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边境皇室战争头像也不少,为什么没有像唐朝一样

影响明朝命数的战争,皇帝被敌俘虏,从此由盛转衰
在中国的战争史上皇帝被俘的战役太少了,然而在国力强盛的大明却有这样一场战役,不仅让大明朝由盛转衰,而且皇帝直接被俘,这就是发生在正统十四年也就是公历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
明成祖死后,明朝军队停止北伐,死守长城各口,北部蒙古分裂成三部西部的瓦剌、中部的鞑靼、东部的兀良哈台,瓦剌击败鞑首,靼后,兀良哈台迫于压力也分为三部福余、泰宁、朵颜,最后投降明朝,被安置在阿吉那草原(今太仆寺旗和翁牛特旗)所以瓦剌一家独大,脱欢死后其子也先接任知院,也先其人雄才大略擅长用兵,不断骚扰明朝边境,为了发动战争也是什么馊主意都出,首先是向明朝贡马,一取得明朝的黄金和粮食,二顺便试探一下明朝的虚实。在几年的进贡中完全达到这样的要求了,也能发动战争了,但是还缺一样东西那就是借口。
明英宗年少继位,在处理政务上特别依赖身边的司礼太监,然而有王振这样一个人却脱颖而出,《明史》里讲王振天生聪颖,可以窥知上意。看来怕马屁也得脑袋聪明的人,这也是一种能力。明英宗很依赖王振,在小皇帝眼里,王振就是他亲爹。那王振和也先如何扯上关系呢?就是因为也先每次朝贡都会给王振好处,王振也自然会拿朝廷的公款假公济私,也先为了寻找打明朝的借口也是大费苦心,前几次给王太监送礼,这次干脆不送了,看他咋办?王振果然很生气,以前来两千人两千匹马,王振会以三千赐俸,这次就照实赐俸,也先听后大怒,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拜王太监所赐,蒙古人已经几十年没有和对面的汉军较量了,早憋足了劲,就等入关。
汉人和蒙古人不一样,毕竟是农耕民族,一旦有了温暖的房子和几亩地就高兴坏了,如果没有战争那就更会享乐了,上至朝廷下到百姓,都处于一片和谐当中,毕竟没有战争,所以军队战斗力也大不如前,也先很清楚这样的事实,分四路进兵,西路攻甘州,东路攻辽东,中路一路攻大同,一路围宣府。东西两路只是佯攻,中路才是重点。
王振听说也先围攻大同,不知从哪里冒出的馊主意要皇帝御驾亲征,小皇帝懂什么啊!朝廷大臣各种劝告,王振根本不听,把朝中各部尚书都带走,留下一些副级的侍郎来留守北京城,在京的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该带的都带走了,五十万人未做充分准备就浩浩荡荡出发了,到了大同以后不断听到边关失败的消息,王振害怕了,决意回师,王振是蔚县人,又突然生出一个主意要从大同东南出紫荆关到他家乡蔚县酷炫一下,走到半道感觉这么多人他家压坏庄稼那损失多大,看看人家多福有,一个县的土地都是人家的。
大军行动迟缓,又耽误了不少时间,走到怀来城西的土木堡时王振突然让大军扎下营寨,说是等后军一千多两辎重车(估计是沿路搜刮的钱财)此时也先大军将成国公带的五万骑兵收拾了,从西边尘土飞扬的追来了,明军一看这阵势已经吓破胆,幸好有先进的武器,也先围而不攻,明军缺水,土木堡地势高无水可取,第二天开始抢水源,也先打回去了,第三天军士口渴难忍,结队取水,也先乘机猛攻,军士死伤大半,武器丢的到处都是,英宗手下大将樊忠用大锤击杀王振,后战死,英宗被俘。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套性价比极高的书!
一本书读懂中国皇帝,你心动了吗?
