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一开始没注重主题注重结果导向的原则致写到中间小说主题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没主题,这样该不该放弃这部小说?

小说往往要恰当地结合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主题.请以“希望 为话题.写一篇小小说.题目自拟.字数不低于600字.——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小说往往要恰当地结合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主题.请以“希望 为话题.写一篇小小说.题目自拟.字数不低于600字.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孤独的舞者(蒋智润)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⑤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选自《读者》)&【小题1】仔细阅读②③段,从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说说这只蝴蝶的特点。 (4分)&【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是否恰当?为什么?(4分)&【小题3】结合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特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4分)&【小题4】试指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①托物抒情。文章借枯黄的草地上的一只蝴蝶在孤独中旋舞,舞出忧伤的美丽,优雅的欢乐,表现对在寂寞里苦苦追求的人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衬托手法。用秋天的寂静、清冷,衬托出孤独的舞者的坚强。(另外可以答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用精细的笔墨描写秋天寂静清冷的环境和洁白的蝴蝶回旋飞舞的场景,用抒情的语言赞美其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世界精神,用议论句揭示其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格。还可以答对比,人生舞台上“孤独的舞者”与“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的人对比。)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吹喇叭  ①万屯小学教员崔大林竞成了个吹鼓手。  ②三间石头房子校舍要倒了,学生吓跑了。他给村主任跪下磕了三个响头,村主任也跪下给他还了三个响头,一礼还一礼,村里实实在在没有钱。他一赌气背上了只祖传的喇叭走四方。风餐露宿,勤学苦练,(  )破了指头,吹肿了腮,他把一腔心血都用在喇叭上了。喇叭成了他”化缘“的好伙计。他懂老调,识新谱,心灵手巧,在吹鼓手里他成了头把手。他给人家吹喜,给人家吹丧,给人家吹小儿满月,给人家吹老人寿辰,给人家吹新屋落成,给人家吹开业典礼,还有……  ③好一只多味的喇叭;好一个五音纵横、八面玲珑的吹鼓手!  ④别人吹个喜盈门,他就吹个乐开怀;别人吹个悲伤切切,他就吹个哀思绵绵……崔大林技拔头筹,艺高一等。他把那只喇叭吹得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能车鸣马嘶,人言鸟语。因此红白喜事人家多愿请他,他有时也给人家加粗额外的花活,出个新调调,添个新曲曲,这样他的价码自然比别人高了,赏钱也比别人领得多了。有一次一家大公司开业,他吹得特别卖力,在喇叭上加了不少花活,直把一街人都给拉了过来,公司的总经理乐坏了,马上赏给他一沓子大票。总经理说你这一阵子喇叭,比请了明星剪彩还有魅力。可崔大林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时竞不知是个啥滋味。  ⑤崔大林的喇叭越吹越红。崔大林的名气越吹越大。崔大林的腰包越欢越鼓。  ⑥崔大林想他该回他的山村,两年多来,他天天都惦着他的学生呢!乐团请,公司聘,都没有留住他。  ⑦他回到山村,把一兜子钱重重地往村主任桌上一(  )说,把万屯小学给修起来!村主任吓了一跳,哪来这么多钱?吹来的。崔大林差点未哭出来。什么?他见村主任未明白,操起喇叭在村主任头上狠狠(  )了一下,村主任才如梦方醒。  ⑧待小学修好后,他坐在房顶上把喇叭使劲吹,吹个旭日东升、红旗猎猎;吹个春回大地、书声朗朗。吹来了辍学的学童,吹来了贫困的山民,吹得人们群情激动,热泪盈眶。  ⑨望着这些可爱的学生和乡亲,崔大林的喇叭早已哽咽难鸣了。1.选文“(  )”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划  摔  敲B.划  扔  打C.磨  摔  敲D.磨  扔  打2.结合文意,写出”如梦方醒“的同义词:______________。