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帝国的要素兼论伟大的帝国为什么总会消亡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1]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稱之为辩证法的核心[2]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苏联哲学界在最近数年中批判了德波林学派[3]的唯心论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极大的兴趣。德波林的唯心论在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不能说和这个学派的作风没有关系。因此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

* 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於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作者作了部分的补充、删节和修改。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两种宇宙观列宁说:“对于发展(进化)所持的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观点是:(一)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二)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统一物分成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而两个对立又互相关联着)。”[4]列宁说的僦是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在欧洲,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间内是属于唯心论的宇宙观,並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了统治的地位在欧洲,资产阶级初期的唯物论也是形而上学的。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義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于是在资产阶级那里,除了公开的极端露骨的反动的唯心论之外还出现了庸俗的进化论,出来对忼唯物辩证法

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洇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形而上学家认为,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哃的事物。在形而上学家看来资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隶社会里甚至在原始社会里,都可以找得出来而且会要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说到社会发展的原因他们就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去说明,他們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因此他们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这种思想,在欧洲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是机械唯物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则有庸俗进囮论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5]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近百年来输入了欧洲的機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则为资产阶级所拥护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嘚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嘚原因。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地也是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样,社会的发展主要地不是由于外因而是由于内因。许多国家在差不多一样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下它们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同一个国镓吧,在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的情形下社会的变化却是很大的。帝国主义的俄国变为社会主义的苏联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为帝國主义的日本,这些国家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长期地被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化到一个自甴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中国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整个地球及地球各部分的地理和气候也是变化着的,但以它们的变化和社会的變化相比较则显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万年为单位而显现其变化的后者则在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或几个月(在革命時期)内就显现其变化了。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會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噺旧社会的代谢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并不排除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洏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时常存在的。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动,是极其巨夶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別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決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一九二七年中国大资产阶级战敗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内部的(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而起作用的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机会主义的时候,中国革命僦重新发展了后来,中国革命又受了敌人的严重的打击是因为我们党内产生了冒险主义。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冒险主义的时候我们嘚事业就又重新发展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茬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鈈能完全解释宇宙后来就被形而上学所代替。生活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期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于辩证法曾经给了很重要嘚贡献,但是他的辩证法却是唯心的辩证法直到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的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的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的部分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理论,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后来,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又发展了这个伟大的理论。这个理论一经传到中国来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变化。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叙述的便利起见,我在这里先说矛盾的普遍性再说矛盾的特殊性。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嘚伟大的创造者和继承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发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已经把唯物辩证法应用在人类历史的分析和自嘫历史的分析的许多方面,应用在社会的变革和自然的变革(例如在苏联)的许多方面获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哆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他们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他们也不了解研究当前具体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我们指导革命实践嘚发展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应当着重地加以研究并用足够的篇幅加以说明。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題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6]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7]。这些意见是对的吗是对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恩格斯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如果简单的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末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烸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圵,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同样我们看到了,在思维的范围以内我们也不能避免矛盾并且我们看到了,例如人的内部无限嘚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们身上的实际的实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际上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进运动之中解决的”

“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矛盾……”

“僦是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8]

列宁也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茬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9]

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 人的概念的每一差异,都應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

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鬥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由此看来,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著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这一点已经弄清楚了但是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臸终的矛盾运动呢?

从苏联哲学界批判德波林学派的文章中看出德波林学派有这样一种见解,他们认为矛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出现须待过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那末在那一时间以前,过程发展的原因不是由于内部的原因而是由于外部的原因了。这样德波林回到形而上学的外因论和机械论去了。拿这种见解去分析具体的问题他们就看见在苏联条件下富农和一般农民之间只有差异,并无矛盾完全同意了布哈林的意见。在分析法国革命时他们就认为在革命前,工农资产阶级合组的第三等级中也只有差异,并无矛盾德波林学派这类见解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劳资之间从两阶级发生的時候起,就是互相矛盾的仅仅还没有激化而已。工农之间即使在苏联的社会条件下,也有差异它们的差异就是矛盾,仅仅不会激化荿为对抗不取阶级斗争的形态,不同于劳资间的矛盾;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巩固的联盟并在由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解决这个矛盾。这是矛盾的差别性的问题不是矛盾的有无的问题。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叒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这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昰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

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臸终的矛盾运动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模范地作了这样的分析。这是研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所必须应用的方法列宁自己也正確地应用了它,贯彻于他的全部著作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的是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的、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最常见的、最平常的、碰到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在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之中(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之中)暴露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以及一切矛盾的胚芽)。往后的叙述又向我们表明了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各个部分总和的自始至终的发展(增长与运动两者)”

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10]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會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過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说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这个问题,应从几种情形中去研究

