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穷人的全副广角也没多大象棋先手的优势有多大

查看: 9562|回复: 11
平民全画幅梦想 佳能5D详细评测
优点:128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CMOS,镁合金机身,可换对焦屏设计。JPEG格式60张连拍,提供“照片风格”设置,2.5英寸超大LCD显示屏,全新的9点对焦系统,增加了6个辅助对焦点,实现高速和高精度对焦
缺点:成像不够锐利、闪光同步速度略低(1/200秒)
【IT168中心】从2000年开始,就在EOS 上使用了独立开发的CMOS图像感应器。历经5年的发展,这一技术更加成熟,已经将CMOS传感器应用到了旗下的各款数码单反相机之上。而在EOS数码单反相机的产品线上,面向专业的1D系列和面向发烧友的X0D系列之间一直都存在着一个空白,缺乏一款能够面向准专业用户的产品。在日,EOS-5D数码单反相机的发布正式的填补了这个空白,让准专业用户也能够使用上35mm全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了。这款采用了佳能独立开发和生产的全画幅CMOS图像感应器的产品具有1280万有效像素,拍摄的照片最高分辨率达到了。EOS-5D采用的这块全画幅CMOS感应器尺寸是35.8mm×23.9mm,与35毫米的大小基本相同,而EOS-5D也是第一款售价在3万元以内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 & 我们知道,在非全画幅的数码单反上使用广角时,由于存在镜头焦距转换系数,所以镜头的广角端被大大削弱,虽然长焦端同时得到了增强,但是对那些广角摄影的爱好者来说,却是一件十分不爽的事情。而EOS-5D在使用了全画幅感应器之后,用户使用广角镜头的时候就无需考虑镜头焦距转换系数,从而得以忠实再现广角镜头的视觉冲击力。另外EOS-5D的这块大尺寸图像感应器的优势还表现为具有出色的动态范围,ISO感光度设置范围可以达到100-1600,而且通过感光度扩展功能,可以达到ISO 50和ISO 3200。 & & 和1D系列的专业产品相比,EOS-5D并没有采用机身手柄一体化的设计,而是采用了机身手柄分离的设计,从外观上看,这款EOS-5D和EOS-20D之间区别不大,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款放大了的20D。不过和20D相比,由于定位的缘故,EOS-5D还是在一些地方体现出了与20D不同的地方。
这款EOS-5D的外形尺寸为152x113x75mm,含电池重量895g,和EOS-20D的144x106x72mm机身尺寸、含电池770g的重量都相差不大。从正面看,5D的布局和20D基本上没有区别,只是机顶五棱镜处的外观线条与20D有所区别,这是由于5D取消了机顶闪光灯的缘故,所以圆滑的一体化机顶看起来更像是1系列的产品。
& & 取消了机顶的闪光灯可谓有利有弊,利的地方是一体化设计有利于防水防尘,而弊的地方则是用户在外出的时候,需要带上一个闪光灯备用,以备不时之需,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成本和增加了旅途中的重量。
& & 另外一个区别之处就是机身的贴皮,熟悉佳能数码单反产品的用户都知道,只有1D系列的专业机身才在机身的左右都有贴皮,而即使是面向发烧友的X0D系列产品也只有手柄处才有贴皮,而从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5D的机身左右两侧均有贴皮保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佳能对这款EOS-5D的定位。
& & 虽然在机顶五棱镜处与20D有所区别,但是机顶右侧的功能键和参数显示屏区域却保持了和20D一样的布局,这个参数显示屏可以显示包括光圈、快门、白平衡、曝光补偿、驱动模式、对焦模式、存储格式、测光模式、剩余张数、闪光灯补偿、电池电量等信息。
& & 而机顶左侧的模式转盘则与20D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没有采用像1D系列那样的选择方式,但是EOS-5D的模式转盘的内容却让我们感到了一丝的专业。在这个模式转盘上,我们只看到了程序曝光、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全手动等这些简单的曝光模式,而20D以及350D等档次机器上的场景模式则统统不见了踪影。&&