3.第②段中,崔大林”给村主任跪下磕了三个响头“中的”跪“”磕“两个动词,表现了崔大林什么样的心理?为什么村主任”也跪下给他还了三个响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喇叭成了他‘化缘’的好伙计”一句的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③段中“好一个五音纵横、八面玲珑的吹鼓手!”中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本篇小说后,想想看:崔大林“改行”做“吹鼓手”的动机是(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篇小说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8.小说结尾用“崔大林的喇叭早已哽咽难鸣了”来表达主人公的复杂感情和内心感慨。试设想,此时崔大林会对“这些可爱的学生和乡亲”说些什么话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全文后,想想看,全文描写的山村教师崔大林的形象为何能感人?下面是对这个问题的原因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字字含情地描画了崔大林对山村教育事业的一片痴心。B.作者有意描写崔大林喜欢吹喇叭,终于成了艺高一筹的吹喇叭能手。C.作者着意刻画了崔大林心系山村学生,勤学苦练吹喇叭的钻劲。D.作者揭示了崔大林痴迷的不是”那一兜子钱“,而是那群嗷嗷待哺的山里娃的高尚情怀。
(2005·辽宁锦州)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①有这样一句话:“上帝与我们同在。”其实真正与我们同在的不是虚幻的上帝,而是另外一种真实的东西——语言。人类的生活、交往、学习等等,几乎一切都离不开语言。就连上帝也要依靠语言与他的信徒们交谈。语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文学、艺术、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对于人类来说,语言就像空气一样,是最普通的,也是最重要的。
  ②语言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正常人都经过开始的咿呀学语,到会说简单的句子,最后能熟练使用自己的母语这样一个语言学习过程。学会母语是人类童年最大的收获,不过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真正了解并能随时随地恰当地运用自己的母语。举个例子,哪怕一个小学生也能听出一个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所说汉语的错误,并能告诉他应该怎么说,但即使是受过一定教育的成年人也未必能告诉他为什么。有个笑话说:某人请客,约定的时间到了,四个客人只来了三个。某人等得心急,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没来。”三位客人中的一位多了心,拔腿走了。某人又说:“不该走的走了。”话一出口,又气走了一位,某人急忙解释:“我说的不是他俩。”结果最后一位客人也坐不下去了。某人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妻子怪他不会说话。现代意义上的公关、广告、演讲、辩论等体现的大多是语言的魅力。真正要做到“会说话”,还必须经过有意识、有目的地系统学习。
  ③地球上空气只有一种,但仅“活着”的语言就不下几千种。世界上很多不同民族杂居地区的人差不多都会说两种以上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学习语言的意识相当明确。相比之下,许多中国人都不很重视语言学习——特别是母语学习。相信自己语文能考80分(百分制)的中学生并不很多,其他科目就大不相同,语文真的很难吗?
  ④有人精通几种语言,有人一辈子只会说自己的方言。这并不全是天赋的原因。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精密的符号系统,了解它的规律便能事半功倍。
  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习惯上叫国语。正如空气会被污染一样,语言也可能遭污染。脏话、粗话等不文明语言是一种语言污染,生造、滥用词语和所谓的“时髦语言”也是语言污染。通过语言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该怎样去净化自己的国语。
  ⑥语言和数学、物理、化学等一样,是一门科学,语言学甚至是一门基础科学。它和很多其他科学交叉,有自己成系统的分支科学。语言学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现在的世界是计算机(信息)时代,要想让人类语言和计算机语言沟通,语言学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想让汉语更好地运用于计算机信息处理,需要更多的中国人来学习、研究自己的语言。
