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的诗歌风格

杜甫诗的风格是什么称为什么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的同情。正所谓,国家亡,百姓苦;国家兴,亦百姓苦。杜甫应该是更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的。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所以杜甫自豪地称为“...
先分析一下这三个人物的言行:
陈太丘:太丘舍去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 人: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怒 非人哉! 惭,下车引之——无...
chén yù dùn cuò
郁: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唐·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
答: 【发】来一张雷人图 【图】上群魔竟乱舞 【狂】傲不羁是友伴 【雯】兄此招太恐怖 【哥】们惹得人神妒
答: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汉书·艺文志》)
诗歌具有认识作用...
答: 比如杜甫,什么吃的都爱写进诗里,比如吃个鱼加饭: “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
香饭缘老翁。”在《赠卫八处士》里,杜甫又描述了吃粱饭...
答: 李商隐在成都所作的《杜工部蜀中离席》诗中的这两句:“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全诗为: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有那些诗歌是对杜甫的评价
杜甫相关信息的艺术成就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样风格。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而其它风格的出现,则往往是因一时一事的心境和情绪的不同所致。
二、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杜诗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
三、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四、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
杜甫相关信息的艺术成就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样风格。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而其它风格的出现,则往往是因一时一事的心境和情绪的不同所致。
二、杜甫的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杜诗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
三、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四、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白居易《乐府古题序》),直接启示了中唐新乐府运动。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长篇巨制。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得相当纯熟。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所以杜甫自豪地称为“...
李白的诗歌飘逸,浪漫色彩浓厚,因为他生于盛唐时期,所以笔锋更多是对生活的美好的一面的赞颂;杜甫的诗作属于写实主义,因为安史之乱,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杜甫满目所...
答: 叶军的
、针对联考非常有用
答: 在这里,可以找到极富殖民地色彩的19世纪建筑物,同时也不乏华人市场及欧陆式工艺雕刻品商店
答: 光雕是意大利的独特艺术,承以文艺复兴()之后成熟的巴洛克艺术风格,采用传统欧洲的建筑美学元素,融合建筑、绘画、雕刻、美术等艺术手法并加以光电的应...
答: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现阶段,积极探索和推行运用美育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一个社区、一个城市的文化...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关于杜甫的创作风格_百度知道
关于杜甫的创作风格
最好详细点,谢谢.我要做关于杜甫的手抄报,你们只要给我关于杜甫的创作风格就行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残杯与冷炙,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七律外、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 一、杜工部,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除五古,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登高》、《秋兴》,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并两次会见李白,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如《春夜喜雨》,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的地方。,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河北南部)、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黄庭坚陪祀,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或平易质朴,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七古、五律,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经秦州,次年春。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桥亭相间,花径柴门。 公元759年暮冬,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建成了一座草堂,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草堂内楠木参天,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在城西浣花溪畔,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面积240余亩,携家随人民逃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还写了不少排律、河北、山东一带,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或辞藻瑰丽。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诗史堂。他热爱生活。这时期、《蜀相》等名篇,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三绝句》,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留下诗作240余首。 