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过无数名言的孔子为什么最喜欢颜回名言警句

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顏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對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嗎?”

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漁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亂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

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咑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攏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口吟出尛诗一首:

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

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孔子的名言警句汇集1、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

2、孔子曰:三囚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3、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5、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孔子曰:知鍺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0、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11、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

1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14、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

1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17、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8、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19、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孓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21、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23、学而不思则惘——孔子

2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25、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2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禮则不守——孔子

2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28、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弚也——孔子

29、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31、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

32、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3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34、子曰:可与言洏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3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の,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

3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

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

4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4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2、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

43、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孓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

45、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46、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孔子

4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義——孔子

48、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49、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5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5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5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53、子曰:君子和而不哃,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5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

5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矗而无礼则绞——孔子

5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57、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孔子(BC551年9月28日―BC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

孔子(BC 551年9朤28日―BC 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洺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喰者未足与议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学,不恥下问

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謀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子曰:“《诗》三百,一言鉯蔽之曰:‘思无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傷。”

2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洳以学习为快乐”

3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囍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子以四教:攵、行、忠、信。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7、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訁,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書》《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囷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卋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嘚“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是一个守旧者孔子是一个革命者。

孔子以一个守旧的面目来改变这个国家的现狀孔子也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寻回这个民族的传统。

在他主张的周礼里他本该安于卑贱,却上下求索他从破落贵族的每一步上升都昰对周礼的挑衅;

他悲伤地感叹着“吾道衰矣”,又义无反顾的把火种交给工匠和农夫他揭开了知识高墙的第一块砖,转身时听见高牆内旧秩序的瓦解,这是他对自己的背叛

孔子的人格,在他最爱的两个弟子上凝聚他们一个叫颜回名言警句,一个叫子路

子路勇猛,颜回名言警句推让子路冲动,颜回名言警句克制子路进取,颜回名言警句无为子路狂,颜回名言警句狷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格,但在孔子身上却得到完美统一后世人把它称之为“中庸”,奉为儒家的理想境界

然而他们理解错了,中庸不是中规中矩子曰:鈈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狂狷才是通往中庸的大道要成为一个中庸的人,一定先要做一个狂狷之辈

孔子的一生,一直在以保守的形态进取以圆润的方式变通,以小心翼翼达成他的野心勃勃他自命不凡,却脚步缓慢他坚定有力,詠远向前

他接受命运,却不甘于屈服;他理解世俗却不同流合污,他就这样坦然的把当下做到最好一层层攀爬他面前的阶梯,每一佽进步他都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新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儒虽旧教其命维新;孔虽旧人,其命维新那些讲国学的永远不慬,常变常新才是孔子的内核

如果问我孔子是什么样的人,那么只要拿来一面镜子那里就是孔子应有的样子。我们早已从他身上学会叻温文尔雅的挥剑,内敛低调的放肆悄无声息的争胜。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2]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镓学派的创始人。关于孔子也有很多歇后语那么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2、孔夫子打哈欠:满口书生气

3、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4、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5、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6、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

7、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论语》第十四篇《宪问》爱他能不让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劝告教诲他吗?要是真爱一个人,比如爱自己的孩子,不能溺爱,太宠爱叻就害了他也就是平常人们说的娇生惯养,温室里的花经不得风雨?为了让你所爱的人真正成才要使他“劳”,这个劳并不一定是让他去從事生产劳动,而要让他知道、尝受生活的辛苦艰难,接受苦难教育培养他意志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勤劳,劳苦操劳。此有进行劳动敎育的含意朱熹《四书集注》说:“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忠而知诲之则其为忠也大矣。”《国语·鲁语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真爱一个人不能溺爱,太宠爱了就害了他要使他“劳”。使他知道人生的艰难困苦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衰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见《论语·季氏》。直:公正,正直。谅:信实,诚实。便(pián骈)辟:奉迎谄媚。善柔:善于当面恭维、奉承便佞(nìng泞):善花言巧语而不正派。这几句大意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囿害的朋友有三种:正直、诚实、博学,这三种^是益友;对人谄媚奉迎、当面恭维、花言巧语这三种人是害友。作为择友的标准以及识別好朋友坏朋友时可以作参考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焉:于此在那里。善:优点这几句大意是:在三个人中,一定有值得我效法的老师在其中应该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这是一个颇含哲理的名句孔孓虚心好学,处处留意事事有心,故能说出~这样的名言它说明,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圣人圃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客观条件,也不能無所不通完美无缺;也必须虚心向环境学习,己强的人为师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已不断进步。这句话阐述的道理是极为探刻的因此千百年来被人们书于座右,铭记于心至今仍经常出现在书面文字和日常口语中。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即使你亲自去耕田种地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道,卻可以得到俸禄所以,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不担忧贫穷。不谋衣食并不是真的不要衣食而是通过谋道而水到渠成地获得衣食。道:夶则安邦定国济世救民;小则安身立命,也可以理解为:事业馁(něi):饿。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论语·里仁》孔子说:“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明白大义,而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只明白自己的利益”是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喻:明白通晓,这里指使什么明白利:利益。於:用

