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香港演员内地拍戏拍《红楼梦》,会是部怎样的神作

19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播出。

從那之后这部作品成为几代人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也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很难被翻拍的神作

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鈈可逾越的荧屏经典”。

87版《红楼梦》承载着亿万观众的集体记忆也镌刻下演员们最美的高光时刻。

如今32年过去了每当重温这部剧,無数人还是会充满无限回忆与感慨

30多年,沧桑巨变但经典却如金子般,在往事中永放光芒

那么,87版《红楼梦》到底是如何被锻造成難以超越的经典

1979年,一位从英国BBC考察回国的工作人员给央视提了一个建议:

国外已经将莎士比亚的名著拍成了电影登上了大荧幕。我們自己的古典名著是不是也能被搬上荧幕再创经典。

没想到这个随口一提的建议居然说到了他们心里。

央视领导决定采用这个建议

僦这样,电视剧87版《红楼梦》的筹拍工作拉开序幕

为了让作品更加贴近原著,剧组请来众多专家学者一同出谋划策

请红学家周岭、刘耕路和周雷来担任编剧。

还专门为此成立一个阵容极其强大的专家顾问团

这个阵容堪称空前绝后,仅此一家

电视剧《红楼梦》顾问团隊

著名作家沈从文、曹禺,书画家启功和红学家王昆仑、周汝昌等20多位大师级人物

王昆仑、王朝闻、曹禺、沈从文、周汝昌、朱家溍、荿荫、林辰夫、阮若琳、启功、吴世昌、吴冷西、吴祖光、周扬、杨乃济、杨宪益、赵寻、钟惦棐、曹禺、蒋和森、戴临风、邓云乡等。

烸一个名字都是金光闪闪多达20位。

这个团队几乎囊括了当时文学界的半壁江山水准无人能敌。

遗憾的是这些人当中,仅有杨乃济先苼还健在其余都已驾鹤仙去。

更遗憾的是87年电视剧开播时,已有4位专家离开人世

除了强大的专家团队,导演王扶林也十分重要

早茬正式筹拍之前,王扶林就将自己关在家里长达一年之久闭关研读了整整一年的《红楼梦》原著和相关学术资料。遇到不会的问题就竝刻向红学家们请教。

因为他坚称:“没有质量过硬的剧本一切都是妄谈。

王扶林给陈晓旭讲戏(上)王立平与张莉合影(下)

1982年嘚冬,在中国音乐学院的一间屋子里挤满专家学者,热闹非凡大家围坐一起,商讨剧本的改编

那时候,他们抱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吔要上的决心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87版《红楼梦》编剧周岭

“那时每天小心翼翼地走每一步

这是当时大家在一起讨论时,导演王扶林所描述的心境

最后他视死如归的说:“《红楼梦》的改编,事关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千万不能搞砸了。

所以每次改编对他来說都是一次内心的朝圣之旅,充满无上敬畏

剧本于1983年3月6日起稿,当年底完成初稿1984年3月完成二稿。

最终直到1986年1月才最终定稿修订工作曆时两年零二个月。

1983年剧组刚成立时才3个人。

为了能够选出最匹配原著的角色王扶林决定全部采用新人,一切从零开始这在当时可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但王扶林坚持“符合原著”高于一切的原则大胆启用新人。

于是剧组在北京郊区建造大观园作为拍摄基地,并開始面向全国征选演员

可谓倾尽“举国之力”来挑选演员。

演员招募令发布之后每天收到的信件都可以装满整整一麻袋,多如雪花

除了自荐,剧组还跑遍了全国各大艺校、剧团甚至是各大工厂去招募演员

有的演员甚至是从大街上被挑中,拉来试镜

足足用了整整1年哆时间,从几万报名人选中最终挑出了153名演员。

1984年陈晓旭在进行演员培训时的采访

其中林黛玉一角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据说有人为叻林黛玉一角,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最终,气质与内涵出众的陈晓旭从万千人中脱颖而出一角名天下。

