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疆域为什么能疾进欧洲,建立一个疆域恢弘的巨大王朝

【书摘】蒙古帝国是一个中华王朝?错!忽必烈的野心是要建立世界联邦中心_网易财经
【书摘】蒙古帝国是一个中华王朝?错!忽必烈的野心是要建立世界联邦中心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书摘】蒙古帝国是一个中华王朝?错!忽必烈的野心是要建立世界联邦中心)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的前线上,皇弟忽必烈突然有了争夺大汗位的机会,同时忽必烈也面临着威胁与挑战。他要击败竞争者登上大汗之位,还得创造不世之功与巨大财富才能给蒙古共同体带来繁荣与安定。他要克服地形天险才能在军事上打败南宋,还要尽可能减少双方损伤,才能顺利达成接收江南财富的目标。而且,忽必烈面临如何建构世界国家和经济体系&&地跨欧亚陆上海上的军事与通商帝国的难题。
《忽必烈的挑战》是日本蒙古史大家杉山正明教授的代表作,这部1995年三得利学艺奖获奖作品,超越了以西欧、中国为主体的观点,描绘出别开生面的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将蒙古的&野蛮入侵者&或&军事破坏者的形象&彻底颠覆。杉山正明试图把一直为世人刻意曲解,蒙受甚于事实的指责的蒙古帝国的真实面貌,大白于天下,展现了对世界史崭新的思考方式。
第一财经阅读周刊节选书中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
《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
[日] 杉山正明 著 周俊宇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甲骨文
2017年5月出版
蒙古帝国已形成以&大可汗的汗国&忽必烈帝国为中心,再由其他汗国围绕的双重结构。由于各自一族的汗国都拥有可以称作帝国的规模,因此这种结构可以看作在宗主国忽必烈帝国以下有数个帝国集团,其整体构成了蒙古的世界联邦。
忽必烈想要创造的是一个适合作为新时代世界联邦中心的新国家。那么,在企图创造新国家的忽必烈之前,历史上是否存在能够作为模范的国家或政权呢?世界上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可以对应的先例呢?
忽必烈在即位后较过往更加热心且不问人种地召集策士及政治顾问,致力于从所有的国家、地区聚集可以对应于所有&文明圈&的智囊团。因此,忽必烈若是要搜集整理之前的国家与帝国模式的相关资讯及判断材料,理应无太大困难。
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例如,有一位侍奉他的汉族官僚名叫王恽。这位在中国史上首屈一指的记录魔人王恽,以日记风格写下有关忽必烈&即位&后政权及其周边的见闻,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记录。根据这本《中堂事记》,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对战的形势混沌未明之时,下令详加比较过去各种国家的制度、典范、机构。
根据王恽的记录,其内容主要是关于&汉唐&国都的计划以及种种政治、行政、经济体系,甚至是国家典范及其理念的。对忽必烈而言,王恽是负责中华文明文化、行政相关工作的一人。是以,他自身所见闻、体验的忽必烈政权种种事务,无可避免地会受限于这些层面。
但是,就算同样是汉文的记录,看看作为蒙古及畏兀儿著名将官及臣僚个人记录的碑志、传状等文献,可知忽必烈自那时起就令蒙古及畏兀儿策士们,举古今东西之例来讨论政权论、婚家论等议题。王恽的证言只不过是在结果上传达了事实的一部分而已。
这里有趣的是,至少在汉文里,几乎都无法确认他与穆斯林官僚做过讨论。但是,从客观形势或其后的事实发展来思考,就可以了解到没有记录不等于没有事实。
