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十甘草金银花十金银花十艾叶一起洗脸可以治湿疹吗

适当配合外洗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可用金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蛇床子10克、生甘草6克。干性湿疹可洗患处,每日2—3次
是不是用水煮开就可以涂洗面部.
全部答案(共8个回答)
找大夫开一种药叫做湿疹一号。回来涂抹一两次就好了,不要多涂,皮肤类药物总是含有一些激素,如果没有这种药医院会给你提供同类其他药物也可以。不用担心!
1、湿疹部位不可用水洗,特别不能用热水和肥皂,可以用植物油或石膜油擦拭。
  2、避免婴儿搔抓,可戴手套。
  3、避免接触丝毛织品等衣物,睡觉时被子不要蒙头。
  4、如果怀疑牛奶过敏,可把牛奶多煮一些时间;喂母乳的母亲暂时不要吃蛋、虾、蟹等食物,但要多吃一些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麻油、豆油、葵花籽油可预防湿疹。
  5、急性期糜烂、渗液宜收敛、消炎,常用2%--3%硼酸水,湿疹洗剂湿敷,外用氧化锌油、雷锌膏、百多邦等。
【诊断与鉴别】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一般治疗】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啶等,既可单用或联用,还可与镇静药、维生素C等合用。外用药剂型依据临床皮损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软膏;若苔藓样变者多择泥膏、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
【独特疗法】我所近年来采用内服“湿毒清浓缩颗粒”,每晚睡前开水冲服一包;配合外用肤康净洗剂治疗,收到满意效果。对局限性慢性湿疹,我所近年来采用皮炎灵封闭液皮下浅层注射封闭治疗,收到满意效果。7——10天一次,一般三次即可痊愈。
【注意事项】 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注意调整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 海鲜贝类食物应禁用、以清淡饮食为好;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
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因为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激素制剂,还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其副作用表现约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持续外用一段时间,一旦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生脓疱,原发病变加重,又称之为反跳性皮炎。当重新涂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很快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涂用激素。几个月或几年之后,皮肤明显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涂用时间越长、产生反跳性皮炎也就越重。可使皮肤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 尤其是下面一些皮肤病更不适宜使用以上所述激素类制剂。
如果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地塞米松、康宁克通、强的松等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还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惴⒅ⅰ6陨鲈嘁部稍斐梢欢ㄋ鸷Γ?缂又厣鲂∏蚣膊〉鞍啄颉⒓又厣鲂∏蛴不?⒁字律龈苹?蚪崾??辗⒒蚣又厣鲈喔腥拘约膊 ⒁?鸬图匦陨霾〉取;够嵋?鸹?逄恰⒌鞍字省⒅?炯八?缃庵实纫幌盗形镏蚀?晃陕遥?苹祷?宓姆牢老低澈鸵种泼庖叻从δ芰Α2∪嘶贡匦肜渭枪?粼??苊馐秤没蚪哟ィ??敛∏榧又亍?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并对激素产生了的依赖性,停药后原发病变反跳加重与继发的副作用,可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痛苦,医生与患者家属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逐渐减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质激素的情况下,选用对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方法与中药。达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病人还必须牢记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而至病情加重.
   婴儿湿疹的治疗与护理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对牛奶、母乳和鸡蛋白等食物过敏而引起的变态反应型皮肤病,它也可能是一种由遗传性素引起的皮肤病,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患湿疹,他们的宝宝也容易得湿疹。
小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很轻微的刺激就能使宝宝的皮肤患病。婴儿湿疹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1月到2岁这段时间,又以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扩展到其他部位。皮疹形态大同小异,有的婴儿是在潮红的皮肤表面覆有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皮,有的却是在潮红的皮肤上散布着疹子与小水疱。
不论哪一种皮疹,都伴有一阵阵奇痒,婴儿往往倚着妈妈的身体磨擦止痒,直到小水疱擦破,形成大片潮红湿润的糜烂才肯罢休。这时候渗液很多,可湿透衣被,干燥后结成痂皮,也可继发成化脓性感染,或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奶癣经过适当治疗,会很快痊愈,但常常复发,到断奶后大多会自行消失,但也有迟迟不愈的,发热时皮疹减轻,出牙时皮疹加剧,冬春季重,夏季较轻。
得了奶癣以后,应采取以下几项治疗措施:
1、总的治疗原则是: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
一般说来,先要观察有没有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母乳或鸡蛋白等动物蛋白的过敏;其次,母亲吃鱼、虾 、蟹、鸡等,也可通过母乳传给婴儿,在吃这些动物性食品后,应观察婴儿的皮肤病是否加重,如果与上述情况有关,婴儿应改变喂养方法;如母乳过敏,改用牛奶,牛奶过敏则改用母乳,或在喂奶期间母亲不吃鱼、虾、蟹等食物。与此同时要及时治疗婴儿的消化不良,大便秘结和腹泻等。
婴儿的皮肤比较柔嫩,抵抗力较差,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渗水结痂时,不要用热水肥皂擦洗,免得渗液越来越多,结痂越来越厚,应该用植物油轻轻涂擦,不要强行把痂皮剥下。
2、常用的内用药有苯海拉明糖浆、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有继发感染时还要加用抗生素。
3、外用药要视皮肤病变状态而定,出水糜烂或红肿时,用2%硼酸水溶液或0.1雷佛奴水溶液湿敷,渗液与糜烂消失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湿疹霜、祛湿油、肤轻松霜等。
4、婴儿湿疹发作期间不要种牛痘(天花已消失,现已不种牛痘),也不要和有单纯疱疹的人接触,以免发生疱痘。
湿疹(eczema)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倾向渗出,对称分布,自觉剧烈搔痒,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
  [病因]
  病因较复杂。多由于某些外界或体内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因果关系较复杂,其他影响因素亦多,因而与接触性皮炎不同。原因不易除去,易倾向复发和慢性化。
  外界因素:如化学制剂、化妆品、香料、染料、清洁剂、动物毒素、蛋类、鱼虾及牛奶等异性蛋白、花粉、尘埃、细菌感染、日晒、寒冷、搔抓等。
  体内因素:过敏性体质,代谢、内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乱,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病灶感染,肠寄生虫病,静脉曲张,多汗,皮肤干燥等。
  [发病机理]
  可能为在复杂的体内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基础上所致的迟发性变态反应。但有些湿疹则与变态反应无关。患者反应性的改变,常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有些还不清楚,尚有待今后研究。
  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身体虚弱,脾为湿因,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
  1.症状及诊断要点
  急性湿疹
  (1)皮损呈多形性,经过中常循一定规律,开始为弥漫性潮红,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
  (2)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境界。可并发于身体各部,而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多见。常对称发病,严重者可泛发全身。
  (3)经过急剧,炎症明显,倾向湿润糜烂,经适当治疗后,约2~3周可以治愈,但常易反复发作。
  (4)自觉灼热及剧烈痛痒。
  亚急性湿疹
  (1)为介于急性与慢性湿疹间的阶段,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致病程迁徙所致。
  (2)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
  常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由于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可略有差异,但一般均具有以下特点:
  (1)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背、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境界明显,炎症不著。
  (2)患部皮肤肥厚粗糙,嵴沟明显,呈苔藓样变。颜色为褐红或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状鳞屑、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部分皮损上仍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浆液渗出。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呈皲裂或疣状。自觉疼痛,影响活动。
  (3)慢性病程,时轻时重,无规律性,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尤以精神紧张时为甚。
  (4)平时自觉症状不著,每当就寝前或精神紧张时出现剧烈瘙痒。
  湿疹的发病,有的仅经急性期或亚急性期,数周后而治愈,但一般常因反复发作,各期经过可交叉或同时存在。因此在不同的部位可见了各期皮疹同时存在。既有皮肤增厚苔藓样变,又可见新起的丘疹水疱或伴有红肿糜烂、结痂、脱屑等。亦有少数患者开始时急性湿疹的表现不甚明显,表现为亚急性甚至慢性湿疹者。
  2.辨证分析
  湿热并盛型:发病急、病程短。心烦、口渴。大便秘、小便赤少。皮损潮红欣热,肿胀,渗出显著。舌质红,舌台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辨证属湿热兼盛,浸淫肌肤。
  脾虚湿盛型:病程日久,口渴不思饮,大便不干或有溏泻,皮损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或可见抓痕鳞屑。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或腻,脉沉缓或滑,辨证属脾虚湿盛以致肌肤失养。
  血虚风燥型:慢性经过,皮损肥厚,角化皲裂,或有抓痕血痂。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沉缓。辨证属久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以致肌肤甲错。
  3.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 应与急性湿疹鉴别。
  (2)神经性皮炎 应与慢性湿疹鉴别。
  (3)脂溢性皮炎 经过中可有湿疹样改变,但本病主要发生于头部、胸前、背部中央、腋窝、阴部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常先自头部开始发病,向下蔓延,损害主要表现为黄红色或鲜红色斑,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湿疹的治疗与护理
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炎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
[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
[主要临床表现]
皮疹形态为多形性、弥漫性、对称性,急性渗出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治疗原则]
1. 去除病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
2. 抗组织安药物。
3. 维生素类。
4. 皮损渗出明显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感染局部及全身加用维生素治疗。
[护理重点]
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 避免鱼、虾、浓茶、咖啡、酒类、麻辣食物等。
3. 剪短指甲,婴儿可带手套,防止搔抓。4. 内衣应宽松,勿穿丝毛及化纤内衣。
从开的药看。。应该是可以用的。。
你说孩子爱睡觉。。可能是里面含有扑尔敏的成份。。这是抗过敏的。。但服后会有点嗜睡。。
不知道你家宝宝的湿疹是不是由于过敏性引起...
要用温水。湿疹部位要减少皮肤刺激,不可以用开水。
【西医治疗】
症状较轻可不用药,多清洗患处即可。如症状较重可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涂患处。
【中医治疗】
内治宜养血祛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
生首乌15克、徐长卿6...
