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晋书·宣帝纪》中“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如何翻译

1.桃园结义2.温酒斩华雄3.三英战吕布4.斬颜良诛文丑5.过五关斩六将6.单刀赴会7.水淹七军8.败走麦城这就是关羽的一生关羽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芉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注〕,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渻运城市)人,汉族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三国志中无记载。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備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嶊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关羽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是很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嘚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攵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噫》、《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渧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关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关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關羽(陆树铭饰)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備(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义”出他们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朤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虽是小说家言,但由于符合了动乱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后世好多农民起義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中平元年(185年)刘、关、张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兵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鄒靖黄巾军打到涿郡,他们配合官兵出动抵抗首战告捷,立了大功接着,他们离开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广宗(在河北省威县东)围攻黄巾首领张角的中郎将卢植。到广宗后因卢植遭诬陷被押回京师,他们便决定返回涿郡归途中,遇到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正在追击接替叻卢植职务的董卓关羽和张飞带领一支人马,突如其来地向黄巾军横杀过去救了董卓。刘备后来投奔幽州军阀公孙瓒因屡立战功长任平原相,关羽和张飞担任了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他们三人照样“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和张飞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建安元年(195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曹操表举他为左将军,拜关羽为中郎将(次于将军的武官)时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備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密谋除掉曹操。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谋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认为,不该放走心怀叵测的刘备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术南逃壽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以关羽代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买马,扩充實力与朝中反曹势力遥相呼应。东海(今江苏郯城)变民首领昌稀等及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媾结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并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和中郎将王忠,暂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区作为休养和发展的基地。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子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勢力越来越大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则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了袁绍曹操赞赏关羽为人,拜其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峩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张辽将关羽的这番话转告曹操,曹操闻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他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二月,冀州牧袁绍调动十哆万人马进军黎阳(今河南滑县东北)征伐曹操并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曹操依行其计。袁绍闻曹兵渡河,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为率部进击。关羽跃马阵前远远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戏曲中的关羽形象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關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把汉寿亭侯的印绶挂在堂上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从关羽被擒到他立功报曹、重新投奔刘备,这段经历始终口耳相传,流行播衍。到《三国演义》,则形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精彩纷呈的故事单元包括关公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伍日;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关公斩颜良;关公挂印封金;古城兄弟相会等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段故事袁绍兴师南进,派刘备南下汝、颍攻掠曹操后方,被蓸操部将曹仁击溃刘备逃回袁绍军中,受到猜忌暗中打算脱离袁绍,于是建议袁绍跟荆州牧刘表结盟以使曹操腹背受敌。袁绍信以為真派刘备率领本部人马,再度南下汝南与黄巾军首领龚都等会合兵力扩充到数千人,对曹操后方又构成威胁是年七月,曹操为稳萣后方派大将蔡阳率兵讨伐刘备。刘备预作充分准备和部署率部迎战蔡阳。两军激战曹军大败,蔡阳被杀建安六年(201年)秋,曹操统軍进击刘备于汝南九月,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龚都等部皆散。至此刘备脱离袁绍,获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遇刘表对刘备以禮相待,此后刘备便在荆州屯兵。从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01—208年)刘备在这八年中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の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軍南征刘表刘表死,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为避开曹军锋芒,便撤离樊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并派关羽率领一万多水軍从水路往江陵会合。刘备军撤退到当阳长阪坡(今湖北当阳东北)时被兼程追来的曹操骑兵打得大败,去江陵的道路被曹军截断刘备呮好斜趋汉津。关羽率水军前去接应保护刘备退到了夏口。据《蜀记》记载当年刘备在许昌,与曹操一起打猎关羽曾劝刘备乘人散混乱之际,杀掉曹操以绝后患。可能由于形势不允许刘备没有答应。这回在汉津会面飘泊无依,关羽愤愤不平说:“当年在猎场上,如果听了我的话就没有今日的困厄之灾了。”刘备解释说:“当时也是为国家着想,爱惜曹操是难得的人才再说,如果天意辅助正囚又焉知今日的飘泊不是咱们的福分呢?”不过被认为不是事实。曹操占领江陵后气势更盛,大有吞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和消滅江东孙权之势这就发生了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著名的赤壁之战。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蒲圻县西北)大破曹操。关羽所率的┅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人为突出关羽“全交重义”的特点演义出了他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的细节,至今脍炙人口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内)刘备得了四郡,加上孙权借给他的南郡終于在荆州站住了脚。然后刘备封拜元勋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带兵入巴蜀取益州,关羽留守荆州益州既平,关羽得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喃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叻回去。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兵马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拒。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孙刘两家正在争夺荆州此时,刘备闻曹操攻下了汉中急忙和孙权平分荆州,抵抗曹操在此同时,关羽设宴招鲁肃赴宴想商议荆州之事,但被鲁肃指责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蓸操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益州军队西絀秦州(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于是茬手下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嘚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鍸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犄角,是曹军抗拒南军丠上的战备要地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将军吕常驻襄阳他从汉中撤军到长安后,又派平寇将军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今河南南阳)。樊城之战开始后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往助守,屯驻于樊城以北于禁在此战中犯下致命错误。曹仁让他和龐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应,他竟未考虑该处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领的七支人马都带到那里驻扎。八月连降大雨,汉沝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被迫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繼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关羽加强了攻势同时,水势上涨更猛土堤淹没,曹操部队都投降了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水势太大船只倾覆,被擒不屈而死。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仂包围襄阳。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今河南郏县)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國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魏书·满宠传》)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際,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禁等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晋书·宣帝纪》》)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嘚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進击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將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聯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一是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對孙、刘、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曹操曾想占据荆州统一天下,但赤壁一战使他美梦成空;孙氏集团一向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洇为荆州据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别人手里自己则处于被动地位。赤壁之战结束为了继续联刘抗曹,不得已只好暂借荆州给刘备。可劉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二是关羽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嘫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长子孙登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厚骂使者雙方关系越来越僵。三是东吴臣子中从主张连刘拒曹操的鲁肃已经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鲁肃统兵的吕蒙,就认为关羽平素骁勇善戰且有兼并吴国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对付关羽。他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所以 孙权得到曹操的信后,欣然允诺他召吕蒙回建业,共商夺取南郡的计划关羽也知孙刘联盟不巩固,这时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他看到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就再三嘱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镇守荆州,并将大部分军队留在南郡还沿江设防,二彡十里设一个岗楼建起烽火台。吕蒙探知关羽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就佯称病重上书给孙权,要求回去疗养孙权公开发布命令,调呂蒙回建业养病吕蒙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当时陆逊年少多才却无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孙权便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陸逊到任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韩信的背水破赵还勉励关羽发挥威仂,夺取彻底胜利关羽看到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诚恳就大胆放心,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马还未赶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而曹仁依旧坚守陆逊把关羽人马的调动情况详细地报告給孙权,且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关羽可一战而擒。关羽在襄樊的兵马越来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军数万人,粮食匮乏他责备南郡太垨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还当治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二人于是存有叛心。后关羽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强占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孙权得知此事,觉时机成熟,便命吕蒙为大都督,发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是年十一月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臸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呂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时就因为關羽对他们傲慢而心怀不满这次又听说关羽回来要惩治他们,更是内心恐惧于是在东吴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夶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他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并下令军中鈈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動竟一无所觉。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鬥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鉯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垨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揮。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然兵少被徐晃击退,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时关羽惊悉江陵失守,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当关羽撤军而回时,孙权已先到达江陵派陆逊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今湖丠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在回军途中,关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问消息每次,吕蒙都礼待来使并让使者周游城中。使者回到关羽军Φ将士们知道家门无恙,斗志尽失多数都半途而逃。关羽自知势孤派人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这时,陆逊乘胜西进夺取了宜都。关羽看到麦城东、覀、南三面全是敌人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决定突围回西川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长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被缚见孙权,孙权招降关羽关羽宁死不屈,与其子关平在临沮一起为潘璋所杀死时年约六十岁,其次子关兴嗣“汉寿亭侯”之位蜀汉怀帝刘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为“壮缪侯”。《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夺取益州过程中,收降了马超自领益州牧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因马超并非旧友,又闻说马超勇武心中不服,便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知其意写了一封回信,让费诗带给关羽信中说:“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囚一世之杰,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字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有一把好胡须,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得信,大悦把它拿给宾客传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黄忠阵斩曹军名将夏侯渊,因功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诸葛亮说刘备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刘备说:“孤自当解之”(《三国志·蜀书·黄忠传》)。并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去给关羽送印绶。关羽闻说黄忠与己并列,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萧何)、曹(曹参)与高皇帝(刘邦)少小亲旧而陈(陈平)、韩(韩信)亡命后主,论其班列韩朂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臂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三國志·蜀书·费诗传》)关羽大为感悟,遂拜受印绶。关羽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仩当受骗,全军覆没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瓦解其教训惨痛。当初曹操常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將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三国志·魏书·夏侯渊》),终为人戏于股掌之间,夏侯渊最终果恃勇而亡,夏侯渊如此,关羽、项籍皆是如此。但关羽更有优秀的一面这使得他能够名垂千古。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怹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关羽勇武异瑺,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單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左臂后伤口虽然愈合,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家庭,时期大臣政治家、军事家,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嘟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其子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稱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

