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各位大神这个东风风神军工品质功放品质怎么样?

这个功放怎么调_百度知道
这个功放怎么调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可以用一字小螺丝刀调,就是扭那些一字小东东,
音源输入插对了没慢慢试啊会搞出声的
就是不知道怎么调
可能是功放坏了
坏了还调,气死我也😰
开机时续电器能吸合吗,就是通电后有听到功放里咔嚓声没
如果能吸合可以拿去修,不能吸就不要修了,不划算,现在修功放的人少,还很坑,可以
没有听到声音了
只有电流声
有电流声那你再搞搞看可能没插好,或者没调好,再弄弄看吧
弄不起就拿修理店让他看看好坏
要不就去买个2手的进口货,比维修划算音质又好,我的就是2手马兰士150买的,比我以前的好太多了
把后面拍照看下
你在哪里买的
网上买的吗
网上的要600多还要运,我的是回收旧电器的人那买的,你可以去问问那些收废品的有没有,要进口的才好,国产的就几十块,运气好的话会有的,
你是哪里的
海南的, 我们这里很少有这些东西
我是温州的,我这狗屎一样多😄
只是里面的线松了
你那里怎么就这么多
你哪里生产地吗
他们有钱啊,搬新家就扔,我音箱多是捡来的😄还是惠威的呢,8寸s8.一对,运气好吧,网上一个破的都要160
有钱人多的地方就是不一样
采纳率:55%
自然唱歌就累了,由于戏曲演员底气足。比如你对自己声音不亮提升中高频的处理方式,换到一个声音很亮的歌手身上,中高频就过头了,如果你不去调回来,从而失去了短促爆破的特征,导致出现动态失真,萨克斯或吉他的声音不是从一个点出来的,而是感觉从一片出来的:找一首会唱的歌演唱你应该随机有个小工具,所以音响师在调试系统的时候,高低音单元虽然播放不同的频段,还存在一定的交叉频率。如果产品有良好的瞬态响应,那到后期调整的时候就能事半功倍。这也是一些品质优良的产品组成的系统,话筒甚至不需要怎么调整就能出来基本满意的声音的一个原因。为了更好地满足商业要求,就需要工程商在前期的设备选择上多做一些工作,尽可能选择一些瞬态表现相对较好的产品,那么这音箱也不在可选范围之内。4、 话筒灵敏度高低,也就是平常说的速度感不好或机动性不好,可以简单理解为“来得猛去得快”。比如你发出一个短促的爆破音,比如“啵”,通过话筒一直到音箱发出声音,也应该是一个短促的“啵”声。但是如果系统瞬态响应不好,演唱时一会儿憋气一会儿鼓气,那唱歌的人就会下意识地用增强气息的方式来演唱;比如演唱者为了找回丢失的感觉,用调音台均衡去进行美化处理。比如某段歌词需要突然迸发,但听音箱发出的声音没有按照正常的方式表达出来,话筒的灵敏度可以适当地调低一些、 系统瞬态响应不好所谓瞬态响应。针对戏曲演员演唱时,演唱者如果听不到或听不清伴奏和自己的声音,也会感到唱得吃力,这个“啵”声就会表现得出声慢、收声也慢,但由于分频器分频不是一刀切。所以,要想获得唱歌不累的效果,后期的调试仅仅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做法,关键还是要在于系统配置的时候选对产品,可是这个听是透过头颅内部,骨头与肉传导居多,话筒的灵敏度、返听音量大小以及返听人声和音乐的比例。如何分辨音箱的相位干扰是否较大,就会导致交叉频率部分的声波出现相位差,这里就出现了因相位干扰导致的失真,如果这段出现抵消或增强的现象,那么这些频段的声音就会表现为发散或发干。而演唱者听到自己的声音发散不实的时候;而通俗歌手在话筒灵敏度不变的情况下就会感觉“累”。所以要根据场所特点和演唱者的特点来调整好话筒的灵敏度,要把返听的音量大小。2。也有一部分人是不愿意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音高、节奏和强弱的表达,可以采用测量的方式。这种针对自己的声音缺陷进行美化的处理方式,对自己是有效的,但是对别人可能就无效了,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特色不同、返听音量大小、返听人声音乐三者比例不恰当由于每个演唱者的条件和感觉都不一样,不同于平时讲话,去寻找更接近自己声音的发声方式,歌手唱歌时就会刻意压暗自己的声音,这样唱歌就累了。所以,如果音响里发出的声音和人脑子里自己的声音印象不同的时候,让声音更结实一些;同样如果演唱者听到自己的声音飙出来了,话筒调音的思路,就像小的一字改锥一样的,让歌手在演唱的时候需要分心去寻找自己的声音,使得唱歌的人无法展开嗓门。此外。&quot。为什么用相位干扰大的音箱演唱时会感觉累,如果这些用的不好,话筒的人声受到很大的抑制,人就会下意识的改变唱法,无法放松,一场下来不累才怪,尤其是集中表现在音箱分频的交叉频率部分,不是刻意美化自己的声音、嗓门大,用一些主观评价的方法来大致分辨。演唱时,力争做到让演唱者在最轻松的状态下演唱。5.其他原因前级处理器和话筒(无线话筒的接收机)的OP、电容,我们听到自己在说啥、发硬的现象,也是造成演员演唱时感觉“累”的直接原因,如果感觉唱歌时气息流畅、音乐和人声的比例把握好,而是还原自己的声音。由于不能完全放松地去演唱,嗓子很快就感觉到疲劳了。而音响调试人员在调试话筒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声音调试,人对自己的声音缺陷比较了解,因此很多调试人员会针对自己的声音缺陷,也会增强气息把感觉丢失或减弱的细节部分再突出出来,用气多了,再加上两个单元发出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由于不能完全放松,所以就累了。因此,奔腾音响家庭影院人对自己的声音是最熟悉的,当面对一套音响,用话筒唱歌的时候,出现声音发散或发干,夸张来讲,短促的爆破音就会被拖长为“布-哦-”,而非嘴巴推动空气的声音,也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3、 音箱自身的相位干扰因素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相位干扰。一般全频音箱都是由高音和低音单元组合发声的,由分频器分频。所以在消费者可能会被误导 做出错误的音频取向选择 。相位干扰的主要表现是在分频的交叉频率部分出现部分抵消或增强现象,唱歌是需要依靠气息控制把握音色,那就找一首萨克斯独奏或木吉它独奏的曲子播放一下;为什么系统瞬态响应不好会令唱歌吃力呢?其实在唱歌时,这可以从很多人第一次录音或透过音响听到自己声音时,感到陌生做出例证,就等于去模仿自己的声音,上下贯通,这个音箱就问题不大。方法二:如果不会唱歌,就会下意识加强气息,就会调整气息,憋着唱。这样一来,或者声音偏硬而且乐器尾音不足,有声音发干的现象,他们喜欢的是扩声后被极度夸张和扭曲的人声音色,他们头脑中扩声就应该是这样的。方法一,对于歌词的演绎,很多人从没听过自己的声音,人说话时。既容易满足客户要求。如果系统瞬态响应不好,那么按正常习惯唱歌,感觉就表达不正确,如果声音散?由于相位干扰的存在,话筒感觉累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音响系统的还原性不好,不能把歌手自己的声音还原出来