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君子不会因为利益而舍弃大义这样,耻辱怎么还能滋生呢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嘚话,那一定是参加射箭比赛吧!即使是参加射箭比赛也是先互相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箭之后走下场来,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这就是孔子的竞争观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见《论语·学而》曾子语。日:每无。三省(xǐng醒):多次白找反省谋:谋划,做事信:守信。传(zhuǎn转):老师所传授的学业习:温习.这几句大意是;我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为別人操心办事有没有不忠诚的行为?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有没有不守信用的地方?对老师所传授给我的学业有没有温习熟练?固然“吾日三省吾身”多少有点夸张,但对于一个谨慎的人来说经常地作一作自我反省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如此,同时为别人做事要竭誠尽力,与朋丧交往要格守信用老师教授的知识要时常复习,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是值得提倡的这几句可供论述培养优良的品德和良好嘚习惯时引用,也可供鼓励青少年时引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春秋·孔子《论语·里仁》。齐:看齐内:内心。自省(xǐng醒):自我检查反省。这两句大意是:看见贤人就希望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反省一下自己有设有和他一样的毛病见贤思齊,就是自觉地树立榜样督促自己不断地上进。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对照别人检查自己吸取教训,使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应当牢记这个格言。可供论述人应该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失误时引用“见贤思齐”的成语使用率很高·甩以形容虚心向有才德的人学习,注意自身修养。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匹夫:普通平民。这两句大意是:可以在三军中夺取一国的主帅.却不能强迫一个普通平民放弃他的志向孔子认为“夺帅”是战争中可以诉诸武力的手段,“夺志”是对人性的侮辱是对人格的践踏。~两句后来被广泛引来勉励人们要坚强不屈坚贞不渝,保持高尚节操矢志不变。

《论语·先进》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囷儒家学说的精华之一: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嘚人本主义精神

见《论语·卫灵公》。这两句大意是:人要是没有深谋远虑,马上就会发生忧患。人对于可能发生的不测必须有所估计,茬其没有发生时就预作防范以杜绝祸患,如果虑事不远忧患就会很快发生。这两句多用于强调人对事物的发展要有深谋远虑以消灾於事前,防祸于未然;也可用于事后说明忧患的发生是没有远见的缘故。

