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果壳盐叔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人为什么要吃盐?我一天不吃咸的就会想吃,...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人为什么要吃盐?我一天不吃咸的就会想吃,为什么?人类什么时候开始吃盐的?
+ 加入我的果篮
舌头上的咸味受体的主体是一个钠离子通道,也就是说,“咸味”实际上是由食盐中的钠离子产生的:产生咸的味觉和对咸味的偏好应该与身体的营养需求有关,钠离子对人体还是很重要的,它维持着体液的渗透压,同时也参与到很多生物电活动中。此外感官都是存在适应的,在过去,盐腌是保存食品重要的方法,很多时候人们需要靠吃盐腌的食品来保证食品安全,时间长了味觉敏感性下降,估计就会变得更爱吃咸了。PS.虽然钠盐是必需的,但现在人们吃盐已经超出需要量很多了。所以说不吃那么咸也没什么问题,还更健康一点。
为了摄入钠……
调解PH值和渗透压啥的吧
Vegetarier,Naturalismus
格列佛到慧骃国之后说他不吃盐了。。为什么别的动物不怎么吃盐呢,,如果说食物里就有足够的元素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吃盐呢。。不过我是个重口味的说,,,
人不吃食盐并不会死。普通的食物里都含有一定的钠,只要食物充足,人的血钠不会降低。西芹的含钠量特别高。
想当圣母的键盘侠
我知道一些不吃盐的人。仅仅是知道。
人不吃盐,会死,(修改下:对于个人来说这个未必成立,但是作为群体来说,没有盐巴的摄入,恐怕不会生存太久吧)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怎样吃盐才不过量?哈佛研究者给中国人的建议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怎样吃盐才不过量?哈佛研究者给中国人的建议
友情供图:Shutterstock
本文作者:Calo
过度摄入含糖饮料、能量饮料以及钠盐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控制摄入量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迫在眉睫,美国心脏协会(AHA)在今年春天召开的2013年“流行病与防治暨营养、体育活动与新陈代谢科学大会”上指出。
其中,钠盐摄入过量尤其值得注意。2010年,全球有2300万例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脏相关疾病致死的案例可能与钠盐的过量摄入有关,占据了全部死于此类疾病案例15%。
在与过度摄入钠盐相关的心血管病死亡案例中,约100万人是69岁之前死亡的,占案例总数的40%。心脏病发作致死的案例占42%,中风则占了41%。
全球最大的30个的国家中,与过度摄入钠盐相关的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是乌克兰。美国排在这30个国家的第19位,每100万人有429人死因与过度摄食钠盐有关。
就此,果壳网对此项研究的负责人、布莱根妇女医院、哈佛医学院和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副教授 Dariush Mozaffarian 进行了专访。
果壳网:哪些食物相对含有更多钠盐?现代人能通过什么方式减少食盐摄入呢?
Mozaffarian:在大多数中高收入国家,钠盐主要来自加工食品和包装食品——面包、乳酪、加工肉类、罐头食品以及其他包装食品是钠盐的主要来源。在很多例子中,钠盐主要用作防腐剂,以增加食品的保质期,而非单纯用作调味。像中国和日本这些亚洲国家,大多数钠盐来自于烹饪时所使用的酱油和食盐。这使得在亚洲地区控制钠盐摄入量会相对容易些,因为他们可以直接控制主要的摄入来源。
果壳网:在与钠盐摄入过多有关的死亡率排名中,中国在参与调查的30个最大国家中排在第几位?
Mozaffarian:中国排在第 7 位。文章中将呈现各个国家的详细数据,现在我们正在准备投稿,因此不能提供多方面的细节。
果壳网:根据201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中国最主要的两种致死疾病是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鉴于过度摄入钠盐和这些疾病的相关性,可不可以给中国的读者一些建议?