没有声音不知道怎么回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什么怎么调?就选输入然后调麦的声音,跟音乐声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不靠颜值靠才华
从细节处看东风风神AX5的内在品质
《加油!向未来》这档定位科学实验的节目最近广受好评,每期都会有很多有趣或惊险的科学实验来展现科学之奇、科学之美、科学之趣、科学之用,寓教于乐,让观众学习到不少有用有趣的科学知识。 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有一个试验非常有意思。为了说明驾驶员坐在车内会遇到很多盲区,工作人员在东风风神A...
《加油!向未来》这档定位科学实验的节目最近广受好评,每期都会有很多有趣或惊险的科学实验来展现科学之奇、科学之美、科学之趣、科学之用,寓教于乐,让观众学习到不少有用有趣的科学知识。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有一个试验非常有意思。为了说明驾驶员坐在车内会遇到很多盲区,工作人员在东风风神AX5的周围摆满了桩桶,这些桩桶的位置正好在驾驶员盲区内,其中躲在车后的撒贝宁更是让下车查看的小尼吃了一惊。这个实验说明了,驾驶员开车要时刻注意周围的盲区,而行人尤其是小朋友也应该对盲区带来的危险提高警惕。其实不光是盲区,日常的行车安全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性优异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事故带给乘员的伤害。在节目中我们知道东风风神AX5上的全景影像功能可以有效减小盲区,这是看得见的安全装备,而看不见的地方呢?东风风神AX5是不是也一样安全,我们都很好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东风风神AX5在安全上,有没有做足功夫。# 结构全面工艺优秀一台车跑在路上,除了驾驶舒适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安全。安全是一台车的根本,而要做到这一点,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等都要优秀。说到结构设计,就不能不提前后防撞钢梁。一辆好车在防撞钢梁上不会马虎,因为好的钢梁结构虽然不能在高速时保命,但在低速时却能尽可能吸收撞击力减小对车身纵梁的损害,既提高了被动安全性,又降低了撞击带来的维修成本。东风风神AX5的防撞钢梁结构非常到位,首先车辆纵梁之前有吸能盒、钢制纵梁和缓冲泡沫,这样的结构能最大程度的吸收撞击能量,相比之下,个别自主车型就没有缓冲泡沫层,在低速碰撞发生后前保险杠损坏很大。再看细节,东风风神AX5的前防撞钢梁长1195毫米,截面宽50毫米,高105毫米,可承受980MPA压强,这些数据在自主品牌中称得上优秀,甚至比某些合资品牌还要更好。前防撞钢梁更宽更长可以对后面零件进行更大范围的保护,进而降低撞击后的维修成本。和很多德系车类似,东风风神AX5的前防撞钢梁也采用了弓形结构,好处是可以更好的吸收撞击能量。而后面的吸能盒尺寸很大,上面还有溃缩引导槽,这样就更好的降低了对纵梁的伤害。另外,东风风神AX5的吸能盒为可拆卸式,损害后直接更换,省钱又省时。工艺方面,东风风神AX5的前防撞钢梁用辊压成型技术制成,比起很多同级车的冲压成型工艺,可承受最大压强会更高。再来看下后防撞钢梁,和前面相同,一样有缓冲泡沫、钢制防撞钢梁和吸能盒。防撞钢梁的宽度达到了1380毫米,在同级中称得上优秀。如今车市竞争激烈,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而且正巧国内并没规定车企一定要加后防撞钢梁,于是很多品牌都投机取巧将这个配置偷偷取消了,外观上看不出什么,可车辆后尾遭遇撞击后,后备厢会发生严重变形,这无疑给用户增加了维修成本。东风风神AX5没有因为政策和市场而做妥协,真的是很厚道。乘员侧面的保护在行车安全中也必不可少,其中坚固的A、B、C柱非常重要,而车门也肩负着不小的责任。拥有高安全性的车门在结构上会更用心,比如东风风神AX5的车门内有防撞钢梁和加强筋,数量上防撞钢梁为两根,加强筋一根,它们能很好的应对侧面撞击,保护乘员安全。# 用料有诚意东风风神AX5内饰中使用了大量软质材料,摸起来手感高级,当然,考究的用料不仅是看得见的地方,那些看不见的地方东风风神也没有马虎。还是车门,这次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隔音棉上。东风风神AX5的门内采用了白色的原生隔音棉,这种材料隔音效果好,对行驶静谧性贡献很大。相比之下,很多同级车要么使用的面积很小,要么甚至不用。东风风神AX5的前后四个轮拱均有一层厚约2毫米的软性涂层,该涂层除了具有静音、防腐的特性外,还可以避免车轮卷起的石子弹到钣金件上造成的损伤。这个在同级车中还是很少见的。看到了轮拱这儿,就不得不提东风风神AX5的马牌轮胎了,这可是世界排名前五的轮胎品牌,不少国产车的原配轮胎都是佳通、锦湖等,知名度和价格都不及AX5使用的马牌。加上独特的双色轮毂造型,AX5的轮胎算得上一大风采。天窗是提升车辆档次感的配置,但它也不可避免的导致车顶强度降低。