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十恶不赦”,“十恶”究竟十恶指的是哪十恶什么

《旧唐书o刑法志》中记述了唐太宗时的一个案子:根据旧有的法律及其解释,兄弟分家后,不再适用有关“荫”(俗语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法律规定,但仍适用连坐俱死的法律,祖孙适用连坐配没的法律。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房强,弟弟在岷州做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其时的法律,房强应依律适用缘坐被处死。唐太宗录囚(皇帝亲自视察监狱中在押囚犯,以防止冤狱的制度)的时候得知此案情,怜悯其将死,因此动容,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岂不更显得君主不德。用刑之道,应当视情节之轻重,再加之以刑罚。怎么能不察其缘由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而且法律规定的反逆之罪,其行为表现为两种:一是指兴师动众而欲造反;二是指出恶言而犯法。这两者轻重有别,但是按照既有的法律却都要连坐处死,这使我心中不安。”因此,唐太宗请百官从详商议。于是房玄龄等人重新研究评议后上书皇帝:“如今法律应当规定:祖孙与兄弟缘坐,应当处以配流。其中,以恶言犯法但是没有造成危害的,犯罪情节较轻,兄弟免死,止于配流。”唐太宗以皇帝的名义准许了这一变革。从此,自古代传承下来的法定死刑,除去了大半。
该案主要涉及了《唐律》中有关十恶的处罚以及“坐”的发展变化。
房强之弟触犯法律定罪谋反。谋反为唐律中“十恶”之一,是指谋危社稷,即谋害皇帝、危害国家的行为。根据《唐律》规定:犯谋反大罪,要处以重刑。按照法律规定,房强之弟应判处死刑,同时房强受株连依律缘坐,同样应被判处死刑。
展开剩余75%
但是,在唐太宗审核该死刑案件时,出于对“德礼”及“恤刑”的考虑,认为房强兄弟不应连坐俱死,从而引发了一项重要的法律变革。修改后的《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本案在当时并非大案,但却引起了司法上的一次不小的改革,体现了司法制度不断走向文明。
本案中的谋反罪,属传统法典中的“十恶”之一。而所谓“十恶”,则是一个在古代传统社会,在广大民间影响甚广的一项刑法专门制度。其中的“十恶不赦”更成了广为流传的一句成语。具体地说,“十恶”是对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把“十恶”置于法典的第一篇,作为严厉打击的对象,以增加法律的威慑力。《唐律o名例》疏议即载:“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唐律中的十恶规定具体是:
谋反:谓谋危社稷,指谋害皇帝、危害国家的行为;
谋大逆:指图谋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以及宫殿的行为;
谋叛:谓背国从伪,指背叛本朝、投奔敌国的行为;
恶逆:指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属的行为;
不道:指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肢解人的行为;
大不敬:指盗窃皇帝祭祀物品或皇帝御用物、伪造或盗窃皇帝印玺、调配御药误违原方、御膳误犯食禁,以及指斥皇帝、无人臣之礼等损害皇帝尊严的行为;
不孝:指控告祖父母、父母,未经祖父母、父母同意私立门户、分异财产,对祖父母、父母供养有缺,为父母尊长服丧不如礼等不孝行为;
不睦:指谋杀或卖五服(缌麻)以内亲属,殴打或控告丈夫大功以上尊长等行为;
不义:指杀本管上司、受业师及夫丧违礼的行为;
内乱:指奸小功以上亲属等乱伦行为。
中国古代刑法中的“十恶”,源起于西汉。正如《唐律疏议》所言:“事类有十,故称十恶。然汉制九章,虽并湮没,其不道、不敬之目见存,原夫厥初,盖起诸汉。”这就是说,西汉时期所谓的“不道、不敬”等犯罪,就是十恶的萌芽。及至曹魏统治时期,有关大逆不道、不敬之罪的立法继续沿袭下来,但比之汉朝有所改进和发展。根据《晋书o刑法志》记载:“(魏律)改贼律,但以言语及犯宗庙园陵,谓之大逆无道,要斩,家属从坐,不及祖父母、孙。至于谋反大逆,夷其三族……不在律令,所以严绝恶迹也。”
到了两晋时期,关于大逆不道的立法,又进一步缩小了处罚的范围。《晋律o刑法志》载:“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除谋反适养母出女嫁皆不复还坐父母弃市。”同时强调加重对违反封建礼教的处罚。其时,张裴注《晋律》,对大逆不道、不敬等罪名又在理论上加以阐述。
到了《北齐律》中,首次规定的“重罪十条”标志着“十恶”的初步形成。《隋书o刑法志》载:“北齐……又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此重罪十条,都关系到君主权力地位和封建政权的最高利益,所以传统刑律将此类犯罪作为重点打击对象,以维护皇帝专制制度。但是,北周修订法律时,曾一度删去了“十条重罪”,“不立十恶之目,而重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义、内乱之罪”。其实也只是从形式上取消了其名目。南朝梁、陈的法律基本上与北周相同。
