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这首诗的意思赏析是写除夕夜的吗

除夕这首诗_百度知道
除夕这首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多病成懒疏,日月忽驱逐。家人厌陈迹,洒扫新我目。争此须臾间,扰扰竞多福。习气变性情,不复生惭恧。幸有一樽酒,可以寄清穆。夜静天四垂,星光就檐屋。灯烛忽空旷,琴书转幽独。休心薇蕨内,庶免营旨蓄。凤凰鸣高冈,贻笑於鸡鹜。得终岁寒心,尚愧庭前竹。去去天台山,幽兰会当馥。
来自:作业帮
除夕的就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门万户瞳痛日
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爆竹声声一岁除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元日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情景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那这一天,人们要做哪几件事?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除夕与元日,悲伤与欢乐|春节|元旦|中国_新浪新闻
除夕与元日,悲伤与欢乐
  原标题:除夕与元日,悲伤与欢乐丨景凯旋专栏
  作者:景凯旋 来源:公号“冰川思想库”
  古代诗人写到元日,情绪往往是欢乐的、喜庆的,而写到除夕,却不免有着压抑和惆怅的情绪。
  恭贺新禧,鸡年大吉
  “我自挑灯拣旧诗”,这是明人文征明《除夕》中的一句诗,很有文人的雅趣。别人家都在忙着过年,他却独自在拣选自己的诗歌。
  在古代,春节又叫元日或元旦,“元旦”即首日的意思,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晋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同时保留农历,将公历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农历正月的第一天称为春节,于是我们就有了两个新年,一是公历新年,一是农历新年。
  只有在节庆这件事上,中国人是最尊重传统的。
  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日期依据月亮的运行周期,节气依据太阳的运行周期,目的是为了顺农时。
  汉武帝制订《太初历》,以孟春为岁首,这意味着元日即是春季的第一天,而且元日的前后往往就是立春。
  唐元稹《除夜酬乐天》:“莫道明朝始添岁,今年春在岁前三。”意即这一年的立春就在元日前三天。
  中国人万事讲究个开头,春天一到,万物更新,因此,虽然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国家,但在国人的意识里,农历新年才是真正的过年。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清嘉庆
  传统的节庆是由诗歌装点起来的,古人咏元日的诗歌甚多,最脍炙人口的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描写了古人过年的两个风俗,一是饮屠苏酒以祛邪,一是在门上挂桃符以驱鬼。
  据史载,饮屠苏酒的程式是先幼后长,寓意“少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挂桃符的习俗则是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字,分别张贴于门首,使“百鬼畏之”。
  饮屠苏酒一直延续到近代,挂桃符则渐渐发展成今天的春联。
  实际上,节庆风俗大率源于人类早期的祭祀行为,人类活动是离不开象征的,祭祀便是一种象征。
  西方人相信上帝造人,中国人则向来相信“父母生我”,所以祭祀祖先往往成为重要节日的仪式。
  传统的过年有许多祭祀,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祭祀祖先,东汉崔寔《四月民令》便记载:“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
  祭祀祖先既是整个家族的仪式,以加强家族的认同感,过年于是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团聚日子。
  尽管整个过年的过程包括初一到十五,最重要的日子还是除夕和初一。通过守岁,人们将岁末与岁首连接起来,完成辞旧迎新的仪式。
  所以,除夕与元日实际上有着质的区别,人们在除夕阖家团聚,许多祭祀活动都是在除夕进行。就生命的时间感受而言,元日是开始,除夕是结束。
  正是由于这个心理原因,古代诗人写到元日,情绪往往是欢乐的、喜庆的,而写到除夕,却不免有着压抑和惆怅的情绪。
  这似乎是个人类的悖论,人们在现实中追求欢乐,在文学中却欣赏悲伤。所以,就文学而言,王安石那首《元日》诗说不上是一流的诗,因为在其中,我们看不到诗人的情感活动。
  ▲四艺雅聚 &清康熙 &
  在过年这个题目上,那些能触发我们情感活动的古诗词,往往都是写除夕的感怀,自此以后,年齿又长了一岁,生命又短了一年,于是便产生出中国诗歌中最常见的人生短暂的主题,前举元稹的诗便是如此。
  穆宗长庆三年(823),元稹在越州任刺史,好友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逢除夕,有诗赠元稹: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岁月老大,一事无成,仍然不能与家人团圆,颇有世路无常的感喟。
  过了几年,元稹与白居易已经同回京师任官,文宗大和二年(828),元稹追加和诗,在除夕写道:
  “引傩绥旆乱毵毵,戏罢人归思不堪。虚涨火尘龟浦北,无由阿伞凤城南。休官期限元同约,除夜情怀老共谙。莫道明朝始添岁,今年春在岁前三。”
  诗中写到了除夕的傩戏表演,这种庆典活动源于原始祭礼,演员戴着鬼神面具舞蹈,驱除瘟疫。然而,人世浮华的短暂,给诗人带来的却是休官归去的情怀。
  了解了古人除夕看傩戏、放爆竹和饮屠苏酒的风俗,如果再读到卢仝的《除夜》诗:
  “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大概人们就不需要任何注释了。说到底,除夕意味着人生的一个结点,总是会引起诗人的反省。
  白居易在另一首《除夜》诗中就写道:“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对于古代士大夫来说,这一“前非”就是为了功名利禄,终年漂泊在外,不能归家。
  是的,归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情怀,从《诗经》的“今我来思,雨雪菲菲”到古诗十九首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人们魂牵梦绕的始终是踏上归家的路途。
  试看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孟浩然的《除夜》:“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故乡今夜,羁旅寒灯,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在路上”。
  时间又过去了多少代,归乡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年的春节,亿万返乡人群在广袤的大地上流动,汇成浩浩荡荡的人流,人人都想赶在除夕回到家中。
  对于每一个已经或正在走向回家路上的人,或者不能回家的人,等待着他的是远方的一盏灯。在他们的心中,兴奋中是否也会夹杂着一丝忐忑?
