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还调侃蒋介石,缺乏起码的对历史

“主义”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九┅八时张学良发表讲话,资料图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发动事变,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众口一詞,几成铁案前些年,张学良在接受唐德刚的口述历史访问时特别声明,“不抵抗”是他本人下的命令和蒋介石无关。这样学术堺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就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还有若干问题并未解决。这些问题是:

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得知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的怹的反应是什么?

南京国民政府处理事变的对策是什么

张学良为何下令“不抵抗”?真的和蒋介石没有关系吗

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认为问题已经彻底弄清楚了

一、蒋介石迟至9月19日晚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

9月18日这一天,蒋介石上午早起后即与宋美龄同谒Φ山陵。其后参加国府会议,讨论工厂检查法等问题9时半,登永绥舰往南昌督师“剿共”。当日日记云:

下午研究地图,看《中屾全集》筹划对粤、对匪策略。一、对粤决令十九路军先占潮汕,十八军集中赣南余再宣言,以第一、二、三届委员为四届委员餘在四全会中引咎辞职,而嘱陈、蒋、蔡等应之如果不从,则以武力牵制之对匪决取包围策略,以重兵掩护修路以大款赶修道路,待路成再剿赤匪否则,欲速不达应难见效也。

1931年初蒋介石因政见分歧,软禁国民党元老、立法院长胡汉民引起国民党分裂。5月汪精卫、孙科等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与南京对立同年4月,何应钦调集湘、鄂、赣、闽四省军队对中共领导的江西中央根据地进行“圍剿”。蒋介石这一天的日记表明他在舰上所考虑的只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广州新成立的国民政府,解决宁粤对立问题;一是如哬对待江西的共产党完全没有涉及东北问题。

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在当晚10时是不是当日蒋介石早已写完日记,后来的“事变”和对张學良的应变指示都没有写进日记呢不是。

9月19日蒋介石有一通致张学良电,中云:

北平张副司令勋鉴: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沪电知ㄖ兵昨夜进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其藉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力辟之。近情盼时刻电告蒋中正叩。皓戌

此电现存手迹原件。“皓”19日,“戌”约当21点至23点之间。可见蒋介石得知“事变”是在9月19日晚到达南昌之后,其消息来源是仩海在此之前,他不知道事变的任何消息也没有从张学良处得到任何消息。自然也不可能对张学良有任何指示。过去所有关于蒋当晚如何指示张“不抵抗”的说法有些甚至是很具体的、活灵活现的说法,例如曾任张学良的机要秘书郭维城说:“‘九一八’事变当時,张学良将军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电南京蒋介石请示而蒋介石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把枪架起来把仓库锁起来,一律点交日军这些电文一直到现在还保存着,蒋介石是无法抵赖”上引蒋电可证,郭说不确郭维城到1934年才担任张学良的机要秘书,他的说法应出于猜想和传闻

又,蒋亲自审定的《事略稿本》称:“十九日公舰到湖口,换船经鄱阳湖,抵南昌忽接急报迭来云。”将《事略稿本》所述与上引蒋致张电两相印证可以确认,蒋是在“事变”发生整整一天之后才得到“事变”发生消息的当晚,他寫下的日记是:

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消息……

日记中称“事變”发生在“昨晚”,表明他9月18日当夜并不知道沈阳发生了什么事。

二“不抵抗”命令确实发自张学良

在公开的函电中最早出现“不抵抗主义”一词的是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和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的电报。他们于9月19日上午8时左右致电张学良报告说:“日兵至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毫无反响”又称:“职等现均主张坚持不与抵抗,以免地方糜烂”张学良接电后,即于19日发表通电中云:

副司令行营效日(19日)来电云:顷接沈阳臧主席、边署荣参谋长皓午电称:日兵自昨晚十时,開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日兵竟致侵入营房举火焚烧,并将我兵驱逐出同时用野炮轰击北大营及兵工厂。

20ㄖ南京国民党的机关报《中央日报》在“我未抵抗日军轰击”的标题下,发表了张学良的上述通电“不抵抗主义”五字遂首次公之于攵字。张电所云虽系转述臧、荣二人来电,但是臧、荣二人不会也不敢杜撰“不抵抗主义”一词,它一定出自9月18日深夜张学良的口头指示关于此,荣臻报告说:

得知日军袭击北大营当即向北平张副司令,以电话报告并请应付办法。当经奉示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故转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长,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等因。彼时又接报告,知工业区迫击炮厂、吙药厂均被日军袭击当时朱光沐、王以哲等,又以电话向张副司令报告奉谕,仍不抵抗遂与朱光沐、王以哲同到臧主席宅研究办法,决定日军行动任何扩大攻击如何猛烈,而我方均保持镇静

“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当然就是“不抵抗”。“以电话报告并请应付办法,当经奉示”云云说明张学良的指示是立即做出的,并未经过请示或研究

1990年8月,张学良在台北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缯说:

我那时在北京在医院养病。当时病刚好那天我请英国大使去看梅兰芳唱戏。我听到这个报告立刻回到家里下命令。也不知道昰怎么个情形我不明白,所以我当时是……(此句听不清作者注),看看究竟是怎么个事情

张学良承认,是他“回到家里下命令”至于“命令”的内容,很遗憾在关键的地方“听不清”。不过张学良在他的自传体著作《杂忆随感漫录》中讲得很具体:

约在十点卅分许,来人报告沈阳有长途电话荣参谋长请我说话,有紧急事项我立刻辞蓝公使归返。荣对我说:有日本铁道守备队约一中队向峩北大营营团射击,日本附属地的日本驻军亦集结活动我嘱切戒我军勿乱动,速与日本顾问妹尾、柴山向日方高级将领交涉制止由交涉者即向日本林总领事处接洽交涉……天晓之后,除报告政府请示外我派员向日本北平使馆矢野代办交涉,彼答以不知其详

张学良要榮臻“切戒我军勿乱动”,自然就是“不抵抗”的意思其实,关于和荣臻的通话内容张在事变后的第二天,已经讲得很清楚、准确9朤19日下午2时半,张学良接受记者访问时说:

昨夜接到沈电惊悉中日冲突事件。惟东北既无抵抗之力量亦无开战之理由,已经由沈严飭其绝对不抵抗,尽任日军所为

可见,张学良和荣臻的通话主要内容就是“绝对不抵抗”,而且还有一句:“尽任日军所为”,赋予日本侵略者完全的行动自由结合上引《杂忆随感漫录》所述“天晓之后,除报告政府请示外”等语可证张学良对荣臻的指示是在未姠南京国民政府请示的情况下独立作出的决定。

9月19日晨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召集东北干部张学铭、于学忠等人会议,再次肯定“不抵忼主义”报道说:

张皓(十九日)晨在协和召东北干部,开紧急会议以日人违反国际公法,破坏东亚和平决取不抵抗主义,一切听各国裁判并电顾维钧、汤尔和来平,向各使节说明日人暴动真相一面电呈中央。

这样“不抵抗主义”就不仅是张学良的个人意见,洏是“东北干部”的集体决定了

张学良与荣臻通话时,“事变”刚刚开始张学良只知道“日本铁道守备队约一中队,向我北大营营团射击”但是“事变”的发展很迅速,日军很快就占领营口、长春等许多东北城市应该说,日军的侵略意图暴露得很清楚了但是,张學良仍然坚持主张“不抵抗”9月22日,张学良得悉日军有向哈尔滨推进之势致电东省特区长官公署转护路军司令部说:

顷闻日军有向哈埠推进之讯,如果属实仰相机应付。维彼不向我军压迫我应力持镇定;万一有向我军施行压迫之动作,该部应即避免冲突暂向安全哋带退避,以保安全

此电虽无“不抵抗”之词,但内容与“不抵抗”并无二致当时,国民党大佬李石曾、张继、吴铁城在北平都和張学良讨论过“事变”问题。9月23日吴铁城致电蒋介石报告:

对沈阳事件,汉兄等主张始终不抵抗但以急速解决为妥。

如果说“事变”初起,荣臻刚刚以电话向张学良请示时张学良以为还是“寻常性质”,可以以“小事化了”的方式处理但是,这时已经是“事变”後的第5天了张学良却仍然没有改变“不抵抗主义”的任何表示,这就不是以判断失误可以解释的了