【诊断与鉴别】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自觉瘙痒...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湿疹中医治疗概述-
我的图书馆
湿疹中医治疗概述-
我用“指玄功”治湿疹——原由
&今年,我长湿疹了,右手和右脚,老一辈的说这是除病气,是好现象,不要去理它,我只知道这个东西长起就不容易好,很顽固的,痒起来的时候真难受,有时还冒黄水!我当时想的是也许我把身体调理好了,湿疹自然就好了,因此我没管它。
&&& <span style="COLOR: #月下旬的一天我在民间中医网上看到一个推荐用气功治湿疹的帖子(转载的),我觉得挺新奇,于是点开看了看,我就相信了(用真诚心写的文章感觉得出来),我又看了看原帖:,由于这个不用吃药、搽药,即使我练不好湿疹也可当修身养性的功来做,于是我边看就边练上了(我把帖子存在收藏夹里随时翻阅),先练了两天,有事耽搁了又停了两天,这时我发现我有的湿疹部位在干疤脱皮了,于是我又接着练,练了几天,好得很快(这时我一共练了有7天吧),但我又停了,一是发现这个功要分血压高低来练,但原帖中只写了正常血压的练法,二是确有些不良反应(比如胸闷),不敢练了,于是我发帖求助,在等待中我的湿疹又复发了,这时网名叫&#8220;xingxingwuai&#8221;的朋友把电子书传给了我,我非常感谢她,现在我正在按低血压的功法练习。
&&& 我没等到我练断根就发这贴了,是因为原版主是用这方法治好她的湿疹的,我相信她,相信这个功法(其实治湿疹只是指玄功初级功显现出来的一点功力罢了),而且我想还有很多朋友看到那个用气功治湿疹的原帖后,可能也苦于不是正常血压而无法练,所以我就没等我的最完美结果出来就给大家报告了,请多包涵,我把这种功法的三种练法(分高、中、低血压)都贴出来,供有兴趣和吃药无效想换个思路治病强身的朋友学习和参考。原帖中有很多在练的朋友在练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版主对问题的解答和建议,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所以请大家务必要先学习原帖,花个几天时间把原帖看个遍,再做决定。把问题和方法都搞清楚了再练习,事半功倍哟。(注:原帖中把守窍点气海——脐下1.5寸记成了丹田——脐下3寸,请大家注意)日
&#8220;二十世纪指玄功&#8221;简介
&&#8220;二十世纪指玄功&#8221;是舒玉瓒先生通过修炼古典气功&#8220;指玄篇&#8221;,并经过三十多年的科学实践总结整理出来的,他翻阅了大量的气功典籍,弄清它的流派,通过查阅历史典籍,佐证它的起源和真实性,学习中、西医理论知识和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做实验来证实其科学性,扩展出了三种基本体质,利用不同守窍点针对性修炼,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一、指玄功有三阶段:医疗功及初级功、中级功、高级功
1、初级练功阶段(初级练功阶段即为指玄功的医疗功)
&&&& 这一阶段是调整血压的初级阶段,是使高血压或低血压都调整为正常血压的练功,是在练功中克服掉病理现象的阶段,这一过程是医疗的基本过程。因此,对窍点的选择就要考虑病理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病理特征,一定要排除守窍点的副作用反应,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顺利的练功,达到医疗的目的。这个阶段是以调整血液循环为主的&#8220;练精化气&#8221;。
&& 如高血压病,是由于毛细血管的阻力大,因此,就要下守涌泉穴和气海,调整降压机制,不使血液往头部冲。
&&& 低血压患者其病因是大脑皮层的降压神经障碍,要求兴奋降压神经,守窍点则在上窍的&#8220;泥丸宫窍&#8221;,又要避免下肢的毛细血管兴奋的降低,就要把两腿盘起来。
&& 正常血压者呢?初练功的守窍点在鼻尖,是由于初练时其头部可能存在障碍而不能大胆地直守&#8220;山根&#8221;,因它离脑、眼都很近,为避免初练功有冲破头部毛细血管的可能,因此,初练功正常血压者是用守窍点外的补助窍点——鼻尖,以待练精化气开始后的适当时机再练中级阶段,将守窍点移到山根窍上来。
&&& 在初练功中,有麻木酸痛痒、风热汗泪涕的反应,一般开始很严重,随性激素参加血液循环,会逐渐减轻。这时病理现象被不断克服的主要反应,也是阶段性的特征。
&&& 待高、低血压调整成正常血压后,就要从正常血压的初级功练起。是因为指玄功在帮助患者克服高、低血压状态后,还要靠正常血压的初级功的练精化气使性激素进入血液,上补大脑皮层,消除它在大脑皮层的病理痕迹,才能使血压平衡得到巩固。
2、中级练功阶段
&&& 中、高级练功阶段都是正常血压型在初级功基础上的发展。在初级功中,如感觉气压循环力不强时才能变换。中级功的主要要求是&#8220;练气化神&#8221;。指玄功使性激素参加血液循环,克服病理现象后,就要营养调节神经系统了,这时要求变高了,就得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对脑垂体的作用,因此,变更守窍点为山根窍,由自然盘膝变换成单盘膝。这一阶段,在每次练功中升阳的后期,就要出现麻木酸痛痒的短时间的部分感觉,这是练功过程中自身克服病理现象的反应,但不是持久的,它会随着脑垂体各种向腺激素的活动力的增加而消失,这个消失就是本阶段的特征。待它克服病理现象后,就开始充分的营养神经系统了。
3、高级练功阶段
&&& 正常血压型在中级练功中感觉气压循环力不强时,则变换成高级练功阶段。它的最高要求是&#8220;练神还虚&#8221;,就是使所有向腺激素和性激素都投入血液循环,调节所有机制,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营养,而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互相反射性的调节,使身体的异化和同化作用强化而完整了。在这阶段练功中,基本上或根本没有麻木酸痛痒的反应,&#8220;练神还虚&#8221;的感觉就是自然而舒适的。同时循环下来补身,身无痛感。因此练功的姿势改成双盘膝,守窍点在山根窍。
二、指玄功有三反对:主张凝神气穴,反对似守非守与数息法、反对以意领气、反对横隔膜鼓动论的腹式呼吸法治疗肠胃病。&&&&&&&
三、指玄功有三不混:指玄功与体操不混、指玄功与其他功法不混、指玄功与主治病药物不混。
有条件的话在子(23点-1点)、午(11点-13点)、卯(5点-7点)、酉(17点-19点)四个时辰练功,其效果更好些。
急慢性湿疹治疗经验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肤黄水淋漓,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风湿热三邪俱盛,方用清热逐风汤: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15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地肤子15克,苦参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当归10克,泽泻lO克。
  若皮肤发痒作痛,滋水淋漓,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者,为湿与热蕴结所致,治宜苦寒清热,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法,用分消湿热方:银花15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蒲公英30克,栀子10克,野菊花15克,苫参15克,地肤子15克,藿香16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茅根30克。
  若皮肤搔痒难忍,蔓延游走,甚或皮肤津水浸淫者,属风湿俱盛,宜祛风除湿法,用祛湿除湿方,防风l0克,薄荷3克,蝉衣6克,黄柏10克,苦参15克,地肤子15克,蒲公英30克,银花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法半夏10克,苡仁15克,猪苓10克。若内服药一时未能生效,可外用湿热清洗汤:黄柏30克,地肤子60克,苦参30克,川椒30克,薄荷叶15克,大枫子30克,蛇床子60克,千里光30克,冰片1克(分2~3次用,洗前加入),用水煎至3大碗左有,再加温水适量,淋洗患部。
  慢性温疹之治,宜辨清血虚生风或气血不足兼湿热阻络。前者宜养血祛风,选用四物汤加防风、僵蚕、蝉蜕、丹参、鸡血藤等;后者宜补益气血兼清热除湿通络。选用黄茂、党参、白术、当归、生地、丹参、鸡血藤、地肤子、苦参、僵蚕、蝉蜕、茯苓等。
  临床运用上述各法治疗湿疹多年,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周国雄
  湿疹一证,究其因,内责之心脾两经,外责之风、湿、热邪侵扰。在施治中,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送行施治。
  (1)急性湿疹,具有发病急,范围广,皮疹形态多,皮疹与正常皮肤边界不清,易感染化脓等特点。严重者易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烧等全身症状。常伴有便秘或便搪,搜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象。治分二型:
  ①热重于湿者,皮疹局部颜色渐红,发热而痒,不渗液或很少渗液,治以清热利湿,宗解毒泻心汤及龙胆泻肝汤意,药用:黄芩10克,黄连6克,山桅10克,生石膏30克,牛蒡子10克,知母12克,龙胆草10克,柴胡10克(先煎),生地12克,当归10克,车前子10克(包),泽泻10克。水煎服。
  外治法:银花、野菊花各20克,马齿苋、生地榆各30克。布包水煎,待温时洗患处约30分钟,然后再撤青黛散;青黛10克,黄柏10克,滑石20克,煅石膏20克,煅炉甘石10克。上药共研细末外用。渗液不多时,可用水调涂。
  ②湿重于热者,皮疹局部红肿多不明显,而搔痒重,渗液多。舌苔白腻,脉缓。治以健脾胃,除湿邪。用平胃散与益黄散化裁:苍白术各lO克,陈皮10克,川朴10克,猪获苓各10克,清水豆卷12克,冬瓜皮30克,白花蛇舌草3~5克,泽泻10克,六一散(包)10克。水煎服。
  外治法: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白药皮各30克,川椒10克。布包水煎,待温时湿敷皮诊处。每日洗30一60分钟,然后再外撤湿疹散(自拟方):黄柏4.5克,黄芩3克,轻粉1.5克,冰片0.3克,青黛3克,煅石膏4.5克,大黄4*5克,蛇床于10克,血余炭10克。上药共研细面,薄薄涂于患处,能除湿止痒。待渗液基本消失后。可加适量凡士林及羊毛脂配成软膏薄薄涂之,既能收余湿,又能保护皮肤。
  (2)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衍变而来,易于局限在某些特定部位,如四弯、手背、耳廓、尾能、双小腿等。皮损粗糙,肥厚、边界清楚,阵发奇痒,病程长可数十年不愈,发于小腿的湿疹,常伴静脉曲张,感染溃破后治疗困难。
  皮疹干燥,肥厚者、治以养血祛风,以本院经验方润肤丸加减,生热地各15克,炙黄芪15克,当归10克,元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黄芩10克,丹皮12克,乌梢蛇10克,僵蚕10克。水煎服。日2次。
  若发于双下肢呈静脉曲张型湿疹.伴感染渗液者,可以本院苦参九加活血通络之品:苦参12克,防风10克,防已10克,鸡血藤20克,山栀12克,热大黄10克,生地15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牛膝12克,当归12克。水煎服,日2次。
  外治法:皮疹无渗液者可涂黄连膏:黄连12克,苍术6克,黄柏6克。上药共研细面,以凡士林150克,调均外涂。如下肢静脉怒张,胀痛,皮疹有感染渗液者,外用苦胆膏(自拟方):生南星面30克,生半夏面30克,鲜猪胆汁25克,老醋250克,文火熬3小时左右,放凉成膏后外用。二天后用软坚膏(自拟方):连翘60克,威灵仙60克,山豆根60克,冰片6克。共研细面,以凡士林调匀成膏外涂。两膏交替外涂。
  苦胆膏外涂对慢性湿疹衍变成的慢性溃疡,效果较好,尤其是对结核性溃疡疗效更佳。软坚膏对静脉炎引起的病痛及静脉怒胀之胀痛最宜。二方交替使用,可达解毒利湿,活血通络,促进溃疡早期愈合的效果。李秀敏
 消 风 散   ▲
〖方源〗 《外科正宗&#183;卷四》〖组成〗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仁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 各一钱 [各6g]      甘草 木通 各五分 [各3g]〖用法〗 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空腹服。]〖方歌〗 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主治〗 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功用〗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病因〗 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
君  荆芥 防风    开发腠理,透解在表的风邪,使风邪得以从外透达            ┌ 苍术 辛苦温  散风除湿             │              湿热相搏,津水流液─臣 ┤ 苦参 苦寒    清热燥湿             │                         └ 木通      利热渗湿                  ┌   清热泻火                   │                              │ 生地     清热凉血 风毒内蕴,则气血壅滞,郁而化热─佐 ┤                              │ 胡麻仁    养血润燥                   │                              └ 当归     和营活血 使 甘草  调药和中并能解毒