一般而言,这个时代的汉文史料,都恶意地没有针对穆斯林官僚及商人们留下记录。对于蒙古支配的怨念与恨意,至少在记录上而言,可以说几乎都集中在穆斯林身上。那可以说是来自&文明意识&与价值观差异的&穆斯林过敏症&。
其实,在现实层面上担负起忽必烈国家建设事业大半部分的是阿合马(Ahmad)、赛典赤&赡思丁(Sayyid Ajjal)、阿里别(Ali Beg)等穆斯林经济官僚。忽必烈在与他们钻研种种构想时,要说都未涉及有关伊斯兰国家与社会的议题,那才真的奇怪。而且,蒙古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与伊斯兰世界有很深的联系。因此,在资讯和见识上想必都没有什么不畅之处。
同样的现象,也可以套用在关于欧洲的见识方面。如果说忽必烈没有涉猎关于发源自古代罗马帝国的拜占庭或西欧各国的相关资讯和知识,反而才是奇怪的。而且,不只是资讯搜集,各个蒙古汗国在这些资讯的彼此分享及提供上,也极为热心。
本来,有关欧洲的资讯方面,最晚在一二四六年以后,就持续地在蒙古政权下有所累积。一二四六年贵由(G&y&k)举行即位大典时,在欧洲拥有绝对权力的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Innocentius Ⅳ),就派遣了若望&柏郎嘉宾(Giovanni da Pian del Carpine)以正式使节的身份前往参加仪式。其时,柏郎嘉宾叙述了有关欧洲的种种实际情况。这些来自欧洲的访问者,包括蒙哥时代的鲁不鲁乞(Guillaume de Rubrouck)在内,往后也不绝于途。
甚至,早先于此就展开的拔都西征,应该也是一个搜集欧洲资讯的机会。就忽必烈的侧近而言,姑且不论马可&波罗一家究竟是否真实存在,但有相当数量的曾经有过类似《见闻录》之经历的欧洲人进出忽必烈的宫廷,则是事实。忽必烈应该也从那些人的口中听取了有关欧洲的状况。
可以确认,忽必烈处在一个可以汇集过去以来的古今东西方知识与见闻,并加以检讨吸收的环境。所谓&蒙古&就是这么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政权,蒙古时代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但是,对忽必烈来说,是不是到头来还是没有一个可以依样作为国家理念模范的先例呢?
所谓一系列的&罗马帝国&模式,虽然理应不会就这么产生助益,但在物流体系或经济机构等方面,则十足有作为参考的可能性。
伊斯兰国家的模式也是如此,除非是将伊斯兰本身作为政权来全面引入,否则就没有意义。虽说如此,在政治、经济、社会的任何一个体系上,所谓不太抱持排他性,对异邦人也开放的这一点上,应该是值得参考的。不只不拘泥于人种,在宗教方面,伊斯兰在一个国家、社会中也是即使存在他者,但绝不加以排斥的样貌,想必成为参考的要点。并且,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机构上,可以说是如假包换地将伊斯兰中东的传统与做法引进来了。
中华帝国的模式,姑且不论财务及经济面,对忽必烈而言,远较前两者更有现实性。不管怎么说,中华帝国是拥有作为巨大帝国机构的长远传统与经济累积的。再加上,这个模式对于特定的意识形态或是宗教,又几乎没有极端的拘泥或偏向。
当然,&华夷思想&或&中华主义&的独特价值观又另当别论了。但是,自蒙古完全地成为中华的主人以后,&华夷思想&在蒙古人眼中大概只是一种汉族士大夫及官僚等的怪癖。另外,&中华主义&本来就具有容易向支配者一方靠拢的特点。
极端来说,中华帝国的本质就是庞大的军队与官僚体制,以及用以支撑其以地方组织为名的征税机构,还有彼等人事的中央管理,此外尚有作为那种种结果的巨大中央机构与首都。这些&硬件&的层面,对忽必烈那个崭新的巨大国家构想而言,无疑是极为有益的参考案例。
尤其是,那巨大的中央机构及牢固的行政组织,一直以来是包括蒙古在内的诸多草原帝国最为欠缺的一点,而忽必烈大大地将之引进。特别是在有关中国本土的统治上,虽然并非原样照搬,却也在应用与调整中采用了中华帝国模式。作为其结果,忽必烈的国家确实在某一层面披上了中华王朝的外衣。然而,那大多只是外观而已。
