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白居易赏析结合春望尾联的理解,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词赏析:白居易《春生》赏析
来源:  14:27:00 【】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注释】  海角天涯:极言遥远。 教:使、让,读平声。 展张:展开、铺开。  故园:指白居易的家乡下。 为传:替我捎信。www.exam8.com请保留  【品评】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作《浔阳春》三首,这是第一首,题为《春生》。  这首诗把&春& 拟人化,构思异常新颖、奇巧。开头便问:&春& 从何处出  &生&,接着说她一出生就到处漫游。她还懂得搞点宣传,造点声势。将到某  处,先派&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家&春&将来临;再遣&啼鸟&介绍情况,  说明&春&将带来无限美景。她一到某地,就埋头工作,为河岸覆盖绿草,为  树头点缀繁花。这分明是一首&春&的颂歌,用笔之妙,出人意外,但更其出  人意外的还是结尾:作者对&春&说,你如果漫游到我的家乡,家乡人如果到  处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在江州沦落受罪呢!言外之意是:如果能象&春&  那样自由自在的&周游&,游到那里,就给那里带来美景,该多好!这首诗与  《琵琶行〉同是抒写天涯沦落之恨,但选材,谋篇,命意,又何等不同!这就  是艺术创造。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盛唐以来,七律或工丽,或雄浑,或沉郁顿  挫,佳作如林。但写得这样轻灵、跳脱、活泼的,还不曾有过。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3:56:00)?&&( 13:55:00)?&&( 14:19:00)?&&( 8:37:00)?&&( 8:57:00)?&&( 8:56:0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作文范文点击排行
作文频道最新更新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春生 白居易阅读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春生 白居易阅读答案
&&春生 白居易阅读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海角天涯:极言遥远。 教:使、让,读平声。 展张:展开、铺开。 
& 故园:指白居易的家乡下邽。 为传:替我捎信。
【品评】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作《浔阳春》三首,这是第一首,题为《春生》。 这首诗把“春” 拟人化,构思异常新颖、奇巧。开头便问:“春” 从何处出 “生”,接着说她一出生就到处漫游。她还懂得搞点宣传,造点声势。将到某 处,先派“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家“春”将来临;再遣“啼鸟”介绍情况, 说明“春”将带来无限美景。她一到某地,就埋头工作,为河岸覆盖绿草,为 树头点缀繁花。这分明是一首“春”的颂歌,用笔之妙,出人意外,但更其出 人意外的还是结尾:作者对“春”说,你如果漫游到我的家乡,家乡人如果到 处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在江州沦落受罪呢!言外之意是:如果能象“春” 那样自由自在的“周游”,游到那里,就给那里带来美景,该多好!这首诗与 《琵琶行〉同是抒写天涯沦落之恨,但选材,谋篇,命意,又何等不同!这就 是艺术创造。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盛唐以来,七律或工丽,或雄浑,或沉郁顿 挫,佳作如林。但写得这样轻灵、跳脱、活泼的,还不曾有过。
阅读(19162)|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7',
blogTitle:'白居易《春生》赏析',
blogAbstract:'春 生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4,
publishTime:8,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生 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无遣和风报消息,续叫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结合尾联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写法极富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表现了诗人天涯沦落之恨。诗句表面上是写诗人希望“春”如果到了故乡,见到家乡的人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沦落江州受罪,而言外之意却是如果像“春”那样自由自在地“周游”,游到哪里就为哪里带来美景,该肴多好。(2)拟人手法: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处漫游的景象。②让和风传递消息,让啼鸟介绍情况。③春天绿了青草,美了繁花。反衬手法:以春天的美景反衬天涯沦落之恨。构思独具匠心:前三联赞春,尾联转为抒恨,初读意外,细思反觉反衬之妙。(答案开放,只要考生立足原文,有理有据进行赏析即可。)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阅读下列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叫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1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叫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①结合尾联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写法极富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①表现了诗人天涯沦落之恨。诗句表面上是写诗人希望春如果到了故乡,见到家乡的人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沦落江州受罪呢,而言外之意却是如果能向“春”那样自由自在地“周游”,游到哪里就为哪里带来美景,该有多好。(3分)
