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什么样的春联?联

中国人春联的千年收藏史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汪啟飞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用春联将自家的门户装点一新。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说,中国人贴春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春联起源于桃符,起初民间只是流行在门口挂“桃符”(就是两块桃木板)来趋吉避凶。乌丙安介绍,在公元964年的除夕,后蜀国君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提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副,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木板上写下:“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副最早的春联。
    宋代时,民间已将桃木板改为纸质春联,但仍习惯称为“桃符”。乌丙安说:“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贴春联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春联”一词也被广泛叫开。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这“花花”就包括对联,还有窗花等一共八样。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乌丙安说,春联大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各地习俗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
    贴春联前先要放鞭炮,意思是轰走贫穷、晦气;贴上春联是新气象到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名诗就是这一情形的概括。
    “春联虽短短几十字,但却凝结着诗的韵律,对仗工整,辞藻优美,书法遒劲。”乌丙安说,贴春联,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中国人春联的千年收藏史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春联起源于桃符,起初民间只是流行在门口挂“桃符”(就是两块桃木板)来趋吉避凶。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用春联将自家的门户装点一新。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说,中国人贴春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春联起源于桃符,起初民间只是流行在门口挂“桃符”(就是两块桃木板)来趋吉避凶。乌丙安介绍,在公元964年的除夕,后蜀国君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忽 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提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副,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木板上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副最早的春联。
宋代时,民间已将桃木板改为纸质春联,但仍习惯称为“桃 符”。乌丙安说:“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 求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贴春联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春联”一词也被广泛叫开。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这“花花”就包括对联,还有窗花等一共八样。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乌丙安说,春联大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各地习俗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
贴春联前先要放鞭炮,意思是轰走贫穷、晦气;贴上春联是新气象到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名诗就是这一情形的概括。
“春联虽短短几十字,但却凝结着诗的韵律,对仗工整,辞藻优美,书法遒劲。”乌丙安说,贴春联,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完)
责任编辑:张宁宁
春节期间,大连市金州新区开展2015年新春“走基层、送祝福”活动,贯穿春节和元宵节两大传统节日,受益群众达数万人。
今年寒假期间,大连市组织开展“多彩冬日”系列道德实践活动,丰富未成年人假期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未成年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当人们在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谁家的福到了门口不让进门?门外贴‘倒福’会让一家有一种流年不顺的感觉。
当人们抱厌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时,围绕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主题收藏却越来越热了,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收藏门类。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书画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中国最早的春节对联_春节_无忧考网
中国最早的春节对联
10:12 来源:网络综合
春节网权威发布中国最早的春节对联,更多中国最早的春节对联相关信息请访问春节网。
【导语】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的中国最早的春节对联,欢迎阅读参考!!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  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  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信手拈来,语气不凡。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_百度知道
中国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孟昶写的这副对联,上联下联都是五个字,其中“新年”对“嘉节”,“余庆”对“长春”,十分工整。“纳”是“享受”的意思,“余庆”指“先代的遗泽”,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采纳率:50%
来自团队:
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不只是避邪驱灾,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第二句的大意是。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据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是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所撰。有一年(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孟昶让人撰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话刻在桃木板上,并作为“桃符”挂在自己住室的门框上,而这也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春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喷漆的春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