(1)阅读选文后,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①段中说“语言就像空气一样,是最普通的,也是最重要的”,语言之所以“最普通”,是因为语言与我们同在,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语言。请你简要回答为什么说语言“也是最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的“笑话”直接证明选文中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地球上空气只有一种,但仅‘活着’的语言就不下几千种”,这里“‘活着’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样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语言污染的现象,从净化母语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提高自身修养,不说粗话、脏话。
B.多读书多积累,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不滥用词语。
C.热爱我们的母语,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
D.在作文中,可以自己编造词语。
(6)第①段画线句子“语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这“美好的东西”可以是深刻的思想、鲜活的人物、感人的情节、细腻的描写、透辟的分析、精美的语言……结合你的阅读实际,举例说明语言带给你的美好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揭开害羞之谜李君印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是能改变羞怯性格的。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 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选自《百科新说》2010年第11期,有删节)1.请根据文中探究害羞原因的过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1)大脑扫描:掌管人情世故的大脑皮层活动较弱,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活跃→ →警惕→害羞(2)基因分析:基因差异→ →焦虑、惊恐、抑郁→害羞2.请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答: 3.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说明方法: 作用:
4.第①段中写到:“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揭开害羞之谜李君印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也就是说,有害羞基因的人,一部分依靠后天的努力,是能改变羞怯性格的。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 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选自《百科新说》2010年第11期,有删节)小题1:请根据文中探究害羞原因的过程,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1)大脑扫描:掌管人情世故的大脑皮层活动较弱,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活跃→&&&&&&&&→警惕→害羞(2)基因分析:基因差异→&&&&&&&&→焦虑、惊恐、抑郁→害羞小题2:请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答:&&&&&&&&&&&&&&&&&&&&&&&&&&&&&&&&&&&&&&&&&&&&&&&&&&&&&&&&&&&&&&&&&&&&&&&&&&小题3: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说明方法:&&&&&&&&&&&作用:&&&&&&&&&&&&&&&&&&&&&&&&&&&&&&&&&&&&&&&&&&&&&&&&&&&小题4:第①段中写到:“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他们真的是异类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我写小说的一点体会
我的图书馆
我写小说的一点体会
我市青阳县作协施主席邀请我和他们县的文友们交流一下,谈谈写作小说的体会,我非常感谢他们能看得起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准备了这样一个小稿。昨天下午和他们一起交流了一下,感觉气氛很融洽,也有幸认识了他们中不少的文友。
我写小说的一点体会
施主席好,大家好!
