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千古一完人对联父亲的两副对联,看封疆大吏怎样炼成的

这些纪念清代名人的挽联,寄托了敬意和哀思,每一首都是经典-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这些纪念清代名人的挽联,寄托了敬意和哀思,每一首都是经典
来源:QQ快报 &责任编辑:小易 &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深得老百姓的喜爱。而那些历史名人,往往也有许多人用挽联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于是对联与古人互相辉映,让人回味悠长。关注小编,欣赏经典,欣赏这些纪念清代名人的挽联。第1首,纪念谭嗣同的挽联:逄比孤患,岳于惨狱,昔人尚尔,于汝何尤,朝局总难言,当偕孝孺先生,奋舌问成王安在;汉唐党祸,魏晋清流,自古维昭,而今尤烈,海疆正多事,应共子胥相国,抉目看越寇飞来。这首对联的作者是康有为,与谭嗣同都是“戊戌变法”的主力。谭嗣同在死前留下了经典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以看出谭嗣同的洒脱和豪侠。上联“逄比孤忠,岳于惨狱”分别是指古代忠臣关龙逄(páng)、比干、岳飞、于谦,这四个人都是忠心耿耿却被君王冤杀的。“孝孺先生”,指明代的方孝孺,被朱棣杀死。用忠臣来比喻痛失谭嗣同的悲伤。下联说的都是历史上的改革活动,表达了对谭嗣同的敬意,以及活着的人更加努力报国的志愿。第2首,纪念黄遵宪的挽联:如此乾坤,待卧龙而不起;正当风雨,失鸣鸡其奈何?黄遵宪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提倡“诗界革命”,影响很大。这首对联上联把黄遵宪比作卧龙诸葛,表达了对晚清时局的一种失望;下联说黄遵宪就像鸡鸣一样,给天下人以指引,黄遵宪的死给风雨飘摇的形势更加失去了色彩。第3首,纪念林则徐的挽联: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这首对联的作者是左宗棠。上联说林则徐忠心为国,下联说林则徐死了后,就好像天上的大星落下,天下百姓都感到悲伤。第4首,纪念王]运的挽联:经术文章,集何郑马班阮谢专长,唐之后诸儒未有也;嬉笑怒骂,为曾左李彭丁张诤友,袁以下自郐无讥焉。王]运,湖南人,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都有来往。他的作品有《湘绮楼词抄》等,弟子中有名的有杨锐、刘光弟、廖平、宋育仁、杨度等。上联是说王]运学问很好,下联是说王]运的一生嬉笑怒骂,却眼光高妙。朋友们,你们还知道那些纪念古人的挽联呢?欢迎留言哦。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奇书二阅/续读《世界通史》有感|世界通史|曾国藩|大航海时代_新浪网
奇书二阅/续读《世界通史》有感
奇书二阅/续读《世界通史》有感
一年前,随手翻开《世界通史》,此惶惶巨著涉及面之广、描写之深刻,令阅者感动,但此书又着实非常人所能研读透彻!余只浏览书前千百份之一,便又无耐心,遂将书搁置桌前。至书上蒙满尘土,仍未细读。余曾翻阅《曾国藩家书》,此书似日记一般,于日常细节处诉真知。曾国藩大贤劝诫家人儿孙,勤读勤书,修身养性,居安思危,识时务、知兴衰、懂进退。对于读书,余奉行曾国藩大贤之教诲,一书未完,则不再起一书。但于旧年,余介于学识浅薄,外界熙攘杂乱困惑亦未能祛之身外。遂自找借口,未花一丝心思,未览完《世界通史》。上月偶得周末,晴天正好。醒来日上三竿,神清气爽,念及自身年二十又五,仍无所事事,一事无成。顿心生惶惶,懊悔之间,见桌前旧书,为图心安,便随手翻阅。书即为去年随手搁置之《世界通史》。弹却灰尘,是觉光阴荏苒,时过境迁!今又一月有余,书浏览三分之一。阅时常心潮澎湃,心得收获甚多,以至至今仍不平静,转念又有感,此为见识浅显所致!若余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书中皆于先前阅过读过,见解深刻。则纵然旷世奇书于前,仍觉平淡无奇也。余也曾接受高等教育,奈何无恒心、无高智商、无物质条件之优越,以致学业之上,无心建树,求学之路于前年而止。今细细回想,也是出路。余自踏入社会,好读闲书。如有所得,皆浏览一二,只是不勤。今得《世界通史》,其有人类起源之探索,有族群发展之脉络,有家国形成之记载,有政治体制之演变,有经济进化之描述,有地域差别之细谈,有军事野蛮之诉说,有青史人物之笑言......纵花毕生之力研究,亦未可读透,此伟人与常人之区别也。今为何执笔案前,发酸腐之情?实则书中一二事件观点与今之处境相似,有切肤之感。书中曾言,若历史可分节点,则大航海时代开端可为分割线。西欧一隅两国,于内困外患之中,竟成探索世界先驱。开拓商业新航线,发现新大陆,世界由此而变。余今无甚积蓄,虽日常三餐、穿衣出行未拮据至愁上心头。但屋外广厦千座,余不敢念想能有一居;路上铁甲如龙,余不敢奢望能有一座;美味香飘四方,余至前常三尺垂涎,却多怯怯离开;念及同窗,多风华正茂,义气风华,小有成就,而自身则不知所向。无一技艺在身,也无勇气改变,只诺诺自语后悔而已。大航海时代,先有技术积累,再之近海探索,勇者于世人笑声反讥之中,仍敢于前行,如此坚毅,终到达新世界、新大陆。而余,真愿立与相反面乎?英圈地运动,流民四处,中产崛起,且有产权保护条文,社会势力平衡被打破,后进行光荣革命,此为工业革命之奠基。人皆于自身诉求之中进步发展。旧生态如若不适,则改革。纵然流血牺牲,也可换来新新气象,换来国富民强。而余一无智慧、二无远见,惜身怕疼,牵挂过多,双亲年岁皆过半百,两鬓霜白。如若余成流民,游手好闲,则双亲二十余载心血于一朝白费,余敢冒冒然寻变乎?于此无智无胆无奈之中,余之工业革命,何以寻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自由民主博爱口号遍布大地。大陆之上,焕然一新,剥削、落后、封建溃散,民族主义抬头!世界格局渐变,稳定、文明似若黎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余也曾幸运,有机会于前,但未伸手把握。犹豫之下,便随之而去。时光易逝,每至年末,徒增一岁!余常常感慨,何时有自身之革命,能于终眠前高呼,已得自我自由民主博爱乎?太平天国从广西一偏远之地,攻长沙,夺武汉,破天京,一路势如破竹!政权立而不稳,虽颁布《资政新篇》,革新自上而下,但仍城破人亡。野火燎原,无木则熄。余亦如此,只识狂思乱想,点子繁多,但真正付诸行动,则屈指可数。即使真有学识,也将随时光流逝,泯然众人。此可不鉴乎?哲人叔本华曾言,世界发展应许与智者。确实,时代发展总由少数精英引导。从原始部族,到家族部落,到封建帝制,到议会制,到三权分立直至共和共产,皆如低级动物进化至人一般。或许愚若余者,应躬耕南阳,享采菊东篱之乐。于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之间,终此一生。如若不然,则应有断臂求生之志,于轰轰烈烈,风起云涌之间创自身事业。再若不然,则多加思索,渐渐求变,沿袭中庸,也未尝不可。笔至此处,也不知日下如何。唯有览毕此书,求得自身改变,望日后不再有悔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帖子主题:曾国藩为什么不敢造反 因为这个人他打不过
共&25215&个阅读者&
军号:3198396 工分:913201
/ 排名:40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曾国藩为什么不敢造反 因为这个人他打不过