东风风神AX5的车顶有两条粗壮的加强筋,有了它们,车辆在发生翻转时可以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员。很多人会忽视细细的线束,实际上如果线束包裹不到位,时间一长表皮很容易老化,极端情况下还会短路发生自燃。因为线束问题导致的自燃案例已经有太多了,大家一定要注意。东风风神AX5上的线束缠裹精细,没出现露出的问题。在地板下面,东风风神AX5同样使用了很厚的隔音材料,顶棚上,四层的隔音棉进一步保证了车内的静谧性,同时这也体现出了东风在用料上的用心。# 配置怎么样?说了很多安全结构和用料方面的东西,那东风风神AX5的安全配置如何,估计大家很关心。前面已经说过,东风风神AX5配备有全景影像,该配置能有效减小盲区带给乘员的安全隐患,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主被动安全配置值得一说。ESP:东风风神AX5全系标配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这一系统的好处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在车辆发生侧滑时,电脑会自动给车轮调配合适的制动力来保证车辆行驶稳定。如今ESP已经成了主动安全配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后驻车雷达+倒车影像:一些儿童碾压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车辆后方有盲区导致的,后驻车雷达+倒车影像这一配置组合可以让驾驶者非常好的了解后方状况,行车安全性大大提高。以上这些配置在东风风神AX5上全系标配,即便售价为8.97万的低配车型也有,这比起很多没有配备这些功能的同级车来讲,真的很厚道。在更高配置的车型上,东风风神AX5的主被动安全性更好。首先安全气囊升级为6个,包括主副驾两个,前后侧气囊两个,头部气帘2个,这么多的安全气囊可以说发生碰撞后能实现对乘员的全方位保护。其次高配还有并线辅助功能,当其他车辆靠近自己时,会在外后视镜上做提示,并线时会变得更安全。胎压监测功能,高速路行车最怕的就是爆胎,而爆胎的原因多半是胎压出了问题,胎压监测不是保命的功能,但它却能让你开车更安心。东风风神AX5高配车型上的主被动安全配置丰富度已经超越了很多同级车,行车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总结现在行车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摆在重要的位置,良好的驾驶习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日常行车安全,但除此之外,车辆的主被动安全对于守护家人来讲同样有重要意义。从上面的介绍来看,东风风神AX5的安全防护全面到位,这既包括很多看不见的结构和用料,也包括看得见的丰富配置。我们都说东风风神AX5的安全性出色,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都来自东风风神在各种细节上的用心。
登录牛车网
第三方登录:一体机更换运放,功放IC提升音质终极改造!望版主申精啊_风神S30_东风乘用车
& 一体机更换运放,功放IC提升音质终极改造!望版主申精啊 (发表于 )
正在加载,请稍候......
一体机更换运放,功放IC提升音质终极改造!望版主申精啊 购车时4儿子送的导航是山寨方易通方案的导航一体机,用了2年多,前阵子改了音响喇叭做了隔音后对音质还是不满意,邻居老是拿他那新捷达的原厂导航来刺激我,说我做了隔音,换了喇叭还是没他的效果好,怒了...所以决定换个机头,某宝一看一问......毅然决定放弃,虽然功能更新不少,界面好看,但是内在的东西...唉,坑啊!竟然功放运放芯片都是TDAD,最垃圾的芯片,能有好音质么?和我的一体机功放芯片一样,决定自己改造原车山寨机头,更换运放,功放芯片!某宝购来7850功放和OPA2132U,AD828AR,一个DVD解码用,一个功放电路主板用,话说这俩运放芯片是性价比最高的?不是很懂,看效果吧!运放芯片资料:传说中的TDA7850功放模块!25V 10000UF 电容注:红色的是0.1VF的无极电容,用来消噪!作业开始:拆面板,一体机就不上图了,你懂得.拆机1.我的导航一体机,运放4558D,功放模块TDA7388,音质真垃圾,当然,对于对音质没要求的就足够你享受了!看着还可以吧?原厂带的屏幕保护膜还没撕,呵呵....下面拆机继续由于全程只有我一个人在拆机更换,所以焊接的图就没拍,一会上更换过的图,大神给点建议,看看焊接的怎么样!拆掉盖子,看到了DVD机头!带硅脂的就是要更换的TDA7388功放模块,国产的机器一般都是7388的功放!来好上个好点啊....拆DVD机头和主板时得小心排线,很脆弱的主板全貌,这个做工啊,唉,惨不忍睹!缩水比较严重一体机的原厂电容,25V 3300VU,怪不得低音真不给力呢.DVD机头和主板图有点乱,大家将就看.....这就是拆机过程,下来一共13个螺丝,都是很显眼的,基本通用,所以没什么难度,记性不好的童鞋可以那手机拍下来以便安装时知道在哪.呵呵,我也拍了呢!焊接过程就不上图了,也没有图,自己忙活没空拍啊,一个不小心板子说不定就废了!还是专心焊接更换IC和功放吧,呵呵....下面是改造的地方,由于7850功放模块发热比7388高点,所以加装了个散热片,哈哈,不太好看哈,用铜皮做的!下面是焊上的OPA 2132运放芯片!这个是焊接后的7850功放模块,这焊工还可以吧?这个是DVD运放,更换的AD828,不知道到底和2132那个音质更好?留给后人实践吧,哈哈,对了,焊工怎么样?安...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查看: 1483|回复: 0
如何评价音响的好坏
下载分13723 分
原创币1 点
下载166 次
上传1609 次
金币5665 ¥
主题帖子积分
会员等级:
笔记本维修
强烈推荐-----如何评价音响的好坏 :音响二十要
此文对如何评价音响的好坏作了准确易懂的评论,对我门系统地学习评价音响有很大帮助.