1.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剂。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2.若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热利湿;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3.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风湿为患者,均可加减运用。
  服药期间不宜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临床报道:应用消风散加减治疗湿疹44例,每日1剂,一律不用抗敏之西药,对皮损较重的5例,外用新鲜马齿苋进行湿敷。44例中,服药最少者5剂,最多者23剂,平均疗程为20天。结果:近期治愈(症状及皮损全部消失)38例,基本治愈(仅残留少许皮损,自觉症状基本消失)6例,对痊愈中的27例进行1年左右的随访,结果1例复发,26例经过良好。本法对渗出型皮肤损害效果较好,强调在治疗过程中饮食要清淡,忌食厚味及辛辣食物
自制绿色拔毒膏
夏秋之季,人体内由于热毒、肠毒导致体表起一些疮疥,久久不能消散,痒痛无比。遇此状况,大可不必着急,现在教你一个小窍门,灵验非常:到医药商店买来生石膏100克,取出20克放到锅里炒熟(同时放锅里几粒大米一起炒,见大米焦黄之时,被炒的石膏基本变成了熟石膏),凉透待用。再找来一片仙人掌,洗净切碎,放到蒜臼子里与熟石膏一起倒粘,时间越长越好,边倒边慢慢加入熟石膏,以粘稠成型为佳,至此,绿色拔毒膏制成。取自己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对于成分含量工艺都一清二楚的拔毒膏,敷于疮疥上,外面轻轻绑上纱布,早早安然睡下,清晨起来就可以见到神奇效果:疮疥里的脓水破皮而流,如果没有流出也见到脓水正向外宣发,再来一两次基本就OK了!你心中那种成就感就别提多好了
中医对疣的专方治疗
疣是常见的表皮赘生物,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可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四型。以往认为这些病是慢性良性的,但近来发现此类病毒感染后,亦可导致皮肤癌等恶性肿瘤,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本节重点介绍寻常疣和扁平疣的治疗。
&&& 疣在中医古籍中称为&#8220;疣目&#8221;、&#8220;千日疮&#8221;、&#8220;刺瘊&#8221;、&#8220;扁瘊&#8221;,俗称&#8220;瘊子&#8221;、&#8220;老鼠奶&#8221;等。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记载首见于《五十二病方》。《灵枢&#183;经脉》篇认为:&#8220;手少阳之别,名曰支正,&#8230;&#8230;虚则生胧。&#8221;胱,即疣。明代薛己《外科枢要》则指出:&#8220;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发。盖肝热水涸,肾气不荣,故精亡而筋挛也。&#8221;认为本病病在少阳,其病机以虚证为本,本虚标实。临床表现,《诸病源候论&#183;疣目候》载:&#8220;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8221;《外科启玄》曰:千日疮&#8220;生于人手足上,&#8230;&#8230;生上千日自落。&#8221;在治疗方面,古代以针灸和民间单方验方为主。针灸治疣,《灵枢&#183;经脉》篇、《甲乙经》主张取用支正穴,而历代文献更重视灸法的治疗作用,如《五十二病方》、《备急千金要方》、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都有在疣体上直按灸治的记载。《针灸资生经》建议在灸治的同时配合药物外擦,《医宗金鉴》还列有&#8220;灸赘疣穴歌&#8221;等。单方验方治疣,以药物外敷、涂撩为主,如《肘后方》用盐外敷,《备急千金要方》用杏仁烧黑研吊或用松柏脂涂疣体,还有用石硫黄揩的记载,清代《疡医会萃》也有用莴苣汁、蒲公英根汁外涂的记载。此外还有其他外治法,如《本草纲目》用狗尾草穿刺,《医宗金鉴》用药线结扎,等等。有些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验之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 现代中医治疣方法甚多,临床资料也很丰富。自1959年的首篇报道至1991年底为止,在杂志上已公开发表350余篇文章。其中60年代多为单方治疗的经验介绍,如薰苡仁、鸦胆子油、白屈菜汁等;70年代的文章虽不多,但出现了一些专方专药治疗较大样本的报道;大量临床报道见于80年代以后,约占全部有关文献的90%以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内服、外治,两者并重,或内服、外治单独应用,或两者相互配合,内外兼顾;既有专方专药的临床研究结果,也有少量的辨证分型治疗方案。同时各家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之后,对其病因病机也备抒己见,进行了探讨。针灸包括了体针、耳针、电针、水针、艾灸及耳噩放血等各种疗法。现在,被报道的病例数累计已有8000余例,有效率一般在90%以上。
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许多文章仅限于临床观察,有的甚至只是验方介绍。尽管已经有人通过组织形态学、甲皱微循环及免疫学等方面对针灸治疣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较深人的研究尚未被大多数人重视,且一些临床观察研究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如设立对照观察组、制定统一的疗效标准等),这些都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各家结合各自的治疗体会,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这些阐述都较为笼统而简单,且各家认识未趋一致,综合起来,大致有风、火、瘀、虚、湿诸端,然而这几个方面的因素都相互关联,难以逐一分开。&&&&& 风热 肝肾精血不足之体,复感风热毒邪侵袭,风热血燥,蕴于皮肤之间;或因劳汗当风,营卫不和,与肺胃郁热搏于肌表而发。&&&&& 血瘀 情志不畅,怒动肝火,血热瘀积于皮腠之间而发为疣赘。&&&&&&& 湿滞 本病久治不愈,耗伤脾胃之气,脾虚不运则水湿内生,湿性粘滞,又导致本病缠绵难愈。
(1)风热型
(1)消疣饮&&&&& 组成:生苡仁30~60克,苍术12克,扁豆30克,板蓝根30克,紫草9克,露蜂房9克,蚤休9克,白鲜皮9克,白蒺藜9克。&&&&& 加减:肝经郁热,去白藓皮,加山栀、柴胡、木贼草;湿邪阻遏中焦,去紫草,加川朴、香附、僵蚕、麦芽;气虚汗多加玉屏风散;失眠加灵磁石、石决明、龙齿。&&&&&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135例扁平疣,痊愈107例,显效19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 &&&& (2)普济消毒饮加减方&&&&&&& 组成:板蓝根、生苡仁各60克,柴胡、黄芩、连翘、桃仁各10克,防风8克,陈皮、生川军各6克,麻黄5克,甘草9克。&&&&& 加减:疣赘在颜面部加桑叶、桔梗,在下肢加牛膝;痒甚加蝉蜕、荆芥;皮疹色深,发展快,舌红脉数,加青黛、夏枯草、皂角刺;若妇女在月经期,去桃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药渣再煎汁,外洗患部。&&&&& 疗效:共治疗185例扁平疣,痊愈181例,好转4例,全部有效。 &&&& (3)麻杏苡甘汤&&&&& 组成:麻黄10克,杏仁15克,薏苡仁6克,甘草6克,板蓝根30克,重楼15克。&&&&& 加减:肤色正常者加夏枯草、皂角刺、刺蒺藜;肤色浅褐或有色素沉着者加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兼有湿热者加车前子、木通、黄芩、龙胆草;兼有气虚者加黄芪、当归、白术;疣表面硬结者加僵蚕。&&&&&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80例扁平疣,其中部分患者还配合了药物(藿香、茵陈、透骨草等)煎汤外洗,痊愈62例,显效13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5%。 &&&& (4)祛疣汤&&&&&&& 组成:桂枝、荆芥各3克,赤芍、白芍各8克,丹皮6克,花粉15克,夏枯草、玄参、橹豆衣、补骨月旨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药渣再加水煎汁外擦,每晚1次,每次10~15分钟。&&&&& 疗效:共治疗29例,全部有效,其中痊愈25例,显效2例,好转2例。 &&&& (5)治疣灵擦剂&&&&& 组成:生香附500克,黄药子250克,龙葵250克,木贼草500克,红花100克。&&&&&&& 用法:将前二味粉碎成粗颗粒后,与后三味一起入60%酒精4000毫升内浸泡1周,过滤取上清液。每100毫升滤液加30毫升二甲基亚砜即成。治疗扁平疣时,用棉签直接将治疣灵涂于疣体上;治疗寻常疣及跖疣时,先用温水浸泡患部,待疣体组织变软,用刀削去部分增殖物,以不出血为度,然后再涂药,每日2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共188例,痊愈116例,显效37例,好转2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在86.7%~93.7%之间。其中以寻常疣疗效最好,扁平疣次之。
&&& 治法:清热解毒,散风除湿。&&& 处方:板蓝根20克,土茯苓15克,生苡仁15克,生地15克,木贼草10克,山豆根15克。&&&& 加减:肺内郁热者加枇杷叶、苦参、赤芍;肝气郁结者去山豆根,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脾胃虚寒者去生地,加党参、黄芪、白卅;肝胆湿热者加龙胆草、栀子、柴胡;肝郁化火者加牡蛎粉、夏枯草、赤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内服。药渣再加水煎至500毫升,搽洗患部15分钟,7天为一疗程。&&& 疗效:上方共治疗114例,痊愈87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9%。
&&& 常用成方:可选普济消毒饮加减。&&& (2)血瘀型&&&& 治法:疏肝散结,化瘀解毒。&&&& 处方: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生地15克,川芎9克,夏枯草20克,板蓝根20克,薏苡仁20克,木贼草15克。&&& 加减:伴有瘙痒加蝉蜕;肝肾不足加首乌;肝郁气滞加香附、柴胡。&& 用法:同前。&&& 疗效:上方共治疗188例,痊愈129例,显效38例,好转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4.68%。
&& 常用成方:可选桃红四物汤、大黄蟅虫丸加减。
(3)肝旺型&&& 治法:清热凉血,平肝散结。&&&& 处方:灵磁石30克,代赭石30克,珍珠母3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紫草25克,板蓝根15克,生苡仁20克,木贼草20克。&&& 加减:皮疹坚硬、色褐加红花;疣色浅褐色加当归、白芍;口苦苔黄加黄芩、夏枯草、香附;便秘加生川军(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前三味先煎半小时,后纳诸药,煎成600毫升。其中400毫升分早晚2次口服,余200毫升药液外洗患处;或用木贼草梗蘸药液涂搽,至微微发红,或有痒感。每次15分钟,20天为一疗程。&& 疗效:上方共治疗55例,痊愈36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27%。
&&& 常用成方:可选平肝活血方、镇肝熄风汤等化裁。
为什么有些湿疹会反复发作
湿疹、皮炎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包括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所谓内在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这在湿疹、皮炎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内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皮炎的病情。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鲜、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湿疹、皮炎最常见的诱因。由于如此复杂的原因,使得湿疹因众多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交叉在一起而反复发作。
湿疹需要注意哪些饮食?