今日搜狐热点明史专家谈万历朝鲜战争&壹:“不知己,不知彼,也不知友”
明史专家谈“万历朝鲜战争”
口述: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
采访/整理:彭茜
“战争机器的惯性”
日本国力经过“战国时代”长期的军阀混战,出了非常伟大的人物丰臣秀吉,对国内战争的平息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战争的惯性,使得内战结束后,战争无法陡然停止下来。各个军阀都在丰臣秀吉的统治下向外扩张。一般战争机器启动,必须两个因素才能停止:一、受到外界强有力的抵制和打击;二、启动战争机器的原动力逐渐消失。丰臣秀吉就是个有力的推动者。
日本内战之后战争机器仍在运行,就需要有一个突破口。日本国土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周边都是海,所以需要一个战争机器继续运行的方向,就是占领朝鲜。朝鲜半岛离它最近,所以可以看出日本每一次对外扩张,主要目标就是朝鲜。这是日本国内统一后,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一定是向外走的:一是从海上到东南亚;二是陆地,所以要打朝鲜。从材料来看,打朝鲜是想以朝鲜为通道抵中国。这也是日本史上非常大的一次向外扩张。当时日本对中国情况比较熟悉。很多倭寇或称浪人到中国沿海来。他们的目的是占有朝鲜土地和生存空间。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生存环境,以及日本国民的传统习俗和习惯,使这个民族富有向外扩张性。日本本身是岛国,经济力量发展很大,一定要向外寻找市场,必须向外走。所以二战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日本既打中国,又要打美国,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实际它的发展方向确实是一、由朝鲜进入中国内地,二、掠夺东南亚的资源,这是它的两条线。后来日本和美国、苏联打都是为了保护这两条线。在东南亚就和美国发生利益冲突,在中国的东北就和苏联发生利益冲突。所以那时的日本是四面出击,但丰臣秀吉还是走一条路。
朝鲜和中国明朝的情况比较相似。李氏王朝也是以农业为主,一般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对外扩张的愿望不是太大。朝鲜几面环海,海上贸易本应是不错的,但当时的朝鲜政府是个小政府,无能的政府,对外抗击打能力以及对内的统治都存在问题,内部的矛盾多。日本也明白这个情况,这个时候发动战争,朝鲜将不堪一击。但当时朝鲜是明朝的属国,明朝对它有保护的责任,它接受明朝的册封(都是叫王而不是皇帝),哪一任国王去世、新国王即位都要向明朝政府通报,明朝政府对他进行册封。同时,每年朝鲜要向明朝纳贡,既是一种贸易,也是宗主国和附属国的关系(朝贡关系)。当时日本冲绳(琉球)也是中国的附属国。但日本也把琉球国控制住了,琉球不能向明朝进贡。接下来日本就打朝鲜。朝鲜一路溃败,边败边向明朝求救。日本壬辰年发动战争,明朝的国力又是什么情况?当时的明朝距离张居正去世已有十多年,国内还是凝聚了一些财力的,张居正改革最大的作用就是为明朝聚集了很多财富。明朝还是有经济实力可以支持战争的。而且属国如果收到了打击,如果明朝不去保护,国际声誉也非常糟糕。所以这场仗明朝不打也要打,必须派兵。
“不知己,不知彼,也不知友”的战争
坦率的说,明朝派军队到朝鲜进行战争,实际上是一次“不知己,不知彼(日本),也不知友(朝鲜)”的战争。中国军队有多大战斗力,自己不是很清楚。明朝那段时间一直在对内进行战争,比如对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进行镇压,少数民族闹事也去打一打。但很多战争都不是准备好了而打的,都是迫不得已进行的。
日本攻打朝鲜开始后,明朝刚打完对宁夏的战争,当时手上军队集中不起来,对自己的战斗力不清楚,对日本的军事实力也不是很清楚。有意思的是,为了解日本的情况,明朝政府张榜求贤,想找到能跟日本进行沟通谈判的人。一批浙江人脱颖而出。因为现在的宁波在当时有明朝专门对口接待日本的使者,所以很多人会说“倭话”,福建因为通商的关系也有很多会说日语的中国人。当时大陆的福建人、浙江人到日本很容易。东南风一吹,一批船就过去了,东北风一吹,日本九州岛渔民商人就到中国来了,甚至比他们去北海道都容易,民间的商业活动是很繁盛的。
就有人献策,希望可以联络泰国,从那里起兵,从海上攻打日本,“请发暹罗兵。”但暹罗军队是否有能力渡海作战值得探讨。当中的沈惟敬,被授予了“游击”的头衔,经常在明朝和日本之间来回走动,他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明朝就派他去了解情况,跟日本谈判,打仗之前就在谈了。日本在出兵之前,一直是有情报源源不断地过来,说日本在调集军队,打算何时打中国。
