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在十七世纪初的战力是不是天下无敌奖门人

《三国演义》在满清打下明朝江山起了什么作用?
《三国演义》在满清打下明朝江山起了什么作用?
十七世纪的中叶,满清灭了,虽说是朝代更替,天理循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满清与明朝打仗打了几十年,从锦州打到宁远,从关外打到关内,从中原打到江南,最后居然是凭着一部明朝人写的《》打下了明朝万里江山,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历史变数的神奇!
满清建国于公元1616 年,初称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建都北京。爱心觉罗幼年时在明朝大将家中为奴,曾跟随主人学习汉语汉文,爱读汉人写的小说,尤其喜欢看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他的才智谋略虽然一部分有天分的因素,而绝大一部分当是从这部明朝人的小说中学来的。
然而,熟读《三国演义》的一眼就看穿了的这出“柴桑口吊丧”的计谋,便将计就计,于十一月派了两名使者,与这位五台山的喇嘛一起来到宁远,致书袁崇焕,表示了议和的意向。而且言词十分恳切地说:你停息干戈,派使者前来吊丧,并贺新君登位。你既以礼来,我也当以礼往,所以派事着道谢。至于和议一事,我阿玛上次来宁远时,曾有文书给明朝朝廷,请你转呈,但迄今没有答复。你的君主如果答应前书,愿意议和的话,应当以诚为先。”
皇太极一边派人南下与大明王朝议和,一边采用《三国演义》中“”平定蛮夷、巩固后方的策略,在自己的后方积极攻打朝鲜,以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满清铁骑,朝鲜被迫宣布投降,订立了对满清十分有利的和约。满清不仅每年从朝鲜得到粮食、钱款和物品的供应。而且还得到了朝鲜在明清交战中保持中立的许诺。因此在以后的明清战争中,朝鲜不但在经济上尽量满足满清的要求。而且一直保持中立国的姿态,使满清去掉了后顾之忧。
满清得到了朝鲜经济上支援,皇太极便撕掉议和的面具,亲率大军再次与大明王朝开战。《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皇太极三伐宁远,最后一举取得了松锦战役的全面胜利。大明王朝山海关外的军事据点,如今已仅剩宁远孤城,所谓锦宁防线已不复存在,京师门户山海关岌岌可危,满清向大明王朝发动决定性的进攻时机眼看就要来临。然而就在此时,皇太极突然病逝,这给了大明王朝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皇太极英年早逝,满清举国哀悼,但是却给了展露非凡军事才能的机会。公元1643年,既是大明的崇祯十六年,也是大清的崇德八年,登基继位,是为皇帝。这个年近六岁的小皇帝无法执政,多尔衮便以皇叔父之尊登上了摄政王的宝座,成为了军政的无冕之王。多尔衮掌权后在对明朝的军队的征战中,便把《三国演义》中的兵法韬略运用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细数最成功的范例,莫过于他采用《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的计策,实施反间计,让明朝杀了挡在满清夺取大明万里江山征程上最大障碍的袁崇焕。一向多疑的崇祯皇帝果然中计,将袁崇焕凌迟处死,使大明王朝骤然失去了中流砥柱,结果大明的万里江山仅靠袁崇焕的部下、在山海关镇守的支撑。谁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的关门,引清兵入关。满清的八旗大军势如洪水猛兽,迅速吞没了大明王朝的万里江山。从此,纵横万里的中原大地进入了满清王朝统治的时期。
明朝人罗贯中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主弘扬大汉民族美德而写了一部《三国演义》,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在他身后刚过了二百多年,满清却利用他的《三国演义》打下了明朝万里江山,罗贯中若是有知,一定会感到无尽的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很多受到先帝重用的臣子往往在帝王离世之后就要遭遇灭顶之灾,
  徐茂公因战功卓著被赐姓李,也就是历史上的李绩,被封为英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导读:清朝乾隆十年(1745)正月二十三日,乾隆帝突然下诏,晋封贵妃高氏为皇
  但凡开国皇帝,在史书上总会有浓墨色彩的一笔。  不过唐高祖李渊,却是个例外,
  在清朝12位皇帝当中,同治皇帝是最短命的一位,年仅19岁就死掉,同治皇帝的一
  1933年,美国的《时代》杂志曾有一篇名为《Tortoise-Pigeon-
  朱由校死的时候,拉住崇祯皇帝的手就说,我死无所谓,但是有两个人你千万不能动,
  当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进入北京城后,孤立无援的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了。虽
