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 家里小孩子哭闹不止破财怎样破解?

本页位置: &&
山西:家乡的春节――三晋年俗
  吃农家饭、看农家戏,体验地道民俗……春节期间,山西各地将推出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喜迎中外游客。来到山西,你将享受到一种不一样的年味。
  五台山:佛俗民情年迎游客
  在农历腊月十八至正月十八(1月11日至2月9日)期间,五台山景区将抓住春节黄金周契机,举办佛俗民情年活动。主要有:以家庭宾馆为依托,举办除夕住民宅、贴窗花、包饺子;初一点头香、撞头钟,与寺庙僧人一起过大年,赏第一缕曙光;初二请财神、放“禄马”;初八会八仙,十五闹元宵等一系列特色性、趣味性、游客参与性强的佛俗民情活动,让广大游客真正体会五台山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
  榆次老城:冰雕雪雕展齐亮相
  春节期间,榆次老城的各项节庆活动将吸引众多人的眼球。2012年除夕至正月十六,我省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户外冰雕雪雕展将在榆次老城与广大群众见面。据了解,此次冰雕展将展出作品500余座,预计总资800万元。在持续17天的展出中预计人流量将突破150万人次。
  春节期间,榆次老城城隍庙将举行国际小吃展,此次展出将有来自各地的50多种知名小吃亮相榆次老城。
  此外,榆次老城还将举办民间社火以及多种民俗表演,如二鬼摔跤等等,还有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大型舞台情景剧表演,如《城隍夜巡城》、《县太爷升堂》等。
  洪洞大槐树:移民表演忆故人
  在春节期间,大槐树景区将高起点、大手笔推出一系列与景区主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且文化内涵丰富,群众参与性、体验性和趣味性强的丰盛节目和假日旅游产品,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
  据悉,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期间,大槐树景区将对所有游客实行大幅度的门票优惠,同时开展春节祭祖、祈福许愿、春节“品民俗风味”等特色便民活动及丰富多采的表演活动(小型锣鼓表演、祭祀舞蹈、魁星点斗、移民动态表演)。另外,景区还特别设计了一批具有代表性、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出许多地方特色商品,以满足游客购物需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景区新增了有奖猜灯谜、幸运大转盘、灯笼迷宫三大项以参与互动为主体的体验活动,游客在参观景区的同时,既能感受厚重的根祖文化,又能参加景区举办的各项活动,欣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节目,更有幸获得景区提供的奖品。
  据了解,游客凭当日有效门票,可以参加一次幸运大轮盘活动,转到箭头所对应的奖品,工作人员根据奖品序号在门票上加盖相应的印章。游客可凭加盖序号的门票前往茶楼特色门店进行兑奖。
  太原动物园:民俗庙会喜迎宾
  龙年春节,太原动物园不但有传统的民俗展示与表演,还有现代的冰雪嘉年华、动漫游乐园,更有名品小吃大荟萃……1月23日(正月初一)-2月7日(正月十六),集视觉、听觉、嗅觉为一体的2012太原庙会将席卷龙城,陪您度过一个别致难忘的龙年春节。
  2012太原庙会的氛围布置将以龙、凤为主要布置元素,整个活动区域的布置以点、线、片构成,与以往不同的是,整个庙会期间的景点、门楼、牌示等,都将淋漓尽致展现龙文化。此外,庙会将以“跨越发展和谐满园”为主题,通过对园区环境氛围装饰,引进民间艺人、手工艺展示、名优小吃、地方特色文艺戏剧、杂技表演等多项文娱活动,展示历史年俗与民俗文化,提升庙会文化内涵,为广大市民营造欢乐祥和氛围,提供了丰富多采的节日文化活动。