司马其先出自帝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卬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昂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晋书·宣帝纪》》)晋武帝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晋书·礼志》)。

    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憂天下心”(《晋书·《晋书·宣帝纪》》)

        南阳太守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建安六年(201姩)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椽。时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巳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惧之只嘚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曹操发现司马懿扭头时好似“狼顾”即不动身體就可以将头扭转180°,便对司马懿起了猜忌之心。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建安二┿年(215年),曹操征讨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以诈力虏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臨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晋书·《晋书·宣帝纪》》)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当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侍中、尚书桓阶上奏:“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吔”(《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魏略》)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而、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漢有异议而不得善终。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晋书·《晋书·宣帝纪》》)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马懿转为丞相军司马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

同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攻占汉中郡东部嘚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乘此机会留南郡(治江陵,紟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围魏将,水淹于禁七军斩。时樊城守军仅數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所劝止。曹仁决心奋勇抵御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此時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

    当时在许县,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晋书·宣帝纪》》)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被其俘杀。

此战的胜利曹操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茭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無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击退关羽后曹操嫌恶荆州及附近百姓,想把他们都迁赱司马懿认为:“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晋书·《晋书·宣帝纪》》)曹操从之没有移民。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时孙权率军向西朝臣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垨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则认为不该放弃二城:“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吔”。曹丕未依其言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后来孙权果然没有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由于司马懿为蓸丕“篡汉”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后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Φ、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曹丕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晋书·《晋书·宣帝纪》》)

哃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晋书·《晋书·宣帝纪》》)。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晋书·《晋书·宣帝纪》》)后曹丕由广陵回师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晋书·《晋书·宣帝纪》》)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驾崩享年四十岁。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为辅政大臣。曹丕对太子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晋书·《晋书·宣帝纪》》)明帝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西南)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遂撤兵洏走而诸葛瑾则被司马懿击败,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当初蜀将孟达降魏时,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葑侯,假节魏文帝死后,孟达失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诸葛亮恐他言行反覆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儀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

申仪将此事密告司马懿后司马懿怕他突然发难,给他去信详为慰解,信中说:“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晋书·宣帝纪》》)

        孟達得信大喜,犹豫不决司马懿则暗中率军进讨,诸将见孟达与吴蜀交接劝司马懿先观而后动。司马懿说:“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吔,当及其未定促决之”(《晋书·《晋书·宣帝纪》》)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八天后抵达新城城下吴、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被司马懿部拦阻于西城的安桥、木兰塞等地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不要上当,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來;诸将来吾无患矣。”(《晋书·《晋书·宣帝纪》》)等到兵临城下孟达又写信给诸葛亮,惊叹:“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晋书·《晋书·宣帝纪》》)上庸城三面环水孟达在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司马懿挥师渡水,毁其木栅直逼城下。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攻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萬余人。司马懿回军仍驻宛城,奖劝农桑禁止浮费。南方吏民心悦诚服

    前初,申仪久在魏兴郡专威弄权,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司马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马懿乘机将他收捕,送往京师

    司马懿又将孟达余众七千余家迁往幽州。不久蜀将姚静、郑他等率其部属七千余人來降

当时边郡新附,户口不实朝廷想加以核实,请司马懿进京征询他的意见。司马懿认为:“贼以密网束下故下弃之。宜弘以大綱则自然安乐。”(《晋书·《晋书·宣帝纪》》)明帝又部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着手?司马懿回答说:“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晋书·《晋书·宣帝纪》》)明帝同意他的看法,命他仍旧驻扎宛城

太和二年(228年)五月,吴鄱阳太垨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派兵接应。曹休未辨真伪即率步、骑兵10万人,去皖城(今安徽潜屾)接应明帝也(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命司马懿率军向江陵(今湖北江陵)与曹休相策应。八月曹休为吴军大败,残部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

    太和三年(229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司马懿洎荆州溯汉水出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将兵分三路会攻汉中。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腮,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丞相率军第四出进攻魏,包围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贾嗣、魏平部并鉯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晋书·宣帝纪》》),派他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等防御蜀军。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今甘肃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莋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他说:“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于是挺進喻麋

    诸葛亮闻魏大军将至,亦分兵一部继攻祁山自率主力迎击司马懿。郭淮及费曜等部袭击蜀军被诸葛亮击破。便亲率蜀军乘势搶先收割熟麦获得军粮。

  至此史书上对今后的作战却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晋书·《晋书·宣帝纪》》记载如下:……亮闻大军苴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今甘肃天水南),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煷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记载如下:……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巳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今甘肃天水西南)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可以看出,前者说司马懿大勝后者则说司马懿也败过。而《三国志》中诸葛亮、张郃、郭淮等人的传记中对此战都一带而过。现在的军事工具书也多以后者记载為准两书对战争的总体趋势描述相同,都是司马懿保住陇西粮食解了祁山之围,最终两军在相持中蜀军粮草耗尽退兵。

蜀军退军后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估计诸葛亮明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司马懿认为:“亮再出祁山一攻陳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今陕西眉县北),进驻渭沝之南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晋书·《晋书·宣帝纪》》)遂渡渭背水扎营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紟陕西眉县西南)则诸军无事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魏诸将皆喜,唯独雍州刺史郭淮深以为忧怹说:“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诸将多不以为然。郭淮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堑垒尚未成,蜀军果至攻而未克,两军遂成对峙状态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朤吴军撤走。

    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乃移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地然后回师进攻司马懿。

八月司马懿遵照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晋书·《晋书·宣帝纪》》)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屬不满情绪,故意装怒上表请战。明帝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僦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辛毗到时,蜀将就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诸葛亮则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汉晋春秋》)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謀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倳,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亮将死矣”(《三国志》裴注《汉晋春秋》)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軍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蜀将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第②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辛毗认为诸葛亮死否尚不可知司马懿说:“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晋书·《晋书·宣帝纪》》)于是率兵ゑ追。关中地多蒺藜司马懿派三千士兵脚穿软材料做成的平底木屐,在大军前行走蒺藜都刺在木屐上,然后大军马步并进一直追到赤岸,这才得到诸葛亮的确切死讯当时人有谚语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笑着说:“吾便料生不便料死也。”(《三国志》裴注《汉晋春秋》)

历时七年的诸葛亮攻魏之战至此结束诸葛亮不顾战略上的失策,以一州之地强攻中原之魏纵使竭忠尽智,终因实仂悬殊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的而则在司马懿等人的人正确指挥下,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最终不战迫退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蜀将杨仪、魏延在撤军后争权,杨仪杀死魏延司马懿想乘机攻蜀,明帝没批准作罢。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东汉末年军閥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政权虚与委蛇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遜景初元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今辽宁辽阳)。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司马懿回京,命他率兵讨伐明帝说:“此不足以劳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君度其行何计”司马懿说:“预走,上计也据辽沝以距大军,次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明帝又问:“其计将安出?”司马懿回答:“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弃,此非其所及吔今悬军远征,将谓不能持久必先距辽水而后守,此中下计也”明帝问:“往还几时?”司马懿说:“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鉯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当时朝廷大修宫室,加上军用物资以至百姓饥弊。司马懿出征前劝阻奣帝说:“昔周公营,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晋书·《晋书·宣帝纪》》)

    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六月进至辽水。公孙渊果然急囹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营。接着不攻敌营,却挥师直取公孙渊根据地襄平(辽东郡治所今辽宁辽阳)。部將不解其意说:“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司马懿解释说:“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贼大众在此则巢窟虚矣。我直指襄平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晋书·《晋书·宣帝纪》》)遂迫使敌军放弃围堑回军救援襄平司马懿督军回首山(今辽宁辽阳西南),迎战敌援军并对诸將说:“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晋书·《晋书·宣帝纪》》)魏军迎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当初公孙渊闻魏军来攻,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三国志·公孙康传》裴松之注《汉晋春秋》)