  康熙贸然撤藩的决定促使吴三桂、耿精中、尚可喜这三个藩王决意起兵造反,嚓哈儿王
  提到女皇帝,大家想到的一定就是武则天了,并且一点也不会犹豫,不过,近期小编查
  说起慈禧太后,相信很多人恨的牙根痒痒,因为在慈禧在位的四十八年中,是中华民族
  浙江绍兴柯岩街道的项里村,项里村背后有座曹湾山,据说项羽在那里卖了一大笔宝藏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欧洲出现了&中国热&,他们崇拜中国,认为清朝统治者以孔孟
  明宪宗专宠万贵妃,所以万贵妃的家属也鸡犬升天.她二弟万通当了锦衣卫都指挥使,
  二战期间,日军在我国可以说是抢杀烧掠,无恶不作。可他们在侵犯河北沧州一个地方
  老百姓的饭桌上,经常能见到&黄瓜&这种蔬菜。很多人就奇怪了,咱们吃的这黄瓜明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似乎是历史的铁律,古代帝王
  秦始皇可谓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皇帝,其凭借强大的军力,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
  一、陇西李氏  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言必称陇西李。&  秦
  说起中国古代的&第一家族&,恐怕曲阜孔氏当之无愧。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深受历
  在今天韩国首尔的三田渡地区,有一块被立了380年的石碑,石碑上面刻着汉、满、
  人类的历史发展在某些方面似乎有种&不约而同&的感觉。比如今天要讲的&披风&,
  1944年的松山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攻坚战。拥有无数重炮、超级巨炮的美军在太平洋
  邱少云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所在潜伏区被敌军的燃烧弹射到,火势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在其成长与革命生涯中,曾长期驻留于西方,耳濡目染于
  韦克菲尔德战役是英格兰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日
  中国女战俘常常被日本人当作盾牌推上了战场,但她们不会就些投降叛变。在过去接受
  在中国十四年抗战中,每个中国人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抗战的很多细节大家都记
  1941年,日本做了一件直接让希特勒崩溃的事情,就是偷袭珍珠港,成为了太平洋
  全面抗日战争一共持续了8时间,中国几百万军队,日军进入中国的总兵力不到200
  在很多影视作品和人们的印象中,大刀在肉搏战中已经成为抗战中中国军队的象征,而
  在东北大地,有两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一位是杨靖宇,一位是赵尚志,巧合的是,
  1932年日本陆军军医学校设立了专门研制细菌武器的&防疫研究室&,第二年便在
  宋金之间签订了&海上之盟&后,宋廷并没有如约出兵共同夹击辽帝国,到不是宋廷故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形成了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地震发生最为频繁的朝代,其中以发生在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1
  最近有一则新闻,估计大家都看过,说的是深圳有一名男子冒充乾隆皇帝,诈骗富婆几
  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
  2002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比以往来的更晚一些。哦,不说错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古
  人们总说&狗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而从不说&猫咪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是有原
  地理学家认证世上存在第八大洲!地球上有七大洲是个人人都知道的地理常识,七大洲
  要弄明白金庸小说中哪些人是内力最强的高手,得先限定范围。必须得是练过最高深内
  长乐公主李丽质  关于长乐公主,我们所知道基本上长乐公主的这个名号,但实际上
  朝鲜肃宗爱张禧嫔吗  一直以来,张禧嫔和朝鲜肃宗的故事都是朝鲜民间一个有趣的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quot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岁寒,冬季,如今已是深冬,很多地方有了雪花飘落,很多地方在期待雪花飘落,我们