回过头来说,另一个游牧帝国的模式当然也会映入忽必烈的眼帘。特别是横亘欧亚中央大陆东西,坐拥相应雄伟版图的契丹帝国,更是其先驱。蒙古时代的中国将中亚的第二契丹帝国称作&西辽&。同时,原来的辽朝则被称为&东辽&(就笔者所知,其证据只有一处,即现存于山东省曲阜孔子庙的《大朝褒崇祖庙之记》的碑阴刻文)。但是,这两个辽朝契丹帝国的模式,对蒙古而言已成为血、化为肉。对忽必烈来说,早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参考前例了。
另外,继承这个&东辽&政权,曾经控制中华北半边的金朝,对新国家构想而言也是相当有益的先例。在接合南北两个世界的这一点上,应该是比契丹帝国还要有更多可供参考的点。忽必烈的汉族策士或部属中,在金朝统治下成长起来的人极多,非常了解金朝的文化作风及优缺点。但是,在规模及多样性上,它充其量只是一个&中型帝国&,仍无法作为忽必烈的新世界国家的模范。
因此,我们应该可以说,对忽必烈来讲,几乎不存在可以直接用作模范的先例。他是引据上述种种事例或模式作为参考,吸收其中有益的部分,但在根本上,则必须要靠着自己和策士们来做各种新的创造。那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创造。
一直以来,世人都理所当然似的将忽必烈政权视作一个完全的中华王朝。他们将之唤作&元朝&,作为历代中华王朝的一个朝代来处理。
如前所述,在这个时期的汉文史料中,终究存在独特的偏向与局限。因此在处理牵涉蒙古的汉文文献时,需要格外的细心,甚至时而需要某种类似&嗅觉&的灵敏。在研究上最重要、最微妙的这一点,过去都没有被注意到。或者说,有时小部分研究者自身由于太过偏向&中华主义&,干脆将眼光从现实移开,而未原原本本地将事态作为事态来接受。
蒙古统治时代的中国本土本来就有中国史范畴中的人群历史生生不息,这自不待言。&作为民众史的中国史&相当重要,不管怎么重视都不嫌多。
不如说,长久以来在大多数描述中忽必烈政权的图像都是既非蒙古史亦非中国史(甚至更非世界史)的模棱两可的奇妙状态。有关&想当然的中国史&的几个面向,几乎皆未加以回顾。那在研究上是极大的问题点,是今后务必要加以解决的课题。不过,对于这个课题的重视,与主张作为一个国家的蒙古政权宛如中华王朝的观点,不可相提并论。当然,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对于忽必烈政权与蒙古帝国而言,中国本土都是重要的。但那也不过只是一个部分而已。
此外,从忽必烈政权国家机构的面向来看,中华帝国的色彩也只是限于涉及中国本土的行政组织,在位于中下层级的位置才较为明显。但是,在大元汗国统治下的其他区域姑且不论,在有关军事、政体、财政等,涉及国家与政权最根本的层次上,不得不说中华色彩极淡。这些事实只要能不抱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加以审视的话,就自然可以见得。
在这里所谈论的是有关国家与政权的各方面。忽必烈帝国的本质是重新改造的蒙古世界帝国。忽必烈帝国本身绝未成为中华王朝,而是将中华帝国的做法部分引进,用作新型世界国家构想的一根支柱罢了。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以古罗马军团的方阵对付蒙古骑兵[已扎口]
想想李陵是怎样以五千步兵坚持十余天,并给匈奴骑兵以怎样的杀伤,再想想英格兰长弓手对法兰西骑兵的战绩,只要装备了足够的弓箭手再配以密集的步兵战阵,对付骑兵还是可以的。
汉土 :关键是第一,蒙古骑兵几乎从不打阵地战,战术天下第一,才不象法国骑士那么SBCC的第二:蒙古骑兵的弓术天下一流,实战绝对强于英国长弓兵第三:蒙古骑兵只败过两个地方,一是日本,擅长机动作战的轻武装人员被困在海滩被武器精良(日本刀)的日本武术消灭。二是败在阿拉伯,因为马匹不适应沙漠作战,而且巨怕骆驼的气味。