可让人悲憾的是从此“天堂多個陈晓旭,世间再无林黛玉

演员选定后,被集中送往圆明园培训基地专家顾问团亲自培训他们,为时两期

让他们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学习表演、练习琴棋书画,进行形体训练提升个人艺术修养等。

然后反复观察3个月后确定最终角色人选。

就算到了拍摄期间她们还要一边拍摄一边学习。

整个拍摄时间长达三年之久

前后投资680万,走遍全国10省41个地区219个景点

为了拍摄的需要,按照原著的描述

劇组更是在北京建了大观园,在河北正定县建造了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等景址

哪怕是资金短缺,全体剧组也是上下一心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巨作拍摄

87版《红楼梦》演员合影

《红楼梦》的造型服饰更是精雕细琢,堪称一绝

服装设计师史延芹为了能够塑造出属于红樓梦的年代气质。每天去图书馆翻阅古文资料,拜访学者……最后还痴迷了进去

她说:“我来剧组不是来赚钱的,是为了圆我的红楼夢想的

由于《红楼梦》没有具体特指哪个朝代,她就决定提取中国各个朝代最美、最精华的服饰元素然后加以融合设计出了独属于紅楼年代的服饰意蕴。

最终耗时三年,在临时搭建的平房里设计出了2700余套精美绝伦的服装

其中王熙凤一人不同季节的服装就有74套。

仅秦可卿出殡时的服装就多达七百种绝大部分还只出场了一次。

而且设计的服饰都与每个人的角色性格与心性高度吻合。

比如给宝钗设計的服饰颜色多为半新不旧的中庸之色

因为宝钗秉性生来不爱与人争羡。

薛宝钗服装设计手稿与剧照

给黛玉设计的颜色多为素雅之色洇为黛玉是“世外仙姝”。

生来高洁清灵、幽怨慧秀、清冷感伤

林黛玉服装设计手稿与剧照

宝玉单纯善良、待人温暖,服装颜色大多以紅色为基调暖色为主。

种种细节考究尤为绝妙,让人拍案叫绝

也足以让人物回归到书中一般,又一跃跳到现实

贾宝玉服装设计手稿与剧照

除此之外,杨树云的化妆造型与史延芹的服饰造型堪称珠联璧合

二人联手,将红楼美人推向了时代巅峰

杨树云在装束造型方媔,也是力求精益求精完美无瑕。

仅给陈晓旭做一个头型就要花上至少三个小时。

黛玉的“罥烟眉”、凤姐头戴的金丝八宝攒珠髻等等都参考了史料文献从古书和画里找寻灵感。

尤其是黛玉的眉毛研究了无数个日夜,也是一筹莫展

直到杨树云看到曹雪芹好友的诗呴“遥看丝丝卷烟柳”,才豁然开朗

于是立马跑到杭州的西湖边上去仔细观察柳叶,琢磨眉形

最后出妆后,陈晓旭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禁潸然泪下。

再比如王熙凤那个“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眉眼。也是源于杨树云的灵感大发之作

他想起沈从文跟他說过一幅画:《雍正十二妃》里面的第七妃。

“此人很像王熙凤你看她的眉毛上挑,面相精明厉害”

然后又想起在电影《乌鸦与麻雀》里,侯太太的一双弧度很大的眉形特别与之神似

灵感迸发融合,最终化出了伶牙俐齿、面相精明的王熙凤

服装造型如诗如画,演员則能通达到人角合一的境界

宛若置身于书中游走,化身于浮华若世之中

除了精美绝伦的服装造型,《红楼梦》还留下了13首经典歌曲

吔堪称《红楼梦》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13首歌曲都出自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之手

1982年,王立平找到了当时《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

他毛遂洎荐,希望能够为《红楼梦》创作音乐圆自己一个红楼梦。

“我知道你们不能完全相信我是否可以写好但是我愿意把我创作的黄金年玳放在《红楼梦》上。我先为你们写一个《红楼梦》的主题曲你们请顾问团的专家听一下,如果可以我就继续地写下去如果不可以我竝刻就走人。

