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Instagram上第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又一位 “图像一代”的艺术家拥抱了instagram,他们还能像40年前那么酷吗?
发布时间: 来源:New Talents 作者:New Talents 责任编辑:曲一了
又一位 &图像一代&的艺术家拥抱了instagram,
他们还能像40年前那么酷吗?
▂▂▂▂▂▂▂▂▂▂▂▂
撰文 / New Talents
辛迪&舍曼的最近公开的instagram账号
如果你是一位熟稔艺术界的人士,在今夏的北京辗转在各个艺术现场时,肯定会对在阿玛利亚&乌尔曼(Amalia Ulman)展览现场苦心经营自己形象的网红,或是Teamlab的展厅中不断自拍的人群感到有趣。 在社交媒体时代来临之前,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就已经确立了她在艺术家自我重塑的皇后地位。通常,我们会认为辛迪&舍曼在镜头前的角色转换属于白盒子亦或是拍卖场上遥不可及的数字,但令人欣喜的是,最近,这位艺术家开始在instagram上慷慨分享她的自拍。
理查德&普林斯将instagram的截图作为自己的作品
当然这并非没有先例,同样作为&图像一代&艺术家的代表人物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早已在社交媒体上风生水起并背靠instagram创作了一系列充满争议的作品。只是,在图像如此丰富,摆拍、挪用等手法司空见惯的今天,成长于电视与媒体第一次席卷世界的他们,还会像40年前一样那么酷吗?那就有必要了解何为&图像一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
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
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一周热门图片s
器材点评EQUIPMENT REVIEWS
令人欣喜的是,秋天来了。
这个季节,是人们最喜欢出门郊游远行的季节,而秋季在西藏却有更特殊的韵味,提起西藏的秋天,人们口中只有一个名字林芝。懂西藏的人,秋天
2017驭马自由行广州站
地点:广东广州《五岳★新诠释》作品展参展艺术家欧阳新潮(石门)《五岳★新诠释》作品展参展艺术家欧阳新潮(石门)Share:《五岳★新诠释》作品展参展艺术家欧阳新潮(石门)欧阳新潮(石门)简介:欧新潮,原名欧阳新潮,俗以行新潮、号石门。法律专业毕业,长期在专业出版社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设计图书百余种,获多种奖项。1989年进入广州美术学院进修。钻研书法、绘画艺术四十余年,在书法、绘画创作中追求笔墨艺术的融汇之美,深研多种碑帖和先辈的绘画墨迹精髓。探索先辈艺术之风,追求金石入画。注重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强调功力与情趣的贯通,苦练笔下工夫,修炼品鉴眼力,以提高艺术造诣,追求和探索禅境水墨之意。作品取材广泛、内涵深刻,表现形式及手法多变,独具个性。自1977年开始到1985间,从书法理论到书写实践上,都得到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吴丈蜀先生的精心指教和传授,深刻领悟了“行笔取法于碑学,结构取法于帖学”的真谛。近年来又师承玉同派书法创始人、书法教育家冯彬先生,书法名家雷珍民先生从内涵到形式上研习书法艺术。其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及各类书画作品展览并获奖,连续四届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作品多次参加文博会专场拍卖,玉同派作品专场拍卖,专业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拍卖;多幅作品被港、澳、台、日、韩、东南亚、德、法、意、美等多国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2011年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其作品作为礼品送给前外长唐家旋先生。2012年其作品赠送给联合国环境署全球人居论坛。2013年在德国柏林联合国大会上其作品作为重礼送给,联合国副秘书长安瓦尔、乔杜里先生。个人作品先后被《大视野》《中国画家》《汉文字创意》《陈设艺术》“央视数字电视”“广东卫视”文化月刊》等多种媒体宣传报道,被多种拍卖画册收集、推介和拍卖。由127创意产业园专门为欧阳新潮设立艺术馆和工作室。