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德国历史发展进程历史最好了吗?

中国西藏网微博
中国西藏网微信
西藏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日前,投资2亿余元、总长34公里的西藏隆子县扎日乡曲桑村至玉麦乡的柏油公路建设进入路面铺设阶段,预计到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边境孤岛”玉麦,将与西藏主干道路网联通。“我们的心与党中央贴得更紧了。”去年10月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玉麦乡农牧民卓嘎告诉记者。
2017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生产总值连续25年、农牧民可支配收入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西藏发展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
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
“西藏发生的巨大变化,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确定了“十二五”3305亿元和“十三五”6576亿元中央支持西藏的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惠及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发来贺信,给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回信,对西藏各族群众幸福安康生活、生态文明建设和军民固边守边寄予了厚望和重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5年,也是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5年。
统计显示,2017年西藏自治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671元、10330元,分别增长10.3%、13.6%。
西藏地处地球“第三极”,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是制约西藏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2017年,西藏自治区99%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全区公路里程由6.5万公里增加到9万公里,高等级公路由37公里增加到660公里。乡镇邮政网点实现全覆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09万千瓦,主电网覆盖62个县(区),解决和改善199万人用电问题。与此同时,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持续改善,重要城镇和高海拔县供暖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高速发展加速惠民,5年减少贫困人口53万人
“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依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勤劳双手努力奋斗出来的。”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党支部书记达娃说。
步入琼林村,村内溪流清澈见底,村外森林郁郁苍苍,别具民族特色的村寨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据达娃介绍,这些年来在对口支援省份的帮助下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旅游,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2846元,1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已有9户成功脱贫。
高速发展,加速惠民。每年,在西藏的财政支出中,有70%以上用于民生,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批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把党的关怀送到了各族群众的心坎上。
西藏地处高寒地区,气候恶劣,自然条件差,成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成本极高,脱贫难度很大。近年来,在党中央的特殊关怀下,在对口支援省市的帮扶下,西藏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的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统计显示,5年间,西藏贫困人口由86万人下降到了2017年底的33万人,减少了5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2.33%下降到了12.4%。仅2017年,西藏贫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6%,减贫14万多人,1705个贫困村居退出,25个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着眼长远,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以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为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辐射环境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全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61处,总面积4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面积居全国第一,藏羚羊、野牦牛、黑颈鹤等12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和1200个西藏特有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这些年来,西藏自治区积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建设,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每年有10万名以上农牧民直接参与国土绿化,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今,生活富足、生态美好、民族团结,正是西藏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将高原上盛开的黄色花朵的花瓣仔细摘下,待到气候合适的季节,唐卡画师们便将这些花瓣细细熬煮,最终这些黄色花瓣变成了丸状的植物颜料,在唐卡绘画中主要用干染手法表现,常常描绘画中的花朵、云彩、水纹等。
西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和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藏民族早就形成了爱花、赏花、种花的习惯。
海棠、君子兰、格桑花、绣球花、卓玛花、三角梅……都是拉萨最常见的家养花品种。好养活、香气馥郁,是人们选择家养花的两大原因。更多关于的相关阅读
登录入口:
· · · · · · · · · ·
西藏妇女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新华网拉萨3月8日电(记者郭雅茹、黎华玲、张蕊)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中国妇联授予10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其中就包括来自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的藏族妇女尼玛卓玛。
尼玛卓玛,藏语意为“太阳仙女”,出生在西藏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童年的卓玛与很多小伙伴一样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走进校园。幸运的是,受惠于国家教育援藏的政策,卓玛顺利读完村小学、县中学,并于1985年从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回到西藏。
如今,49岁的卓玛不仅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同时已成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室主任,也是一位屡获表彰的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
尼玛卓玛说:“在今天的西藏,妇女的地位越来越高,妇女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了。”