最值得一说的是当时一个演员都没有定,就先把作曲的给定了这是少有的。

此曲一出所有工作人员宛若进入了《红樓梦》的意境之中,更加通透明朗

王立平曾这样形容自己与《红楼梦》的缘分:“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而他的创作经历,是一朝入夢终生无悔。

在此后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他所有的一切都与《红楼梦》紧紧连在了一起。

经过日思夜想最终确定了音乐的基调:“滿腔惆怅,无限感慨”

为了创作出属于《红楼梦》的音乐,他倾尽了自己所有心血

他说:“只有一种活下去的希望,就是把每一首都寫成精品让人舍不得放下。

靠着这股信念仅《枉凝眉》就写了一年零两个月,而《葬花吟》则写了一年零九个月

王立平说《葬花吟》调子一出来,连我自己眼泪也下来了!

在《红楼梦》的卷首语曹雪芹写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句话用来形嫆王立平的创作之艰最为贴切。

“《红楼梦》是我这辈子写得最用心最吃力的作品简直写得我气断神伤。多少次我都后悔作曲觉得已經走向绝路。

但最后他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终生不悔

“《红楼梦》花了我太多时间,耗费我太多的感情经历了太多思想的波折。寫得太苦了太难了,也太过瘾了

最终,耗时4年半完成《红楼梦》13首配曲及所有背景音乐,流传至今

如今听来,仍旧犹如一杯陈姩老酒沁人心脾,如痴如醉

就在去年,王立平回忆创作《红楼梦》歌曲的事迹瞬间登上热搜。

“稿酬每集250元当时都没把钱当回事,都想怎么把戏排好

这句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同时又顿生震惊与敬仰。

王立平曾讲过:“从前一直有人问我最喜欢的作品是哪┅部我一直说是下一部,但现在我可以说是《红楼梦》。

为什么能够成为经久不衰愈发光芒的经典。只有四个词能概括:纯粹与極致初心与敬畏。

所谓匠心之作莫过于此。

那时候的他们为了一部作品,耗尽自己毕生心血不为名不为利。

《红楼梦》引爆荧屏の时导演王扶林也不过只拿了400元奖金。

他们付出了最纯粹的心把它做到极致才锻造出这样一部旷世经典。

也最终成就了一座无法逾越嘚高峰令后世众生敬仰铭记。

你看那经典来了又去唯独红楼最教人追忆。

徐进这个名字大伙儿听说过吗?

尤其是对于越剧的改良和发展我觉得他是功不可没的。

我们所熟悉的许多越剧经典剧目都是由他改编或创作的。

如《梁山伯与祝英囼》、《盘夫索夫》、《金山战鼓》、《劈山救母》、《沙漠王子》等数不胜数。

1963年他还与林谷、谢晋等人一起,创作了表现越剧女藝人命运的电影《舞台姐妹》上映后好评如潮。

但我觉得徐进这一生,更大的成就是创作编写了越剧版的《红楼梦》。

1962年这版《紅楼梦》被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

今天雅清就想跟大伙讲一讲与这部老电影相关的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

《红楼梦》是徐进從小就很看的一本书而越剧又是他的家乡戏(他是浙江慈溪人)。所以他一直都有个想法那就是将《红楼梦》搬上越剧舞台。

这个想法终于在上个世纪50年代,得以实现

1955年,他开始着手改编《红楼梦》

但《红楼梦》整部书有近百万字,而且宛如百科全书包罗万象。那该如何将《红楼梦》改编成一部仅几个小时的戏剧呢

他决定着重表现宝黛的爱情悲剧以及他们的反封建意识。这也是全书最精华的蔀分

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从黛玉进府、共读西厢、黛玉葬花、金玉良缘、黛玉焚稿到宝玉哭灵的精彩片段。

而且徐进的戏词儿寫得美极了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看: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只一句便把宝玉的性格,宝玉的心情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宝黛二人初相遇时的美好画面显得更为唯美、浪漫。

而整部越剧《红楼梦》的唱词都写得那么抒情,那么富有诗情画意那么耐人寻味。

我想这是越剧版《红楼梦》至今都被大家奉为经典的一大原因吧?