  就像宋之问那首著名的《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虽未题作“元日”或“除夜”,但立春即是在春节前后,在我看来,这是古人写返乡过年的最好的一首诗。
  既明白浅显,又体贴入微,道出了久别家乡的游子心中某种复杂心理,家中的亲人还好吗?老家又有什么变化?
  尽管我们又是奔波劳碌一年,总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害怕终将一事无成,但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的东西我们其实是不愿改变的。
  因为生活在诗歌中的古人告诉我们,故乡永远是不变的象征。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古代写除夕元日元宵的好诗词
我的图书馆
古代写除夕元日元宵的好诗词
古代写除夕元日元宵的好诗词  
&中国的春节,是国人最喜欢的喜庆佳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有好几天是人们的时间是人们欢度的时节,一般是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起,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当然,欢度春节的最热闹的时光,是自除夕开始一直到元宵之夜。除夕是旧岁的最后一天,新年以元日开始,去旧岁迎新年,这不仅是传统习俗中时节的更新,而且,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生命流程的更新,是告别逝去的不如意,迎来新的希望,是新的生活的开始,这,很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和生活流程的思考和感触。
&旧岁的最后一天,古人称之为“除夕”,大概是说,光阴过去,即是“除”,《诗经·唐风·蟋蟀》就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或许,这就是“除岁”的最早的使用。古诗告诉人们,当蟋蟀在堂时,一年之岁忽已晚。终岁劳作辛苦,都舍不得休息,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吾辈应纵情欢乐。那么早的时候,诗人就对除夕有浓厚感概的诗情。
&过了除夕,新的一天叫“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这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旦”在古代亦称为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现在,“元旦”被公历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占用了,其实,原来旧历的元旦是专门使用春节。元日,本意为吉日,从张衡的《东京赋》以来,一直沿用着以正月初一为元日。
&春节的时光,一直持续到元宵,“元宵”亦称“元夜”、“元夕”、“上元之夜”等,可能是因为元宵是春节庆典的尾声,与除夕的守夜、元日的祝贺等相比,正月十五上元之夜属节日的尾声,该好好的庆祝了,所以,常常是最为热闹的节日。张祜有诗曰:“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顾况也有对元宵热闹;情景的描述:“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上元夜忆长安》)
&历来,元宵常常有灯会,在闽南泉州,如今还年年办元宵十五灯会,热闹非凡,“上元灯节”成为了人们最喜欢观赏,最富有诗意,最为令人感叹美好时刻,多少离别的人渴望元宵团圆,多少爱情故事在十五之夜发生,多少诗人写出了对上元之夜的感概……。于是,也就留下了如北宋欧阳修所写的(也有人说这是南宋朱淑真所写的)十分精彩的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词》
&下面,从书本和网络中辑录了一些写除夕,写元日,写元宵的诗词,在这春节的美好时光里,供大家参考和欣赏。
&&& 写除夕的,如: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夕 宋·梅尧臣
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
守岁 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 写元日的,如:
元会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元黄。珍膳杂还,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元日示宗武 唐·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己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迎春歌 明·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 写元宵的,如: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永遇乐 宋·李清照
     &&&&&&&&&&&&&&&&&&&&&&&&&&&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 &&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 &&&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 &&&&&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 &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 &&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宝马雕车香满路。         &&&&&&&&&&&&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生查子·元夕词 宋·欧阳修,或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白居易诗意图  李清照画像 