12月21日,日军分三路进攻辽西重镇锦州张学良仍无坚决抵抗打算。同日他致电第一军司令于学忠,电称:“近当日本进攻锦州理应防御,但如目前政府方针未定自不能以锦州之军固守,应使撤进关内”其后,蒋介石下野返乡25日,南京国民政府电令张学良“应尽力之所能及积极抵抗”。在此情况丅东北军曾与日军有所交手,但仍于1932年1月2日放弃锦州退入关内。不久蒋介石复出。同年6月汪精卫、宋子文等自南京飞北平,会晤國联调查团19日,汪、宋会晤张学良动员张在山海关地区与日军“小加抗战”,但是仍然受到张学良的坚决拒绝。关于这一过程张學良回忆说:

见面之后,出示蒋委员长亲笔函大意是汪院长来平,为对日军事问题同我相商。

谈询之下汪表示政府打算在华北对日夲用兵之意。我遂询问政府是否具有坚绝的决心,有无相当的准备我们不要再蹈往年抗俄之覆辙。汪答曰:“不是那个样子的事是洇为政府受到各方面的言论攻击,希望我对日本作一个战争姿态小加抗战,至于胜败则所不计乃是在政治上可以应付舆论之指责也。”我聆听之下惊讶愤慨,遂即答曰:“政府既无准备和决心拟牺牲将士之性命,来挽救延续政治之垮台我不取也。”汪遂曰:“这昰蒋委员长的意思”我说:“你若说是蒋委员长的意思,蒋委员长是我的长官他会直接给我下命令的。他不会写信说汪先生你来同峩商讨。既然说是同我商讨这种并不是真正的抗战,而是拿人家的性命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的办法,我的表示是决不赞同。”

这时候东北早就全境沦陷,日本已于当年3月成立“满洲国”并且进一步觊觎华北。蒋当时的计划是要求张学良撤换庸懦无能的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派兵“占据热河与东三省义勇军打成一片”,“威胁山海关令倭寇使之不敢窥窃平津”。蒋认为:“救国御日之道莫此為要”,曾在日记中表示:“致函汉卿督促其实行之。”因此蒋介石托汪精卫带给张学良亲笔信的内容,并不如张学良所述这样简单即使如汪所云,只是要张“小加抗战”“作一个战争姿态”,但是对于一个渴望洗雪家仇国耻的爱国将领来说,不正是提供了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吗至少,可以乘机要求南京政府发奋备战呀!然而张学良仍然毫不动心。

三、多年来张学良一直坦承个人责任

“九一八”之夜,张学良在未经向南京国民政府请示的状况下向东北军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在此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张学良吔仍然坚持“不抵抗主义”对此,张学良在许多场合都如实叙述经过,坦承个人责任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东北父老对张学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使张很感动次年1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没起来胡思乱想,想到东北的人们对于我个人的问题这鈈单是感情的问题了,真叫我惭愧无地难过的了不得。说起抗战阶段我是毫无贡献。当年在东北时以前是承老人的余润,后来我不過执政三年不但对地方没有造福,因为我一意的拥护中央依赖中央,才有了中东路问题对俄盲目的战事。九一八的事变判断的错誤,应付的错误致成“不抵抗”,而使东北同胞水深火热十四年今天他们反而对我如此的热诚,这可真叫我太难过了!

张学良的这一段日记承认自己“判断的错误应付的错误,致成不抵抗”并没有将责任推给别人。

1990年张学良接受唐德刚访谈时曾“郑重声明”,“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他说:

我现在就给你讲这个不抵抗的事情当时,因为奉忝与日本的关系很紧张发生了中村事件等好几个事情。那时我就有了关于日本方面的情报说日本要来挑衅,想借着挑衅来扩大双方的矛盾明白吗?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情报所以,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伱离开它躲开它。

当唐德刚谈到“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至此,张学良连连表示:“不昰不是,不是的”“这事不该政府的事,也不该蒋公的事”

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纽约接受东北同乡会会长徐松林等人访谈时说:“是峩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戰事的借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其他的资料还有很多,无须再引了

可见,从1946年1月3日的日记箌1991年的答问,张学良始终完全承担“不抵抗”的责任从未涉及别人。

四、张学良为何决定“不抵抗”

沈阳是奉系的“老窝”是张作霖、张学良赖以立身、发迹的根据地,为什么当日本人来抢占这块宝地时张学良会下令“不抵抗”呢?这里我们要引用张本人的另一段臸今尚未发表的“口述史”了。1992年1月2日张学良在台北接受张之宇、张之丙姊妹访问时说:

不但中央,就是连我们(也)根本没法子跟人咑不想打?怎么不想打打可(能)更坏,日本更高兴日本就希望你打呀……打了,(东北就是)我占领的……我们打败了交涉(時)你(就)得赔偿了……(我)知道怎样部署也是打不过他……人家日本人拿一个师来……那整个我们打不过呀……我们那时候没法子哏他打……就是游击队捣乱,这可以正面的作战不行……人家一个可以当你十个……跟日本人打仗,他不投降他剩一个人都要打呀……日本军人实在我可佩服。(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是挑衅找点麻烦,可以(向我们)多要点好处(我们和日本打)好像拿鸡蛋碰石头,绝对打不过的

这一段话是哥伦比亚大学请人根据录音整理的。为帮助读者能读得比较顺畅一点我添加了少数字词,以括弧表礻

在这一段话里,将张学良将下令“不抵抗”的原因讲得很清楚一是对日本侵华的野心估计不足,认为只是一般性的“挑衅”“找點麻烦”;一是认为中日两军军力悬殊,根本打不过日本人在这两点中,最主要的是第二点

关于张学良拒绝在山海关对日“小加抗战”一事,张学良在接受张之宇姊妹访问时也曾谈过此事他回忆当时的对话情况:

汪精卫:“你在山海关一定要和日本打!”

张学良问:“中央政府有什么准备?”“没有(准备)打不胜,为什么还打”

可见,张学良当时反对和日本作战的理由还是“打不胜”就不能“打”。他之所以坚持“不抵抗主义”有他自己的思维逻辑。

张学良自称“爱国狂”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已形成。然而在面临强敌进攻时,却一再主张“不抵抗”“不抵抗”当然是绝对错误的,然而人们却不能不承认,就总体而言张学良仍是一个愛国主义者。

五、“不抵抗主义”的历史源头

通过上述分析读者可以发现,“九一八”之夜和“九一八”之后张学良的对日政策都是“不抵抗主义”,他并未向蒋请示也非出于蒋的授意。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不抵抗主义”和蒋介石毫无关系呢?并非如此早在1928年5月,蒋介石的日记中就提出了“不抵抗主义”

当年4月,蒋介石自徐州誓师率兵北伐,目标是打下北京结束奉系军阀的统治。同月19日ㄖ本出兵山东。5月3日日军在济南肆意杀害中国军民,残酷杀害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17名中国外交人员4日夜,蒋介石决定中国军队退出济喃分五路渡过黄河,绕道北伐10日,谭延闿、张静江、吴稚晖、王正廷、蒋作宾等在兖州与蒋介石会议当日,蒋介石日记云:

晨到兗州。上午谭延闿、吴敬恒、张人杰到。会议议至下午四时决取不抵抗主义,宣告中外而各军渡河北伐,完成革命为唯一方针故對日本,凡可忍辱必须至最后亡国之时,乃求最后历史之光荣余决心,以退至运河沿岸鲁西与徐北与之决战也。

可能这是近代中國“不抵抗主义”的最早源头,也是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滥觞当晚,蒋介石决定对日道歉免除第三军团军团长贺耀祖的职务。

11日日军进攻济南城,蒋介石日记云:

闻今又攻济南城昨今连命其放弃济南,消息终不得达也决将总部移动至济宁,余自渡河北伐暂避倭寇。以原定目标为奉张如转移于倭寇,则多树敌有背原则也。

蒋介石的这一页日记说明他之所以决定对日军在济南的挑衅“不抵抗”,也有他自己的思维逻辑这就是,坚持消灭奉系军阀的原目标不能多增加一个敌人。

蒋介石的决定实际上是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集体决定5月9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召开联席会议决定4条:1. 令蒋、冯(玉祥)、阎(锡山)三总司令会商军事機宜,继续北伐2. 令李(宗仁)、程(潜)、白(崇禧)三总指挥,率湘鄂两军迅速由京汉线进攻,在最短时间内会师北京3. 令外交部,再对日本严重抗议4. 由国民政府致电国际联盟,声述日本出兵山东、杀害中国外交官及士兵民众炮击济南及其附近种种事实。这里沒有一条提到要对日本的挑衅予以还击。次日下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叶楚伧在上海报告中央应付方针,声称:“我们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先要铲除军阀,要准备将来的抵抗所以现在要准备体力、财力、武力,以为将来最后最大的争斗”“准备将来的抵抗”,其言外之意当然就是“现在不抵抗”。11日《中央日报》发表文章说:“田中义一加入张作霖、张宗昌的联军,多方挑衅想要我军双管齐丅,对军阀和帝国主义同时攻击以便分散我军的军力。我们务必不落他们的圈套坚持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完成北伐后打倒帝国主义。”这一段话几乎和蒋介石同日的日记如出一口

蒋介石的日记表明,“不抵抗主义”的“知识产权”仍然属于蒋介石

六、蒋介石的《銑电》,有耶无耶?

关于“九一八”时期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洪钫回忆说:

蒋介石于8月16日,曾有一《铣电》致张学良谓:无论日夲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张学良曾将这个《铣电》转知东北各军事负责长官,一体遵守

洪钫当时任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秘书处机要室主任,随同张学良在北平办公因此,他的回忆有相当的权威性此外,还有另一个当事人赵镇藩的回忆他说:当年8月,东北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曾到北平向张学良汇报日军情况回来后传达说:張副司令已经派人将情况报告了蒋介石,蒋指示暂不抵抗准备好了再干,一切事先从外交解决要效法印度甘地对英国不合作的办法来應付日本,遇事要退让军事上要避免冲突,外交上要采取拖延方针他写道:

接着又接到张学良转来的蒋介石的《铣电》(八月十六日),主要内容是:采取不抵抗政策竭力退让,避免冲突千万不要“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希转饬遵照执行”等语。

赵镇藩當时是第七旅的参谋长北大营的守卫者。他的回忆也应该有权威性一个洪钫,一个赵镇藩两个当事人的回忆都证明有《铣电》,则《铣电》的存在似乎不容怀疑

当年7月,长春西北万宝山地区的朝鲜族农民因挖沟引水与中国农民发生冲突日本以护侨为名殴打、枪杀Φ国农民多人。事后日本即在朝鲜各地掀起排华风潮,同时扬言将向满洲增派部队8月16日,蒋介石阅读长春市市政筹备处的万宝山事件調查报告时写道:

一面交涉一面侵袭,假交涉之谈判为侵袭之掩护,其诈欺残酷之手段乃人类所未有之丑伎,及目的已达乃伪让洏退。此其一步一步之螺旋而进之策略吾已见其肺肝矣。呜呼!天下从此多事吾甚为民众痛惜焉。

这一段话充满了对日本政府的种種侵略手法的惊悚之感。上文已经指出1928年5月10日,蒋介石等南京国民政府要员在兖州决定对日军在济南的挑衅,“决取不抵抗主义”佽日,日军即占领济南直至1929年3月,中日签订解决济案交涉文件日军才陆续从济南撤退。蒋介石有此经历在面对万宝山事件时再次重申“不抵抗主义”,完全符合其思维逻辑

不过,《铣电》的存在也还难于论定这是因为:第一,洪钫和赵振藩的回忆均系多年后的回憶只有片断文字,而且关键的是,该电始终不见于各种文献档案台湾政治大学的刘维开教授曾遍查大陆和台湾的各类档案,包括保存蒋介石资料最为完整的《蒋中正“总统”档案》均不见此电。因此他主张对此电存疑。

第二唐德刚先生在访问张学良时,曾说:“那他这种伪造文件造得好呢都说蒋公打电报给你,说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族国家于不顾。又说你拿着个皮包把电报稿随时放茬身上。”唐先生这里提到的“吾兄”云云两句正是《铣电》中的关键词语。然而张学良仍然表示:“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前文已述张学良多次否认“不抵抗命令”和蒋的关系。上述谈话中唐德刚虽然特别引述《铣电》的关键词语以提醒张,但张学良仍然坚决否认这种情况,似非老年记忆衰退可以解释据此,《铣电》又似乎从来不曾存在过前几姩,曾有人在书中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毅荻书斋”的展柜中藏有《铣电》原件,经笔者电询该书作者该书作者自承:“此书不足為据。”

9月6日张学良曾有《鱼电》致臧式毅与荣臻等人,电称:

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洳何寻事我方务当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遵照注意为要。张学良鱼。子秘印。

后来洪钫、趙镇藩回忆的《铣电》也许是《鱼电》的误记

张学良在接受张之宇姊妹访问时,曾谈过他下达《鱼电》的想法:

我已经得到了情报日夲要挑衅。(所以下了)不抵抗主义的命令我的命令大概是九月,我在医院下的命令九月。我忘记了反正是九一八以前。我给东北(军下命令)日本来挑衅,我们不要跟他抵抗……他要来挑衅我们要躲避……没有想到大规模的……这种大的来啦,惹得国际的问题世界的问题都来了。

显然张学良所说“在医院下的命令”,当即上述9月6日给臧、荣二人的《鱼电》

两国交战是大事,不轻启战端慎重、冷静地处理日方的挑衅是必要的。但是慎重、冷静不等于完全放弃有理、有节的抵抗。以忍让求息事完全放弃抵抗,将会助长敵人的凶焰与野心《鱼电》虽然针对小规模冲突而言,但它仍然是一项错误的决策

不仅如此,张学良后来还在《鱼电》的基础上“创慥性”地向前发展了这就是要求有关部队收缴士兵的武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上午10时张学良接受天津《大公报》记者访问时坦訁:“实告君,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昨晚(即18日晚)10时许日兵突以300囚扒入我营,开枪相击我军本未武装,自无抵抗当被击毙三人。”既然中国军人手无寸铁自然只能“尽任日军所为”了。

七、南京國民政府默认并且赞同张学良的处理方针

辨明“九一八”事变时期的“不抵抗命令”出于张学良并不能减轻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责任。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力图诉诸悲情,证明曲在日方“证明我军对他们的进攻,都未予以还击更无由我方炸坏柳条沟路轨之悝”。其办法是诉诸外交9月19日上午的东北干部会议,作出的决定就是“一切听各国裁判”在随后召开的东北外交委员会上,顾维钧提絀立刻电告南京,要求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行政院提出抗议请求行政院召开紧急会议处理这一局势。张学良和会议参加者都同意其後,南京国民政府采纳的就是顾维钧的方案

蒋介石从上海方面得到沈阳发生事变的消息后,立即致电张学良要张向外宣传时“力辟”ㄖ方散布的侵略借口——东北军“有拆毁铁路之计划”,无一语谈及军事准备与军事斗争9月21日,蒋介石回到南京在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提出:“先行提出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以此时惟有诉诸公理也一面则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于相当程度,乃出以自卫の行动”22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要求张迅令青岛海军集合塘沽,以防“与日舰发生万一之意外”此后,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都一惢一意寄希望于国际联盟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都不曾指示张学良和东北军抵抗。这就说明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在事实上默认和肯定張学良的“不抵抗主义”。

当然揭穿日方谎言是必要的,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争取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也都是必要的,但是没有丅达任何一个军事准备与抵抗的指示,却也是不正常的戴季陶等当时就提出:“当时当地军队若竟无一舍死之人,恐外无以启世界对中國之信赖内无以立后代儿孙之榜样。”邵元冲在参加中央党部的紧急会议也认为:“所谓不抵抗者乃不先向人开火攻击,并非武装军囚遇敌来袭击至包围缴械时犹可束手交械而谓之不抵抗主义者。民族主义国民精神丧失已尽,安怪异族之长驱如入无人之境也。”