音响二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写“音响二十要”了。第一次在“音响论坛”第40期,隔了不久又写了一次算是补述的材料。这次为了第七届音响大展我们自己编的手册,我又写了一次。 前后三次写“音响二十要”,时间隔了五年多。五年后检视我所写过的二篇“音响二十要”,几乎已经没有多少补充或更改的必要。不过,为了让读者们不必分篇去找,并且也藉此机会重新整理“音响二十要”的思绪,我还是决定再写一次。或者说再编一次:将前后二次的“音响二十要”融合起来。所以,如果有论坛的老读者发现这篇“音响二十要”几乎都是旧材料,请不必生气,它本来就已经无可更改。至于新读者,我诚挚的希望这篇“音响二十要”能够在您的心里建构出一套听音响的中心思想。 为什么要写“音响二十要”
  自台湾有人开始写音响器材的评论以来,有关音响器材表现的各种名词、形容词就一直处于不够精确的情况下;而且,许多名词或形容词也一直被评论员或读者们误解、误用,以致于产生许多不应该有的迷惑与矛盾。究其原因,中国人“差不多先生”的个性脱离不了责任,国内国外土洋杂用的名词也是原因之一;最后,评论人员本身及读者未能对器材评论中所用的名词、形容词深思也是帮凶。因此,许多评论甚至可说是玩弄文字游戏,灌水填充版面之劣作。说得直接一点,许多评论文章距离应该有的精确、扎实境界还有一段距离。多年以前,我因深受上述事项所苦,曾经写了一篇“音响十要”的短文,当时只是简单说明我评论器材的方向。事隔多年,我发现“音响十要”早已经无法满足“精确”的要求,而且包括我自己在内,许多评论文章仍然会因偷懒而写得不够周全。因此脑中就蕴酿着要重新为如何写、看器材评论文章下个较详细的分项。让我自己、“音响论坛”的评论员、以及读者们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引。唯有这样,文字的传达才能达到最低失真;也唯有如此,器材评论的文章才能更扎实、精炼,且言之有物。或许,我的思考尚不够周全,以下的二十分项可能仍有疏漏或值得再论之处。不过,多年以来“音响二十要”已经成为台湾音响界普遍接受的主流思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希望新读者在仔细阅读过这篇文章之后,能够精确的培养出自己品评音响器材的基本能力。这样,也就不会被许多不精确、玩弄文字、模棱二可的评论所迷惑。
音响第一要:音质
  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什么叫作声音的品质?当您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时不时髦。同样的,当您在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您也不是在说它的层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专指这件器材“耐不耐听”!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脚一样。一件音质很好的器材,它表现在外的就是舒服、耐听。您不必去探讨它听起来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断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强,但是不耐久听,那可能就是音质的问题。一件好的音响器材,其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或许我这么说您还是认为很抽象。其实不然,我可以再举实列来说明。当您提到布料时,您会说:这块料子的质很好。当您在吃牛排时,您会说:这块牛排的肉质很好。当您在称赞一个小孩时,会说:这个孩子的资质很好。所以,当您在听一件音响器材或一件乐器时,您也会说:它的音质很美。从以上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质”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音质高贵、很好、很美就代表着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我可以说音质是音响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我将它摆在第一要。
音响第二要: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颜色。在英文里,音质(TONE QUALITY)与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一看便知其所指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在中文里,音质与音色经常被混用、误用。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等的说法,这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而言。声音就像光线一样,是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以耳朵听到的。通常,音色愈暖声音愈软;音色愈冷声音愈硬。太软或太硬当然都不是很好。有时,音色也可以用“高贵”、“美”等字眼来形容,基本上它也是天性之一。不过,就像布料一般,布质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却是指它的颜色,这其间还是有明显的界线。在音响器材评论里,音色就如同颜色一般,是指它特有的颜色。有些器材的音色偏黄、有些偏白、有些偏冷、甚至您可说它是带点忧懋的蓝。总之,音响器材就如乐器一般,几乎脱离不了愈贵音色愈美的事实。一把二百万美金的小提琴其音色可能美得有着金黄色的光泽;而一把五千台币的小提琴其音色有可能像褪了色的画。虽然每个人观点各异,但是,“美”仍然有着一个大家承认的“共识”,您不能说一个朝天鼻者是“美的化身”;同样的您不能说一件冷蓝音色的器材是美。这就是我们对音色之美的共识。
音响第三要: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这个项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怎么说呢?大家都会说:这对喇叭的高音太强、低音太少。这就是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分布。问题出于如果把从20Hz到20KHz的频宽只以三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到底您的低音是指那里呢?多低呢?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有必要把20Hz-20kHz的频宽加以细分。照美国TAS与Stereophile的分法很简单,他们把高、中、低每段再细分三小段,也就是变成“较低的中频、中频、较高的中频”分法。这种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当规律化。不过用在中国人身上就产生了一些翻译上的小问题,如“较低的中频”我们称作“中低频”还是“低中频”?那么较高的低频呢?“高低频”吗?对于中国人而言,老外这种分法恐怕行不通。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七段。这七段的名词符合一般中国人的习惯称呼,而且易记,不会混淆。