  趣历史小编为大家整合了古诗词中最惊艳的九次初见, 一眼千年!&&n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大家都知道&黄花闺女&这个词,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查看: 1899|回复: 92
清朝的AB面:草原帝国还是中原王朝?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7:58签到天数: 575 天[LV.9]以坛为家II
时间:日& &来源:凤凰国学& &作者:孔令伟
一、清朝是个草原帝国,还是中原王朝?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今晚能在内蒙古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与各位谈一谈清朝与草原帝国的关联性。在开始今天正式的演讲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个小故事。或许不少听众都听说过国学大师钱穆()的名字,甚至读过他的著作。钱穆生于晚清,十岁的时候在清政府新办的小学读书。学校中有一位体育老师是革命党人,问他:“汝知今天我们的皇帝不是中国人吗?”老师的一番话,对钱穆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当钱穆回家向父亲询问此事,父亲答道:“师言是也。今天我们的皇帝是满洲人,我们是汉人,你看街上店铺有满汉云云等字样,即指此。”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清朝是一个很特殊的王朝。许多内地人传统的印象中,满人原本来自东北草原,文化水平比较低,进入北京统一天下后,全面学习中原先进文化,最后被汉人同化了。虽然清朝统治者通过禁毁书刊,有意识地抹去明末满汉对立的历史记忆;但实际上一直到清朝灭亡前夕,满汉之间的差距在社会上仍隐约地存在,并未消失。近年来,学者们开始认识到即便在入主中原之后,清朝仍然保持着草原帝国的特殊性格。直到清朝灭亡,这些草原帝国的特性仍没有彻底消失,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现象。那么,清朝究竟是不是一个“被汉化”了的中原王朝?还是一个延续了蒙元传统的草原帝国呢?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激起了中外学者近百年来激烈的争辩。从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白鸟库吉()等人的“满蒙非中国论”,到近年来所谓的“新清史争议”,中外学者究竟在吵些什么?而这样的学术争辩,究竟又能为中国未来的历史学发展,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更具体地来说,海外学者所强调的清朝“草原帝国”特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本持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中国的读者是否能通过理性批判,从作为“他山之石”的新清史中汲取思想养分,以此作为讨论中国史的借鉴,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当代中国学人思考的议题。(孔令伟,2015)。二、平行线:近百年中外清史与内亚学界的分流中外学者之所以对清朝政权性质,久久未能达成具体共识,除了现实因素造成历史观念的差距外,对历史材料的掌握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由于晚清革命党人的政治宣传,满洲文化及语言遭到严重的妖魔化,其中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倡导“皇汉”之说,主张“驱逐住居中国中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如此激烈的种族主义思想,固然有其革命的历史背景,但却也对近代中国的民族团结种下不良的影响。即便民国政府建立以后,接受了晚清满蒙立宪派人士主张的“五族大同”观念,开始提倡“五族共和”,然而革命暴力与所造成的历史伤痛,不仅使得汉人仇视满人,也使得大量的满人不敢使用满语。顺带一提,民国时期的“五族共和”,其实源自晚清满蒙立宪派人士的“五族大同”说,与蒙古文化中的“五色四藩”观念有所关联。蒙古传统文化中以五色指代五族,因为晚清立宪派中多有满蒙人士,因此将这个传统观念带入立宪运动中,北洋政府以五色旗象征五族,也正是这个缘故。(乌云毕力格、孔令伟,2015)辛亥革命以来一系列的政治宣传对满人所进行的妖魔化,不仅使得不少人未能客观地评价清朝的历史遗产,同时也忽视了满文文献的重要性。即便王国维、陈寅恪、郑天挺与王锺翰等史学先贤振臂疾呼,今日仍有学者无法跳脱出“以汉文史料为主,满文史料为辅”的大汉族主义怪圈。(乌云毕力格,2016)。国学大师王国维()在1922年给金石学大师、后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信中便提到:“现在大学是否有满、蒙、藏文讲座?此在我国所不可不设者。”并建议挑选有史学根基的研究生,前往欧洲进修满、蒙、藏文。