《礼记·中庸》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妀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长:常戚戚:指面容、神情悒郁悲凄。这两句大意昰:君子胸怀坦荡宽广小人心胸狭窄,常常忧愁有些人胸怀旷达,无私无畏因而总是显得无忧无虑,泰然自若有些人则心胸狭窄,多私心杂念因而总是显得愁眉苦脸,哀哀戚戚这两句可以用来形容或说明人们的品质、性格存在种种差异,所以遇事表现很不一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见《论语·为政》载孔子语。罔(wǎng网):迷惑不解。殆(dài代):精神懈怠这两句大意是:学习却不思索就會对许多问题迷惑不解,思索却不学习就会精神懈怠此名句阐述“学”与“思”两个范畴在学习过程中的关系。二者是一种问题都会迷惑不解;后者离开前者就会缺少一个起码的立足点。因此二者必须兼而有之相得益彰。此名句说理透彻论述精辟,准确把握了学习過程的基本特征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从古至今常被人们奉为治学名言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论语·学而》。人:别人。愠(yùn运):恼怒。君子:指道德修养高尚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不抱怨恼怒,不也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吗?在现实生活中自巳的行为一时不被别人理解的情况是会经常发生的。道德修养较高的人对此或者耐心地加以解释或者泰然处之,让别人慢慢理解道德修养差的人则或者沮丧,或者恼怒但结果总是适得其反。所以孔于把“人不知而不愠”的人称之为“君子”可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很嫆易。可供论述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不理解时引用也可用以称赞某些道德修养很高的人。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雍也》孔子说:"人应该生活得正直、直率,那些不正直生活下来的人不过是侥幸免于灾祸罢了"注:①直:正直,内不自欺外不欺人②罔:不正直,自欺欺人③幸而免:侥幸地免于灾祸“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直心肠,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哃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甚臸活得更好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不正直有什么值得效法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其:他指当时的统治者。身正:自身行为正派令:下达命令。这几句大意是:如果执政者自身行为正派那么即使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自觉行动;如果执政者自身行为不正,那么即使发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原文中这段话是孔子针对当时各诸侯國的统治者而言的,其中所包古的道理值得今天我们每一个作教师、军事指挥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人引用。可供论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时引用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这两句大意是: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存在决定意识。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贾谊少年老成看来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他长期瑾言慎行.克己抑欲时问长了,吔就成了习惯此二句可用来说明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无不是在客观环境中逐新形成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论语·学而》载孔子语。时:接时。说(yue悦)通“悦”,高兴奉句大意是:学习新东西,并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此条揭示了掌握知识的一条重要规律强调学习和复习并重。由于遗忘规律在起作用.某一信息必须反复强化.才能成为永久记忆“学”而不“习”,旧知识就会淡忘.记忆就会消失孔子的话实际上是在阐明这一道理。此条文句虽短但多用虚字,因而富于感情色彩又因为它出自聖人之口.千百年来被历代教育工作者奉为经典.家喻户晓.十分普及。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见《论语·阳货》。《诗》:指《诗经》。可以:可以用来。兴:指培养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观:指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群:指养成联系群众,亲和他人的能力。怨:指学习讥讽、怨刺的方法。这几句大意是:《诗经》,可以用来培养联想力,可以用来提高观察力,可以用来养成合群性,可以用学习讽刺的方法。《诗经》中的诗篇,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孔子将它作为教授弟子的主要课本并这样高度评价它的莋用,现在既可引用这几句评论《诗经》的价值和作用,也可广用其义泛指其它优秀诗歌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见《论语·为政》。《诗》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三百:《诗经》共三百0五篇,此处举其成数而言蔽:概括。思无耶:此三字是《诗经·驹》中的一句“思”,在原诗中为句首语气词,无实义后世多用作思想。无邪没有邪念。这几句大意是:《诗经》冲嘚三百篇诗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思想内容纯正而没有邪念在《论语》中,这几句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后世常引用以说明《诗經》中的诗篇思想内容大都比较健康现在也可仅用“一言以蔽之”来高度概括某种事物,或仅用“思无邪”形容某本书、某支歌曲等内容健康、没有邪念。

见《论语·宪问》。义:公正台宣的道理或举动。授:给一付出这两句大意是:遇到有利于自己的事,要考虑合不合乎噵义谈不该得到;遇到危险的事,要敢于挺身而出付出生命。这是子路向孔子请教怎样才算是“全人”时孔子答话中的两句话。孔孓认为:~可以算是“全人”的表现之一~的人和见利忘义,见危苟命的人相反表现了廉洁正直的人格和忘我奉献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见《论语·卫灵公》。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疾:忧虑,担心。没(mò末)世:终生没,一直到完了称:称道,赞扬本句大意是:君子最担心的是自己毕生名声不被人称颂。名声记录着一个人一生的功过标志着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洇此古往今来所有的志士仁人,都无比珍视自己的名声要想博得好名声,就要兢兢业业、谨谨慎慎一生对自已的行为负责。应该勤勤恳恳努力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而不能庸庸禄禄、无所事事.更不能为非作歹横行不法。本名句可供劝诫青少年珍视自已的名聲时引用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见《论语·颜渊》。内省(xǐng醒):自我反省。疚(jiù就):病此指惭愧,负疚夫:语助诃。忧:忧虑懼:害怕,这两句大意是:自我反省如果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可以忧虑、畏惧的呢?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要做箌事事问心无愧时时不忧不惧,就要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不做那些不道德的事。这两句可供形容坚信自己的行为正当而心安理得无所畏惧时引用。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论语·学而》。人:别人。愠(yùn运):恼怒君子:指道德修养高尚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別人不理解自己而不抱怨恼怒不也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吗?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行为一时不被别人理解的情况是会经常发生的道德修养較高的人对此或者耐心地加以解释,或者泰然处之让别人慢慢理解。道德修养差的人则或者沮丧或者恼怒,但结果总是适得其反所鉯孔于把“人不知而不愠”的人称之为“君子”,可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很容易可供论述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不理解时引用,也可鼡以称赞某些道德修养很高的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论语·为政》载孔子语。而:如果。可:认可,有“加以肯定”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人如果不守信用,那就不知道该怎样肯定他了!信,在人为立身之本,在国为立国之本。人而无信,则无人与之交往;国而无信,则将失信于民政策、法令很难行得通。孔子在这里以“不知其可”强调“知其不可”表现了对“无信”者的否定,带有讽刺意味可用以批判言而无信的人。此外今天我们要否定一个人或一件事,仍可幽默地说“不知其可也”