②参考要点:(3分)
  拟人手法: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处漫游。②让和风传递消息,让啼鸟介绍情况。③春绿了青草,美了繁花。
  反衬手法:以春的美景反衬天涯沦落之恨。
  构思独具匠心:前三联赞春,尾联转为抒恨,初读意外,细思便觉反衬之妙。(答案开放,只要考生能立足原文,有理有据地进行赏析即可。)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无遣和风报消息,续叫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1)结合尾联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写法极富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 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叫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①结合尾联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写法极富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②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 ③小桥是一道凄美的风景。那瘦骨伶仃的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怜。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 ④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⑤然而,小桥上伫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 ⑥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你看那位归荫诗人,当他带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灌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去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 ⑦就这样,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诗画。这里,除了小桥本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渔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那些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官场失宠、情场失意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走荒村野店。一座苍古的小桥,可以慰籍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驾一叶小船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在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红枫,那渔火,那江桥,正与寒山寺钟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于是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让世世代代的游客有了一方寻梦的去处。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乃至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地哲学意蕴。 ⑧世间有太多地坎坷不平,惟质朴的小桥站立在江流天堑,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 1.第①段中“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的“一”的含义是 &&&&&&&&&&&&&&&&&&&&&&&&&&&&&&&&&&&&&&&&&&&&&&&&&&&&&&&&&&&&&&&&&&&&&&&&& 。 2.第④段中“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的原因是 &&&&&&&&&&&&&&&&&&&&&&&&&&&&&&&&&&&&&&&&&&&&&&&&&&&&&&&&&&&&&&&&&&&&&&&&& 。 3.第⑦段说“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这里的“象征”在第⑤、⑥段中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没有寒山寺的钟声,张继就不可能成为诗人。 B.文中引用卞之琳的诗深情讴歌了小桥的品格。 C.有关渔歌号子和牧童短笛的生动描写引人人胜。 D.本文语言流畅,视野广阔,充满了文化气息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甲:&&&&&&&&&&&&&&&&&&& 诗情酒性话李白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饮酒是很有名的。小时候听大人们摆龙门阵,神色飞舞地说“酒仙”李白“喝醉酒写的草书吓退了蛮夷”,“李白一顿酒就喝一斗,吟诗一百篇”,“李白醉酒敢睡在皇帝娘娘杨贵妃床上,让高力士脱靴子”等,活灵活现。