馆藏&4561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除夕与元日,悲伤与欢乐丨景凯旋专栏除夕与元日,悲伤与欢乐丨景凯旋专栏冰川思想库百家号古代诗人写到元日,情绪往往是欢乐的、喜庆的,而写到除夕,却不免有着压抑和惆怅的情绪。恭贺新禧,鸡年大吉“我自挑灯拣旧诗”,这是明人文征明《除夕》中的一句诗,很有文人的雅趣。别人家都在忙着过年,他却独自在拣选自己的诗歌。在古代,春节又叫元日或元旦,“元旦”即首日的意思,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晋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同时保留农历,将公历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农历正月的第一天称为春节,于是我们就有了两个新年,一是公历新年,一是农历新年。只有在节庆这件事上,中国人是最尊重传统的。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日期依据月亮的运行周期,节气依据太阳的运行周期,目的是为了顺农时。汉武帝制订《太初历》,以孟春为岁首,这意味着元日即是春季的第一天,而且元日的前后往往就是立春。唐元稹《除夜酬乐天》:“莫道明朝始添岁,今年春在岁前三。”意即这一年的立春就在元日前三天。中国人万事讲究个开头,春天一到,万物更新,因此,虽然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国家,但在国人的意识里,农历新年才是真正的过年。▲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清嘉庆传统的节庆是由诗歌装点起来的,古人咏元日的诗歌甚多,最脍炙人口的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写了古人过年的两个风俗,一是饮屠苏酒以祛邪,一是在门上挂桃符以驱鬼。据史载,饮屠苏酒的程式是先幼后长,寓意“少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挂桃符的习俗则是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字,分别张贴于门首,使“百鬼畏之”。饮屠苏酒一直延续到近代,挂桃符则渐渐发展成今天的春联。实际上,节庆风俗大率源于人类早期的祭祀行为,人类活动是离不开象征的,祭祀便是一种象征。西方人相信上帝造人,中国人则向来相信“父母生我”,所以祭祀祖先往往成为重要节日的仪式。传统的过年有许多祭祀,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祭祀祖先,东汉崔寔《四月民令》便记载:“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祭祀祖先既是整个家族的仪式,以加强家族的认同感,过年于是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团聚日子。尽管整个过年的过程包括初一到十五,最重要的日子还是除夕和初一。通过守岁,人们将岁末与岁首连接起来,完成辞旧迎新的仪式。所以,除夕与元日实际上有着质的区别,人们在除夕阖家团聚,许多祭祀活动都是在除夕进行。就生命的时间感受而言,元日是开始,除夕是结束。正是由于这个心理原因,古代诗人写到元日,情绪往往是欢乐的、喜庆的,而写到除夕,却不免有着压抑和惆怅的情绪。这似乎是个人类的悖论,人们在现实中追求欢乐,在文学中却欣赏悲伤。所以,就文学而言,王安石那首《元日》诗说不上是一流的诗,因为在其中,我们看不到诗人的情感活动。▲四艺雅聚 清康熙 在过年这个题目上,那些能触发我们情感活动的古诗词,往往都是写除夕的感怀,自此以后,年齿又长了一岁,生命又短了一年,于是便产生出中国诗歌中最常见的人生短暂的主题,前举元稹的诗便是如此。穆宗长庆三年(823),元稹在越州任刺史,好友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逢除夕,有诗赠元稹:“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岁月老大,一事无成,仍然不能与家人团圆,颇有世路无常的感喟。过了几年,元稹与白居易已经同回京师任官,文宗大和二年(828),元稹追加和诗,在除夕写道:“引傩绥旆乱毵毵,戏罢人归思不堪。虚涨火尘龟浦北,无由阿伞凤城南。休官期限元同约,除夜情怀老共谙。莫道明朝始添岁,今年春在岁前三。”诗中写到了除夕的傩戏表演,这种庆典活动源于原始祭礼,演员戴着鬼神面具舞蹈,驱除瘟疫。然而,人世浮华的短暂,给诗人带来的却是休官归去的情怀。了解了古人除夕看傩戏、放爆竹和饮屠苏酒的风俗,如果再读到卢仝的《除夜》诗:“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大概人们就不需要任何注释了。说到底,除夕意味着人生的一个结点,总是会引起诗人的反省。白居易在另一首《除夜》诗中就写道:“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对于古代士大夫来说,这一“前非”就是为了功名利禄,终年漂泊在外,不能归家。是的,归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情怀,从《诗经》的“今我来思,雨雪菲菲”到古诗十九首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人们魂牵梦绕的始终是踏上归家的路途。试看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孟浩然的《除夜》:“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故乡今夜,羁旅寒灯,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在路上”。时间又过去了多少代,归乡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年的春节,亿万返乡人群在广袤的大地上流动,汇成浩浩荡荡的人流,人人都想赶在除夕回到家中。对于每一个已经或正在走向回家路上的人,或者不能回家的人,等待着他的是远方的一盏灯。在他们的心中,兴奋中是否也会夹杂着一丝忐忑?就像宋之问那首著名的《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首诗虽未题作“元日”或“除夜”,但立春即是在春节前后,在我看来,这是古人写返乡过年的最好的一首诗。既明白浅显,又体贴入微,道出了久别家乡的游子心中某种复杂心理,家中的亲人还好吗?老家又有什么变化?尽管我们又是奔波劳碌一年,总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害怕终将一事无成,但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的东西我们其实是不愿改变的。因为生活在诗歌中的古人告诉我们,故乡永远是不变的象征。景凯旋南京大学教授最近更新当读书人遭遇土豪饭局冯其庸先生逝世,红学该向何处去?美国退出联合国?有人想碰瓷! 特朗普退群的TPP,究竟是怎么回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冰川思想库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解读政经时事,分享思想锐见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日这首诗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