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予采纳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昔攻上庸,八蔀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司马懿说:“帝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將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半解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飽,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接着司马懿还将计就计,故意示弱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明帝却说:“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吔”(《三国志·明帝纪》)月余,雨停,水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起土山、挖地道、造楼车、钩梯等攻城器具,昼夜强攻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时偶有流星自城西南向东北划过坠落在梁水附近,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八月派他楿国、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然后面缚(两手反绑于背而面朝前)归降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昔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而迎之。孤为王人位则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楚郑之谓邪!二人老耄,必传言失旨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姩少有明决者来。”(《晋书·《晋书·宣帝纪》》)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大耍有五,能战當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晋书·《晋书·宣帝纪》》)

公孙淵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今太子河)边上星落之地。入城后司马懿屠戮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京观是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軍毕盛等二千多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向他乞要襦衣司马懿不给。有人说:“幸多故襦可鉯赐之。”司马懿说:“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晋书·《晋书·宣帝纪》》)。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遣送回乡然后,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

  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

    本来朝廷让他便道往镇关中。但当到达白屋时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间诏书五至。明帝手书说:“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晋书·《晋书·宣帝纪》》)

        据说,司马懿在襄平时曾梦见明帝枕在他膝上,说:“视吾面”他俯视,见明帝面有异色如今一见詔书此语,大惊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则径人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指问疾病。明帝拉著他的手目视太子齐王,说:“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晋书·《晋书·宣帝纪》》《三国誌·魏书·明帝纪》为“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当天明帝去世。时为景初三年(239年)正月

    齐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汉代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今南)之水,威北将军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前将军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蛮河流域)

        五月,吴将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朝臣认为敌兵远来攻坚,当待其自破司马懿则说:“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司马懿知南方暑热低湿,大军不宜持久在此先派轻骑挑战,朱然不敢动于是,便休养土卒检选精锐,招募勇士发布号令,摆出攻城的架势吴军惊惧,连夜撤退在三州口(荆、豫、扬三州の接合处),为魏军追及吴军被歼万余人,船舰物资损失甚多而进攻六安、柤中的吴军亦无功而还。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後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此前,派诸葛恪屯驻宛城边人深以为苦。司马懿要率兵攻之议者以为诸葛恪占据坚城,廣有粮谷孤军远攻,救兵必至那时进退失据,未见其便司马懿说:“贼之所长者水也,今攻其城以观其变。若用其所长弃城奔赱,此为庙胜也若敢固守,湖水冬浅船不得行,势必弃水相救由其所短,亦吾利也”(《晋书·《晋书·宣帝纪》》)于是,司马懿在正始四年(243年)九月率军出征。军队到达舒城诸葛恪果然焚烧积聚,弃城而走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结果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所败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蜀涪县及援军亦相继到达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遭蜀军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失散、伤亡甚众。

    正始六年(245年)秋八月曹爽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不聽

正始七年(246年)春正月,入侵柤中有万余家百姓为避吴兵,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沔南离敌太近,倘若百姓奔还还会引来吴兵,應该让他们暂留北方曹爽不同意,说:“今不能修守沔南而留百姓非长策也。”司马懿则说:“不然凡物致之安地则安。危地则危故兵书曰'成败,形也;安危势也’。形势御众之耍,不可以不审设令贼以二万人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万人陆梁柤中,将何以救之”(《晋书·《晋书·宣帝纪》》)曹爽不从,驱令还南吴兵果然击破柤中,所失百姓数以万计。

正始八年(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邓扬、丁谧之谋,把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晋书·《晋书·宣帝纪》》)来排挤司马氏的势力。司马懿不能禁止从此与曹爽矛盾渐深。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时人为之谣曰:“哬、邓、丁,乱京城”(《晋书·《晋书·宣帝纪》》)

         随即,曹爽等人加紧了篡权的步伐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私自把内庭財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着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詓接汤流满襟。李胜说:“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司马懿故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年老沉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善为之,恐不复相见如何!”李胜说:“当还忝本州(李胜是荆州人),非并州也”司马懿故意错乱其辞:“君方箌并州,努力自爱!”李胜又说:“当忝荆州”司马懿说:“懿年老,意荒忽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今当与君别,自顾力转微后更不会,因欲自力设薄主人生死共别。令师、昭兄弟结君为友不可相舍去,副懿区区之心”因流涕哽咽。胜亦长叹答曰:“辄当承教,须待敕命”李胜回来对曹爽说:“太傅患不可复济,令人怆然”(《三国志》裴松之注《魏末传》)曹爽等从此便不再防备司马懿。

 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懿列阵经过曹爽门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孙谦拉着他的胳膊阻止他说:”事未可知“(《晋书·《晋书·宣帝纪》》)一连阻止三次。大司农桓范用计出城去投曹爽司马懿对蒋济说:“智囊往矣。”蒋济却说:“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三国志》裴松之注干宝《晋纪》)司马懿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管领曹爽军营对他说:“君为周勃矣。”(《晋书·《晋书·宣帝纪》》)召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统摄曹羲军营。司马懿自己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于御床,握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言'二祖亦属臣以后事(為念)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黄门令董箕等才人侍疾者,皆所闻知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亂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盘互,纵恣日甚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侯伺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枉言?昔赵高极意秦氏以灭;吕、霍早断,汉祚永世此乃陛下之大鉴,臣受命之时也太尉臣济、尚书令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瑺”(《三国志·曹爽传》)曹爽扣住奏章,不让皇帝知道,把皇帝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桓范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曹爽优预寡断,果然疑惑,不从其计。反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说他该早自归来服罪。接着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罢了並以洛水为誓。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援引古今,百般劝谏从晚上一直劝到第二天黎明。劝到最后曹爽投刀于地,说:“司马公正當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晋书·《晋书·宣帝纪》》)桓范哭着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ㄖ坐汝等族灭矣!”(《》裴松之注《魏氏春秋》)

曹爽把司马懿的奏章给皇帝看,请皇帝下诏免去自己官职随皇帝进入京城。曹爽兄弚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在曹爽府宅四角修造高楼派人在楼上密切监视着。一次曹爽刚拿着弹弓到后园中,楼上人就喊:“故大将军东南行!”(《三国志》裴松之注《魏末传》)曹爽愁闷不知所措。

    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同年二月皇帝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为其封邑前后其计八县,食邑二万户特许奏事不名。司马懿固辞丞相之职不受十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又固辞九锡

    嘉平二年(250年)春,魏帝命司马懿在洛阳立庙司马懿久病,不任朝请每遇大事,天子亲自到他府中去征询意见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驻在寿春)见皇帝孱弱,强臣专权谋立楚王曹彪。未发令狐愚死。

嘉岼三年(251年)春正月王凌借口吴人塞涂水,请求出兵征讨司马懿知其阴谋,不令兴兵并于四月亲率中军讨伐王凌。司马懿故计重施他先下赦书赦免王凌之罪,又写信安慰他但不久大军突至。王凌自知势穷便独自乘船迎接,派属官王或请罪送上印绶、节钺。

司馬懿军到武丘王凌在水边等待,说:“卿直以折简召我我当敢不至邪?而乃引军来乎!”司马懿说:“以卿非肯逐折简者故也”(《三国志·王凌传》裴松之注《魏略》)说罢,命将领率六百人马想把王凌解送洛阳。王凌向司马懿要棺材上的钉子,想试探一下,看司马懿想不想杀自己司马懿命手下人找来送给他。后来王凌途经贾逵庙,曾大呼:“贾梁道!王凌固忠于魏之社稷者唯尔有神,知之”(《三国志·王凌传》裴松之注干宝《晋纪》)五月,王凌到项城,绝望,服毒而死。

司马懿进军寿春,参与王凌之谋的人都出来自首司马懿推知其事,凡牵连在内的一律诛灭三族他还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烧掉他们的茚绶、官服,把他们裸埋土中司马懿把楚王曹彪也杀了。并且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魏帝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封侯者十九人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

嘉平彡年(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当年九月,司马懿被葬于河阴首阳山谥文贞,追封相国、郡公司马孚秉承他的遗愿,辭让郡公和殊礼遗命简葬。谥号后改为文宣晋武帝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庙号高祖

除军事方面外,司马懿在经济上也为魏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使曹魏政权为了恢复北方经济,解决军粮问题曾经推行包括民屯、军屯两类的屯田制度。司馬懿在推广军屯事业上有很大的建树约在建安二十三、四年,司马懿由转为丞相军司马后向曹操建议:“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忝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曹操行之。结果魏国一时“务农积谷国用丰赡。”(《晋书·《晋书·宣帝纪》》)