明朝出兵伊始,派了一支很小的军队过去,仅有人,结果全军覆灭,后来又派了人,几乎又全军覆灭。当时日本已经占领了汉城(王京),也占领了平壤。明朝一看两支军队都失败了,正好打宁夏结束,于是就把打宁夏的一支最主要的部队,也就是辽东部队派过去,这是李成梁的带领。当时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就是这一支,因为长期对蒙古人、女真人进行战争。加上这一只军队的构成,李氏父子(李成梁、李如松)是个大家庭,当时为了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养了很多家兵。而明朝的正规军战斗力已经不行了,将领要打仗,除了培养正规军还要培养自己的家兵。打仗时需要有一批人去拼命,而正规军是不愿意去拼命的。后来明朝就派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带领部队援助朝鲜。
日本在公元1592
(壬辰年/万历二十年)出兵朝鲜,当时明朝的军队有出动,但都失败了。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大军正式到平壤和日本进行战争。这可以说是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第一场面对面的战争,即明朝军队攻平壤,日本军队守平壤。但明朝当时对日本军队的战斗力(用什么火器、用什么作战方式)都不太清楚,明朝朝廷对于自身的战斗力也不太清楚。
甲午战争,跟这场也有很像的地方。都是日本侵略朝鲜,然后中国出兵,中日两方宣战。我们看到很多守清军平壤时逃跑,辽东清军也逃跑。我过去初读历史时,觉得这些士兵太可恶了。但是现在研究历史发现,他们逃跑有他们逃跑的道理,因为他们不知道这场战争是为谁打的。在前方卖命死了,家里怎么办?所以这些我觉得都是拍这个片子需要揭示出来的,不仅仅是看到表象,什么李如松带兵出征、某某打了胜仗等英雄事迹、战争结果。我们要深入细致地去讨论明朝军队当时怎么构成?生存环境如何?抗美援朝我们说是“保家卫国”,那么当时明朝的军队调到朝鲜去打仗,是为了谁而打?如果以后万一真的发生战争,如何告诉人民去应付战争。所以我觉得拍纪录片应当讨论这些问题,而不是像过去上历史课一样,哪一年发生战争,我方多少人、日方多少人,我方损失多少、击毙了日军多少,这都是过去。关键在于从过去来警示现在,当时为什么打败?败在哪里?胜利是在哪里?我们现在要重新警示我们的人民和国家,避免哪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尽管史料记载关于高层官员的最多,但是在一些官员的奏疏里谈到军队、士兵的待遇、谈到士兵的军纪、谈到一些官员的所作所为,这些都比较容易还原。
朝鲜在第一次日本打朝鲜的战争中几乎是不堪一击,望风而逃。不过朝鲜民兵也在当中起到了一些作用。朝鲜民族是比较彪悍的民族,国民性也有些了不起的。打了平壤以后,明军取得了很大胜利,日军伤亡比较大,后撤退出平壤。明军占领平壤。明朝将领有点得意忘形,想趁势追击日军。这时李如松犯了比较大的错误,听说日军要从王京撤退,自己带了一支轻骑兵,也是非常英勇的部队,就出兵了,在王京附近的碧蹄馆遇到日军伏击,明朝军队损失很大。这支部队又是李如松的亲军卫队,辽东的精锐部队在
“碧蹄馆战役”中,损失很大。李如松差点阵亡,幸亏身边亲兵卫队拼死保护,后来明朝的援军来了,日军就撤退。在这次战争之后,明军才真正知道日军长期通过国内战争,战争机器相对强大。所以该战之后,双方开始谈判。李如松也准备谈判,因为觉得要全歼日军还是比较困难的。双方不断谈判,不断进行摩擦。李如松还是比较伟大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又派一支军队偷袭日本粮库,把日本粮库烧掉,日本撤军,守住釜山。但明朝军队也没有围攻釜山。
这里又要谈到“不知己不知彼”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后勤供给没有充分考虑到。战争不仅是军队战斗力的比拼,还有后续资源的比拼。当时,中朝关系也是很微妙的,朝鲜希望明朝军队帮助他们驱赶日本,又希望自己的损失越少越好,所以明朝军队到朝鲜以后,当时得到朝鲜方面后勤供给力度不大。但从明朝内部通过辽东输送物资到朝鲜,后勤供给线就太长,供给跟不上。跟抗美援朝有点像,在北朝鲜作战时供给有力量,到了南朝鲜后供给跟不上。
日军实际也打了一场“知己不知彼”的战役,不知明朝会派出这么强大的部队进行反击。所以当时李如松的军队一出动,日军就希望跟明朝谈判,以大同江为界,以南归日本,以北归明朝,其实就是希望明朝承认既成事实。因为日军当时已经占了大同江以南的所有地区,但明朝不接受。
但战争一旦推进到南朝鲜,明朝把王京收复了以后,日军盘踞在釜山一代,明朝军队就很难对它发生进攻。这时辽东军队也伤亡比较大。明朝调动了另外两支部队过来,一支是现在的云南、贵州一代的部队,另一支是广州福建浙江一代的水师,从万历二十年到万历二十一年战争就结束了,然后双方进行谈判。谈判的过程很有意思,明朝派使者过去,日军派使者过来,相互之间既摸底,又讨价还价。日本重新集结力量准备进行下一次的打击。
“一场惨胜”
因此过了几年之后,到万历二十六年,日军重新调动进入釜山,明朝提前得到信息。因此第二次御倭时,明朝占了某些方面的主动,日军正在调动时,明朝军队也进入朝鲜,没有让日军像第一次一样打下朝鲜的王京,又打下平壤。明朝直接就到王京了。实际上,明朝已经把全国的军队都调动起来:辽东的,现在河北和山西一带的部队(对付蒙古)、云贵、沿海的部队都调过来了。和第一战争不一样。第一次战争明朝有一个军事主帅李如松。第二次明朝没有统一的军事主帅,而是有三个陆军主帅、一个水师主帅,用文官做提督指挥打仗,这场战争打得都比较惨烈,在南朝鲜发生的连续几场战争。后来就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在僵持不下的过程中,日本方面发生了问题,即运作、推动战争机器的原动力、关白丰臣秀吉去世。并不是他去世日军就一定要退兵,而是他去世后,日本这些参加战争的军阀需要考虑,下一步它们的利益怎么分配,所以才撤军了。