非常感谢施主席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写小说的一点体会。我和施主席是在博客上认识的,去年下半年他和我说,能不能在今年春上和青阳的文友们交流一下写作的体会,当时我很忐忑,害怕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犹豫了好一会才答应下来。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渴望得到交流,也想借这机会把自己零乱的写作稍稍归拢一下。由于我不太擅长在公开场合下讲话,更由于在座的都是写作界的文友,不少文友有很多年的写作经验,并且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我担心自己因为紧张出现思维上的短路,出现冷场,所以写了一个稿子。下面就照着这个稿子念下去,请大家谅解。
首先我说说我怎么写起小说来。
我写小说的时间不长,05年的6月份我突然心血来潮,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写完了一个六千多字的小说《跳楼》,从网上投给了《佛山文艺》的李智勇老师,我是用hotmail邮箱投过去的,非常巧的是,没几天这个邮箱就打不开了。我很快忘了与写作有关的一切事情,也没有再写一个字,直到11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六,我从外面吃饭回来,楼上的邻居告诉我,有我一份汇款单让我到邮局去取。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谁会寄钱给我,待把汇款单取回来,才知道是《佛山文艺》的稿费,上网一查,《跳楼》发在11月下半月刊,当时已经成往期杂志了。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个小说的发表,我肯定不会再接着写小说了。因此也借此机会对这个小说的责编李智勇老师说声感谢。
在此之前,我没有写过任何东西,可以说,除了看一些书,我对写作、对当下的文坛几乎是两眼一抹黑,除了《小说月报》上常见的几个作者,我说不出其他任何一个作者,连我市已经发了很多小说的余同友老师都不知道。但既然走到这条路上来了,我就想接着走下去,一有时间就看杂志上的短篇小说,我把《佛山文艺》上的许多短篇小说下载下来,一篇篇看。这时的看和以往的看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研究人家怎么写的,对胃口的小说要反反复复看好几遍,有了想法就立即动手写。那段时间用着了魔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好在我妻子到合肥进修去了,假使她在家,不时干扰我一下,我会不会坚持下去也很难说。每一篇小说完成之后我立即把它投出去,一投就投四五家,如果网上能找到邮箱就一古脑的塞进去,我猜不少杂志之所以不接受电子投稿恐怕是害怕像我这样的人。当然我现在不这样做了,我已经了解一些杂志的风格,也结识几个编辑,投稿要慎重多了。
写的东西迟迟不能发表让我非常着急,但我还是咬牙坚持下去。我从网上看到有人写了三年五年甚至七年八年才发了处女作,觉得自己已经是够幸运的了。我要回过头来恶补,从一无所知开始,恶狠狠地看恶狠狠地写。我之所以把这段经历说出来,是想说明,一段时间的密集训练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就像高考必须经历高三这一年一样。这样坚持下来,直到06年10月我才有一个小小说在《芒种》发出来,第二个短篇是07年6月发在《青春》上的《金戒指》。
接下来我就写一篇小说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谈一点体会。
1、小说的构思
构思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说实话,我不少小说还没想好要写什么的时候就动笔了。有时候是因为一个小说的标题比较吸引人,像《飞来飞去的月亮》,一开始我只是写了两个在城市漂流的艺术青年闪电似地结婚,后面要写些什么根本就没有考虑,写了一千字写不下去就停下来了,后来准备写一个小小说《捡叔》,写着写着,止不住写长了,写到两千多字的时候我果断地把《飞来飞去的月亮》拿来做这个小说的标题,换了标题后有许多想法也跟着冒了出来。我很看重小说的标题,有时候有了标题就很自然地带出了故事和人物,像我写的《官打捉贼》《和宁小拧握手》《炸鱼》《小镇的艺术家》都是早就拟好了标题放在那里,没事的时候就围绕标题想一想,有些东西就渐渐地出来了。现在还是这样,一旦有了一个标题,不管好不好我都记下来,没事的时候看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有了想法。
有故事当然更好,其实构思主要就是围绕故事和人物进行的。但这里有一个陷井,往往会因为故事而忽视其他,容易使小说变得单薄,所以这就牵涉到怎么写的问题。