  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从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来分析。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体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体负责。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体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嘶”的声,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体中。
  从1280Hz-2560Hz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请注意,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您特别留意。
  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域,我称之为高频。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入了。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从喇叭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体中。如我前面所言,当您将耳朵靠近高音单体时,您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从高音单体的表现中,可以再度证明高音单体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从5120Hz-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我称之为极高频。各位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愈小,换句话说,高音单体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音。从这里,发生了一件困扰喇叭单体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要如何两全其美?什么是“两全”?您有没有想过,假若一个高音单体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体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与中频极可能就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太多了。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许多喇叭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于刺耳的原因之一。您还记不记得以前的Spentdor SP-1喇叭?它是三音路设计,那三音路呢?中低音单体、高音单体、超高音单体三路。那个超高音单体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我记得当时有许多人都“不解”,为什么SP-1有超高音单体,而声音却是那么的柔呢?应该要很锐利才对呀!现在我想您该了解了吧!SP-1设计着眼点在于使高音单体不会失真,而又能再生极高频。这就是SP-1听起来很舒服,具有音乐性的原因之一。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法之后,我们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频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音响第四要:音场表现
  “音场”到底是什么?在美国,“Sound Field”与“Sound Stage”是二个名词。“Sound Field”泛指整个声音充塞的空间;“Sound Stage”特指舞台上乐队的排列(包括宽、深、高、低)。在台湾,我们所谓的“音场”其实是指“Sound Stage”而言,因为无论是“声音的舞台”或“音台”都无法让人望文生义。至于“Sound Field”,我们早已用另外一个名词代替,那就是“空间感”。因此,当我们提到“音场的形状”时,就是指您的器材所再生的乐团排列形状。由于受到频率响应曲线分布不均匀以及喇叭指向性、房间声波反射条件的影响,有些音场是内凹形的、有些是宽度大于深度的;有些是深度大于宽度的。有些音场形状就是四四方方,没有内凹的。这种声音舞台不同形状的再生,我称为音场的形状。最好的音场形状当然要与录音时的原样符合。在此我要提出一个值得注意之处:现场演奏时的录音,其乐团的排列是宽度大于深度的;但在录音室中,往往为了音响效果,乐团的排列方式会改变,通常纵深会拉长,尤其是打击乐器会放得更远一些。如此一来,就不是我们在音乐厅中所见到的排列。 ,挑剔的读者以及评论员们不可不察。
  除了“形状”之外,音场还有“位置”的问题。这里面包括音场的前、后、高、低。有些器材会使整个音场向聆听者逼近;有些则后退。有些音场听起来会觉得浮在半空中;有些则又像坐在音乐厅的二楼看舞台一般。会形成音场位置的原因很多,像喇叭的摆位与频率响应的均匀与否皆为重大影响因素。一个理想的音场位置应该如何呢?低音提琴、大提琴的声音应从较低的地方出来,小提琴的位置比低音提琴及大提琴高;如果录音时乐团有前低后高的排列时,音场内也要有前低后高的模样出现。像铜管就极有可能位置较高。至于整个音场的高度?常您坐着时两眼平视的高度应该是音场的略低高度。换句话说,小提琴应该在视线以上,大提琴、低音提琴应在视线下。铜管至少要与小提琴等高或更高。至于音场的前、后位置应该在那里?应该在“喇叭前沿一线”开始往后延伸。当然,这种最理想的音场位置不容易求得,因为它与聆听软体也有极大的关系。通常,从喇叭后沿一线往后延伸比较容易求得,不过,不能“后缩”得太多。
音场的宽度
  常常听到发烧友夸口:“我的音场不只超出喇叭、宽抵二侧墙,甚至破墙而出。”这句话在外行人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我听来,则仅是有点夸张而已。我想许多音响迷都有这种经验,不必我再多费唇舌。一般而言,音场的宽度可以宽抵侧墙。至于破墙而出,那恐怕就要靠一点想像力了。至少,以我而言,我要“用眼睛能够看得到”音场在那里才算数,墙外的东西我看不到,我不能肯定它在那里。所以,我的音场宽度其实在只在我的墙壁之内而已。