当席卷天下的太平天国终于被湘军送上了“天国”之后,作为湘军的统帅,曾国藩就步入了人生的顶峰,同时,他也站在了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上。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是身兼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数职,手握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个膏腴之省的军权,封疆大吏中的第一人了。他的门生故吏也遍布天下,全国八名总督,有三名都出身湘军,十五名巡抚中有七个都曾是他的弟子或者和他关系密切。可以说,此时的曾国藩只要跺一跺脚,大清国就会发生地震。他想取代满清爱新觉罗氏,想来也不是一件难事。然而,面对部将的纷纷劝进,曾国藩却淡然地写出了这样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向众人表明自己根本无意造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曾国藩没有野心吗?曾国藩当然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没有野心,他就不会发奋攻读,以中等智商而在科举之路上过关斩将,实现鲤鱼跳龙门的理想。没有野心,他就不会书生从容儒将率军,从一名书生,一个文官,华丽转身成了统率千军万马的湘军大帅。没有野心,他根本不会在一败再败几欲自杀的情况下,苦撑危局,苦心孤诣,终于扭转乾坤,再造社稷,成为中兴第一名臣。而一个人的野心基本上是和自己的实力成正比的,实力越大,野心当然也越大。可如今,实力如此庞大的曾国藩为什么就不造反呢?有人说,和宋江一样,作为一个读书人,曾国藩的骨子里永远是一套忠君爱国的思想。他读的是圣贤书,奉的是孔孟道。他只会做一个顺民,而绝不会当叛徒。那样,会留下千秋万代的骂名。读书人嘛,最在乎的始终是一个名节。事实果真如此吗?未必。曾国藩之所以不造反,首先,是因为,倘若造反,他根本就毫无胜算。因为朝廷,那个工于心计工于权术的慈禧太后,为了对付湘军,为了防范曾国藩,早就开始布局了。为了牵制曾国藩,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了一个只有举人身份的左宗棠为闽浙总督。不错,左宗棠亦出自湘军,是曾国藩给了这个直到49岁还默默无闻的三湘才子出头之机,可是,那自号“今亮”目高于顶的左宗棠从来就看不起曾国藩,他认为自己远比曾国藩能干。脱离曾国藩之后,他带着部队创立了楚军。曾国藩是两江总督,他是闽浙总督,曾国藩有湘军,他有楚军,此时的左宗棠已经完全可以同曾国藩分庭抗礼了。假如曾国藩造反,他非但不会响应,而且会起而攻之。因为,他对曾国藩有很深的“瑜亮情结”,如果他能打败曾国藩,那不是证明他最强吗?除了提拔左宗棠外,慈禧太后还特意扶植了李鸿章的淮军。李鸿章本来是曾国藩的学生,但是这个在20岁就写下了“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觅封侯”的李鸿章,同样志向宏大,不甘久居曾国藩之下,一旦有机会让他单飞,他会翻然翱翔,扶摇直上,不可遏制。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嘛。到达上海后,仅仅两年时间,李鸿章的淮军便由6000人扩增至70000人。在洋人的支持下,淮军全部配备上了洋枪洋炮,成为大清国军队中装备最精良、火力最威猛的一支铁血之师,不但成为太平军的一支劲敌,而且也是湘军的一支劲敌。曾国藩若有异动,李鸿章是绝不会念及师生之情的。他爱老师,但他更爱朝廷,更爱权力。在湘军攻破天京城的前后,朝廷已派钦差大臣官文率领20万大军扼守武昌,控制长江上游。又派富明阿等镇守镇江、扬州,堵住长江下游。又派蒙王僧格林沁在安徽、湖北一带重兵布防,死死盯着湘军。可以说,成大功之日的曾国藩已经陷入朝廷的包围圈了。他若有异动,立刻会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其次,湘军虽有30万之多,但曾国藩直接指挥的大约只有12万人,而真正的嫡系也就只有其弟曾国荃指挥的5万人,其余各部和曾国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矛盾。比如沈葆桢,他是林则徐的女婿,在曾国藩的提携下,他很快平步青云,升任江西巡抚。可是,后来,他和曾国藩便发生了矛盾。当曾国荃的十万湘军围困天京军资告急,曾国藩为此夜不成寐的时刻,沈葆桢却将原定移交湘军的半数江西厘金全部扣除,如此雪中泼冷水的行为让曾国藩很是耿耿于怀。后来,面对太平军的反扑,曾国藩故意不守皖南的广德和宣称,将战火引向江西。曾国藩和沈葆桢的交恶,直接导致江西已经脱离了曾国藩的控制。如果曾国藩有异动,沈葆桢只会是他的敌人,而绝不会是他的朋友。最后,打了十多年的仗,湘军的将士们很累,他们已经疲乏了,他们已经没有干劲了。打仗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吃喝穿吗?攻破天京城,他们烧杀抢掠,已经装满了自己的布袋。再打下去,他们不会干了。而曾国藩更累。十多年来,他不但在同敌人战斗,还要同朝廷战斗,还要同自己人战斗。战争,让他痛失了两个亲兄弟。战争,让他曾经几次写好遗书,准备殉难。战争,把他折腾得已经心力交瘁了。他哪里还有心思去造反呢?既然不能造反,聪明绝顶的曾国藩就选择了功成身退,不但主动大幅度裁撤湘军,而且还让其弟曾国荃回家养病,打消朝廷的顾虑。曾国藩这样做,无疑避免了国家的再度动乱,避免了人民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当然也就顺应了历史,是一件有利于天下苍生的大功德。通知:米粉来社区发帖回帖,获得双倍金币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曾国藩为什么不敢造反 因为这个人他打不过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11462 工分:890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10楼&那为什么曾国藩最终没有选择反清呢。我认为问题症结不在于反清是否能成功,而在于皇帝能否坐稳。偌大的中国,很多地方势力是不会那么容易认同曾氏坐天下的。反清成功,湘系内部思想必然腐化,这可能成为湘系内部大分裂的开始。如果那时不能控制局面,洋人乘虚而入扶持各个势力,中国分裂,他也可能会兵败身死,由此看倒不如做个忠臣。再者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曾氏不会料到政治的发展趋势,但能想到反清可能会造成国家分裂这一后果,这便会让他成为一个民族的大罪人。至于第4点湘军腐化问题,湘军为什么有这个战斗力?在抗战中湖南人战功卓著,在湖南拖住日军7年,凭借的是一颗爱国之心,也可见湖南人尚武。而在当时湘军如此卖力,原因很简单,与其在家当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如出去干几仗搞点钱回来活得风风光光。如果农民有机会当开国功臣,而且机会很大,那么哪个蠢货愿意半途而废呢?当时曾氏已是50多岁的人了,而且身患牛皮癣,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折腾多少年,而怀有野心想利用他的人又是如此之多。宏伟的志向在他脑中也许只是一闪而过,也许他真是有心无力了。可惜啊,曾氏错过了成为我大汉民族千古第一英雄的机会!不过他仍是我最为敬重的先人之一,请你们不要因为他不反清和曾为满清效忠而诋毁他。 他不是错失了大汉千古第一英雄的机会,他是根本不具备成为大汉千古第一英雄的素质和能力。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4164 工分:24299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曾剃头就是满清鞑子的一条忠狗,以无数汉人同胞的尸骨,铺就了他的封侯之路,汉族败类。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29401 工分:20354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曾不造反,用某些人的说法是“满清气数未尽”,用曾自己的话说是“本朝君德正”。造反的成本太大,大于作奴才的成本。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78291 工分:5704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这个论题好奇怪啊!曾国藩为啥要造反?没有任何理由啊!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13890 工分:76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9楼&就1,2点来说,我认为曾国藩只要反清,就必将把拥有实权的汉人都绑上了反清的战车。因为曾本身就是汉人势力的最高代表。 战争一开始,清政府必然高官笼络左宗棠李鸿章对付湘军。这毫无作用,因为曾一造反, 便使得满汉完全对立,满人将完全失去对汉人的信任,即使依靠左,李扑灭湘军,李和左能有好下场?