史学大师陈寅恪()本人更曾在1920年代于德国师从黑尼士(Erik Haenisch, )等东方学大家学习满、蒙、藏文字。受到陈寅恪的启发,清史前辈郑天挺()也清楚认识到满文之于清史研究的重要性:“近陈寅恪先生于《读书通讯》论史乘胡名考证之要,读之心喜,因取清史习见满语加以诠释,明其本义,申其蕴潜。”然而王国维、陈寅恪、郑天挺所建立的学术传统,因为种种现实因素,在中国没有彻底发挥影响而趋于没落;而反对并抵制使用满文文献的声浪最终在学术界取得优势,直到今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憾事。相对地,西方学术界从十七世纪耶稣会士接触满洲统治者开始,便开始认识到满文史料的重要性。随着早期欧洲汉学家,如法国学者雷暮沙(Jean-Pierre Abel-Rémusat,)的辛勤耕耘,法、德、英诸国家纷纷结出满文文献研究的硕果;而俄罗斯更是由于地缘因素,在历史时期从清朝方面获得大量的满文档案、地图与书籍,由此成为收藏、研究满文文献的一大重镇。二十世纪初,法国东方学巨擘伯希和(Paul Pelliot, )等人提倡审音勘同的历史语文学(Philology),大量使用过去汉学家所未充分关注的满、蒙、藏与民族文字史料,迅速地取得傲视国际学林的成果。(沈卫荣,2016)其成就甚至超越了过去专擅汉文史料的传统汉学家,使得当时作为中国学术界领头人的傅斯年不得不呼吁中国学者重视以语文学研究民族文字的“虏学”,甚至喊出“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这样激烈的口号。(傅斯年,1928)然而由于种种客观因素,近代中国最终没能培养出一支能够充分运用民族文字的语文学队伍,而这也导致中国清史学界长期以来无法正视满、蒙、藏与突厥诸语史料,无法与在史料层面与国际同行进行实质性的沟通。这对于学术界讨论清代中国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产生了消极作用,相信这是我们所不乐见的。傅斯年三、参汉酌金:清朝统治的多元性及其元明遗产清朝立国之初,除了大量取法汉地的政治制度之外,在社会文化层面则大量借鉴蒙古文化。这导致了清朝的统治具有中原王朝与草原帝国的二重性质,换句话说,清朝皇帝既可以在内地表现出儒家理想的圣君形象,亦可在关外以蒙古大汗与佛教转轮王自居,二者并不冲突。事实上,元、明两朝的统治,亦具有中原王朝与草原帝国的二重性质。随着近年来学界对于历史叙事的重新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元朝其实并不排斥儒学,所谓的“九儒十丐”的说法很可能是汉人对于蒙元统治的偏见(姚大力,2016);而明朝也并非是一个单纯的中原王朝,例如明成祖、武宗、神宗诸帝,承袭元朝宫廷遗风,笃信藏传佛教。此外,明代宫廷与贵族服饰,亦深受蒙古与波斯文化影响。满人早在入关以前,便已留心辽、金、元三代的历史经验,尤为关注如何调和中原王朝与草原帝国的二重性。清朝立国之初,其政权合法性主要建立在草原帝国的特殊性质之上。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立金国(aisin gurun);1636年,皇太极改元大清国(Daicing gurun),这时候明朝还未灭亡,满人无法以中原正统自居,而更多地是倚赖蒙元的草原帝国遗产,以满蒙大汗的角色立足东北亚。例如“大清”的国号满文写做“Daicing”,实际上是蒙古语“Daicin”的借词,意为“战士”。所以“大清国”的意思就是“战士之国”,传统史家用汉文表面的意思,提出“以清代明”的观点,似乎是一种穿凿附会。直到晚清,满人仍然很清楚“Daicing”的真实含义,所以清朝的正式国号为“大大清国”(amba daicing gurun),也就是“大战士之国”,这点在满文档案中是很明显的历史事实。无论如何,若说清朝是1644年明朝灭亡后才建立的,无疑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去历史”表述。而在另一方面,满人在入关以前便积极通过汉臣,学习明朝的法律与文书制度,因此清代诸如《会典》与档册等官文书,并不完全是满人自身的发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满人全盘接受了明朝的典章制度,是一个彻底“汉化”的中原政权。天聪年间,汉臣宁完我便通过总结《金史》,归纳出“参汉酌金”的概念,认为“《大明会典》虽是好书,我国今日全然照他行不得”,而是必须根据满洲自身的社会情况,“立个‘金典’出来”。顺治皇帝在《大清律例》的序文中也明白指出清朝法律的制定原则,在于“详译明律,参以国制”。所谓“国制”,也就是满洲入关以前,大量借鉴自蒙古社会的传统习惯法。因此从法律制度上来说,《大清律例》与《大清会典》便是中原王朝与草原帝国文化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而不是“汉化”的象征。(孔令伟,2015)四、出将入相:满蒙汉集团与八旗制度的形成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便已提出“关陇集团”的概念,指出唐朝统治的成功之处,便在于其糅合中原王朝与草原帝国的二元性,作为统治集团的“关陇集团”团结了鲜卑与汉人,体现出一个伟大朝代的兼容并蓄与自信开明。而清代的八旗制度与唐代的关陇集团,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关陇集团”一样,八旗并不是一种种族隔离政策,反而是一种团结满、蒙、汉族群的统治阶级政策。