我说的并不是古罗马方阵可以抵御蒙古的轻骑兵,事实上,我强调的是充分装备弓箭手,而古罗马方阵在这方面却异常的缺乏。古罗马方阵与轻骑兵在安息有过一场较量。克拉苏曾经派兵出征安息,结果在地中海不可一世的罗马军团,被轻骑兵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安息人的骑射功夫可与后来的蒙古人有的一比,他们的轻骑兵在罗马军团四周不断的游走,用如同下雨一般的箭矢射向罗马人,而罗马人的标枪根本就够不着这些骑兵,而一贯轻视轻步兵和骑兵的罗马人开始品尝自己种下恶果了,他们没有足够的弓箭手反击,想要冲锋安息人却跑了,保持阵型安息人又回来了,他们忍受着可怕的箭雨——不得已,罗马人紧紧的靠在一起,用盾牌抵挡。而一支追击安息人分遣队在安息重骑兵的攻击下丧失了大部分的骑兵,而安息人轻骑兵则围着他们不断的射箭。最后安息人的重骑兵发动了攻击。最终,安息人以屠杀的方式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其轻骑兵几乎不用别的兵种,就简单的搞定了罗马人。
弓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真正的王牌兵种
当时蒙古的男孩子三岁就学习过三关(骑马,射箭,摔交)到了十二就参与打仗。在同一时期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孩子都没有接受到这样的培养,所以由于不同的教育环境造就了蒙古弓骑兵的整体能力强于世界上的任何骑兵队。
还有所有的蒙古人的腰带都是21尺长到现在也是没变,骑马时用腰带缠住整个腰和腹部。这腰带的作用就是可以减少骑马是对内脏的颠簸。也就是说蒙古骑兵无论怎么颠簸骑多长时间都不会呕吐或差气。这也是蒙古骑兵提高整体作战能力的一个方面。
除非步兵是用来守卫粮仓的 否则对方只需要在外围游击 等你从战斗队型转为行军队型撤退,轻骑兵一个追击就够了
毕竟步兵不能在骑兵集团面前有效的保卫自己的补给线。
第三:蒙古骑兵只败过两个地方,一是日本,擅长机动作战的轻武装人员被困在海滩被武器精良(日本刀)的日本武术消灭。二是败在阿拉伯,因为马匹不适应沙漠作战,而且巨怕骆驼的气味。__________不对:是三个地方1、在中东,被萨那丁的骑兵所败,萨那丁的战术和蒙古人很相似。2、在越南被习惯丛林战的越南人所败。3、入侵日本有两次,第一次从朝鲜,在日本人的顽抗下,无法进入内地,无功而反;第二次从江浙一带出发,遇大风,失败。
2、在越南被习惯丛林战的越南人所败。————————————中南半岛不错 但好象不是越南人4 还有爪洼
被金朝的汉族抵抗部队也打的很惨(对,没错 是金朝的汉族抵抗部队,而且是民间自发的武装) 在中亚也多次受挫折
连大汗的孙子都战死了(蒙哥被炮所中的场面固然更精彩 但我认为蒙哥是病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大哥你说的是什么啊?1萨那丁没和成吉思汗正面交锋2越南没战胜蒙古兵3打日本是三次
骑兵是机动部队,蒙古骑兵使用复合弓、穿甲箭(600口尺内可以射杀对手),再加上大集团作战,威力是巨大的。不是古罗马的长矛方阵可以抵御的。正如“马前卒”说的那样,对方只需要在外围游击 等你从战斗队型转为行军队型撤退,骑兵一个追击就够了,毕竟步兵不能在骑兵集团面前有效的保卫自己的补给线。在“阿庇安”的《罗马史》中记叙了一场战斗的情况就是这样,当时骑兵的对手是马其顿的长矛方阵。马其顿的长矛是加长的,纪律和战斗力是最好的,在战象前也没有退却过。作为军人,罗马也很佩服他们。但是,只能坚守很短的时间,结果还是溃退。集团骑兵对步兵方队的确有很大的优势。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的精锐骑兵冲击惠灵顿爵士的主阵地,给英国人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差一点不支后撤。这还是因为法国骑兵数量少,并在突击途中突然遇到一个落差很大的陡坡(事先没有发现),导致折损30%的兵力,才勉强打个平手。