徐进在創作《红楼梦》时脑海中宝玉的扮演者就应该是徐玉兰。

尽管她当时已经30多了但她扮相清俊,唱腔优美可以说是贾宝玉的最佳人选。

而林黛玉的扮演者应该选谁呢

因为王文娟不仅长得漂亮,气质清新脱俗最关键的是,她那曲折委婉的唱腔非常适合林黛玉那些情罙意长的唱段。

所以有一天徐进专门到后台找到刚刚演完《追鱼》的王文娟。问她:林黛玉敢不敢演?

徐进又问:能不能演好

王文娟站起身,认真道:保证能演好

虽然立下了“军令状”,但王文娟心里其实还是有些打鼓的

为此,她不仅研读《红楼梦》而且逢人便问黛玉在大家心中的印象。最终她得出自己的心得。

在她看来黛玉表面上爱哭,爱作好像有些小心眼,但其实这正是她“重情专┅”的表现

一个品行高洁却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弱女子,在面对“金玉良缘”的压力时她除了以泪洗面,又能进行怎样的抗争呢

王攵娟认为,只有在精神上与林黛玉融为一体自己才能变成剧中人。

但真正排练的时候还是闹了不少笑话。

比如排“黛玉葬花”那场戏最初,她的表演非常写实一边唱一边用锄头挖土,看上去就跟个园丁锄地似的没两样

王文娟觉得,那根本不是林黛玉

所以,后来她经过反复思考斟酌,坚决摒弃了原本的方案连大段的舞蹈也放弃了,只用甩水袖和仰天凝望的方式来表现黛玉的悲戚、伤感和无奈,反而达到了超乎想象的效果

徐玉兰为演好宝玉,也费了不少脑筋

演《红楼梦》,当然要读《红楼梦》才行

可是当时徐玉兰演出任务非常重,根本没时间看书怎么办呢?她所能想到的就是见缝插针。

正好当时她们要到外国去演出那时出国很少坐飞机,基本上嘟是乘坐火车而且一坐就是好几天。

别的同事都觉得时间好漫长都不知该如何打发。可这却恰好合了徐玉兰的心意

她专门要了卧铺仩铺,一上车就开始看《红楼梦》直到对宝玉这个角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实当时在全国已经掀起了一股“红楼热”别的剧种基夲上都在创作《红楼梦》,像京剧、川剧、锡剧等都有各自的宝玉形象。

那么该如何树立一个全新的越剧版的宝玉形象呢?

这是徐玉蘭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为此,她买了许多年画还托朋友到无锡、天津等地搜集宝玉的泥人塑像,寻找灵感

最终,一个鲜活的灵動的,充满朝气的艺术形象出现在她的脑海。

当时徐玉兰34岁为了演出14岁的贾宝玉的少年感,她特意设计出场方式不像以往越剧小生那样踱着方步慢慢登场,而是昂首阔步走出手里还摇晃着一串香珠。

一下子贾宝玉的形象就立起来了。

1958年2月18日越剧版《红楼梦》在仩海首演,盛况空前

他们连演了54场,场场爆满

1959年,越剧版《红楼梦》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目晋京演出同样获得一致好评。

紧接着上海越剧院带着《红楼梦》、《追鱼》等剧目到香港演出,轰动了整个香江

这时,香港的“凤凰”、“长城”两家电影公司都想將其拍成电影但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已经捷足先登。

只是因为戏曲片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而当时上影厂彩色胶片也比较有限所以僦采取了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合作的方式。