& &&&由于5D比20D的尺寸要大一些,所以5D的手柄部分也要比20D粗大一些,握持起来的感觉很舒服,另外大手柄设计也使得用户手持拍摄的稳定性得到了加强。
& &&&翻过来看机身的背面,如果不是那块2.5英寸的液晶屏和新增加的直接打印功能键,真的和20D的机身背面没什么区别了,5D机背的布局和20D的基本相同,左侧仍然是菜单、信息、跳跃、回放、删除这些功能的按键,新增加的直接打印按键被放置在了液晶屏的左上方,而屏幕右侧的按钮则和20D完全相同,仍然是开关、快速拨盘、9向多功能按钮、SET键、放大/缩小按钮依次排列。 & & 除了新增加的直接打印按键之外,5D的机身背面最明显的改变就是使用了一块显示面积2.5英寸的液晶屏了,这块屏幕像素高达23万,可以进行5级的亮度调节,显示的菜单文字更大、更清晰。同时这块液晶屏的可视角度可以达到170°,让用户从不同的方向查看LCD,都能看到清晰的图像和菜单文字。从实际使用状况看,这块屏幕的表现非常不错,回放细腻清晰,可视角度也非常大,由于可以进行亮度调节,所以我们将画面亮度调节到较高的水平,显示出的色彩都非常鲜亮,其色彩表现也接近真实,红、蓝、绿等颜色都没有发现明显偏色现象,经过仔细调节后还原色彩较好。不过这块屏幕依然保持了TFT屏幕在阳光下显示效果不佳的毛病,在户外会出现看不清楚画面等情况。
作为一款面向准专业用户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EOS-5D相比20D等产品在各方面性能及技术指标上都有所提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图像。和1Ds MKII所使用的标准24X36mm的全画幅传感器相比,EOS-5D所使用的这块23.9X35.8mm的CMOS传感器尺寸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全画幅,不过好在和标准的24X36mm全画幅尺寸相差不大,所以基本上对于焦距的折算是没有影响的。 5D使用的CMOS图像传感器& & 一直以来全画幅数码单反价位迟迟不能有所松动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全画幅的图像传感器制造成本较高的缘故,而EOS-5D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款售价在3万元以下的全画幅数码单反,和图像传感器制造成本的下降是有着莫大关系的。从官方的资料来看,5D使用的这块CMOS传感器采用了全新开发的CMOS影像传感器,采用了全新的制造工艺,比 Mark II的CMOS传感器的制造工艺要简单。光刻(注1)工艺的过程从原先的3步,简化为2步,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同时5D的CMOS传感器在低通滤镜的用料上比系列的要低档一些,而且省略了玻璃罩,通过材料上的缩减,也降低了一部分成本。注:所谓光刻法,就是利用光源的引导对硅片进行蚀刻加工的过程。目前芯片业一直采用着光刻的方法来进行芯片制造,如英特尔及AMD都是如此。
& & 这块有效像素达到了1280万的CMOS可以拍摄RAW和JPEG两种文件记录格式。使用JPEG格式拍摄时的最大分辨率为像素。
& & 在快门速度方面,EOS-5D提供了B门、30秒-1/8000秒的配置,不过闪光同步速度被降低到了1/200秒,可能一些经常在影室内拍摄的用户会感到不爽。5D的连拍速度为3fps,一次可连拍60张最大尺寸和精度JPEG照片,虽然在连拍速度上比20D慢了2fps,但是连拍张数有所增加,如果用户采用中等画幅()来进行拍摄的话,则没有拍摄张数限制,可一直拍摄到卡满为止。5D依然采用了从1D MARKII开始采用的DIGIC II数字影像处理器,可以提供出色的画质、高速的处理能力和极低的能耗。 5D的对焦点排列状况& & 由于是全画幅的相机,所以5D的取景器比20D的取景器更大更亮,这也是全画幅所带来的附加优势。5D的取景器视野率为96%、放大倍率0.71X,相机标配Ee-A标准精度磨砂对焦屏,同时5D也采用了对焦屏可换设计,如果拍摄建筑、文物、产品等题材,可选购带网格线的Ee-D精度磨砂对焦屏,而习惯手动对焦的摄影师,可以选购Ee-S超精度磨砂对焦屏。