  与前几届相比,今年的太原庙会规模更为宏大、内容更丰富。单从本届庙会活动的规划区域来看,就有很大的突破与提高。活动可游览区域为太原动物园全园范围,活动面积近35万平方米,比去年又增加了5万平方米。按照每人占10平方米计算,规划活动区内至少可同时接待游客3.5万人。
  晋中:社火活动闹新春
  2012年中国?晋中社火节时间安排为:日至2月7日,晋中市城区活动主要由广场灯展、春节联欢晚会、十台大戏闹新春、街头社火表演与架火焰火晚会五项活动组成。其中十台大戏闹新春的时间较往年提前到农历正月初四启动,以方便回乡探亲的晋中人也能及时看到家乡戏。
  大同:文化庙会秀民风
  大同市2012年春节文化活动以“贴近百姓、文化惠民、共享发展成果”为主题,以彰显文化底蕴、体现地域特色、打造文化品牌为宗旨。1月30日至2月6日(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将举办第二届春节文化庙会,主要在华严寺广场和鼓楼东街及关帝庙戏台进行,表演形式有武术、锣鼓、歌舞,图书、文化用品、名联佳句展,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等,鼓楼东街及关帝庙戏台有展示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地方工艺美术品、土特产品、民间戏曲、八音会等,旨在让市民充分领略淳厚的民俗、浓郁的地方风情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相比第一届文化庙会,本届庙会呈现出范围广、内容多等特点。
  街头行进式文艺表演是大同市一项传统的春节文化活动形式,今年2月5日和6日(正月十四至正月十五),将有来自城区、开发区、南郊区5000多人的表演队伍为市民献艺,行进式表演的路线是:魏都大道顺城街口-三医院岗-市政府;御河西路与和阳门交汇处-市委-铁牛里。
  临汾:万家灯火齐欢庆
  2012年“和谐临汾”市区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包括春节歌舞晚会、民间社火表演,焰火晚会、大型艺术灯展、电影放映、戏曲专场演出、群众文艺晚会、街头彩灯展示8项文化活动。其中,春节歌舞晚会将临汾新民歌与其他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主题;大型艺术灯展和街头彩灯展在市区主要街道和广场布展,将营造万家灯火齐欢庆的节日气氛;电影放映从正月初三至初五每天下午在市影剧院各放映1场;戏曲专场演出将举办9场,满足普通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群众文艺晚会将举办5场,展示全市各行各业干部群众新风貌。本报记者 阮洋 王瑞瑞
  山西家乡的春节――三晋农村年俗韵味无穷
  百节年为首,中华民族的众多节庆中,要数春节最为盛大隆重了。新春的钟声已经敲响,在城市里过年的人们,对春节的印象大抵不过是些放鞭炮、吃团圆饭、看焰火、贴春联、赏花灯、猜灯谜之类的,那浓浓的年味只留存在童年的记忆之中。然而放眼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三晋农村,却仍然延续着红火热烈、绚丽多彩、韵味无穷的年俗。下面请随着本报记者的笔端,去领略一下从晋北至晋南那浓浓的年味、原汁原味的乡俗,品味那挥之不去的过年情结。
  左权――豆腐头脑和面茶
  春节要守岁,要吃饺子,还要放炮。故乡在晋冀交界,春节风俗和多数北方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有两样习惯,却是在外地很少见到的。
  一个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头脑。头脑是山西名吃,用黄芪、羊肉、长山药、黄酒等制成,传说由傅山发明,算是一种滋补食品。但故乡的头脑却很简单,只是用豆腐和粉条同炒,吃时撒葱末。但为什么这样吃,爷爷奶奶辈的人也说不上来。其它地方很少有大的节日专吃炒豆腐的风俗,似乎只有苏南人有冬至吃大葱炒豆腐的习惯,但一个在苏南,一个在晋中,应该只是巧合吧,说不上有什么渊源。
  另一个是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广东一带有喝早茶的习惯,我们那里也叫早茶,但只是在大年初二畅喝,而茶也不是广东习惯的茶市,而是用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和后炒成的一种“面茶”,加水煮开,满屋子有一种特别的香味。面茶里还要煮素饺子和豆腐条,总之都是素食,绝无半点荤腥。曾经问过很多人,只知道河北一带有这样的炒面茶法,但没有人说得清正月喝面茶的来历和讲究。
