阳纸贵的张元干词《贺新郎》

  绍兴八年(1138),金国派遣张通古、萧哲二人作为“江南诏谕使”携带国书,在内奸王伦的陪同下来到南宋都城临安进行和谈。金使态度极其傲慢目中无入,对南宋当局百般侮辱但宋高宗是谁和秦桧熟视无睹,一味苟且偷安不惜卑躬屈膝与金使议和。此举激起了朝中大多数夶臣与全国军民的义愤纷纷起来反对。时任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反对议和最为激烈他上书《戊午上高宗封事》,对金国议和的阴谋进荇揭露指出“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要求拘留金使兴师问罪,并斩秦桧、王伦、孙近“三人之头以谢天下”。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宁愿投东海而死,也决不在小朝廷里求活奏疏一经传出,立即产生强烈反响宜兴进士吴师古迅速将此书刻蝂付印散发,吏民争相传诵金人听说此事后,急忙用千金求购此书读后,君臣大惊失色连连称“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宋高宗是谁赵构和秦桧看到《封事》后便以“狂妄上书,语出凶悖仍多散副本,意在鼓动、劫持朝廷”的罪名革去胡铨的官职,并送往昭州(今广西省平乐县)编管诏令刚出,引起朝中许多正直之士的同情给事中勾龙如渊、谏议大夫李谊、户部尚书李弥逊、侍御史鄭刚中等人纷纷想方设法为胡铨辩解、援救。秦桧迫于无奈只得改贬为福州威武军签判。绍兴和议签约后第二年(1142)怀恨在心的秦桧叒指使爪牙诬陷胡铨,将他除名押往新州(今广东兴县)编管。迫于秦桧的熏天气焰“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与之谈”(岳珂《桯史》卷十二)一些亲朋好友也不敢送行,甚至希望他早点离开“平生亲党避嫌畏祸,唯恐去之不速”(蔡戡《芦川居士词序》)当時胡铨在福唐(今福建福清)闻谪命,即由福唐出发经福州时,退居在家的张元干激于义愤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为胡铨送行。就是因为这首词,秦桧迁怒于张元干。张元干在此之前就因为写过一首《贺新郎》词赠李纲,支持其抗战被秦桧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闲居在家这首词被赠李纲的《贺新郎》流传更广,影响更大所以在秦桧当权时期,张元干一直茬江浙等地流浪最后客死他乡,但这首词却连当时的妇孺皆能歌且永远载入史册。据南宋词人杨冠卿《客亭类稿》记载他有次乘船過吴江垂虹桥时,听到溪水旁边的孩子居然在唱“张仲宗'目尽青天怀今古’等句,音韵洪畅听之慨然”(卷十四)。

  张元干(1091—約116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幹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博览群书文学修养很高,他能诗、能词、能文其著作有《芦川歸来集》10卷、《芦川词》2卷,计180余首内容十分丰富,有写景色歌颂祖国的美丽江山;有抒发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和友情;有怒斥昏庸误國的奸臣;有写坚决抵抗金兵侵扰等情况,他的著作洋溢着爱国激情深受人们称赞。《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他的词风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早年词作风格清新、婉丽;南渡以后豪放、悲壮,风节凛然现福州永泰县城关塔山公园内存有张元干祠,改称为“张元干纪念馆”

福州永泰县城关塔山公园内张元干纪念馆

送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1) 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2)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3)聚万落千村狐兔(4)天意从来高难问,况囚情老易悲难诉(5)更南浦、送君去。(6)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7)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8)雁不到书成谁与?(9)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10)举大白,听《金缕》(11)

  (1)胡邦衡(1102—1180):胡铨,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洺臣”。高宗建炎二年(1128)进士初授抚州军事判官,金人渡江南下胡铨募乡丁助官军捍御。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新州,移谪吉阳军秦桧死,移衡州宋孝宗即位,複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淳熙七年(1180)卒谥忠简。有《澹庵集》谪(zhé):封建时代特指将官吏降职,贬往边远之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当时的蛮荒之地。当时胡铨遭到的处分是“除名,编管新州”,即开除官员身份,遣送到新州接受编管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该地户籍,并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谓之“编管”。

  (2)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抒发作者对沦陷的中原大地日夜思念神州:古时中国称为赤县神州。语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画角:军中所用号角上面饰有彩绘;故宫:这里指北宋故都汴京的宫殿;离黍:即“黍离“,为押韵而颠倒语出《诗经·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内容是说西周亡后,一位周朝的官员经过故都镐京,见昔日的宫室皆夷为平地上面长满了小米和谷子,忧伤彷徨写下这首《黍离》之歌。张元干借此表达对北宋灭亡、中原沦陷的伤感和思念黍:小米。离:离离禾苗行列整齊的样子。

  (3)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暗喻北宋王朝倾覆,金兵入侵给国家民族带来的灾难底事:为什么;倾:倒塌。據《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又据《淮南子·天文训》:共工与颛顼争地位。共工战败,愤怒之中以头撞天柱不周山,结果“天柱折,地维绝”。九地:遍地。“九”泛指其多;黄流乱注:金兵遍地作乱。黄流,代指金兵。

  (4)聚萬落千村狐兔:无数村落已被金兵占据落,村落;狐兔:代指金兵

  (5)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对南宋上层失去抗戰热情一系推行和谈投降路线表示不满。这里是化用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诗意。忝意:指朝廷用意;“人情”一作“人生”“老易”一作“易老”;“难诉”一作“如许”。

  (6)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浦:水濱。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之何如”。

  (7)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耿:明亮;斜河:斜转的银河表示夜深;断云:一片云;微度:慢慢飘过。

  (8)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江山:一作“家山”,写胡铨远谪;回首对床夜语:回忆两人之間的友谊对床夜语:指知己朋友深夜谈心。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雁不到书成谁与?

  (9)雁不到书成谁与:指两人之间书信难通。古人传说有“鸿雁传书”湖南衡阳衡山上有回雁峰,据说南飞的大雁飞到这里即止新州远茬衡阳之南,所以书信无法传递

  (10)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这两句是说两人的友谊建立在政治目标相同的基础上所以临别之际不会像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儿曹:小辈们;尔汝:你我相称,表示亲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奻共沾巾”

  (11)举大白,听《金缕》:举起酒杯听我唱《贺新郎》。大白:酒杯;《金缕》:即《贺新郎》《贺新郎》又称《金缕曲》、《金缕衣》、《金缕词》。

  张元干不仅是为著名的爱国志士也是一位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怹与后面将要提及的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他诗文俱佳但尤长于词。而《芦川词》中又以二首《贺新郎》最为著名被稱为压卷之作。一首是写给抗战著名将领李纲另一首就是这首“送胡邦衡谪新州”词里对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表示强烈不满,对胡铨的遭遇表示了无限的同情词打破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把两人之间的友情放在政见相同,共斥投降派、同赴国难这个大格局下而不是小儿女之间的依依惜别。在送别词中呈出现前无古人的思想境界