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理工大学MBA客座教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深圳市书画艺术协会会员;大唐书画院付院长兼秘书长;玉同书法研究院副院长 。.....................................................................艺术家欧阳新潮(石门)★作品艺术家欧阳新潮(石门)★作品..............................................................2015《五岳★新诠释》作品展学 术; 吕墩墩策 展; 段延安主 办;北京上苑艺术馆展览开幕:日 16:00展览日期:-展览地点:北京怀柔桥梓-上苑艺术馆............................................................................上苑 & 鸟巢-文学艺术国际联盟(简称:国际文盟)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Literature and Art(INLA)电话: 010-35757Website: http://798.io/1wNhttp://798.io/1wO交通指南□北京东直门916路、942路到怀柔,转杯柔-沙峪口(上苑艺术馆)□京承高速12出口 > 右拐过水渠西行2KM > 良善庄路口北行到底>右拐300m路北2,559 viewsShare:撰文 | 孙乙戌 出品 | 网易浪潮工作室体验过文理分科教育的学生会懂,在中国,文科生受歧视的程度,可能和婚恋市场上的属羊女孩差不多。诗词歌赋风花雪月,那是校园言情里的文科;经天纬地治国安...[]
你发的每条朋友圈,都在出卖你1我发现,微信朋友圈的套路很深。如果你想第一时间最直接、最有效地了解一个人,基本上看ta发的朋友圈就可以了。虽然发朋友圈都是选择性表达,或者更赤裸裸地说,是内心最...[]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日前被迫撤下“世界剧场”展览中三件中国艺术家作品。这三件作品因有虐待动物倾向而饱受动物保护主义者抗议。展览开幕当日,“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约记者在现场看到,那三件作品并...[]
比阿特丽斯地(Beatrice terra):绘画作品<< L’univers de Terra est un univers chaleureux, affectueux, un univers qu...[]
从辛迪·舍曼到阿玛利亚·乌尔曼,再到传统艺术机构在Instagram营造的驻留机会,艺术家们与艺术机构似乎在Instagram这一本世纪目前最流行的图像社交媒介上找到了新的创作灵感和呈现方式。在艺术界...[]
随着艺术界越来越追求专业化,就意味着主专业的艺术学位成为通向艺展和画廊,收获声望的必经之路。那么,接下来依据学费、入学率、师资以及校友的第一手反馈,15所美国顶尖艺术学校奉上,你听说过哪几所...[]
近期,在评估了全球79个国家千所高等院校的基础上,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公布了2018年世界大学排名,而牛津大学再次高居榜首,被评为全球排名第一的高...[]
雅典Dionysiou Areopagitou街道墙壁上的涂鸦,日. 摄影:Louisa Gouliamaki/Getty Images. 1955年,在轰炸后的一片废墟当中,第一届卡...[]
一 在割裂开的对立的阵营中,体制仍旧是坚固的。以一种体制对立于另一种体制,一种陈腐抵挡另一种陈腐。二者实际上是平行关系。公认的阵营和边界是虚张声势的后果,体制已经自动溶解了主流和独立之间的...[]
艺术是一种政治宣传手段的说法已经消弭,但这本身就带有深刻的宣传意味。世界只是给艺术重铺了一些定义来掩盖其以一刀切或以本本主义来宣传政治意识形态和教条学说的本质。在当今的资本主义民主时代,艺...[]
不久以前,西方艺术体系曾是中国艺术界关注的焦点和模仿的对象。从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哲学着作和现代主义艺术的热潮开始,这种单向交流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局面,一方是中国与传统,另一方是现代性和西...[]
(原标题:中国向德国马克思故乡赠送铜像 引发当地新闻炸锅)据微信公号“德国华商”10月18日援引德国社会民主党日报《人民之友报》报道,中国将在2018年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向马克思的家乡...[]
