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前两联描绘春天的诗歌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元亮:陶渊明的字.其诗中有“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的句子.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他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后世用“细柳营 或“柳营 指军营.小题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元亮:陶渊明的字。其诗中有“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句子。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他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后世用“细柳营”或“柳营”指军营。小题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小题2:尾联中 “游人意”具体指什么?请根据全诗内容简要分析。(5分)
小题1: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就连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着美好的春光。(4分)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思乡之苦。(2分)小题2:“游人意”是指自己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思归之情。(2分)作者远离家乡万里,为他人作幕僚已经三年,如今面对美好的春光,更加渴望回到家乡过陶渊明那样的生活。思归却不得,漂泊天涯的痛苦和疲惫溢于言表。(3分)小题1:试题分析: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点评: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小题2:试题分析: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听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冯浩说:“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可谓深得其旨。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要点出来,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也要说清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浪淘沙?秋江&&&张炎(南宋)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小题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4分)小题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①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①“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小题1:“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一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境界?(3分)答:&&&&&&&&&&&&&&&&&&&&&&&&&&&&&&&&&&&&&&&&&&&&&&&&&&&&&&&&&&&&&&&&&&&&&&&&&&&&&&&&&&&&&&&&&&&&&&&&&&&&&&&&&&&&&&&&&&&&&&&&&&&&&&&&&&&&&&&&&&&&&&&&&&&&&&&&&&&&&&&&&&&&&&&&&&&&&&&&&&&&&&&&&&&&&&&&&&&&&&&&&&&&&&&&&&&&&&&&&&&&&&&&&&小题2:“去雁远冲云梦雪”一句中诗人写了大雁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妙在何处?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6分)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小题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小题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小题1: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它的作用。(4分)小题2:诗的结尾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小题1:这首诗借助“画眉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小题2:简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及作用。(4分)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①牛渚(zhǔ):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③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声名大振。)小题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3分)小题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远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小题1: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3分)答:&&&&&&&&&&&&&&&&&&&&&&&&&&&&&&&&&&&&&&&&&&&&&&&&&&&&&&&&&&&&&&&&&&&&&&&&&&&&&&&&&&&&&&&&&&&&&&小题2: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岸帻 (宋)陈与义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闻吟.[注]①帻是覆盖在额头的头巾.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此诗写于他被放逐闲居时期.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岸帻 (宋)陈与义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闻吟。【注】①帻是覆盖在额头的头巾。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此诗写于他被放逐闲居时期。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前两联描绘了春天清晨阴冷的景象。(2分)山头薄阴笼罩,细雨淋湿青林,(2分)透出阴冷寂寞的气氛。(1分)2.①思乡之情。诗人眼中的深春景象提醒他时令变换,离家日久,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②闲居的寂寞(或:不得任用的哀愁)。③诗人被朝廷放逐,闲居穷乡,百事不理,貌似时时得闲,吟咏诗词,实则表现了自己失意寂寞的情怀。(每点2分,其中情感内容1分,分析1分,共6分)【解析】1.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从诗的前两联诗句中筛选写景的词语进行归纳。在前两联诗句中,描写的景物意象有:清晓(早晨的清凉晓风)、山头、薄阴、乱云、翠壁(苍翠的树林如同墙壁)、细雨、湿青林等,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春天清晨波阴笼罩山头、细雨淋湿树林的阴冷空寂图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须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诗中词语传达出来的。在本诗中,前两联写景,写的是阴冷孤寂之景。后两联转入抒情。“时改”即时令改换;“客心动”即诗人产生了某种感情;“穷乡”即诗人居住的偏僻乡村;“百不理”实际“百事不理”之意;“时得一闻吟”意即“(好像)时时可以听见吟诗的声音”。于是,由“客心”可知诗人的思乡之情;由“百不理”可看出诗人闲居的寂寞;由“时得一闻吟”可知诗人失意寂寞的情怀。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A)(解析版)
题型:名句名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2)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4)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择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9分)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天启二年正月,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在晋深倚重之,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谋于总督王象乾。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承宗以为然,告在晋。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而已。及承宗驳重城议,集将吏谋所守。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崇焕顿首谢,其果于用法类此。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崇焕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而朝鲜及文龙被兵,言官因谓和议所致。