湿疹患者,可以多吃水果蔬菜,但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等)及海鲜牛羊肉发物,牛奶、糖果、鸡蛋清、鱼类等食物、不要喝酒。
湿疹与缺钙有关系吗?
婴儿湿疹主症甚痒,常常伴有哭闹不安,不仅夜惊夜啼,白天也睡不稳,有时吃奶时也啼哭、患儿常见枕后部及背部多汗,每每哭闹时出汗等缺钙体症。
湿疹的原因及发病机理是较复杂的,近年有专家认为湿疹可能由于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出现皮诊、皮肤粗造、皮屑多。
因为钙参与神经道质的兴奋和释放,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镇静作用、抗炎作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所以钙剂在治疗湿诊、荨麻诊方面有其他药物所达不到的功能。以往钙剂作为非特异脱敏疗法治疗湿疹和荨麻诊等皮肤病有效,也证明缺钙是引起湿疹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闽鳗钙具有良好的补钙功能,对长湿疹能起到很好的阻滞作用。
湿疹的临床分型
湿疹常见有急性湿疹、慢性湿疹、和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  皮损呈多形性,常循一定规序发生,开始为弥漫潮红,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境界。可发于身体各部,而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多见。常对称发病,严重者可泛发全身。经过急剧,炎症明显,倾向湿润糜烂,如不发展为慢性,约2~3周可以痊愈,但常易反复发作。自觉灼热及剧烈瘙痒。
亚急性湿疹 为介于急性与慢性湿疹间的阶段,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病程迁延所致。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
慢性湿疹 常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境界明显,炎症不著。患处皮肤肥厚粗糙,嵴沟明显,呈苔藓样变。颜色为褐红或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状鳞屑,伴有抓痕,结痂及色素沉着。部分皮损上似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浆液渗出。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呈破裂或疣状,自觉疼痛影响活动。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尤以精神紧张时为甚。 平时自觉症状不明显,
每当就寝前或精神紧张时出现剧烈瘙痒。
湿疹的临床表现:
湿疹是一种过敏反应,原因较多,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由各种化学物质如染料、药物、油漆、肥皂、洗衣粉、化妆品等,物理因素如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潮湿、以及动物皮毛,羽绒、玻璃丝等物质的刺激,均可引起湿疹。体内的慢性疾病如消化系统的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肠寄生虫病、精神紧张、慢性酒精中毒,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情绪变化,失眠、疲劳等也可引起湿疹。
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物,如鱼、虾、牛奶等异性蛋白、花粉、尘埃以及天气的变化均可诱发湿疹或使湿疹加重。目前,湿疹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Ⅳ型变态反应,机体受抗原如鱼、虾等刺激后T淋巴细胞被致敏,并大量繁殖,当再次相同抗原(鱼、虾等)接触后,致敏T细胞继续分化,繁殖、并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湿疹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湿疹是一种过敏反应,原因较多,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由各种化学物质如染料、药物、油漆、肥皂、洗衣粉、化妆品等,物理因素如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潮湿、以及动物皮毛,羽绒、玻璃丝等物质的刺激,均可引起湿疹。体内的慢性疾病如消化系统的疾病,胃肠功能紊乱,肠寄生虫病、精神紧张、慢性酒精中毒,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情绪变化,失眠、疲劳等也可引起湿疹。
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物,如鱼、虾、牛奶等异性蛋白、花粉、尘埃以及天气的变化均可诱发湿疹或使湿疹加重。目前,湿疹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Ⅳ型变态反应,机体受抗原如鱼、虾等刺激后T淋巴细胞被致敏,并大量繁殖,当再次相同抗原(鱼、虾等)接触后,致敏T细胞继续分化,繁殖、并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湿疹消除后可以喝酒吃辣椒吗
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包括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所谓内在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这在湿疹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内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病情。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湿疹最常见的诱因。因此在湿疹还没有完全消除或消除后不久一定要预防其诱发因素,增强自身抗病能力,积极体育锻炼,避免再次发病。
湿疹与缺钙有关系吗?
婴儿湿疹主症甚痒,常常伴有哭闹不安,不仅夜惊夜啼,白天也睡不稳,有时吃奶时也啼哭、患儿常见枕后部及背部多汗,每每哭闹时出汗等缺钙体症。
湿疹的原因及发病机理是较复杂的,近年有专家认为湿疹可能由于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出现皮诊、皮肤粗造、皮屑多。
因为钙参与神经道质的兴奋和释放,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镇静作用、抗炎作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所以钙剂在治疗湿诊、荨麻诊方面有其他药物所达不到的功能。以往钙剂作为非特异脱敏疗法治疗湿疹和荨麻诊等皮肤病有效,也证明缺钙是引起湿疹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闽鳗钙具有良好的补钙功能,对长湿疹能起到很好的阻滞作用。
辨证论治研究荨麻诊
禤国维分六型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93例,痊愈53例,好转37例,仅1例无效。
<p style="COLOR: #、卫气不固:治宜益气固表、祛风散寒、方用玉屏风散加味(黄芪15g,白术、防风、炙麻黄、蝉蜕、浮小麦、甘草各10g)。
<p style="COLOR: #、胃肠失调:治宜调理胃肠,方用保和丸加减(山楂、麦芽各30g,神曲、茯苓、绵茵陈、苏叶、黄芩各15g、枳实、白术各12g,法夏9g,陈皮6g)。
<p style="COLOR: #、气血瘀滞:治宜活血祛瘀,调血祛风,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赤芍、桃仁、秦艽各15g,当归、红花各10g,川芎6g,地龙12g,川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甘草、枳壳各9克。
<p style="COLOR: #、肺肾不足:治宜滋补肺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山萸肉、淮山、茯苓、熟地、丹皮、泽泻、乌梅、首乌、白蒺藜各15g,五味子10g,甘草9g)。
<p style="COLOR: #、冲任史调:治宜调摄冲任,方用丹栀消遥散加减(丹皮、白芍、茯苓、夜交藤、寮刁竹各15g,当归、白术、柴胡、栀子、甘草各10g)。
<p style="COLOR: #、气血两虚:治宜补气血,益心脾、方用当归饮子加减(生地、白芍、首乌、白蒺藜、夜交藤各15g,当归、防风、黄芪、白术、乌梅各12g,甘草10g,引芎9g)。
以上各方服法均为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1疗程。
周百川治疗至始至终抓住一个&#8220;血&#8221;字,认为荨麻疹属虚证多临床分型辨证治疗。
&1、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散加减(生地12g,当归12g,川芎9g,赤白芍各12g,麻黄6g,连翘12g,赤小豆30g,防风9g,黄芪18g,杏仁12g,甘草3g。)
&2、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方选荆防消风散(浮萍9g,荆芥18g,生地18g,丹皮12g,赤芍18g,紫金皮30g,金银花15g,连翘15g,蝉衣9g,刺蒺藜30g。)
&3、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黄芪30g,白术12g,防风9g,桂枝9g,白芍12g,炙甘草6g,大枣12枚,生姜9g,当归12g。)
&4、中虚兼风寒:治宜温中散寒,升阳解毒,方选小建中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减(黄芪30g,桂枝9g,白芍18g,炙甘草6g,大枣12枚,饴糖30g,当归12g,升麻9g,葛根12g。)
朱良春认为荨麻疹病因病机虽多,但均与风(内风、外风)有关,治疗以祛风为首务,善用虫类药物,如乌梢蛇、僵蚕等。
&1、初期多为风热客于营分者,治当祛风泻热,凉血活血。
僵蚕长于散风泻热,对风热型荨麻疹用之多效。朱氏二效方:(1)僵蚕60g,蛇蜕30g,生大黄120g,广姜黄45g,诸药研细末,每服6g,以白糖水送下,日1次。(2)僵蚕,姜黄,蝉衣、乌梢蛇各等份,研细末,每服4.5g。两方功用基本相同,前者对体质壮实者适用;如脾气偏虚而风热仍甚者,则后方为宜。
&2、久发营虚,治以养营、活血、祛风。
& 若久发营虚,风热相博,郁结不散,则痒疹此起彼伏,奇痒难忍。甚或心烦不寐。此时当宗&#8220;久病多瘀&#8221;,&#8220;久病多虚&#8221;为旨,以营虚为本,以瘀热不散、风气不去为标,采用养营、活血、清风之品方可凑效。处方四物汤方(重用生地30g)加减,伍入益母草、紫草、红花、白藓皮、白蒺黎、徐长卿等。