艺术家乔治亚·奥基弗(Georgia O’Keeffe) 1976年,在乔治亚·奥基弗(Georgia O’Keeffe)事业的巅峰时期,她拒绝将自己的作品出借给当时在洛杉矶举办的一场极为关键的展览《...[]
蔡国强:火药“炸”到西班牙万国大厅,欲与格列柯时空对话宗和 08:22“西班牙万国大厅曾挂着菲利普四世委托维拉斯贵支等当时最伟大画家创作的作品,我在这里创作火药画,不是简单因地制宜...[]
【编者按】去年11月份,中央美院美术馆在展览开幕前夕遭到艺术家隔空喊停的情况下仍如期举办了“基弗在中国”展览(日?日),引起巨大争议。艺术家基弗在接受《南德意志报》...[]
画家的强暴之手文/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一】有一天,米歇尔·阿尔尚波(Michel Archimbaud)打算编一本弗兰西斯·培根的画册(他的画像和自画像)。阿尔尚波提议要我为这本画册...[]
“我的审美标准:一看胸、二看脸、三看屁股四看腿。”这话不是出自颜色小说,也不是选秀比赛,这雷人的话出自北外教授乔木。前几天,他发文《男教授面试女生那些事》讲出他在面试研究生时的选拔标准。“...[]
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WR的三个白衣人被人带进办公室以后,高名潞及时冲过去救援,公安人员也很紧张,蒙着白衣服也挺恐怖的,不知道衣服里有什么,命他们赶快把衣服扒了,朱雁光衣...[]
关于架上绘画的讨论久矣,而关涉于此的展览近来也颇多。7月,“重绘画:博弈当代艺术困境”展开幕,学术策划曹星原提出,“重绘”架上绘画的概念或可成为博弈当代绘画困境的方式之一;11月,首次在中国...[]
总有一些胜地你无法抵达:比如女厕和外星球。在这个神秘莫测的神圣领域,妹子们也会暴露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比如在原始论坛——门板上乱涂乱画。洗手时疯狂照镜子自拍,补妆,互相八卦吐槽是必须的。走完...[]
7月9日,艺术家斯宾赛·图尼克(Spencer Tunick)在赫尔(Hull)城市中心开展一场公共行为艺术,近3200名“蓝色志愿者”在赫尔城中赤身穿行,隐喻海平面上升给城市带来的威胁。6月下旬,著...[]
性、禁忌与越界者:艾滋病如何改变了美国当代艺术现代医学的防控与治疗措施已让艾滋病远离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而这种致命病毒在30年前肆虐美国时所引发的毁灭性灾难,却给历史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痕。...[]
在展览“直播-Welcome to My Life | 勒梅特夫妇影像艺术收藏展”开幕当日,《艺术新闻/中文版》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合作,于展览现场举办了题为“流动的藏品:影像艺术收藏的维度”的论坛。...[]
一 塞尚:感触画家 德勒兹认为塞尚(Cezanne)是现代油画史一位很重要的创始人。德勒兹对塞尚的看法是建立在马蒂尼 (Henri Maldiney)的理论基础上的。马蒂尼认为塞尚是一位 “感触”画家...[]
时报三位影评人曼诺拉·达吉斯(Manohla Dargis)、A·O·斯科特(A. O. Scott)和史蒂芬·霍尔登(Stephen Holden)精选出心目中2016年的最佳电影,以下是他们推荐的...[]
编者按:当代艺术不仅是反映,更是积极地干预了朝着新的后冷战世界格局的转变。它不仅是西方社会的问题,在现今中国,这样的问题如同全球化一样普遍存在。本文作者敏锐地发现艺术本身所衍生出来的政治生...[]
“我总是在收集,我是个收藏家,但我收藏的是特征、想法……” “我从来都是从别人那里拿东西,但我知道什么东西该偷。” 艺术是“隐秘的老师”大卫·鲍伊《Diamond Dogs》专辑巡演的舞台设计模型(...[]
克里斯蒂安o波尔坦斯基,《最后一秒》(Christian Boltanski, Last second), x 60 x 9 cm,Filipe Braga | 摄, Courtesy...[]
民政部网站27日曝光“中国风水学会”等第五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截至今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目前掌握的“离岸社团”“山寨社团”为427家。另有3家单位为已注销“离岸社团”“山寨社团”...[]
1979年刘海粟接受了香港学者高美庆的采访。谈话中涉及了他的成长经历,在上海学习和办学经过,在欧洲讲学情况等,非常珍贵。澎湃新闻经授权首次发表这一对谈。1960年代刘海粟在家中写生日,...[]TECH2IPO/创见
「 新生活 新科技 新零售」
CEO :我们是时间旅行者
Instagram在发布一个月内爆红,如今拥有超过四亿的用户。在无边无际的自拍和日落背后,这位Instagaram CEO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