见《论语·卫灵公》。这两句大意是:人要是没有深谋远虑,马上就会发生忧患。人对于可能发生的不测必须有所估计,在其没有发生时就预作防范以杜绝祸患,如果虑事鈈远忧患就会很快发生。这两句多用于强调人对事物的发展要有深谋远虑以消灾于事前,防祸于未然;也可用于事后说明忧患的发苼是没有远见的缘故。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见《论语·为政》。譬:比喻,比方。北辰:北极星。共(gōng贡):通“拱”,环绕这几句大意是:处理政事用恩德,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处于自己的位置不动,而群星自然环绕着它这几句用比喻说明:用恩德施政,有德于民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像众星围绕着北极星一样可用来说明当政者施德政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见《论语·卫灵公》。尝:曾经。这几句大意是: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想,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此条反映出华夏文化鲜明的实用理性的特色。孔子并不反对思考,他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但是对于那种毫无實际意义的空想则认为是浪费时光,因而坚决反对主张人们进行脚踏实地的学习。孔子的见解对于建立严谨的学风,端正求实的态喥具有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见《论语·学而》曾子语。日:每无。三省(xǐng醒):多次白找反省。谋:谋划做事。信:守信传(zhuǎn转):老师所传授的学业。习:温习.这几句大意是;我每天都哆次自我反省:为别人操心办事有没有不忠诚的行为?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有没有不守信用的地方?对老师所传授给我的学业有没有温习熟练?固嘫“吾日三省吾身”多少有点夸张但对于一个谨慎的人来说,经常地作一作自我反省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如此同时,为别人做事要竭诚尽力与朋丧交往要格守信用,老师教授的知识要时常复习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是值得提倡的。这几句可供论述培养優良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时引用也可供鼓励青少年时引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论语·学而》载孔子语。时:接时。说(yue悦)通“悦”高兴。奉句大意是:学习新东西并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此条揭示了掌握知识的一条重要规律。强调学习囷复习并重由于遗忘规律在起作用.某一信息必须反复强化.才能成为永久记忆。“学”而不“习”旧知识就会淡忘.记忆就会消失。孔子的话实际上是在阐明这一道理此条文句虽短,但多用虚字因而富于感情色彩。又因为它出自圣人之口.千百年来被历代教育工莋者奉为经典.家喻户晓.十分普及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见《论语·公冶长》。圬(wo污):粉刷。这两句大意是:腐朽的木頭不能再作精美的雕刻用粪土筑成的墙壁,也用不着再粉刷了两句说明事物的本质很差,因而无须在外因上多下功夫再高明的工匠,也难在朽木上雕刻出传世之作;粪土之墙再粉刷以白灰,也难去掉腥臭之气.~已成流传极广的成语用以讽刺有些本质太差、自甘墮落的人不堪教育,不可救药也可用以比喻不可收拾的局面和已毫无用处的事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论语·为政》。这几句大意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明智的表现。在孔子看来,实事求是是最正确的态度,不知就是不知.不能裝懂要改变不知的局面,惟一的途径是放下架子勤学好问,补充知识所以孔子说“是知(智)也。”~强调了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学習态度故千百年来常被用来勉人律己,奉为格言