步兵以方阵作战缺点很多,近代改进为散兵线作战,当然武器的改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步兵方阵想要对抗机动集团的冲击,只有两个方法:一,在武器(火力和攻击距离)上占有决定性优势;二,火力平等的情况下,预设战场,构筑工事。这可以从埃及打败以色列王牌坦克旅和僧格临庆的蒙古铁骑被全歼两个战例中体现,也可以从南宋守襄阳中体现。许多人以为岳家军的钩连枪是对付骑兵的好办法,其实是误会。岳家军对付铁浮图的真正主力是岳云的“背崽军”--精锐骑兵集团。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认为蒙古骑兵的独特之处在于:装备,武器和战术三个方面。装备采用皮革装甲,轻质并且有较强的抵抗力;武器采用长弓,有效攻击力强,可以远程射杀;战术灵活,从记载的一些史料上看,蒙古人似乎很擅长打伏击战和埋伏战。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加上蒙古军彪悍勇猛的作战素质,使得他们即使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也能出其不意,反败为胜!当时的中国宋代,科技比较发达,蒙古人在进入中原后,吸收了汉族的优秀技术,利用火炮和攻城技术在远征西亚和欧洲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战争后勤:补给简单,可以自给自足或者就地取材,根据资料每个骑兵有2-3匹备用马,渴了喝马奶,饿了可以吃马肉;累了甚至可以在马背上休息行军。关于楼上的提及的拿破仑的滑铁炉之战,拿破仑的精锐部队是他的老兵连队,密集编队的步兵(火枪兵)冲锋,在这样的密集阵面前骑兵根本就冲不进取,比较一下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通洲大战,满清的八旗精兵要勇猛的多。但在火炮和密集步兵火起面前,一样倒下!当年英国黑太子大战法国骑士团时,法国的骑士团号称欧洲最精锐的骑士部队,但在英格兰步兵加长弓射手的攻击下,被打的大败,连当时的法国国王都被俘虏了!
楼上啊。你说的很好蒙古人渴了的确喝马奶,但是母马是不随军打仗的。
玩一下帝国时代2就知道可不可以了
蒙古人在西方最厉害的应该是马镫的使用。人站在马上作战与坐在马上是两回事。靠!这是匈奴战胜欧洲人的法宝!不要搞错!
作者:hulizerg 回复日期: 20:53:16 玩一下帝国时代2就知道可不可以了——————帝国时代要是能模拟战争结果
我就能从我们班的班长选举中看出谁当下届美国总统。
楼主:首先,正如前面几位网友的帖子上说的,蒙古使用的是复合弓,这一点是确切的,不是长弓。英格兰才是使用长弓的。蒙古骑兵每人配备30支箭。我前面关于弓和箭的特性(射程、杀伤力)援引自《世界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请楼主查阅。关于你8月1日的回复,我觉得很在理。但是还有一些边缘问题需要讨论一下。1、关于火器的使用。我目前接触到的史料均没有提及骑兵集团在进攻中使用火器。我在想,是不是在整个蒙古大军中配备有大量火器,但是在骑兵集团并没有配备。就象现在的军队,一个师中分别有步兵团和炮兵营一样。明朝的军队就是这样,使用火器的是“神机营”。2、还有关于蒙古人的战术运用。这方面我接触的很少,主要的资料都只提及大机动、大迂回。关于蒙古的历史目前只读了《史集》的第一册,还没有接触到成吉思汗。以后,我们可以多讨论。但是关于后勤补给方面,我认为并不能作为蒙古作战的一个特点。公元前700年以后(我接触到的史料均为这一时期),战争时期的物资很大一部分是从对手的土地上获得的。古人很直白,把这称为“劫掠”。我国的古代军事家也认为,吃敌方的一棵粮食,等于节约自己的两棵(多出的一棵是运输成本),一进一出有三棵粮食的差距。3、我以前的论点都基于一点,步兵方队(一个或若干)对一个机动集团。当然步兵集团的数目优势不能太大,不能是决定性的。不包含战役协同和战略协同。这个基准是根据您帖子的设问而定的。