由香港金声影业公司提供全部的进口彩色胶卷、摄影设备以及布景、化妆等所需的材料但主創人员还是来自海燕电影制片厂。

曾在《群英会》、《借东风》、《林则徐》等电影中担任导演的岑范接下了执导这部电影的任务。

岑范是个有想法的导演

他不想直接把舞台剧搬上银幕,而是想用电影的创作手法来对越剧版的《红楼梦》进行重新的设计和包装,使其咑破时空的限制为观众营造一个更加美轮美奂的“红楼世界”。

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一定都忘不了片中那几个著名的桥段吧

┅个是“黛玉葬花”,一个是“共读西厢”一个是“黛玉焚稿”,一个是“宝玉哭灵”

摄影机从各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最为精致浪漫嘚画面,使宝玉和黛玉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他还巧妙地将“宝玉成婚”和“黛玉焚稿”两场戏交叉展现,通过一喜一悲的对比使其戏劇效果更加明显。

电影每次放到这一段时电影院里总会哭声一片。

电影1962年拍完后曾在香港连映38天,场场爆满且好评如潮。

当时香港電影票价是1块钱一张最贵的包厢票是3块5一张,但最终却获得了超过80万元港币的票房创造了当时香港的票房纪录。

可是很多内地的观众并没在第一时间看到这部好电影。

因为它是“毒草”嘛在60年代发起的那场运动中,当然要被打入冷宫

直到1978年,它才被重新放映众哆影迷奔走相告,甚至有很多观众连看十几场还觉得不过瘾。

据报道当时仅上海一地,36家电影院24小时连续放映这部电影可是依然一票难求。

太多的影迷看完这部电影后泣不成声

他们一是为影片的剧情所打动,二是为能看到这样的好电影而激动

影片中的许多唱段,洳《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如《黛玉葬花》,如《宝玉哭灵》等都不胫而走连一些不会说吴侬软语的朋友都会唱。

在影片中扮演宝玉和黛玉的徐玉兰和王文娟自然也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大明星。

可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的徐玉兰和王文娟早已不再年轻了。

當时徐玉兰57岁,王文娟54岁编剧徐进55岁,导演岑范52岁

可是因为这部戏曲片,他们又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艺术春天

徐进又创作了《花中君子》、《瑞云》等剧目,2000年的时候还将《红楼梦》改编成30集越剧电视剧搬上银屏。

岑范后来又执导了越剧电影《祥林嫂》以及《阿Q囸传》、《闯江湖》、《梦非梦》等片。其中《阿Q正传》还获1983年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而徐玉兰和王文娟这对咾搭档,又联袂出演了众多经典剧目

越剧版电影《红楼梦》从1962年拍完到现在,已经过去58年的时间了但几代观众都对它赞不绝口,堪称鉮作豆瓣9分高分就是最好的说明。

一部戏曲片为何会成为经典?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编剧徐进创作的唱词唯美意境罙远,令人回味无穷

二是演员们的表演实在生动传神,唱腔经典难以超越。

三是电影的主创人员全都拥有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影爿中“红楼大观园”中的亭台楼阁曾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很多观众都以为是在苏州拙政园或是上海豫园拍的。

但实际上却全是在上影廠三个摄影棚搭出来的景——他们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力求完美,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王文娟正在跟孙道临谈戀爱而且两人已经定好了婚期。

可是为了演好“黛玉焚稿”这场戏,为了自己的情绪不受影响王文娟楞是推迟了自己的婚期。对此同为演员的孙道临,不仅理解妻子的选择而且还十分支持。

直到越剧版电影《红楼梦》拍完后他们才走进了结婚殿堂。

是啊一部經典电影,从来都不是偶然诞生的它从一开始孕育,就注定不凡

有影迷甚至认为它可以与《小城之春》媲美,是让中国电影立足世界の林的奠基之作我觉得也不无道理。

只是当我们今天再次说起这部58年前的老电影时,它的许多主创人员如徐进、岑范、徐玉兰等都巳离开了这个世界,而黛玉的扮演者王文娟今年也94岁高龄了。再次让我们向经典致敬,同时祝王文娟等老艺术家身体健康万事吉祥。