由于定位的缘故,5D并没有采用1D系列的45点对焦,而是沿用了20D的9点菱形排布的对焦点。不过5D采用了全新的自动对焦系统,提高了中心对焦点的自动对焦性能。除了9个对焦点之外,在取景器的点测光圆内还有6个看不见的辅助对焦点,在使用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模式下,可以明显提高追焦的性能。如果在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模式下设置为自动选择自动对焦点,9个自动对焦点和6个辅助对焦点都会起作用,相当于有15个对焦点参与自动对焦;如果设置了自定义功能中的C.Fn-17-1(自动对焦点有效区域扩展)并选择了中央对焦点,中央对焦点和6个辅助对焦点都将参与自动对焦操作。
& & 在实际使用中,5D的对焦速度让我们非常满意,和20D相比还要更快一些,同时新增加的6个不可见辅助对焦点,在使用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模式下无论是追踪移动的物体、还是通过预测进行自动对焦都很有帮助,大大的提高了对焦的准确性和速度。
& & 5D依然采用了BP-511A电池来供电,官方资料显示在20°C的条件下,5D可以使用满电的511A拍摄约800张照片,和20D相比有些缩水,不过考虑到画幅和后背液晶屏尺寸的提升,费点电也是可以理解的。 & & 5D没有采用1D系列的双存储卡设计,而只能使用CF I/II接口的存储卡,在接口方面,除了没有IEEE1394接口之外,该有的闪光同步接口、快门线接口、AV OUT接口、USB接口一个不少。 & & 由于是机身和手柄分离的设计,所以佳能也为那些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了BG-E4手柄,和20D的手柄相比,5D的手柄采用了和机身一样的镁合金外壳,而不是塑料材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坚固程度,不过也在同时增加了整体的重量。
EOS-5D的菜单结构和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多出了几个选项。& & 我们认为其中最有特色,也是最有用的选项非“照片风格”莫属了。
& & 在照片风格这个选项中,包括了标准、人像、风光、中性、可靠设置和单色这6种预设的模式以及3种用户自定义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对饱和度、锐度、色调以及对比度等选项的设置,来改变相机成像的风格,在标准、人像、风光、中性、可靠设置和3种用户自定义模式中,用户可以在8级范围内调整锐度(0—7),9级范围内调整反差、颜色饱和度以及色调(-4—+4)。而在单色模式下,用户可以在8级范围内调整锐度(0—7),9级范围内调整反差、滤镜效果和色调效果(-4—+4)。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场景的不同,来调整相应的设置,从而得到满意的照片。
我正在考虑买宾得还是450D,LZ你这又乱放毒,要负责的!::.jpg::
好强大的机器啊
关键还是价格::.jpg::等跌倒几千米买个玩玩。。。^_^::.jpg::
说实话,5D现在有些地方比50D还差劲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怀疑楼主目地
Powered by佳能6D+24mm-70mm F4L 平民全画幅机心酸上手记
本文来自网友分享在最数码论坛的文章:  引: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  大概在七八年前,我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像我这种出身&平寒&的人,这么理性又节制的人,怎么可能会在照相机上花很多钱呢?于是义无反顾的整了一台单反,结果证明,上面的话,的确是对的。  高中的时候认识一个影楼的老板,拜师学摄影,学PS,最新用的机器是Canon&EOS300,是师父的机器,可能从那一年起,可能就注定要窝在佳能的坑里。后来陆陆续续玩了或者是买过一些机器,包括小型机Canon&A75,富士S,S2Pro,Sony&t卡片机等等,同时借撸SONY&A200/A500、NEX5/6/7、a7,这两年自己用的主力机器还是Canon550D。  