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李白是何等的英雄气概,长大后,看了不少关于李白的书,会背了他的近百首诗,记住了他的许多关于饮酒的诗句。像《将进酒》、《金陵酒肆留别》、《把酒问月》、《月下独酌》等。有时酒喝多了,借着酒力,吟咏一首两首,颇觉回肠荡气,痛快淋漓。 在李白坎坷的一生中,酒如同他的挚友,始终紧随其生命历程,并赋予他极大极多的创作灵感。而咏酒诗篇更是表现出他豪放张扬的个性,《将进酒》即其中的代表作。长安放还,在“抱用世之材而不遇合”,治国齐天下怀抱落空之后,他感到人生快事莫如置酒会友,于是藉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畅酣的发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五花马,千金裘,&&&&&&& ,与尔同销万古愁。”此时此地,“酒仙”李白已不满足与浅酌低唱,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豪壮的诗句随之喷涌而出,使人恍若看到李白眼花耳熟的飘然醉态和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环顾全篇,直如大河奔腾,曲折回荡,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当然,“嗜酒见天真”的李白,绝非见酒即喝得烂醉的“醉汉”。这在他的《行路难三首》中得以充分表现。要在平时,面对美酒佳肴,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会“将进酒,杯莫停”,一饮三百杯。但在这一次,他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唱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既形象地展示其内心的苦闷与抑郁,又表现了他乐观自信,顽强坚持的理想品格和积极入世的追求,凸现极高的思想境界。 李白才华横溢,素有远大抱负,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蹭蹬不遇。到了晚年,幻想破灭,心气亦平和了许多,这从他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可以看出:“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回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梦拂行飞。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虽然照样欢言笑谈,美酒共挥,酒醉情至,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但此时我们体会到的却多是冲淡天然,掩抑收敛,看不到他的豪情狂气了。不过,尽管如此,仍不失其飘逸洒脱的“谪仙”风韵。 没有酒就没有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李白,我想这样说恐怕并不过分。他用如椽巨笔,将他的豪迈诗情与酒的诸般美妙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达到美的极致。李白与曹操、陶渊明、王维、李贺、王翰、苏轼、晏殊、李清照等的咏酒、饮酒篇什,将中国酒文化的生动民俗美和深层的社会积淀演绎得淋漓尽致,并组成恢宏的酒文化历史画廊,放射出不朽的光辉。 乙:&&&&&&&&&&&&&&&& 太白十诗九言酒 我国古代一些诗人常把饮酒作为诗歌写作的内容。东晋诗人陶渊明就写有《饮酒》诗20首。他在诗前小序中写道:“偶有名酒,无夕不饮。……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至于诗仙李白,更是诗酒联姻,其以饮酒为题材的诗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可谓空前绝后。难怪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饮酒西山戏咏》一诗中云:“太白十诗九言酒,醉翁无诗不说山。” 说李白“十诗九言酒”,显然有点夸张,但李白诗中常言酒却是不争的事实。翻阅李白诗集,试题中含有“酒”字的篇目不胜枚举:《对酒》、《暖酒》、《将进酒》、《山人劝酒》、《待酒不至》、《把酒问月》、《金陵酒肆留别》、《金陵凤凰台置酒》、《对酒忆贺监二首》……此外,试题中含有“饮”、“酌”、“醉”字的诗篇也屡见不鲜。如《留饮》、《九日龙山饮》、《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月下独酌四首》、《山中与幽人对酌》、《春日醉起言志》、《铜官山醉后绝句》等等。据笔者统计,在岳麓书社出版的《李太白集》中,仅试题中含有“酒”、“饮”、“醉”,“酌”字的诗篇有58首。 此外,有些诗虽然目中未含有“酒”、“饮”、“醉”,“酌”等字,却与李白饮酒有关,如《赠内》诗:“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李白在诗中坦言自己嗜酒贪杯,以至“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诗的后二句引用《后汉书·周泽传》中“太常妻”的典故,说明自己因酒醉而使妻子独守空房,使妻子的处境与“太常妻”无异,委婉地向妻子表示歉意。又如《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 &&&&&&&&&&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众所周知,“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别名,而“谪仙人”则是贺知章对李白的美称,李白在这首诗中,不仅讲了自己的别号与美称,而且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对酒的嗜好,说自己饮酒已有三十年的时间了,此外,在《哭宣城善酿纪叟》诗中,李白也将自己的名字与酒联系在一起。诗曰: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诗的最后一问,生动地写出李白和纪叟彼此相知之情,也反映出李白嗜酒之深。 李白不仅言酒的诸多,而且诗中与酒有关的名言佳句也多。诗人在诗中或提倡开怀畅饮。