随着西藏的发展,藏族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尼玛卓玛一样的优秀妇女,包括律师、空姐、医生、教师、企业家等。她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一代西藏妇女的风采,为西藏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近几十年来,西藏高度重视妇女工作,不断增加投入。在旧西藏身心受到压抑与摧残的广大妇女,如今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和权益。她们正成为西藏各行各业的主力军,撑起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西藏妇女发展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
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参木群女士说:“西藏的发展与进步为西藏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旧西藏,妇女被称作“吉麦”,直译就是“腰以下”,弯着腰走路,不能抬头,看人也只能看腰以下,孕产妇的死亡率也很高。生存都有困难,更别提发展。
如今,西藏建立了地(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并对农牧民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医药费用全报销,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
此外,西藏妇女的政治地位也不断提高。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等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中,女性比例不断上升,一部分妇女还走上了西藏各级重要领导岗位。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会场外,人大代表、西藏山南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副乡长扎西央金说:“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代表,又是女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充分说明西藏妇女和男同胞一样,只要能力够,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平等履行职责。”
扎西央金表示,现在,西藏女性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工作上都有自主选择权,选择面也越来越宽,女性的身影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岗位上。
新时代的西藏妇女,带着中国女性特有的睿智和勤奋,带着积极、明确的工作思路,犹如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在高原阳光的照耀下,生机盎然。
从3名到31名,农民工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及时、准确、立体呈现2013两会新闻、资讯、信息、影像和互动。
创意编辑室
两会代表委员微博群杜青林指出,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务实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西藏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西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西藏》杂志作为中央涉藏宣传的重要刊物,创刊20年来,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传播党和国家的声音,生动反映西藏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为维护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杜青林指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新时期涉藏宣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掌握工作主动权,注重宣传实效,提高科学化水平,不断推动涉藏宣传实现新的发展。《中国西藏》杂志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舆论宣传规律,合理配置资源,树立精品意识,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扩大影响力,努力成为宣传西藏的重要力量,广大读者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的重要窗口以及涉藏领域对外宣传的重要品牌。
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主持座谈会。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民委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西藏自治区政府,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及首都藏学界、新闻出版界、西藏和其他省藏区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代表参加座谈会。
据了解,《中国西藏》创刊于1989年,现有汉、藏、英三种文版,汉、英文两种电子网络版,发行到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1A4)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频道头条 Big News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西藏的发展&历史的必然
时光荏苒,当初背负封建农奴制枷锁的西藏,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已经一跃跨入现代文明社会,创造了一个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典范。如今从西藏的巨大变化来看,毋庸置疑,西藏的发展与进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全面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样也是历史的必然。
在过去60多年里,西藏走完了人类社会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走完的历程,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壮丽的篇章。从原始农耕到现代化农业;从牛背马驮到风驰电掣的陆空运输;从古老的徒步传信到声、光、电瞬间传遍千家万户……在中国的版图里,除了西藏,或许再也没有哪一片土地经历过这样的历史变迁,也没有哪一片土地得到过如此多的厚爱,更没有哪一片土地承载了那么多纷繁复杂的关注和评说。西藏走过的不平凡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而深刻的启示。那就是西藏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正确的发展道路,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全国人民的帮助,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也离不开对外开放合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西藏各族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西藏。西藏的进步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对于藏族人民来说,苦难的记忆刻骨铭心,幸福的生活甘甜沁心。通过60多年的发展,西藏的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城镇化也使得西藏各族人民更多的分享到现代文明发展带来的成果;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大力支援和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着西藏的发展和进步。
如今的西藏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新西藏,它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如人们所说,对西藏人民而言,过去的60多年所蕴含的变迁是那样的横无际涯。而今天西藏的年轻人离那些苦难的日子已越来越远,也感受不到灰暗腐朽的气息。但是,人们不该忘记西藏过去的痛苦,不该忘记半个多世纪来,怎样的变革与奋斗才造就了西藏的今天。带着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色彩,西藏正朝着2020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正迈着自己的步伐跻身世界发展潮流之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发展进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