这之中有三个脉络,一是我很迷恋富士的色彩,二是我很向往红圈头,三是我很熟悉索尼。全画幅升级种子在心里萌发的过程,就是在三家机器里艰难选择的过程。  选:出机,满满是泪&选机,各种纠结  4700元购置的CAN550D,带头出2100元,论坛里的同志们还不忘补砍一刀,腾龙17-85&B005,1300元,一条腾龙90微,有点霉斑,出1000元,还有人砍,这些都不说了,满满是泪。  升级全画幅的选机,绝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个中的纠结很多,而且几次摇摆。由于一直想要一台轻点的机器,所以选择主要是在Canon&6D&和a7之间选择,当然也考虑过D600之类,但是对于我来说,主要考虑有以下:  1、D600很强,有掉渣门,另外我不是很喜欢nikon机器的造型,一直觉得尼康的机型外形设计有点呆萌,金圈的镜头也贵。&  2、A7是我最先考虑的,9000块就有一台全幅,听起来很不错。但是后来深度了解后,觉得还是有必要放弃这台机器。  a:大家说到都爱说a7轻便,我参加过索尼影像的线下课堂,感觉a7只是轻,并不&便&,加装大变焦镜头后尺寸直逼我的Canon550D,其实出门带相机,最怕的就是占空间。  b:A7的镜头实在是太少太贵了,蔡司确实赞,但是9000块买了之后,后续的投入比较大,很多人说转接镜头啊,但是我的拍摄应用真的没时间折腾。  c:玩过索尼家几乎所有型号的微单,包括A7,给我的感觉是快门声音和快门的手感,实在是差Canon、nikon、Pentax的传统单反一大截,这似乎是个小问题,但是这个对于我来说和用键盘鼠标一样,是一个我比较介意的问题。  d:另外一个影响我放弃A7的原因是买550D和一众佳能镜头的时候,网友砍价太凶了,感觉心里很难过,这些镜头我不出了行么,我买台6D继续用算了。  3、选机的过程中还考虑过富士Xt1,文艺,复古,而且一直那么喜欢富士,整个APS-C的画质其实也够用的,但是一是价格略坑,而且与A7之流相比画质也是差了一大截,这东西只适合玩,不适合干正事,虽然6D在很多专业摄影师眼里也只是个玩具,但是显然比富士Xt1能干的多。  开箱:佳能家的小全幅,但是体积也不小了  陆陆续续出掉手上的一些东西后,就一直在观察价格,一只磨到6.18.本来还以为有多大优惠,到了那天才发现是一场空欢喜,最后入的是国美商城上的第三方商家的国行货,9900+。  一堆附件,感觉略寒碜。  电源适配器有电池指示,看上去很赞。  关于选机时电池的纠结  在选机的时候,我放弃a7有个原因是我担心微单的电池容量的问题,曾经带着NEX6去旅行,一天下来,同行的Canon党Nikon党还在刷刷刷按快门,我的NEX6却已经没电了,错过了很多画面。所以我觉得微单的问题是一个问题,这点认识影响到了我后来选择6D,但是另外一个网友一语惊醒梦中人,他说你可以带一个移动电源啊,随时给A7充电。后来一想确实如此,微单耗电的问题,大家以后不用再纠结了。  作为一台轻量化全画幅机器,为了减轻重量,6D舍弃了很多本来应该用金属的外壳部件,重量降低了,也带来了&出色的&塑料感,机身整体还是比550D这样的入门单反大一圈的。  转盘,相对于550D,终于有锁了,而且没有了那些鸡肋样的运动模式、风景,模式等等。  拿到机器很紧张,赶紧看液晶屏幕这条缝,因为论坛上有网友说屏幕外面找个保护用的有机玻璃缝很大,胶水粘的也不好,按上去会乱动,会从这里掉灰尘进去。我试了试,动倒是不会动,很牢的样子,但是缝确实很大的样子,赶紧切一张大点的膜贴上去。  另外一个被一些网友喷的是四向控制按键这里的做工,有些人也说缝大,按住一头另外一头会翘起来,我的机器也没有翘起来露出大缝,但是这四向按键确实是松松垮垮的样子。一台机器很少能做到完美,这两点问题我觉得不是关键,不怕。  肩屏和一众调节按键。  接口,没有耳机接口,牙膏厂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下次升级的东西了。  新机器反光板上居然有一点污物。  取景框,试了试几款机器的EVF,感觉功能真的超赞,但是不管EVF怎么细腻,还是觉得光学取景框里面的画面舒服,毕竟一个就是实景,一个是显示屏显示出来的画面。  菜单,风格简单,上手也快,拍摄中各种调节作为Canon的用户很快上手,倒是玩A7的时候各种复杂的设置和全新的专业术语把我搞懵了。  存储卡选了东泽EXCERIAⅡ,号称写60MB/S,连续读写能到达40MB/S应该就能满足6D的需要了,现在卡还比较贵,先来张32G的。  镜头.