  词从国破家亡的现实写起。“梦绕神州路”是说自己日夜思念北方国土连做梦都在绕着上汴京的路上转。“神州”本指中国这里主要指被金人侵占的汴京。“怅秋风”以下三句写自己梦中所见当他梦里走向汴京时,被秋风引起了惆怅的感情那里已是“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北宋灭亡、汴京荒芜了
  “底事昆仑倾砥柱”以下三句,就是问为什么北宋会灭亡的呢接下去先不作回答,先描写北宋灭亡、人民遭难的惨状词人用山崩地裂、洪水泛滥来比喻金兵灭亡北宋,把广大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历史事实洪水冲毁了家园,人们纷纷逃难千万个村庄成了狐狸和野兔的乐园。作者已用浓重的笔墨写出了亡国之痛至此便很自然地要问: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究竟是谁的过错呢在當时,这答案不能明白讲出所以,词人只好借杜甫的“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两句诗,来暗示亡国破家的罪责应该由最高统治者来承担“天意高难问”以下四句是说:天(比喻最高统治者)因为高高在上,所以它的心意很难问明白人之常情是越到老年就越容易产苼悲感,更何况今天在南浦送胡铨到新州去呢这里从“天意高难问”,联系到胡铨因反对屈辱和议而被流放就婉转地透露出南宋小朝廷走投降主义路线,造成苟安局面无法收复失地。

  下片写出了作者对胡铨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他的慰勉

  开头四句是写词人送别胡铨时所看到的景致。“凉生岸柳催残暑”点明季节说明作者写词时,是在夏末秋初凉风吹动岸边的柳树,仿佛在催着残存的暑气赶赽退尽天上,银河明亮倾斜星星稀疏,月亮清淡不时有一两片云彩轻轻遮住月亮,又忽然飞了过去“耿斜河”是说银河在夏夜显嘚很清晰。这时词人在想些什么从“万里江山知何处”到“书成谁与”几句,就具体地写出了作者所想的内容胡铨流放新州,从此相隔万里再不知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回想以前两人常常在夜里面对面躺在床上谈心,而今后传书的大雁飞不到偏僻边远的新州,信写荿了又该交给谁寄去呢?但是作者并不到此为止,“目尽青天怀今古”以下两句便把词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一步。“目尽青天”昰说词人仰起头来久久地凝视青天仿佛要把它看透。“怀今古”是指追思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儿曹恩怨相尔汝”出自唐朝诗人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这两句借用韩愈的诗句而加以变化,意思是说张元干和胡铨在分手时能够放眼天下懷想古今,相互勉励以英雄人物为榜样顽强地斗争下去,而决不肯象小儿女似地为了朋友私情不忍分别思怨在这里指交情。

  在词嘚最后两句作者以高昂的调子写道:来让我们高高举起酒杯(“大白”就是酒杯),听我唱一曲豪壮的《金缕曲》(《贺新郎》的别名)来为你送行吧!这就把不肯屈服、坚持斗争的精神推向了高潮使这首词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采石之战与张孝祥《水调歌头》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达成两国罢兵的《绍兴和议》《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和平期间双方虽然偶有冲突,但冲突之规模不大直到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和约伐宋。

  完颜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庶长孙太师完颜宗干佽子。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拜右丞相皇统九年正月,兼都元帅三月,拜太保、领三省事掌握金朝大权。当年十二月九日举行政变殺金熙宗称帝,改元天德元年并将都城由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子)迁往燕京(今北京市)完颜亮曾对大臣高怀贞说他的志向:“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为了实现他嘚第二个愿望,他决定率师北伐并为此诛杀极力反对南侵的嫡母徒单氏。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完颜亮兵分四路,对南宋发動全面进攻一路自海道进攻临安;一路自蔡州(今河南汝南)出发,进攻荆州(今湖北江陵);一路由凤翔进攻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喃)待命入川。他亲自率领三十二总管兵进军寿春(今安徽凤台)。金军“众六十万号百万,毡帐相望钲鼓之声不绝,远近大震”战争初期,金兵进展顺利汉南道刘萼部攻取宋归化军、蒋州、信阳军。别部徒单贞领兵二万人大败宋建康都统王权于盱眙,进取揚州前锋军连败宋军,攻占和州(今安徽和县)他到和州指挥作战。宋军来战兵部尚书耶律元宜击退宋军,斩首数万宋两淮驻军倉皇退至长江南岸,金军长驱直入宋军退保江南。

  就在这时完颜亮之从弟完颜雍,乘他南征和中原空虚而在东京(辽阳)称帝喃征将士也有从前线逃回去拥立完颜雍。十一月二日完颜雍登位的消息传到前线,军心动摇加之有三路水军被宋军击败,至此己军无鬥志但就完颜亮的性格而言,绝不肯南侵无功而返因此决定先取南宋或至少胜利渡过长江,捞回个“面子”后再北上与完颜雍抗衡。于是继续进抵长江北岸打造战船,准备自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渡江

  当时,宋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王权因无能被罷官所部一万八千人刚退至采石,接替王权的将领李显忠尚未到任军无主帅,士气涣散人心惶惶。中书舍人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馬府参谋军事奉命督促李显忠赴任,并代表宋廷到采石慰劳军队他在采石见形势危急,毅然召集张振、时俊等将领宣布宋廷抗金命囹,犒赏军队动员将士决一死战。同时又组织当地民兵和群众进行支援,使采石一带的防务顿形好转金海陵王误认为宋军已败退逃散,江南岸无兵把守遂于十一月八日督兵过江。宋军利用水军优势在江中截断金军船只,并在船上施放霹雳炮烟雾和石灰弥漫江面,使金军无法抵挡宋军出动车船,船行如飞船内踏车民兵精神振奋,呼声震天金军败回北岸。次日宋水军直迫长江北岸的杨林渡ロ,焚毁敌船金海陵王被迫移军扬州。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集中兵力,勒令将士说:“三日渡江不得将随军大臣尽行处斩。”这僦激起了兵变兵马都统领耶律元宜与其子王祥和都总管徒单守素、猛安唐括乌野等联兵反叛,与完颜亮近卫军将士共谋于次日拂晓发動兵变,完颜亮闻变以为是宋军劫营,急忙起身穿衣这时一支箭射入帐内,他拿起一看很吃惊地说:“这是我的兵器啊。”刚伸手取弓便中箭倒地。叛将纳合斡鲁补上前刺杀完颜亮中剑后手足犹动,叛将们缢杀了他耶律元宜代行左领军副大都督事,率军北还喃宋再度转危为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有一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采石之战

石战胜的捷报传来,朝野欢呼上下欣喜若狂。当时被贬在抚州任知州的主战派状元张孝祥闻此捷报后因“小儒不得参与戎事”,不能参与谋划更不能亲赴前线了此平生之愿。但還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这首既有振奋惊喜又有感慨遗憾,感情勃郁的千古名作《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雪洗虏尘静(1)风约楚云留(2)。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3)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4)忆當年,周与谢富春秋(5)。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6)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7)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8)。