如:“人生得意须尽欢,&&&&&&&&&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来圣贤皆寂寞,&&&&&&&&& 。”(《将进酒》)又如“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笑歌行》)或强调借酒消愁。如:“涤荡千古愁,留恋百壶饮。”(《友人会宿》)“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月下独酌》其四)“五花马,千金裘,&&&&&&&&& ,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有的则写独酌或与友对饮的情景。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月下独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由上可知,李白的这些咏酒名句为酒文化增色不少。 1.&& 下列四局古诗选择二句填空 A、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 B、举杯邀明月______。 C、五花马,千金裘______,与古同销万古愁。D、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 E、人生得意须尽欢 &&&&&&&&&&&&&&&&&&&。 2.&& 两文均写李白与酒的密切关系,而甲文说明其原因是A______&&&&&&&&
B______&&&&&&&&& 。 3.的写作侧重点分别是,甲______ &&&&&&&&&&&&&&&&&&&&&&&&&&&。 乙______&&&&&&&&&&&&&&&&&&& &&&&&&&&&&&&&&。 4.作者认为《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已“看不到他的豪情狂气了“。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醉翁是指& &&&&&&&&&&& 6.两段文字的阅读,简介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 &&&&&&&&&&&&&&&&&&&& &&&&&&&&&&&&&&&&&&&&&&&&&&&&&&&&&&&&&&&&&&&&&&&&&&&&&&&&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汉字与国运 熊培云 月皓云瀚,汉字江河流淌。 相信每位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读到汉字时感觉都是暖洋洋的,那时你像是历尽艰难,终于爬出密林瀚漠,于恍惚间见到了父老乡亲。 对汉字的真爱,那是一种融于血液的热爱,而不只是出于文化上的好恶或实用的考量。一位留学生朋友,听我背了席慕蓉的“渡口船头风里翻飞的裙裳”,欢欣难抑,旋即写在黑板上,然后站在一边,浩叹汉字意韵之关。当时的情形让我一生难忘——他双手近乎掬着了“裙裳”二字,像圣·埃克绪佩里笔下的小王子,呵护自己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那一刻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每个汉字都是和狐狸一样可以被“驯养”的,而不止于唐诗宋词的意境之美——世界大概还没有哪一种文字能像汉字这样可以供人享受人生。 近几年在网上看新闻,时常会读到一些让我欢欣鼓舞的文字,世界经济“中国一枝独秀”,欧洲流行“汉语托福”,美国兴起了“中文热”,大家嚷着“你好!”到中国搞投资……洋子洋孙们不知道,当年八国联军大闹北京城,惟一没能抢走的大概就是汉字了。他们更想像不到的是,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汉字险些被中国人自己“刨个坑儿给埋了”。 汉字,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我庆幸汉字逃过了上一个世纪的劫难。它祸起中华衰微的国运,也源自城市脆弱的人心。好在这毕竟是个伟大的民族,穿越历史无穷的险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以忍辱负重之心,使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未蒙没顶之辱。 1918年钱玄同首先在《新青年》上发难,在这篇《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中,钱玄同称,“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钱玄同希望中国能废除汉字,因为“处处都足以证明(汉字)这个老寿星的不合时宜,过不惯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的新生活”。那个时代大多数有头有脸的文人,对用表达自己思想的汉字几乎到了仇恨的地步。鲁迅被称作民族的脊梁,却差点上房揭了“汉瓦”。将汉字绑去“杀头”。鲁迅说,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若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与此同时,文人政治家瞿秋白也不甘示弱,其对汉字的辱骂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在瞿秋白眼里,拉丁文字是印有ISO9001标签的抽水马桶,代表先进文明。 清末以来,国事既以衰微,西学乃当务之急,“西体中用”“中体西用”之争便是明证。糟糕的是,中国大多数激进知识分子为使“东方不败”,纷纷将西方视作葵花宝典,“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索性阉了这“象形文字的残余”。透过一个世纪的烟云,回想起历史上的这些声音,我惊诧于中国知识分子勾肩搭背群起赶时髦时有多么疯癫。无论是国统区的国语罗马化运动,还是“汉字一定要走拉丁化”的反右斗争,都让我在事后想起他们时冒一身冷汗。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承载文明的江河,失去它就失去了根本。这与古人所说的“亡其国,先亡其史”的道理是一样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若是将汉字消灭了,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山河”就不在了。 