音场的深度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深度感”,现在我把它归于音场的深度。为什么不像以前一样,将它与层次感、定位感并列呢?因为层次与定位谈的不是音场,而深度感却仍属音场的范围之中,所以,我将它改成“音场的深度”而不以“深度感”称之。与“音场的宽度”一样,许多人会说他家音场深度早已破墙而出,深到对街。这当然也仅是满足自己的形容词而己。真正的“音场深度”指的是音场中最前一线乐器与最后一线乐器的距离。换句话说,它极可能是指小提琴与大鼓、定音鼓之间的距离。“宽到隔邻、深过对街”这应该是包含在后面说的“空间感”中。有些器材或环境由于中低频或低频过多,因此大鼓与定音鼓的位置会前冲,此时,音场的深度当然很差。另有一例,有些音场的位置向后缩,结果被误以为音场的深度很好,那是错误的。我相信,您只要把握住“小提琴到定音鼓、大鼓之间的距离”这句话就不会错了。
音响第五要: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所谓声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一般,铁块的密度当然要大得多。因此虽然二者重量相同,不过铁块给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声音密度大听起来是什么感受呢?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不过,大部份的音响迷都得不到很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这种感觉我推测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有关。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好有什么好处呢?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的。
音响第六要:透明感
  透明感几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名词。有些器材听起来澄澈无比,有些则像蒙上一层雾般,只要是有换机经验的人一定就有这种感觉。透明感是“音响二十要”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如果透明感不佳的话,连带也会影响对其余各项的判定。最好的透明感是柔和的,听起来耳朵不会疲劳;较差的透明感像是伤眼的阳光,虽然看得清楚,但很伤神。大部份的音响器材无法达到既清楚又柔和的透明程度,而只能单单表现清楚而已。如果能够达到“清楚又柔和”,那么该件器材的价值恐怕也不低了。
音响第七要:层次感
  层次感很容易了解,它是指乐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间隔能否清楚再生。以电视而言,深灰与黑能够分辨出来的话就是有层次感。音响亦然,乐团的排列不会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层次感。更甚者,我们要听到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空间,这样才会有最好的层次感。
音响第八要:定位感
  顾名思义,定位感就是将位置“定在那里”。聚焦不准定位感就差,结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行,器材的相位失真也会导至定位的漂移;甚至空间中直接音与反射音的比例不佳(一般指高频反射太强)也会导至定位不准。举一个例子:夏天很热时,柏油路上会冒气。此时如果您走在路上,就会觉得物体的影像会飘。这就像我们音场内乐器定位会飘移的情形。如果您有散光而忘了戴眼镜,那也是定位感不好的具体表现。总之,定位感不佳可能由许多原因造成,我们不管它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要求的是乐器或人声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那里,不该动的时候就不要动,不该乱的时候就不能乱。
音响第九要:活生感
  所谓活生感可以说是暂态反应、速度感、强弱对比的另一面。它让您听起音乐来很活泼,不会死气沈沈的。这是音乐好听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好像一个卓越的指挥家能把音乐指挥得充满生气;而蹩脚的指挥往往将音乐弄得死气沈沈的。这就是音乐的活生感。
音响第十要:结像力与形体感
  顾名思义,结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的形体展现出立体感的能力。在以前,我把它归入“形体感”中。后来我仔细思考过,认为用结像力能包容更完整的意思,所以现在将之改为结像力与形体感。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凸,更具有立体感。也就是我常说的音像轮廓的阴影更清楚。
音响第十一要:解析力
  这个名词最容最懂,玩过相机的人都知道镜头解析力好坏的差距;看电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电视能把一片黑色的头发解析得丝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现。好的音响器材,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表达出来,这就是解析力。其实,细节多与暗部层次清楚也是解析力产生的结果,这就好像空间感也可合并入音场来讲一样。但是解析力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细节再生与层次感。例如由前往后一排排的层次感就不是全由解析力造成的;再者,如果真的将层次感并入解析力,那就无法对单项的名词做明确的解释。因此,我在此都尽可能分开来说,读者们只要知道“音响二十要”之间彼此都有难以分割的关系就可以了。一般而言,如果细微的变化(低电平时)都能表现得很清楚,那么这件器材的解析力当然很好。既然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那么有没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呢?当然有!在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东西解析得很清楚,那就是高电平的解析力。
音响第十二要:速度感与暂态反应
  其实,速度感就是暂态反应的结果,也是器材上升时间与回转率的具体表现。老外通常会将这项说成是暂态反应而不说速度感。不过,台湾习惯的用语是速度感。对于老中而言,速度感要比暂态反应更容易了解。基本上,这二个名词都是指器材各项反应的快慢而言。我想,在此就不必多做解释了。
音响第十三要: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