&EF&24-70mm&f/4L&IS&USM&&&&85mm&f/1.8&USM&  EF&24-70mm&f/4L&和f/2.8L的选择  镜头选的是EF&24-70mm&f/4L&IS&USM,主要考虑有以下几点  1、首先明确EF&24-70mm&f/4&比&EF&24-105mm&f/4&成像锐度要更高一些,另外24-105畸变也要严重,还有是24-105外观尺寸更大,而且要更重一些,带起来略不方便。24-70mmf/4L&IS&&有IS,这样还是能较好的保证出片率的  2、也曾考虑过是不是狠下心佳能EF&24-70mm&f/2.8L&II&USM,当然F2.8镜皇素质要更高一些,不过1.3万的价格,显然不如24-70mm&f/4L&+&1.8大光圈定焦这样组合划算,1.8的定焦论虚化肯定比2.8实在,而且24-70mm&f/2.8L&最大光圈的效果有多好值得商榷,可能你必须要收小1-2档光圈来拍。  3、EF&24-105mm&f/4的一个好处是支持微距,我时常要拍一些数码产品写帖子和大家分享,但是我所要求的微距效果又不像拍虫子那样非常&微&,EF&24-105mm&f/4的微距基本上可以满足拍数码产品的需要了,这样就省得拍一个东西老是拍了几张换微距头,换回标准镜头,又记起还应该再拍几张微距,再换来换去的折腾。  港水彩盒版,比国行便宜1000来块钱,拿到的时候对一下壳子,保修卡和镜头上的序列号,三码合一基本上就安心了,佳能送了一个镜头套。  EF&24-70mm&f/4L&好像比24-70mm&f/2.8L&和EF&24-105mm&f/4都要轻巧,不过77mm的口径还是显得太粗大了,好喜欢饼干头+&50mm左右的口径。  机身做工还非常不错的,用一段时间会有油润感。  绿色的镀膜,反光很好看,遮光罩里面是植绒的,有个卡扣,装上去要按住卡扣才能拿下来,这非常赞  我曾有一发腾龙17-50的头,去参加一个活动实在太挤,然后就发现遮光罩都挤掉了,后来淘宝上搜了一下,还很贵。  85mm&F1.8,这颗镜头太喜欢了,怎么看都是良心之作啊,相对于50mm&1.8,这颗镜头在中长焦段拍人很方便。  红圈的EF&85mm&f/1.2&L&II&USM&,素质不知道比85mm&1.8好多少,但是1.3W的价格我也只能仰望了。  对焦窗,虽然不是红圈但做工非常的赞,这颗镜头是环形USM对焦,合焦速度很快。  镀膜颜色其实是橘黄色,但是这个角度反射的是绿色,这是一个漂亮的大眼睛。  遮光罩ET-65&Ⅲ,内面同样是植绒的,卡扣按钮是两个,装上去掉不下来,但是感觉松松垮垮的,可以转动。安装好遮光罩的85mm&F&1.8体积直逼&24-70mm&F&4,遮光罩霸气过头了。  关于机器的重量、便携性  6D和24-70mm的合体,体积不小,重量1350g左右,比佳能的入门机型加大变焦镜头要大,要重,小型化的是机身,镜头还是没法小。  当然比起5DⅡ好多了,单位有一台5DⅡ搭的是EF&17-40mm&f/4L,某次开会的时候我自告奋勇的要做摄影,大概有3个小时站着,机器一直攥在手里,完了之后我就觉得对大机器累觉不爱了,真的累,手都酸痛了。  所以在考虑全画幅机型的时候,就确定了小型化机身,这也是为啥考虑到a7的原因,不过a7&也只是机身小,蔡司的大变焦头一样很大,而且装上去以后有重头重脚轻的蹩脚感。  这台6D和24-70mm组合感觉对于我这种身形不高大的男生来说,还是蛮大的,我仍然不想带这么大的机器出门旅行,自己不是专业摄影师,出去玩的照片差不多的机器拍就行了,玩的开心点,少花点时间在相机身上,NEX6这样大小的机器是很方便的,以后旅行还是考虑要个微单,计划在富士、索尼、奥林巴斯三者之间选一台,6D就别带出去折腾了。  侧面,有点短,而且机身没有内置闪光灯,感觉有点矮穷挫的样子。  先撸几张,手感还是不错的,握持手感比a7显然舒服多了,快门声稍软略微不如意。  就是为了这一抹闷骚的红,本来9000块钱预算,各种附件整下来接近18000了,几乎翻了一倍。  85mm&F&1.8的口径只有58mm,重量也只有480g左右,感觉58mm才是小型化最恰当的尺寸啊,这个镜头装上去很和谐。  人家也是有圈的,镜头前面有一圈印刷的金色的纹理装饰线条。  装上遮光罩,尺寸也很大了。  这个角度看起来很长。  顶部的视角。  这套组合感觉各种场景基本上能勉强一战了,应该能用一些年头不用换了,广角镜头差一直,太长的焦段自己不太用得到。  搬出去拍几张样片,本人水平有限,望轻喷。  演示样片和一些6D的使用心得  以下图片仅为演示操作和成像,不是为了展示作品。请勿攻击楼主的拍摄水平,我的水平很差的,无须再攻击哈,下列图片都是JPG直出,未作后期色彩和曝光的调整,只裁剪过。  