这时的中朝军队趁机发动反击和进攻,特别是朝鲜著名的水师英雄李舜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海军的战斗力比日军要强,战船龟背船很厉害。那场战争应该说是中朝取得了胜利,但是取得胜利很艰难。特别是第二次御倭时,死伤非常惨重,有一批将领受到惩罚。如果不是丰臣秀吉死去,战争的结局还真不好说。
从明朝内部来说,张居正执政时积累的财富正在消耗殆尽,打起仗来,物资消耗非常大,明朝内部的财政正在出现问题。战争如果继续下去,财政会出现很多问题。也就是在这时开始,明朝内部一场很大的问题正在出现,宦官到各地开矿、收税,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所以有时战争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是连锁的。尽管后来明朝和朝鲜共同取得了胜利,胜利的标志是日军全部退军,但带来的后果也非常严重。第一,朝鲜看出明朝军队的问题;第二,由于这场战争,明朝的辽东军精锐基本丧失殆尽,对女真族,就是努尔哈赤家族、清朝的崛起有很大的关系。朝鲜之役耗费的白银是播州和宁夏这两场战争(朝鲜、宁夏、播州之役号称万历三大证)加起来的多少倍,对明朝财政的压力极其巨大,给女真的崛起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而这个时候明朝内部的国本问题也没有解决。所以说这场战争幸亏结束的早,如果结束的晚,对明朝的影响就更大了。
可以说,这场战争取得的是“惨胜”,双方僵持不下。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一年的第一场,中间有四年没打,日军有一只部队留在釜山。万历25至26第二场。两场战争陆陆续续近七年的时间。第二次战争结束后,日本又重新陷入乱局,无暇向外扩张。
所以这场战争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日本战争机器运转的方向就是朝鲜。但是那时是不是要占领中国,他还未必有这么大的胃口,所以他打到平壤就提出和明朝以大同江为线,也是“步步为营”的,日本的情况就是一个对外扩张的态势。而明朝是不能不管的,不得不出兵,尽管“不知己不知彼也不知友”,但是必须来应付。而且有的时候知己知彼是在战争过程中逐渐取得的(明朝在战争过程中逐渐知道日军的情况的)。双方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和谈,明朝派了很多使者到日本去谈,甚至进行离间计,日本也不断地派人过来,甚至进行迷惑性谈判,这恐怕也是这场战争我们值得关注的。所以我在央视百家讲坛谈到这场战争时说:一个是打,一个是谈,双方都在谈谈打打、打打谈谈。我们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也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
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万历朝鲜战争是古代时期东亚最大的战争。此前也有过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唐朝派军队到西域时的远征,但性质是不同的。中国军队派远征军帮助邻国抗击外来的侵略,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这场对明朝影响比较大,但是大家没有充分的看到。研究明代军事史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的。日本反而有一些学者对这个研究比较多。
国内民众确实对这场战争知道不多,不仅现代人知道的不多,古人也并不十分清楚。这也与清朝在编《明史》的时候对于这场战争的贬低也有关系。《明史》没有为一些战争中的重大人物立传,如两次御倭的文官“经略”宋应昌、邢玠等。所以清朝在修明史时,对这场战争进行了一些不很客观公正的记载,把负面记载更多,正面的记载更少。实际也是清朝入主中原后对明朝抹黑的部分,所以我们现在要讨论这场战争,对这个部分也需要澄清。(待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帖子主题:唐朝与明朝的比较
共&6137&个阅读者&
军号:292925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唐朝与明朝的比较