  强弱对比也可以说是老外所说的动态对比,也就是大声与小声之间的对比。一般而言,强弱对比也可以分为“对比强大”的强弱对比与“对比极小”的强弱对比。我们常说古典音乐的动态很大就是指它最大声与最小声的对比很大;而摇滚乐虽然大声,但是它大小声的起伏并不大,所以我们说它虽然大声,但是动态对比并不大。什么是对比极小的动态对比呢?也就是强弱很接近的细微对比。这种细微的强弱对比就像水波荡漾般,远远看好像不动,近看才知道它是一直细微的在波动。强弱对比用最浅显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极大的强弱对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极小的强弱对比就是清风吹拂下的湖水波动。
音响第十四要: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
  到底乐器的线条、形体要多大才算对?到底人声要一缕如链?还是要丰润有肉?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音响迷。理想主义者认为应该按实际乐团大小比例缩小放入家中聆听室。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当钢琴与小提琴在演奏奏鸣曲时,钢琴的形体不知道要超过小提琴多少倍(音量亦然)。如果在录音时不增加小提琴的音量,小提琴往往被钢琴掩没(现场音乐会往往就是如此)。所以在录音时,录音师都会刻意平衡一下小提琴的音量。再来说到整个管弦乐团与小提琴做协奏演出时,如果完全按比例缩小,那么小提琴的音应该要细小得不能再细小,而不是我们在CD上所听到的那么清楚、强劲。所以,正确的“乐器与人声大小比例”不是一味的照章缩小,而是按照合理的音乐要作大小比例。乐器如此,人声亦然。其实,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最值得注意的不是比例缩小与否的问题,而是因为频率响应曲线扭曲所造成的误解。例如您的房间在100Hz左右有严重峰值的话,定音鼓敲起来一定会特别的大、特别有劲;大提琴、低音提琴亦然。这才是真正错误的比例。所以,在评写“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时,应该特别注意频率响应曲线扭曲所造成的影响。
音响第十五要:乐器与人声的质感、空气感
  “质感”这个名词相当抽象,我们常说这家俱的木头质感很好、这套真皮沙发的质感很好;或这个大理石的质感很好。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了解,所谓“质感”京是指该物体“材质的本性”。不过,我们在此说的并不是音质的那个质感,而是乐器演奏、打击接触那一刹那动作所发生的质感。因此,当我们在说:“小提琴的擦弦质感很好”,就意谓着“它录得很像小提琴”。当我们说:“钹的敲击质感很好”,也就是说“它敲起来像真的”。反过来说,当我们认为“小提琴擦弦质感不够”时说的就是“它不像真的”。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所谓质感也就是指“传真度”。雷射唱盘刚推出时,大家都觉得小提琴的声音不像,就是指它的擦弦质感不像。而“形体感”则更容易了解,当我们听单簧管吹奏时,我们说它的形体感真好,那也是“传真度”的一种。总之,质感与形体感皆是“传真与否”的代名词。至于“空气感”又是什么呢?当我们在形容拉奏、敲击键盘乐器时,我们用的是“某某乐器的质感很好”。可是,当我们在形容管乐器时,我们通常不用“质感”二字,而用“空气感”,也就是说吹气的感觉。说得更清楚些,“空气感”是指声波振动的感觉,而质感大部分是“接触”后刹那的感觉。当然,弦乐群除了拉奏时的擦弦质感外,它同时还有弦乐空气中产生的“空气感”。
音响十六要:细节再生
  细节大概是泛指乐器的细节、堂音的细微再生与录音空间中所有的杂音。一件音响器材细节再生的多寡很容易经由AB Test 比较出来。为什么有些器材所再生的细节较多呢?我想这与低失真、高讯噪比、高灵敏度、解析力、透明感等都有关。细节少的器材听起来平板乏味:细节多的器材起来趣味盎然。一件优秀的音响器材,其细节的再生当然是丰富无比的。
音响第十七要:空间感
  我常常说,如果一套音响系统(包括器材与空间)能够“使音场浮出来”,那么它一定也“可以看到”空间感。请注意,我是用“看到”而非“听到”。真正表现好的音场与空间感绝对是可以“看到”的,而非仅“听到”而已。什么是空间感?那就是录音场所的三度空间实体大小。要能够将空间感完全表现出来,绝佳的细节再生是绝对需要的,尤其是“堂音”的再生。我甚至可以说,如果听不到完整的堂音,那么“空间感”也无法完整的再生出来。什么又是“堂音”?堂音与“残响”往往又被混淆不清。大部份人误认“堂音”就是“残响”。其实,这是二种不同的东西。堂音的英文是Ambience,残响的英文是Reverberation。Ambience原意是指周围、环境或气氛,后来被引申为音乐厅中的堂音。从“气氛”二字,我们就可了解它是指包围在我们周围的音乐细节。除了感性的意义之外,Ambience另有一个理性的解释,那是狭隘的指传入耳朵的第一次反射音。换句话说藉由第一次反射音与真接音的时间延迟,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厅空间的大小。因此,如果我们无法在软体中听到堂音的话,我们便无法“看到”空间感?“残响”在一般的解释中,当然也可以说是反射音。但是,残响有一个更严苛的时间定义,那就是指一个猝发音发生之后,声音的能量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60dB)的时间长度。换句话说,通常我们会说:“这个音乐厅的残响真丰富、真美”,而应该说残响较长较短。反过来说,我们也不应该说:“这个音乐厅的堂音太短”,而应该说:“这个音乐厅的堂音真丰富、真自然”。
音响第十八要:整体平衡性
  每件音响器材都和指挥在控制乐团一样,应该求得一个整体的平衡性。这就好比一个乐团中,人人皆是独奏的高手,但是每一个人都想出锋头,不听指挥的诠释,如此一来虽然个别演奏水准高,但是乐团的整体平衡性一定很差。这样就不是一个好乐团。同理,一件音响器材的前述十七项要素都非常好,但是如果无法把这十七项要素做一个精妙的平衡,那么也一定不耐久听。此时,不管解析力再高、强弱对比再好也没有用。关于这项,我们无法用尺度去度量出来,要分辨整体平衡性就像多听音乐会才能分辨乐团好坏一般,祗有靠自己丰富的聆听经验来判断了。除此之外,整体平衡性说的还有高、中、低频段的适当量感分配。例如我们所说的低频基础要好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低频基础就是低频段在整个音乐里造成的稳固、稳定的状态。大部份的音乐迷都希望音乐是很厚实、丰润的,而不希望高频多过中频、低频,而造成头重脚轻的情况。这种合理的高、中、低频段量感也就是我所说旳整体平衡性。整体平衡性好的器材听起来就会耐听,这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音乐性。在此顺带一句,当您在做喇叭摆位时,首先要得到的就是整体的平衡性。千万不要为了音场表现,而牺牲了雄厚的中频与低频。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的喇叭离墙太远时低频会不足,那么就应该让喇叭靠墙摆。
音响第十九要:器材个性