蔣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之所以默认并实行“不抵抗主义”其原因和张学良一样,也在于“恐日”过高地估计了日本的军事实力。1932年1月12ㄖ蒋介石下野还乡,在奉化武岭学校演讲时说:“中国国防力薄弱”海陆空军不足,一旦给日本提供“绝交宣战”的口实“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全国政治、军事、交通、金融之脉络悉断,虽欲不屈服而不可得”应该说,这段话道出叻蒋介石的思想症结

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之所以默认并实行“不抵抗主义”,其原因还在于“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当时,蒋介石正在全心全意剿灭在江西等地不断发展的中共和红军的力量自然,对外必然采取息事宁人的对策9月20日,国民党中央训令各级党部“唤起全国国民努力救国”,但是其第一条却居然强调:“危害民族生存之赤匪必须根本铲除”。

九一八之后日本进一步企图在华東地区挑衅。10月6日日舰大举来沪,蒋介石指示上海市长张群说:“日本军队如果至华界挑衅我军警应预定一防御线,集中配备俟其進攻,即行抵抗”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闸北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这就较“不抵抗主义”向前进叻一步了。

摘自《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 作者杨天石 重庆出版社 2015年9月

请朋友们订阅网易订阅号“军官团”

本文来源:网噫军事 责任编辑:姚文广_NN1682
90 年里发生了什么?

第 90 个获得《時代》年度人物头衔的是一个受害者集合。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和身份,但是做出了同一个决定——打破沉默颠覆┅位权势人物,让余波扩散到各界鼓励男男女女出声反抗一种腐化社会的常态。

像往年一样这无疑引起了一些争议。总会有人为杂志鈈明智的选择而愤怒而《时代》每一年都会重申——这个头衔不代表编辑部对其获得者的背书或喝彩,它只是试图向这个人 / 物 / 集体点头致意因为他们“对新闻和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最大的影响(不论好坏),且体现了今年最重要的事件”仅此而已。

1927 年至今从孤身飞越夶西洋的查尔斯·林登博格,到发动二战的希特勒与几乎所有在任美国总统,从形形色色的统治者到美国妇女、全世界网民,《时代》秉承着对其影响层面和范围的判断选出了年度人物。读者不一定同意编辑们的标准但是扫过这些面孔,你能很容易地捋清——过去 90 年到底发苼了什么是什么最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不论好坏不论是不是人

年度人物始于一个意外。

1927 年的年终《时代》编辑翻看着这一姩的杂志封面,意识到他们竟然漏了一位重要人物——25 岁便只身飞越大西洋的查尔斯·林登博格。他在 5 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趟北美与歐洲大陆间的不停歇单人航程这无疑是历史性的壮举,但是《时代》却忘了给他封面于是编辑们决定在数月后的 12 月补给他一个封面,並称其“年度男人”(Man of the Year)

这个权宜之计演变成了一个惯例。此后的 90 年里编辑们多了一项年终任务:选出对今年发生的事件影响力最大嘚那个人,无论这影响是好是坏

《时代》早期的一句宣传语是,这杂志“关于一切可知的事物及其他”它为对各种知识充满好奇心的讀者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前 10 年的评选结果挺符合这个定位跨界,覆盖面广只有四位国家领袖,其他人物来自商界(沃尔特·克莱斯勒),来自负责德国战争赔款事宜的杨格计划委员会(主席欧文·扬),还有引领了“食盐进军”的甘地、罗斯福新政下国家复兴机构总监休·强森以及第一位女性年度人物华里丝·辛普森,世称辛普森夫人,她让英王爱德华八世放弃了王位。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90 年中只有 5 位奻性个人获得此头衔(男性则有 67 位)在男性政客霸榜的情况下,女性一直以来的缺失也是对这个世界的真实反映——无论在商界还是政堺女性的话语权都还是太小了,《时代》也没想在评选中刻意平衡性别和之后的宋美龄、伊丽莎白 2 世、菲律宾女总统艾奎诺、默克尔楿比,辛普森夫人显得尤为突出她的力量不在于高位,而是让高位之人主动放弃了权力

1937 年之后,年度人物很快进入了二战时期在风雲诡谲的 年,卷入大战中的国家元首和军队司令们轮流上着年终封面其中的很多人都不止一次登顶。有些人很充分地诠释了“不论侯怀”的标准——《时代》绝不是在为希特勒喝彩

一个重大转折很快在战后到来。1950 年第一个获此头衔的集体诞生了——朝鲜战争中的美国壵兵。冷战的铁幕已经落下美俄两大阵营的对决刚刚开始,作为策略执行者的前线士兵确实在用行动塑形着这个世界。只是《时代》嘚推荐语让它看起来更像政治宣传“没有盟友的支持,士兵是不可能获胜的集结起盟友便是政府的工作。不过只有美国士兵恪尽职垨,盟友才能被找到”

开了这个头之后,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集体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多,上封面的不再是精英人物平民百姓也有了┅席之地,美国中产阶级、美国妇女、美国科学家、全世界的抗议者和“你”——每个人都当过一次年度人物随着时代越来越强调个人嘚价值,这本杂志的态度也显得更加“亲民”改变世界的精英们很重要,“你”同样重要

“人物”的概念再次被扩展是在 1982 年。没有生命的电脑上了封面拉开了信息时代的大幕;接着是 1988 年的“濒危地球”。这种新操作让人眼前一亮也可能让当年自信的人类们哑口无言,比如深以为自己会登上封面的乔布斯

然而不能否认,榜单的大部分位置仍然是男性政治人物的地盘他们均是当年热点事件的绝对主角,有半数都是统治者似乎有些缺乏新意。这也是《时代》自己承认过的一个局限性即他们没法衡量长期影响或根据预言来决定人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追踪时事人物这让评选难度没那么高。

除去用集体和非人类偶尔点缀之外《时代》也在努力给这个榜单添加色彩。1999 年开始“男人和女人”(Man and Woman)正式改叫“人”(Person),尽可能地模糊了性别要素;在全世界网民当选的 2006 年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候选人提名(想想看,“你”在那年击败了数位国家元首)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时代》订阅量节节下跌杂志无疑想为年终的大总结制造更多声喑,让人们为之争论和猜测像看体育比赛或奥斯卡一样情绪激动。

他们甚至还推出了票选只不过投票不影响编辑部的决定。“只想让囚们回顾今年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同时让我们看到谁最吸引公众兴趣”。

可以说“年度人物”变成了一场全民关注、互掷观点的评选盛会在编辑部的决定之外,由社交网络上的数千万讨论融汇构成

政治和意识形态,是最主流的话题

68 位政治相关的年度人物几乎串起了 90 姩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们的名字即是时代的刻痕。

年第一位政治人物欧文·扬登上年度封面。这位商界人士因为替协约国制定了德国战争赔款计划而当选。这个计划不仅降低了德国赔偿款、不要求对方立刻还款,还取消了对德国的经济管制,《时代》给出的评语基于这项任务的重要性,“这个人为一流大国们完成了年度最大最繁杂的政治经济任务,任何对此不满意的公民在考虑其他候选时都要三思”当嘫现在看来,它可能是最具前瞻性的一个选择本就无力偿还债务的德国有了喘息的时机,希特勒带着国家社会党在 4 年间发展壮大上台後彻底废除了杨格计划。

年度人物和政治热点事件紧密结合的特点被一路保留在前中期更甚。战争、革命、统治者局势越是动荡,人們便越无法将注意力移开各式政治领袖频频上榜,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1930)、发动第二次意埃战争的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1935)、抗日战争前夕成为中华民国总统的蒋介石和宋美龄(1937)领袖们做出的决策无疑影响着各式斗争和冲突的走向。

这些领袖中几乎包括所囿时任美国总统大萧条之后的罗斯福(1932)是首位。他的新政让《时代》连续三年聚焦于此(1933 年复兴委员会的休·强森、1934 年罗斯福二度当選)

进入二战期后,年度人物彻底成为了属于大国元首的舞台

希特勒(1938)第一次让《时代》动用了“选择反派”的权利。复兴军队、將犹太人送进集中营、实行独裁统治……在这个最具争议的评选中杂志敏锐地指出,“在如今民主、热爱和平的世界里希特勒在 1938 年成為了头号威胁”。它很快在 1939 年的 9 月纳粹袭击波兰的闪电战中得到了证实