图1:光圈&F4&&曝光时间:1/160秒&&ISO:12800(光圈优先自动ISO)&&测光:点测  关于对焦:略傻的自动对焦  对于6D,选机之前看帖,很多人吐槽的就是11点的对焦了,如果你开自动选择对焦点的话,很多时候6D对焦出来都不是你想要的对焦点,尤其是你构图的时候主体安排不在画面中心的时候,很可能拍出来是模糊的,反而背景是清晰的了。  如果在你构图的画面中,被摄的物体有好几件,层次前后错落,并且构成复杂一点,6D会翻来覆去的在几个对焦点上跳来跳去,这个情况在大光圈镜头下尤其成问题,如果你此时不手动选择对焦点,拍出来的照片很可能就是虚的,这非常的讨厌,显得很傻。  不过中心对焦点还是非常准确和值得信赖的,对焦速度也很快,将对焦点调到中心对焦点,对准主体再半按快门移动机身构图,需要的时候按下*锁定曝光按键,这样就不容易出废片  图2:光圈&F4.5&&曝光时间:1/160秒&&ISO:250&测光:评价测光&&  图3:光圈&F7.1&&曝光时间:1/80秒&&ISO:160测光:点测光&&  关于暗部对焦和测光  据说6D的高感很强,于是特地去看了一场越剧,但是发现当天现场灯光打得很强,尤其是演员身上灯光很强,基本上没法用超高的感光度来完,于是试了试暗处对焦,-3ev确实牛,开中心点对焦的时候点哪里对哪里,干净利落,基本上一次就成。  现场还试了测光,6d的评价测光有点测联动,半按快门同时锁定焦点曝光,其他测光模式就没有了点测联动。  图4:光圈&F5.6&&曝光时间:1/60秒&&ISO:4000测光:评价测光&&  关于色彩  这块西瓜的红色在肉眼看来实际看来没有这么亮,要暗和深一些,在6D使用一些时间后我觉得这台机器的颜色还是传统的Canon色,图片色彩的对比度相对于尼康和索尼要淡一些,还是需要后期调一下。有人会觉得直出的色彩太low,不妖冶,不艳丽,我的观点的要什么样的色后期都好做,我反而比较喜欢这种相对保守点的色彩,如果你不用RAW&jpg也能给后期留的可调空间更多。有句话不是这样说吗&&数码不后期,实乃大傻逼。  图5:光圈&F4&&曝光时间:1/800秒&&ISO:100测光:评价测光&&  关于宽容度  个人感觉6D作为全画幅的宽容度一般,用过朋友的D800,宽容度确实强,a7没有详细的研究过,但是感觉索尼的成像风格宽容度也可能一般吧。  另外还有关于曝光的发现,以往用canon的入门单反,有时会觉得佳能拍出来的照片偏亮,降低一档曝光高光部分细节会丰富点,而且色彩也要深点,但是在6D上感觉不需要降低一档曝光,拍出来的照片默认似乎就是减曝一点的,细节会丰富很多。  图6:光圈&F5&&曝光时间:1/4000秒&&ISO:800测光:评价测光&&  关于白平衡和锐度  应该来说6D+24-70mm&F4L的锐度一般,应该来说光圈收到F5应该是这镜头比较好的状态,但是锐度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自动白平衡还是比较准确的,上图是在阴天拍摄的,如果是用我原来的550D,应该拍出来会亮更多,没有阴天的感觉了。  图7:光圈&F4&&曝光时间:1/400秒&&ISO:100测光:点测光&  关于24-70mm&F4L的虚化  F4的光圈趋势不给力,虚化令人遗憾,这个图中背景若能更需一些应该更恰当。还是用F1.8及以下的头来完成期望的虚化图效果吧。  关于24-70mm&F4L的虚化  这张图本来不放的,但是要是晒图没有妹子,好像大家回帖说明的都不太积极,这张图拍摄的会场光线实际要更暗,尤其是面部是背光的,很黑,所以加了点曝光补偿,但是我们汉族要说的还是虚化,显然背景要再虚化更重些才会更恰当,这样就能把平头男的存在感削弱一些。  攒私房钱、出机、卖镜头,这机器来得并不容易,不敢称潘浚卤换姑挥萌呐淖菜闶瞧睹窳耍馓饕仓荒芩闶瞧矫竦娜1硐置挥心敲锤咚Ц换赘幻阑敲淳揿拍浚肓酥蟾芯趸故怯行┑馗皇欠浅H缫獾母芯酰辽倜挥凶约浩诖敲春茫  我们买机器都是这样,买来总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于是又上了厂商的圈套,又想再整更好的机身和更贵的镜头。不过我也想,如果我当时入的是A7,是否失望的点又会更多呢?入了什么机器就用什么机器吧,争取把它用好,这台机器的表现自己还比较陌生,什么场景下出来什么样的照片心里完全没数,但是6D表现的好像还行,相对于550D确实是鸟枪换炮的感觉。KONICAMINOLTA 17-35 F2.8-4(D)
Alpha系统在超广角同焦段的镜头只有两颗,所以也算很容易辨识的镜头.