  中国人过节一向讲究吃,尤其春节,更是大鱼大肉。但故乡的春节应时食品头脑和早茶,却都是素食。虽然很可能是短缺经济时代的产物,但春节期间专门来一次素食,至少对肠胃是一种调节吧,而且也符合现代的科学饮食主义。但大葱豆腐的吃法,据现代科学研究,说是葱里的草酸,很容易和豆腐里的钙质反应生成草酸钙,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而且破坏了豆腐的营养。话虽如此,毕竟吃了成百上千年,一时恐怕还是改不掉。刘雅
  盂县――点燃年草迎年神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我的家乡盂县也不例外。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户户都要举行一个仪式――迎神,大约是早上五点,天还没有亮,人们点燃提前一天准备在院子里的年草,其实就是一些庄稼的秸秆,这与山西好多地方不同,盂县也是产煤大县,可是却不是用煤烧旺火,而是烧年草,期望通过这个仪式,驱除往日的烦恼与不幸,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所有美好的憧憬。这堆年草大约能烧半个钟头左右,在这半个钟头里,全家老小都得起来,穿好新衣戴好新帽,然后大声向自家的长辈们道“过年好”,仿佛新的一年的运道都在这新年第一缕阳光到来之前的祝福声里了。每一个接受祝福的人,都会有一年的好心情,好运气。
  然后是家里成年的男人们,开始燃放爆竹,这几乎是各家同时开始,刹那间,金蛇狂舞,银舌腾空,一派火树银花。于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黎明来到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希望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天亮了,一家人相伴三五成群地出去给本家族的人拜年,走在街上,无论碰到谁,都是三个字的问候“过年好”,原先晚辈给长辈们拜年是要磕头的,现在伴随着移风易俗,这个跪拜的仪式免了,可是新春的祝福一点也没有少,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时的祝福才最合时宜,最有力量。
  赶到快八点的时候,出门拜年的人,陆陆续续回来,家里已经熬好了土豆豆腐的素头脑,煮好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当然还有满盘满碗儿的各式佳肴,新年的第一顿饭就绪了,怀揣着每个人真挚的祝福,吃饭的胃口当然会格外地好。王莉平
  乡宁――枣花馍馍送亲友
  乡宁的春节,承继了整个晋南热烈、浓重的风格。按照乡宁的传统习俗,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许动火做饭的,因此人们要在春节前把面食准备好。但现在“不生火做饭”的习俗已经改变,但在年前准备面食的风俗还是保存了下来。
  蒸“枣花馍”是家家户户最开心的事儿,春节期间蒸年枣花馍不仅供自家食用,它还是正月拜年走亲戚时的主要馈赠礼物。因此蒸馍时,在数量上要比平时多得多。在农村,街坊邻居,三五合伙儿,互相帮忙,往往一户人家要蒸上一整天,待到天黑时,户均一百二十多个枣花馍也就蒸成了。枣花馍分为两种,即“大馍”和“小馍”。“大馍”是给比自己辈分大的亲友准备的,“小馍”是给平辈亲友准备的。枣花馍的样子像一把金“如意”,美味自不必说。“枣花馍”,和乡宁人的“年”贴得最近。红枣和面粉,谁家都有,做成枣花馍,最普通却最有年味儿。闫杰