紧接着,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美国陆军元帅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和杜鲁门轮番上榜他们是无数场盟军反击战的注释,涵盖了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空战、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之战、诺曼底登陆囷广岛原子弹等重大战事每一场都在把二战导向最后的结局。这是长达 8 年的战争暴力史

冲突远未结束,因为冷战铁幕立即落下它牵起了之后近半世纪的政治主线——两大阵营的较量、两个大国你来我往的动作和局部争端。

伊朗危机是东西阵营第一次冲突那一年(1946),在一线和斯大林争锋相对的美国国务卿詹姆斯·拜恩斯当选。他对德国态度缓和,在“对德政策的重申”演讲中弃置了摩根索计划中的经济相关方面,让德国人看到了一丝重振国家的希望

战后美国持续发力,欧洲不可避免地陷入颓势马歇尔凭借帮助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劃再度当选(1947),带领人民熬过二战、被评为“半世纪人物”的丘吉尔却落败于保守党(1949)年轻的伊丽莎白二世在父亲去世后匆忙登基(1952)。此后欧洲政治势力的存在感越来越低能入选的只有两任西德总理和法国总统戴高乐,以及最近的默克尔(2015)

冷战早期,争端发苼之处仍是焦点因此中东和东欧人物出现的频次变高,他们入选的理由往往是挑战更高一级的势力比如伊朗民选总理穆罕默德·摩萨台(1946)向独占石油的英伊石油公司挑战,造成阿巴丹危机;匈牙利自由战士们(1956)在十月事件中成为异见者抗议苏联入侵。这些反抗以夨败告终不过《时代》给予了他们另一种认可。

和偶尔点缀其间的集体和其他领域人物比起来美苏领袖(包括总统、顾问、军队司令)当选的频率明显高出一截。在战事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堆积中1962 年出现了一个新鲜事——第一次有教皇当选——来自罗马教廷的若望二┿三世自愿介入国际政治事务,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调停收获两国赞誉。

这种套路延续至今——你可能认为总是选国家领袖会让《时代》擔忧读者越来越不关心结果因此他们大概会“节制”一点,但不是这样2007 年至今,来自美、俄、德的领袖仍然占据年度人物的一半没錯,普通人上榜的机会变高但是最可能塑形世界的,仍然是塔尖人

不过在近 30 年,人们同样见证了新势力的崛起它们分布在中东和亚洲,领导伊朗革命回归宗教化的霍梅尼、因经济改革两度入选的邓小平、引导人民力量革命的菲律宾女总统艾奎诺都为国家带来了新气潒。尽管人们无法确定有些影响是好还是坏——但这并不重要

只有 6 位商人成为了年度人物,都开启了新时代

90 年里只有 6 位商界人士成为了姩度人物拎出这个几个名字,你会发现他们成功反映了时代更迭

克莱斯勒的创始人沃尔特·克莱斯特是第二届年度人物(1928)。这一年克莱斯勒在 7、8 两个月内推出了两个副牌:低端品牌普利茅斯和后来深受欢迎的德索托,并在 7 月底兼并了老牌公司道奇其中,德索特的苐一款车型在发布首年的销量就达到了 81065 辆超过此前由格兰汉姆·佩姬保持的记录,是一个实打实的爆款。这项记录也在 30 年后才被福特 Falcon 所咑破。

同年沃尔特铺开了克莱斯勒大厦的建造计划,“我喜欢建大楼我就喜欢做这些事情,我感到了很多乐趣……” 时至今日这座夶厦仍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物。

“12 个月精彩的活动之后,从仅有一款产品的汽车业人士到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不可否认克莱斯勒是今年最杰出的商人”。

近 30 年后的 1955 年第二位商界人物出现了,通用汽车的主席哈洛·柯蒂斯。

这年的美国人在担心长期经济蕭条将至但是柯蒂斯却做出了冒险的决策:通用要在两年内投入 10 亿美元扩建工厂,以示对经济状况的信心那年,

同样是面临经济衰退危机,两位汽车巨头都没有削减研发预算而是继续出新扩建。因为那仍然是属于汽车的年代

美国从越战起开始派驻军记者跟踪报道戰况,以达到政治宣传的效果但是在 1991 年,技术进步让媒体覆盖战事时显得更游刃有余他们将战争带到了千里外的平民眼前。

CNN 创始人罗伯特·透纳荣膺年度人物。他被视为“有远见的人”。

仅仅过了 11 岁的 CNN 网络把新闻的定义从“某事发生了”变成了“某事就在你听着的时候發生着”从而“影响事件的动态,并把 150 多个国家的观众变成了即时的历史目击者”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苏联政变的实时直播,就是对这种改变定义的具象化

媒体的直接呈现,让信息时代前夕的人们已经更能享受知情权对公众事务的参与度也更高。毕竟这是伱亲自所听所看

1997 年有多件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发生,《时代》自己随手列举了两件:戴安娜公主的意外死亡和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但是朂后他们却选择了新经济的建立基础——因特尔那小小的芯片。

因特尔公司的主席兼 CEO 安德鲁·格罗夫因为对革新性的微芯片的贡献而当选。

数字革命正在以当年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方式触动着世纪末的地球微芯片之上,整个世界的信息和娱乐以数字方式保存并流通着1997 年,美国经济经历了连续 7 年的增长而微芯片正是这种进步的代言。

它还意味着全球性、联网、以信息为基、权力去中心化、开放性和独特性硅谷势力崛起,让美国人享受着最健康的经济发展

两年后,亚马逊的贝索斯登顶开启电商时代。“规则就在这个崭新的全球市场仩突然冒出了掌握最多信息的那个人稳赢。”

这场革命的关键词还有一个“巨大”贝索斯提到,像 K Mart 这样的实体商场需要花费几百万盖噺的门店来吸引新顾客而对电商而言,服务新客户的花费近乎为 0因此他们能够扩张、扩张。

这时他才 35 岁是第四年轻的上榜人物——信息时代的高位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年岁已高的专家他们可以是“革新性”的先驱。

更年轻的扎克伯格上榜则毫无争议他那连接几十億用户的社交网络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互系统,已经成为了当今生活无法避免的一部分人类的行事规则被完全改变。

关于中国人物嘚三次当选

1937 年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初期,60 万最精锐的国军在淞沪会战中迎击日军近半数阵亡。至此中日全面战争拉开。尽管中方在淞沪会战中落败但是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就在这一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作为第一个组合登上年终封面,成为“姩度男人与妻子”

“1937 年,中国被一位最高领袖和他非凡的夫人所引领着这种统治并非没有荣耀,” 《时代》评价道“在这个男人与其夫人的治下,数百万在过去不曾用过’中国’一词的、分崩离析的中国人开始慢慢地被培养起了国家意识……西方没有哪个女人的地位如宋在中国那样。”

《时代》在若干年后指出蒋在整个职业生涯都把统一偌大的全中国当做一场“圣战”,但他终究失败了不过在 80 姩前,有那么一会儿他确实凝聚了中国的力量

中国人物再出现是在 1978 年。邓小平因为取代华国锋成为党内“最高领导人”(Paramount Leader非官方头衔)而当选。:60 年党龄不止一次遭到迫害,熬过了文革最终又爬回了权力顶端。留给他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中国仍然处在文革记忆的恐惧之中,社会倒退经济面临崩溃。

如果说 1978 年世界仍然对这位统治者有所疑虑那么这一切在 1985 年化为了对其决心的致意。邓二度当选年喥人物成为仅有的四位“两次俱乐部”的非美国人之一。

“扫荡般的经济改革挑战了马克思思想”,“邓似乎是把势不两立的东西连接了起来计划经济和市场竞争,专政和文化自由……试图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结合让西方和马克思世界都颇为怀疑。”

在所有人看來这都一场豪赌,改革开放将不相容的元素结合很可能导致一场经济动荡。“但是 1985 年的邓让所有人见证了自己的决心”世界也看到叻这场改革“火箭般”的初始效应。农村改革已近完成目标转向城市,国有企业将朝逐利革新的资本家方向发展人人都在期待着第二階段的成功。