4、关于最后一段的内容的不同意见。您关于滑铁卢战役的说法,我并不以为错,但是您考察的是整个战场或者说战役,我的出发点是基于我上面提出的第三点的。应该说,我们并不矛盾。我说的精锐一词,并不是对拿破仑的整个军队进行比较后得出的。而是出于我对于他们的敬意。因为他们在极大的困难中仍然冲锋不止。同样让我充满敬意的还有4个连的英军新兵,和400名拿破仑卫队的法军步兵。在我接触到的军事评论中,有人就以为拿破仑的步骑比例不协调,骑兵比例太低。拿破仑骑兵冲击英军主阵地的时候,我以为双方的兵力是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的,法军的骑兵(和英军步兵的比例)略少了。由于当时骑兵是法军的最后突击力量,而惠灵顿也已经没有预备队可以使用,因此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双方的力量直到战斗结束都没有变化(没有新生力量投入)。在这个局部战场上,法国骑兵整营整营的打垮了英军。以至于惠灵顿对部下说“就这样吧,大家已经尽力了”。并且已经作好了向身后的森林退却的准备。如果不是夜晚的来临和普鲁士援军到达,整个战役都会改变。这还是在法军骑兵遭到我上次提到的意外,折损30%的兵力的情况下。随便提一下,有人甚至认为拿破仑败在了一个向导的手下。因为他使得普鲁士的军队及时赶到。可惜的是,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个陡坡了,为了建造那只虎视欧洲的雄师,战场原貌被破坏了,惠灵顿大叫“他们改变了我的战场。”步兵方阵想要对抗机动集团的冲击,只有两个方法:一,在武器(火力和攻击距离)上占有决定性优势;二,火力平等的情况下,预设战场,构筑工事。这是我上次提到的,我们运用这个原则来考察滑铁卢、僧各凌庆、和您提到英、法的步骑之战。滑铁卢中,英军步兵方阵的火枪火力并不是绝对优势,法国骑兵也有火枪。这个场面类似于“四根羽毛”中的战斗场面。其次,法军骑兵并不是正面突击,他们原计划绕过一个土坡突然出现在英军的阵地(也是一个小土坡)脚下,这样他们遭到火力袭击的时间短之又短。再次当骑兵突入方阵后,刀砍马踏,步兵火枪的攻击速度明显就慢了。事实上除了那个陡坡,其他和法军设想的一样。当然法军骑兵当时也处于极大的痛苦中,他们极希望自己步兵的支援,这不是我所讨论的。僧各凌庆的失败也是符合上述原则的,他的火力与八国联军的火枪火力不能相提并论,敌人的步兵火力有绝对优势。这个混蛋又选错了战场,让敌人的火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妈的,还不如民团打的好。真是亏对他祖先的英名。)如果当时他的部队配有火枪,又能选择适当的战场(主要是后者),未必就败。至于您提到的英、法之战。我并不熟悉,因此想问,法军骑兵是不是骑射?我想应该不是。英军大量使用弓箭,实际上在火力和射程上占有绝对优势。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骑兵的机动和冲击力。由于弓箭的使用,导致骑兵无论如何迂回(局部战场的迂回),始终面对攻击,因此也是符合我的原则的。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我很不熟悉,因此最后的论点可能有误。请批评指正。
法军骑兵是不是骑射?不是!因为他们是中骑兵!英军大量使用弓箭,实际上在火力和射程上占有绝对优势。5000千长弓,每分钟可以射击6次,也就是说,每分钟有三万支箭覆盖在泥泞中挺进的法国骑士们身上。(此战与日本战国的长筱极其相似,而且英国长弓在战前各自携带马桩和榔头)由于弓箭的使用,导致骑兵无论如何迂回(局部战场的迂回),始终面对攻击,因此也是符合我的原则的。错,骑士属于重骑兵,不是轻骑兵,任务主要是一次正面突击(基本上每次战役也只能有效的突击一次),对于迂回根本没有机会。(类似于勇敢的心中的场面)当时是雨天,泥泞不堪,重骑兵根本面对长弓前的马桩根本无力进行有效突击,而面对从马桩后突出的英国轻装剑士,笨重的盔甲使他们成了被屠宰的羔羊!