再者,当年咸丰许诺攻入南京者封王,结果最后才封了一个侯。满清这个举动是极其愚蠢了,吝啬一个无意义的王号,丧失了大批精英阶层的汉人对清王朝的效忠。不过这也无怪,这个举动和垮台前的皇族内阁真是相得益彰。就私人关系说,左宗棠曾是湘军的幕僚,楚军也由旧湘军一部发展而来,左的很多部下原本就是湘军,叫他们打曾国藩,只怕自己这个大帅的位子都坐不稳。李鸿章和曾有师生之情,也算是湘系走出来的。满清的高官厚禄,在左宗棠和李鸿章面前都不值一提,那只是凡夫庶子的追求。汉人是很难进入满清中枢权利机构的,即使封一个总督,身边还得有一个满人盯着,只能当一个忠实的奴仆,自己的抱负,理想都无法实现。像张居正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下,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诸于实践,成为万世名臣才是其人生追求的目标。只要李左同心辅助曾国藩,反清成功机会极大,而且战争应不过1-2年,成事以后,李左都是开国功臣,以曾国藩的修养,他绝不会做朱元璋,至少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不会自断臂膀。战争一打响,左李一旦观望,结果无论如何,处境都会艰难。满清取胜则会追讨当初观望罪责,借此消除其势力。曾氏取胜,湘系也会责备其不是一条心。李左唯有剪除军内满清势力,助曾氏恢复中华,才能维护自身和其部下的利益。15楼&关键是当时的汉人缺乏民族主义精神,民族虚无主义盛行,汉人不团结,当今亦是如此(可能没有满清,民国时严重了,比如汉服运动等,表明汉人的民族意识在增强),曾反清,必败,犹如明末反清运动,及吴三桂反清,不是败于满清,而是败于那些没有民族意识的汉人野心家,腐儒. 懂个鸡鸡,楼主知不知吴三桂是何等人,是大汉奸,你懂不,汉人早看透他了,,,,,,所以没人响应他,是他以为满人帮他打李自成,谁知满人不傻,让吴三桂当条狗,吴三桂知道当狗不好受,所以想造反,但汉人没人理他,最终有恶报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01429 工分:291776
/ 排名:3877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从这里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伟大了,就个人能力这些来看,孙比曾差好几个档次。但孙确成功的将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植入了国人的心中。同时孙的集团还将中华民族也输入我们的记忆中。曾国藩在我看来,他压根就没有反清的气魄。左劝曾起事,未尝不是坑。左宗裳最伟大的贡献是保住了新疆,但就个人能力、气节、人品来说,只能是中下的。曾国藩其实起用的人大多从朝庭的角度出发的,并不见得其有操哥那样的心。曾国藩如有雄心就不会有对南京的屠城之举,更不会杀李秀成了。李秀成在军事上也是把好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04677 工分:25785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对于曾没有什么可值得歌颂的,为一个腐朽没落的王朝卖命的人,一个以杀自己的族人染红自己顶戴的人.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曾国藩为国为民???杀了数千万平民与血性中华儿女,延长清朝寿命50年,慈禧在所执政的48年里,昏招频出,,割地赔款无数,曾国藩就是他的一条看门狗,一条黑心奸诈的老狗,这就是他的功劳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3569 工分:4459
左箭头-小图标
10楼&那为什么曾国藩最终没有选择反清呢。我认为问题症结不在于反清是否能成功,而在于皇帝能否坐稳。偌大的中国,很多地方势力是不会那么容易认同曾氏坐天下的。反清成功,湘系内部思想必然腐化,这可能成为湘系内部大分裂的开始。如果那时不能控制局面,洋人乘虚而入扶持各个势力,中国分裂,他也可能会兵败身死,由此看倒不如做个忠臣。再者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曾氏不会料到政治的发展趋势,但能想到反清可能会造成国家分裂这一后果,这便会让他成为一个民族的大罪人。至于第4点湘军腐化问题,湘军为什么有这个战斗力?在抗战中湖南人战功卓著,在湖南拖住日军7年,凭借的是一颗爱国之心,也可见湖南人尚武。而在当时湘军如此卖力,原因很简单,与其在家当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如出去干几仗搞点钱回来活得风风光光。如果农民有机会当开国功臣,而且机会很大,那么哪个蠢货愿意半途而废呢?当时曾氏已是50多岁的人了,而且身患牛皮癣,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折腾多少年,而怀有野心想利用他的人又是如此之多。宏伟的志向在他脑中也许只是一闪而过,也许他真是有心无力了。可惜啊,曾氏错过了成为我大汉民族千古第一英雄的机会!不过他仍是我最为敬重的先人之一,请你们不要因为他不反清和曾为满清效忠而诋毁他。17楼&他不是错失了大汉千古第一英雄的机会,他是根本不具备成为大汉千古第一英雄的素质和能力。 这不是关键,奴化后的中国人想到的只是如何让自己风光显赫,想不到民族存亡的大是大非,50多岁的曾国藩如果真的反叛了,只能说明他真正明白民族大义的人,可惜他不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384122 工分:292
左箭头-小图标
从我们学生时代学过的历史、政治知识而言,曾国藩还是传统的封建官僚,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在那个时代以后是属于落后的,不可能取得成功,因为资本市场的崛起,应该代表资产阶级的革命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11462 工分:890
左箭头-小图标
31楼&曾国藩如果造反那就是第二个吴三桂。其实曾国藩不造反是好的、对的。他造反即使成功了,对中国来说也不过是一个汉族的皇帝代替一个满族的太后。他绝不会比慈禧更好,充其量也不过一个洋务运动,然后失败。而中国人民却要再经历一次大内乱、大劫难。 你说的很对,曾国潘最终不过是中国几千年官僚体制卫道士,他根本不具备改天换地的伟大才略,他当皇帝不过是换了个汉人封建皇帝,和清廷没有本质区别,而由此引起的战乱徒增百姓苦难。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11462 工分:890
左箭头-小图标
10楼&那为什么曾国藩最终没有选择反清呢。我认为问题症结不在于反清是否能成功,而在于皇帝能否坐稳。偌大的中国,很多地方势力是不会那么容易认同曾氏坐天下的。反清成功,湘系内部思想必然腐化,这可能成为湘系内部大分裂的开始。如果那时不能控制局面,洋人乘虚而入扶持各个势力,中国分裂,他也可能会兵败身死,由此看倒不如做个忠臣。再者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曾氏不会料到政治的发展趋势,但能想到反清可能会造成国家分裂这一后果,这便会让他成为一个民族的大罪人。至于第4点湘军腐化问题,湘军为什么有这个战斗力?在抗战中湖南人战功卓著,在湖南拖住日军7年,凭借的是一颗爱国之心,也可见湖南人尚武。而在当时湘军如此卖力,原因很简单,与其在家当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如出去干几仗搞点钱回来活得风风光光。如果农民有机会当开国功臣,而且机会很大,那么哪个蠢货愿意半途而废呢?当时曾氏已是50多岁的人了,而且身患牛皮癣,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折腾多少年,而怀有野心想利用他的人又是如此之多。宏伟的志向在他脑中也许只是一闪而过,也许他真是有心无力了。可惜啊,曾氏错过了成为我大汉民族千古第一英雄的机会!不过他仍是我最为敬重的先人之一,请你们不要因为他不反清和曾为满清效忠而诋毁他。17楼&他不是错失了大汉千古第一英雄的机会,他是根本不具备成为大汉千古第一英雄的素质和能力。29楼&太平天国事起后,曾国藩编练的湘军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清政府可以依靠的唯一军队,曾国藩也就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人物。