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表达什么,自难忘”是为了怀念谁?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________,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答案:十年生死两茫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贵州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题型: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归有光属“唐宋派”,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纽带型人物,他极力反对当时的文学复古思潮,并开创了新一代创作风格。他的《项脊轩志》一文的那种近乎于白描的,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叙事方式,&&&&&&&&&&&&&&&&&&&&&&&&&&&&&&&&&。①尤其是他在文中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②可见功力深厚。③虽表述平淡,可悼念亡妻之情顿现纸上,令人共鸣。④归有光不用诗,也不用词。⑤而是用散文独有的表现形式再现了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景。⑥让我们体会到了“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
A.⑥①②④⑤③
B.④⑤③⑥①②
C.⑥①③④⑤②
D.④⑤②⑥①③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4分)(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归有光属“唐宋派”,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纽带型人物,他极力反对当时的文学复古思潮,并开创了新一代创作风格。他的《项脊轩志》一文的那种近乎于白描的,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叙事方式,                                  。①尤其是他在文中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②可见功力深厚。③虽表述平淡,可悼念亡妻之情顿现纸上,令人共鸣。④归有光不用诗,也不用词。⑤而是用散文独有的表现形式再现了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景。⑥让我们体会到了“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A.⑥①②④⑤③             B. ④⑤③⑥①②C.⑥①③④⑤②             D.④⑤②⑥①③  
科目:高中语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众里寻他千百度,&&&&&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零落成泥碾作尘,&&&&& ▲&&&&& 。(苏轼《卜算子·咏梅》) (3)&&&&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 ▲&&&&&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5)相见时难别亦难,&&&&& ▲&&&&& 。&&&&& ▲&&&&&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6)&&&&& ▲&&&&&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7)高山仰止,&&&&& ▲&&&&& 。(《诗经》)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不思量,自难忘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不思量,自难忘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解释 & &不去想它,却仍是难以忘记,始终萦绕在心头;出处 & &北宋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句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解释 & &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赏析 &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采纳率:72%
来自团队:
不需要刻意去追思怀想,自然而然地萦绕心头难相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形同老人了,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正由于梦境虚幻。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夜来幽梦忽还乡。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死,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纵使相逢应不识,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无处话凄凉,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时,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这说明,“相顾无言。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生;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指作者,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指亡妻。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用笔,有进有退,音容渺茫了,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并把过去,眼前,感情纯真,品格高尚,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小轩窗。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十年”,是漫长的时间。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无处话凄凉”。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正梳妆,感情,有悲有喜。情节,有起有伏,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尘满面,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死者“凄凉”,生者心伤,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千 里”、空。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鬓如霜。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
不用刻意想起,永远不会忘记
该句出自苏轼词《江城子》,该词是一首悼念亡妻的佳作。注意,思量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是“想念”、“记挂”的意思,全句意思其实很明了,就是:不用特意去记挂着,自然而然就忘不了。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英语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费思量,自难忘,惟有泪千行.谁知道这首诗的全篇是什么?_百度知道
费思量,自难忘,惟有泪千行.谁知道这首诗的全篇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自难忘。千里孤坟】。夜来幽梦忽还乡,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小轩窗。正梳妆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企管部主管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千里孤坟,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着要怎么说呢,不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小轩窗,你说的这几句话在苏轼的江城子里有的,全篇是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短松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苏轼的&lt
费思量,自难忘,十年生死两茫茫。 无处话凄凉。尘满面,鬓如霜。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费思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不要整首诗的意思
一晃十年过去了,生死未知,下落不明很长时间了,难以忘记你假如死去了,千里之外的孤坟也没有人能够跟我说话凄凉啊!