实际上,在构思的时候,写什么和怎么写无法分得清清楚楚,通常是同时考虑的,因为同一个故事,不同的写法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传统的写法可能使小说显得人物丰满,故事情节曲折有致,而含有现代意味的手法可能只需要很少的故事因素,并且把故事打成碎片,分布在小说各个不同的位置,因此构思的重点往往不是故事,而是怎么说故事。我看到当下的许多中短篇小说,他们写的故事大多是常见的故事,有不少故事都似曾相识,关键是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其实哪有那么多好的故事呢,太离奇的故事反而不能出现在小说里,因此我觉得一旦有了模糊的想法或者模糊的故事,考虑如何写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太擅长写故事,我的小说最大的毛病就是故事性不太强。当初《飞来飞去的月亮》投给了《鸭绿江》,牛健哲老师做了推荐,没能通过终审,他打电话和我说,主要是因为故事弱了。不过有的小说故事还是非常清晰的,像《小镇上的艺术家》和《官打捉贼》,前一个小说我是写了小镇上几个爱好艺术的小青年之间的故事,故事主要是写马而然和方芾同时爱上了衣寒,而衣寒后来竟然和小痞子小三子他们混在一起,最后方芾到少林寺培训班学武想报复小三子他们,结果就在回来的当天,被小三子他们暗算葬身于水库。我对这个故事很满意,这个小说也是我目前认为自己写的最好的小说。故事好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一种说法,长篇写命运,中篇写故事,短篇写味道。这是很好的总结,长篇无疑需要好几组故事,而且具有一定的长度,我没有看过现在的长篇,不敢妄说。中篇确实要有好故事,有了好故事写起来也很轻松。短篇的故事是最难写的,因为讲究的是味道,就必须认真考虑怎么写,否则一不小心陷进去,出不来,味道就打了折扣。
当下小说中的故事,有不少是往奇里写,往狠里写,尤其是写底层的,要么摔断了腿呀,要么穷得上不起学,要么捐献器官。这样的故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不少含有现代意味的小说都写到了死亡,当然这样的死亡已不仅仅只是故事的结局了。苏童有不少小说就是这样的。我将要发在《鸭绿江》第5期上的短篇《应当发生点什么事的夜晚》也是写了死亡,一开始就说我觉得这个夜晚应当发生点什么事,结果我把李强干掉了,结局就是写我怎样把李强干掉的。
2、小说的主题
我们初写小说总喜欢把主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这些主题大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比如温暖、坚韧、奉献,善良。或者是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意欲鞭笞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和不正之风。我们往往确立了主题后,再根据主题去设计故事,这就有点像写议论文的味道,论点论据然后论证的过程。其实这些大多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内容,这些内容小说可不可以写,应不应该写,我认为当然可以写而且应该写,但不能死死地围绕主题写来写去,把主题写得过于清晰过于突出。
实际上许多人都不讲主题了,而是说小说的意图。主题容易使我们联想到积极的意义,而意图就不会。小说的意图是什么比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要宽泛得多,所谓主题的模糊性、主题的多义性用意图来解释更容易说得明白一些。比如我写的短篇小说《跳楼》,不少读过它的人说,主题是表现一个年轻人不怕受挫折坚持理想终于获得成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而我真正的意图是想表达我们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的心态,千方百计想出名然后坐收渔利,年轻人最后跳楼的意外身亡实际上是逃不脱的必然的结果。同时我还写到了人情世故。这样小说的意图就丰富了,也不是用一句话两句话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虽然这是我写的第一个小说,有一些欠缺,但我至今还很喜欢它。
我另外一个短篇小说《回麻坡井》,是写我离开麻坡井二十年了,这次回来为二十多年前去世的父母立个墓碑。小说从我回到县城受到高规格的接待开始,再写到麻坡井人对我的接待以及帮助,麻坡井和外面的生活简直是两个世界,有些世外桃园的味道。我在外面做的是不法生意,警察追到了麻坡井要带我走,县里的人一个个溜掉了,麻坡井人却硬要我喝完酒吃完饭再让警察带走,我上了警车,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回到麻坡井。我的意图不在于揭示外面的人怎么势利,麻坡井人怎么淳朴,而是想说,一个人从一个地方走出来,要想再原原本本地回到原来那个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另外我还特别设计了关于麻坡井来历的两种说法,不仅增添了小说的神秘色彩,也使小说的意图更有多义性。
许多人都说,小说更应当注重对人精神上的探索,对人性的探索,我认为这是现代小说的普遍追求。也是大伙常说的,小说不仅仅是写给中国人看的,也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一个必然结果。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一厢情愿,但我认为这个路子还是基本正确的。现在纯粹按照传统做法写出来的小说好像没有了,多多少少都带有一点现代的或后现代的味道。那么人性真的有那么多东西可写吗?这一点我也正在思考当中。