Instagram 既不是市面上唯一一个社交类 App,也不是第一个提供照片共享服务的 App,却如何能够在发布一个月内爆红,并在两年内以 10 亿美元的高价被 Facebook 收购? 当我们来到 Instagram 总部采访 Kevin Systrom 的时候,他正坐在黑皮沙发上摆 Pose 露笑脸拍照。「还要再拍啊……」他边叹气边走到房间的另一处,毕竟,作为 Instagram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早就被拍腻了。Systrom 身高 6 英尺 5 英寸,看上去十分修长,他对自己硅谷系的穿衣风格也十分满意。今天他身着浅灰色外套和深色长裤,看上去比他 31 岁的实际年龄要老成一些,散发出十足的自信与张扬,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他是一家市值 350 亿美元的公司的 CEO,拥有 4 亿美元个人资产。 一帆风顺的青年时代 Systrom 出生在波士顿郊区一个富裕的家庭,就读于康科德的米德尔塞克斯中学。2002 年,他进入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专为那些想深入商界的人所设。他生性热爱交际,十分渴望成为企业家,还经营了一家面向斯坦福学生的类似 Craigslist 的餐饮机构。当时的 Systrom 已经表现出了卓越的摄影及设计品味,课堂展示画面效果一流。童年时期,他就尝尝偷玩父亲的宝丽来。在高中,他迷上了 photoshop 和数码相机,喜欢用记录生活的细节。和许多摄影爱好者一样,他渐渐觉得数码相片精确而冰冷,胶片的质感和不确定性更让人迷恋。在一次摄影课上,他得到一个 Holga 相机,老师对他说:「要用这个拍照,你得学会和不完美相处。」这个廉价的塑料相机经常漏光,但有时却能因这个缺陷而收获效果惊艳的底片。Systrom 意识到,摄影并非只为了捕捉真实,阐释某种情绪也同样重要。Systrom 选择在斯坦福大学按部就班地完成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并在一家名为 Odeo 的视频播放服务公司实习了一段时间,当时他的同事在开发一些新东西,而 Systrom 还没来得及参与进去就回学校了。那个他同事开发出来的东西叫 Twitter。Twitter 是极其简单易用的工具,却带来了爆发式的流行,这让 Systrom 明白,如果专注地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从斯坦福毕业后,还没准备好独自闯荡的 Systrom 去 Google 做了产品营销经理,虽然这份工作很安稳,但此时 Google 已经上市两年,他已丧失大赚一笔的契机,所以没过多久他又跳到 Google 前同事创建的旅行推荐网站 Nextstop(后被 Facebook 收购)工作。尽管他任职于营销部,但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编程,开发一些简单创意。蠢蠢欲动的他在斯坦福上学期间已经接触了足够多的投资者,而现在,他脑海中已经有产品的雏形了。 将爱好做成产品
他想做一个像 Foursquare 那样可以让用户与朋友分享位置的程序,但又同时具备发布图片的功能。2010 年,他开始与朋友测试这一名为「Burbn」的产品雏形。那年夏天,26 岁的 Systrom 正与女友 Nicole Schuetz 在墨西哥 boho 海滩附近的 Todos Santos 小镇度假,此时的他已经拿到 25 万美元的投资。他的女友听他介绍完 Burbn 后,摇摇头说她不会用这个程序的,因为用手机拍的照片不好看,没什么好 po 的。当时 iPhone4 刚上市,手机直出的照片的确没什么看点。于是,Systrom 决定增加滤镜功能。那天晚上,Systrom 推出 X-Pro II 滤镜,并 po 了一张「一个狗与 Schuetz 的脚」。随后,像高中沉迷于 photoshop 花几个小时调整照片的色调和纹理来创造出更有意思的效果一样,他会选一张他很喜欢的图,模仿它的色调和其他元素来创造滤镜。不用说,XProll 来自于他和女友在墨西哥度假时的灵感,而滤镜 Sutro 的主要特征则来自于一张旧金山苏特罗海滨浴场; Walden 是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镇,也就是 Systrom 从小长大的地方; Hefe 是他在喝一种 Hefeweizen 啤酒时想出来的; maro、Rise、Valencia、Early bird、1977…… 许多滤镜和它们所制造的光影之间有微妙的通感。 这个软件最初的功能有签到和上传照片,但开发团队后来发现,用户对分享照片的兴趣更大,于是他们砍掉了冗余功能,只留下和分享图片直接相关的部分。