于是各种各样的目光也盯在了曾国藩身上,不少人视其为即将诞生的新主。以曾国藩当时的权利,地位和号召力,加上怂恿他当皇帝的部将和政客又大有人在,因此,他完全有条件黄袍加身。然而曾国藩却不敢有此念头,更不敢答应下属的劝进,还是硬下心肠,做了一名大清朝的忠臣。在曾国藩的劝进行列中,第一位且始终如一的一位当属湖南著名才子王闿运。他在经、史、文学方面都卓有成就,并注重学以致用,特别是想寻找机会,实现其所谓“帝王之学”的机会。最初,王闿运曾多次向曾国藩上书言事,并得到曾的重视。此后,他又三度至曾国藩驻地探视,并参与谋划。游说曾国藩、胡林翼与太平军“连衡”反清。但曾国藩把其看作是狂放不羁的文士,虽优礼甚之,而于其意见却很少采纳。曾国藩攻克金陵,平定太平军以后,原来咸丰帝临死的遗言,克复金陵者王,可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新朝廷却仅仅给其一个一等侯,并下诏命.要曾国藩和各级将领,从速办理军费报销。诏命一到,曾国荃、彭玉麟、左宗棠、鲍超等四人便视其为十二道金牌,秘密活动要拥戴曾国藩出面,反抗清廷,并约集30余名高级将领于深夜请见曾国藩。曾则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一联作答。双方虽都未点破,但曾的对联却把四人的打算消弭于无形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力的郭松焘、李次清皆是。如李次清借贺功向曾国藩进联曰:“王侯无种,帝王有真”;胡林翼借曾国藩寿诞进联曰:“用霹雳手段,辛菩萨心肠”;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说:“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彭玉麟则直接给曾国藩写信称:“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此时,一向以霸才自居的王闿运也来到安庆,第二次向曾国藩行其“纵横术”。为曾国藩指出两条路:一是拥兵入觐北京,申明垂帘违背祖制,请行顾命;二是干脆在东南义举,为万民做主。同时告诫以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前车之鉴。最后一个劝曾国藩称帝的还是王闿运。那是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并自剪羽翼,裁撤湘军一年以后。王闿运此时已成了名满天下的学者,以讨论学问为由劝曾国藩做曹操,曾则平静故作不知。王闿运终知其帝王之术再无实现机会,只得悻悻而归。曾国藩不听劝进,不当皇帝,固然有受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影响,但更大的原因恐怕还是不敢当这个皇帝:首先,曾国藩深知清政府对于洋人的欺凌,吏治的腐败,民生的凋敝,都软弱无能。但对汉官的防控却老谋深算,有的是办法。当时湘军兵力在江南数省虽占优势,但清廷的官文据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才分守扬州、镇江;增格林沁屯兵粤皖之间,这分明是清政府对湘军早有防备。第二,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因劝进不成,已与曾国藩离心离德,被清政府拉了过去,成为湘军背后的两把利芒。第三,湘军号称30万,曾国藩能调动的仅有10余万,其中李鸿章虽由曾国藩一手扶植,但到了关键时刻,不一定会像曾国荃、彭玉麟、鲍超那样对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边。第四,湘军经过长期征战,已不复当年朝气,军纪腐败甚至超过当年绿营。靠这支名声早已败坏的军队争夺天下,天下人谁会跟从。第五,即使曾国藩黄袍加身,恐怕也会演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故事。其弟曾国荃倔强狠毒,野心勃勃,胜过赵光义多倍。他能带头劝进,把黄袍加在曾国藩身上,也会随时夺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不定落骂名的是曾国藩,得实惠的是曾国荃。正因为以上原因,曾国藩才不敢听从劝进,去当皇帝。也正因为以上原因,他才采取措施,自削兵权、利权、稍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试想当年曾国藩如听从劝进,打起驱除满清,兴复汉家天下的义旗,历史将会怎样改写。但历史就是历史,由不得现代人去假设,曾国藩最终也只能做一个对得起清朝的忠臣,让现代人去骂他为阻挡历史前进的千古罪人。以曾的才略胆识他也只能做个大清忠臣,他做不了曹操、司马懿。至于现代人骂他阻挡历史前进,完全是现代人扯淡。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39078 工分:1880
左箭头-小图标
湘军内部不团结 曾国藩只能勉强维持住湘军表面团结而已 曾国藩只是湘军地精神领袖而已 用贴地气地话来说 曾国藩就是湘军地吉祥物 曾国藩根本就没有那个势力 也没那个实力来推翻清朝地统治 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68450 工分:51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曾国藩又摇头咂舌念了一遍。当他抬头看着神秘微笑的胡林翼时,顿时悟出了联中的暗藏机锋。心说:难道左宗棠要“问鼎”?左氏志向不小,才气也大,但手里只有数千兵马就想趁机黄袍加身夺帝位?他迅速转念:这是让我“问鼎”。他联想到湘军兴起,宫中不断传出流言,皇帝对他猜忌,随着湘军人数大增,流言也更盛。想至此心里一阵发冷,没说一句话。胡林翼见他如此,也不便再问。遂又掏出一封信,口中说:“我也有一拙联,不妨一起请教!”曾氏打开后见到: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曾国藩看后大声说:“润芝(胡林翼字),妙极了!”胡林翼惊问:“妙在哪里?”曾国藩回答:“九弟攻破安庆城,杀了不少长毛,心里老是后悔,有润芝这一联,犹如良药,九弟看了定可药到病除!”胡林翼沉吟片刻,用诡谲的目光盯着曾国藩,摇了摇头,欲言又止。两天后,胡林翼回武昌,曾国藩送他到城南码头。曾国藩拿出左宗棠的联语说:“左季高的联语我给改了一个字。”说着连同信袋给了胡林翼。胡林翼打开信袋,联语中的“似”字改成了“未”字。胡林翼看后放声大笑:“涤生,你这一字之改,把季高的意思整个弄颠倒了!”曾国藩回答:“天地有位,阴阳有序,本来就不可以乱来的。左季高欲将地比天,这就颠倒了,所以应该颠倒过来!”胡林翼知道,他这话同样说给自己听。他的那联“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也是要让曾国藩在这大乱之时,以非常手段,取得帝位,拯救变乱的天下众生。但曾国藩巧妙地移作对待起义军,他便无话可说。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4796 工分:18605
左箭头-小图标
千秋邈以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div&&div&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97884 工分:62
左箭头-小图标
这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只有一个人差点说到点子上了,其他的人包括楼主说的都是这个问题的表象和皮毛。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23347
/ 排名:503
左箭头-小图标
曾国藩如果造反那就是第二个吴三桂。其实曾国藩不造反是好的、对的。他造反即使成功了,对中国来说也不过是一个汉族的皇帝代替一个满族的太后。他绝不会比慈禧更好,充其量也不过一个洋务运动,然后失败。而中国人民却要再经历一次大内乱、大劫难。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23347