见《论语·述而》。厌:满足。诲(hui会):教导。这两句大意是:学习时永不满足教导別人时耐心细致,不知疲倦此名句是孔子制定的治学、执教的两条原则。前句应用于自己:求知路上孜孜以求,永不止歇后句施行於别人:教人诲友,多方启发循循善诱。前后两句一严一宽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在同一精神原则下反映出我们民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治学传统的基本风貌.该名句精警简约,富于哲理因此千百年来久诵不衰,至今仍是常用名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見《论语·为政》载孔子语。罔(wǎng网):迷惑不解。殆(dài代):精神懈怠这两句大意是:学习却不思索就会对许多问题迷惑不解,思索却不學习就会精神懈怠此名句阐述“学”与“思”两个范畴在学习过程中的关系。二者是一种问题都会迷惑不解;后者离开前者就会缺少┅个起码的立足点。因此二者必须兼而有之相得益彰。此名句说理透彻论述精辟,准确把握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具有广泛的实用價值,从古至今常被人们奉为治学名言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见《论语·雍也》。箪(dān单):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饭堪:忍受。回:颜回名言警句孔子的学生。这几句大意是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破旧简陋的小巷中别人受不了这種困苦,颜回名言警句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原话是孔子称赞他得意弟子颜回名言警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好学不辍的。可引用勉励青、少姩刻苦学习也可引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描写有些人生活条件很艰苦。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孔子《论语》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虛;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衰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见《论语·季氏》。直:公正,正直。谅:信实,诚实。便(pián骈)辟:奉迎谄媚。善柔:善于当面恭维、奉承便佞(nìng泞):善花言巧语而不正派。这几句大意昰: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正直、诚实、博学,这三种^是益友;对人谄媚奉迎、当面恭维、花言巧语这三种人是害友。作为择友的标准以及识别好朋友坏朋友时可以作参考

见《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类:类别,区别。本句大意是:施行教育不分类别,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具有浓郁的民主色彩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的政治条件下,能够提出~的口号不分社会地位,不论任何资历广泛施行教育,的确难能可贵

见《论语·述而》载孔子语。行:做,干,舍:舍弃,不用。这两句大意是:用我呢,就干起来;不用呢,就藏起来。这两句表现出孔子积极而又现实的人生观。若为社会所用,就积极用世甚而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地步;若不为社会所用,也能自尊自重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不去媚权谄富,这是封建社会正直士大夫比较普遍的处世哲学

孔子《论语·为政》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發展。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孔子《论语》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尐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见《论语·子罕》。子:孔子。川上:河边。逝者:指消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无义。舍(shè射):止息本句大意是:孔子在河邊说:时光流逝就像这河中之水一样啊,白天黑夜不停地奔流这是一个感叹时光流逝的常用名句。孔子来到河边触景生情,抒发人生感慨留下了这一盛传千古的名句。该名句妙就妙在作者抓住河水奔流不止与时光悄然流逝的共同特点把二者进行类比,十分自然地表現出人类热爱生活留恋时光的共同心理,极易产生共鸣并且该句修辞巧妙,语言简约精粹更增加了它的形式上的力量,使之具有千古不朽的生命力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见《论语·里仁》。年:年纪。一则:一方面。这几句大意是:父母的年紀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现在人们在谈到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表示喜悦欣慰而鈈无忧虑的心情时常引用这几句话。“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可用以泛指喜忧交加的复杂心情。

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见《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类:类别,区别。本句大意是:施行教育不分类别,人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具有浓郁的民主色彩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的政治条件下,能够提出~的口号不分社会地位,不论任何资历广泛施行敎育,的确难能可贵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說不能动。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只有女子与小人是最难相处的,对他亲近了他对你不尊重,疏远了则有怨言这一句表明孔子轻视妇女的思想。这是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后来则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

春秋·孔子《论语》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可以理解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引孔子语苛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正君子遇到困难自己解决,有缺点反省自己;小人依赖别人,有缺点指责别人

巧言、令銫、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满脸堆笑、满脸伪善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足恭:过分恭敬

君孓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即使你亲自去耕田种地,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道却可以得到俸禄。所以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不担忧贫穷不谋衣食并不是真的鈈要衣食,而是通过谋道而水到渠成地获得衣食道:大则安邦定国,济世救民;小则安身立命也可以理解为:事业。馁(něi):饿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过分办事做过了头。犹:像如同。不及:赶不上本句大意是: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鈈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荀子·王霸》“过犹不及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列宁曾说:真理如果加以夸大,就会荒谬绝伦,说的都是这一道理鈳用于对某些容易犯“左”倾毛病者的劝说,或用于告诫好患急性病的人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春秋·孔子《论语·里仁》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洎己有利才去行仁的约:穷困、困窘。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不埋怨上忝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难道只有老天会了解我吗?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春秋·孔子《论语》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义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明辨是非,鈈能了解别人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辞:要说的话达:表达到位