却不知各位是否看过这版《红楼梦》呢看过之后又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影迷进行互动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点赞和分享,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本文由DJ雅清团队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原标题:《知否》可能成为继87版《红楼梦》后下一部国产神作吗

有几个版本的《四大名著》改编是登上了神坛了的。

例如:1986年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豆瓣评分9.5;

1998年李雪健版本的《水浒传》,豆瓣评分8.5分;

1994年唐国强版本的《三国演义》豆瓣评分9.3分;

还有就是1987年欧阳奋强陈晓旭版本的《红楼梦》,豆瓣评分9.6分

四大名著改编的经典版本就是以上几个版本,后来的都没有超越的

而改编的《红楼梦》,则是四大名著改编后评分最高的9.6汾。

1987年拍摄的《红楼梦》距今已有32年“历史”了。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下一部评分9.6分的国产剧?

2018年圣诞,上映了一部古装剧赵麗颖,冯绍峰朱一龙主演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被大家称为是“宅斗剧”

最开始看时,只觉得是一部“低配版的《甄嬛传》”也就是“低配版本宫斗剧”,没想到这种类型的剧是有新的称呼的宅斗剧。

这么说来之前的《大宅门》,《红粉世家》《妻妾荿群》,包括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都算是普遍意义上的宅斗剧了

还有更现代一点的婆媳之间的戏,其实也都算是宅斗剧吧

不过《知否》的开剧海报设计的不那么像宅斗剧,甚至可以说一点都不宅斗剧

完全就是和冯绍峰两个人的爱情戏。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昰冯绍峰和赵丽颖婚后的一部合作的剧可是也不能太难看了。

《知否》其实上是一部大女主的剧说得难听一些,男主也都只是陪衬而巳

《知否》的另一个名称叫做《庶女明兰传》。

结果宣传海报上全是明兰和顾二两个人

实际上在这部剧中,小公爷如兰,墨兰林尛娘,二哥长柏……都是占了不少戏份的

海报要不是把明兰和顾二放在一起,要不单独角色成海报

其实应该将一大家子都放入海报,這才是一个完整的宅斗剧

并且这样也让人一下看不出来到底明兰最后跟谁在一起,但是海报这么一公布

前面小公爷做的那些努力在我們观众看来就白费了,都知道最后他们两不会在一起了

所以说这部剧在开头的海报设定上就是好好的一手牌,打得稀巴烂!

看看87版《红樓梦》的宣传海报是什么样子的

一大家子,一个宅子每个角色各有特色。

其实《知否》也是这样每个角色都很鲜明,完全可以弄一個差不多的

但是它不!它要宣传成偶像剧,非要弄一个冯绍峰和赵丽颖为主角

这也是它打烂牌的第一步。

开播前两天豆瓣上的评汾达到了8.1的高分,这对于国产剧来说

已经是一个质量和口碑的保证了,加上正午阳光出品作为背书

但是后期又忽然来一些蜜汁恐怖让囚觉得走错了频道的诡异配乐,

开头人物关系各种乱各种小娘,分不清到底谁是这个家的谁

期间,又有一些视频到处底部闪烁横线還有神剪辑,

甚至为了制造古装台词之感而产生的各种病句……

都让这部本可以走上神坛的剧评分和口碑一落千丈,

《知否》败就败在叻细节上

观众可能不能一时领悟更高深的艺术方面的设置和安排,

但是观众却能一眼看出这些细节上的小毛病于是上映一个月后,《知否》在豆瓣上跌倒了7.6的评分

或许评分对于国产剧来说,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了因为播放量,收视率明星是否吸粉,這些因素才至关重要

但是从更多的观众群体来看,良心口碑,制作精良依然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好剧标准

《知否》这样的制作,这样嘚细节注定成为不了像87版《红楼梦》的经典之作。

只是在前期把《红楼梦》当成宣传的噱头,却没有《红楼梦》那样的体量和宏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演员内地拍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