/ 排名:5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9楼&就1,2点来说,我认为曾国藩只要反清,就必将把拥有实权的汉人都绑上了反清的战车。因为曾本身就是汉人势力的最高代表。 战争一开始,清政府必然高官笼络左宗棠李鸿章对付湘军。这毫无作用,因为曾一造反, 便使得满汉完全对立,满人将完全失去对汉人的信任,即使依靠左,李扑灭湘军,李和左能有好下场?再者,当年咸丰许诺攻入南京者封王,结果最后才封了一个侯。满清这个举动是极其愚蠢了,吝啬一个无意义的王号,丧失了大批精英阶层的汉人对清王朝的效忠。不过这也无怪,这个举动和垮台前的皇族内阁真是相得益彰。就私人关系说,左宗棠曾是湘军的幕僚,楚军也由旧湘军一部发展而来,左的很多部下原本就是湘军,叫他们打曾国藩,只怕自己这个大帅的位子都坐不稳。李鸿章和曾有师生之情,也算是湘系走出来的。满清的高官厚禄,在左宗棠和李鸿章面前都不值一提,那只是凡夫庶子的追求。汉人是很难进入满清中枢权利机构的,即使封一个总督,身边还得有一个满人盯着,只能当一个忠实的奴仆,自己的抱负,理想都无法实现。像张居正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下,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诸于实践,成为万世名臣才是其人生追求的目标。只要李左同心辅助曾国藩,反清成功机会极大,而且战争应不过1-2年,成事以后,李左都是开国功臣,以曾国藩的修养,他绝不会做朱元璋,至少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不会自断臂膀。战争一打响,左李一旦观望,结果无论如何,处境都会艰难。满清取胜则会追讨当初观望罪责,借此消除其势力。曾氏取胜,湘系也会责备其不是一条心。李左唯有剪除军内满清势力,助曾氏恢复中华,才能维护自身和其部下的利益。15楼&关键是当时的汉人缺乏民族主义精神,民族虚无主义盛行,汉人不团结,当今亦是如此(可能没有满清,民国时严重了,比如汉服运动等,表明汉人的民族意识在增强),曾反清,必败,犹如明末反清运动,及吴三桂反清,不是败于满清,而是败于那些没有民族意识的汉人野心家,腐儒. 曾国藩不造反的最大原因是他脑中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知识分子。他认为“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认为“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曾国藩组建湘军的目的相当明确:就是保卫儒学,保卫清政府。在曾国藩起兵时,发布的《讨粤匪檄》打的就是捍卫孔孟之道的旗帜。他认为太平军破坏了孔孟之道,利用拜上帝会这套西方传来的东西来否定中国的“孔孟之道”。他号召天下的读书人起来捍卫孔孟之道,捍卫中华文化。曾国藩得个人追求是做一个中兴之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其次,当时曾国藩反叛的条件也不成熟。清政府对曾国藩早有防范,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曾国藩打下岳州府,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朝廷只赏他一个三品顶戴。曾国藩那时已经是二品官,创立湘军,打下岳州府,立了很大的功劳,朝廷反而给他三品官的赏赐。咸丰四年八月打下武汉,朝廷首先一道命令,叫他代理湖北巡抚。有大臣密奏“匹夫一呼百应,非朝廷之福”,于是,只有七天,朝廷将刚刚封曾国藩的湖北巡抚撤掉。然后给他一个兵部侍郎衔。其实这个官职对他毫无意义,多年前他即官居此位了。湘军攻陷天京后,清政府不允许曾国荃八百里红旗报捷,继而又赖掉咸丰帝“取江宁者封王”的许诺,只给了一等候的爵位,同时还追究幼天王洪天贵福逃脱的责任。并且在天京周围布下满蒙重兵,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最的骑兵部署在中原河南腹地,这支部队不同于八旗兵,战斗力极强,监视东南,也使曾国藩不敢轻举妄动。湘军内部,李鸿章淮军势力早在太平天国未灭之前就独树一帜了,左宗棠自立楚军。打下天京后,湘军士兵人心思归,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削弱。很重要的一点是外国在华势力决定扶持清政府,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曾国藩深知外国坚船利炮的威力,一旦起兵而得不到外国势力的支持,势必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为了消除朝廷的戒心,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表明自己的心迹。他先是把攻陷天京的功劳归之于先帝、太后和朝廷,归之于夫同作战的友军。他在给中央的报告、给别人的信件中,反复讲到这个事情,说这是朝廷里太后的功劳,军机处的功劳,朋友们的功劳,我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并且动员牢骚满腹企图反叛的九弟辞职回家养玻他还请示朝廷,要求大量裁减湘军,在得到批示后,他将90%的湘军裁掉。湘军成立初期,因为没有军饷,于是他们沿途设卡,靠收买路钱来保证军饷,攻陷天京后,曾国藩立即裁撤厘金局,不再为湘军自谋军饷。就这样,曾氏及其代表的湘军集团,较为平安地度过了表面风光、内里危机四伏的政治险滩。曾国藩没有称帝野心,只做中兴之臣,客观上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强侵略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虽然被湘军攻陷,但是还有余部三十万人活动于各地,北方地区也爆发了捻军起义,外国列强还试图从中国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曾国藩反叛,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老百姓又会经历更多磨难,从这方面讲,曾国藩也算是人民大众的有功之臣。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23347
/ 排名:5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0楼&那为什么曾国藩最终没有选择反清呢。我认为问题症结不在于反清是否能成功,而在于皇帝能否坐稳。偌大的中国,很多地方势力是不会那么容易认同曾氏坐天下的。反清成功,湘系内部思想必然腐化,这可能成为湘系内部大分裂的开始。如果那时不能控制局面,洋人乘虚而入扶持各个势力,中国分裂,他也可能会兵败身死,由此看倒不如做个忠臣。再者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曾氏不会料到政治的发展趋势,但能想到反清可能会造成国家分裂这一后果,这便会让他成为一个民族的大罪人。至于第4点湘军腐化问题,湘军为什么有这个战斗力?在抗战中湖南人战功卓著,在湖南拖住日军7年,凭借的是一颗爱国之心,也可见湖南人尚武。而在当时湘军如此卖力,原因很简单,与其在家当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如出去干几仗搞点钱回来活得风风光光。如果农民有机会当开国功臣,而且机会很大,那么哪个蠢货愿意半途而废呢?当时曾氏已是50多岁的人了,而且身患牛皮癣,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折腾多少年,而怀有野心想利用他的人又是如此之多。宏伟的志向在他脑中也许只是一闪而过,也许他真是有心无力了。可惜啊,曾氏错过了成为我大汉民族千古第一英雄的机会!不过他仍是我最为敬重的先人之一,请你们不要因为他不反清和曾为满清效忠而诋毁他。17楼&他不是错失了大汉千古第一英雄的机会,他是根本不具备成为大汉千古第一英雄的素质和能力。 太平天国事起后,曾国藩编练的湘军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清政府可以依靠的唯一军队,曾国藩也就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人物。于是各种各样的目光也盯在了曾国藩身上,不少人视其为即将诞生的新主。以曾国藩当时的权利,地位和号召力,加上怂恿他当皇帝的部将和政客又大有人在,因此,他完全有条件黄袍加身。