通过爵位、赏赐等制度,强化共同的旗人认同,超越满洲、蒙古与汉人之间的族群差异。这也是何以清朝覆亡后,不少汉军旗人仍以遗老自居,而拒绝认同新兴的民族国家。1950年代进行民族识别时,不少蒙古与汉军旗人因与满洲旗人文化相似,因而自我认同或者被识别为满族,也正体现出清代八旗认同之强烈。(Elliott, 2001)除了八旗制度之外,满蒙连姻更是团结清朝认同的重要因素。满人很早就认识到与蒙古人结盟并利用其武力的重要性。通过与蒙古王公家族通婚以及进京朝觐制度,达到蒙古归心的政治目的。(杜家骥,2013)此外,清朝对蒙古地区也采取一种保护的策略,不收缴实物税,只要求蒙古成年男子作为后备军力,比起当时内地的赋税实际上轻松不少。另外也限制汉人开垦保护自然生态,禁止未经官方认证的喇嘛进入以免其以治病消灾为由“诓骗蒙古”。五、政教二道:连通满汉蒙藏的佛教文化除了八旗与连姻制度外,佛教文化也是清朝建构族群认同的重要依据。十六世纪后期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就是当时俗称的“黄教”,传入蒙古地区。俺答汗与三世达赖喇嘛结成施主与福田的关系,并将二者视为忽必烈与八思巴转世,以此为其政权提供合法性。藏传佛教政教合一的概念,随后风行蒙古地区,如作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继承人的察哈尔林丹汗,之所以声称其握有大元八思巴所造金佛,正是以藏传佛教作为草原帝国的正统依据。皇太极在击败林丹汗之后,获得大元金佛,一方面在盛京修建实胜寺将其供奉,邀请蒙古僧人前来主持法事;另一方面又寄满文信件给朝鲜国王,告知其已从蒙古人手中获得大元金佛,借此宣称其正式继承蒙元的正统。宗喀巴大师: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清朝入关之后,在蒙古诸王的促请之下,顺治帝邀请了五世达赖喇嘛进京。1652年,顺治帝与五世达赖喇嘛在北京郊外会晤,正式结成施供关系,达赖喇嘛正式献上“文殊皇帝”的尊号,从此清朝皇帝在蒙藏人士心中,被赋予了“文殊菩萨转世”的神格形象。乾隆帝更是令文臣编撰《钦定满洲源流考》,利用考证学将满文的“满洲”(Manju)与梵文的“文殊”(Ma ju rī)进行连接,以此作为政权的合法依据。这些行为很明显是受到蒙藏文化的影响,具有草原帝国的特性。即便不少学者依据乾隆帝的《喇嘛说》,认为乾隆帝只是利用藏传佛教控制蒙古人。然而仔细考察清宫的佛教文物与相关档案,《喇嘛说》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安抚汉人的政治宣传。乾隆帝本人笃信藏传佛教,拜三世章嘉活佛为上师,修习藏传密教颇有心得,两岸故宫所藏密宗法本以及大量藏秘人骨法器,可以为证。值得注意的是,汉地儒生自元末明初以来,再三批判藏传佛教使用人骨,尤其元代西番僧曾挖掘宋理宗陵寝,以其头骨制成嘎巴拉碗,此事汉地文人颇为愤恨。朱元璋推翻元朝后,首先寻求理宗头骨,以帝礼安葬之。然而乾隆帝却私下收藏大量嘎巴拉碗,甚至亲自题写御制诗文,这些现象都无法从中原王朝的角度来解释。此外,根据《燕行录》中朝鲜使者的日记,乾隆帝曾率领皇子与军机大臣带头跪拜六世班禅喇嘛,强迫遵奉儒家的朝鲜使者对班禅行跪拜。而乾隆帝甚至其陵寝地宫中大量使用藏传佛教元素,这些证据在在体现了乾隆帝的精神世界,明显与《喇嘛说》的政治表述相违背。(孔令伟,2016)六、同文之治:清朝在西域的经营与乾嘉学风的内在理路清朝所指的“西域”,实际包含今日的与新疆。如上所言,为建构佛教认同,乾隆帝进行了许多官方佛教工程,其中之一就是满文大藏经(正式名称为《清文全藏经》)的翻译。为了彰显满文的官方地位,乾隆帝下令由章嘉国师主持,通过音韵学、版本学比对汉、藏文佛经,取舍长短,将其翻译为满文。在满文佛经的翻译过程中,形成了《同文韵统》等音韵学著作,并在官方的推动下,奖励了考据满、蒙、藏文字音的风气,这实际上促成了乾嘉汉学的另一条“内在理路”。十八世纪下半叶清朝平定准噶尔后,将新疆纳入版图,不仅拓展了清朝对托忒文、察合台文等中亚语文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西北舆地之学的发展。如《西域同文志》的编纂,借鉴了《同文韵统》中的音韵学概念,试图勘定满、蒙、汉、藏、察合台与托忒文等六种语文的西域人名、地名,其中的参与者不乏乾嘉学术的重要学者,如褚寅亮、阮葵生与褚廷璋等人。由此说来,乾嘉汉学的兴起与清朝在西域的经营息息相关,与其说是文字狱的影响或对理学末流的反动,不如看作儒学内在经世致用思想的推衍,及其对国家版图扩张的呼应。而这点也反映出清朝兼容中原王朝与草原帝国的复杂性质。(孔令伟,)七、一带一路:当代中国可从清朝的西域经验中学习什么?清朝覆亡已超过一世纪,然而如何相对客观地讨论清史,进而分析清朝为近代中国所留下的遗产,仍然很有很长的路要走。清朝为当代中国留下了许多重大的遗产,中国辽阔的版图与多民族国家的现实,与清史摆脱不了干系。内亚学以及民族语文之于清史研究,之所以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质,正在于清朝统治的多元性。