  寿阳――送出穷土过大年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寿阳县,人们习惯在大门左右寄放红纸条裹的黑炭,相传红纸代表秦琼,黑炭代表尉迟敬德,意即“辟邪”。除夕,这里家家通宵不眠,谓之“熬年”。次日凌晨早起的人们燃旺火、放鞭炮、拜尊长、吃饺子、喝头脑。饭后出拜邻居长辈,人人见面互相庆贺。在初一至初四这四天当中,扫地土不外倒,到初五清晨才一并倒出,被称为“送穷土”,北乡人称“送五穷”。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届时,寿阳家家张灯结彩,村村鼓乐喧天,从正月十四开始城镇高搭牌楼,花灯齐悬。各商行店铺门前遍垒“塔塔火”。男女游街串巷,谓之“走百病”。正月十六,村村绕歌鼓吹,扮有杂戏。有的还闹“风公鸡”,也叫“撵虚耗”、“逐瘟”。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三天内,该县县城设有灯官衙门,灯官坐八抬明轿,模拟县官出巡,灯官似小丑,滑稽幽默,妙趣横生,对衙门多有讽刺。在该县南乡松塔一带,十五清晨点旺火,放鞭炮,谓之“接半神”。正月廿谓之“小填仓”,其活动与正月初五“送五穷”相似。到正月廿五谓之“老填仓”,即画地作仓囤状,放上五谷,压之以石,象征仓盈囤满,丰衣足食。曹鑫韩慕青
  广灵――全村出动迎喜神
  一年一度春节到,岁岁年年风俗同。在我的老家广灵县过年时有留接年饭、喝糖水、点旺火、供家神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而家家户户最重视的一项风俗莫过于过大年迎喜神了。在当地流传了上千年的说法是,只有焚香磕头迎了喜神,一年到头才会财旺、运旺、人丁旺。
  每年喜神降临的时间由一些懂得易经、八卦的老先生推算,大约在每年初一到初五的某一天。这一天上午,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都要穿戴一新,牵上骡、马、牛、羊等走出家门迎喜神。传统的迎接方法不但要焚香、磕头、烧纸钱,而且要大放鞭炮,默默祈祷,这样喜神才会跟着回家。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除了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还会按部就班地遵循以前的程序迎喜神,大多数年轻人到了那一天虽然也要出门迎喜神,但不再向老人一样中规中矩,放了鞭炮,鞠个躬也就了事,并且不再带家畜迎喜神,而是带着汽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
  沿袭了多年的迎喜神风俗,除了有“迎接喜神进家门,保佑全家福财旺”的象征意义之外,这一天还是全村人的一个大集会之日。一般各村都会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迎喜神地点,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会走出家门到此迎喜神。在这特定的时间地点,在外工作的、常年卧病的、不爱出门的都能遇上,大家除了互相嘘寒问暖,说些恭喜的话之外,还会七嘴八舌谈论谁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的年过得讲排场。这一天有个共同的禁忌就是谁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年轻人还会相互来比谁的新衣服好看,有档次,谁家买了汽车,谁拿上了手机,谁换了摩托车。这一天还是大家看新媳妇的日子,村里前一年娶回的新媳妇,在外工作的人带回的新媳妇,这天都要出门迎喜神,乡亲们也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欣赏,老婆婆、姑娘、婶子们还会对新媳妇品头论足。近中午时,全村人才会在欢笑声中依依不舍地散去。
  过春节过的就是一个人气、喜气,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年俗已经延续了千百年,并且还会一直延续下去,这不仅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延续,更是中国人不屈不挠追求自由、幸福的精、气、神的延续。王志峰
  太原南郊――过年过足两个月