然而曾国藩却不敢有此念头,更不敢答应下属的劝进,还是硬下心肠,做了一名大清朝的忠臣。在曾国藩的劝进行列中,第一位且始终如一的一位当属湖南著名才子王闿运。他在经、史、文学方面都卓有成就,并注重学以致用,特别是想寻找机会,实现其所谓“帝王之学”的机会。最初,王闿运曾多次向曾国藩上书言事,并得到曾的重视。此后,他又三度至曾国藩驻地探视,并参与谋划。游说曾国藩、胡林翼与太平军“连衡”反清。但曾国藩把其看作是狂放不羁的文士,虽优礼甚之,而于其意见却很少采纳。曾国藩攻克金陵,平定太平军以后,原来咸丰帝临死的遗言,克复金陵者王,可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新朝廷却仅仅给其一个一等侯,并下诏命.要曾国藩和各级将领,从速办理军费报销。诏命一到,曾国荃、彭玉麟、左宗棠、鲍超等四人便视其为十二道金牌,秘密活动要拥戴曾国藩出面,反抗清廷,并约集30余名高级将领于深夜请见曾国藩。曾则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一联作答。双方虽都未点破,但曾的对联却把四人的打算消弭于无形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力的郭松焘、李次清皆是。如李次清借贺功向曾国藩进联曰:“王侯无种,帝王有真”;胡林翼借曾国藩寿诞进联曰:“用霹雳手段,辛菩萨心肠”;左宗棠也曾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联说:“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彭玉麟则直接给曾国藩写信称:“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此时,一向以霸才自居的王闿运也来到安庆,第二次向曾国藩行其“纵横术”。为曾国藩指出两条路:一是拥兵入觐北京,申明垂帘违背祖制,请行顾命;二是干脆在东南义举,为万民做主。同时告诫以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前车之鉴。最后一个劝曾国藩称帝的还是王闿运。那是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并自剪羽翼,裁撤湘军一年以后。王闿运此时已成了名满天下的学者,以讨论学问为由劝曾国藩做曹操,曾则平静故作不知。王闿运终知其帝王之术再无实现机会,只得悻悻而归。曾国藩不听劝进,不当皇帝,固然有受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影响,但更大的原因恐怕还是不敢当这个皇帝:首先,曾国藩深知清政府对于洋人的欺凌,吏治的腐败,民生的凋敝,都软弱无能。但对汉官的防控却老谋深算,有的是办法。当时湘军兵力在江南数省虽占优势,但清廷的官文据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才分守扬州、镇江;增格林沁屯兵粤皖之间,这分明是清政府对湘军早有防备。第二,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因劝进不成,已与曾国藩离心离德,被清政府拉了过去,成为湘军背后的两把利芒。第三,湘军号称30万,曾国藩能调动的仅有10余万,其中李鸿章虽由曾国藩一手扶植,但到了关键时刻,不一定会像曾国荃、彭玉麟、鲍超那样对其死心塌地,甚至很有可能站到清廷一边。第四,湘军经过长期征战,已不复当年朝气,军纪腐败甚至超过当年绿营。靠这支名声早已败坏的军队争夺天下,天下人谁会跟从。第五,即使曾国藩黄袍加身,恐怕也会演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故事。其弟曾国荃倔强狠毒,野心勃勃,胜过赵光义多倍。他能带头劝进,把黄袍加在曾国藩身上,也会随时夺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不定落骂名的是曾国藩,得实惠的是曾国荃。正因为以上原因,曾国藩才不敢听从劝进,去当皇帝。也正因为以上原因,他才采取措施,自削兵权、利权、稍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试想当年曾国藩如听从劝进,打起驱除满清,兴复汉家天下的义旗,历史将会怎样改写。但历史就是历史,由不得现代人去假设,曾国藩最终也只能做一个对得起清朝的忠臣,让现代人去骂他为阻挡历史前进的千古罪人。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23347
/ 排名:503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其人已在江、浙、皖、闽、粤各府、县、市、乡血债累累,曾剃头之名能止儿夜啼,曾国藩亦算人杰,审时度势,知其若反叛,除湘一地,天下从者屈指可数,叛之必殆。24楼&11楼的贴子让人心神一振曾国发就是一个人屠,镇压太平天国,屠遍苏浙皖赣鄂五省,长江两岸所有城市,都被他的湘军屠城,一扫而光。此人也就是一满清王朝的忠实鹰犬,不值得过分吹嘘。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04677 工分:25785
左箭头-小图标
对于曾没有什么可值得歌颂的,为一个腐朽没落的王朝卖命的人,一个以杀自己的族人染红自己顶戴的人.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6777 工分:4952
左箭头-小图标
曾国藩骨子里就不是一个激进的人,把反清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无异于水中捞月!根据他留下的家书家训就可以得知,曾是一个忠君卫道、勤以持家、修身律己、讲究礼治为先的一个传统代表人物。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17509 工分:44
左箭头-小图标
如他反清,胜算不大。一、曾氏为人之性格,优柔寡断,很难独立担当大事。二、虽清廷腐朽,但尚且未到取而代之地步。说句难听的话,清末的民生要比文革还要强的多。三、既有反骨,上海有李鸿章,闽有左宗棠。 也很棘手啊。四、有的时候咱不得不相信宿命, 连曾都承认,只要亲上前线,必败(屡败屡战)五、中兴名臣、当代大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里是没有造反的基因只有忠君爱国,百家讲坛的丽波教授说他是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洋务运动他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所以,曾侍郎反清可能性不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92769 工分:1668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其人已在江、浙、皖、闽、粤各府、县、市、乡血债累累,曾剃头之名能止儿夜啼,曾国藩亦算人杰,审时度势,知其若反叛,除湘一地,天下从者屈指可数,叛之必殆。11楼的贴子让人心神一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4164 工分:24299
左箭头-小图标
曾剃头就是满清鞑子的一条忠狗,以无数汉人同胞的尸骨,铺就了他的封侯之路,汉族败类。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38628 工分:39315
左箭头-小图标
这同北洋之龙王士珍反对袁世凯背叛帝国一个道理。袁世凯不听,结果如何?没有红太阳那么耀眼的话,谋取国家元首位子就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01429 工分:291776
/ 排名:3877
左箭头-小图标
从这里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伟大了,就个人能力这些来看,孙比曾差好几个档次。但孙确成功的将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植入了国人的心中。同时孙的集团还将中华民族也输入我们的记忆中。曾国藩在我看来,他压根就没有反清的气魄。左劝曾起事,未尝不是坑。左宗裳最伟大的贡献是保住了新疆,但就个人能力、气节、人品来说,只能是中下的。曾国藩其实起用的人大多从朝庭的角度出发的,并不见得其有操哥那样的心。曾国藩如有雄心就不会有对南京的屠城之举,更不会杀李秀成了。李秀成在军事上也是把好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13890 工分:76