一颗是G镜,一颗是入赘镜.
两颗光圈不同,外型不同,非常容易分辨.
Minolta在1997年发表Maxxum 9的前一年
Minolta 17-35 F3.5 G(F22)使用十五片十二群的镜片设计,重670g.日币210,000
最小收纳状况:90.5mm,最长:94mm,光圈叶片为七片圆形光圈
放大倍率为:1:5.88(0.17X),最近对焦距离为:30cm 使用77mm的滤镜
使用卡口式莲花型遮光罩.对焦时第一片镜片不会跟着转动
内变交,外对焦设计.
识别方式:五电子接点,不支援ADI闪灯系统,光圈较小,对焦距离显示为小窗户显示,金圈.
KonicaMinolta在2004年发表Maxxum 70跟Maxxum 7D的年代
KonicaMinolta 17-35 F2.8-4(F22-F32)使用十四片十一群的镜片设计,重480g. 日币:68,500 2006年 B&H价格: 美金:479.95
最小收纳状况:88.5mm,最长:97mm,光圈叶片为七片圆形光圈
放大倍率为:1:5.4(0.19X),最近对焦距离为:30cm 使用77mm的滤镜
使用卡口式莲花型遮光罩.对焦时第一片镜片不会跟着转动
外变焦,内对焦设计.
识别方式:非横定光圈,对焦距离显示直接标示在外,八电子接点,支援ADI闪灯系统.
遮光罩反装
遮光罩正装
八电子接点,金属接环,支援ADI闪灯系统
超广角,第一片镜片非常的突出,不过还是可以安装 77mm滤镜
遮光罩没有植绒毛,以不光滑面跟消光漆减少反光
原厂镜头剖面图(注一)
用了三片非球面镜片
焦段 17 20 24 28 35
光圈 F2.8 F3.2 F3.2 F3.5 F4.0
Minolta本身在超广角变焦方面发展的很慢.
1987年 日币 51,000 的Minolta 24-50 F4
日币47,000 的Minota 24-50 F4 New&
1997年 日币 210,000 的Minolta 17-35 F3.5 G
1998年 日币77,000&的Minolta 20-35 F3.5-4.5
2004年 日币68,500 的KonicaMinolta 17-35 F2.8-4
2005年9月 日币84,000的KonicaMinolta 11-18 F4.5-5.6
2006年8月 日币89,250的Sony SAL-11-18 F4.5-5.6
2009年 日币283,500 的Sony SAL 16-35 F2.8 ZA
这里面属於高级镜头的两颗,平价镜头的有六颗.
17-35刚好是平价镜头中唯一超过20mm限制的35mm片幅超广角平价变焦镜头.
而还是入赘的...就可以知道Alpha系统在这方面的进展真的不快...
因为...另外两颗的11-18 F4.5-5.6也是入赘的35mm APS版本超广角变焦镜头....
尤其是16-35 F2.8的年代...对手都发展到14-24 F2.8了....
----进入正文----
这颗镜头本来是搭配Maxxum 7 Digital一起上市的广角镜头.....
从这点就知道当年的KonicaMinolta 7 Digital的用户有多麽辛苦....不用这颗了话...只有18-200高倍变焦镜头可以拿来当广角....不然就没有更广的镜头了...很巧的...那颗镜头也是入赘的....
所以有针对35mm APS成相范围作加强的动作....
换句话说...周边成像在35mm片幅上面是会有突然的落差的....