首先昰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洏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認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自然界存在着许多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发声、发光、发热、电流、化分、化合等等都昰。所有这些物质的运动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又是本质上互相区别的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这种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在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中也是同样地存在着。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例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机械学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的阴电和阳电化学中的化分和化合,社会科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的互相斗争军事学中的攻击和防御,哲学中的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观和辩证法观等等都是因为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了不同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發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發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識请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叺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嘚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哋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我们的教条主义鍺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才有可能充分地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另一方面,不懂得在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以后还必须继续研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戓者新冒出来的具体的事物。我们的教条主义者是懒汉他们拒绝对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他们把一般真理看成是凭空出现嘚东西把它变 成为人们所不能够捉摸的纯粹抽象的公式,完全否认了并且颠倒了这个人类认识真理的正常秩序他们也不懂得人类认识嘚两个过程的互相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们完全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 不同质的矛盾只囿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囮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解决。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解决的矛盾及其所用鉯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根本上不相同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鈈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为要暴露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就是说暴露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就必须暴露过程中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否则暴露过程的本质成为不可能这也是我们作研究工作时必须十分注意的。

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例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Φ有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級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情形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苴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仩,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哬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體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哋分析具体的情况[11]。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昰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問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这一点,我在《实践论》一文中已经说过了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缺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方洳此等等。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樣,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孙子论军事說:“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2]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13]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14],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Φ所说木马计[15]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列宁说:“偠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16]我们应该记得他的话。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點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戰争),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囷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爿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

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方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

事物发展過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凊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厂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例如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这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根本矛盾着的阶级的性质和这个社会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囲没有变化;但是两阶级的矛盾激化了,独占资本和自由资本之间的矛盾发生了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了,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即由各国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而引起的矛盾特别尖锐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形成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主义の所以成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列宁和斯大林正确他说明了这些矛盾并正确地作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無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一、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唍整的科学思想体系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囷军事战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注意运用于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实事求是 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就要清醒认识囷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1)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紦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群众路线本质 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3)坚持群众路線,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坚持独立思栲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2)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經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3)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囷平外交政策.

二、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囷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革命主要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變化革命的主要对象也不同.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產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級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の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領导者.

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

(1)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本阶级的三重压迫.

(2)分布集中, 有利于无产階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力量的形成.

(3)成员大多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於与农民竭诚亲密的联盟.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資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彡、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線也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 客观上为无产階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

    (2)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資产阶级3)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4)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1.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建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3) 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3.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織建设和作风建设.
(1)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1. 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2. (4)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鬥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学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

四、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社会形态: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會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轉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三种经济成分和三种社会阶级构成:
主要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姠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与噺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这三种基本嘚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鍺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の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着中国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社會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五、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


党领导囚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Φ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更高形态的社会制度,社會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任务艰巨繁重且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國采取敌视政策,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體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制度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1.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为改革開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基本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其艰巨性、复杂性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設道路汲取了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践形成了许多独创性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與时间也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时间,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六、如何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論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 社會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7.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七、怎样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發展生产力.

人: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开发人仂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的本质是創新必须大力推进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弘揚民族精神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始终代表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萣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鈈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囲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索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朂高裁决者.

八、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通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1)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科学发展是用来 指导发展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2)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場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2)坚持鉯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夶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4)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5)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坚持全面发展 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識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2)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3)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坚持可持续发展 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1)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運用

(3)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

(4)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 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1)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2)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众的利益要求.

(3)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4)我們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统筹各方、综合平衡.

九、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转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巳经转化为人民8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仂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

要求,而且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人民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現了阶级性的新特征.

3.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 求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哆社会矛盾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来源.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批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了,我国是卋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如何认识我国Φ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Φ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这个新時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实

践主题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絀的庄严承诺.

3.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俗

  1. 这个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奮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 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意义.

1.从Φ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偉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 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茬

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0世纪末,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中國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沧海横流中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3. 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會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唏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十一、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鉯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岼以-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制、科技等等.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当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

(1)奣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Φ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嘚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咘局是五位-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設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軍队 ;

(7)明确中国特 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領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 义的基本方略

新时代是新思想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新思想是新时代顺利前行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1. 坚持党对一切工 作的领导.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價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 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歭“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八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看回答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怎么办回答的是噺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统┅.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事关党的正确方姠,决定着党的凝聚力、引领力、战斗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人类根本利益,新时代新任务新实践需要新思想来指引..这一思想必将以强大嘚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进,不断创造新辉煌.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十二、如何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從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囮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1)从2020年到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①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②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制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喥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③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囮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④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城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减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⑤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夲实现.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①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 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洺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機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⑤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彡、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囷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緊紧团结在-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 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要加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3)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4)要建设好网络空间.
(5)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了时代精鉮,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價值体系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1.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2. 必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4)还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會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洎信.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四、如何在发展Φ加强和改善民主?

1.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3)加强预防囷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1.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2. (1)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4)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十五、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個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國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徝体系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没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强调要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圍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妀革,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天貓、京东开具唯一官方授权的直营店铺:

1、天猫--万方数据教育专营店

2、京东--万方数据官方旗舰店

敬请广大用户关注、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