陈独秀与胡适也是主张废除汉字的。只是胡适的态度稍显温和一些,认为一切都得慢慢来,先把汉字变成白话文,再谈消灭汉字,因为文言文里太多的单音节词,“决不能变成拼音文字”。胡适的主张,虽是权宜之计,但他的白话文运动让汉字这个“象形文字的残根余孽”能爬出中世纪的茅坑,多少算是救了汉字。所以才有今日汉字与拼音同生共气的机会,这大概是迄今为止最经典的“中体西用”的案例的。 其实,真正“茅坑援手”、挽汉字茅坑于既倒的还是中国百姓。因为在精英们努力推广罗马汉语和拉丁汉语时草根阶层大多“甘心愚昧”,没有一点“与时俱进”的精气神。所谓思想的“龙种”收获现实的茅坑,字母化在中国一直只停留自负革命的知识分子的书斋里。汉字因此存活下来。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可以“愚昧图存”的例子。它让我相信柏克所说的保守主义有其金贵的一面。 &(选自2003年9月《散文》) 从文中看,“我庆幸汉字逃过了上一世纪的劫难”句中的“劫难”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说,汉字可以供人享受人生。那么汉字到底可以让人们享受怎样的人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段写了钱玄同、鲁迅、瞿秋白等人要求“废汉字”的言论,分析这样的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告诉人们语言如果不存在,国家就不能发展,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那场废汉字的闹剧,险些把中华民族的“山河”给废了。 B.“每个汉字都是和狐狸一样可以被驯养的”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汉字极具感染力,它能让人情不自禁地去“真爱”。 C.胡适的“白话文运动让汉字这个‘象形文字的残根余孽’能爬出中世纪的茅坑,多少算是救了汉字”,汉字得以存留离不开胡适,是他救了汉字,也救了中华民族的国运,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承载文明的江河”。 D.汉字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有“甘心愚昧”的中国百姓,是他们挽汉字茅坑于既倒,从而让汉字躲过了劫难,的确“愚昧”可以“图存”与发展,保守主义的金贵不容忽视。 E.文章倒数第3段写了中国大多数激进知识分子赶时髦、废汉字、走罗马和拉丁化都让人冒一身冷汗,语言犀利又不乏幽默,读来发人深省。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⑵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⑥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Rosegger,&)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⑦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⑧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⑨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会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象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小题1】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在文中多处使用,请在文中再找出两处。(4分)【小题2】第⑦段中作者说“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5分)【小题3】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仔细阅读第⑧段,然后体会如果用作者自己的话替换这些名句好不好?为什么?(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河南省信阳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河洛汇流侯发山康二勇接班后,感觉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有时免不了心烦气躁,爱发脾气,爱训斥人,惹得相公们、伙计们,包括太太小姐们,都私下议论他,说他没有度量,不像一个当家人。康百万也知道,但从没有说过他。这一天,看到康二勇把当天的事务安排完毕,康百万就带他出去散步,说是要去看一看河洛汇流。康二勇知道,父亲肯定有话对自己说,这是父亲的一贯做法,总是借古说今、借物说事,让人很快就能明白过来,而不是就事论事讲一些大道理。他们坐船顺洛河而下。河里来往的不少船只都是康家的。各式各样的船都有,有舵楼船(康家的太平船属此种类型的船),有瓜皮船,有鸡窝船,有小方船,等等。附近一个船上的伙计喊着滑稽的号子:“螃蟹说它行路正,刺猬说它身上光,屎壳郎推个粪蛋子,一路吆喝着卖麝香……”康百万和康二勇并未坐康家的游船,而是坐一种象鼻船。这种船船身轻,阻力小,航速快,又名“草上飞”。但这种船行驶不稳,导致事故偏多。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象鼻子船,两头尖,不是沉底就是翻。”不过,康家的象鼻船经过自家船厂改造后,极少出现事故。也就是一袋烟的功夫,他们来到了观看河洛汇流的最佳地方——邙岭上的伏羲八卦台。此地北临黄河,南依连山,东据虎牢,西望洛川。“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句。巍巍北邙,蜿蜒连绵,芳草萋萋漫延至洛河边。他们去的时候,正在这里游玩的人也不少。有认识康百万的人忙与他打趣道:“老掌柜,今天怎么有闲情逸致来这里?这要耽误多少生意啊?”康百万呵呵一笑:“欣赏到美丽的景致,心情愉悦,神清气爽,也是千金买不来的……”父亲是让自己来赋诗填词的?康二勇心里一惊,忙搜肠刮肚的酝酿佳句。黄河河道虽然在巩县这一段较为平缓,然而还是裹挟着西北高原上的黄土烈风,咆哮奔腾,滚滚而来,一副锐不可当的霸气,呈现着无比的刚强和浑厚。如果说黄河是一位粗犷的男子,而洛河则像一个柔美的女子。洛河在黄河的南边,河水清澈,如舞动的丝绦彩带,蜿蜒而来,像是羞羞答答来跟黄河约会似的。