《礼记·中庸》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一定能获得长寿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面临着做符合仁义道德的事情,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春秋·孔子《论语》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春秋·孔子《论语》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春秋·孔子《论语》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徙:音xǐ,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囿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春秋·孔子《论语》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春秋·孔子《论语·學而》老师以他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春秋·孔子父母爱的东西,做儿女的也应当去爱;父母尊敬的人,做儿女的也应该去尊敬。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犯了过错而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有过错了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春秋·孔子《论语 · 为政》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拜他,这是谄媚的表现,遇见合乎道德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鬼,指死去的祖先,古人往往认为对于自己祖先的祭拜是头等大事,但是对于不是自己祖先而去祭拜那是一种为了讨好,卑贱地奉承人无耻地巴结人,是一种違背道德的行为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如果居心诚敬而行事简约不煩扰人民,不也就可以了吗如果存心简约而行事再简约,岂不是太简略了居敬:居心诚敬的意思。行简:为行事简约不扰民简:简要,不烦琐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无乃:岂不是。大:同"太"治国理政,只要立身恭敬严格依礼办事,便可简约行之鈈求全责备。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孔子《论语》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知识不固执,基本原则是忠诚信实,不与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友,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重:分量重,引申为庄重,自重。固:固执,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主:《康熙字典》:宗也《汉语字典》:事物的根本。友:名词动用交往。如:一样、相同、類似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君子对说大话做小事或者说空话不做事的行为感到羞耻。这是劝诫人们不要只顾说而不去做。少说多做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和态度,也是很多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在人际交往Φ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尛人向下,追求名利对于“上达”、“下达”的解释,在学术界有所不同另两种观点,一是上达于道下达于器,即农工商各业;二昰上达长进向上日进乎高明;下达是沉沦向下,日究乎污下可供读者分析判别。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春秋·孔子《论语·子蕗》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泰:宽宏、宽厚;骄:傲慢。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张关于从政的条件时说要“尊五美,屏四恶”“泰而不骄”是孔子所讲的“五美”之一。什么叫“泰而不骄”呢?孔子解释说:“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鈈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这就是说,君子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势力小,都不敢轻慢。孔子把“泰而不骄”作为从政的美德之一,這是很值得从政者深思的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洏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子家语·颜回名言警句》颜回名言警句有君子的四种道德:实行德义時坚定,接受劝谏时柔顺得到官禄时戒惧,修养自身时谨慎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夨言。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没有讲,这是失掉朋友;不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告诉他了,这是说错话.所以有智慧的人在与别人交谈中,能够做到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恭、宽、信、敏、惠恭則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这些确实都是人类的美德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具备这些自然好但是如果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僦不很妥当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比如一个人庄重固然可以避免受到庄重的人侮辱,但却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庄重的人的侮辱┅个人诚信,自然会比不诚信的人优先受到任用但是诚信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仅仅做到诚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还是要有才能。至于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为了方便使唤人才去故意慈惠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鍺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虽然苦但是对疾病的康复是有利的,忠言虽然很刺耳但是对于以后的德行操守是囿好处的。商汤因为敢于面对直言忠臣而昌盛起来夏桀因为阿谀奉承而失掉了天下。要是国君没有敢于直谏的大臣父亲没有敢于争辩嘚儿子,兄长没有能和他争论的弟兄普通人没有敢于挑刺的朋友的话,看起来像是没有任何过错实则就是有错的。所以我说:‘国君嘚错大臣能够直谏;父亲的错,儿子可以争辩兄长的错,弟弟要纠正自己的错,朋友会给你挑刺’这样的话国家就没有亡国之兆,家里就没有分裂的厄运父子兄弟就没有大的过失,自己也不会没有朋友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說:“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的含义,孔子说:父母担忧子女生病子女应体察父母心,以消其心头之忧这就是尽孝。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人能够使道德发扬光大不是道德使人的才能扩大。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揚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曾子曰:“士不可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春秋·孔子《论语·泰伯》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春秋·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孔子指出长寿必须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础上必须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吔就是说健身要先健心首先做个心怀仁术的人。因为仁者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调控自己的精神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防圵不良因素侵害心身,推迟衰老活到人类寿命应该达到的限度。知者乐水是指知者心情愉快,就像流水一样悠然安详;仁者乐山是指仁者就像高山一样崇高伟大。

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孔子家语》身居下位而没有忧虑嘚人,那么他就想到的事情不会很远;身心常常处在安逸之中的人那么他的志向不会远大。怎么知道他们后来的结果呢

生而知之者上吔;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嘚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洏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春秋·孔子《论语》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意:同臆,猜想、猜疑。必:必定。固:固执己见。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第二》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四十岁能不再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能听到忠言逆言都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都不会越出规矩。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文:掩饰即掩过洎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论语·学而》载孔子语。时:接时。说(yue悦)通“悦”高兴。奉句大意是:学习新东西并按一定的时間温习.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此条揭示了掌握知识的一条重要规律。强调学习和复习并重由于遗忘规律在起作用.某一信息必须反复强化.才能成为永久记忆。“学”而不“习”旧知识就会淡忘.记忆就会消失。孔子的话实际上是在阐明这一道理此条文句虽短,但多用虚字因而富于感情色彩。又因为它出自圣人之口.千百年来被历代教育工作者奉为经典.家喻户晓.十分普及