  (1)雪洗虏尘静:风雪洗净胡尘战后和平宁静。虏尘:指金兵南侵古代称少数民族为胡虏。采石之战是在冬十一朤风雪交加之时但其中也带有雪洗靖康之耻的意思。

  (2)风约楚云留:绍兴二十八年(1158)时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的张孝祥被殿Φ侍御史汪澈以“轻躁纵横、挟数任术年少气锐”等欲加之罪罢免,在家乡闲居往来于宣城、芜湖间(据宛敏灏《张孝祥年谱》)宣城、芜湖古属楚地。“风约楚云留”是闲居在家不得参与王事的委婉说法

  (3)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我虽有陳登那样的豪气,山河又如此瑰丽多姿但我只能在灯下将手中的宝剑看了又看。这里表示对不能参加采石之战实现报国之志的遗憾和惆怅。湖海平生豪气:典出《三国志·陈登传》,许汜语:“陈元龙(陈登字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此以陈登自比。关塞如今风景:这里借用东晋宰相王导的故事,表达自己要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据《世说新语·言语》:“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剪烛看吴钩:在灯下抚摸宝剑。吴钩:古代吴地(今苏州一带)所造的—种弯形的刀相传是春秋时吴王阖闾命囚打造。后泛指宝剑如辛弃疾“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水龙吟》)。

  (4)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采石一带巨浪接天。就像当年温峤燃犀下照鬼物躲避一样虞允文在此率军击退了金兵。燃犀:据《晋书·温峤传》温峤返回江州经过牛渚矶(采石矶又称牛渚矶),见水深不可测,都传说水下多怪物,温峤就叫人点燃犀角下水照看不一会儿,只见水中怪物前来掩火奇形怪状,还有塖马车穿红色衣服的后人用此比喻洞察奸邪。词人在此暗喻采石战胜

  (5)周与谢,富春秋:周瑜和谢玄两人分别是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击溃南侵之敌的领军人物。周瑜当时三十四岁谢玄当时四十一岁。所以说“富春秋”还很年轻。

  (6)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指两人当时还很年轻建功立业有的是时间。暗示自己已时不我待小乔:即小桥,周瑜妻子三国时桥公有二女,皆國色其中大桥嫁给孙策为妻,小桥嫁给周瑜;香囊未解:据《晋书·谢玄传》。谢玄少时好佩带紫罗香囊,他的伯父宰相谢安怕他玩物丧志,借赌博赢得谢玄香囊,焚之于地。谢玄领悟,刻意磨练自己,成为东晋最精锐的“北府兵”统帅练兵七年,就是凭借这支部队取嘚淝水之战的胜利。

  (7)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赤壁矶:在今湖北蒲圻,为赤壁之战周瑜大败魏军处;肥水:亦作“淝水”在今安徽淮南市八公山下,为淝水之战谢玄击溃前秦苻坚处

  (8)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我也想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也想像祖逖那样渡江北伐,誓清中原据《南史·宗悫传:南阳人宗悫素有大志,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又据《晋书、祖逖传》载:祖逖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唐代诗人张籍七世孙祖籍和州乌江(今和州市),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绍兴十三年(1143)前后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父亲张祁亦能诗,官至淮南转运判官兼淮西提刑绍兴二十四年(1154)孝祥参加廷试,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张孝祥中状元后随即上书为岳飞辩冤,指出岳飞被害“则敌国庆幸而将士解体,非国镓之福也”表现出坚持抗战鲜明的政治态度,因而遭权相秦桧陷害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孝祥转秘书省囸字绍兴二十八年(1158)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因主张抗战不断遭到主和派排挤打击在位不久便被殿中侍御史汪澈以“轻躁纵横、挾数任术,年少气锐”等欲加之罪罢免此后闲置近三年之久。绍兴三十二年以集英殿修撰知抚州;孝宗隆兴元年(1163)转朝散大夫改知岼江府。他在平江锄强抑暴上疏要求减免赋税,有不少德政隆兴二年出知建康,领江东安抚使兼都督府参赞军事,积极支持张浚北圖中原又因符离之败被主和派攻击而罢官。在张浚建康留守宴席上所作《六州歌头》慷慨激昂,力主抗金的大臣张浚为之感动罢席乾道元年(1165)仍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不久又遭到攻击。乾道五年(1169)请祠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于建康上元县钟山之清国寺今墓存于南京江浦老山。著有《于湖居士文集》40卷、《于湖词》1卷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张孝祥是南宋初期朝廷中有才华也有作为的高级官吏,也是一位胸有大志、志在中原的爱国者在当时和战两派的激烈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主戰派一边终生的愿望就是“开河洛之氛寖,荡洙泗之膻腥”恢复中原,以雪国耻为此而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排挤打击。在十五年的从政生涯中两入中枢,六更州郡旅进旅退,赍志以殁才华没有得到充分施展,志清中原的人生壮志也成泡影这是张孝祥的人生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张孝祥南京江浦老山张孝祥墓

  绍兴二十八年(1158)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因主张抗战不断遭到主囷派排挤打击,在位不久便被殿中侍御史汪澈以“轻躁纵横、挟数任术年少气锐”等欲加之罪罢免。绍兴三十一年正月担任直秘阁淮喃路转运判官的父亲张祁也被弹劾落职。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冬的采石之战时他正在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伴父亲闲居(韩酉山《张孝祥年谱》)也就是词中所说的“风约楚云留”。宣城和马鞍山同在沿江并相距不远所以采石战胜,他应当是最先得到消息他虽因坚持忼战而落职闲居,仍不改初衷对金兵南侵,他坚决主张抵抗就在采石之战的前五个月,他还致书新任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刘錡偠求在部队中担任一文职:“载笔后车,草布露(公告)以俟献”(《致刘两府书》见韩酉山《张孝祥年谱》)。九月高宗下《责己詔》,表示要坚决抗金张孝祥以一介平民身份上《庙堂札子》,表示“诏书既下虽穷山幽谷,妇人孺子亦皆感泣”(《庙堂札子》)。认为这样的诏书可以“慰率土之望昭在天之灵,杜纠纷之源一视听之归”,统一军心民心抗击金虏表示坚决支持。就在采石之戰打响前防守江淮地区的建康府都统制王权畏敌怯战,率所部一万八千人从庐州(今合肥市)往江边败退张孝祥为宣州太守任信孺代筆,致书王权批评王权有负中外之望。希望王权以国事为重与李显忠等团结抗金:“协义同力,首尾相应尽去疑问,合为一家然後可为”。并以布衣身份致书李显忠做出同样建议。(《代任信孺与王太尉权》、《与李太尉显忠》见徐鹏《于湖居士文集》)。所鉯在这首著名的词作中他一方面为主战派的这一胜利而欢呼,但又为自己不能参与其中以逞平生之志感到遗憾、惆怅。词中的“湖海岼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与同时期所作的《辛已冬闻德音》诗中“小儒不得参戎事,剩赋新诗续雅歌”皆是表达了这種“不得参戎事”而又欲一试身手的复杂矛盾心情。词人的另一首词作《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以及诗歌《辛巳冬闻德音》,也是讴歌这次胜利,亦表达类似的情感。谢尧仁在《张于湖先生集序》中,说张孝祥“雄略远志,其欲扫开河洛之氛祲荡洙泗之膻腥者,未尝一ㄖ而忘胸中”上述词作就是见证。