据《隋书o刑法志》讲:隋开皇定律时,正式于法律上确立了“十恶”之目,“又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据《唐律疏议o名例》载:唐律中关于十恶的立法,全部继承了隋律的内容,所谓“仍遵开皇,无所损益”。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律典中的十恶,起源于西汉,形成于北齐,至隋唐律中则达到完备阶段。
比较隋唐时期的“十恶”与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可以看出,在隋唐时期,加重了对危害皇权统治行为的处罚。北齐律中的“反逆”“大逆”“叛”,在唐律中修改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所谓“将有逆心而有害于君父者”,就是将要产生反对皇帝的动机,并不是已有反对皇帝的行动,就构成了犯罪,实质上只是犯意的表示或预备行为,从而加大了对危害皇权统治行为的防范。同时,隋、唐律中删去“降”罪,而增加“不睦”罪,说明其时加重了对封建家庭伦理关系的保护。
在唐律中,对十恶所规定的刑罚,比其他一般犯罪的刑罚严厉很多,谋反、谋大逆、谋叛,不仅犯罪者本人要处以死刑,其父母、妻子、兄弟、姐妹等亲属也要缘坐受罚,有的也要被处以死刑。而且,有的还关系到罪与非罪的问题。同时,根据唐朝法律规定,犯有十恶重罪的,不仅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而且还不得享有法律所规定的赦免刑罚的优待方法。唐律规定,凡犯有“十恶”重罪的,不得享有“议”“请”等。
作者:赵晓耕, 著
出 版 社:
定价:¥42.0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十恶不赦究竟是指哪十恶?
浏览次数:0
比如你忽悠我~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ask:2,asku:0,askr:7,askz:2,askd:6,RedisW:0askR:0,askD:21 mz:nohit,askU:0,askT:0askA:23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常用“十恶不赦”形容人罪恶大,到底是哪“十恶”
中华文化中常用说一个人恶贯满盈、罪无可恕,就用“十恶不赦”。一般是在古代混战时期,为了师出有名,往往都会给自己的敌人安上十大罪状,以彰其罪恶。
最先我们现在的语中,常说的“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其实不是真的实指,而是泛指重大的罪行。但是,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却是实有所指的。尤其是在一些律法文书里,都有罗列出实恶。
那么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到底指什么呢?
其一:“十恶”,最初佛教文化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
根据《佛说未曾有经》中记载: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罪报。今当一心忏悔。
十恶即为杀、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故说:“行十恶者,受于恶报”
其二:“重罪十条”把以上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十恶”作为古代刑法中的罪名。
根据《齐律》记载: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这里的“十恶”其实也是维护封建君主权利,为统治阶层服务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君权、父权、神权和夫权,所以确立“十恶”之罪以后,都是各代法典中明确的不赦之重罪。
由于“十恶”成为“不赦”之罪,在社会上影响深广,民众也接触的比较多,所以遇到罪恶大、不可宽恕的事情,很自然地就称为“十恶不赦”。这个用法也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狮子竟是“龙九子之一”,“狮子吼”不是悍妇的代名词
文化解读:“阿斗”是北斗星,俗语“扶不起的阿斗”是文化误伤
今日搜狐热点如果一个人,杀了一个十恶不赦的人,那他算不算维护正义?拜托各位大神_百度知道
如果一个人,杀了一个十恶不赦的人,那他算不算维护正义?拜托各位大神
里面的主人公“小布”(吴京饰)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杀了一个十恶不赦的人看了《狼牙》这部电影?” 这个问题本人也想了好久,现在发出这个问题看看网友你们的观点及其理由。希望网友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那他算不算维护正义
道德上也许你会受到赞扬,但是法律上会受到制裁,这是故意杀人罪,除非他当时正在进行强奸杀人的时候,或者在自己收到攻击,正当防卫的时候(正当防卫的时候,如果可以不杀他,但你偏偏杀了他,这就是防卫过当,也犯法的) 采纳哦
采纳率:65%
剥夺了他人的生命权利,按法律程序来走肯定是犯罪!不过犯罪了还是要为之付出代价,法律就是法律,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面却是大快人心杀人首先在法律层面上来说就是犯罪,在现实中无法去更改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恶指的是哪十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