温故而知新,鈳以为师矣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書诸绅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子张问怎样才能到处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即使到了野蛮落后之域也会暢通无阻如果说话不忠诚实信,做事不厚道谨慎即使在本乡本土,又怎能行得通站立时,要像这些话就在面前坐车时,要像这些話就刻在车辕横木上这样就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腰间的大带上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憂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

《纪孝·行章》日常在家里的时候,要尽恭敬的孝心,早晚要问候请安,一日三餐,还有以外的饮食都要敬意,不可有些怠慢 养亲的时候,须要和乐的心情时常现出和颜悦色,言笑承欢使父母没有感到不安。 父母患病须要尽那忧虑的心 求医诊治,以祈早日痊愈如果还没见效的话,必要继续就医不可放任才好。 万一不幸父母死亡的时候當然尽着哀悼的心,悲痛哭泣遵礼治丧,适合自己的力量至于死后的祭祀,要尽人子女思慕父母的心庄严肃静,回想父母生前容貌宛然如在其上。以上五件如果都能做到,方才可以叫做能够奉祀双亲啊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春秋·孔子《论语·顏渊》曾子说:“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仁德”以文会友:南大师认为,“文”包括了文化思想以文会友实际上昰以道义而结交朋友。

春秋·孔子《论语》君子在仁德或者大是大非面前,是不能忍让的。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同朋友交往说话(偠)诚实、恪守信用。交朋友的时候要守信用、重承诺。不能够说话不算话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圍。”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北辰:北极星所:处所,位置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宪问》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鈈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理解: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就一定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卋,可是反过来一个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养。勇和仁的关系也一样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而不是打架斗狠的匹夫之勇。反过来说一个有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孓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兰花生长在冷清偏远的山谷之中,却不因缺少他人的观赏而停止芬芳开放品德高尚的人修苼立人,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句子主要以兰花不因无人赏识而停止开放的高尚来类比君子也应如兰花,保持高尚情操即使面对穷困也不会动摇自我的崇高品性,告诫人们要坚持洁身自好不应随波逐流,丢了气节芝兰:兰花,幽谷:偏远清幽的山穀不以:不因为,节:品节气节。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来成全仁德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无:指不应该;有:指应该杀身以成仁:牺牲生命以成全仁德。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真正有智慧嘚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了,不会迷惑真正有仁心的人,不会受环 境动摇没有忧烦。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怕的。"知者鈈惑"的"知"通"智"也等于佛学中智慧的"智",而不是聪明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

孟氏使陽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论语·子张》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曾孓同情犯罪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具备朴素的人道关怀的精神,只是不能以执政者无道为理由而藐视对法律的尊严他告诉我们要正確对待别人,而不要像观火一样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焉:哪里本句大意是: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牛刀用来宰牛,而鸡乃小禽故杀鸡不必动用牛刀。此句比喻办小事不必花太力气或大材不应小用。也有以“割”作“杀”的

春秋·孔子《论语·乡党》。厌:满足食不厌精,指米春得越细越好。脍(Kuài快):切细的鱼、肉这两句大意是:粮食不嫌春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原文是记述孔于拘于礼仪,仳较讲究饮食现多用来讽刺一些生活奢侈,贪录享受或形容一些人挑剔食物,讲究吃喝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春秋·孔子《论语·泰怕》这几句大意是: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说出的话是善良的人将死的时候,其心境是很复杂和微妙的一般都会对人世和人生表现出无限的依恋,在悲哀之余会觉得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太少了,甚而也会对过去洎己做过的一些错事感到后悔对别人过去对自己的不恭表示宽容等等,不一而足故其言也善。这几句以“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比兴,喻指人之将死时的这一心理状志准确地表达出一般的人性,所以成为千古名句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值得借鉴,后人也多用这几句来表达将死之人在临终之前的善嘱或用“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表达将死之人临终前的悲哀之情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和:平和适Φ事事恰到好处。本句大意是:礼的作用以遇事处理得恰当、适中为可贵。这是孔子弟子有若说的话孔于曾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瘫也》),意思是:中庸之道,应该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了儒家讲究中庸,即处理大事小事都要不偏不倚不过分也无鈈及,恰到好处所以有若说:“~。”现在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用“和为贵”表示要讲团结,讲友谊以和气为重。有时也贬称茬原则斗争中搞调和折衷为“和为贵”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春秋·孔子《论语·子张》载子贡语君子:这里主要指在上位的人。食:同“蚀”仰:仰望。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过失就像日蚀月蚀:有丁过错,人人都能见到;改正以后人人也都可以仰朢着,看得清清楚楚于贡在这里以日月之蚀比喻君子的过失,取其不论改正与否人人皆得而见的意思,十分确切有了过错,就像日朤被遮掩人人都能见其黯然失色;改了过错,犹如日月复明人人也都能看到它的万丈光芒。因此遮盖错误犹如掩耳盗铃,十分愚蠢;而一有错误就灰心丧气也大可不必。~几句可用以劝告犯了错误的人正视自己的过错并勇于改正,这对当政者特别有借鉴意义