唐朝的文治武功都很盛,其疆域最大时仅次于元朝,周边各国各族无不臣服,且唐朝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非常发达,在世界上的地位可谓最高。当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与唐朝比较。拜占庭已经衰落,阿拉伯基础不稳,印度长期陷于内乱,波斯、埃及还亡了国。只有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周边各族无不以成为“唐人”而自豪,事实上,中国的诸多少数民族后来之所以融入中国,主要就是唐朝的功劳,比如契丹,就是以唐朝的继承者自居,后来将北方广大地区带入了中国,这就是唐朝的巨大影响力所致。唐朝也有不足,那就是安史以后,唐朝衰落,内忧外患不断,但大唐气象依旧,武功虽不如前,但仍然不差。唐朝后期韦皋大败吐蕃,顺便报复了大食;张议潮恢复了河西;李德裕打败了回鹘;高骈平定了南沼对安南的入侵。唐朝后期对外依然是胜多败少,至于唐朝文化则不用提了,那是中国文治的一个顶峰。反观明朝,其前期武功尚可,朱元璋时多次主动出击,虽未能象唐朝解决突厥之患一样解决蒙古问题,却也有些想象。朱棣时就只是形似而神不似,六次出击蒙古,一次大败两次小胜三次无结果,对越南则是先占领后平乱最后被迫放弃。朱棣以后对蒙古只能防守不能出击,土木之变明英宗当了蒙古人的俘虏,明世宗时蒙古人就打到明朝都城之下,明穆宗只能以金帛换取蒙古人的“臣服”,可蒙古人收了明朝的财物仍然不断骚扰明朝边境,甚至多次越过明朝边境。明朝自建立后就不断放弃国土,甚至在没有明显外敌的情况下放弃大片国土。明朝后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又支持朝鲜抵抗日本人的入侵。平定倭寇主要是戚继光的功劳,援朝抗日其实没有取得明显的胜利,只是由于日本人主动撤军才赢得了面子。明朝自建立后就没有消灭过几个国家,而唐朝则灭国无数,明朝武功远不如唐。至于文治,明朝也不如唐,唐朝开放、包容,明朝则是太监政治、特务务恐怖,唐朝对士人宽容,明朝则大搞梃杖、文字狱,抓异端。唐朝重商、开放,明朝禁海。唐人与明人的不同,主要是在于人的气度,唐朝昂扬向上,明朝内敛自守。综合而言,明朝远不如大唐。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唐朝与明朝的比较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97313 工分:388
左箭头-小图标
18楼& 仅仅一次安史之乱就把昔日之帝国搞得日落西山。而大明历经数次危机之后,还能实现万历中兴。明朝,无唐之和亲,无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难道比唐朝差?!唐朝不也有元和中兴、会昌之治和大中之治?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23766 工分:2255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明朝遇到的问题是沙漠化,边远地区迅速退化谁有什么办法。黄土高原就是明代‘定型’的。汉族是农耕民族,渴求的是可以耕种的土地。就拿西域当例子,最开始的时候只要部队驻扎下来就可以就地耕种,后来就需要从关中获得补给了,再到后来关中自己都养不活了还能怎么样。清朝在西域的稳固统治一则是因为那时候荒漠化基本已经定型, 至少是不用担心第一天建立的据点第二天就被沙子埋起来了。还有就是清朝一直都在不惜血本的从江南征调粮草,那个年代里运费就是无法想像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西北的势力不论是蒙古还是回回都已经发展到了无法‘震慑’的成度,只能直接镇压,只要稍有放松就会迅速壮大,直接威胁内地地区。乾隆把西蒙古灭族了,结果却要与更没有共同语言的回回交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90983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仅仅一次安史之乱就把昔日之帝国搞得日落西山。而大明历经数次危机之后,还能实现万历中兴。明朝,无唐之和亲,无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难道比唐朝差?!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13034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不同观点 时间点不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49317 工分:558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
在第5楼的发言:此狗冒汉人之名,实为天下第一满夷!!!看来确有嫌疑!借花献佛摘抄网友语录送与楼猪,望楼猪好自为之!露珠湿沙壁,暮幽晓寂寂;村歌醇夜闷,瓣叶达妃姬。峥戈湿泰笼,舞碎酒飘寂;泥若香不透,沃草迷马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2925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amechen2011
在第11楼的发言:这么多人攻击你
你也该清醒一下了 发贴文讲究实在客观,没你这样偏激和绝对的