同时,他们把这个项目的名字从「Burbn」改成了「Instagram」,因为后者听起来更像一个相机。Instagram 是「instant」(瞬间)和「telegram」(电报讯息)合成,很好地反映了它的功能,听着还跟「camera」(相机)有关系。Systrom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拍一个三明治为什么一定无趣? 生活是非常有意思的,说无聊只是有人每天透过同样的镜头审视它。」他希望人们能通过 Intagram 这个全新的软件用另一种方式观看生活,分享生活。 这个不到十人的小团队开发出来的介于「移动版 flickr」和「影像版 twitter」之间的应用界面简洁,速度流畅,而且还免费,在 2010 年 10 月 6 日发布后迅速蹿红。发布后 24 小时后,用户数量便达到 2.5 万,到第三周,用户数量已经增长到了 30 万,后来又发展为数千万直至今天,以亿计数。Systrom 对 Instagram 发布那天还记忆犹新,那天凌晨四点,他在 Twitter 上写道:「一夜未眠。」同事们全都靠着坐着,桌上全是手机和红牛罐子。Instagram 的走红除了因为本身功能恰好满足群众需求,还因为 Systrom 事先做了一些推广。应用发布前,他让一些有影响力的科技博主试用测试版本,并让他们将照片发上 Twitter,预先吸来了不少人气。很快,Instagram 就有了大量用户群,从记者到设计师,从政客到码农…… 奥巴马,贝克汉姆,卡戴珊…… 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在用 Instagram。平凡的日常有了崭新的展示舞台:管道工 po 最近修的水管,老师们 po 可怕的教学场景,标本制作工 po 尸体…… 因为 Instagram,人们开始关注留意起身边的人和事。一块普通的餐厅地板,在特效镜头下能让人仿佛置身荒野; 街角的推土机,通过滤镜也会变身为疲倦的巨兽。 爆红所带来的困扰
人气暴涨固然事件好事,但困扰也随之而来。原先根本没有预料到的用户增长速度迫使 Instagram 团队不得不连夜改为租用亚马逊的服务器增加容量,来应对用户的使用需求。团队成员们开始随身携带 MacBook Air 和无线网卡,以便在问题出现时迅速上网解决,周末不复存在。为了出问题能及时知道,Mike(Instagram 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和 Systrom 在手机上装了个警报闹钟,只要服务器过载或有什么意外情况出现,闹钟就会响起。刚开始时这个闹钟每隔四五个小时响一次,但随着 Instagram 越来越火,后来就响得越来越频繁,到后来甚至每十几分钟就响一回。Systrom 表示时至今日当他听到那个闹钟声都会如同巴甫洛夫的狗一样有恶心和焦虑的条件反射。而当这个问题解决之后,下一阶段的问题就紧跟着出现了:「我们的重点是什么?我们的策略是什么?竞争者出现的话我们怎么办?」 这个团队为什么把自己逼得这么狠呢?Systrom 说:「小团队刚起步的时候,如果不拼命时很难成功的。当今科技发展太快了,而我们干的又是这一行,小团队能拼的只有速度了,只有把一天当三天用才会有优势。」 众所周知,硅谷到处都是有野心有闯劲的年轻人,竞争激烈,巨大的工作压力时常让这些年轻人招架不住,自杀和各种心理问题都不罕见。但是 Instagram 却似乎离这种「过劳死」十分遥远,这个团队的成员似乎都对正在快速发展的公司十分满意,他们奋力工作时的神情也都很愉悦。Systrom 对员工(通常十分年轻)的身体健康是不是有一些责任感呢?「大家来这些互联网公司工作并不是因为被人强迫的,毕竟比这些公司轻松悠闲的单位多了去了,但他们仍然选择来这里,因为他们也想做大事业,能影响成百上千万人的大事业。这些公司正在改变整个产业、整个世界的面貌,他们也想参与其中。」Systrom 说 Instagram 会给员工安排体检,并很尊重他们的周末与家庭生活。「跑马拉松的时候没必要每时每刻都冲刺。」他这么说道,但底气似乎没有先前抒发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时那么足了。 之后我采访了产品经理 Ashley Yuki,她主导了最近 Instagram 有关图片格式的扩充(Instagram 方形图片格式的灵感来自 Systrom 大学在佛罗伦萨做交流生时使用的 Holga 相机),她的工作是协调设计师、工程师、市场营销部来联合推出产品的新功能。她对加班问题怎么看呢?「我们的工作由成果说了算——使用者的数量、用户的反馈以及产品本身,而不是我们工作的时间。这种公司文化更有精英领导的味道。像我的工作时间很灵活,我可以自己定。我们都在很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喜欢这样。我很喜欢把大家的工作协调在一起的感觉,虽然有时候有些压力。」Systrom 工作以外的生活和他在 Instagram 上展现的一样:美食、高尔夫、滑雪、度假湖泊。