安史之乱爆发、王安石,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quot,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悲陈陶》等诗,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登楼》、《蜀相》,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哀江头》,因任工部校检郎,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暮随肥马尘、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依次递进是大庙。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的成都草堂。他擅长律诗。同时,其诗兼备众体。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继又漂流到湖北,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三别”等。杜诗的影响、同谷等地,到了成都,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影印本。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写成《月夜》、《春望》、检校工部员外郎,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赵(今山东北部,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他的诗声律和谐。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讽刺权贵的诗篇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杜甫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杜甫早期诗歌风格【中华好诗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0,443贴子:
杜甫早期诗歌风格收藏
文:梁怀超(原标题:读杜甫早期诗)
一我这里所说的早期,是指杜甫三十五岁前的读书壮游时期,时间跨度从公元712年到处745年。
就杜甫个人来说,这是他读书游历、蓄积能量的时期,对诗歌的创作已经作了初步的尝试,有一部分诗作带有明显的"杜诗"特色。
就诗人生活的现实背景来说,这正是开元盛世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罕见的开放的、气度恢宏的繁盛时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然而,月满则亏,盛极必衰,唐王朝历年积累的弊端也在不断地滋长,并且已初露端倪,如藩镇割据,这是导致唐王朝衰落并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各藩首领拥兵自重。
朝廷用人不当,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经过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贤相的先后当政,奸相李林甫开始掌握权柄,并且一掌就是十七年(736—752)。
由于李林甫善于逢迎,深得唐玄宗的信任,于是许多大事都决于李林甫,唐玄宗也逐渐地做起了“享乐皇帝”。
就在这个辽阔的背景下,年轻的杜甫感受着时代的阳光风雨,开始用诗歌抒写自己的情怀抱负和时代风云。
“往者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疾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壮游》)
从杜甫自己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从事诗歌创作很早,而且数量也可观。“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豪芒。”说明在中唐时候,杜诗已开始大量散逸。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时期的二十五首诗,远非杜甫早期诗的全貌。就从这少得可怜却很可贵的二十多首诗中,杜甫已向读者传达了相当多的信息。
二由于杜甫的早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读书壮游,相对来说,衣食无忧,少年心性,容易轻狂,与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接触的机会也不多。因此,这时期他的部分诗作气象宏阔,语调激昂,充满进取精神,具有盛唐诗的典型特点。
如他早期的名作《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正是诗人眼大心雄、踌躇满志之作。境象之辽阔,立意之高远,都体现了盛唐气魄。将此诗与晚期的《登高》、《登岳阳楼》相对照,早期的俊朗清奇与晚期的沧桑沉郁立判。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望岳》、《登高》,都是写眼前景,抒心中情,眼前景是具体的,心中情是抽象的,不涉及具体事件。但《望岳》更像是一个少年在放歌,而《登高》则成了一个老者的苍凉叹息。
此诗则明确地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处境,“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以致触景惊心、涕泗横流,“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已荡然无存。
《登高》、《登岳阳楼》是老杜“沈郁顿挫”风格作品的典型代表,由此也可见杜甫晚期诗和早期诗的异趣处。
此外,此时风格相似的作品还有《房兵曹胡马》、《画鹰》、《重题郑氏东亭》等,都具有笔力俊健、诗风凌厉的盛唐诗特点。
三李杜交游,向来就是诗歌史上的美谈,闻一多先生更是惊为“太阳与月亮的碰撞”。“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和杜甫,中国诗史上伟大的双子星座,他们能够相遇、交游,当然会引起后人无尽的想象,想象归想象,事实归事实。
如果我们翻开李杜的诗集,寻出二人有关交游的诗作,再结合当时的某些习惯,可能会得出另上种结论。而李杜交游的活动,就发生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之前的这段壮游时期。
此时的李白,已经名满天下,他刚从长安被“赐金放还”,带着近乎传奇的色彩。杜甫则刚刚起步,对未来充满着热烈的向往,能有机会与“谪仙人”交往,想来杜甫是引以为光荣的。
挟名人以自重,藉以揄扬自己,历来就是人们乐意做的事情。对自己的祖先更是如此,即使是李贺那样失意的诗人,也念念不忘先祖侯王的显赫身份。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的一个重要的诗人,杜甫对此也是非常自豪的。他说“吾祖诗冠古”(《宗武生日》),“诗是吾家事”(《赠蜀僧闾丘师兄》)。
他在《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中说:吾祖也,我知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
总是津津乐道于祖宗的勋业。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风气。它无非是为了要说明自己是如何的“根红苗正”,具有一种天生的优势,这对当时门第观念还相当严重的情况来说,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当然,借名人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也是人们所乐意做的。天宝七年(748),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曾写道,“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因此,我冒昧认为杜甫之所以写了大量的“赠李”、“怀李”诗,与挟李以自重不无关系。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42被浏览15,505分享邀请回答5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甫诗歌风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