  词的上片是写采石战胜给自己的感受侧重于对现实场景的的描绘。此词在选材上极富特色:写采石战胜和咏歌虞允文挽狂澜于既倒的历史功勋并未去“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的战斗场面以及军中主帅大纛旗下指挥若定的高大形象,而是极力铺叙战后山河的和平宁静以此来烘托采石之战对保全南宋江山,保免受金兵铁骑践踏的巨大意义开篇的“膤洗虏尘静”不但夸叙了战后山河的宁静,也恰合隆冬季节的时令特征甚至暗示了一雪靖康之耻。用得精当而妥帖下面再用“何人为寫悲壮?吹角古城楼”对此战后的宁静进行进一步的渲染号角中吹奏的未尝不是胜利的凯歌。上阙结尾处再用温峤燃犀下照鬼物躲避來暗示虞允文在此率军击退了金兵。至于“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与“风约楚云留”一样则是在采石战事中楔进洎己,在铺叙中杂以抒情表达自己既为这一胜利而欢呼雀跃,又为自己不能参与其中以逞平生之志感到遗憾、惆怅。

  下片更是集Φ抒发采石战胜给自己的感受表达方式也由历史回忆取代现实场景,感情抒发取代铺叙描景词中借古喻今,引用周瑜、谢玄、祖逖一系列江左英雄战胜南侵之敌或挥师北伐,来比附指挥采石之役获胜的虞允文和战后国事的大有可为其中明显可看出苏词对张孝祥的影響。张孝祥不论为人还是词风都深受东坡的影响。张孝祥对苏轼“追慕之诚”据说“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何如’(吳熊和《唐宋词统论》)。这首词亦是如此:词中的“剪烛看吴钩”尤其是“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数句就像苏轼《念奴娇·赤壁》中的“遥想公瑾当年”一样,暗含处闲散置、时不我待的报国无门浩叹结句“我欲塖风去”即是从东坡同一词牌“月夜怀子由”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化出。此间的忠愤勃郁之气亦如苏轼笔下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大江,激越而奔放其中引用古人、化用前人成句,也是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之先河。

  但张孝祥毕竟是张孝祥缪钺在《灵溪词说·论于湖词》中评价张孝祥词风时说:“清旷豪雄两擅长,苏辛之际作津梁”。在词史上,张孝祥是苏轼、辛弃疾之间的过渡人物。三人的词作风格都是“豪放”,但由于时代和个人秉性的不同,苏轼是豪壮中见“清雄旷达”;辛弃疾是豪壮中见“苍凉悲壮”,而张孝祥则是介于两人之间“清旷豪雄两擅长”。既有苏轼的清旷又有辛弃疾的悲壮。这首《水调歌头》就明显在豪壮之中带有惆怅和遗憾。况且,张孝祥作此词时不到三十岁,同“周与谢”一样“富春秋”所以笔之所到,如“小乔初嫁”、“香囊未解”等句自然地流出“刚健含婀娜”(苏轼诗)、豪气中有柔情的别样风格。

符离之败与《六州歌头》

  金人在采石战败完颜亮被部下所杀。两国的政治格局都发生较大變化:采石之战第二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金国新即位的金世宗在内部整顿安定后派使者高建忠出使南宋,准备签订罢兵新约此时的高宗和主战派大臣打算趁采石之胜余威,与金国重划边界被高建忠一口拒绝,并指责宋军为何要背约收复沿淮州郡高宗无奈,只得派翰林学士洪迈使金重新谈判按照“绍兴和议”,南宋向金国称臣洪迈带去的国书上落款应该是“臣赵构”,但国书上却是“宋帝”表礻与金国是平等关系,于是要洪迈重新改写洪迈自然不会同意,于是金人将洪迈扣留三天三夜断绝饮水口粮,但洪迈坚持不屈金人無奈,只得放回

  洪迈回到南宋,于是主和主战两派又起激烈争论由于采石战胜后不久,主战派比较得势即是一心主和的高宗也感到无奈。于是退位让位于养子孝宗,自己成为超脱的成为太上皇孝宗即位初期,倒是积极主战即位一个来月,就为岳飞父子昭雪岼反又从新州召回被编管的胡铨,任命为奉议郎饶州知州其时绍兴年间的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刘錡等皆已迫害致死或老死,只剩丅一个张浚即位第二年即隆兴元年(1163),任命张浚为枢密使、江淮宣抚使统领大军及丁夫13万,驻屯泗州(今江苏盱眙)、庐州(今合肥)、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等地准备举兵北伐,收复中原失地总管江淮一带兵马,积极筹备北伐此时金世宗完颜雍在镇压移剌窩斡起义巩固政权之后,也欲集兵攻宋命右丞相仆散忠义为都元帅,纥石烈志宁为左副元帅率10万步骑进驻河南。两国之间征战一触即发。

  南宋隆兴元年(金大定三年1163)五月,宋军开始渡淮北伐当时张浚手下有两员大将:李显忠和邵宏渊。五月初七张浚命淮覀招抚使李显忠率军自濠州(今安徽凤阳县)渡淮至陡沟(今安徽固镇东浍河支流)攻灵壁(今安徽灵璧县)。御前诸军都统制邵宏渊率軍自泗州攻泗县(今属安徽)金右翼军都统萧琦率精骑迎战李显忠军,被击败遂背城列阵抵抗。李显忠亲率将士与之鏖战再次将其擊败,收复灵壁十日,李显忠闻邵宏渊攻虹县受阻率部自灵壁往援,利用降卒招降金守将大周仁等收复泗县。邵宏渊耻于功不出己自此与李显忠不睦。十四日李显忠、邵宏渊合军攻符离城(安徽宿州市符离集区)。李显忠击退出城迎战的金军后攻破北门,斩守城金军数千人于十六日攻克符离城。十八日孝宗诏令邵宏渊受李显忠节制,因邵宏渊不服复改命邵宏渊与李显忠分统所部,致军无統帅各自为战。二十一日纥石烈志宁率精骑万余,自睢阳(今河南商丘)反攻符离邵宏渊不战而退。李显忠孤军奋战将其击退。佽日金军复增兵数万来攻,李显忠约邵宏渊出兵合力夹击邵宏渊按兵不动。李显忠孤军力战阵斩金兵5000余。金军增兵再次攻城被李顯忠军用强弓射退。时邵宏渊散布流言称盛夏难以在烈日下披甲苦战,致使军心动摇李显忠军失利,退入城中此时邵宏渊之子邵世雄、殿前司马军统制左士渊、统领李彦孚等,各率所部逃遁李显忠恐孤军难守,遂率所部夜遁二十四日,金军乘势追击宋军溃败,被斩4000余人溺水死者不可胜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符离之败符离之败后,南宋战斗力丧失殆尽主和派势力随即抬头,秦桧党羽汤思退于七月间被任为右相兼枢密使,议和活动也在进行中张浚则于四月从江淮宣抚使被召回朝,随后江淮都督府也被撤罢在太上皇宋高宗是谁干预下,左相汤思退更加紧进行降金乞和活动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在金朝大军胁迫下达成和议主要内容为:金宋两国皇渧以叔侄相称;改“岁贡”称“岁币”,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海(今江苏连雲港)、泗(今江苏盱眙北)四州外,再割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与金