他最喜欢的 Instagram 账号是 @symmetrybreakfast、@everydayafrica、 @petesouza,都是摄影师。他很擅长回避他不喜欢的问题,当我问到他的政治立场并开川普这个 Instagram 心机用户的玩笑时,他回答说他不搞政治,他也没会见过川普,尽管总统大选在 Instagram 上宣传得沸沸扬扬。Instagram 发布第一天拥有 25000 名用户,而托 Facebook 的福,如今每个月有 4 亿人会使用这个软件,每天都有 8000 万张新照片。Systrom 说当 Facebook 开始在 Instagram 上投放广告的时候,用户增长速度减慢许多,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 Instagram 快点成熟起来以抵抗竞争对手。(eMarketer 的调查表示今年 Instagram 的广告收入将达到 6 亿美元,预计在 2017 年将达到 28 亿美元,届时 Instagram 的广告收入很有可能超过 Twitter 及 Google。)很难相信 Systrom 曾面对这么大的蛋糕拒绝 Facebook。Systrom 说:」创业公司有许多有意思的部分和许多没意思的部分。Facebook 主要在做没意思的那部分,像基础设施、链接、销售等。现在面对的真正的问题是,Instagram 究竟可以做多大?4 亿,还是更多?如果规模还在变大,会不会垮?这是硅谷的每个人都有的疑问。」 扎克伯格在 2012 年对 Systrom 围追堵截想要收购 Instagram 的时候肯定没少谈这个问题,那时他们每周都会约时间见面。而现在已被 Facebook 收购的 Instagram 更是时时刻刻都明白自己的规模可能会变得非常大。相比于每个月有 15 亿使用者的 Facebook,Instagram 只是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如果在印度的街道上随便拉个路人问他们知不知道 Instagram,他们八成会说不知道,所以这也是 Instagram 的机会。硅谷的投资人最喜欢这种情况:在没有清规戒律的约束下进行全球扩张。Instagram 的独到之处
从 Instagram 中获益的不只有 Systrom,许多 Instagram 的用户也因 Instagram 有了可观的收入。像 Sharmadean Reid(@wahnails),荷兰的一个鱼贩子,用 Instagram 上 15 秒小视频的形式打造出了一个烹饪品牌。纽约的 Liz Eswein(@NewYorkCity),拥有 1200 万粉丝,如果要获得她的一个「赞」需要付一美元。据一家 Instagram 广告运营机构的创始人 Brian DiFeo(同时也是 Instagram 资深用户)说,粉丝数超过 10 万后通常就能开始盈利了,最高可达到每月 3 万人民币。Instagram 用户 75% 都在美国境外。我对 Systrom 说 Instagram 是个巨大规模的照片分享软件,他表示反对。「把 Instagram 称为照片分享 App 就像把报纸称为文字分享书籍,或是把莫扎特的交响曲称为音符合集。Instagram 的重点不是「媒体」,而是「网络」。如果你想做生意(Business),Instagram 有产品,你可以在上面做广告。而如果你是想娱乐的用户(Consumer),那你可以用 Instagram 录 15 秒的小视频。如果你是个艺术家,想做概念艺术,那 Instagram 也是个很好的平台。如果把 Instagram 简单地称为「照片分享软件」,就丢失上述那些丰富的涵义了。」 是什么能让一张照片从众多照片中脱颖而出?「对光的理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的助理教授 Richard Koci Hernandez 这样回答道。「人们适应了对比度强烈的形状和图案,是光让这一切显得不一样。」Hernandez 是硅谷第一代用智能手机拍照记录生活的人,也是 Instagram 发布后的第一批用户。去年年底他删掉了他 Instagram 里的 1100 张照片,因为他觉得他陷在里面了。今年,他又打算删掉他 po 的 70 张新照片——随手抓拍的黑白而朦胧的城市,仿佛这些照片夺走了他的现实生活。「我的照片彰显了我作为摄影师的一面,但这真的是我吗?我们都被这些社交平台的赞和评论影响了,我传了上千张图,有几十万粉丝粉丝。这的确影响了我,我传图之前总要考虑很多。我们都在寻找内心的声音,希望能做真实的自己,但当你有那么多粉丝那么多评论的时候,你就会被推倒一个位置上,不能做到随心所欲发自己想发的了。」Hernandez 说他希望他传的照片只能在网上短暂保存,这就是 Instagram 最大的竞争对手 Snapchat 在做的,Snapchat 大概有 2000 万用户,且用户群比 Instagram 要年轻许多。「以前发过的那些图会变成为你这个人的注解,但我觉得每个人都在往前走,我更希望我发的图片过段时间就会自动消失,而不是永远存在提醒着我的过去,我会因此觉得被束缚了。」