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水浒传中梁山泊排名梁山泊的各英雄

毛主席如何评价《水浒传》中五位梁山好汉毛主席如何评价《水浒传》中五位梁山好汉张再坤百家号毛泽东主席一生读书无数,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书则是他最喜欢阅读的。毛泽东小时候就对《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书很着迷。即使在战争年代,毛泽东也会尽量抽出时间来读书。毛泽东读书,不是泛泛而读,他在阅读的同时,都善于对书中故事进行深度挖掘并对书中人物加以评价,以期更好的指导当前工作。拿《水浒传》这本书来说,毛主席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书中人物做出过评价,现辑录如下:一、要有武松打虎的精神毛泽东十分佩服《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赞赏武松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举。但他却更深入地思考这个故事,把武松打虎看作一种英雄气概,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他经常用这个故事启发干部。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应该有一种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在长征路上,毛泽东夸奖战将许世友“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敢打“国民党这只虎”!他经常称赞英勇的红军战士,个个都是武松那样的打虎英雄。另一方面,毛泽东也对武松打的“虎”进行分析。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把反动派比做吃人的野兽。他告诫人们,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他用《水浒传》中武松与虎的关系,讲明这样一个道理:人民和敌人,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你不消灭敌人,敌人就要消灭你。革命者要放弃幻想,不与反动派妥协。在历来研究《水浒传》的人中,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把目光投放到被武松打死的老虎身上,从这个野兽身上发现什么道理。毛泽东以他独到的眼光,对这只老虎作了一番分析。他把老虎这个野兽的本性同反动派的反革命本性联系起来,把武松与人民联系起来,把革命道理讲得生动易懂。二、要学石秀的拼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有这样一句流行的话:“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们的精神境界。毛泽东特别赞赏这句话,他多次讲过,人总是要有一种精神的。在毛泽东提倡的精神中,就有干事业的一种拼命精神。毛泽东提倡这种精神,并用他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石秀的例子向干部们讲这个道理。1957年3月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他号召全党同志要有一种拼命精神,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说:“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什么叫拼命?《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叫拼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拼命’。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本来,《水浒传》中的石秀,并不是梁山好汉中特别突出的英雄,但书中在记述石秀时,重笔描绘了其在关键时刻不怕死,敢于舍弃性命去斗争的形象。石秀这个《水浒传》中并不显赫的人物形象,被毛泽东抓住了特点:拼命精神。毛泽东对这样一种精神材料,进行提炼、升华,试图将它熔铸成共产党人的革命魂魄。三、从“林冲棒打洪教头”里学“以弱胜强”《水浒传》第九回,有一段林冲在柴进家,与武术教师洪教头比武的描写。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毛泽东读这段故事,从中悟出的道理非常深刻和独到。他依此启发党和军队的干部——在斗争中,要讲究策略。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先进行战略退却,从退却中发现敌人的弱点,进而打败敌人。谁人不知,两个拳师对垒,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毛泽东的话,生动而又有趣,让干部和战士们一听就懂,并且容易记得住,得以在战争实践中加以运用。四、要学宋江善于调查研究毛泽东在一生实践中,特别强调共产党人要注重调查研究,他是把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门基本功课来看待的。他讲述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这一道理时,用的却是《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的例子。1937年8月毛泽东在他所写的《矛盾论》中写上了这样一段话:“孙子论军事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 中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 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毛泽东用《水浒传》中这个故事,告诉共产党员,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才能解决问题。三打祝家庄最终能够胜利,还是得益于宋江最终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1945年2月,《三打祝家庄》 在延安公演,毛泽东看后讲了这样的话:“三打祝家庄,为什么要三次?我看宋江这个人有头脑,办事谨慎,前两次是试探,后一次才是真打。我们干革命,就要学宋江,要谨慎。”之后又给剧院写了一封信:“我看了你们的戏,觉得很好,很有教育意义。”五、不当李逵式的官长《水浒传》中的李逵,朴实、豪爽、疾恶如仇,但性情过于鲁莽,杀人过多。《水浒传》中江州劫法场救宋江一节,描述梁山出动大批人马劫法场时,李逵滥杀了很多无辜百姓。李逵这个人勇猛无敌,孝顺母亲,仗义执言,对宋江赤胆忠心,凡此种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非常惹人喜爱的,因此大部分读者在读《水浒传》时,都不太会注意李逵滥杀无辜的情节。