如果将清朝的统治单纯化约为中原王朝,刻意抹杀其草原帝国的特性,将民族史割裂于清史之外,甚至刻意贬低民族文字史料的重要性,这不仅严重妨碍客观历史研究的进行,甚至对民族团结也将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反地,如果能汲取唐朝与清朝成功的经验,采取一种兼容中原王朝与草原帝国的开放态度,重视西北经济与国际贸易网路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地方经济,对于民族关系与国防建设都能起到一定的助益。就这点来说,“一带一路”的建设方案能否取得重大的成功,对中国未来的国家建设,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如同上述第二节所说,清朝统治的成功之处,与其“以史为鉴”的思想不无关联。近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方案,能否正确地评价清朝在西域经营的历史得失,从海内外清史研究中适当地汲取养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629年,皇太极不问民族出身考选人才,命令“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因而得以重用宁完我等汉官,制定出“参汉酌金”的治国思想,终成一代伟业。今天的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多民族国家,如何从五十六个民族中公平地选拔任用优秀民族人士,从多元的民族文化中汲取智慧,制定出“参考汉族、斟酌民族”的重大方针,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具体来说,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方案,首先需要有配套的智库与执行人才;而考量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民族人才的培养显然是一个重点。所谓“丝绸之路经济带”,实际上包含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西北与西南九省区市中,居住着大量的蒙、藏、维、哈与锡伯等各族同胞,这些兄弟民族在历史时期就频繁地在丝绸之路上与外国进行商业往来,对于丝绸之路上邻近国家的语言及风俗文化相当熟悉。以新疆地区的维族与哈族为例,他们与哈萨克斯坦、乌兹斯坦与吉尔吉斯坦等国人民交流,与内地人相比,几乎没有语言文化障碍。如果能在“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中,培养并重用擅长实务的民族人才,不仅能强化国家认同,更能取得极大的经济效益。《皇清职贡图卷—土尔扈特人》局部(故宫博物院编《清史图典》第六册149页)除了实务方面的执行人才外,“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也应重视学者智库的养成。而所谓的智库专家,必须任用真正熟悉内陆亚洲历史、文化、语文等各个层面的学者而不宜片面侧重于当代议题。众所周知,晚清的“自强运动”之所以失败,在于其改革留于表面,而未能认识到西方文化真正的历史源头。今日“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也应该记取这个教训,应该以彻底搞懂内陆亚洲历史、语文与文化为首要宗旨,而不是流于当代议题的表象。事实上,中亚各国与俄罗斯藏有数以万计清代的满文、察合台文与古俄文文书,是研究近现代丝路问题不可多得的历史宝藏。如何培养精通相关民族文字的清史学者,应该是未来中国清史学界急需关注的课题。近年来,清史研究的前沿已经开始重视到过去长期被忽视的草原帝国层面。随着中国档案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蒙、藏、察合台、托忒文档案纷纷映入中国研究者的眼帘。越来越多过去不为人知的清史课题,正在被发掘当中。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能够熟悉地运用王国维与陈寅恪当年所提倡的语文学方法来解读清代的民族文字史料,如果能坚持二十年,相信中国新一代的学者,必定能在国际学界引领风骚。而学术人才的培养,若能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方案,必定能为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伟大愿景,提供关键的贡献。【讲者简介】孔令伟。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毕业,曾在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大学交流两年,现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与历史学系读博士班。主要研究十七世纪以来中国与内陆亚洲交流史,以及满、蒙、藏文文献,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数篇。目前正在探索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的互动网络如何从“天下体系”演变为“国际秩序”,进而试图从全球史的视野讨论近代国际法的引进,如何改变中原与蒙古、西藏与新疆地区,乃至中国与英、俄帝国之间的经济交换。