张作舟治疗荨麻疹积累了丰富经验,其遣方用药有独到之处。其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四型治疗慢性荨麻疹。
&1、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治疗(北芪,防风,白术,党参,桂枝,白芍,白鲜皮,秦艽,白芥子,乌梅,五味子。若兼有热象者去白芥子加青蒿;汗多者加生牡蛎;剧痒者加刺蒺藜。)
&2、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内外同治,方用养血熄风汤治疗(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蛇,全虫,白鲜皮,羌活。疹块顽固不退者加蜈蚣3条;疹块色暗淡,伴唇紫舌暗者加桃仁,红花,桂枝以活血通络;若妇女每于月经期发疹,为血虚冲任失调,可加益母草以养血调经)。
&3、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治疗(生地,白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虚热重者加黄芩,青蒿;痒重者加蝉衣)。
&4、肠胃湿热:宜治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苍术,厚朴,茯苓,茵陈,青蒿,黄芩,藿香、佩兰、白鲜皮、刺蒺藜。便秘加焦槟榔。)
龚国木梁根据荨麻诊的临床特征辨证分为风寒型、风热型、肠胃型、血虚型、进行治疗。
& 1、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9g,蝉衣9g,薄荷6g(后下),知母9g,生地15g,金银花9g,连翘9g,生石膏30g)。
& 2、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桂枝9g,麻黄9g,白芍9g,甘草9g,浮萍9g,苏叶9g,防风9g,生姜9g)。
&&3、肠胃型: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荆芥9g,防风9g,茵陈15g,制大黄9g,生山楂6g,苍术9g,苦参9g,生甘草9g)。
& 4、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当归9g,熟地15g,白芍9g,川芎9g,首乌15g,荆芥9g,防风9g,豕希莶草15g。)
(二)专病专方研究
& 1、乌蛇蝉蜕汤 乌梅 2 0 g、蝉蜕 12 g、蛇蜕 5 g、桂枝 10 g、白芍 10 g、生姜 3g、大枣 6枚,治疗46例荨麻疹,总有效率为 95 .8%
&&2、祛荨汤& 荆芥10g,防风10g,生地15g,丹皮10g,赤芍10g,金银花20g,连翘10g,白鲜皮12g,白蒺藜12g,蝉衣9g,夜交藤20g,炒枣仁15g,甘草6g。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8.3%。
& 3、固表祛风汤&& 黄芪30g,白术20g,云苓、当归各15g,地肤子、蛇床子各10g,防风9g,生姜12g,大枣5枚。治疗荨麻疹16例,均获良效。
& 4、克痒汤& 公英15g,地丁10g,荆芥10g,防风10g,川芎10g,白鲜皮15g,地肤子10g,当归10g,赤芍10g,大黄5g,甘草3g。治疗急性荨麻疹39例,慢性荨麻疹33例,总有效率98.6%。
& 5、荆防四物汤& 荆芥、防风、当归、川芎、丹皮、栀子、浮萍各10g,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生首乌、胡麻仁各15g。治疗荨麻疹178例,总有效率:99.3%。
& 6、活血祛风汤& 桃仁、红花、党参、白鲜皮各10g,生地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生甘草各9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痊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8.7%。
&&7、脱敏汤&& 荆芥、防风各10g,鸡血藤20g,茜草10g,紫草10g,旱莲草10g,桂枝6g,白芍10g,甘草6g。治疗顽固性荨麻疹46例,总有效率97.8%。
&&8、消疹饮&&& 麻黄10g,当归、防风、黄芩、甘草各12g,乌梢蛇、地肤子、荆芥、丹皮、白芍各10g,刺蒺藜、生地、玄参各18g。治疗顽固性荨麻疹30例。总有效率100%。
& 9、顽麻汤&& 黄芪20g、防风、白鲜皮各12g,赤小豆、桂枝各15g,当归、白芍、川芎、丹参、红花、僵蚕、苡仁、苍术、乌梅、紫草、大青叶、五味子、鸡血藤、生龙骨、酸枣仁、生百部、甘草各10g,地肤子30g。治疗慢性荨麻疹34例,治愈32例,显效2例。
& 10、养血祛风汤& 当归15g,川芎6g,赤芍、荆芥、防风、生地、玄参、夜交藤10g,麦冬15g,白藓皮15g,土茯苓20g 加减治疗荨麻疹93例,总有效率92.7%
& 11、熄风酸梅汤& 荆芥12g,丹参12g,防风10g,蝉衣10g,乌梅10g,五味子10g,甘草6g,治疗肝郁不舒,郁久化热伤阴之慢性荨麻疹63例,总有效率92%。
& 12、瘾疹汤& 黄芪、党参各20g,白藓皮、刺蒺黎、生地各15g,赤白芍各12g,生首乌、当归、川芎、蝉蜕、苦参各10g,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140例,治愈率50.71%,总有效率83.57%。
& 13、柴苍荆蝉汤& 柴胡、苍术、荆芥、龙眼肉各 1 0 g,蝉衣 1 2个 ,威灵仙 1 5g,红枣 4粒 ,苏打粉 8g,加减治疗荨麻疹 2 0 0例 ,疗效满意。
& 14、白蛇汤& 白鲜皮 15g ,蛇床子 12g ,百部 12g ,荆芥 10g,防风 10g ,薄荷 10g ,龙胆草 6g ,蒲公英 2 0g ,苦参 15g ,黄柏 10g,全蝎 5g ,蜈蚣 2条 ,甘草 5g,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46例,服药期间忌食酒、辣、羊肉、蒜、韭等。结果痊愈 40例,好转 4例 。
& 15、五紫汤& 紫草 30g、紫背浮萍 5g、紫花地丁30g、紫丹参 15g、紫贝齿 30g,治疗顽固型荨麻疹,疗效尤佳。
(三)中医外治研究
& 胡文剑等用药物热浴法治疗慢性荨麻疹95例,总有效率为91.2%。具体方法:药用防风20g,艾叶20g,苦参30g,荆芥20g,白鲜皮20g,蛇床子20g,水煎至毫升,热浴患部,小儿酌情减量,阴血不足者减干地,加熟地30g,奇痒者重用苦参至50g。陈长江中草药熏蒸治疗急慢性荨麻疹76例,总有效率100%。具体方法:方药组成:荆芥30g,防风30g,紫草20g,蝉蜕20g,白蒺藜30g,白鲜皮30g,苦参30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土茯苓30g,苍术30g,黄柏30g。偏风寒型 加黄芪30g,桂枝30g,细辛15g;偏风热型加生地30g,赤芍30g,丹皮30g;气血两虚型加当归30g,黄芪30g;肠胃实热型加金银花30g,黄芩30g;兼有风寒湿痹者加寻骨风30g,威灵仙30g,秦艽30g,细辛15g;瘙痒较甚者加乌梢蛇30g。用法:将上药放熏蒸机煮药锅内,加入中药3倍之冷水,浸泡15分钟,接通电源煮药,待药液煮沸,汽箱内温度达40&#176;C时,让病人脱衣裤,进入汽箱内躺好,头部伸出软罩外,将盖板盖好,扎好颈圈,关闭汽箱门,开始熏蒸治疗。汽箱内温度控制在38~42&#176;C,每次治疗20~30min。熏蒸后让病人用浴巾擦干全身,更衣,卧床休息,保暖避风。每日1次,6天为1疗程,休息1天,未愈者再行下一疗程。
何克哲等采新鲜马齿苋全草100~200g,除去根叶上的泥污,予搓成固状,在荨麻疹处反复揉搓5~10分钟,治疗急性荨麻疹12例,全部治愈。王炳吉采用徐长卿合剂外擦治疗荨20min,煎20min,过滤备用10~15min,每日2~3次,1剂可反复煎洗数次。孙宝顶.取茄子根 50 g,洗净切成碎片 ,用食醋 50 0 ml浸泡 1星期后,每日 3~4次涂擦患处,治疗荨麻疹,效果明显,经济方便 ,无副作用。
(四)穴位疗法研究
& 1、体穴治疗
& 周新成取单侧血海、风市、曲池穴,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22例,治愈率76.3%,总有效率92.1%。聂锡均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医辨证多属脾胃虚寒型,故采用温炙法治之,取穴:神厥,足三里,每穴炙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本病18例,全部治愈。杨新敬采用中药贴穴治疗本病,方法:取党参、黄芪、紫草、知母、大黄各20g,郁金、赤芍、白术各15g,石膏15g,甘草10g研细末,姜汁调膏制成0.5厘米厚药物,胶布固定每次选2~3穴,主穴为合谷,曲池,血海,大椎,肩俞,日贴1次,7天为1疗程,治疗本病287例,总有效率为95.8%。沈林贤穴位注射治疗荨麻疹108例,上肢为重者取双侧曲池穴 ,下肢为重者取双侧血海穴 ,病程 6个月以上者加三阴交 ,全身泛发者上下取穴药物 :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 50mg +2 %普鲁卡因 2ml,每 3天 1次 ,上、下交替取穴 ,以 3次即 1 0天为 1个疗程,疗效显著。魏涵龙采用杏仁散敷脐治疗婴幼儿丘疹性荨麻疹,方便有效。
& 2、耳穴治疗
& 王安均取穴耳尖、耳中、风溪、内分泌、肺、脾、大肠、枕、肾上腺,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小胶布压在相应的穴位上 ,并嘱患者每日三次用拇指和食指捏压上述各穴位 1 5下 ,隔日换贴另一侧耳穴 ,十次为一疗程。疗效显著。赵永洲等取神门、心、肺,抗过敏区、皮脂腺、脾、胃、耳尖等耳穴,并根据病情酌配相应耳穴区贴压治本病,方法: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上穴每日2次,5~10天为1疗程,休息15天后对侧耳治疗,平均治疗7次,以上法共治本病121例,痊愈35例,显效41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史成敏耳穴割治治疗慢性荨麻疹86例,方法:取一侧耳穴荨麻疹区 (位于耳舟指与腕二穴之间 ) ,皮肤常规消毒 ,用手术刀片在耳穴荨麻疹区切 2 cm长切口 ,深度适宜 ,以不伤及耳软骨为宜 ,并挤出 3~ 4滴血液 ,覆以无菌纱布 ,胶布固定。1周后再割治另一侧耳穴 ,两侧耳穴交替应用 ,7次为 1疗程。结果治愈5 2例。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 慢性荨麻病因复杂,反复发作,难以治愈,若单纯使用中药或纯西医治疗虽各有所长,但都未能更好地提高其治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大大提高其疗效。黄咏菁采用中医辩证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总有效率97.5%。方法:中医辩证分3型治疗1、卫气不固型,方用玉屏风散加减;2、阴虚内热型,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3、湿热型方用土茯茵陈汤。以上方每日1剂,连服4周为1疗程。西药治疗,口服特非那丁60mg,雷尼替丁150mg。v:tc0.1,每日3次,连服用14天,风团控制后减为每日1次,连服7天后再减为隔日1次至停药。