采纳率:25%
这是苏东坡最感人的一首,自然之极,无修饰,是真情的流露。苏东坡是豪放派我不否认,但他也有儿女情长。感情的表达很细腻,也有一些婉约之作。江 城 子——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是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所作,苏东坡做了一个遇见亡妻的梦,醒来感慨系之,写这首词,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此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行家视作悼亡词中绝唱。)不思量,自难忘——浅析苏东坡婉约词《江城子》及苏子的创作心态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词自晚唐五代发展以来,词的风格一直是比较婉弱的,苏轼有意识的进行词体的革新,从词的内容、题材、格调方面改革,使词的创作有了「自是一家」的审美观点。也使词从纤细婉约走向阳刚豪放。苏轼的这些观点以及他本身的词作,虽引来时人认为苏轼「以诗为词」的评论,但无论如何,苏轼开拓词境之功不可没。南宋俞文豹曾记载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吹剑续录》)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苏轼、柳永风格的不同,也说明两派词风的区别。苏轼曾自负地说过他的词“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书》)他的确是以提高意境和风格而“自是一家”的。然而读词人为苏子绝倒的,却绝非仅只“大江东去”或者“老夫聊发少年狂”,其《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世代传诵的佳作。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苏东坡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纵使相逢应不识,坐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由此成就了一阙悼妻怀思的传世之作。实际上,在苏东坡一生中的三位女性中,最为苏东坡青睐,也为世人传为佳话的,并非王弗,而是叫做王朝云的妾。在苏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善解苏东坡心意。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一说:“见识。”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 “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朝云死后,苏东坡也曾提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字里行间看到的也是深切地怀念和叹惋。然而仔细地读来,苏东坡对王朝云的感怀更多的是一种“知音难觅,和者寥寥”伤感,而对于王弗则是痛彻心肺的悲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 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应该说,苏东坡再次得宠多少有些幸运的成分。这么个大词人,大文学家,被政治牵绊得头晕目眩,苏子的一生常常让人有点啼笑皆非的意思,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一段相对安稳适意的生活中,苏东坡的精神状态是轻松和愉悦的,但苏东坡也断断不能忘记王弗曾经陪伴着自己度过的那些艰难的时光。王弗在苏东坡的一生中作扮演的角色绝非一个主妇那么简单,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也曾有过这样的落笔:……苏东坡……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顽童”,这里林语堂先生固然是在一种嘉许的语气在点评苏东坡的自由性灵,然而苏东坡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呢?不谙世事,兴致所至,聪明有余而内敛不足。夫人稳健,而丈夫往往不能。丈夫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高兴了把酒言欢,不高兴了也要骂骂娘。麻烦的是丈夫有了旷世的才气,就不是骂骂娘这么简单了。苏东坡常常会在自己的诗作里流露一些“不合时宜”的论调,自找祸端。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中,这等人物将是何等的低才。倘若没有一个得体大度,端庄典雅的夫人为丈夫张罗这些“不入眼”俗事,怕苏先生不会有几天清闲。在密州,他们正过苦日子,苏东坡对新所得税至为愤怒,孩子揪着他的衣裳对他晓晓不休。他说:“孩子们真傻!”苏夫人说:“你才傻。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我给弄点儿酒喝吧。”在一首诗里记这件事时,苏东坡觉得自己很丢脸,这时妻子洗杯子给他热酒。这当然使他很欢喜,他说他妻子比诗人刘伶的妻子贤德。因为刘伶的妻子不许丈夫喝酒。苏夫人也是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摸清楚丈夫性格,那是多方面的个性,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可是有时又激烈而固执。苏夫人聪明解事,办事圆通。她是进士的女儿,能读能写,但是并非一个“士”。做妻子的也知道要管家事,要抚养孩子,要过日子。正因为如此,苏东坡的生活中是不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女人把握船舵的。只有在妻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苏东坡才有更多的闲情逸致去“沐于沂,浴乎舞雩”。也正因为如此苏夫人也成为苏东坡最为信任依赖的人,很多事情埋藏在苏东坡的心灵深处,别人大都不知道,苏东坡的妻子一定知道。同过患难,共过生死,日日的关心和爱护,充满信任的等待和抚慰。王弗给与苏东坡的是所谓 “相濡以沫”的质朴而深厚的情感。在这首小词中,读不到一句令人感觉“矫情”之语,词语的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面对这样的深情,解读都似乎是一种伤害,那是需要在生命里反复吟唱,静夜中不断怀思的乐音。无数的人毫不吝惜地把“绝唱”这个词赠与了这首词,然而,时光流转了千年,我们又听到了一生相似的叹息,那叹息给予了我们有一篇值得反复玩味的美文,也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了苏子心中的创痛,两个文人千年的唱和,诉说着人世间最值得感念的深情。这就是巴金先生所写的《怀念肖珊》和《再忆肖珊》。不再过多的评说什么,我摘录了其中两个段落,作为本文的结尾,这是《江城子》最深沉的诠释,在这样一个滥情的年代,我们庆幸还有这样的情感值得我们永远的祭奠: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她不断地给我安慰,对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历历在我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着车子的驶近,等待着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我应当振作起来,哪怕是最后的一次。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作肥料。
东坡的太太王夫人去世已经多年了,就是平时不想,也忘不了她。如今作者与太太的墓地相隔甚远,也无法经常去她的坟头上说说话,诉诉平日的苦。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思量自难忘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