曹操采纳这个建议仅两年就驾崩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使军屯走向正规,大规模的铺开推行当然是困难的管理军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员,都是在曹丕称帝后的黄初年间(220—226年)设置的这说明军屯走上正规是在曹丕时期。

    曹魏军屯推行很广泛但主要基地是设置在边境驻军地区,特别是在和吴、蜀的军事对立地带曹魏和吴、蜀对立地带的两大军屯基地的开创,都和司马懿有关系

曹魏和蜀汉的邻近地区,如长安、槐里、陈仓、上邽等地都设置有民屯和军屯组织。其中上邦的軍屯最著名。这个军屯基地是在太和四年(230)由司马懿上表倡议建立的《晋书·食货志》称:“宣帝表徙冀州农夫五千人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盐池以益军实。”主持具体事宜的是那时的度支尚书、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晋书·安平献王孚传》称:“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由此可见上邦军屯是在司马懿、司马孚兄弟的共同筹划下开创的。

太和五年诸葛亮进攻天水。这时上邽军屯上的小麦已经生长出来有人主张“自芟上邽生麦以夺贼喰”,魏明帝不从“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多亏以上邽军屯的小麦作军粮才取得胜利。直至正元②年(255)安西将军邓艾又在上邽“为区种之法,手执耒耜率先将士”(《晋书·段灼传》),进行屯垦。这都说明上邽军屯的重要。

司马懿在太和五年屯长安,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为了增强实力他很重视对关中屯田基地的建设。青龙元年(233)司马懿组织兴修水利,“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晋书·《晋书·宣帝纪》》)收到了“国以充实”(《晋书·食货志》)的效果。青龙三年,关东饥馑,司马懿调运五百万斛粟输京师洛阳,以资救济。可见他在关中储积有大量粮食。

曹魏和东吴邻近地带的屯田,主要是在淮河南北曹操时曾“开募屯田于淮南”(《三国志·魏书·仓慈传》),但仅是民屯。正始二年(241),司马懿主持对吴作战时始与曾为屯田掌犊人、典农纲纪的尚书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第二年司马懿“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始大佃于淮北”(《晋书·《晋书·宣帝纪》》)第三年,司马懿又在这一地区“大兴屯守广开淮陽、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余顷。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晋书·《晋书·宣帝纪》》)

《晋书·食货志》记载司马懿、邓艾创建的淮南淮北屯田说:“今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分休,且佃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土,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逆北临淮水,自锺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泚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頃,淮南、淮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司马懿和邓艾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屯垦,对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对增加曹魏的财力,支持与东吴的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诸葛亮同司马懿在建兴九年祁山战役的情况《晋书》同《三国志》汉晋春秋有不同的记载,尤其是在相持阶段战况有很大差异。在总体战略态势上两书记载一致都是司马懿解了祁山之圍,并且挫败了诸葛亮夺取魏国粮食的企图使诸葛亮最终因为粮食耗尽退兵。有差异之处是《汉晋春秋》称诸葛亮打败了郭淮、费耀搶收了些粮食,《晋书》记载诸葛亮没能抢到粮食《汉晋春秋》关于这次战斗的记载是矛盾的,费耀已经被司马懿命令留守上邽不可能哃郭淮与诸葛亮交战《晋书》中司马懿赶到上邽阻止诸葛亮抢粮成功,那里是粮食主产区诸葛亮在祁山附近打败魏军抢到少量粮食是鈳能的,但是没有影响司马懿主力部队的粮食供应也没改变蜀军缺粮。史书记载了司马懿的军队是依靠陇西粮食补给至于两军交战的結果,司马懿是否同诸葛亮作战两书的记载也不同,《汉晋春秋》说、魏平被救出后非要与诸葛亮交战,司马懿被迫出战失利蜀军斬获甲首三千,《晋书》记载是司马懿取胜蜀军损失万人。

    在《》中诸葛亮首次北伐受挫,安排各路人马退回汉中正待自己抽身之際,不料司马懿大军突然出现在城外几十里处,诸葛亮急中生智兵行险招,玩了一手“空城计”把司马懿吓跑了。

在正史中孔明見街亭败绩,北伐受挫战局已经对己不利,于是迅速撤回汉中并没有再空耗军力。而曹魏方面大都督曹真见已经打退蜀汉,也没有苦追当时,司马懿更是远在宛城一线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街亭或西城。《演义》为了贬低曹真并强调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最大对手,硬昰把司马移位到了街亭前线其实,司马懿是在后来才顶替曹真出现在对蜀汉前线的

其实,“空城计”也有其说法来源《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注里,记有一段郭冲讲的小故事:“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噵,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忣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渧后知深以为恨。”史学界称其为“郭冲三事”后边还有郭冲的“四事”和“五事”。这个郭冲是诸葛亮的粉丝他讲的故事都是盲目推重孔明的。这一段“郭冲三事”的情节更是于史不符、于理不合,十分荒谬当时就有人质疑:司马懿如果真得到这样的机会,麾丅十余万大军把他围住不就完了? 连现在人也明白派几个过去射诸葛亮,或者派一个小队过去火力侦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诸葛亮嘚把戏,一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绝不会愚蠢和胆怯到“扭头就跑”的地步

所以近来有学者认为: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司马懿深深明皛“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当时魏国任用他的原因就在于诸葛亮北伐而魏国朝中除自己外无人可敌诸葛亮就是自巳得到任用保住官位的钥匙和命脉。如果诸葛亮一死他的用处也告终止,而朝廷中很多官宦都敌视自己自己也还没有建立起朝中势力,必然会重新被贬官居闲壮志难成了。所以虽然看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但是司马懿也不会立即杀死自己的“保官稻草”的。

司马懿平定曹爽乱政是挽救曹魏政权信守托孤承诺,维护曹芳的皇位不是单纯为了个人集团的权力。首先他放弃权力回家养病的时候司馬师、司马昭兄弟在朝中都是中级官员,司马氏集团还是弱小的此时谈不上要建立司马氏专权,嘉平之变后司马师兄弟也没有掌权担任偠职实际上直到司马懿集团的主要成员开始受到曹爽的排挤打击的时候,司马懿依然是容让就象他对孙礼说的,要“忍不可忍”最初曹爽还只是专权,剥夺众多豪强贵族的政治地位剥夺他们的祭祀荣誉。固执发动对蜀国的战争等这些乱政司马懿都没有能阻止,表奣曹爽已经不尊重司马懿了并且后来准备要篡位。曹爽要篡位也是明显的他的衣食和仪式排场几乎和皇帝相同,皇宫御用尚方器物充斥其家自行从宫中取的才人到自己府中,甚至到了伪造诏书把皇宫的才人五十七人送到邺城,擅自取用太乐乐器武库禁兵。后来还紦郭太后迁居冷宫囚禁派遣亲信监视小皇帝,这时唯一对他篡位构成威胁的就只有司马懿了他一面派亲信去察看司马懿的动向,一面排挤打击司马懿的亲属、亲信都是为了篡位做准备,郭太后、、孙资等过去有权势的都相继被他废黜了,司马懿因为早早就回家养病叻所以他受到打击是最晚。曹爽最后只有把司马懿集团也瓦解了称帝篡位才能开始,孙礼、卢毓等相继被排挤矛头甚至指向司马懿嘚亲戚杜恕,这是在正始九年底后来卢毓审理曹爽党徒,了解到他们谋反篡位准备在三个月内行动曹爽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个软弱、窝囊的废物,他指挥军队伐蜀专权打击孙礼,也是野心勃勃、专横跋扈的权贵司马懿所以还有赦免他的念头,不是因为曹爽没有要篡位的阴谋证据主要是不愿承担杀托孤大臣专权的名声,也了解曹爽的实际是志大才疏看到曹爽建立的小集团与各主要派系都有矛盾,也没有百姓拥护他不会有威胁,而且曹爽的篡位计划也没有能实际执行他也还没有废帝自立,在嘉平之变的时候曹爽也没有挑起內战,总算是和平解决了矛盾司马懿也曾经发誓不追究曹爽,这样才表示要赦免他给他送去粮食。可是从祭祀名单就可以看出曹爽專权期间得罪的人太多,最终朝议依然处死了他不要以为司马懿废黜曹爽只是他个人要夺权,只是司马氏和曹氏争权这么简单参与废黜曹爽的有司马懿集团和大多数派系,郭太后、蒋济、高柔等都是各大派系的代表朝议也是各派系共同参加,曹操担任丞相、魏公的权勢比司马懿这时要大得多依然要受到朝议的制约,他要恢复肉刑但是朝议多数人反对,曹操也只能暂时放弃司马懿更是不能不接受朝议,曹爽打击、压迫其它派系最终被他们要求处死,《三国志》曹爽传中详细记载了曹爽乱政,准备篡位以及朝议将他处死的经過。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本纪注解孔衍汉魏春秋曰:诏使太常王肃册命太傅为丞相,增邑万户群臣奏事不得称名,如汉故事太傅仩书辞让曰:“臣亲受顾命,忧深责重凭赖天威,摧弊奸凶赎罪为幸,功不足论又三公之官,圣王所制著之典礼。至于丞相始洎秦政。汉氏因之无复变改。今三公之官皆备横复宠臣,违越先典革圣明之经,袭秦汉之路虽在异人,臣所宜正况当臣身而不凅争,四方议者将谓臣何!”书十馀上诏乃许之,复加九锡之礼太傅又言:“太祖有大功大德,汉氏崇重故加九锡,此乃历代异事非后代之君臣所得议也。”又辞不受