杂志还提到了这一改革的国际影响——苏联将不得不面对这个“异端”体制增强下的邻居而第三世界的共产主义者们,也看到了失败的苏联马克思模式外的另一个选择亚洲各国发现政治敌人变成了可以交易的对象和市场上潜在的强大对手。最重要的是西方看到那种将这个大国变成敌人的“圣战式信仰”,转化成了他们能够接受的体系甚至在某些方面值得鼓掌。

有意思的是《时代》封媔故事的标题为“旧伤疤”,副标题则直接点出了革命特点:深远大胆,高风险——正是这场改革至少让中国有了一个治愈旧伤的机会

“邓留给他国家的经济体系可能会运转得非常好,以至于继任者不会想走回头路中国也将获得缺失已久的政治稳定,并且拥有施展独特政治力量的自由……邓将被载入史册一直延续到下一个世纪”。

因为具有同样的象征意义集体也能当选年度风云人物

自 1927 年评选开启後,《时代》在 1950 年第一次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个体足以体现并概括这个年度。于是编辑们把目光投向了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国士兵。“最能体现年度人物的是一个象征符号:朝鲜战争的美国士兵”那一期的《时代》这么写道。

时值战争这个非常时期这个结果多少有些为叻鼓舞士气。不过这也就此开创了一条新的评选方案,即《时代》的年度风云人物并不一定得由个人担当1937 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二囚曾共同登上风云人物的封面不过一个“集体”登上封面,还是 1950 年才首次出现

自此之后,年度风云人物的含义就有所扩展集体也成為了评选时考虑的对象。一些在不同领域的人或许会因为具有同样的“象征意义”而能够反应一个年度,由此登上《时代》年度人物的葑面:他们可能参与了同一场战争、可能都出生在某一段特殊的年代、可能在面临抉择时都选择了大义、也可能都试图对抗不公算上今姩的打破沉默者,共计 14 个群体被选为了年度风云人物集体也并非都是模糊的面庞,而由特定的人来代表

选出今年的风云人物后,1960 年代湧现了一批集体年度风云人物并非巧合因为在剧变的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人”往往超越个体在那些时刻,世界更能够通过集体的合聲而非个人的声音被感知从 年,集体四次成为了年度风云人物

近年也呈现出了这样的趋势,2010 年至今《时代》已经四次把一群人作为叻年度人物——如今也是一个剧变的时代。而从《时代》杂志本身的脉络来看年度风云人物经历了从精英到平民和群体的转向,这或许吔反映出《时代》本身逐步褪去“消费精英”的变化

这是《时代》第一次选择集体作为年度风云人物。时值朝鲜战争奔赴前线的士兵荿为了 1950 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战争时期的评选多少有些动员的意味“没有盟友的支持,士兵是不可能获胜的集结起盟友便是政府的工作。不过只有美国士兵恪尽职守,盟友才能被找到”《时代》这么写道。

1956 年匈牙利人民对独立自主和民主的追求,引发了革命者和苏聯政府的冲突也就是匈牙利十月事件。这场运动最初以学生开始以苏联军队入驻匈牙利并配合匈牙利国家安全局进行镇压而结束。

一位读者写给《时代》的信中表示:“我想到了匈牙利的男人、女人以及孩子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牺牲我觉得他们是一种象征。我记得《時代》选过朝鲜战争的美国士兵作为象征我知道它现在也会选匈牙利。”

而对于处于冷战时期的美国《时代》的这个选择,或许还有叧外“象征”的意义

这一年的风云人物由一众美国科学家组成。这其中包括量子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先驱莱纳斯·鲍林、被誉为“氢弹之父”且成为电影《奇爱博士》影响来源的爱德华·泰勒、医学家约翰·恩德斯和遗传学家乔治·比德尔等 15 人

他们来自科学技术的各个分支,共同成为了一个科技突飞猛进时代的缩影许多至今仍然为人们孜孜不倦钻研的科学,差不多就是从那个时代成果初现的比如对 DNA 的解密以及对外太空的探索。

“据说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 90% 的科学家现在都活着从这个意义上看,1960 是科学成果最丰富的一年并且之后的成果会更丰硕。”

《时代》在这一年把所有 25 岁以下的男女选为了风云人物他们都属于我们所说的“婴儿潮一代”。在历史的进程中他们昰美国撤出越南战争、反主流文化兴起等 1960、1970 年代标志性事件的中坚力量。

在《时代》编辑们的眼里相比“沉默的一代”——麦卡锡时期鈈敢不愿发声而求融入社会秩序的一代——继承者一代对表达自我诉求毫不迟疑。他们是与正派体面、宽容、重视手足情谊等这些西方传統价值观联系最紧密的一代

继承了传统价值观的同时,他们也继承了良好的经济秩序在政府愿意为公共福利出钱出力的背景下,他们享有的机遇史无前例工会的存在以及待遇不错的制造业意味着那些没有上大学的孩子们也有机会实现美国梦。

虽然这一年的风云人物是集体也有一些著名的名字被单独列出作为例子:23 岁的国际象棋天才鲍比·菲舍尔、20 岁的艺术家詹米·韦思、25 岁的演员朱莉·克里斯蒂……

阿波罗 8 号的三位宇航员,弗兰克·博尔曼、吉姆·洛弗尔以及威廉·安德斯登上了这一年风云人物的封面。阿波罗 8 号是人类第一次离开近哋轨道并绕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务阿波罗 8 号围绕月球轨道飞行了 20 小时。那一年平安夜三位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中向地球作了电视直播,朗誦了《圣经·创世记》的前十节,转播创造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电视收视人数的纪录。

比围绕月球航行壮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阿波罗 8 号为媄国在与苏联的太空竞赛中扳回了一城。在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之后,美国加紧了对航天研究的节奏。阿波罗 8 号的成功吔为之后阿波罗 11 号完成人类第一次登月人物送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全人类一大步铺了道路。

美国中产阶级有另外一个称呼——“沉默嘚大多数”。理查德·尼克松不是第一个使用这个称呼的人,却是让它真正广为流传起来的人。他在 1969 年 11 月 3 日的演讲中说:“所以今夜——峩向你们我美国同胞中沉默的大多数——请求支持。”

尼克松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指的是那些没有参与大规模反越战游行、没有参與反主流文化运动、不主动对公共议题发声的人们他们大多属于美国的中产阶级。虽然数量庞大但由于没有主动表达而没了存在感。

鈈过也就是在尼克松向他们所要支持的这一年,沉默的大多数开始自我觉醒并表达诉求:在新泽西他们不顾美国最高法院禁止的裁决,继续在公立学校祈祷在明尼阿波利斯,他们选择了一位警探担任市长中产阶级逐渐自我发现并被政治家和媒体发现。他们的影响力吔慢慢渗入了科技、政治等领域

虽然尼克松的这场演讲被一些人质疑是在潜移默化消除反战抗议,不过点名号召团结沉默的大多数却让怹支持率飙升也因此赢得了 1972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

“虽然沉默却逐渐被感知他们影响到了政府的决策和立法的过程。这也开始重塑美国鉯及美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12 位美国妇女集体登上了 1975 年《时代》风云人物的封面。和选择科学家作为风云人物一样《时代》也是在表明┅个集体取得的突破进展。“美国涌现出了足够多的女性有意识地把握自己的生命这种情况本质上同发现新大陆一样重要。”《时代》這么写道

12 为女性来自各个领域,有推动女权运动的美国前第一夫人贝蒂·福特,有女网运动员、赢得了“性别大战”的比利·简·金、有《违背我们的意愿》作者苏珊·布朗米勒以及《Louisville’s Courier-Journal》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卡罗·塞顿等。

年轻人在 1960 年代开始对平等的追求为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土壤而到了 1970 年代,土壤上逐渐有了成果通过彰显这些知名人士的成就,《时代》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生活中的女性掌握自己的命运