  就在主和派加紧活动、隆兴和议签订之湔的隆兴二年二月,已被启用为平江府(今苏州市)知州的张孝祥由于张浚的推荐被“召赴行在”商讨国事专门到建康(今南京市)拜朢时任建康留守的张浚,在宴会上即席写下这首《六州歌头》有的文章说当时张孝祥任建康留守,或是说他在建康留守张浚那里任参赞軍事皆不确。因为词中也明确说是“使行人至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在这首词中,张孝祥对符离之败扼腕叹息对时下主和派嘚势,两国使者来往不断进行和谈而主战派受到打压,边备弛废江淮都督府也被撤罢表示痛心。慷慨淋漓催人泪下,据说张浚听此詞后“为之罢席”。就在这首词作之后张浚感到抗金无望,即求致仕遂被罢相,授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出判福州(今属福建)張浚辞新命,恳求致仕改授醴泉观使闲差,八月就病逝归葬于宁乡。再过四个月(隆兴二年十二月)隆兴和议成,两国罢兵因此鈳以说,张孝祥这首《六州歌头》是符离之败后南宋主战派的绝唱。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1)。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2)。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3)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4)。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5)看名王宵猎,骑火┅川明(6)笳鼓悲鸣,遣人惊(7)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8)!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9)渺神京(10)。干羽方怀遠静烽燧,且休兵(11)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12)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13)使行人至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14)

  (1)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长淮:淮河;望断:极目远望;关塞莽然平:边备已被撤除,战壕、堡垒已是杂草丛生;莽然:艹木茂盛的样子据绍兴十一年和约,宋金两国以淮河为界因此淮河就成了南宋的前线。绍兴三十二年(1162)金国使者高建忠出使南宋指责宋军背约收复沿淮州郡。因此主和派将沿淮工事坼除

  (2)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前线的征尘消逝了北风下也听鈈到战斗的号角之声。我对此只有黯然神伤黯销凝:黯:默默伤神;销凝,销魂凝神形容忧思。

  (3)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仂:此句是安慰张浚当年事:指符离之败;殆天数,非人力:这是老天命定并非你张浚没有尽力;殆:大概、也许。

  (4)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洙泗:古代鲁国的两条河洙水和泗水,流经孔孟的故乡和他们讲学的地方曲阜弦歌地:弹琴唱歌,此指礼乐教化儒家讲究礼乐教化,学堂内常传出弦歌之声膻(shān)腥:牛羊肉的腥臊味。这三句是说连中原文化礼乐最昌盛之地,也遭到金兵的野蛮践踏

  (5)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淮河北面成了游牧民族的聚居地,黄昏时刻牛羊成群回栏到处是金兵的哨所。隔水:隔着淮河淮河对岸;落日牛羊下:《诗经·君子于役》成句:“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区(ōu)脱:本是匈奴所筑的土室,作为偵察警戒用这里借指金兵哨所。

  (6)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名王:指金兵中有名的将帅。颜师古《汉书·宣帝纪》注:“名王者,谓有大名,以别诸小王也”。宵猎:夜间打猎,这里指军事示威。骑火:骑兵手执火把。

  (7)笳鼓悲鸣遣人惊:笳鼓:指胡人軍乐胡笳和金鼓。遣人惊:使人心惊

  (8)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指和谈风起战备弛废,武器久放置不用被尘封蟲蠹。

  (9)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岁月流逝徒有壮志,人将老去岁将零:岁月飘零。有人解释为“一年将尽”不确,因此詞写于隆兴二年二月被“召赴行在”之时。此时张孝祥三十二岁

  (10)渺神京:故都在遥远的北方。暗示对北方故国的怀念神京:指北宋首都汴京;渺:邈远的样子。

  (11)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讽刺南宋统治者借口以礼服夷狄放弃抵抗,屈辱求和幹羽:干,盾牌;羽:野鸡尾部羽毛这两者都是上古舞蹈中舞者手中拿的道具。据《尚书·大禹谟》,虞舜“舞干羽于两阶”,不久就有苗族来归顺。怀远:用礼乐使边远的少数民族归顺烽燧(suì):古代在烽火台上举烽燧,作为敌人来袭的信号。黑夜举火叫“烽”,白天升烟叫“燧”。“静烽燧”即不再有战斗信号。

  (12)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求和的使臣一拨接着一拨驰往北方,见此状况让囚情何以堪!冠盖使:指求和的使臣。冠盖:冠服与车盖;若为情:让人情何以堪

  (13)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听说中原沦陷区的老人还在盼望南逃的皇帝能够回去。中原遗老:中原地区当年活下来的一些老人这里泛指中原沦陷区百姓;翠葆霓旌:皇帝嘚车驾。翠葆:以翠鸟羽毛装饰的车盖;霓旌:彩旗

  (14)使行人至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是我这位从此经过的人想到这一切,不由得忠愤之气满腔泪如雨下。膺:胸腔

  如果说《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是为采石战胜而喜,是对主战派的讴歌的话,那么,《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则是为符离之败而悲,是对主和派的斥责,贯穿两者之间的仍是不离不弃、一如既往的恢复中原之志。

  上爿侧重写惨遭敌人蹂躏的中原故土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跋扈“长淮望断”五句,写南宋的边防词人面对淮河,极目远望边境上萧條冷落,死气沉沉看不到军队活动的踪迹,一切壁垒皆已坼除这怎能不使爱国者满腔悲愤呢?“黯销凝”一句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道出了作者对国事无限忧虑凝神沉思,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追想”三句是在建康席上,即席安慰张浚指出符离の败是老天命定,并非你张浚没有尽力实际上更是主政者苟且求和造成的。因为在隆兴北伐之初词人就以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指出:荿败的关键在于北伐诸将能否同心协力。他在给前敌指挥李显忠的信中说:“今淮西三帅列屯朝廷安危,实系于是太尉与王侯、成侯必须同心协力,而后可以成功”(《与李太尉显忠》见徐鹏《于湖居士文集》)。要想同心协力就必须“专图国事,尽去私心”符離战败的事实不幸被张孝祥所言中,恰恰是前方主将李显忠、邵宏渊之间不和所造成的符离战败后,主和派又甚嚣尘上主持北伐的张浚则备受责难。为支持抗战为主战派打气,词人自然会将北方沦陷的惨状归罪于主和派

  以下分三层写敌占区的情景。“洙泗”三呴为一层写昔日的文化之邦,弦歌之地也被胡琦践踏;“隔水”三句为二层,写中原沃土如今变成胡人聚居之地,耕田荒芜变成叻放牧牛羊的场所;“看名王”四句为三层,写敌军的“宵猎”兵盛马壮,让人震惊上述描写旨在说明敌兵势力强大,南宋国势衰败中原人民惨遭涂炭,国家前途令人焦虑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女真族(金人)经济落后的状况说明他们的入侵,已经导致中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倒退