但是鲁迅则与一般读者不同,他超越那个时代普通中国人的价值观,对李逵的滥杀无辜十分不满,他曾写道“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毛泽东是赞同鲁迅的看法的。虽然毛泽东并未对李逵有更多的贬低,但对于他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人,是持批评态度的。毛泽东早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时候就发现,红军游击队里有些干部不注意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往往离开实际情况去估量政治形势、指导工作,对于犯错误的同志则一律狠整,因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错误。毛泽东批评这种人是“李逵式的官长”,他认为,离开实际调查就会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毛泽东在这里讲述了这样的道理:共产党人,对于形势要冷静分析,要有头脑,不能乱闯乱撞。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去办事、指导工作。对于犯错误的同志,也要调查研究,分清情况,区别处理,不能见自己的同志犯了错误,就乱打一气。那样做,只能伤害同志,抛弃政策,放弃原则,对革命是不利的。毛泽东将红军中“懵懵懂懂”处事的干部比作“李逵式的官长”,是批评他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同时用李逵这样一个中国人喜爱的人物作比喻,也肯定了这些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因而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文:张再坤)文:张再坤,本文为百家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张再坤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张再坤的文史杂谈 欢迎订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水浒传人物点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水浒传人物点评
&&水浒传人物点评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毛泽东(资料图)
   全国政协委员李海滨日前称,《水浒传》这样的电视剧应禁播,原因是它“与我们时代不适应”。与其他三大名著相比,“水浒”一直因表现暴力和宣扬造反而面临诸多争议。
   《水浒传》古代就曾是禁书
   《水浒传》,从北宋末年在民间说书场上开始萌芽,历经南宋、元代200余年的提炼、修改,成为一连串的水浒故事,明初再由民间文人编纂成书。其内容讲述了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水浒传》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这在它刚开始流传的时候,就有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表现的是忠义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贽。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部写给强盗看的书,是教人做强盗的书,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认为《水浒传》败坏世风,应该禁毁。当时的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在全国各地收缴《水浒传》。
   但是《水浒传》这部小说产生于中国民间,又长期流传于民间,因此它在民间的基础深厚。一方面,《水浒传》成书400年来,大江南北,海内海外,有数不清的会党模仿水浒模式而产生,也就是游民团体大量产生。这就是过去官方指责“水浒”是“诲盗”之书的原因。另一方面,毫无社会经历的青少年在读了《水浒传》之后,也会受到感染,逐渐学到了江湖气――― 流氓气――― 匪气,这就是过去所说的“少不看‘水浒的原因。
(责编:赵雪晨)
水浒传 1975年 毛泽东 梁山好汉 西游记
|||||||||||||
||||||||||||||毛泽东是怎么点评梁山众好汉的
日07:13&&&来源:
原标题:毛泽东是怎么点评梁山众好汉的
电视剧《水浒传》剧照。
《水浒传》中,那些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毛泽东在历经几十年的阅读过程中,也曾对梁山众好汉做出一些独特的评价。
要有武松打虎的精神
在《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最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
毛泽东也十分佩服《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赞赏武松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举。但他却更深入地思考这个故事,把武松打虎看作一种英雄气概,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他经常用这个故事启发干部。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应该有一种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在长征路上,毛泽东夸奖战将许世友“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敢打“国民党这只虎”!他经常称赞英勇的红军战士,个个都是武松那样的打虎英雄。
另一方面,毛泽东也对武松打的“虎”进行分析。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把反动派比做吃人的野兽。他告诫人们,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他用《水浒传》中武松与虎的关系,讲明这样一个道理:人民和敌人,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你不消灭敌人,敌人就要消灭你。革命者要放弃幻想,不与反动派妥协。
在历来研究《水浒传》的人中,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把目光投放到被武松打死的老虎身上,从这个野兽身上发现什么道理。毛泽东以他独到的眼光,对这只老虎作了一番分析。他把老虎这个野兽的本性同反动派的反革命本性联系起来,把武松与人民联系起来,把革命道理讲得生动易懂。
推荐阅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梁山泊女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