两条河相会后,两水清浊交汇,河洛分明,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井水不犯河水似的。依偎着绵延数里后,两条河交织在一起,以顺时针方向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好像谁也不服谁在搏斗似的,纠结在一起。相交处的一条水线清晰可见,这个漩涡一半黑一半白。再往前看,漩涡没有了,两条河成了一种颜色,成了一条河流——黄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潋滟,又像微风吹拂着金黄色的绸缎,壮观无比。“真美啊!”康二勇叹道。康百万说:“二勇,看看眼前的景象,你想到了什么?”康二勇茫然地看着父亲,不知道他老人家要他回答哪方面的问题。康百万重复道:“看到河洛汇流你有何感触或者说是感悟?”康二勇说:“黄河强大,洛河弱小,所以最终被黄河吃掉……爹,我说的对吗?”“说的也有道理。”康百万说,“对于同一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河洛汇流这个景象我琢磨到了‘和谐’。只有和谐了,方能畅通无阻。黄河正是不拒细流,才能成为一条大河的……”康二勇一下子茅塞顿开,心旷神怡,如沐春风。康百万侃侃而谈:“和谐、包容、自强不息,这是黄河的精神,也是河洛文化的精髓,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和谐,无论干什么事,不去斤斤计较,才能没有障碍,一帆风顺,马到成功。”(《小说月刊》2012.2)【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读,不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的情节平和舒缓,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结尾处卒章显志,并与前文形成照应。B.写康氏父子并不坐自家的船,而是坐一种叫“草上飞”的小船,间接表明黄河水势的浩大与奔腾。C.第8段写“有认识康百万的人忙与他打趣”,此处的对话看似闲笔,实则暗示了康父对康二勇寄予厚望,颇费心血地精心培养他。D.小说用朴实、隽永的语言,描写了民谣号子以及河洛汇流的壮景,充满地域风情,给人诗画般的美感。E.通观全文,康二勇并不像开篇人们议论的那样,这说明认识一个人要客观、全面,就像文中的康百万认识河洛汇流一样。【小题2】小说六、七段引用了号子和歌谣,有何作用?(6分)【小题3】简析第11段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小题4】小说中,康百万说:“只有和谐了,方能畅通无阻。”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及这句话给你的启示。(8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西南昌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8分)听雨的奢侈林如求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钿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时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连至今,简直痛人心髓。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呤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小题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分)答:&&&&&&&&&&&&&&&&&&&&&&&&&&&&&&&&&&&&&&&&&&&&&&&&&&&&&&&&&&&&&&&&&&&&&&&&&&&&【小题2】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答:&&&&&&&&&&&&&&&&&&&&&&&&&&&&&&&&&&&&&&&&&&&&&&&&&&&&&&&&&&&&&&&&&&&&&&&&&&&&【小题3】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4分)答:&&&&&&&&&&&&&&&&&&&&&&&&&&&&&&&&&&&&&&&&&&&&&&&&&&&&&&&&&&&&&&&&&&&&&&&&&&&&&&&&&&&&&&&&&&&&&&&&&&&&&&&&&&&&&&&&&&&&&&&&&&&&&&&&&&&&&&&&&&&&&&&&&&&&&&&&&&【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B.文章描写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C.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受,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E.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8分)听雨的奢侈林如求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钿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时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连至今,简直痛人心髓。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呤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分)答:&&&&&&&&&&&&&&&&&&&&&&&&&&&&&&&&&&&&&&&&&&&&&&&&&&&&&&&&&&&&&&&&&&&&&&&&&&&&2.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答:&&&&&&&&&&&&&&&&&&&&&&&&&&&&&&&&&&&&&&&&&&&&&&&&&&&&&&&&&&&&&&&&&&&&&&&&&&&&3.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4分)答:&&&&&&&&&&&&&&&&&&&&&&&&&&&&&&&&&&&&&&&&&&&&&&&&&&&&&&&&&&&&&&&&&&&&&&&&&&&&&&&&&&&&&&&&&&&&&&&&&&&&&&&&&&&&&&&&&&&&&&&&&&&&&&&&&&&&&&&&&&&&&&&&&&&&&&&&&&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