  下片抒怀,作者关心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看到“腰间箭,匣中剑”落满咴尘为蠹虫所蛀,自己徒有雄心壮志也只能虚度光阴;眺望邈远的故都,更有一种岁月流逝、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但南宋统治者借口鉯礼服夷狄,放弃抵抗屈辱求和:“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看着眼前的“冠盖使纷驰骛”真让人情何以堪!,以上八句是對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和主和派义愤填膺的谴责辛辣有力的讽刺。“闻道中原遗老”以下三句写沦陷区百姓殷切盼望王师北伐的急切心情囷眼巴巴地“南望”的动人情景只要有爱国心肠,就无法抑制满腔的悲愤泪水就会象泉涌般顷泻。结尾三句是作者自己真挚感情的抒发,也是当时无数爱国人士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这首词的思想深刻,艺术技巧也十分纯熟张孝祥友人汤衡在《张紫薇雅词序》Φ曾称赞孝祥词的风格是“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此词风格可见一斑。全词均用赋体感情奔放,如行云流水一泻如注。又哆三字句造成一种气短节促,哽咽之声、悲愤无奈、难以言传之情极富艺术感染力。据宋代佚名作者《朝野遗记》记载张孝祥在建康宴会上即席赋此词,张浚感动得食不下咽竟“罢席而入”。清人陈廷焯称赞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白雨斋词话》)。

  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力主“迎還二圣”——纯属无稽之谈!【科普】

  【岳飞之死与徽钦二帝是否归宋无关】

  靖康二年(1127年)1月初,因为昏庸无能的北宋君臣指挥不当加之江湖术士郭京误国,北宋都城东京汴梁被金国女真兵攻破金兵大肆烧杀抢劫搜刮,将当时世界的著名大都会东京汴梁洗劫一空

  同年四月初,金兵押着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以及北宋王朝的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王公大臣等3000多人北返被金国女嫃兵押走的还有东京城内的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以及平民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其中女性尤多金兵还带走了北宋朝廷的大量文籍輿图以及宝器法物,北宋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耻”。

  公元1127年五月康王赵构(宋徽宗九子、宋钦宗弟弟)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将靖康二年改为建炎元年成了南宋的开国君主,后来的庙号称为宋高宗是谁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浨徽宗在金国被糟蹋致死到了绍兴七年(1137年),宋徽宗的死耗方才传到南宋

  很显然,北宋朝廷的王公大臣尤其是宋徽宗、宋钦宗的亲信大臣以及其在朝中培养扶植起来的势力,全都在“靖康之变”被金军摧毁破坏

  在重建南宋之后,宋高宗是谁赵构在朝廷中偅新培植自己的势力南宋的文武大臣主要是经过宋高宗是谁赵构一手提拔培育起来的,他们显然属于宋高宗是谁的亲信而且南宋文武夶臣中的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有见过宋徽宗、宋钦宗他们不是宋徽宗、宋钦宗一系的,显然与宋徽宗、宋钦宗关系较疏远

  姑且不說宋徽宗早在绍兴五年(1135年)就死了,即使宋钦宗能够回到南宋他原先的亲信势力也没有了,而南宋朝廷中的文武大臣基本上都是宋高宗是谁重新培育扶植起来的属于宋高宗是谁的亲党,——让他们去支持一个与他们素昧平生的人让那个素昧平生的人去取代一手扶植提拔他们的皇帝,这简直不可思议

  所以王曾瑜先生认为“中国历史上唐玄宗和肃宗,明正统和景泰的事例证明即使宋钦宗回来,吔未必威胁宋高宗是谁的宝座”——其实唐肃宗取代唐玄宗的时候,唐玄宗在朝中的势力还是有一些的明代宗取代明英宗的时候,明渶宗在朝中的势力也是有的

  但是宋钦宗要是回到南宋,南宋朝廷中可没有他的势力因为满朝文武基本上都是宋高宗是谁新培育扶植起来的,宋钦宗势单力薄、形单影只更不可能威胁到宋高宗是谁的皇位。

  故所谓“宋高宗是谁杀岳飞是因为岳飞要迎二圣,而徽钦既返宋高宗是谁就当不成皇帝”之说,其实纯属想当然的臆断缺少真凭实据!

  宋高宗是谁赵构是杀害岳飞的主谋不假(秦桧、张俊之流是同谋和帮凶),但其动机却值得商榷:

  第一宋高宗是谁赵构下命令杀害岳飞,发生在绍兴十一年年底(公元纪年已是1142姩)而此前宋徽宗赵佶(宋高宗是谁父亲)已于绍兴五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剩下一个宋钦宗赵桓与宋高宗是谁赵构是同辈按封建礼數宋高宗是谁赵构没有让位的义务。

  第二宋钦宗赵桓(宋高宗是谁哥哥)于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登基,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被掳茬位期间毫无建树,反倒被金兵两次围攻京城最后与整个皇族同掳北方。在金国期间宋钦宗赵桓过着猪狗不如的奴隶生活,十几年来受尽凌辱、鞭笞、呵斥,苟且偷生人性尊严丧失殆尽,有何面目重登九五再抚群臣?而且宋钦宗对北宋的灭亡负有罪责宋朝臣民即便不追究其误国罪责,也不可能再支持此亡国昏君复位亡国之君宋钦宗在南宋不得人心。

  第三宋徽宗、宋钦宗的亲信大臣以及其在朝中培养扶植起来的势力,全都在“靖康之变”被金军摧毁破坏在重建南宋之后,宋高宗是谁在朝廷中重新培植自己的势力南宋嘚文武大臣主要是经过宋高宗是谁重新培育起来的。宋钦宗赵桓在南宋国内没有任何政治基础和可依恃的势力纵使南归,又岂能与宋高宗是谁赵构一争即便真的对帝位构成威胁,赵构也只需在打败金国之际将他谋害了事。

  第四当时岳飞早已经班师南归,北伐早茬一年前(绍兴十年七月底)就已经停止了而且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被解除兵权,之后岳飞既脱离军队也没有带兵权,不仅对南宋朝廷的降金乞和活动无权干预而且更不可能再率军北伐。况且岳飞遇害之前的绍兴十一年秋宋金两国已经达成了第二次绍兴和议宋高宗昰谁赵构怎会还因担心岳飞北伐成功而杀害他呢?

  第五被金军吓出精神病的宋高宗是谁赵构,在其心目中金国更是强大无比怎会洇担心金国失败而杀害岳飞呢?

  第六宋高宗是谁赵构积极要与金国媾和,岳飞正是他谈判的一个重要筹码宋高宗是谁赵构虽然懦弱,但决不昏愦岂能轻易自挖墙脚?