你没有学术起码的严谨!!整个就一小P孩像些什么就写什么!!你有起码的学术严谨,你是个大P孩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66460 工分:2420
左箭头-小图标
北元在永乐大帝时代,就被打散架了,后面的叫瓦剌和鞑靼&以下是引用持久火力
在第4楼的发言:唐是灭国无数
突厥 H 高丽 百济 西域各国
明朝没有消灭元朝,而是推翻元朝,元朝的残余退出长城,历史上叫 北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66406 工分:761
左箭头-小图标
这么多人攻击你
你也该清醒一下了 发贴文讲究实在客观,没你这样偏激和绝对的
你没有学术起码的严谨!!整个就一小P孩像些什么就写什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2925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
在第9楼的发言:死狗,你主子都成僵尸了你怎还敢光天白日跳出来畜牲,你主子成蛆了你还敢窜出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1561 工分:19458
左箭头-小图标
死狗,你主子都成僵尸了你怎还敢光天白日跳出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2925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
在第5楼的发言:此狗冒汉人之名,实为天下第一满夷!!!你这头猪冒充人类,实乃天下天下第一畜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2925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青叶书生
在第3楼的发言:满文帝又来丢人了,不知道你除了被人耻笑,还能做些啥呢?满文帝让你妈丢人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2925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gamechen2011
在第2楼的发言:
楼猪 不带这样的啊 没你这么比较的
【1】周边各族的诚服历来只是一种姿态,服的是你一时的犒赏和强大国力,而不是唐人这个虚浮的东西。不然唐一代不会和周边各族打了个遍
【2】打败吐蕃,报复大食改变不了大局,吐蕃照样进犯边境,大食发展了几千万穆斯林。
【3】唐后期潘镇愈演愈烈,虽有个中兴,只是昙花一现。历史上宦官最严重的时代在唐朝,因为他们可以决定皇帝的生死,并且处决了几个不听话的。潘镇将领都不听中央的,后期中央直辖地就剩下关中那点地方。
【4】蒙古人既然能征服世界,那么就不要小看他,......猪猪的想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01561 工分:19458
左箭头-小图标
此狗冒汉人之名,实为天下第一满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29288 工分:703
左箭头-小图标
唐是灭国无数突厥 H 高丽 百济 西域各国明朝没有消灭元朝,而是推翻元朝,元朝的残余退出长城,历史上叫 北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51731 工分:6696
左箭头-小图标
满文帝又来丢人了,不知道你除了被人耻笑,还能做些啥呢?本文内容于
14:41:12 被青叶书生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66406 工分:76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楼猪 不带这样的啊 没你这么比较的[1]周边各族的诚服历来只是一种姿态,服的是你一时的犒赏和强大国力,而不是唐人这个虚浮的东西。不然唐一代不会和周边各族打了个遍[2]打败吐蕃,报复大食改变不了大局,吐蕃照样进犯边境,大食发展了几千万穆斯林。[3]唐后期潘镇愈演愈烈,虽有个中兴,只是昙花一现。历史上宦官最严重的时代在唐朝,因为他们可以决定皇帝的生死,并且处决了几个不听话的。潘镇将领都不听中央的,后期中央直辖地就剩下关中那点地方。[4]蒙古人既然能征服世界,那么就不要小看他,黄金家族的后代也不是吃素的。中原王朝没几个朝代敢于深入大漠,彻底解决马上民族的。强大的国力(包括骑兵 后勤等),英明的领导,奋发的国民,名将等等才能做到这些,所以说出征大漠是非常不容易的。[5]没有明军远征军的强大威慑力,丰成秀吉就能乖乖的撤军??[6]唐朝灭国无数??不就是灭了个厉害的突厥嘛。可是明朝却把当时不可一世的元朝给灭了呀?!还打了2次国际战争。一次灭了鬼子几万人,一次收复了台湾,这种历史意义是相当大的。唐朝 明朝都很伟大 如果楼猪说比清朝伟大,那我同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8条记录]&分页:
&对唐朝与明朝的比较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室战争头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