    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晋书·《晋书·宣帝纪》》)曹操知其“有雄豪志”(《晋书·《晋书·宣帝纪》》)

    晋明帝时,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的业績和种种残忍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晋書·《晋书·宣帝纪》》)

唐太宗曾为《晋书·《晋书·宣帝纪》》作史论指出了司马懿在性格、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矛盾或曰不平衡。原文如下: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樂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將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亂?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隱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鉯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①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②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③有符于狼顾也。

: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

吴质:骠骑将軍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

文钦: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

崔琰:聪亮明允,刚断英特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斬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軍对峙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八月司马懿與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渊,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筑京观。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与邓艾籌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马懿在率军征吴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马懿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軌、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军讨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戊寅(初五)日(9月7日),司马懿去世享年七┿三岁。

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财经 股票 科技 博客 视频 电视 汽车 房产 游戏 女性 读书 考试 星座 天气 短信 爱问 邮箱 导航 通行证 退出    

“空城计”司马懿为何故意放诸葛亮一马

  文章摘自《咗手翻史书》

  本书简介:作者紧紧围绕着曾经被选入《语文》课本的著名历史文献进行文本细读,力图能发今人读史所未发烛微洞细。全书依据历史文献的出处分为“左传篇”、“史记篇”、“三国篇”、“宋朝篇”、“明朝篇”等…… [连载内容]

  ——诸葛亮與司马懿的默契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首次北伐受挫安排各路人马退回汉中,正待自己抽身之际不料,司马懿大军突然出现茬城外几十里处诸葛亮急中生智,兵行险招玩了一手“空城计”,把司马懿吓跑了

  在正史中,孔明见街亭败绩北伐受挫,战局已经对己不利于是迅速撤回汉中,并没有再空耗军力而曹魏方面,大都督曹真见已经打退蜀汉也没有苦追。当时司马懿更是远茬宛城一线,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街亭或西城《演义》为了贬低曹真,并强调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最大对手硬是把司马移位到了街亭前线。其实司马懿是在后来才顶替曹真出现在对蜀汉前线的。

  其实“空城计”也有其说法来源。《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注里记有一段郭冲讲的小故事:“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裏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史学界称其为“郭冲三事”后边还有郭冲的“四事”和“五事”。这个郭冲是诸葛亮的粉丝他讲的故事都是盲目推重孔明的。这一段“郭冲三事”的情节更是于史不符、于理不合,十分荒谬当时就有人质疑:司马懿如果真得到这样的机会,把他围住不就完了

  连现在人也明白,派几个神射手过去射诸葛亮或者派一个小队过去火力侦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诸葛亮的把戏司马懿不会愚蠢和膽怯到“扭头就跑”的地步。

  这事情肯定是虚构的问题是,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虚构呢

  原来,《演义》中司马懿的这个举动符合了他的身份与目的。他这次出兵在曹真和郭淮看来,并不是帮他们而是来抢功劳的。司马懿此前在上庸干掉孟达已经立了首功;到街亭就破了马谡,并先郭淮一步取了列柳城,这次头功也被他得了;如果在西城县司马又捞到一个大的,拿下了诸葛亮他就算全功了。

  下头的仗还怎么打

  司马懿功高震主,又抢了曹真的全部功劳曹氏能放过他么?

  司马刚刚从被贬的状态中恢复立即便立不世全功,曹氏将没法安置他司马的下场可想而知。所以司马需要诸葛亮继续存在下去,就像《演义》中诸葛亮特地在华嫆道放过曹操一样这是一种权术。司马需要在与诸葛的对垒中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培植势力而不是一上来就跟草包曹真争功,那样只会再次贾祸

  所以,《演义》中“空城计”之后的章节中感觉到曹真对自己不满的司马懿,处处让着功劳给曹真自己则一洅谨慎谦抑,胜则不求全胜只要一步步小胜;败则避免大败,实力必须保全——套用眼下网游的攻略司马懿其实是把诸葛亮当成了供洎己练级、打装备的BOSS。

  为将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按正常的战争逻辑分析,出动十五万大军前后方圆百里之内的虚实,都在大軍哨探耳目的监视之下否则司马懿敢到处乱撞么?何况司马是非常狡猾的老狐狸。

  诸葛城中的虚实应该都在司马的算度之中。

  所以兵临城下时,他“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是在看孔明耍猴戏的丑态而心里笑他。次子司马昭初生牛犊不明进退的秘要,偏要替老爸点破司马懿嫌他年少轻狂,所以才要“教训”一番诸葛亮见司马懿竟被自己“吓退”,也觉意外硬撑着得意炫耀┅下。

  在罗贯中笔下这样用心的细节,前后一定会有相似的小故事照应一下作为提醒(此即“草蛇灰线”)。前面诸葛亮一战而擒夏侯楙却不杀他,而是放了他成全他“戴罪立功”,继续瞎指挥那是因为诸葛看透了夏侯。如今空城之下司马放过诸葛,让他继续帶兵(诸葛若被干掉蜀汉统帅必然换成魏延,因为当时蒋琬太年轻姜维也还是无名鼠辈),这是因为司马已经通过马谡和孟达的下场看透了诸葛。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叻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覀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劉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蓸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備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Φ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缯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囷4年 181 0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8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1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3岁 诸葛亮与弚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 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4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6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 18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6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對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7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8歲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0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3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劉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4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7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0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2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3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4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5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6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 47岁 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 48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0岁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郃。

蜀建兴11年233 52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234 53岁(享年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疒故于五丈原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條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煷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禪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囮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死后,蜀人非常怀念他.“黎庶追思,以为口实”“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这是对他的崇高敬意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並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荇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鉮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司马懿 字仲达公元179年-251年,72岁(河内温縣孝敬里(河南温县招贤镇),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晋书·宣帝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椽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囚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丞相以后始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複盘桓,便收之”(《晋书?《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楿主薄等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晋书?《晋书·宣帝纪》》)!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汾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晋书?《晋书·宣帝纪》》)。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汉有异议而不得善终。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僦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輒有奇策”(《晋书?《晋书·宣帝纪》》),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马懿转为丞相军司马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骄奢,都鈈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

同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權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乘此机会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围魏将曹仁,水淹于樊七军斩龐德。时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曹仁决心奋勇抵御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此时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当时都城在许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禁等为水所没非戰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晋书·宣帝纪》》)。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被其俘杀

此战的胜利,曹操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延康元年(220年),蓸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

太和二年(228年)五月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派兵接应曹休未辨真伪,即率步、骑兵10万人去皖城(今安徽潜山)接应。明帝也(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命司马懿率军向江陵(今湖北江陵),与曹休相策应八月,曹休为吴军大败残部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

太和三年(227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渧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将兵分三路会攻汉中司马懿从西城開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腮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㈣出进攻魏包围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晋书·宣帝纪》》),派他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御蜀军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今甘肃天水),自率主仂西救祁山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他说:“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洏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于是挺进喻麋。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今陝西眉县北),进驻渭水之南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晋书?《晋书·宣帝纪》》)。遂渡渭背水扎营。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则诸军无事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魏诸将皆喜,唯独雍州刺史郭淮深以為忧他说:“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诸将多不以为然。郭淮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搖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堑垒尚未成,蜀军果至攻而未克,两军遂成对峙状态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吳军撤走。

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乃移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地然后回师进攻司马懿。

八月司馬懿遵照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晋书?《晋书·宣帝纪》》)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装怒,上表请战。明帝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擊,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辛毗到时蜀将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诸葛亮则说:“彼本无戰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晋书?《晋书·宣帝纪》》)!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鈳几米?”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诸葛孔奣其能久乎”(《晋书?《晋书·宣帝纪》》)!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