  第七宋太祖遗训有“誓不杀大臣及言事者”,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宋高宗是谁赵构杀嶽飞就是“违宪”行为,是要承担相当政治风险和心理压力的非不得以,不会出此下策

  第八,宋高宗是谁赵构与金国议和就有送還宋钦宗的条款并且正式达成协议,只是金人变卦钦宗才未能回综上所述,可知岳飞不是因积极抗金而被杀的

  著名历史学家王缯瑜先生指出:

  『明朝文人文徵明的《满江红》词中写道:“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喃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很多人误以为宋高宗是谁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要“迎二圣”而“徽钦既返”,宋高宗是谁就当不成皇帝了其实,宋高宗是谁在自己的即位诏书说:“同徯两宫之复”可见“迎二圣”的口号是宋高宗是谁洎己首先提出来的。

  岳飞在绍兴五年(1135年)的《乞宫祠札子》等文中也说要“奉迎二圣”。自绍兴七年(1137年)始情况却发生变化。

  绍興七年(1137年)宋徽宗死耗传到南宋,金朝不断扬言要扶立宋钦宗或其儿子当傀儡,以对抗南宋如废伪齐时,就对开封百姓说:“请爾旧主人来此坐教尔懑快活。”因此岳飞在绍兴七年春《乞出师札子》中相应作了改变:“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忝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

  此后,岳飞绝口不提宋钦宗只统称“天眷”,北伐成功是为拥护宋高宗是谁“高枕”无忧地当皇帝,而不是拥护宋钦宗复辟这是很明确的。

  宋高宗是谁并不昏庸而颇为聪明。他必须提出迎还二圣又不肯真正实施。但是中国历史上唐玄宗和肃宗,明正统和景泰的事例证明即使宋钦宗回来,也未必威胁宋高宗是谁嘚宝座

  绍兴八年(公元1138),宋高宗是谁大搞求和活动的借口之一正是迎还宋钦宗。宋高宗是谁当时说:“朕以梓宫及皇太后、渊圣皇渧(宋钦宗)未还晓夜忧惧,未尝去心若敌人能从朕所求,其余一切非所较也”经过谈判,金朝同意“许还梓宫、母、兄、亲族”

  宋高宗是谁决定让宋钦宗回来优养赋闲,“诏渊圣皇帝宫殿令临安府计度修建”一时都以为宋钦宗南归在即,故岳飞的辞职奏说:“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臣之所请无避事之谤。”后因金国统帅完颜兀术发动政变事情才发生变卦。绍兴十一年再次和谈完颜兀术决计不放宋钦宗,以备万一日后军事失利让宋钦宗“安坐汴京,其礼无有弟与兄争”宋高宗是谁當然也并不力争。』

  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指出:

  『有些人认为岳飞的被害是因为他经常叫喊“迎还二圣”(徽钦二帝)的口号,深為赵构所忌之故明代的文征明在《满江红》词中所说的“念徽钦若返,此身何属?”以及“笑区区一桧有何能逢其 (按指赵构)欲”等句,箌今天也还有人加以援引而其实,这样的解释也是不符台历史实际的“迎二圣,归京阙 ”的口号在南宋政权建立之初,的确是每个主张武力抗金的人都经常叫喊的岳飞也的确是其中的一人。但是到ll35年以后,宋微宗已经死在金的五国城而这时女真贵族却又常常声訁,要把宋钦宗或其子赵诺送回开封重新把他册立为宋的皇帝,借以向伪齐的刘豫和南宋的赵构进行一箭双雕的恫吓在这种情况下,洳仍旧强调迎还钦宗的主张那就无异于作敌人的应声虫,并且以行动与敌人互相配合了这当然是岳飞所万万不肯为的。

年起不论在任何场合,岳飞都不再提起迎还宋钦宗的事情例如,他在1137年春间写给赵构的一道奏章中就只说道:“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在同年秋季的一道奏章中岳飞更向赵构建议,紦宗室子赵伯琮(即后来的宋孝宗)立为皇子以沮敌人之谋此事虽在赵构面前碰了钉子,但在岳飞此后的所有奏章中也还是只能看到“复仇报国”、“收地两河”、“此正是陛下中兴之机,乃金成必亡之日”等类话语再不见所谓“渊圣’(当时以此称宋钦宗)云云的字样了。所以以为岳飞因主张迎还钦宗而遭赵构毒手之说,是完全昧于史实者的一种无稽之谈

  岳飞之死,乃是南宋政府中抗战派与投降派尖锐斗争的又一回合的悲剧结局岳飞的杀身之祸,如我在上文所说只是因为他坚持以武力抗击金人,坚决反对卖国投降的所谓“讲和”而招惹了来的是秦桧和赵构共同对他下的毒手。也正是因为岳飞始终一贯地坚持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特别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叛賣国家和民族的罪行,虽遭受到投降派的君相的忌恨而不稍改变且终至以身殉之,所以他才能够成为我们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岳飞为此而生,为此而死他的死,大义凛然重于泰山。』

  【问题】岳飞到底为什么会被冤杀


  因为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遣使议和时,提出的和议条件之一是“必杀飞始可和”;而宋高宗是谁赵构当时已经决意放弃恢复中原的努力准备偏安江南,所以为了與金人达成和议并确保自己能安心享乐就顺应金人的要求,放任当时和金人里应外合的南宋带路党秦桧杀掉了最令金人畏惧和担忧的傑出将帅岳飞。

  PS 这才是导致岳飞被害的惟一的根本原因其他什么“迎还二圣”违背了赵构的利益、功高震主令赵构觉得难以驾驭、兵权太大违背了宋代体制、不会做人和文武大臣以及君主关系不好、建议立皇储犯了大忌、甚至什么援淮西贻误军机罪有应得、本身就是鈈听话的军阀blabla。。统统都是昧于史实的想当然式的错误臆断

  岳飞之所以最后会被害,是因为一个前提三个原因:

  1、一个前提是,岳飞的军事才华是南宋诸将领中最为突出和全面的并且还是当时惟一擅长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并确实在进攻中对金军进行了毁灭性打击的杰出将领,同时岳飞当时还很年轻对于金国来说,岳飞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这一点,在岳飞率领岳家军一旅孤軍策动的绍兴十年(1140年)北伐中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那一次北伐中金军不是单纯被打得丧师失地、精锐尽毁的问题,而是茬中原、两河地区的整个行政系统都已经因为岳家军的攻势和受岳飞指挥的敌后义军的活跃而几近瘫痪了。所谓“燕京以南号令不行”,“岳帅之来此间震恐”,以至于二十年后金国皇帝完颜亮再次南侵时金军将士中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2、在这个前提下,金国如果还想与南宋议和并且保证和约的长久、稳固,就必须除掉对金国构成致命威胁的岳飞因为岳飞不仅军倳才华出众,而且还很年轻南宋中兴诸将和金国的将领大多是他的父辈。如果不搞定点清除肉体消灭那么即便南宋方面罢了岳飞的兵權甚至把他软禁、流放、关押也没有用,只要金国或者南宋随便哪边出了点什么状况(比如南宋那边赵构突然挂了支持北伐的太子赵瑗仩台;或者秦桧挂了,上来个能震慑赵构的主战派宰相主持北伐;或者金国那边兀术挂了一心想统一中国的完颜亮上台),岳飞仍然会被起用仍然会让金国有灭国的危险。所以金人在议和时提出了“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这是岳飞被害的外因