【参考文献】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分,1928年10月。孔令伟,《&金刚经&满文译本初探──论满洲本位政策与清代译经事业》,沈卫荣编《文本中的历史: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楞严咒〉与&大白伞盖陀罗尼经&在乾隆&大藏全咒&中的交会──兼论乾嘉汉学之风的“虏学”背景》,沈卫荣编《汉藏佛学研究:文本、人物、图像和历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王岐山说的冈田英弘是谁?》,澎湃新闻,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31629——《国法与教法之间:清朝前期对蒙古僧人的禁限及惩处》,“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11日。——《从清宫藏传佛教文物谈清朝帝王的内心世界》,今日头条,日。沈卫荣,《回归“语文学”以赓续绝学》,光明日报,日。http://news.gmw.cn//content_.htm乌云毕力格,《清史研究岂能无视满文文献?》,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日。乌云毕力格、孔令伟,《“青色蒙古”与民族融合》,光明日报,日。http://epaper.gmw.cn/gmrb/html//nw.D110000gmrb_-14.htm姚大力,《汉文明在元时期:果真存在一个“低谷”吗?》,《重新讲述蒙元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Mark Elliott, 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 id="rate_01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版务整理&没奈何 + 5
" class="mtn mbn">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7:55签到天数: 337 天[LV.8]以坛为家I
好严肃好长大的问题,看都看不过来,草原是根哈,中原就是主杆了。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3:31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草原关系不大吧,兴起于东北。
[]: 豪语惊风 帮曹植卖新诗集,赚 6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满清没有被汉化,争议还好;元朝则是未曾汉化,不折不扣外来民族,但现在有人敢说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吗?
中国作为近代国家也不过是1911年才成立的,在此之前哪来什么中国这个国家,就如高句丽,它是朝鲜人还是中国人一样的道理,是根据近代国家形成.&
成吉思汗怎是中国人了?外蒙同意你了吗?中国只是成吉思汗儿孙们建立的几个汗国之一好不好?&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0:34签到天数: 408 天[LV.9]以坛为家II
1759年乾隆时期的清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东北与俄罗斯帝国(沙俄)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 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的蒙兀儿帝国、喜马拉雅山诸国家分界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与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分界相同,但清朝尚获得缅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东与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与东海,与朝鲜王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界,清朝还领有台湾、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诸岛(时称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0万平方公里。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9:40签到天数: 359 天[LV.8]以坛为家I
本帖最后由 hxpipigou 于
09:05 编辑
一看是呆湾人的东西,算了不看了。思维停留在1911年,根本不了解中国大陆的政策和史学研究,1949年以后出版的少数民族史,整理的少数民族文献,小青蛙根本就不知道吧。
大陆的政策不需要井底之蛙来教。知道1949年以后中共的民族政策吗?