谢谢源义经关于轻重骑兵的解释。我当时确实没有考虑到他们的不同作用。另外也没有接触到这方面的史料。您对于步兵使用木桩的战术的描述,我深以为然。因为襄阳守军对抗蒙古骑兵也是使用的类似技战术。因此,预设战场构筑合理的工事颇为紧要。
大家还在看&&&蒙古帝国(全四册)
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6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01-01-24 10:53
very good, go on.
发表于:01-01-24 13:43
我看得头都晕了,那么多!
发表于:01-01-25 22:55
我就是成绩思汗!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蓝,拥雕戈西戌,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都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发表于:01-01-26 23:59
无数的胜利征服令人眩目,蒙古骑兵的永不疲倦的奔驰激起了人们的想象力,但是它的价值是否真的那么大吗,我怀疑,类似的例子并不缺乏,单纯的武力是否真正的改变了历史的方向,说到血统的活力,我想是比较可笑的,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内生活的任何族群不会因为时间而丧失自己的活力,我想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不过是人们为自己的堕落找到一个借口而已。
发表于:01-01-27 02:08
有一个事实需要提一下,那就是蒙古灭金战争导致了华北3000万人的死亡,使华北
人口锐减七成。等到忽必烈分四等人时所谓的“汉人”(华北汉人及女真契丹等)只剩1000万。
 采采蔷薇,及其未萎 
 日月其迈,韶华如飞 
 今夕此花,灼灼其姿 
 翌日如何,将做枯枝 
发表于:01-01-27 13:30
“民族沙文主义”或者“大民族主义”的代价?
 缠绵的网恋毕竟是小说中的事。 
 现实中的“轻舞飞扬”也许是个胖丫头,也许满脸雀斑, 
 即使你见过的她足够漂亮――也许她已是别人的女友…… 
 顺便做广告:) 
 欢迎爱好日本战国游戏或者日本历史的朋友光临“人间五十年” 
 版号:4341 
 还有,幻想 文学 军事 历史 游戏的舞台――英雄冢 
 版号:28838  
发表于:01-01-29 04:11
只是为了成吉思汗自己所说的以阔大的胸怀使天下人太平安乐
 善不可短 
 恶不可长 
发表于:01-01-29 19:06
他妈的……
 缠绵的网恋毕竟是小说中的事。 
 现实中的“轻舞飞扬”也许是个胖丫头,也许满脸雀斑, 
 即使你见过的她足够漂亮――也许她已是别人的女友…… 
 顺便做广告:) 
 欢迎爱好日本战国游戏或者日本历史的朋友光临“人间五十年” 
 版号:4341 
 还有,幻想 文学 军事 历史 游戏的舞台――英雄冢 
 版号:28838  
发表于:01-01-31 07:13
你们敢说谁不想当成吉思汗?
 春天走了!但留在你的心中! 
 岁月走了!记忆在你的梦中! 
 情人走了!泪还在你的眼中! 
 我来了!春天的祭司! 
 为你!为他(她)祈福! 
 为所有的春天祈福! 
发表于:01-02-01 19:09
用亿万无辜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辉煌,无异禽兽。
站在蒙古人的角度,看着猎猎战旗,看着威武军队,看着从四处搜刮来的美女珍奇,当然很自豪,很威风……
可是,站到其他民族,包括当时汉族的角度,看着灵堂里孤儿寡母的哀号,听着屠城时候满城的悲鸣――你还想当成吉思汗吗?
 缠绵的网恋毕竟是小说中的事。 
 现实中的“轻舞飞扬”也许是个胖丫头,也许满脸雀斑, 
 即使你见过的她足够漂亮――也许她已是别人的女友…… 
 顺便做广告:) 
 欢迎爱好日本战国游戏或者日本历史的朋友光临“人间五十年” 
 版号:4341 
 还有,幻想 文学 军事 历史 游戏的舞台――英雄冢 
 版号:28838  
发表于:01-02-04 23:43
历史的一半就是鲜血和泪水写成的。没有这些,就没有强悍的蒙古人,就没有劫后余生的汉人,也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我一直认为,历史是不能用“残酷”来定义的。看一个历史人物的好恶,一个政策的是非,不能感情用事。必须看它起到了怎样的实际效果。如果客观上的好处大于坏处,那么就是好事、能人。
人类文明中,爱是维系世界、人于人关系的重要因素。但同样重要的,是竞争。竞争有时就是很残酷的。但正是这样的残酷决定了竞争能使世界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去流浪,流浪…… 
 向着远方...那从未去过的地方…… 
 我是,一只,离群的狼…… 
 看不见未来,但满怀希望…… 
    oicq:           
发表于:01-02-05 01:22
“客观上的好处大于坏处,那么就是好事、能人。”
你还知道这??