文龙既死,甫逾三月,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法司坐崇焕谋叛,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节选自《明史·袁崇焕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慷慨负胆略 负:具有 B.晓其厄塞情形 厄:控制C.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俾:使 D.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 薄:轻视2.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袁崇焕“负胆略”有“边才”的一组是( )①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②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③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 ④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⑤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⑥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3.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崇焕为人正气有胆量,好谈兵,有边才。他动不动和退役老校谈边塞之事,他曾单骑出关了解关内外形势,返回朝廷时,能将塞外之事详细地汇报。B.袁崇焕注意安抚军民,整顿边防,敢于果断执法。崇焕在关门,内抚军民,外整边防,曾查核到虚报名额的队伍,立刻斩杀一个校官,此事还惹怒了孙承宗。C.袁崇焕与清廷议和,朝廷不许,但他坚持有力。他最初本想借议和兴复原来明廷失去的疆域,所以提议和大清议和,朝廷频频降旨劝阻禁止。D.袁崇焕擅杀文龙,招致祸患,不幸身亡。毛文龙死后,清军大举入关,又使计策使皇帝对袁崇焕产生怀疑,最终崇焕被处死。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3) 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西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双调·蟾宫曲·雪薛昂夫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阁,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2.这首元曲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阐述。(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B.在葛大马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C.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D.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影视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回答类似题目,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本题中,B白云苍狗: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A.“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矛盾。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D.“声情并茂”指“声色情感都很丰富”,形容作品或演唱的艺术性强,所表达的情感充沛动人。这里用来指“剧本”,不合适。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题型】选择题【适用】较易【标题】学年江西省吉安县中、新余一中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关键字标签】【结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习近平指出,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中国开展南极科考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了贡献,30年来,中澳两国科考人员开展了全面深入合作。中方愿意继续同澳方及国际社会一道,更好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B.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节目组成员在武汉的精彩表演,受到了武汉各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由于天气变暖,我国多地出现蔬菜、水果销售缓慢,价格走低,有些农产品价格甚至跌破成本价,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联系流通渠道,帮助农民解决问题。D.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等五校高三12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赵云打败张郃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口令,借故杀了杨修,不久退兵。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B.《白光》、《孔乙己》都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但作者对《白光》中醉心仕途、精神世界渺小而可鄙的陈士成的批评更严厉。C.《茶馆》的戏剧冲突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D.《家》中,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创办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参加,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觉民白天忙着学校的功课,晚上也积极参加周报的工作。他们都是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E.在葛朗台结婚以来的第三次请客中,公证人克罗旭称赞打算替巴黎弟弟商号清偿债务的葛朗台很有荣誉感。银行家德·格拉桑也认为葛朗台这样做真是伟大极了。而德·格拉桑夫人自告奋勇,连路费也不要葛朗台出,示意丈夫帮葛朗台到巴黎去处理清盘的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等五校高三12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武夷精舍记(宋)韩元吉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①。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②,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③,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④,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⑤,抑以为何如也。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有删节)【注】 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④“春服既成”之咏: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⑤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⑴则卧小舟抗溪而上 ⑵元晦躬画其处 ⑶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 ⑷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岿然若巨人之戴弁B.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C.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D.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3.文中对“武夷精舍”的环境与布置有着细致的描写,请概括其特点。(3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3分)(2)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3分)(3)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期中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如果你去印度,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公路特别破旧,最好的路都赶不上我们的二级公路。但只要你沿着公路走,每隔数公里你就会发现一座华丽的教堂,其华丽程度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一位旅行者问当地的居民:“你们这里教堂如此华丽,公路却如此破旧,你们就不能把那些建教堂的钱用来修公路吗?”居民答道:“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教堂是通向神的,很重要!”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含意,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南省冷水江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供其乏困 吾其还也B.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使使以闻大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D.财物无所取 若属皆且为所虏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绘春天的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