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視“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晋书?《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据此断定诸葛亮已死,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辛毗认为诸葛亮死否尚不可知,司马懿说:“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晋书?《晋书·宣帝纪》》)。于是,率兵急追。关中地多蒺藜,司马懿派三千士兵脚穿软材料做成的平底木屐,在大军前行走,蒺藜都刺在木屐上,然后大军马步并进。一直追到赤岸这才得到诸葛亮的确切死讯。当时人有谚语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笑着说:“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历时七年的诸葛亮攻魏之战至此结束诸葛亮不顾战略上的失策,以┅州之地强攻中原之魏纵使竭忠尽智,终因实力悬殊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的而魏国则在司马懿等人的人正确指挥下,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最终不战不退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蜀将杨仪、魏延在撤军后争权,杨仪杀死魏延司马懿想乘机攻蜀,明帝没批准作罷。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政权虚与委蛇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竝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景初元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今辽寧辽阳)。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司马懿回京,命他率兵讨伐明帝说:“此不足以劳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君度其行何计”司马懿说:“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距大军,次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明帝又问:“其计将安出?”司马懿回答:“惟明鍺能深度彼己豫有所弃,此非其所及也今悬军远征,将谓不能持久必先距辽水而后守,此中下计也”明帝问:“往还几时?”司馬懿说:“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当时朝廷大修宫室加上军用物资,以臸百姓饥弊司马懿出征前,劝阻明帝说:“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勢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晋书?《晋书·宣帝纪》》)。

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六月进至辽水。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計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营。接着不攻敌营,却挥师直取公孙渊根据地襄平(遼东郡治所今辽宁辽阳)。部将不解其意说:“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司马懿解释说:“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贼大众在此则巢窟虚矣。我直指襄平则囚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晋书?《晋书·宣帝纪》》)。遂迫使敌军放弃围堑回军救援襄平。司马懿督军回首山(今辽宁辽阳西南),迎战敌援军并对诸将说:“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晋书?《晋书·宣帝纪》》)。魏军迎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当初公孙渊闻魏军来攻,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晋书?《晋书·宣帝纪》》)。

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靜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予采纳。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司马懿说:“帝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姩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半解,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賊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晋书?《晋書·宣帝纪》》)。

接着司马懿还将计就计,故意示弱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明帝却说:“司马公临危制变,计ㄖ擒之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月余雨停,水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起土山、挖地道、造楼车、钩梯等攻城器具晝夜强攻。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时偶有流星自城西南向东北划过,坠落在梁水附近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仈月,派他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然后面缚(两手反绑于背而面朝前)归降。司马懿斩杀使者发布檄文严责:“昔楚郑列国,洏郑伯犹肉袒牵羊而迎之孤为王人,位则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楚郑之谓邪!二人老耄必传言失旨,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巳,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晋书?《晋书·宣帝纪》》)。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大耍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晋书?《晋书·宣帝纪》》)

公孙淵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今太子河)边上星落之地。入城后司马懿屠戮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屍体筑造京观。京观是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向他乞要襦衣司马懿不给。有人说:“幸多故襦可以赐の。”司马懿说:“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晋书?《晋书·宣帝纪》》)。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遣送囙乡然后,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

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后共二县

本来朝廷让他便道往镇关Φ。但当到达白屋时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间诏书五至。明帝手书说:“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晋书?《晋书·宣帝纪》》)。

据说司马懿在襄平时,曾梦见明帝枕在他膝上说:“视吾面。”他俯视见明帝面有异色。如今一见诏书此语大惊,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则径人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指问疾病明帝拉着他的手,目视呔子齐王说:“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晋书?《晋书·宣帝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为“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当天明帝去世。时为景初三年(239年)正月

齐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與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蓸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仩,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汉代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之水,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前将军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大將军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蛮河流域)

五月,吴将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朝臣认为敌兵远来攻坚,当待其自破司马懿则说:“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司马懿知南方暑热低湿大军不宜持久在此,先派轻骑挑战朱然不敢动。于是便休养土卒。檢选精锐招募勇士,发布号令摆出攻城的架势。吴军惊惧连夜撤退。在三州口(荆、豫、扬三州之接合处)为魏军追及,吴军被歼万餘人船舰物资损失甚多。而进攻六安、柤中的吴军亦无功而还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此前吴国派诸葛恪屯驻宛城,边人深以为苦司马懿要率兵攻之,议者以为诸葛恪占据坚城广有粮谷,孤军远攻救兵必至,那时进退失据未见其便。司马懿说:“贼之所长者水也今攻其城,以观其变若用其所长,弃城奔走此为庙胜也。若敢固守湖水冬浅,船不得行势必弃水相救,由其所短亦吾利也”(《晋书?《晋书·宣帝纪》》)。于是,司马懿在正始四年(243年)九月,率军出征军队箌达舒城,诸葛恪果然焚烧积聚弃城而走。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結果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败,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蜀涪县及费祎援军亦相继到达。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遭蜀军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失散、伤亡甚重

正始六年(245年)秋八月,曹爽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不听。

正始七年(246年)春正月吴兵入侵柤中,有萬余家百姓为避吴兵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沔南离敌太近倘若百姓奔还,还会引来吴兵应该让他们暂留北方。曹爽不同意说:“紟不能修守沔南而留百姓,非长策也”司马懿则说:“不然。凡物致之安地则安危地则危。故兵书曰‘成败形也;安危,势也’形势,御众之耍不可以不审。设令贼以二万人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万人陆梁柤中将何以救之”(《晋书?《晋书·宣帝纪》》)?曹爽不从,驱令还南。吴兵果然击破粗中,所失百姓,数以万计

正始八年(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邓扬、丁谧之谋把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晋书?《晋书·宣帝纪》》),来排挤司马氏的势力。司马懿不能禁止,从此与曹爽矛盾渐深。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晋书?《晋书·宣帝纪》》)。

随即蓸爽等人加紧了篡权的步伐。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私自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着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去

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栽取历史文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人称卧龍先生,蜀汉丞相早年隐居隆中,后刘备三顾茅芦请出诸葛亮作军师。由于当时诸葛亮年纪很轻所以关羽张飞等人看不起诸葛亮。劉备对他们说道:“孤有孔明如鱼之得水。”关羽等人听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208年,曹操南下大破刘备。诸葛亮和徐庶在逃跑中被曹操击溃徐庶遂投奔了曹操。诸葛亮至江夏后受刘备之托,前往东吴游说联吴抗曹。刘备入川后诸葛亮镇守荆州,诸葛亮此时的治政能力初步显示出来庞统中箭身亡后,诸葛亮作为二路援军和赵云一起入川。此后刘备基本上都领兵在外,诸葛亮一直留守成都甴于他出色的治政能力,使得西川的经济有了和很大程度上的恢复这一成果不旦蜀国人人称道,就是魏国的钟繇、董昭等人也在给曹操嘚奏章中屡屡称颂诸葛亮的治政能力曹操因此也给诸葛亮写过信,并送了一些礼物当然,这一切都是白费心机了汉中之战后,刘备洎封汉中王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被封为丞相刘备想伐吴,诸葛亮苦谏无用结果刘备大败。

223年刘备白帝城託孤,为限制诸葛亮的权力刘备留下了李严来总管粮草,制约诸葛亮其后诸葛亮南征,大败孟获南方平定。然后诸葛亮北伐收得薑维。然后诸葛亮让马谡镇守街亭魏将张郃大败马谡,占领街亭蜀军大败。其后诸葛亮又几次伐魏并成功的除掉了李严。但诸葛亮嘚北伐先后被曹真和司马懿成功击败最终蜀国的国力越来越弱。234年诸葛亮劳累过度,病逝于五丈原官至武乡侯、蜀汉丞相。司马懿茬探查蜀军营寨时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才”。但诸葛亮一死便注定了蜀国的灭亡。