路鸥等以加味归芪荆防汤辅以内服特非那丁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痊愈27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8%。治疗方法:中药治疗,加味归芪荆防汤(当归、黄芪、赤芍、白芍、熟地、川芎、蝉衣、白鲜皮等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西药治疗: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口服。眭道顺采用小牛胸腺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本病40例,痊愈31例,好转6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2.5%。治疗方法:选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按左、右区分为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消毒后以5ml注射器,5号针头吸取小片胸腺素10mg,对准穴位刺入2~3cm,各注射25mg,隔日1次,6次为1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董献华采用复方丹参液及西米替丁治疗60例,痊愈38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4%。治疗方法:10%GS250ml加复方丹参液2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口服西米替丁0.2,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黄传勇取神阙穴拔罐,留罐15min,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并服用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西米替丁0.2g,每日3次;脑益嗪50mg,每日3次;安络血5mg,每日3次,连续用药1个月,治疗慢性荨麻疹68例,获显效。
三、实验研究
(一)单味中药药效学研究
& 1、雷公藤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实验研究& 李兴文等将64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雷公藤片1片,一日3次;对照组口服赛庚定片2mg,一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一个月。治疗结果显示雷公藤片总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3.3%,药理实验证明雷公藤片主要成分雷公藤多甙,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它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但却无皮质激素副作用,它能与组胺竞争肥大细胞膜上的受体,较持久地抑制细胞释放组胺,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以达到治疗目的&
<p style="COLOR: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为临床上常用止血药,其所含总皂甙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即可促进皮质激素分泌,又对炎症过程的介质释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黄志坚予云南白药内服治疗29例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90.62%。
<p style="COLOR: #、益母草& 益母草辛甘、微寒 ,具有祛瘀活血、消肿利尿、清热解毒等功效。内服外洗能消除过敏原、抗组织胺、改善皮肤血流,,故《本经》有&#8220;主瘾疹痒&#8221;之说 ,用治荨麻疹颇为妥贴。蔡文科用益母草内服、外洗治疗荨麻疹 30例 ,全部显效。
(二)复方药效学研究
&&1、归脾丸治疗慢性荨麻疹 韩子英等以口服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1丸,10天为1疗程,共5~6疗程,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治愈率71.4%,总有效率83.3%。研究提示归脾丸通过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抑制IgE抗体产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及调理肠道菌群比例,促进SIGA的分泌,从而建立黏膜屏障,防止致敏因子进入血液等协同作用,对慢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清热祛风冲剂治疗风热型荨麻疹 丁素夫等用清热祛风冲剂(荆芥、防风、黄芩,连翘、黄柏、苦参、白鲜皮、生地、甘草等组成)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其中急性荨麻疹167例,慢性荨麻疹48例,急性荨麻疹显效率88.8%,慢性荨麻疹显效率50%。通过临床药理试验效果表明该药对炎症、渗出、过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方中各药分别具有抗过敏及解热,抗炎作用,因而对I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显示良好疗效。
& 3、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陈红等用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痊愈率为27.3%,总有效率为77.3%,停药后复发率为28.8%,且治疗后患者血清IgE水平显著降低,与西药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
& 4、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 肖红丽等用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复发率、复发相隔时间显著优于氯雷他定组。治疗后比较,IgE增高例数显著减少,中药当归饮子可显著提高患者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
荨麻疹偏方
醋加白酒可以治疗风疹:一旦得了荨麻疹,会奇痒难忍,且越抓越痒用两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合成药液,用此药涂搽患处,几分钟后即可见效。
荨麻疹偏方-蝉萍汤:
蝉衣15g&&浮萍15g&&连翘12g&&赤小豆12g&&桑白皮12g&&白鲜皮12g&&蛇床子12g&&地肤子12g&&麻黄6g
慢性荨麻疹偏方-舒肤止痒外熏方:
苦参&&白鲜皮&&当归&&丹皮&&地肤子&&蝉衣&&防风&&蛇床子&&乌梢蛇&&土茯苓&&紫草&&丹参&&红花&&各30g&制剂用法&&将上药人中草药熏洗治疗机的煮药锅内,加适量冷水,接通电源煮沸。将汽箱内温度调至41℃左右时,让病人脱光衣服,坐于汽箱内,头伸于汽箱外熏蒸。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汽箱内温度控制在38—41C之间。熏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8天为1疗程。
荨麻疹偏方-通泄疏风汤:
生大黄l0g&&荆芥l0g&&生栀子l0g&&丹皮l0g&&生甘草15--30g&&白蒺藜l0--20g&&苡米20g&&赤芍10--15g&&夜交藤20--30g
顽固性荨麻疹偏方-黄地五虫汤:
黄芪l0g&&地龙l0g&&僵蚕l0g&&土鳖虫l0g&&蕲蛇15g&&全蝎3g&&地肤子30g水煎服,每日1剂,1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荤腥(鱼虾及海产品)。
荨麻疹偏方-养血祛风止痒汤:
生地20g&&当归20g&&徐长卿20g&&白鲜皮15g&&赤芍12g&&丹皮12g&&荆芥10g&&防风10g&&蝉衣10g&&苦参10g&&僵蚕10g&&甘草3g&&&&&& 制剂用法&&冷水浸泡1小时后,煎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忌荤腥、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适应病证&&荨麻疹,血虚风燥之证。荨麻疹偏方-消疹散: 药物组成&&蝉蜕&&防风&&细辛等量,冰片适量。&& 制剂用法&&将前三味研细末,人冰片,混匀。用时取药粉0.2—0.4g置于麝香虎骨膏中,外贴于曲池、大椎、梁丘、悬钟等穴,每日1次。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适应病证&&荨麻疹,风湿热邪客于肌表之证。寒冷性荨麻疹偏方-变通阳和汤: 药物组成&&麻黄5g&&炮姜5g&&白芥子l0g&&红花l0g&&熟地12g&&桂枝12g&&鹿角霜15g&&荆芥15g&&防风15g&&黄芪18g&&炙甘草6g&&&&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病证&&寒冷性荨麻疹,卫阳虚兼感外邪者。慢性荨麻疹偏方-戟芪饮:药物组成&&生黄芪30g&&巴戟天15g&&橘核15g&&川断12g&&白术12g&&桂圆肉10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病证&&慢性荨麻疹,阳虚感邪之证。慢性荨麻疹偏方-地肤白鲜汤:药物组成&&地肤子30g&&土茯苓20g&&白鲜皮15g&&荆芥15g&&秦艽15g&&防风10g&&蝉蜕10g&&浮萍10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病证&&慢性荨麻疹,湿热内结之证。丘疹性荨麻疹偏方-枳术赤豆饮: 药物组成&&炒白术6g&&炒枳壳6g&&蝉蜕6g&&赤芍6g&&防风6g&&茯苓皮12g&&赤小豆12g&&冬瓜皮12g&&荆芥3g&&&&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丘疹性荨麻疹,湿热内蕴之证。丘疹性荨麻疹偏方-健脾祛风汤:药物组成&&山药6--12g&&赤小豆6&& 炒白术6--12g&&炒枳壳6--12g&&炒扁豆6--12g&&银花6—l0g&&荆芥6--l0g&&防风6--l0g&&蝉蜕3-6g&&砂仁3--6g&&&&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适当的剂量,煎取适量药液,分3--4次/日口服。&&&&适应病证&&丘疹性荨麻疹,脾虚风湿热邪外袭之证。丘疹性荨麻疹偏方-疏风祛湿汤: 药物组成&& 防风l0g&&荆芥l0g&&桑叶l0g&&野菊花l0g&&羌活l0g&&独活l0g&&徐长卿l0g&&地肤子l0g&&蛇床子l0g&&带皮茯苓20g&&生白术15g&&&&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疗程。同时外用&医宗金鉴)的二味拔毒散(雄黄、明矾)开水调敷,每日3次。&&&&适应病证&&丘疹性荨麻疹风湿毒邪郁于肺脾之证。丘疹性荨麻疹偏方-金苓小豆汤:药物组成&&茯苓l0g&& 鸡内金l0g&& 防风6g&& 白鲜皮6g&& 金银花6g&&赤豆15g&&甘草3g&&&&制剂用法&&每日1剂,文火水煎2次,每次煎沸后再煎20分钟。按年龄大小取汁50—200ml,分数次服完。&&&&适应病证&&小儿丘疹性荨麻疹之湿热证丘疹性荨麻疹偏方-荆蝉汤:药物组成&&荆芥l0g&&连翘l0g&&银花15g&&蝉蜕6g&&蒲公英15g&&赤芍l0g&&生甘草6g&&牛蒡子l0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病证&&小儿丘疹性荨麻疹风热毒盛证。荨麻疹偏方:荆芥6克,防风6克,大胡麻9克,威灵仙9克,何首乌9克,白藓皮12克,水煎前服。