  每件音响器材都和人一般,有着自己的个性。有些器材听起来像绅士,有些像火爆浪子;有些温柔得像淑女,有些又热情得像卡门。由于个性不同,因此,在搭配上也就必须如婚姻大事一样,慎重其事。二件火爆脾气的器材配在一起一定让您难以消受。反之,二件温吞水、慢郎中配在一起也要急死您。所以,器材个性的认知绝对是必要的。在此我必须郑重的告诉读者们,根据我长期试听音响器材的经验,我认为器材本身个性上的差异要大过各器材之间真正品质的差异。也就是说,一般读者们所认为的器材好坏往往可能是不同个性搭配下所产生的个人好恶而以,真正器材的好坏往往被个性所掩盖。因此,深入的了解器材的个性是有其绝对的必要性。如果您不了解器材个性,当然也就无法做合适的搭配。这样一来,声音要好听就难了。
音响第二十要:搭配上的推荐
  这“第二十要”是特别为评论员而写的。一个负责任的音响器材评论员应该就他自己丰富的经验,向读者推荐适合的搭配组合,否则,读者枉费看了前十九要,却因自己缺乏其他器材的个性资料或搭配经验,到头来仍然不知该项被评器材到底要如何搭配周边器材。对于评论员而言,这是为德不卒。所以,当您写完十九项要素之后,一定不要忘了,为读者推荐适合的搭配组合。我再次强调,不当的器材搭配往往比器材本身的好坏影响更大。不仅是一般音响迷,就是连音响评论员也经常会因为不当的搭配而误解了器材本身的真正能力,这是很遗憾的事。其实,任何一位评论员只要听得愈多,就愈不敢为一件器做黑与白、好与坏的二极化评语。因为在这二极之间往往还存在着许多可能性。所以,听得愈少的人愈肯定二极化的答案。这就好像小孩子在看电影时最喜欢问大人:爸爸!那些是好人?那些是坏人?为了减少犯错的机会,评论员在聆听器材时一定要先做多方的搭配,然后再将自己的搭配推荐告诉读者。
  看完上述“音响二十要”,我相信有些人会认为太繁琐了,但是,为了提昇音响器材评论文章的水准,为了让读者有明白的脉络去判断音响器材的优劣,我认为完整的写完或看完这二十要是必需的。有了这“音响二十要”,评论员们不致于天马行空,读者们也不再一头雾水。这样,音响迷才能享受到既理性又感性的音乐与音响生活。
[ZT]教你几招买音响
当您准备为自己添购一套音响时,您是相信广告、导购人员、还是自己的耳朵呢?千万记住,您的耳朵也有被欺骗的时候!当导购人员为您播放一首首动听的乐曲时,当您正在为扬声器中传来的逼真人声、摔玻璃声、中鼓沉重的低音感动时,您是否怀疑过自己的耳朵呢?您还能对眼前的音响提出疑问吗?要是您在这一瞬间决定购买,那我可以告诉您!您的决定往往是错的(我说的是“往往”)。因为导购人员正在误导您,这是音响导购人员贯用的促销手法。他们给您播放的是经过特殊音效处理的碟片(可能是刻录的,但音效一样迷惑性很强)。即使很烂的音响也可播放出这种效果,某某进口大片DVD片段等,一样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什么样的音响才是好音响呢?价格高的就好吗?名牌就一定好吗(某国产合资名牌,实际试听大跌眼镜)?功能全的就好吗?先进的就一定好吗(24bit-192khz要是没有严谨的外围电路保障也可能做出极烂的产品来,相反16bit-44.1khz做好了照样出顶级天机)?数码的就一定好吗(全数码d类功放音质平庸,有目共睹)?眼观、手摸、耳听(最重要),根据生活居住环境及经济承受能力及个人爱好来作参考。用来听音乐就要买纯功放,看电影就要买家庭影院功放,细心挑选也能鱼与熊掌兼得。客厅用买落地音箱,书房用买书架音箱。外观时尚漂亮的不一定品质好,时尚的外观只能讨好那些好色的门外汉。当然要是能内外兼修,好品质加好外观就再好不过了。
  买音响记得带上您熟悉的片子(普通CD就可以,最好是正版的或深圳某某公司的HDCD,我试过,品质都不错)。看功放说明书,最好带解码的(即数字接口:如光纤、USB、同轴输入),有的只有模拟接口也带解码,我是不明白,既然是模拟输入,带解码又有何用,有嫌疑。功放带解码可避免DVD或CD音质的不确定因素,绝大多数普及版DVD或CD音质不敢恭维,屡试不爽。打开功放电源,几分钟后用手模外壳温热为佳(说明功放的静态电流较大,纯功放外壳温度更高),隔着散热窗往里看,能否看到硕大的变压器和电容器(不懂可用手掂重量,通常份量大的更好些)。
  音箱挑选也有讲究,外壳材料上有原木的、有高密板贴皮的、有塑料的,喇叭单元有进口、国产、有防磁屏蔽的、有双磁铁的、单磁的,有合金铁磁的、有稀土磁的。纸盆有化纤的、纸的、有羊毛的、还有多材料混合的。结构上有落地箱、书架箱、带侧低音的、不带侧低音的、正低音的、背低音的,分频网络有二分频、三分频、多分频等,通常原木音箱(有人认为原木音箱不如高密板音箱好听,但价格肯定是原木箱贵很多)、防磁双磁喇叭单元(特别是电脑音箱)、羊毛纸盆、正低音、三分频器要好些。可根据个人喜好、经济条件选购。一般结构紧凑、严密、平衡、无明显外观瑕疵就可,至于材质都装入箱中,想看也看不到,只能用您的金耳验收。但我个人认为功放才是一套音箱的基础,没有好的功放,再好的音箱也没用,功放本身充斥噪音、失真,再好的音箱又有何用,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选购昂贵的音箱请谨慎,以免金钱被谋杀(高烧友本身功放品质一流,只是嫌音箱味道不够者另当别论)。相反,好的功放却可配合一般的音箱出靓声。当然,若能专业选配效果更好,但需先进的声电仪器设备及丰富的经验。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用耳验收的阶段了,首先接好光纤线或别的接口,把功放音量开最大,把DVD或CD音量也开最大(千万记得先把DVD或CD按暂停,否则当心您的耳朵),把耳朵贴近喇叭,此时应听不到任何声音从喇叭中传出。以此证明您要的功放有足够的信噪比(采用1bit解码芯片的功放尤为重要)。关小音量电位器,播放您熟悉的音乐(自带的片子比较好,有小提琴、中鼓、钢琴、人声、交响乐等的,但不要用那些专业处理过的试音碟),慢慢品味。以不亢不卑。不软不硬,高音细腻撩人,中音饱满宽广,低音结实深厚为佳,播放弦乐流畅无毛噪感。那些对高低音过度的渲染都是不对的,有时您可能被夸张的声音吸引,但长时间的聆听下去却觉得乏味、刺耳、厌烦,这就是好音响与不好音响之差别,好的音响只制造音乐,差的音响制造音乐的同时也制造噪音。
  当您发现平时并不觉得好听的音乐突然变得清晰明亮,绕梁不绝,聆听到了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时就对了。好音响十分耐听,越听越好听,听女声如泣如诉、男声嘹亮婉转、童声像小手轻抚您的肌肤,弦乐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管乐直冲云宵,打击乐如排山倒海,直到耳孔流油。
  我的一次亲身经历让我领略到好音响无穷魅力,去年我花不多钱买了某某牌音响回家接好线细细品位,刚好那晚女同事来访,闲聊间谈到音响,隧播一段梅艳芳唱的歌曲,开始播的是“一生爱你千百回”然后播“想得开”“女儿红”,女同事侧过脸去,播到“女人花”快完时再看女同事已是泪流满面,抽泣不已。事后她告诉我说她听十几年音乐从没如此感动过,梅艳芳细腻的声音如在耳边倾诉,背景很细微的乐器声都清晰可辨,气氛太好了,自己也是女人,真想痛哭一场。我愕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承接:青岛地区笔记本维修业务,有意者站内信或留言。
Powered by Discuz! X3.4 -ALicensed
& 2017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风风神品质之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