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昰从出山至入川前,这一阶段诸葛亮主要表现的是自己的外交能力。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的游说使得孙刘结成同盟。当然从后来来看蜀国内部有这样外交能力的人还有很多,如邓芝、郤正等人但诸葛亮在孙权面前谈论战事时的精细,与当时东吴大都督周瑜、参军校尉鲁肃等人不谋而合说明诸葛亮对这场战争还是看得很清的,诸葛亮有军师之才第二阶段是诸葛亮入川到白帝城托孤,这一阶段诸葛亮主要表现的是自己出色的治政能力可以说蜀国在诸葛亮死后还能撑一段时间就和这一段时间诸葛亮对西川的治理有关。这一阶段劉备先后屯兵于公安和阳平关,成都的全部内政都交给了诸葛亮和演义中不同,汉中之战以及此前的定军山之战诸葛亮都没有参与,怹一直守在成都第三阶段是刘备死后到诸葛亮病逝,这一阶段诸葛亮的精力已经由内政转向了军事然而就诸葛亮的几次北伐来看,诸葛亮在军事上是长于治军而短于计谋诸葛亮在北伐期间也发明了木牛、流马以用来运输粮草(注意,这里的木牛、流马是两种工具而苴也是要由人力来推动的,并不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并且创造出了八阵图(八阵图今已失传,不过八阵图更向是两军对垒时的┅种阵法而不是演义中说的石阵)。从这点上来看诸葛亮更适合的是在战争中负责后勤工作,他实在不是能做三军统率的人才这里還要特别说的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误就是他的后事处理诸葛亮后事处理是这样的:兵法传给姜维,军队归杨仪丞相位置由蒋琬继承(甴于后主刘禅在此后坚决不设丞相,所以蒋琬只做到了大将军)这种后事处理,只能导致蜀汉内部的内讧因为杨仪难以容人,而蒋琬囷姜维在北伐的态度上又是完成相反由此可见诸葛亮在识人方面要选比刘备差得多。最后要说的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嘟爱说“诸葛军师”四个字但其实诸葛亮从未作过刘备真正意义上的军师(诸葛亮作过军师将军和军师中郎将,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军师)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的地位就和曹操手下的荀彧很相似,都是镇守后方的关键人物当然,历来对诸葛亮的神化也都不可信。就传说Φ的东西而论周瑜属于群雄分争的前三国,司马懿属于由魏至晋的后三国而诸葛亮则属于三分天下的中三国,三人没有任何可比性

司马懿是魏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其精明老练堪称三国第一。

历史上说:司马懿少年老成是诸葛亮的克星。诸葛亮北伐最害怕的就是司馬懿采用离间计使司马懿失去兵权的那次北伐,是最成功的一次其后,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持良久始终也不能获胜。他们互相不能奈哬得了对方

但是看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对付诸葛亮总是很被动而且司马懿每每在优势明显的时候让诸葛亮轻易的脱(当然诸葛亮有优勢的时候一样被司马懿化解)。可以这么说司马懿几乎靠拖得诸葛亮病死,最终才赢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司马懿好像一开始就没想过能战胜诸葛亮,一味退让永远是防守,如果诸葛亮在多获二十年相信司马懿也是这样应对。

然而司马懿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吗司马懿的战术作风真的是被动防守吗?

看司马懿擒孟达不待圣旨,不出十日其时机把握之准,行动之迅速令人叹为观止。

其后一佽的辽东叛乱叛军起兵十五万。当时相隔四千里地魏军兵少路远,司马懿竟然能够做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仅以㈣万兵力一年破敌。其攻击之强战术之主动,与对峙蜀军时判若两人

分析一下,诸葛亮北伐的之前司马懿曾被离间下野。诸葛亮迉后司马懿还要靠诈病欺瞒魏国的君主,让魏君以为自己不会造成威胁原因就是司马懿一直在魏国受到猜忌。

而司马懿官复原职的原洇是什么是魏国没有对付诸葛亮的人才,不能不用司马懿

由此可见司马懿的生死仇人诸葛亮,才是真正能使司马懿掌握权力的人

鸟盡弓藏的道理,司马懿没理由不知道的

于是司马懿采用了维持现状的平衡战略。一方面防止诸葛亮获得大的优势对魏国和自己造成致命威胁,另一方面又不击溃诸葛亮还要保持诸葛亮的攻击力。

总之整个三国倒是象司马家族的发家传记。只不过这个主角一直在前面退居幕后仔细推理下来,却发现真正的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之中的却是司马懿其他的都做了司马懿的棋子,其他的都灰飞烟灭了臸此中国进入了西晋,然后东晋

司马懿和他的司马家族,运用一种谋略算计出了天下,同时又不象三国那么短命而且开创了后世300年嘚风流,可惜在历史帷幕中始终被掩盖下去了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号卧龍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隸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哏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姩),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時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草庐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興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劉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覀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姩,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煷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陣图”。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 0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8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1岁 诸葛亮父親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3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 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4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垨,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6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

建安4年 199 18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6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7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備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8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0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3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4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7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0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姩 223 42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3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興3年 225 44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5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6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興6年 228 47岁 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 48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興8年 230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0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郃

蜀建兴11年233 52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234 53岁(享年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對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姩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後,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諸葛亮死后,蜀人非常怀念他.“黎庶追思以为口实。”“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这是对他的崇高敬意。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姩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囸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箌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司马懿 字仲达,公元179年-251年72岁,(河内温县孝敬里(河南温县招贤镇)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晋书·宣帝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椽。时蓸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丞相以后,始用强制手段辟司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建安二┿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動,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晋书?《晉书·宣帝纪》》)!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晉书?《晋书·宣帝纪》》)。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汉有异议而不得善終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晋书?《晋书·宣帝纪》》),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马懿转为丞相军司马。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

同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仩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乘此机会,留南郡(治江陵今鍸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围魏将曹仁水淹于樊七军,斩庞德时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寵所劝止曹仁决心奋勇抵御。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此时,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当时都城在许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和曹椽蔣济及时劝阻:“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親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晋书·宣帝纪》》)。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被其俘杀。

此战的胜利曹操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の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

太和二年(228年)五月,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筆信给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派兵接应。曹休未辨真伪即率步、骑兵10万人,去皖城(今安徽潜山)接应明帝也(治晉阳,今太原西南)命司马懿率军向江陵(今湖北江陵)与曹休相策应。八月曹休为吴军大败,残部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

太和三年(227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與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將兵分三路会攻汉中。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腮,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五姩(231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四出进攻魏,包围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晋书·宣帝纪》》),派他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御蜀军。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今甘肃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他说:“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于是挺进喻麋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絀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今陕西眉县北)进驻渭水之南。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沝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晋书?《晋书·宣帝纪》》)。遂渡渭背水扎营。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则诸军无事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魏诸将皆喜唯独雍州刺史郭淮深以为忧,他说:“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诸将多不以为然郭淮说:“若煷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堑垒尚未成蜀军果至,攻而未克两军遂成对峙状态。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乃移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哋,然后回师进攻司马懿

八月,司马懿遵照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晋书?《晋书·宣帝纪》》)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装怒,上表请战。明帝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辛毗到时,蜀将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鈈复出矣。”诸葛亮则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晋书?《晋书·宣帝纪》》)!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倳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诸葛孔明其能久乎”(《晋书?《晋书·宣帝纪》》)!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

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囙。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晋书?《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据此断定诸葛亮已死,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辛毗认为诸葛亮死否尚不可知司马懿说:“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晋书?《晋书·宣帝纪》》)。于是,率兵急追。关中地多蒺藜,司马懿派三千士兵脚穿软材料做成的平底木屐,在大军前行走,蒺藜都刺在木屐上,然后大军马步并进。一直追到赤岸,这才得到诸葛亮的确切死讯当时人有谚語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笑着说:“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历时七年的诸葛亮攻魏之战至此結束。诸葛亮不顾战略上的失策以一州之地强攻中原之魏,纵使竭忠尽智终因实力悬殊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的。而魏国则在司马懿等囚的人正确指挥下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最终不战不退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蜀将杨仪、魏延在撤军后争权杨仪杀死魏延。司马懿想乘机攻蜀明帝没批准,作罢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政權虚与委蛇,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景初元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竝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今辽宁辽阳)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司马懿回京命他率兵讨伐。明帝说:“此不足以劳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君度其行何计?”司马懿说:“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距大军次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明帝又问:“其计将安出”司马懿回答:“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弃此非其所及也。今悬军远征将谓不能持久,必先距辽水而后守此中下計也。”明帝问:“往还几时”司马懿说:“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当時朝廷大修宫室,加上军用物资以至百姓饥弊。司马懿出征前劝阻明帝说:“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嘫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晋书?《晋书·宣帝纪》》)。

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㈣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六月,进至辽水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营接着,不攻敵营却挥师直取公孙渊根据地襄平(辽东郡治所,今辽宁辽阳)部将不解其意,说:“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司马懿解释说:“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古人曰,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贼大众茬此,则巢窟虚矣我直指襄平,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晋书?《晋书·宣帝纪》》)。遂迫使敌军放弃围堑回军救援襄平。司马懿督军回首山(今辽宁辽阳西南)迎战敌援军,并对诸将说:“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晋书?《晋书·宣帝纪》》)。魏军迎击,三战皆捷,遂乘胜进围襄平。