有人把人性分成向上的部分和向下的部分,向上是善的向下是恶的。这样似乎就也有了积极的和消极的,但既然都是人性里的东西,小说就不能喜欢谁不喜欢谁,就应当把笔触伸向所有的领域。
我发现当下有不少关于成长的小说,童年的成长,少年的成长,大多写成长的疼痛。其实这并不新鲜,以前的小说也写成长,某某成长为革命战士,某某成长为独立的女性。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表现手法不同,小说的意图也迥然不同。还有一类是关于失落和寻找的,小说的标题直接用寻找某某某,去某某地方,我的《回麻坡井》也可部分地归入这个范畴。
也有主题先行的写法,先有明确的意图,然后围绕意图来写,这样能造成一种极致的效果,我的《和宁小拧握手》有这样的倾向。当然,这和主题突出是有区别的,至于区别在哪里,我一下子也说不太清楚,这需要我们去体会了。总之,主题也好,意图也好,不能没有,但又不能让人一下子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这还不仅仅是度不度的问题,这是写小说的一个难点,我认为只有靠感觉来解决。
还有人提倡无意义写作,消解一切意义,故事无意义,人物无意义,更不要说文章要表达什么意图了,这样的小说纯粹靠感觉来写,我也不大明白,我看到有人在博客上说,一个小说写完了,自己也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3、小说的人物
写人物是小说的一个主要任务,但当下的小说好像不大注重刻划人物性格,更多的是写人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很难看到,通过某某事件来反映人物的某某性格,也很难看到人物性格发生变化,比如由懦弱变得坚强,由阴暗变得磊落,即使有这样的变化,也不是通过对事件的描写来完成的,大多是由作者一句话两句话来交待完成的。比如某某结婚后性情大变,婚前怎么样婚后又怎么样,都是由作者直接说出来的,这样小说的节奏就变快了,叙述也容易进得去出得来。
人物性格基本上是平面的,作者给他定性一个性格,然后让他带着这个性格去经历、去折腾。可以说人物性格淹没在人物关系之中,只要能立得住就行了。
有许多小说写一根筋似的人物,也就是认死理,这样的人物在生活中多多少少是有些烦人的,但在小说中却显得特别可爱。为什么会这样,大概这就是小说和实际生活的区别。像《阿霞》《一头叫谷三钟的骡子》,据说徐则臣的好几个长篇都是写这样的人物。我写的中篇《和宁小拧握手》也属于这个类型,王时几乎用一生的时间追随宁小拧一双像手模特一样的手,乐此不彼。
一个短篇可以有很多人物,一个中篇也可以只有两三个人物,有的人物不需要交待他的来龙去脉,只要有一个或两个人物贯穿始终就行了。
4、小说的结构
对于结构,我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但结构无疑是重要的。我以为它和节奏有关,和详写略写有关,和叙述的顺序有关,和阅读时的心理感受有关。
有一种很常见的写法,这种写法也很容易掌握,就是从故事的中间开始,之前的部分在故事的行进中一点一点地穿插交待,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片段化处理吧,到了大概三分之二的地方片段基本上就穿插完了,后面的三分之一就写故事的高潮和结尾。我写的短篇《断指》、《应当发生点什么事的夜晚》和《炸鱼》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好像只适合短篇,因为它可以使小说的一下子变得紧凑。现在人喜欢快节奏,希望读小说一下子就能进入到故事里。
我曾经用一种很笨的方法来实践这种写法,比如要写一个9000字的短篇,从故事的中间写起,写到1600字左右的时候,插进来800字左右的片段,然后接着1600的地方往下写,写2000字左右又插进1000字左右的片段,再写千把字又插进几百字的片段,最后的两、三千字写高潮和结尾。当然字数可以根据故事的需要适当地调整,只要能产生错落有致的节奏就行了。
还有一种心理结构,就是以人物的所思所感为线索,把故事串联起来。这样可以写得很开阔,场景、人物切换起来不着痕迹,读者读起来也比较轻松。现在有不少杂志要求小说有悦读感,就是说不能写得太艰涩。
以上是写一篇小说不可回避的几个问题,把它们分开来说便于说得清晰一些,实际上许多方面是互相纠缠在一起的。一篇小说和另一篇小说的不同,是全方位的不同,真正讲,一篇小说之所以呈现出这样而不是那样的面貌,就是因为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它具有了这样的面貌,这个面貌是唯一的。
下面再简单地说几点其他方面的情况。
1、写是硬道理
小说是写出来的,一个好的构思一个好的故事你不写出来,就不知道它能不能成为一个好小说。思考很重要,但写更重要,有许多想法是在写的过程中完成的,甚至在写的过程中会很大程度地改变原来的想法。我经常是有了一点想法就坐在电脑前写起来,边写边构思,比如一个中篇,我写了千把两千字后,才停下来想后面写什么,写了五千字的时候停下来再想,大概写到一万六、七千字的时候,才算是构思完成,这期间我写得很慢,一天最多写两千字,少的时候只有三四百字,接下来就很快了,快的时候一天能写三千多字。