  早上上班途中,我坐在冷清的公交车上,听见远远地传来了一两声放炮的声音,淡淡的年味随着淡淡的烟火味飘浮在半空中,让我不由地想起了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就在太原市的南郊农村。在家乡,春节是冬闲时节最欢乐、最忙碌的节日,浓浓的年味要在这小小的村庄里持续达两个月之久。从腊月初一起,村里家家户户就都开始进入了过年的准备过程,这一天,家家都要炒五谷,就是把玉米、小麦、高粱、黄豆、瓜子等放在锅里炒熟,以此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不生虫害。五谷炒好后,孩子们把自己的小口袋装得满满的,然后整个村子地串门,互相交换着尝尝哪家妈妈的手艺最好,炒出的五谷又香又酥……炒五谷的香味和着孩子们的欢笑,回荡在村庄上空,轻轻地拉开了年的序幕。
  腊月初八,我的家乡是不喝腊八粥的,而是吃“馏米”,就是把至少浸泡了三天以上的糯米洗淘好后,加上大枣、红豆,上锅蒸熟。“馏米”吃起来又粘又甜,让人心里都甜滋滋的。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吃被称为“喜多多”的麻糖,放起鞭炮送灶王爷上天,过了这一天就可以开始打扫房子了。
  到了腊月三十,过年的高潮已酝酿到了极致,除夕下午家里的男主人会扛着大扫帚,认真地把屋前的大院扫得干干净净,而在他身后的屋子里,心灵手巧的女人,会用粉红、金黄、翠绿、天蓝、浓紫等色彩艳丽的纸张,剪出网状镂空、带有穗子的五色纸,形状像是一朵盛开的花,在除夕傍晚,这些美丽的“花朵”就会被粘贴在对联、院墙、福字、堂屋等显眼的位置上。当天的年夜饭是不吃饺子的,饺子包好了,年初一早上煮来吃,这叫做吃“连年饭”,大约是取衣食丰足,一年连一年的意思吧。
  正月初一,真正的年来到了,一整天,村人都会四处游走拜年。正月初二,在我们这里是在外的游子归家祭祀先祖的日子。正月初三,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五,又叫破五,人们燃放大量烟花爆竹,表示破除过年期间的众多禁忌。家乡有句俗语叫“不出正月都是年”,整个正月里,所有人家都会不断走亲戚或款待亲友,处处都是欢声与笑语。
  现在,随着我的长大和居住在城市里,春节那喜气洋洋的感觉好像也渐渐远去了。又是一年迎春时,不知今年家乡的春节是否还是热闹如昔?裴彦妹
  太原河西――羊肉饺子年味足
  提起春节,让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应该还是大年初一的那顿羊肉饺子。
  为了这顿饺子,人们往往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七月炎夏时节,有经济能力的人家便会开始挑选羊。这选羊还别有一番讲究。据老一辈太原人讲,这羊不能肥不能瘦,不能幼不能老,而要选骨骼刚长成、身上还没开始长肉的“架子羊”。选好了羊,就要在院子里圈一个只够一只羊容身的羊圈,把“架子羊”赶进去后,只需好吃好喝地喂养就可以了。
  这样,一直到大年三十。半年前的“架子羊”此时已长得膘肥体壮,人们磨刀霍霍的时机也就到了。宰了羊,羊肉会被剔出来,而羊头、羊蹄和羊皮都会被另外放置起来。
  年三十晚上,羊头、羊蹄和羊皮便成了当晚的主角。家中的长辈会拿出一个祭盘,将羊头和四个羊蹄按整羊的样子摆好,然后用整张的羊皮将祭盘蒙住,只露羊头和四个羊蹄。随后,便是祭拜天地神的仪式。简单的仪式过后,祭盘便留在神龛上,直到整个新年过去。
  而剔下来的羊肉会在守岁的时候端出来,这时已有人将羊肉剁碎,并加好佐料。于是整个除夕夜,便是一家老小围坐在热乎乎的炕头,欢欢喜喜包羊肉饺子。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便是带着家乡味道的羊肉馅饺子。张卉
  方山――敬拜水神祈丰收
  临县、方山一带的年俗从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九就开始展现了,这一天县城要举行传统的古庙会。一到清早8点,家家户户都会把自家用心制作的花馍送到庙会上摆供,有象征人丁兴旺的十二生肖、象征六畜兴旺的家禽家畜、象征万物峥嵘的花草树木、象征长寿百岁的松鹤延年……每一件都栩栩如生。庙会会吸引很多采购年货的人前来观看,看谁家的花馍好,谁家的手艺精。
  到了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放花炮、接神、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大年初一上午,当地的农村人家都要去水井旁拜水神。在村里,水大都是从岩石缝里流出来,为了祈求水源不断,全村人要会在水井前献上一份用白面制作的贡品。而孩子们则身挂花包,脖子上拴着红枣、蒜头、黄豆相间的“项链”,寓意为吉祥,希望常年丰收。