荨麻疹(风丹)分型方剂汇总
&&&&&&&&&&&&&&&&&&&&&&&&&&&&&&& 风丹与&#8220;风&#8221;关系密切,注意兼挟辨治。
组方思路:①祛风搜风:荆芥、防风、僵蚕、蝉衣、乌梢蛇。②养血润燥:四物、首乌、火麻仁、蒺力。③疏风清热:银花、连翘、桑叶、菊花。④益气温阳固表:黄芪、桂枝、附片。⑤对症:白鲜皮、地肤子、苍耳子。
一 分型论治
遇风或风寒诱发或加重(或色白)
①桂枝、白芍、荆芥、防风、蝉衣、赤芍、白鲜皮、生姜。
②荆芥、防风、蝉衣、乌梢蛇、赤芍、薄荷、千里光、白鲜皮。
③麻黄、杏仁、干姜、荆芥、防风、蝉衣、白鲜皮、丹皮、浮萍、甘草。
④固卫御风汤加制附片:黄芪、桂枝、白术、防风、白芍、赤芍、生姜、大枣、制附片。
⑤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
⑥黄芪、桂枝、白芍、防风、蝉衣、全虫、蒺力。
⑦黄芪、桂枝、白术、防风、白芍、赤芍、当归、川芎、细辛、木通、红花。可加附片。
⑧荆芥、防风、羌活、蝉衣、银花、陈皮、茯苓、甘草。
⑨搜风流气饮:荆芥、防风、白芷、僵蚕、菊花、当归、川芎、赤芍、陈皮、乌药。
遇风热诱发或加重,色红。
①银花、连翘、菊花、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衣、生地、丹皮、红花。
②银花、牛蒡子、蝉衣、荆芥、防风、生地、丹皮、黄芩、薄荷、浮萍、甘草。
③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杏仁、防风、丹皮、薄荷。
④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衣、荆芥、防风、蒺力、生地、赤芍、丹参、黄芩、栀子。
⑤银花、连翘、荆芥、防风、羌活、白芷、乌梢蛇、蝉衣、黄芩、栀子。
⑥生地、当归、荆芥、蝉衣、苦参、蒺力、石膏、知母、甘草。
⑦荆芥、防风、浮萍、蝉衣、当归、赤芍、大青叶、黄芩。
⒊风湿为患,脾失健运
①健脾祛风汤:羌活、荆芥、防风苍术、陈皮、茯苓、木香、泽泻、乌药。
②当归拈痛散:当归、茵陈、黄芩、葛根、苍术、白术、知母、猪苓、泽泻、羌活、人参、升麻、防风、苦参。
二 顽固性荨麻疹
⒈多为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血虚生风,或反复发作,气血被耗,复为风邪所袭,或病久风邪深入营血脏腑,或冲任失调,肝郁不舒。
血虚宜益气养血:参芪四物、首乌等。①血瘀加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②挟风:荆芥蒺力僵蚕蝉衣乌梢蛇。③胃肠蕴热:瓜仁、麻仁、首乌。④对症:苦参白鲜皮、地肤子。
⒉顽症经年累月迁延反复需养阴清热、补血润燥:首乌、当归、丹皮、白薇、白鲜皮、僵蚕、蝉衣、乌梢蛇。①兼表虚遇风加重加黄芪、防。②遇寒加重加仙灵脾、桂枝。③过劳即发加党参、黄芪。④痒甚加蝉衣全虫。
⒊风为诱因,与肝关系密切,选择性加用熄风止痒、平肝凉血之品。
天麻、钩藤、桑叶、蒺力、当归、白芍、生地、首乌、火麻仁、龙骨、牡蛎、山药。
⒋牛蒡子、蝉衣、蒺力、当归、赤芍、丹皮、生地、首乌、木通、土苓、白鲜皮。⒌生地、当归、白芍、赤芍、首乌、黄芪、荆芥、防风、蒺力、麻黄。
⒍当归饮子:荆芥、防风、蒺力、黄芪、生地、当归、白芍、首乌、乌梢蛇。加党参、白术、蝉衣。
⒎四物汤合二仙汤。
⒏祛风换肌丸:当归、川芎、花粉、火麻仁、苍术、苦参、牛夕、首乌、灵仙、石菖蒲。
⒈八味消风饮:生地、连翘、桃仁、红花、地肤子、白鲜皮、僵蚕、蝉衣。
⒉黄连、黄芩、栀子、大黄、苦参、玄参、独活、枳壳、菊花。
⒊凉血祛风汤:当归、赤芍、生地、僵蚕、蝉衣、大黄。
⒋抗过敏汤:钩藤、地龙、僵蚕、蝉衣、黄芩、连翘、紫草、石膏。
⒌十味风疹汤:牛蒡子、薄荷、荆芥、蝉衣、苍耳子、地肤子、生地、丹皮、赤芍、连翘。
⒍过敏煎:柴胡、乌梅、防风、五味子、蝉衣。
⒎消风散:荆芥、防风、当归、生地、牛蒡子、蝉衣、苍术、苦参、石膏、知母。
⒏四味消风饮: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赤芍、川芎、白鲜皮、蝉衣、独活、柴胡。
⒐见冷即起:桂枝、附片、黄芪、防风。
⒑见热即起:生地、白芍、丹皮、白芷、防风。
⒈带状疮疹:①部位属肝胆(湿热)。②&#8220;诸痛痒疮&#8221;皆属于心。③治从心肝,泻火解毒,平肝镇静。
Ⅰ验方:黄芩、黄连、赤芍、蒲公英、地丁、野菊、珍珠母、代赭石。
Ⅱ龙胆泻肝汤。
Ⅲ小柴胡减参草之补加入银花、地丁、丹皮、猪苓、泽泻。Ⅳ辨证加入抗病毒药:马齿苋、大青叶、板兰根、蒲公英。
⒉皮肤搔痒症:血虚风燥、搔痒致睡眠不足,心神失调:当归饮子加僵蚕、蝉衣、苦参、珍珠母、石斛。白鲜皮、五味子。
⒊脓疱疮:辨证加入抑菌药:银花、连翘、蚤休、千里光、黄芩、黄柏。
⒋真菌性皮肤病:土槿皮、大蒜、丁香、桂皮、茵陈、苦楝子。
⒌疣类皮肤病:板兰根、苡仁、香附、木贼、连翘、马齿苋。内服外用。
湿疹中医治疗概述
&&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病因较复杂,常与人体质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瘙痒剧烈且又易复发,与&#8220;湿&#8221;关系密切。病名繁多。皮损呈多形性,病情错综复杂。多因风湿热虫毒引起,邪郁肌肤,以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渗出、糜烂、结痂、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有局限与泛发,分急性、亚急性、慢性。诱因多为久居湿地、气侯变化、季节变化、嗜食烟酒、辛辣膏梁厚味。根据①皮疹色泽,②疮面干湿,③痒痛差异,④发病部位,⑤全身兼挟等辨证施治。治疗标本兼顾,内外并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既重视湿热表现,又重视脾失健运的根本原因。
一 分型治疗
&临床上以湿热为主,分:
①挟风:泛发全身,迅速漫延、游走不定、搔痒剧烈,多为干性,少渗出或脱屑,皮疹多为丘疹、风团,风性上行,上部多见或下部迅速上窜头面部为风或挟风之兆。
②偏热:红、肿、热、痛、痒,斑丘疹,痒甚而流滋、腥粘或结痂,热胜则呈脓性分泌物。
③偏湿:搔痒、糜烂。渗液较多,黄水淋漓,病程缠绵难愈,多为水疱脓疮。
①龙胆泻肝汤,脓疮加银花、连翘、蒲公英。
②黄芩、黄柏、苦参、白鲜皮、生地、赤芍、丹皮。
③泻心汤加银花、连翘、猪苓、地肤子、白鲜皮。
④野菊花、马齿苋、地榆、枝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萆薢,土苓、白鲜皮、蛇床子。病在上去黄连、黄柏加羌活、葛根、升麻;
发于下去黄芩、栀子加木通、滑石;热毒胜去蛇床子、土苓加连翘、丹皮、蒲公英。
⑤胆草、黄芩、栀子、连翘、黄柏、泽泻、茵陈、车前仁、槐花、生地、白鲜皮、地肤子、苦参。
⑥胆草、黄芩、黄连、栀子、车前仁、泽泻、木通、生地、连翘、槐花、甘草。搔痒甚加白鲜皮、地肤子、苦参。
⑦黄芩、栀子、银花、连翘、黄柏、茯苓、苡仁、车前仁、滑石、白鲜皮、地肤子。口干加生地、玄参、丹皮。
⑧生地、赤芍、丹皮、丹参、黄芩、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甘草。
& ①桑叶、菊花、荆芥、防风、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衣、蛇蜕。
②风热挟湿:荆芥、防风、栀子、黄芩、连翘、赤芍、桑皮、木通、车前仁。痒甚加白鲜皮、苦参、僵蚕。
⒊湿重于热:
萆薢、土苓、苡仁、滑石、白鲜皮、地肤子、苦参、银花、连翘、黄柏、厚朴、白术。
症状:Ⅰ皮肤黯淡、成片水窠、搔痒破水,后期脱屑、皮厚。Ⅱ脾胃症状。
①苍术、陈皮、茯苓、泽泻、藿香、佩兰、厚朴。白鲜皮。
②厚朴、陈皮、茯苓、木通、泽泻、车前仁、茵陈、黄柏。
③厚朴、陈皮、茯苓、泽泻、车前仁、猪苓、黄柏、枳壳、苡仁、白术。
④苍术、白术、苡仁、枳壳、厚朴、车前仁、泽泻、猪苓、马齿苋、苦参、当归、赤芍、白芍。
⑤挟风:党参、羌活、荆芥、防风、藿香、僵蚕、蝉衣、厚朴、陈皮、茯苓、当归、白鲜皮。体实去党参,体虚加白术。
(二)慢性
& ⒈阴虚血燥生风:
①生地、玄参。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
②生地、当归、川芎、赤芍、玄参、麦冬、荆芥、防风、蒺力、胡麻仁、首乌、乌梢蛇。
③生地、当归、玉竹、白芍、苦参、乌梢蛇、茯苓、苡仁、泽泻。
④当归、白芍、赤芍、丹参、鸡血藤、茯苓、苡仁、泽泻。后期可佐健脾益气之品党参、黄芪、白术、淮山等。
⑤当归饮子:荆芥、防风、黄芪、生地、当归、白芍、首乌、蒺力、乌梢蛇。加天冬、全虫。
⑥育阴润燥、养血润肤、除湿止痒:麦冬、天冬、生地、熟地、女贞子、旱莲草。玄参、当归、赤芍、白芍、桃仁、红花、丹参、首乌、白鲜皮、泽泻、茯芩、苦参。
⑦血中灼热、养血宜慎辛温——养血活血、凉血散风:当归、川芎、生地、白芍、丹参、银花、连翘、薄荷。
⒉久病湿疹,扶土以调升降,脾虚挟湿,升阳益胃汤:六君子+黄芪、黄连、泽泻、白芍、羌活、独活、防风。
⒊湿热郁结日久,顽固性皮损糜烂、渗液、搔痒无度,祛风解毒止痒全虫方:
①全虫、牙皂、皂刺、枳壳、黄柏、苦参、白鲜皮、灵仙、槐花。
②全虫、牙皂、皂刺、枳壳、苦参、灵仙、槐花、荆芥、蝉衣、蒺力。
⒋顽固性湿疹寒湿病:温补脾肾透邪方,表为卫虚营寒,里系脾肾阳虚,以真武汤、五苓散、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
白术、白芍、茯苓、泽泻、猪苓、桂枝、附片、黄芪、生姜、大枣。
⒈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湿重宜温化,热重宜清利。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苡仁、黄柏、丹皮、泽泻、赤芍、滑石、甘草。加①宣肺:桑皮。②清肝:胆草、柴胡。③清心:栀子、黄连。④健脾:陈皮、厚朴。⑤燥湿:半下、苍术。⑥通腑:大黄、枳实。
⒉乌梢蛇、僵蚕、蝉衣、蜂房、丹皮、赤芍、苦参、土苓、千里光、白鲜皮。
⒊一般用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木通、车前仁,如见红肿糜烂、渗液多可加入解毒燥湿之品,病久脾虚者加白术、淮山。
⒋银花、僵蚕、蝉衣白鲜皮、地肤子、苍耳子、木通、车前仁、苦参。①偏热加黄柏胆草、土苓②偏湿加萆薢、泽泻、苡仁。③血热去苍耳子、地肤子加生地、玄参、丹皮、蒲公英。
⒋治分急慢,红肿、水疱、糜烂、渗出以湿热为主,用龙胆泻肝汤;若黄水淋漓,仍以大量利湿加清热药,若结痂或沿皮糜烂,仍需用祛湿药,但忌用散风药(湿热为患,慎用散风药),若仅以红粟、搔痒、抓痕此为风热,以清热凉血散风为主。慢性病病程缓,疱形肥厚、黯淡、脱屑,多为脾湿,除湿胃苓汤((除&#8220;湿&#8221;贯穿疾病始终,&#8220;止痒&#8221;慎用散风药)
⒌慎用虫类药(蜈蚣、全虫等),因有毒,应掌握配伍、剂量、疗程:①多燥宜配养血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②多咸寒,宜配辛温活血之品川芎。