初写小说不要考虑太多,先写起来,有人说,我写十篇能发表一篇就行了,这话说得有些悲壮,但说明写是硬道理,小说只有写出来才知道好不好。不停地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等过了几年,水平提高了,再把它们拿出来修改修改,说不定就可以发表了。不能发在大刊上,也能发在一般的小刊物上。《我爱我妻》是我06年1月写的第三篇小说,后来修改一下发在了《橘州文艺》08年1、2期合刊上,虽然没有正式刊号,但总算变成了铅字。《带你去看城市》大概是我写的第四或第五个小说,去年修改一下发在了四川阿坝的《草地》09年1期,这是有正式刊号的公开发行刊物。
有时候要硬写,硬着头皮写。有人说,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情,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我认为他说了假话,写作不可避免会遇到不想写或写不下去的时候,不写就完蛋了。我看过刘庆帮的一篇创作谈,他说有篇小说的某个地方感觉要插进去一些东西,他硬着头皮写,却写出了相当出彩的一部分。
2、关于阅读
我认为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的许多想法就产生于阅读之中,甚至有的小说能成为我借鉴的范本。初写小说离不开借鉴,大家都说小说要有个人的风格,要有独创性,其实翻开杂志一看,许多小说都似曾相似,甚至有的小说相似度高得惊人。有人早已提出了这个问题,但刊物喜欢这样的小说,你有什么办法呢,假使你真的傻兮兮地去独辟蹊径,你的小说就可能永远别想发出来。我以为,独辟蹊径是名家的事,因为名家写的东西杂志社会照单全收,然后再组织评论家去评论,说不定又能引导一股新潮流。没名气的人独辟蹊径通常会被当成胡来。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杂志上的小说研究一番,借鉴着写起来,这样成功率会大得多。也不要担心别人说你模仿,因为你在写的时候一定会有自己的东西注入进去。等你有了一定的信心有了一定的把握再去独创。
其实说到独创,一个时代真正留下来的作品能有多少呢,古今中外我们知道的作品也就那么几千篇或几百部。
我在80年代的时候看过不少外国的小说,能找到的名著基本上都看了,包括古典的现代的。现在让我再看那些书,可能看不进去了,但这些确实成了我今天的养料。我认为古典精神和当下相比,差别是很大的,古典多真,当下多伪。
现在我只看当下的中短篇小说,没有看过当下的任何一部长篇。前不久买了一本第2期《收获》,是冲着苏童的长篇《河岸》买的,准备看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
阅读最大的好处是能培养小说的感觉,识别小说的气味,我认为,良好的感觉比理性的分析更重要。创作理论可以适当看一些,而且应当看一些,但不能被理论束缚住。不然评论家指责这个小说写得不好,那个小说写得差劲,他自己为什么不能写出一篇惊世骇俗的小说呢?
3、关于投稿
我初写小说,因为写得慢,写的过程中反反复复把前面写过的地方一遍遍看,不停地修改,到小说完成时基本不修改了,就迫不及待地投出去。如果是通过电子邮箱投的,隔一段时间我会去邮件问一下,不过很快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好,不仅不起作用,还会让编辑反感。后来把稿子投出去之后,就不再过问了,说不定某个时候打开邮箱就有一个惊喜。
现在我小说写完后,都要整体上修改一两遍再投出去。能不能发出来,作品好是主要的,同时还需要一些运气。有些初写作的人(包括我当初)老是不平,觉得编辑不注重新人,只唯名家,说名家的东西也不见得怎样好。其实我现在觉得名家的东西大多要好得多,连名家的好都看不出来,说明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你对自己的稿子有信心(也不见得有信心),一定要多投。同时要了解杂志的风格,有针对性地投成功率会高一些。不要为了方便为了省钱只投电子稿,有些电子稿编辑不一定会看,编辑不看,你的稿子再好都等于零。适当地投一些打印稿,我估计,打印稿编辑一般都会看的。
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回过头来看一遍倒有点正儿八经的味道,其实这就是我写作的一点体会,我是真诚的,有什么说什么。我十分清楚自己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我也不知道自己还会坚持多久,不知道最终会写出什么名堂,我没有野心一定要上名刊选刊,一定要获个什么奖。但这并不代表我现在无所谓,只要写,我就会认真地对待,毕竟写小说的快乐是其他东西代替不了的。
写作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同时又非常耗时间,不写得妻离子散就很不错了。但为什么还要写呢,我想这就是宿命,就像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打牌一样。在座的有不少经验丰富的文友,我不想说班门弄斧之类的客气话,我是有真诚地交流,如果有什么说得不好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包涵。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还可再探讨。我们共同努力,尽可能地为池洲文化做出一点贡献。
谢谢大家!
馆藏&28196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