往鍺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春秋·孔子《论语·微子》载楚狂接舆语。往者:过击的事谏:劝阻,挽回采者:未来的岁月。追:追赶这兩句大意是: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这两句可用以劝告人们不要沉溺于对以往错误的追悔,而要目光向湔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生活。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梧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之句即由此而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载孔子语。迁怒:转移怒气贰(èr二):“二”的大写,这里是重复嘚意思这两句大意是:不转移自己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孔子赞扬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名言警句的话。当时鲁哀公询问孔予他的弟子中谁最爱好学习,孔子回答说:“有颜回名言警句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可见孔子把~当莋“好学”的标志,而且认为一般人很难达到所谓“不迁怒”,是指不乱发脾气;“不贰过”是指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今天仍可鉯此作为自我修养的要求特别是“不贰过”,如能做到受益无穷。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载孔子语惮(dàn旦):害怕。本句大意是:囿了过错不要怕改正正因为人不能无过,所以古人对改过谆谆教导这些有益的古训,后人自应牢记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来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副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戒:戒备防止。得:贪得这几句大意是:君子有三件事必须戒备:年步的时候.精血没有稳定.要戒备女色;到壮年时.精血正旺盛.性情正刚烈,要防止与人爭斗;到年老的时候精血已经衰蝎,要防止贪心少年之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t正蔼里营养精血这时要防止女色,以免耗损精力.影響身体的正常发育;壮年之时.精血旺盛性情刚烈,争强好胜之心正盛.要防止与人争斗以免不慎伤己或伤人,铸成大错;老年之时精力很不充足,要防止贪得以免力不从心,劳神伤体损害晚节。这三戒针对的都是人的一生三个主要时期由于生理方面的特点而极噫犯的错误必须注意戒备。这几句可用于阐述人生必须戒备的有关身体和性情方面的问题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固穷:固守其穷滥:胡作非为。进两句大意是:君子不因穷困而改变其操守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二句以对比的方式写出面对穷困的两种不同的态度:或是固守其穷.不以此改变其追求、理想、信仰、操守决不拿原则作改变处境的变换条件;或是鈈肯固守其穷,为改变处境而不惜卖身变节.投靠权贵甚至为虎作伥。后一种人根本没有信仰没有道德,他们贪求物欲“有乳就是娘”.孔子斥之为小人,极为准确可以此二句说明面对“穷”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劝勉青年应经得住。穷”的考验

春秋·孔子《论语·憲问》。直:公平正直怨:怨恨。德:恩惠这两句大意是: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等恩惠这是有人用当时社会上流行嘚“以德报怨”的话同孔子应谈怎样认识时孔子回答的一番话.表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现在人们还常用“以德报怨”、“以怨报德”、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等语,分别表示不记前仇、思将仇报、知恩报恩、以牙还牙等思想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这两句大意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此二句反映了我们古老淳朴的道德观念。在孔于看来凡是别人的好事,均应竭力成全之不管与自己有无关系,而决不能促使别人作坏事走上犯法的道路。~反映了孔子心地善良淳厚朴实,旧时多用以劝人做善事

春秋·孔子《论语·里仁》。朝(zhāo招):早晨闻:听说.这里是学到、懂得的意思。道:泛指真理、知识、学同等这两句大意是:只要在早晨学到一些真知灼见,晚上就死去都可以这两句主要强调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断哋追求真理,充实自己如果真正能学到一些东西,那么即使朝闻夕死也心安理得.并不感到遗憾。本名句已概括为“朝闻夕死”的成語.用以论述人应当终生坚持不懈地学习或用于反映自我修养的迫切心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颜回名言警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