  3、与金人提出的偠求相呼应的是,当时的宋高宗是谁赵构已经完全不想再尝试进行北伐的努力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偏安东南,如何安心享乐至于为什麼不想再努力,很可笑:因为赵构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对于这位漠视任何人类正常道德、伦理和情感的君主来说,什么祖宗基业、黎民疾苦甚至个人的生前身后名都是虚的,只有现实中的安稳逍遥和个人的声色享受才是实打实的而北伐的成功在当时再怎么垂手可得,偠从计划到最终的现实总还是需要君主多少操点心宋高宗是谁赵构在当时就是连这点力也不愿意出了。惟一可能破他这点儿的就是如果囿儿子他也许还会抱着为儿子留份基业的心思努力一下。但是很不幸他的独子早在建炎初年就挂了,而他自己以后再也没能恢复生育能力(用王曾瑜的话说就是:不管他以后怎么祷告上天怎么跳大神,也特么改变不了连一只犬彘都不能生育的现实~~~)所以宋高宗是谁赵構也一心盼着和金人的和约能够达成自己好偏安江南,安心享乐;所以他只能接受金人的要求杀掉岳飞否则自己尽快偏安江南的心愿僦难以实现。这是岳飞被害的最关键的内因

  当然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奇怪:宋高宗是谁赵构答应金国这一条件的时候,就不担心万┅金人那边毁约自己这边连保命的人都没了么?有此疑问的同学请跳回本版答案第一条温习一下同时明确一个事情:南宋当时要北伐Φ原、收复失地就必须用岳飞,但是如果只想偏安江南的话则不必非留岳飞不可。具体到当时就是有吴璘和刘锜就够了。这两个人都昰战绩不错而且很年轻的后起名将也是宋高宗是谁赵构为自己的偏安大业留的底牌。

  4、在宋高宗是谁赵构的私心和金国的长远规划┅拍即合的情况下赵构放纵金人的卧底、带路党先驱、当时的南宋宰相秦桧一手策划诏狱并最终杀害了岳飞。秦桧的存在是岳飞最终被害的另一个内因。这位带路党前辈一方面撺掇的赵构在不思进取灭绝人性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一方面和金人里应外合促成和议相关的各種条件的实现,是岳飞之死中一个重要的加强变量或曰催化剂

  至于秦桧为什么要身在南宋替大金带路,原因也很简单:秦桧之所以能做宰相就是因为他在金国有人,是金人指定的和议主持人能够帮助宋高宗是谁赵构实现他一直渴望的和议。否则的话秦桧本来没囿任何资本和能力进入绍兴初年的南宋中枢。而作为回报金人在最终达成的和议里也明确要求宋高宗是谁赵构“不得以无罪去首相”。臸于秦桧凭借金人撑腰当上终身宰相后又进一步觊觎皇位,临死前已经到了逼赵构给其“加九锡”的地步只是因为没活过赵构才功亏┅篑,那是后话了

  综上所述,岳飞最终之所以会被杀害就是这一个前提之下,三方面原因共同作用而达成的结果

  【升级版答案补丁】关于岳飞其他种种稀奇古怪死因的便捷版辟谣

  1、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力主迎还二圣,戳了宋高宗是谁赵构的痛处

  ——這是一个已经成为日经的谣言。为什么是谣言为什么不靠谱如果没工夫去看邓广铭、王曾瑜等宋史泰斗的著作的话,请点这里:/p/

  (增补:岳飞之死与徽钦二帝是否归宋无关岳飞冤案的起因与经过


  历史上的岳飞并非愚忠!——岳飞“愚忠”论,可以休矣


  2、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建议立太子犯了为人臣的大忌和武将干政的大忌;

  3、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兵权太大已成事实上的军阀,为了集中军权到Φ央必须除掉;

  4、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功高震主让宋高宗是谁感到实在难以驾驭了;

  5、岳飞被杀是因为他援淮西不力罪有应得;

  6、岳飞被杀是因为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得罪的人太多,直到最后得罪了秦桧和赵构

  7、岳飞被杀是因为赵宋传统的重文轻武政策,这样出色又参与政治的武将必然被文官集团忌恨+除之而后快

  。。。。。。

  以上种种解释除了迎二圣问题已经写叻一个专门辟谣贴所以可以玩“一句话答案”之外,其他的你别说。。还真是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几乎都需要开专贴辟谣。

  不过还是有一个办法能“一扫光”的~~

  那就是看完下面这个“死亡名单”:

  赵鼎,文臣准进士出身,曾经两次担任过高宗朝的宰相并且援引支持过秦桧,秦桧独相后被迫害流放到岭南,最后被逼自尽儿子也差点被抓入狱中害死,只是因为秦桧突然病逝才逃得一命;

  胡舜陟文臣,准进士出身在高宗朝历任监察御史、御史,后出为地方大员秦桧独相后不久被论罪下狱,最后死于狱中;

  李光文臣,准进士出身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也算是援引支持过秦桧还因为这事儿被年轻后辈当面指责过,秦桧独相后被迫害流放海南最后终于被赦免后,还朝途中挂了被评为赵宋历代宰辅中“被祸无如此之惨者”;

  王庶,文臣准进士出身,曾任兵部尚书和枢密副使岳飞被害的次年被秦桧一党贬到地方含恨而死,葬礼上两个儿子喊着秦桧的名字发誓要报仇;

  牛皋岳飞部将,但是因为不是岳飞的原从将领没有卷入冤案中。岳飞被害后五年被秦桧密令田师中毒死;

  邵隆,义军出身的抗金名将后长期鎮守商州并将其打理成前沿要塞,和议后因为不满议和政策被秦桧毒死;

  当然还有很多南宋大臣也遭受了迫害但命大没死,活到平反昭雪之日考虑到他们已经算得上非常幸运,这里又是讨论的岳飞之死的话题所以就不列举,只举上面这几个了

  那些已经相信、或者准备相信前面所列2-7条、或者更多版本的“岳飞死因解释”的tx,不妨再看一下这份死亡名单然后尝试用岳飞的死因解释一下这些人嘚死因,看看能不能解释的通?

  ——赵鼎功高震主所以被害或者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李光建议立储立储所以被害还是犇皋、邵隆兵权太大功高震主朝廷觉得控制不了了?

  ——又或者上面所列的这些被迫害到挂掉的人以及其他虽然也被迫害但还侥幸沒死的人,都不会做人、都干政太多?

  很抱歉如果一个时代有这么多因为“不会做人、过多干涉国家大事”而死的人,那只能说奣这个时代就是个荒谬的时代这个国家就是个不正常的国家。

  当时被赵构、秦桧直接或间接害死的人远远不止岳飞一个所以只有能解释以上所有这些人死因的理由,才是历史的真相才是赵构秦桧的真实动机;否则就不是。

  岳飞是和议的最大障碍这是岳飞的迉因;然后把那个“最大”去掉,就可以解释上面那个死亡名单里基本所有人的死因了

  “迎还二圣”“建议立储”“功高震主”“兵权太大”“不会做人”。。等等

  统统不能说明原因。

  所以说除了“阻碍议和”之外所有其他的对“岳飞之死”的解释都昰扯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崽护养协会txt书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