  拜完水神,秧歌队登台了。村里大都要演“道腔剧”,这是流传了几百年的娱乐活动,演员由喜好此活动的村民自行组织。好多演员都是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戏衣、道具样样俱全。伴随着引人入胜的“道腔剧”,伞头秧歌、会则、唢呐吹奏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了这里年俗文化的“狂欢节”。林晓方
  绛县――拜年不忘祭祖先
  河东大地是黄河文明中心,也是黄河文化聚集地。所以晋南的年俗传统悠久,也是比较多的。在我的家乡绛县,每年大年初一的“祭祖”俗称“献神主”是最隆重的。
  神主画在一个粗布卷轴画上,左右一副对联“追远长存一片心慎重须尽三年孝”,横批“追远”。寓意怀念祖先吧。平常的神主画是卷起来存放着,到过年的时候或者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才拿出来挂起,一般存放和悬挂在长子家里。大年初一早上早早吃过饺子后,一家人就张罗着开始“献神主”。通常由一个家族的男人们来张罗,女人们不插手。供桌上摆放好各式各样的供品后,男人们按照辈分一排一排站好,先上香,然后磕头,还要烧纸敬酒。要先给老祖先磕三个头,然后晚辈给长辈拜年。拜完年后,全家人在院里大放鞭炮表示庆贺。献完神主后,就开始到邻居家里拜年,拜年的时候,也是要在神主前面给长辈邻居磕头,磕头的时候,还是先给神主上香磕头,然后才能拜年。到亲戚家里也是这样。张美丽
  屯留――初二姥姥初三舅
  “扯大锯,拉大锯,扯到姥姥家槐树地,扯成板,卖成钱儿,核桃枣儿过花年”儿时的一首童谣,将我带到故乡过年的情景。记者家乡是有麟绛大地之称的长治市屯留县,因地理位置相对封闭,过年风俗也就自成体系。
  在屯留县,过年不是一天,而是一个时段,即从腊月二十三到翌年正月初五。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是家家户户打扫卫生的时间,也是过年的开始。传说,这一天五更时分,保家人一年平安的灶神爷将回天宫向玉帝诉职,选在此时清理卫生是为了不冒犯灶神爷。此后,人们便开始了为过大年做准备。磨豆腐、蒸花糕、炸油条、剁饺子馅是必不可少的四大项。经过紧张地准备,大年三十,在做好最后的准备工作,一家人便会投入到过大年前的最后一项工作――贴春联。
  除夕夜,一家人红红火火吃饺子、看晚会、磕瓜子、聊家常。心急的人已经开始邀朋唤友,走家串巷。
  大年初一,放过鞭炮,吃过早饭,辛劳一年、饱受疲惫的人们开始彻底地放松:爷们四人一圈,打打麻将,放松心情;娘们们围城一堆,聊聊闲话,放声大笑;小孩们身着新衣,互相打闹尽情嬉戏;老人们聚在一起,追忆往事,尽显真情。
  大年初二,人们便开始走访亲戚。初二到姥姥家,初三走舅舅家,这是不可更改的。转眼到了初五,这一天全家老少在一起吃饭,进行过年的“闭幕式”――吃烧卖。如此,年就算过完了,勤快一点的人就开始整修上地使用的家什,盘算新年的新计划。崔如意
  长子――大年初二过“追节”
  故乡的春节是悬挂在狭长记忆里的一幕老电影,每逢春节来临,就在脑海中反复播放,给人以亲切和温馨。
  作为一年中最隆重的庆典节日,家乡长子县的春节,遵循时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从腊月二十三就拉开帷幕。这一天,家家户户通过隆重的祭灶仪式,给灶王爷供奉麻糖,希望他在来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大家要集中地洗澡、洗衣,打扫卫生,除去一年的晦气,贴门神、贴春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除夕夜,家家户户会坐在一起包饺子守夜,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当凌晨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家会争先恐后地奔到院子里,把长长的鞭炮挂在门外,点燃一年的希望和喜悦。