蒙古的征服战争有什么好处???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顺便做广告:) 
 欢迎爱好日本战国游戏或者日本历史的朋友光临“人间五十年” 
 版号:4341 
 还有,幻想 文学 军事 历史 游戏的舞台――英雄冢 
 版号:28838  
发表于:01-02-05 20:07
好处, 有,当然有,把中国变成最优质的草场,保护生态.
发表于:01-02-07 00:21
远远不止这些,时间有限,仅写一点:
蒙古人的南征北战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蒙古人曾从亚洲东海岸一直打到欧洲边境。这条广阔的战线实际上是一条通道,它使得人力、技术、物资做了一次不自觉却深刻的交流。它虽使生灵涂炭,但却为世界的融合打开了一扇大门。各个民族,先进的、落后的,在挨了打、受了辱之后都不得不面对现实,吸取别的民族优越之处。而蒙古人进入中原之后,也使得一向有优越感的中央之国的汉人头脑少许清醒了一点。处于被统治的地位更使他们不得不接受蒙古的彪悍的文化。只可惜,汉人没能完全吸取蒙古的骑兵的力量,中原的养尊处优的环境却使蒙古人退化了。几个世纪后当朱元璋起兵时,那些蒙古贵族甚至难以上马逃走,更不要说领兵打仗了。
 去流浪,流浪…… 
 向着远方...那从未去过的地方…… 
 我是,一只,离群的狼…… 
 看不见未来,但满怀希望…… 
    oicq:           
发表于:01-02-07 23:36
实在可笑,这也可以算是“好处”???
照阁下的理论,我到你家暴扁你一顿,抢走你家的东西,也可以使你“在挨了打、受了辱之后都不得不面对现实,吸取别的”人的“优越之处”吧!还可以使你的“技术、物资做一次不自觉却深刻的交流。”
――你实在应该很感激我吧!!白痴哥哥:)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顺便做广告:) 
 欢迎爱好日本战国游戏或者日本历史的朋友光临“人间五十年” 
 版号:4341 
 还有,幻想 文学 军事 历史 游戏的舞台――英雄冢 
 版号:28838  
发表于:01-02-08 00:00
照那些想当成吉思汗的以及赞美他的人的想法,日本侵华,希特勒征服世界也是好的应该赞美了。
发表于:01-02-12 19:30
战争对人类来说好比是烈火的洗礼。好比人用水洗澡,而人类用烈火和钢铁洗礼。
发表于:01-02-24 23:47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
成吉思汗是个伟人。
他在他自己物质利益驱动下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谁说日本侵华,希特勒妄图征服世界是“错误”的,事情本身并没有对错可言。!!
历史上的任何一件事儿,不管大小,统统有它是作用,而且是两种作用!
研究历史不要带上自己的立场好不好,各位!
  真实的存在    
   思考 
   过程 
   经历 
 OICQ3768590 
发表于:01-04-12 16:04
人类的文明史本来就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史!
哪个民族不想强大,不想扩张!
发表于:01-08-29 11:22
那时成吉思汗为什么没下决心灭了小日本?否则我们都得好好感谢他啊!
发表于:04-06-01 11:44
蒙古人的战争毁灭了中国――真正的中国早在宋灭后就死了。
现在地中国与其说是中国人的后代,毋宁说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比如楼上这位,认残暴为光荣,认禽兽为圣贤:
--------------------------------------------------------------------------------
回应人: cat.miaomiao 发表日期:
人类的文明史本来就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史!
哪个民族不想强大,不想扩张!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疆域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