⒈湿敷:急性渗出多、大片糜烂,黄柏、黄连、穿心连、马齿苋、生地榆,任选一样煎水凉敷。
⒉渗水不多:粉剂、油剂。无渗液:二妙散、炉甘石洗剂。
①青黛60、黄柏末60、煅石膏末60、麻油100擦敷。
②青黛150、黄柏末310、煅石膏末310、炉甘石末180、五倍子90麻油适量外擦敷。
③黄柏末100、牡蛎粉200、青黛15,植物油调敷。
④渗液少或慢性湿疹,以粉剂、散剂、洗剂皆可。&&&&&&&&&&
⑤丘疹为主:三黄洗剂。
家传治疗荨麻疹的特效方本人家传治疗寻麻疹的方  &&&& 发表 只要是病人按方抓药 一般3付就好.再3付痊愈.以后忌辛辣发物1个月就好了..百试百效.  防风20g 荆芥20g 透骨草20g  艾叶15g  双花15g 白藓皮15g 苦参15g 蛇床子15g 地肤子15g 当归25g 黄芪30g 甘草10g   注:有过敏者,可加,地龙8克、羌蚕6克、蝉衣10克。 -------------------------------------------------------荨麻疹中医称为&#8220;风疹&#8221;、&#8220;瘾疹&#8221;,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特点为皮肤突然出现疹块,大小不一,此起彼消,瘙痒难忍。荨麻疹一般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近年来中药治疗荨麻疹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综述如下。   王氏[1]采用中药及西药两组对照治疗荨麻疹各60例。中药组:荆芥、防风、当归、川芎、丹皮、栀子、浮萍各10g,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生首乌、胡麻仁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用扑尔敏4mg,每日3次口服,停用其它抗组织胺药、镇静剂及激素。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5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2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P<0.01)。&&&&& 朱氏[2]采用中西药两组对比观察。中药组60例,药用:桃仁、红花、苦参、白鲜皮各10g,生地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甘草各9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40例,用赛庚啶2mg,扑尔敏4m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用药2周。结果:两组分别痊愈48例、9例,显效7例、10例,好转4例、12例,无效1例、9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8.7%、77.5%,有明显差异(P<0.01)。&&&&& 崔氏[3]采用中药组和西药组对照观察。中药58例:金银花15g,蝉蜕、桂枝、生白芍、防风、丹皮、猪苓各9g,连翘10g、苍术、杏仁、甘草各6g,薏苡仁18g,生姜3片,大枣4枚,茵陈12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28例:用赛庚啶2mg,维生素C 2mg,每日3次;息斯敏10mg,每日1次,均口服。结果:两组分别治愈43例、2例,好转9例、8例,无效4例、18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87.5%, P<0.05。&&&&& 方氏[4]用黄芪60g,地龙,僵蚕、土鳖各10g,地肤子30g,全蝎3g,蕲蛇1.5g。瘙痒重者加薄荷、防风、蝉蜕各10g;气虚者加党参、白术;血虚者加当归、首乌;阴虚内恐者去黄芪,加生地、丹皮、紫草、地骨皮,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经1个月治疗,24例中,痊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3%。&&&&& 朱氏[5]用白花蛇散:白花蛇60g,党参、玄参、沙参、丹参、苦参各30g,黄芩、防风、白蒺藜、川大黄、秦艽、白鲜皮、升麻、地骨皮各15g。上药共研末过筛、混匀,装空心胶囊密封备用,每支10g,每日3次,每次1支,14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1~2个疗程,34例中,痊愈26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 吕氏[6]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荨麻疹36例。方用生黄芪20g,赤芍、当归各15g,桃仁、红花、川芎、荆芥、防风、全蝎各10g。冷重者加桂枝;热重者加丹皮、生地;挟湿热者加黄芩、苦参、白鲜皮、土茯芩;瘙痒重者加山甲、皂刺、乌梢蛇。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痊愈33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 蒋氏[7]用桂枝、生白芍、防风各9g,生黄芪、制首乌各12g,地肤子15g,蝉衣、大枣各10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冷重者加麻黄、荆芥;冷轻者白芍换赤芍,加浮萍、银花、连翘;心烦口渴者加紫草、丹皮、生地。结果:服药15天后痊愈37例,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 王氏[8]用消疹汤治疗荨麻疹80例,方用:荆芥、防风、蝉蜕、知母、薄荷各6g,生地黄、金银花、连翘、苦参各12g。风盛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僵蚕各10g;风热夹湿者加徐长卿、薏苡仁各10g;血热偏盛者加紫草、丹皮各10g;外感风寒者加麻黄、桂枝各9g。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痊愈6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 范氏[9]用大胡麻12g,何首乌、防风各10g,白蒺藜、威灵仙、牛蒡子、石菖蒲、苦参各9g,甘草、蝉衣各3g,浮萍草6g,每日1剂,水煎服。风热者加生地、银花;风寒者加麻黄、桂枝、生姜、大枣;瘙痒剧烈者加僵蚕、乌稍蛇等,共治疗160例。结果:痊愈77例,显效40例,有效3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35%。&&&&& 宾氏[10]用生地、黄芪各30各,首乌、柴胡各15,当归、丹皮、赤芍、白芍各12g,栀子、龙胆草各10g。奇痒者加刺蒺藜;湿甚加薏以仁、苍术,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31例者中,治愈29例,好转2例,有效率为100%。   小结    祖国医学认为,荨麻疹多由腠理不固,风邪侵袭,遏于肌肤而成;或因体质因素,不耐鱼虾荤腥等食物,导致胃肠积热,郁于肌表而发荨麻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因对某种物质或某种刺激因素过敏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或其他介质引起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渗出而引发
慢性荨麻疹偏方-地肤白鲜汤 &药物组成&地肤子30g&土茯苓20g&白鲜皮15g&荆芥15g&秦艽15g&防风10g&蝉蜕10g&浮萍10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慢性荨麻疹,湿热内结之证。 病案举隅&黄某,女,35岁。慢性荨麻疹8年余。每逢春秋,两季病情加重或复发,遍身起风团,受热时尤甚,风团时起时消。曾服用多种中西药,效果不佳。今再次发,见全身散发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水肿性风团,部分融合成片,以四肢及背部为甚。皮肤瘙痒、灼热,抓痕累累。遇风更甚。舌质红,苔黄滑腻,脉弦滑,皮肤划痕征阳性。血常规Hb&140g/L,RBC&4.8X1012/乙WBCl2X10的9次方/L,L&20%,N&75%,E&5%。属慢性荨麻疹之湿热内蕴证,治宜清热利湿、疏风透疹止痒。予地肤白鲜汤加连翘15g、栀子10g,每日1剂,连进9剂。病告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资料来源&王文明。黑龙江中医药,1992;(2):22--23 &评&按&本方为自拟方。荨麻疹多由风邪挟寒、湿、热邪为患。其中湿邪不易速去,多成湿热内蕴。内有伏邪易招致外患,故成内邪留恋,外患缠绵之势。本方正是针对此病机而设。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地肤子和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白鲜皮为主药,地肤子善祛肌肉之湿,而白鲜皮善燥太阴阳明之湿,二药合用则内外之湿兼祛而又能祛风解表止痒;辅以土茯苓清热解毒、祛湿通络以助君清热利湿;复用防风、荆芥、蝉蜕祛风解表透疹以散外邪;而浮萍性寒轻浮外散,善开毛窍,人肺经而达皮肤,既助君泄热利湿,又助荆防宣散外邪;秦艽辛散苦泄而性平和,既能散风除湿,又能利二便导湿外出,为佐使之品。诸药共奏清热利湿、祛风解表、透疹止痒之功。
栾加芹:给大家提供一则湿疹的外治方法
&&& 穴位:二间、支沟、内庭、阳辅、右侧孔最穴
&&& 药物:甜杏仁、何首乌粉、花生
&&& 具体方法:用甜杏仁敲碎,分别贴于两侧二间穴和两侧内庭穴。何首乌粉(用药店买的制首乌磨碎就可以,倘若有生的何首乌磨碎也行)贴于两侧支沟穴和两侧阳辅穴。花生捣碎贴于右侧孔最穴。外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
&&& 上述方法中,最重要的是用甜杏仁贴于二间穴和内庭穴,想省点事情的话,只贴左侧也可以。其它穴位可以只用按摩或用小保健锤敲敲。
&&& 一个友人,从5、6岁开始就出现湿疹,每天夏天发作,冬天痊愈。我一向不怎么喜欢给人吃药,更何况朋友,所以,这种虽然不舒服,但却也不算很厉害的湿疹就劝她任由它去,没帮她想过办法。今年的夏天再次发作时,她再度问我,并且发了湿疹的图片过来。于是,想了想,让她试试外治的方法。
&&& 给她的方法是:
&&& 用杏仁贴左手二间穴
&&& 按摩右侧孔最穴(或贴穴位膏)&&& 这方法使用2天后,她回复说湿疹明显缓解。之后她又是出差又是忙别的事情,又因为几乎不影响生活,所以未再继续贴穴位。&&& 上述的方法不仅仅只治疗过友人,因为还治疗过其他人,方法类似,医理相同,所以才写出来给大家借鉴一下。
&&& 有人希望我讲讲这些外治法的机理,说实话,要说清楚有点困难。就比如说这湿疹,虽然从症状上看上去,没有人不断为&#8220;湿&#8221;邪。但事实上,恰恰相反,我的治疗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银花甘草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