左箭头-小图标
9楼&就1,2点来说,我认为曾国藩只要反清,就必将把拥有实权的汉人都绑上了反清的战车。因为曾本身就是汉人势力的最高代表。 战争一开始,清政府必然高官笼络左宗棠李鸿章对付湘军。这毫无作用,因为曾一造反, 便使得满汉完全对立,满人将完全失去对汉人的信任,即使依靠左,李扑灭湘军,李和左能有好下场?再者,当年咸丰许诺攻入南京者封王,结果最后才封了一个侯。满清这个举动是极其愚蠢了,吝啬一个无意义的王号,丧失了大批精英阶层的汉人对清王朝的效忠。不过这也无怪,这个举动和垮台前的皇族内阁真是相得益彰。就私人关系说,左宗棠曾是湘军的幕僚,楚军也由旧湘军一部发展而来,左的很多部下原本就是湘军,叫他们打曾国藩,只怕自己这个大帅的位子都坐不稳。李鸿章和曾有师生之情,也算是湘系走出来的。满清的高官厚禄,在左宗棠和李鸿章面前都不值一提,那只是凡夫庶子的追求。汉人是很难进入满清中枢权利机构的,即使封一个总督,身边还得有一个满人盯着,只能当一个忠实的奴仆,自己的抱负,理想都无法实现。像张居正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下,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诸于实践,成为万世名臣才是其人生追求的目标。只要李左同心辅助曾国藩,反清成功机会极大,而且战争应不过1-2年,成事以后,李左都是开国功臣,以曾国藩的修养,他绝不会做朱元璋,至少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不会自断臂膀。战争一打响,左李一旦观望,结果无论如何,处境都会艰难。满清取胜则会追讨当初观望罪责,借此消除其势力。曾氏取胜,湘系也会责备其不是一条心。李左唯有剪除军内满清势力,助曾氏恢复中华,才能维护自身和其部下的利益。15楼&关键是当时的汉人缺乏民族主义精神,民族虚无主义盛行,汉人不团结,当今亦是如此(可能没有满清,民国时严重了,比如汉服运动等,表明汉人的民族意识在增强),曾反清,必败,犹如明末反清运动,及吴三桂反清,不是败于满清,而是败于那些没有民族意识的汉人野心家,腐儒. 懂个鸡鸡,楼主知不知吴三桂是何等人,是大汉奸,你懂不,汉人早看透他了,,,,,,所以没人响应他,是他以为满人帮他打李自成,谁知满人不傻,让吴三桂当条狗,吴三桂知道当狗不好受,所以想造反,但汉人没人理他,最终有恶报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29401 工分:20354
左箭头-小图标
曾不造反,用某些人的说法是“满清气数未尽”,用曾自己的话说是“本朝君德正”。造反的成本太大,大于作奴才的成本。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11462 工分:890
左箭头-小图标
10楼&那为什么曾国藩最终没有选择反清呢。我认为问题症结不在于反清是否能成功,而在于皇帝能否坐稳。偌大的中国,很多地方势力是不会那么容易认同曾氏坐天下的。反清成功,湘系内部思想必然腐化,这可能成为湘系内部大分裂的开始。如果那时不能控制局面,洋人乘虚而入扶持各个势力,中国分裂,他也可能会兵败身死,由此看倒不如做个忠臣。再者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曾氏不会料到政治的发展趋势,但能想到反清可能会造成国家分裂这一后果,这便会让他成为一个民族的大罪人。至于第4点湘军腐化问题,湘军为什么有这个战斗力?在抗战中湖南人战功卓著,在湖南拖住日军7年,凭借的是一颗爱国之心,也可见湖南人尚武。而在当时湘军如此卖力,原因很简单,与其在家当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如出去干几仗搞点钱回来活得风风光光。如果农民有机会当开国功臣,而且机会很大,那么哪个蠢货愿意半途而废呢?当时曾氏已是50多岁的人了,而且身患牛皮癣,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折腾多少年,而怀有野心想利用他的人又是如此之多。宏伟的志向在他脑中也许只是一闪而过,也许他真是有心无力了。可惜啊,曾氏错过了成为我大汉民族千古第一英雄的机会!不过他仍是我最为敬重的先人之一,请你们不要因为他不反清和曾为满清效忠而诋毁他。 他不是错失了大汉千古第一英雄的机会,他是根本不具备成为大汉千古第一英雄的素质和能力。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11462 工分:890
左箭头-小图标
14楼&左宗棠曾经劝过曾文正公举事,一旦曾有所举动,左宗棠很有可能第一个响应,那个时候汉人知识分子对朝廷不是很满意,曾、左的关系也不是外人所知道的那样不睦,他俩是感情深厚的君子之交。李鸿章是曾的学生又是他一手提拔培养的人,他只能紧紧的跟着老师走。手下将领大多劝进,可谓是人心所向。曾成功的概率很高。但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有着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凭着一个大儒的良心绝对不会再把战火重新点燃的,为了一己私利而至万千百姓于水深火热战火中是曾无法做到的。 左劝曾起兵,这个恐怕不实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17860 工分:2133
左箭头-小图标
9楼&就1,2点来说,我认为曾国藩只要反清,就必将把拥有实权的汉人都绑上了反清的战车。因为曾本身就是汉人势力的最高代表。 战争一开始,清政府必然高官笼络左宗棠李鸿章对付湘军。这毫无作用,因为曾一造反, 便使得满汉完全对立,满人将完全失去对汉人的信任,即使依靠左,李扑灭湘军,李和左能有好下场?再者,当年咸丰许诺攻入南京者封王,结果最后才封了一个侯。满清这个举动是极其愚蠢了,吝啬一个无意义的王号,丧失了大批精英阶层的汉人对清王朝的效忠。不过这也无怪,这个举动和垮台前的皇族内阁真是相得益彰。就私人关系说,左宗棠曾是湘军的幕僚,楚军也由旧湘军一部发展而来,左的很多部下原本就是湘军,叫他们打曾国藩,只怕自己这个大帅的位子都坐不稳。李鸿章和曾有师生之情,也算是湘系走出来的。满清的高官厚禄,在左宗棠和李鸿章面前都不值一提,那只是凡夫庶子的追求。汉人是很难进入满清中枢权利机构的,即使封一个总督,身边还得有一个满人盯着,只能当一个忠实的奴仆,自己的抱负,理想都无法实现。像张居正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下,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诸于实践,成为万世名臣才是其人生追求的目标。只要李左同心辅助曾国藩,反清成功机会极大,而且战争应不过1-2年,成事以后,李左都是开国功臣,以曾国藩的修养,他绝不会做朱元璋,至少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不会自断臂膀。战争一打响,左李一旦观望,结果无论如何,处境都会艰难。满清取胜则会追讨当初观望罪责,借此消除其势力。曾氏取胜,湘系也会责备其不是一条心。李左唯有剪除军内满清势力,助曾氏恢复中华,才能维护自身和其部下的利益。
关键是当时的汉人缺乏民族主义精神,民族虚无主义盛行,汉人不团结,当今亦是如此(可能没有满清,民国时严重了,比如汉服运动等,表明汉人的民族意识在增强),曾反清,必败,犹如明末反清运动,及吴三桂反清,不是败于满清,而是败于那些没有民族意识的汉人野心家,腐儒.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568450 工分:515
左箭头-小图标
左宗棠曾经劝过曾文正公举事,一旦曾有所举动,左宗棠很有可能第一个响应,那个时候汉人知识分子对朝廷不是很满意,曾、左的关系也不是外人所知道的那样不睦,他俩是感情深厚的君子之交。李鸿章是曾的学生又是他一手提拔培养的人,他只能紧紧的跟着老师走。手下将领大多劝进,可谓是人心所向。曾成功的概率很高。但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有着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凭着一个大儒的良心绝对不会再把战火重新点燃的,为了一己私利而至万千百姓于水深火热战火中是曾无法做到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96164 工分:31464