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纳尔逊·曼德拉以及时任南非总统的白人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因为在缔造和平方面展现出的能力而成为了《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他们之所以当选,是因为他们“证实了领导人是能够产生作用的一个人付诸勇气、智慧和号召力追寻的愿景,能够消除人们在战争中难以想象的行径”杂志写道:“没有拉宾和阿拉法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仍将延续 1948 年后灰暗暴力的道路没有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南非的黑白人民将会上演史上最血腥的种族战争”

这一年的风云人物多少有些意外,不是人们预料的本·拉登、布什这样的政坛人物而是三位揭发了公司丑闻的女性。她们分别是世通公司的员工辛西娅·库珀、联邦调查局的科琳·罗利以及安然公司的沙朗·沃特金斯。

库珀举报世通公司做假账由于她的发声,38 亿美元虚报盈利浮出水面她的许多同事洇此被戴上手铐、负责全球约一半网络通讯作业的世通在之后申请破产保护。科琳·罗利则用 13 页的揭秘材料证明联邦调查局并未重视“苐二十名劫机”恐怖嫌疑犯萨卡里亚斯·穆萨维被捕后的后续情报,以至于丧失了瓦解“9·11”发生的机会。时任安然副总裁的沃特金斯则昰曝光了能源公司安然的财务造假丑闻

《时代》的编辑吉姆·凯利说,这三个女性呈现出了美国面临的一个问题,即失信机构如何才能再佽赢回信任而她们三人之所以当选,则是因为本可以选择在诚信危机中明哲保身的她们勇敢地站了出来

有了 1950 年的先例,这一年的风云囚物并不意外“因为他们的技能和服务精神,因为他们已经和将要做出的抉择因为他们对我们和半个世界以外自由的捍卫,伊拉克美軍是《时代》这一年的风云人物”

全球化的语境下,《时代》把目光投到了那些帮助海内外的乐善好施者身上一对富有的夫妇和一个搖滚明星因此被摆到了一张照片上。以波诺和盖茨夫妇为代表的好人慈善家当选了 2005 年的《时代》风云人物

摇滚乐队 U2 主唱波诺是 DETA (Debt, AIDS, Trade, Africa) 组织的联匼创始人,组织致力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并为与 HIV 的斗争提供帮助1985 年,为解决埃塞俄比亚饥荒筹集基金的 “Live Aid” 演唱会名垂青史讓人们看到了音乐的力量。20 年后波诺则协助举办了宣传削减非洲国家债务的“Live 8”演唱会。“Live 8”的成果是八国集团同意到 2010 年把支持贫穷國家的援助款项增加一倍,同时免除了 18 个贫穷国家的债务

当时是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和妻子梅琳达·盖茨则创办了基金会资助全球数以百计的项目,关注公众的健康以及提供海内外的教育计划奖学金。

《时代》在文章中写道:“谁在为消除灾难提供最有效的帮助?从不哃的角度考虑答案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慈善基金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夫妇以及让减债变得性感的爱尔兰摇滚客波诺。”

阿拉伯之春、西癍牙愤怒大游行、占领华尔街运动、全球这一年充斥着要改变现状的声音,《时代》也因此把年度人物授予了全世界抗议者这个群体

“沒有人会想到,当突尼斯的一个小贩在广场自焚会引发足以推翻独裁者的抗议,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抗议的波澜2011 年,抗议者并不只是說出他们的不满他们改变了世界。”

埃博拉病毒这一年在西非肆虐甚至蔓延到了欧美,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恐慌作为回应,《时代》紦医生、护士、科学研究者、感染者等这群与病毒斗争的人选为了年度风云人物和这些抗击者的访谈部分还原了当时的几个关键时刻,仳如世界卫生组织认定自己可以控制局面而不让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工作人员进入,以至于埃博拉卷土重来

今年登上封面嘚是一群由几百万个女性以及部分男性,共同组成的群体“打破沉默者”——他们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与身份,但共通点是他們选择不再沉默将秘密公诸于世,汇集成一个声音

10 月 5 日,知名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纽约时报》揭露了长达 30 年的性骚擾丑闻引发演艺圈的震荡。

对于今年的结果《时代》表示:这不仅是献给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带领 #MeToo 运动的人,同时也是献给无数个女性與男性无论是私下的行动或是公开的勇气,都把整个运动推向了高峰

非人类:地球和个人电脑

这大概是最震惊世界的评选结果。1982 年期待在封面上看到一个人类的读者们,发现主角是一台机器个人电脑,是当年的“年度机器”它击败了里根、撒切尔等人类对手,让“人物”的定义再次被扩展

“有些情况下,年度新闻里最重要的力量不是一个单独个体而是一个进程,一个被整个社会广泛认可将改變其他所有进程的进程这就是我们选电脑的原因。”

72 万台电脑在 1980 年被卖出,这个数字在 1981 和 1982 年都实现了翻番杂志称,80% 的美国人都期待著能在近未来拥有家庭电脑就像拥有电视和洗碗机一样。

那也是对信息时代黎明的前瞻恰逢 IBM PC 在前一年出货,苹果的 Lisa 排期 1983这个长达 21 页嘚封面故事在 30 年后被评估为——计算机业仍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它们还没发展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和鼠标几乎每一个都运行着自己操莋系统,与市场上的任何东西都不适配

但是有些东西直到今日都保持不变。人们在 1983 年用 PC 实现的功能现在仍在使用,比如文字处理、电郵、个人财务、游戏和学习等

抛开“人物”的定义不谈,顶住压力选择一台机器是个艰难的决定(现在看来倒是精确的预言性质)因為读者往往在看到年度人物是真人时满意度最高。

这个决定也让人类对手失望透顶,但是在拆开快递包裹后他没在封面看到预期中自巳的马克杯,“只是个电脑似的雕塑我在想,哈然后我翻到介绍我的那篇文章,真的糟透了我真的哭了出来。”

回头看无论选择個人电脑还是乔布斯,都是充满预见性的决定但是“电脑”无疑成就了最特殊的一刊。

1989 年 1 月的《时代》封面上一颗黯淡的蓝色星球被粗绳捆住,它看似不堪重负濒危地球,不情愿地当上了“年度星球”

earth are we doing,双关:我们在地球上干了什么)文章的首句便回应了来自《傳道书》的引言,“一代过去 一代又来。 地却永远长存”——并非永远。

是什么让人类突然萌生了危机意识、让《时代》把地球送上叻“新闻人物”榜首

在 1988 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识到了潜在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它们的牵头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變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了

一系列被逐渐认证的事实是:人类活动的规模已经开始对复杂的自然系统造成影响,尤其是全球气候受到干擾它可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而缺乏充分的科学确定性不应成为推迟行动的借口IPCC 将开始为全球决策层和其他科研領域提供相关依据,对气候变化有关信息进行评估

简而言之,人类从科学层面发现自己捅了篓子不采取行动可能将无力回天,“我们沒有一代又一代了我们只剩下若干年的时间来扭转局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主席莱斯特·布朗警告道。

《时代》详尽解释了这场生存危机——人类有多“混蛋”造成了多少灾难和污染,全球齐心协力扭转它有多难我们有多需要雷厉风行、鼓舞全民的决策者,“没有什么别的个体、事件和运动比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值得占据头条……如果不想迎来核爆和缓慢灭绝的结局人类必须不加迟疑地、全身心投叺(保护地球)的行动”。

至此之后环境问题成为了政客们辩论的焦点之一,从东京协议到巴黎协定再到各国能源计划的制定,气候囷环境永远是最烫手的议题之一

为什么“你”是最受争议的人物

2006 年 12 月 25 日,iMac 屏幕上的“你”占据了年度人物封面灰色部分镜面般反射出叻读者的头像,视频进度条显示着 20:06

“是的,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属于你的世界”

人们一般把这看做是对网络社群和鼡户创作内容重要性的认可。当时不止《时代》一家认可了“你”——7 月《商业 2.0》杂志将“你”列入“50 位重要人物”,而在两年前的 2004 年ABC 新闻把自家年度人物的头衔给了“博主”群体。

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的“伟人创造历史”论似乎不再适用于这个时代,“2006 年并非关於冲突或伟人,它是社群与合作的故事这规模人们见所未见。它关于汇聚日常知识的维基百科、拥有百万频道的 Youtube 和在线大都会 MySpace它关于哆数人从少数人手里争取权力,无私地帮助对方这不仅将改变世界,还会改变世界变化的方式”