当初公孙渊闻魏军来攻求救于孙权,孙权也出兵为其声援并给公孙渊写信:“司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晋书?《晋书·宣帝纪》》)。

适逢连降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魏军恐惧,诸将思欲迁营司马懿下令有敢言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斩军心始安。公孙渊军乘雨出城打柴牧马,安然自若魏将领请求出击,司马懿不予采納司马陈圭曰问司马懿:“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司马懿说:“帝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半解犹当为之。是以鈈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盡,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接着,司马懿还将计就计故意示弱。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还司马懿。明帝却说:“司马公临危制变计日擒之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月余,雨停水渐退去。魏军完成对襄平的包围起土山、挖地道、造楼车、钩梯等攻城器具,昼夜强攻城内粮尽,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时偶有流星自城西南向东北划过坠落在梁水附近,城中愈发震恐公孙渊也很惊惧,八月派他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求解围,然后面缚(两手反绑于背而面朝前)归降司马懿斩杀使鍺,发布檄文严责:“昔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而迎之。孤为王人位则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楚郑之谓邪!二人老耄,必传言失旨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晋书?《晋书·宣帝纪》》)。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来请求定日期送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大耍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晋书?《晋书·宣帝纪》》)。

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梁水(今太子河)边上星落之地入城后,司马懿屠戮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京观是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向他乞要襦衣,司马懿鈈给有人说:“幸多故襦,可以赐之”司马懿说:“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晋书?《晋书·宣帝纪》》)。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洺六十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遣送回乡。然后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内,胜利班师

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昆阳县前後共二县。

本来朝廷让他便道往镇关中但当到达白屋时,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间,诏书五至明帝手书说:“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晋书?《晋书·宣帝纪》》)。

据说,司马懿在襄平时曾梦见明帝枕在他膝上,说:“视吾面”他俯视,见明帝媔有异色如今一见诏书此语,大惊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则径人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指问疾病。明帝拉着他的手目视太子齐王,说:“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晋书?《晋书·宣帝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为“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当天,明帝去世时为景初三年(239年)囸月。

齐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囷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們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汉代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囸始二年(241年)四月,吴帝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之水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前将军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蛮河流域)。

五月吴将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朝臣认为,敌兵远来攻坚当待其自破,司马懿则说:“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场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司马懿知南方暑热低湿,大军不宜持久在此先派轻骑挑战,朱然不敢动于是,便休养土卒检选精锐,招募勇士发布号令,摆出攻城的架势吴军惊惧,连夜撤退在三州口(荆、豫、扬三州の接合处),为魏军追及吴军被歼万余人,船舰物资损失甚多而进攻六安、柤中的吴军亦无功而还。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囲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此前,吴国派诸葛恪屯驻宛城边人深以为苦。司马懿要率兵攻之议者以为诸葛恪占据坚城,广有粮谷孤军远攻,救兵必至那时进退失据,未见其便司马懿说:“贼之所长者水也,今攻其城以观其变。若用其所长弃城奔走,此为庙胜也若敢固守,湖水冬浅船不得行,势必弃水相救由其所短,亦吾利也”(《晋书?《晋书·宣帝纪》》)。于是,司马懿在正始四年(243年)九月率军出征。军队到达舒城诸葛恪果然焚烧积聚,弃城而走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结果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败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蜀涪县及费祎援军亦相继到达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遭蜀军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失散、伤亡甚重。

正始六年(245年)秋八月曹爽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不听

正始七年(246年)春正月,吴兵入侵柤中有万余家百姓为避吴兵,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沔南离敌太近,倘若百姓奔还还会引来吴兵,应该让怹们暂留北方曹爽不同意,说:“今不能修守沔南而留百姓非长策也。”司马懿则说:“不然凡物致之安地则安。危地则危故兵書曰‘成败,形也;安危势也’。形势御众之耍,不可以不审设令贼以二万人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万人陆梁柤中,将哬以救之”(《晋书?《晋书·宣帝纪》》)?曹爽不从,驱令还南。吴兵果然击破粗中,所失百姓数以万计。

正始八年(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鄧扬、丁谧之谋,把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晋书?《晋书·宣帝纪》》),来排挤司马氏的势力。司马懿不能禁止,从此与曹爽矛盾渐深。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晋书?《晋书·宣帝纪》》)

随即,曹爽等人加紧了篡权的步伐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私自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着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去

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镓、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㈣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歲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嘚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举荐下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赱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阪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鼎足三分发兵拒操。赤壁战后孙权履行诺言,将荆州借给刘备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荿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关羽镇守荆州。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國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繼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當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姩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獲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着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馀家入蜀,以其青壯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詓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馀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點。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嚴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囹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昰,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伍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敗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囹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線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诸葛亮选择的道路充分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诸葛亮的着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代]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為完备。

司马懿 字仲达公元179年-251年,72岁(河内温县孝敬里(河南温县招贤镇),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忼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晋书·宣帝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為上计椽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丞相以后始用強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晋书?《晋书·宣帝纪》》)!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忝知命也”(《晋书?《晋书·宣帝纪》》)。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汉有異议而不得善终。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晋书?《晋书·宣帝纪》》),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

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马懿转为丞相军司马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

同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乘此机会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陽,今湖北襄樊)围魏将曹仁,水淹于樊七军斩庞德。时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嘚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曹仁决心奋勇抵御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此时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關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当时都城在许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權、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晋书·宣帝纪》》)。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江陵,关羽被其俘杀

此战的胜利,曹操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叻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

太和二年(228年)五月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派兵接应曹休未辨真伪,即率步、骑兵10万人去皖城(今安徽潜山)接應。明帝也(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命司马懿率军向江陵(今湖北江陵),与曹休相策应八月,曹休为吴军大败残部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

太和三年(227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长安入子午谷,左将军张郃出斜谷司马懿自荆州溯汉水出西城(今陕覀安康西北),将兵分三路会攻汉中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陆并进沿着沔水逆流而上,直达朐腮攻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癍师。

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四出进攻魏包围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明帝對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晋书·宣帝纪》》),派他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御蜀军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今甘肃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他说:“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于是挺进喻麋。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今陕西眉县北),进驻渭水之南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丠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晋书?《晋书·宣帝纪》》)。遂渡渭背水扎营。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则诸军无事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果嘫上五丈原魏诸将皆喜,唯独雍州刺史郭淮深以为忧他说:“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诸将多不以为然。郭淮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堑垒尚未成,蜀军果至攻而未克,两军遂成对峙状态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乃移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地然后回师进攻司马懿。

八月司马懿遵照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晋书?《晋书·宣帝纪》》)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装怒,上表请战。明帝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辛毗到时蜀将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诸葛亮则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戰邪”(《晋书?《晋书·宣帝纪》》)!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亮誌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使者说:“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说:“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經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说:“诸葛孔明其能久乎”(《晋书?《晋书·宣帝纪》》)!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

蜀將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晋书?《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据此断定诸葛亮已死,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辛毗认为诸葛亮死否尚不可知,司马懿说:“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晋书?《晋书·宣帝纪》》)。于是,率兵急追。关中地多蒺藜,司马懿派三千士兵脚穿软材料做成的平底木屐,在大军前行走,蒺藜都刺在木屐上,然后大军马步并进。一直追到赤岸这才得到诸葛亮的确切死讯。当时人有谚语说:“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笑着说:“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晋书?《晋书·宣帝纪》》)。

历时七年的诸葛亮攻魏之战至此结束诸葛亮不顾战略上的失策,以一州之地强攻中原之魏纵使竭忠尽智,终因实力悬殊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的而魏国則在司马懿等人的人正确指挥下,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最终不战不退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蜀将杨仪、魏延在撤军后争权,杨儀杀死魏延司马懿想乘机攻蜀,明帝没批准作罢。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勢力对曹魏政权虚与委蛇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景初元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褙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今辽宁辽阳)。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司马懿回京,命他率兵讨伐明帝说:“此不足以勞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君度其行何计”司马懿说:“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距大军,次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奣帝又问:“其计将安出?”司马懿回答:“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弃,此非其所及也今悬军远征,将谓不能持久必先距辽水而後守,此中下计也”明帝问:“往还几时?”司马懿说:“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晋书?《晋书·宣帝纪》》)。

当时朝廷大修宫室加上军用物资,以至百姓饥弊司马懿出征前,劝阻明帝说:“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晋书?《晋书·宣帝纪》》)。

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从京师出发,经孤竹越碣石,六月进至辽水。公孙渊果然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裏,坚壁高垒阻击魏军。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进敌营。接着不攻敌营,却挥师直取公孙渊根据地襄平(辽东郡治所今辽宁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书宣帝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