左箭头-小图标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臣之楷模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35676 工分:27083
左箭头-小图标
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的门徒袁世凯后来反清成功。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23347
/ 排名:503
左箭头-小图标
其人已在江、浙、皖、闽、粤各府、县、市、乡血债累累,曾剃头之名能止儿夜啼,曾国藩亦算人杰,审时度势,知其若反叛,除湘一地,天下从者屈指可数,叛之必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23347
/ 排名:5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那为什么曾国藩最终没有选择反清呢。我认为问题症结不在于反清是否能成功,而在于皇帝能否坐稳。偌大的中国,很多地方势力是不会那么容易认同曾氏坐天下的。反清成功,湘系内部思想必然腐化,这可能成为湘系内部大分裂的开始。如果那时不能控制局面,洋人乘虚而入扶持各个势力,中国分裂,他也可能会兵败身死,由此看倒不如做个忠臣。再者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曾氏不会料到政治的发展趋势,但能想到反清可能会造成国家分裂这一后果,这便会让他成为一个民族的大罪人。至于第4点湘军腐化问题,湘军为什么有这个战斗力?在抗战中湖南人战功卓著,在湖南拖住日军7年,凭借的是一颗爱国之心,也可见湖南人尚武。而在当时湘军如此卖力,原因很简单,与其在家当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如出去干几仗搞点钱回来活得风风光光。如果农民有机会当开国功臣,而且机会很大,那么哪个蠢货愿意半途而废呢?当时曾氏已是50多岁的人了,而且身患牛皮癣,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折腾多少年,而怀有野心想利用他的人又是如此之多。宏伟的志向在他脑中也许只是一闪而过,也许他真是有心无力了。可惜啊,曾氏错过了成为我大汉民族千古第一英雄的机会!不过他仍是我最为敬重的先人之一,请你们不要因为他不反清和曾为满清效忠而诋毁他。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23347
/ 排名:5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就1,2点来说,我认为曾国藩只要反清,就必将把拥有实权的汉人都绑上了反清的战车。因为曾本身就是汉人势力的最高代表。 战争一开始,清政府必然高官笼络左宗棠李鸿章对付湘军。这毫无作用,因为曾一造反, 便使得满汉完全对立,满人将完全失去对汉人的信任,即使依靠左,李扑灭湘军,李和左能有好下场?再者,当年咸丰许诺攻入南京者封王,结果最后才封了一个侯。满清这个举动是极其愚蠢了,吝啬一个无意义的王号,丧失了大批精英阶层的汉人对清王朝的效忠。不过这也无怪,这个举动和垮台前的皇族内阁真是相得益彰。就私人关系说,左宗棠曾是湘军的幕僚,楚军也由旧湘军一部发展而来,左的很多部下原本就是湘军,叫他们打曾国藩,只怕自己这个大帅的位子都坐不稳。李鸿章和曾有师生之情,也算是湘系走出来的。满清的高官厚禄,在左宗棠和李鸿章面前都不值一提,那只是凡夫庶子的追求。汉人是很难进入满清中枢权利机构的,即使封一个总督,身边还得有一个满人盯着,只能当一个忠实的奴仆,自己的抱负,理想都无法实现。像张居正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下,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诸于实践,成为万世名臣才是其人生追求的目标。只要李左同心辅助曾国藩,反清成功机会极大,而且战争应不过1-2年,成事以后,李左都是开国功臣,以曾国藩的修养,他绝不会做朱元璋,至少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不会自断臂膀。战争一打响,左李一旦观望,结果无论如何,处境都会艰难。满清取胜则会追讨当初观望罪责,借此消除其势力。曾氏取胜,湘系也会责备其不是一条心。李左唯有剪除军内满清势力,助曾氏恢复中华,才能维护自身和其部下的利益。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23347
/ 排名:50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曾国藩若反清,则清必亡。有些人只会说,历史不能假设,什么如果如果一点意义也没有。说这话的人觉悟很高,视死如归,他也不能确定明天他是否能活着,过马路走斑马线遇到醉酒驾车闯红灯,躺着中枪归西也是有可能的嘛。这个世界瞬息万变,谈论什么都不可能尽全面,但这些局限并不妨碍分析和讨论一些问题,也不妨碍发表一些观点。历史不能假设这句话被曲解,成为一些装清高装深沉的无知者的口头禅。曾国藩若要反清,他的策略必然是养寇肥己,那么也不会如此为清王朝卖命,更不可能在1864年就将太平天国消灭。由此看来,曾国藩很早就决心当忠臣了。尽管如此,我认为在1864年曾反清仍至少有九成胜算。当时清王朝极度腐朽,除去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中国真再没有一支力量能同湘军抗衡。一些人提出了反清不得成功的几大原因,大致为;1,李鸿章未必支持他。2,左宗棠未必支持他。3,曾的思想和他剿灭太平天国打出的旗帜就是忠君爱国。4,湘军已经腐化了。曾不是一个在政治上无欲无求的,这点很容易看出,自古热衷政治之人,就没有不想当皇帝的,曾是肯定有过造反的想法的,只是权衡各方面之后放弃了,去做一个“忠臣”。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77100 工分:16451
左箭头-小图标
曾国藩在江南屠戮无数,为满清镇压了太平天国。它要造反,汉人不会拥护它。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85065 工分:20680
左箭头-小图标
战争对国家的破坏力曾国藩看得很清楚,作为一个传统意识非常强的文人,不愿背上造反的恶名。所以,曾国藩走的是社会改良之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82192 工分:2626
左箭头-小图标
纯粹胡说八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要造反做皇帝的。左宗棠的确厉害,但湘军实力远大过楚军。淮军的李鸿章父子就是曾国藩的属下,一手提拔起来的。战后曾国藩主动裁军,包括裁了他最能打的九弟(曾国荃)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30733 工分:14984
左箭头-小图标
为了牵制曾国藩,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了一个只有举人身份的左宗棠为闽浙总督。-------------?????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5360 工分:3579
左箭头-小图标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78291 工分:5704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论题好奇怪啊!曾国藩为啥要造反?没有任何理由啊!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39条记录]&分页:
&对曾国藩为什么不敢造反 因为这个人他打不过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国藩的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