Hernandez 对 Instagram 里的自拍热潮和咖啡拉花的流行表示乐观。他把 Instagram 里的内容看作最新视觉实验作品的集合。「这是人性最深处的愿望啊——当人们聚集在一起,就会想别人注意到自己。这和我们现在玩的这些是一样的。从咖啡拉花图的流行来说,人们聚在一起刚开始的表达总是趋于同质化,而后,花样就多起来了,艺术家们开始入场,这个媒介就更有意思了。」是这样吗?反正艾未未也拿 Insagram 传自拍。 有人对 Systrom 说那些天天传自拍传咖啡拉花的自恋人士可能会毁了 Insagram,但 Systrom 并不在意。「用户人数达到这种规模就不太好去控制他们发表的内容了。Instagram 上有艺术家、体育明星、 演艺圈红人,甚至很多嬉皮们也用它。去年,社会活动家 Katie Meyler 在 Instagram 上记录了埃博拉疫情,让公众得以了解那次传染病的蔓延,当时没有另外一个渠道做得像 Instagram 这么有影响力。Instagram 上也发表了令观者震惊的巴尔的摩骚乱、冬季风暴朱诺的纪实图片,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封面,这可不仅仅是嬉皮的那些拿铁拉花。 为什么 Instagram 成功了而其他类似的服务却失败了呢?2010 年市面上有一大串新推出的滤镜 App,但都死得很难看。Systrom 说他成功的很大因素是因为「运气」,而我觉得除了运气之外,简洁的设计、智能手机日渐升级的摄像头、对图像主导的社交网络的独到眼光都很大程度地促成了他的成功。Instagram 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谨慎,所以没出过大的纰漏,但如今它正需要努力和即时通讯软件 Snapchat 做竞争,毕竟图像看多了会有些审美疲劳。物以稀为贵,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拍的照片越多那么每张照片就越没有价值。而更大的对手还隐匿在地平线之下,很可能在某个人的笔记本里已经有草图了。 这是一种时空旅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Instagram 打算何去何从?我问 Systrom 对未来有没有什么想法,在脑海里有没有什么精彩的新功能?Systrom 答道:「试想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通过许多设备随时随地地感受属于另外一个地方的真实。你想想看,如果你在乡村看演唱会,而我在这里可以通过设备与你一起看,无论是听觉、嗅觉、视觉,都仿佛身临其境,是不是非常酷?其实 Instagram 现在做的就是这件事呀,虽然是比较低级的阶段。我喜欢说我们在为实现时间旅行而工作,不过与通常意义上的时间旅行不同,这种时间旅行不是把你送到其他时空去,而是把其他时空展现在你眼前。」Systrom 眼前要操办的头等大事是与他学生时代的恋人 Schuetz 的婚礼。婚礼上会有美食和美酒,传统的英式婚礼通常在上午举行,他也想这么做(在加州这样做群众通常会觉得很诡异)。我告诉他这意味着每个客人都会在下午喝高,因为晚上趴体之前大家都没事做。他则开始思考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大家一定关心这场婚礼会不会在 Instagram 上直播,Systrom 说:「我不认为能避开 Instagram,但我也不觉得我会主动这么去做。」 不管接下来形势如何,都改变不了 Systrom 如今已是人生赢家的现实了。他,硅谷成功人士的样板——年轻的白人男性,拥有与昂贵的精英教育相随的自信、机遇与人脉。Instagram 用了 5 年时间成功打入了改变当今世界的精英互联网圈子,尽管是以一个独特的角度。而我,依然对 Instagram 那个光鲜亮丽、光怪陆离的世界与线下的真实世界之间的界限感到迷茫。我们看见,我们分享,再然后呢? 今天的采访结束了,崭新的豪华巴士也抵达了 Facebook 楼下,我们将乘它回旧金山。随后我穿过九条车道,付了 2 块钱,赶上了回湾区的车。这是个朦胧而美丽的夜晚,有那么一瞬间,我想把它拍下来发 Instagram 上,但我最终还是把手机放回包里去了。我把头倚在车窗上,静静望着远处海面上若隐若现的海豹。* 文章来源:&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 @radiodog 编译,首发于 TECH2IPO / 创见(http://tech2ipo.com/) 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请后参与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滚石最伟大的艺术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