拍摄的时候也有发现过这各状况.
只能说应该算是不会太严重....但是对画面很要求的人....这颗还是少碰....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这颗当年就只是一颗过渡时期的镜头....
後来甚至零组件都拿去生产了11-18 F4.5-5.6了....两颗镜头遮光罩都还通用.
所以这颗镜头毕竟还是只是穷人爱用的镜头,不需要太过於强求.
但是对於Alpha系统的用户而言..毕竟也是最廉价的超广角选择了!
----风景篇----
这颗镜头...就是设计来拍风景的阿! 抗曜光的表现....不算特别的优秀.....
基本上可以当成11-18的35mm片幅版本.
----更多风景照片----
----夜景篇----
适合拍风景的镜头,当然也很适合拍夜景啦!
当然....需要打折扣的抗曜光表现....会发散的星芒....多少让夜景这各项目扣分...
但是看在价钱的份上....就别计较太多了....
-- --更多夜景照片----
----微距篇----
没有甚麽人是为了微距效果买这颗镜头吧?
如果有了话....小鸭希望发票还留着....赶快去退货吧!
这颗的微距能力大概就是可以满足吃饭的时候,把桌子上的饭菜拍好....
其他的....就不要太强求了.....
-- --更多微距照片----
----人像篇----
这颗镜头拍人像得多注意变形的问题,最好将人物摆在画面的中央. 不然就得祈祷所产生的强烈变形效果是自己想要的.
好处是出去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店看起来感觉很大.
-- --更多人像照片----
----典礼篇----
焦段很适合纪录大型室内典礼使用.
缺点是,得多靠近点.
-- --更多典礼照片----
----随拍篇----
17-35,35这边的视角很适合随拍.
17的视角在室内非常的好用.
不会让人觉得退无可退.
-- --更多随拍照片----
----高宽容度篇----
拍风景的镜头,拿来玩高宽容度实在是不错阿!
----更多高宽容度照片----
----底片篇----
拍底片自然也是没有问题的啦! 毕竟这颗镜头是做给35mm规范的镜头,成像圈够大.
只是周边的成像多少就会衰减.
----更多底片照片----
----红外线篇----
红外线照片的练习.
-- --更多红外线照片----
----失光篇----
失光表现还好.这麽广的镜头来说,表现优异.
----更多失光照片---- ----使用心得 ----
这颗镜头最大的优点就是视角跟价钱阿!
最近对焦距离虽然很近,但是以焦长来看,其实没有特别的近.
拍摄35mm片幅的时候,边角画值容易大幅度下降.
色彩方面的表现感觉比较乾涩....散景的表现普普...不过超广角镜头会看到散景的机会也不多....反而是画值衰减的时候还比较容易让人误会成为散景.....
优点:35mm片幅的超广角,价格便宜.
缺点:操作性差....在35mm机身上使用滤镜容易产生暗角.... 对焦距离显示感觉粗糙.抗曜光表现不佳.
总结:这颗镜头就是要搭配35mm机身使用,如果是搭配 35mm APS机身使用,那还不如买16-80 F3.5-4.5来的好. 问题是在35mm片幅上周边画值会大幅下降.只能说,价格跟表现毕竟还是有连动关系的.
画值:两只烤鸭(周边画值下降太快,抗曜光表现不佳.) (40%)
价格:五只烤鸭(这种价格的超广角镜头....价格够便宜了......) (15%)
发售的时候: 2004年 日币:68,500 2006年 B&H价格: 美金:479.95
对照组:1998年11月 50 F1.4 New& 日币40,000 2006年 B&H价格: 美金:249.95
好不好买到:两只烤鸭(当年推出的时候的人不多.....後来等Alpha 35mm片幅推出的时候.....KonicaMinolta的相机部门都消失不见蛋,改招牌变成Sony了.....) (0%)
易携性:四只烤鸭(77mm滤镜,个头不算小,整体来说不会太长,也不会太重....) (15%)
操作性:三只半烤鸭(让人分心的对焦距离显示,不容易选择适合的保护滤镜.) (30%)
总平均:三点二只烤鸭& ----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未经许可,请勿转贴----
来源:转载
原作者:小鸭 - www.blog.ducknest.com
版权声明:欢迎转载,但请以连接方式备注出处、作者。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lao8.org/article_534/html/8//eONecZb9.html
扫描二维码: 已优化适合手机访问
&&★ 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般优势卵泡多大排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