  正月初一的早上,每家每户会相约来到村里的土地庙,为土地爷奉上供品,企盼一年里平安多福,财运滚滚而来。初二是祭祀祖宗的日子。在过去的一年里出嫁的新媳妇的娘家人还会在这一天来到女儿家为女儿女婿送新年礼物,俗称“追节”。从初一至初五,大家会相互拜年,互祝好运。初六是出嫁的媳妇回娘家的日子。从初六开始,村里会组织“秧歌队”、“狮子队”到家家户户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柴俊杰(山西农民报)
  山西年俗
  除夕之夜,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无边的遐想和期望,怀着对“各路神仙”隐约不安的尊崇心理,举止言谈都不由自主地罩上一层神秘而肃穆的色彩。贴窗花、贴春联是年节前最生动活泼、最有文化气息的风俗。山西民间窗花,地域特色鲜明,内容形态极为丰富,只要是老百姓熟悉而感兴趣的事物,几乎都是窗花创作的依据;至今流行于吕梁山区的中阳民俗剪纸、流行于晋北广灵与灵丘的染色剪纸、流行于晋南和晋中广大区域的民间剪纸,都是发端于年节、蕴含丰富信息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山西民间还流行在门楣上张挂彩色门笺的风习,通常是四张彩纸上书写“迎喜接福”、“喜迎新春”、“风调雨顺”之类的词句。它与春联一起,形成了民间直接以文字形式彰显节日喜庆的风俗事物,具有色彩强烈、词句朴实、寓意明显的特点。
  很长时期中,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动就是凌晨点旺火接神。民间俗信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等诸神上天,初一五更要回来和人们共度年节,因此民间讲究初一五更时分要接神。后来人们越接越早,清末民初许多人家一过子夜就开始接神,俗以为晚了接回来的就是懒汉神,对一年中的农事活动不利。接神时,男性家长率几个子孙端上事先摆好的供盘香表,等到院中点燃旺火,众男子磕头叩首接神。
  天亮后祭祀神位和祖宗。家长带领全家依次给各神位点蜡、敬香、摆供、敬酒,三跪九拜。设在院中的天地神谓之全神,神龛上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供品最丰富。晋西北地区,习惯摆五盘炒菜、五盘凉菜、五盘干鲜水果、五盘油炸小吃、五盘特制花馍,取五福来临之意。祭祖宗的隆重程度与祀神一样,家长率全家男子向祠堂或家中的祖宗牌位祭祀。祭祖毕,当场按辈分大小,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
  拜年是春节活动中重要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拜年可分为家拜、近拜、远拜和团拜等形式。家拜是一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如今多数地方是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进院要先拜神祖,然后给长辈磕头。远拜是本村亲朋好友间的互拜,只拜人,不拜祖。五服之内须面拜,亲友则可让子弟代贺。旧俗晚上去者,谓之拜夜年;初十之后去者,谓之拜灯节。清末至民国时期,同辈相见拜年要拱手作揖以示礼貌;晚辈拜年时要先到祖先神o前叩头请安,然后再向长辈磕头。晚辈给长辈拜年后,长辈要给晚辈未婚子女“压岁钱”。拜年风俗对社交礼仪的演变也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山西省各级机关单位、厂矿企业流行团拜风习,年节假期一过,人们在上班时相互贺节拜年、道喜祝福;有些行业春节不能休假,领导及亲友也会组织现场慰问、共庆佳节,是谓团拜。
  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第一天,禁忌颇多。说话都说吉利话,做事要特别小心谨慎,忌打碎碗碟。万一失手打碎碗碟,不要说话,悄悄将碎片捡起来扔到井里或窖里,意为破财不外流。如今,无论年节或平时,遇到失手打碎碗盘的,都会不失时机地说几声“岁岁(碎碎)平安”。人们对付触犯禁忌的行为自有一套“破解”的方法,一来求得心理平衡,二来趁机增添喜气。