B.文章描写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 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
C.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 “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受,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
E.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河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河洛汇流侯发山康二勇接班后,感觉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有时免不了心烦气躁,爱发脾气,爱训斥人,惹得相公们、伙计们,包括太太小姐们,都私下议论他,说他没有度量,不像一个当家人。康百万也知道,但从没有说过他。这一天,看到康二勇把当天的事务安排完毕,康百万就带他出去散步,说是要去看一看河洛汇流。康二勇知道,父亲肯定有话对自己说,这是父亲的一贯做法,总是借古说今、借物说事,让人很快就能明白过来,而不是就事论事讲一些大道理。他们坐船顺洛河而下。河里来往的不少船只都是康家的。各式各样的船都有,有舵楼船(康家的太平船属此种类型的船),有瓜皮船,有鸡窝船,有小方船,等等。附近一个船上的伙计喊着滑稽的号子:“螃蟹说它行路正,刺猬说它身上光,屎壳郎推个粪蛋子,一路吆喝着卖麝香……”康百万和康二勇并未坐康家的游船,而是坐一种象鼻船。这种船船身轻,阻力小,航速快,又名“草上飞”。但这种船行驶不稳,导致事故偏多。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象鼻子船,两头尖,不是沉底就是翻。”不过,康家的象鼻船经过自家船厂改造后,极少出现事故。也就是一袋烟的功夫,他们来到了观看河洛汇流的最佳地方——邙岭上的伏羲八卦台。此地北临黄河,南依连山,东据虎牢,西望洛川。“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句。巍巍北邙,蜿蜒连绵,芳草萋萋漫延至洛河边。他们去的时候,正在这里游玩的人也不少。有认识康百万的人忙与他打趣道:“老掌柜,今天怎么有闲情逸致来这里?这要耽误多少生意啊?”康百万呵呵一笑:“欣赏到美丽的景致,心情愉悦,神清气爽,也是千金买不来的……”父亲是让自己来赋诗填词的?康二勇心里一惊,忙搜肠刮肚的酝酿佳句。黄河河道虽然在巩县这一段较为平缓,然而还是裹挟着西北高原上的黄土烈风,咆哮奔腾,滚滚而来,一副锐不可当的霸气,呈现着无比的刚强和浑厚。如果说黄河是一位粗犷的男子,而洛河则像一个柔美的女子。洛河在黄河的南边,河水清澈,如舞动的丝绦彩带,蜿蜒而来,像是羞羞答答来跟黄河约会似的。两条河相会后,两水清浊交汇,河洛分明,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井水不犯河水似的。依偎着绵延数里后,两条河交织在一起,以顺时针方向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好像谁也不服谁在搏斗似的,纠结在一起。相交处的一条水线清晰可见,这个漩涡一半黑一半白。再往前看,漩涡没有了,两条河成了一种颜色,成了一条河流——黄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潋滟,又像微风吹拂着金黄色的绸缎,壮观无比。“真美啊!”康二勇叹道。康百万说:“二勇,看看眼前的景象,你想到了什么?”康二勇茫然地看着父亲,不知道他老人家要他回答哪方面的问题。康百万重复道:“看到河洛汇流你有何感触或者说是感悟?”康二勇说:“黄河强大,洛河弱小,所以最终被黄河吃掉……爹,我说的对吗?”“说的也有道理。”康百万说,“对于同一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河洛汇流这个景象我琢磨到了‘和谐’。只有和谐了,方能畅通无阻。黄河正是不拒细流,才能成为一条大河的……”康二勇一下子茅塞顿开,心旷神怡,如沐春风。康百万侃侃而谈:“和谐、包容、自强不息,这是黄河的精神,也是河洛文化的精髓,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和谐,无论干什么事,不去斤斤计较,才能没有障碍,一帆风顺,马到成功。”(《小说月刊》2012.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读,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情节平和舒缓,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结尾处卒章显志,并与前文形成照应。
B.写康氏父子并不坐自家的船,而是坐一种叫“草上飞”的小船,间接表明黄河水势的浩大与奔腾。
C.第8段写“有认识康百万的人忙与他打趣”,此处的对话看似闲笔,实则暗示了康父对康二勇寄予厚望,颇费心血地精心培养他。
D.小说用朴实、隽永的语言,描写了民谣号子以及河洛汇流的壮景,充满地域风情,给人诗画般的美感。
E.通观全文,康二勇并不像开篇人们议论的那样,这说明认识一个人要客观、全面,就像文中的康百万认识河洛汇流一样。2.小说六、七段引用了号子和歌谣,有何作用?(6分)3.简析第11段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4.小说中,康百万说:“只有和谐了,方能畅通无阻。”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及这句话给你的启示。(8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尾联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