大西南发布着那些民族都说不对,他MOYHER的和新疆搞混了。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6:32签到天数: 527 天[LV.9]以坛为家II
我感觉还是中原王国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9:56签到天数: 315 天[LV.8]以坛为家I
清朝发源于草原但是入住中原后,基本上被汉文化同化了
[]: 花水巳草 和黛玉一起葬花,被赏 1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15:55签到天数: 540 天[LV.9]以坛为家II
非驴非马,占据着中原地方,屠杀着统治下的臣民。却还想把固有的落后习惯保留下来的奇葩王朝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8:49签到天数: 196 天[LV.7]常住居民III
草原王朝谈不上,清朝入门后就基本完蛋了
[]: envoy813 帮太上老君炼仙丹,奖励 6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满汉对立”,很大程度上是清末革命的政治工具。
哪一个政治革命不需要工具呢,民族主义,民族仇恨,宗教,正义,天道……
后来的革命轨迹又不按事先设想的那样。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4:54签到天数: 563 天[LV.9]以坛为家II
新清史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只是那些西方学者用了很精致的理论去包装而已,显得这个理论很新鲜,也用了些满文、蒙文的材料,显得有些创新意思,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早就被日本人用过了,当时还叫“满蒙非中国”。满洲人的血统,习性是与汉人不同,但入关之后,他们确实是在融入中原文化,要不,雍正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写那部《大义觉迷录》?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08:14签到天数: 461 天[LV.9]以坛为家II
难道结论非得是非此即彼吗?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10签到天数: 104 天[LV.6]常住居民II
草原来的人居然在中原统治200多年;中原人真是太软弱了。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10签到天数: 104 天[LV.6]常住居民II
草原来的人居然在中原统治200多年;中原人真是太软弱了。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衰 05:30签到天数: 41 天[LV.5]常住居民I
哪来的草原,后金是渔猎,和草原不搭边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06:08签到天数: 571 天[LV.9]以坛为家II
汉满两族之间纠葛太深,满族固然被汉化得很严重,但不可否认的是,满人的很多生活习俗也在汉人身上留下了深重的烙印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擦汗 13:57签到天数: 470 天[LV.9]以坛为家II
把异族主子想像成自家人,自己就不是奴才了吗?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8:15签到天数: 413 天[LV.9]以坛为家II
草原啥啊 满族是早前渔猎民族& &后期都以农耕为主了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4:59签到天数: 466 天[LV.9]以坛为家II
将女真、满族等视作草原帝国本身就是误解,这些兴起于中国东北东部的民族历史上并非以游牧为基本生业,所以不能类比东北西部或蒙古高原的契丹、蒙古等民族。拉铁摩尔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对此阐述甚明。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00:15签到天数: 443 天[LV.9]以坛为家II
在入关以前,清不过控制东部的蒙古部落。入关后,对西部蒙古,新疆,西藏乃至中亚的征服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汉人的财赋和人力。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13:56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一骑红尘妃子笑 和武松一起打虎,得 2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0:26签到天数: 553 天[LV.9]以坛为家II
把异族主子想像成自家人,自己就不是奴才了吗?
二十六史。即有元與清在其中。勿以為不與我同。都為中華民族也。
假定有異說。不妥。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在入关以前,清不过控制东部的蒙古部落。入关后,对西部蒙古,新疆,西藏乃至中亚的征服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 ...
不对,明朝以前一直苦于与蒙古敌对,直到满清入关才解决,因为蒙古为满清的嫁妆,满蒙互为通婚,但排除汉人。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7:36签到天数: 574 天[LV.9]以坛为家II
太长了不看
[]: 就来看看 替豹子头林冲杀高俅,奖 1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9:41签到天数: 37 天[LV.5]常住居民I
据说元朝汉人娶妻,头七天要送到统领汉人的蒙人家里,进行人种改造,所以汉人要摔死头胎。翰罗斯(俄罗斯祖先),就被改造的不错,你还能在叶利钦、普京的脸上看到蒙古人的特征。关于满族是不是草原帝国,看看历史就知道,草原帝国是不需要城市的,游牧民族,他们有集市即可,满人是有城市的,大部分是定居的,生女真游牧渔猎多些,熟女真则不然。
[]: reddog999 帮猪八戒找媳妇,奖励3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6:39签到天数: 109 天[LV.6]常住居民II
满清没有被汉化,争议还好;元朝则是未曾汉化,不折不扣外来民族,但现在有人敢说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吗? ...
这是概念的问题,古代是古代,和现代一定要区别。比如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立了几个郡。那是不是汉武帝是朝鲜人或者韩国人啊。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9:15签到天数: 485 天[LV.9]以坛为家II
感觉清人与草原的关系,不多,至少远不如蒙人
[]: 临江仙 和武松一起打虎,得 1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13:56签到天数: 27 天[LV.4]偶尔看看III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2:06签到天数: 559 天[LV.9]以坛为家II
历史总是发人深省的。
站长推荐 /2
【通过论坛电商链接购物可获取论坛积分!】
Q:论坛以后采用什么样的注册政策?
Q:怎样免费获取积分?
Q:我想用付费方式获取下载权限,积分充值和ViP会员区别在哪儿?
【 解决账号故障】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无敌黄小龙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