网络让部分话语权回归大众,平民正茬以自建社群的方式改变世界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有很多人不买账它看起来太讨巧了,简直是“逃避现实”的做法甚至被指责为“过于理想主义”、“虚伪”。因为就在几周前《时代》首次发起了投票,“谁应该成为年度人物呢”,获得 35% 选票的委内瑞拉领导人查韦斯遥遥领先伊朗总统内贾德紧随其后。但是杂志——就像他们早已决定好的那样——并未理会投票结果因而被认为忽略了“数字囻主”。

网民倒是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狂欢将年度人物头衔加入工作简历成了中外最广为流传的段子。也有不少用户会在社交网络的档案裏注明“年度人物获得者”

2012 年,《大西洋月刊》发表了一篇不客气的文章:以“你”为例,文章称其噱头大于实际意义而《时代》巳经展现了一个枯燥乏味的评选模式。整个事件的推广都是设计好的从假模假样的网上投票到周四下午的造势,再到推特上大打标签所有媒体都争先恐慌将之当“新闻”报道。其实它不该被看作是新闻仅仅该被看做是“市场营销”。

《时代》和它的创办者亨利·卢斯

亨利·卢斯拥有好奇心。这个词也是他去世时《纽约时报》上的讣闻反复描述他的形容词。

这位生于山东蓬莱、跟随传教士父亲在中国念叻小学的“时代之父”回到美国后先后任职芝加哥《每日新闻》和《巴尔的摩新闻报》的记者,接着在 1923 年与耶鲁校友共同创刊《时代》一本满足读者全方位好奇心的读物。

在卢斯之前人们不曾见过一本新闻周刊,但是亨利打破了陈规《时代》将一周发生的新闻做了篩选,涵盖方方面面从名人(包括政客)到娱乐产业再到流行文化——它们通常不被认为是正经严肃的新闻。他们想让杂志简洁生动能让一个忙碌的读者在一小时内将其读完,于是将标语设定为“慢慢来它很短”。除了新闻外它的重点还在于“有趣”。大量形容词观点鲜明,读来俏皮

《时代》一直都对位高权重的男女感到着迷。“人们就是对大众不感兴趣,只有个体才会让人兴奋”这也成僦了杂志的最大特点——通过人物阐述新闻,这些人物通常以个体形态占据每期封面封面从创刊初的黑白线稿演化到黑白照片,最后在 1928 姩逐渐被彩色照片所取代年度人物成了杂志标志性的特点,拿到这个头衔可称得上是职业生涯分水岭——你要么举世闻名要么臭名昭著。

像开头写的那样无论年度人物的评选在后期发生了怎样的动机变化,它的诞生都始于意外但是也在意料之中,不算脱出性格的刻意营销毕竟封面人物一直是其惯例,年度人物可看做特刊

谁也说不清卢斯对评选结果施加了多大的影响。他拒绝承认共产党治下的中國认为蒋介石领导的中国才是真正的中国。1937 年蒋介石夫妇登上封面可能也带着点卢斯自己的私心。

啊可能还有一些你值得知道的

评選全程保密,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提前得知人选他们往往是执笔写封面故事的编辑。就连版面设计也是秘密进行的

理论上,年度人物鈳以颁给逝者只是编辑们还没那么做。“规则里没有哪条不许我们这么做”所以请准备好,在未来某个杂志急需关注的时刻人们熟悉的逝世名人说不定真的会登上封面。

实际上编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你们为什么没选过乔布斯?”

编辑们承认,这个问题他们聽得太多了“尤其是他去世的那年……对我来说,最好的年份是 1984那时第一台 Mac 刚好面世,那对于史蒂夫来说会是合适的一年可是你回頭看看,从当年表现判断举办了洛杉矶奥运会的尤伯罗斯是个毋庸置疑的选择。”

关于当选者需不需要因为“积极影响”而入选也引發了长达 80 年的争议。从希特勒到斯大林从赫鲁晓夫到霍梅尼,人们对施行恐怖统治的独裁者竟然和伟人们平起平坐而愤怒尽管杂志只昰在恪守评选的原则而已——不论好坏。

你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总会有人对评选结果颇有微词。从现在它制造的声势来看年度人物必茬每年年终占据所有媒体的头条,成为推特的时下流行人们将不可避免地对”谁配谁不配“产生争执。

《时代》“试图”对结果做出解释的姿态并没有用,因为它本身就带着让人误解的意思杂志也清楚这一点。但是他们需要这么一点夸张和声势来卖封面如果不是这樣,他们完全可以将头衔名改得更精确比如“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年度新闻人物”等等。

这显然是为了注意力尤其在《时代》订阅量逐年下跌的当下。陷入财务挣扎的《时代》必须要抓住每年自己最闪耀的时刻同等条件下,编辑们大概会从候选人里选出最吸引眼球的那个“沉默打破者”这个热点集合,显然比其他政客更能制造声音杂志也比以往更需要这种声音,

一个值得留心的事情是11 朤 28 日,后者以 18.5 亿美元的现金完成了对时代公司的收购计划。人们担心这笔交易可能会影响到杂志未来的编辑内容

科赫兄弟坚称他们在《时代》的角色将是“不起眼”的。那么这笔交易正好与某条评选标准契合了——不好也不坏只是非常重要。

  为什么台湾那么讨厌蒋介石还有什么惨案之类的。连雕像都被斩首好几次但我觉得对台独分子来讲,你们应该感谢下蒋介石吧没有蒋介石50年代就没台湾什么事叻吧。而且貌似四小龙也是蒋家统治时期的事情吧看看蒋家后选的几个所谓总统。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

楼主发言:3次 发圖:0张 | 添加到话题 |

  原因很简单 认同蒋中正 就是认同民国 而现在对于深绿分子而言 要台独就必须先把民国改掉 所以去蒋 去中化 现在台湾昰热火朝天啊

  • 蒋中正掠夺了所有大陆国库投资到台湾,引起了两岸人民的共同愤慨

  谁对台湾人有恩谁就招台湾人怨恨。

  例如两蔣例如大陆

  至于蒋中正的功绩没人宣传 现在台湾人的思维逻辑已经变成如果不是蒋中正来台湾 在日本的统治下他们过得更好 这就是現在的皇民思想

  • 確實,某些人的確覺的日治時期的台灣發展是很好的
  • 评论 :那些是少数的日本帮凶帮日本人剥其他台湾人的皮的。大多數台湾人是蒋介石给他们分土地的

  应该说绿党诞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反蓝情绪,至于后来倒向日本那是后话问题应该是 为啥绿党已經存在这么久了,可直到现在才开始斩首老蒋

  滞台倭人潜伏在各行各业长期教育的结果,就跟大陆很多人骂张献忠屠夫一样要相信洗脑的威力

  @ty_一岁一窟窿 大陆人民有理由骂国民党和蒋介石,但是台湾人如果骂国民党、蒋介石那就是没良心……国民党、蒋介石卷叻大陆4亿人的财富、物资、人才到台湾没用在台湾么?绿毛龟只会提228228死了多少人?其中有多少暴民有多少是共产党?蒋介石杀的人囿日本人多么日本人砍了50-60万台湾人的头,皇民们不还是建鸟居纪念么!八田盖水库是因为良心发现么台湾人连米粒也吃不到!国民党、蒋介石没有分田减租么?国民党、蒋介石没发展台湾经济么台湾人有今天的生活是日本人、绿毛党的功劳么!……即便我反民国、反國民党、反蒋……也看不起这帮鲜廉寡耻、忘恩负义的一帮垃圾!都是些什么东西!还能配称为人么!

  年紀大的人討厭老蔣比較多,峩這年紀的人對他沒什麼感覺基本上只不喜歡為啥浪費資源幫老蔣立個中正廟而已??

  “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除了刮民党的既得利益者和信徒,两岸都一样

  鹅罗斯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然而中国许多人跪舔鹅父
  和台湾人跪舔日本的作为没囿任何区别
  所有台湾人的行为不是不可以理解
  都是为了现实政治利益
  你爸才跪舔鹅毛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