  初二日,山西大多数地区开始走亲戚。晋北和晋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晋南多在初三。民谚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这正同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满街巷携夫牵儿回娘家的城乡景观相映成趣。大同一带则有正月初一接待女婿的习俗。晋南的新绛,初二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闺女的日子,去时抬着食箩,担上食盒。一箩油食,一箩馍,礼品很重,尤其第一年,花样齐全,相当排场,一般是让外人欣赏、赞扬的。婆家取礼极轻,如果没有公婆就不取油饼,有则取。油饼表示敬老。回礼一般也是回馍,故有民谚道“河东人情薄,总是馍换馍”。
  山西万荣农村视初二为鬼节,民国《万荣县志》载:“二日,新丧之家,亲戚咸来烧纸,女家特送锞串悬门首,邻里皆送锞纸,名曰‘首节’。”有的人家因不忍搅扰对新丧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停止拜年:“二日午前,新丧家门前插纸幡,曰‘过二节’。乡党俱送纸锞,己制止。是日,不拜节。”今万荣县人初二仍不出门拜节而在家祭祀。晋中祁县也有出嫁女子初二祭去世父母之习,故不能在这天回娘家拜年。初三是看舅的日子,甥男甥女或单独去,或和父母一同去舅家看望姥姥和舅父母。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有称之“送穷节”的。晋南个别县称“鬼节”,晋北地区,民间用彩纸剪成人形,让小孩去街上相互交换,把自己的纸人送给别人,称为“送走穷媳妇”,把别人的换回来叫“得到有福人”。朔州一带则剪彩纸作女子形,于五更送之街头丢弃,曰:“送穷媳妇出门”。寿阳县也有剪纸作五穷妇丢弃门外之习,谓之“送穷”。这些习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鄙视妇女的宗法观念在民众中的恶劣影响,许多人把家境好坏归罪于娶进门的媳妇身上,于是附会形成了此习,如今妇女的社会地位已极大地提高,“送穷”习俗已成为民间一种普遍的娱乐形式和禁忌遗存。过去,晋西北地区许多村落,太阳出来要掀起炕席,打扫炕土倒掉,称为“送穷”。晋东南则习惯将烂衣破衫扔到院墙外。当地人传说古代高阳氏之子正月里穿一身破烂衣服问趾孟校晃裾担罄床宜涝诮滞贰C窦渌烊右卤硎炯漓耄食啤八颓罟怼薄=厦窦浯倒糯х锸逼冢讨猩乱荒泻┥闲乱戮涂弈郑皇撬浩菩乱戮褪枪室庠谑耗蛑写蚬觯私院羝湮扒钭印薄K越嫌行┑胤皆谡馓焯驮翰藿嗨统雒磐猓啤八颓钭印薄I轿鞔蟛糠值厍找岳椿娴睦诖巳盏沟簦辔街八颓睢薄
  过了初五,春节期间所有禁忌开始解除。破五以后人们开始干活,过年的气氛日渐稀疏,所谓“五日年下”即是指此。
  总的说来,春节是民间百姓尤其是庄稼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时值农闲,忙碌了一年的庄稼人藉此放下一切农活,休生养息,娱乐身心。春节的种种禁忌,于农事毫发无损,反倒给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机会,这对于来年的辛勤劳作大有裨益。在春节期间,一旦不留神触犯了禁忌,人们也会有许多相应的破解方法,表现了庄稼人的务实精神和聪明智慧。
  如今的春节,团圆祥和的气氛最为浓烈。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交流,农民进城务工、农家子弟在外读书工作的越来越多,都市文化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广大农村。于是春节成为合家团圆的隆重节日,也成为城乡信息交流的重要时刻。除夕之夜,无论城乡,全家围坐一起宴饮谈笑,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远在异乡的亲朋好友通过电讯网络互相拜年祝贺新禧,为传统的新春佳节绘上时代的色彩。(太原日报 聂元龙)
责任编辑:韩晓飞
地址:太原市解放路98号 珠琳国际大厦 新闻热线:
邮编:030009传真:-815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哭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