Mozaffarian:在中国,大多数钠盐的摄入都来源于烹调时用的食盐和酱油,人们还是可以控制自己的钠盐摄入量。我的建议是,将食盐和酱油使用量都减少一半,在一到两周之内,这样不仅仅会习惯了新口味,还会发现食物的味道更好了。之前天津在教育和政策方面的努力(注:天津开展过低钠盐推广项目,并编制宣传手册教育市民“少吃盐、吃好盐,预防高血压”)充分说明,钠盐摄入量及其导致的高血压情况,是能够通过教育和政策明显改善的。这些做法需要在全中国进行推广实践。
果壳网:随着越来越多人了解钠盐摄入过量和心脏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你觉得在将来钠盐摄入的相关的趋势会是如何?
Mozaffarian:人民和政府会意识到,过度摄入钠盐所带来的巨大健康负担正在危害到他们的健康、家庭和经济状况。食物中的钠盐含量将随着积极的公共卫生政策实施而得到下调。
美国心脏协会网页上列举的日常饮食6大高盐食品:面包、加工肉制品、披萨、鸡肉制品、罐头食品和三明治。虽然以上数据是依照美国饮食的标准,但对中国城市居民也有借鉴作用。图片来源:AHA
本届会议还讨论了含糖饮料和能量饮料对心脏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每年全球有18万例死亡可能与含糖饮料相关,而饮用能量饮料可能使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并打乱人的自然心律。这一结论是利用2010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0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Study)的资料得出的。
“由于我们专注于慢性病的死亡案例,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成年人。”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吉檀迦利·辛格(Gitanjali M. Singh)表示,今后的研究将会评估全球未成年人的含糖饮料摄入量,以及糖饮料摄入对未成年人健康的影响。
研究能量饮料摄入问题的研究者,分析了7篇不同的观察研究及干预性研究文献,以评估
能量饮料的饮用会如何影响心脏健康。太平洋大学的助理教授萨钦·沙阿(Sachin A. Shah)表示,“有高血压或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患者,饮用能量饮料前应该慎之又慎。”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信息来源:EurekAlert!友情供图:
你可能感兴趣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编程爱好者
板凳多喝水多出汗多排尿
果壳网副主编
凡是用了酱油、鱼露,或者酱之类的调味品,就最后尝尝再放盐,一般都不用再加。——资深家庭主妇的经验之一
老干妈也是高盐食品。。。。
天津么……食堂里的菜齁死……
我只记得我大天津几年前发过用来控制盐量的小勺。。还是渤海早报赞助的。。。
今天果壳君是怎么了,怎么黄河泛滥一泻千里发了这么多文章。。。来自
上了年纪的人想清淡口味不是一般的难……做菜的话,我妈会趁我不注意偷偷加盐,如果她没有机会下手,吃饭的时候,默默拿个酱碗沾着吃……动不动就拿当年白毛女不吃盐头发白了说事……
据说面包里面也有盐,没有味道的面包里面也有,感觉早上可以不要吃小菜了(早点有面包)
不是故意来打扰你的. 可是我真的很讨厌选中文章文字的时候跳出来的"引用到评论"的小标签, 我阅读很容易跳读, 所以经常要选中文字来帮助自己定位, 或许可以给用户自己选择要不要出现这个小标签的权利. 打扰!
控制吃盐啊啊啊啊啊!好难!
非常赞成"我的建议是,将食盐和酱油使用量都减少一半,在一到两周之内,这样不仅仅会习惯了新口味,还会发现食物的味道更好了。"我深有感触的是,自从习惯了比较清淡的口味后,更感觉许多食物的味道都不错;但有许多同事却因为喜好味道较重的东西(麻、辣、咸),而常常抱怨什么都不好吃。究其原因,还是平常口味太重!
广州人喜欢清新的味道
表示多运动多喝水可以减小过量盐服用的副作用。
说了一顿还是没说明到底该吃多少盐
医学上人体每天需要的氯化钠是4.5g 但是一般来说肯定会吃咸
说氯化钠我会觉得很自然,说钠盐总觉得有点慎得慌,印象中钠这玩意儿是非常的不老实~~~~~~~
本人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低于周围人的2倍怎么破?
山东可能那边吃的蛮咸的,我去饭馆吃饺子,都咸到下不了口,换了一份还是一样……糖和盐都是可以慢慢控制的,试下吃的淡一点,一旦时间后自然口味就不那么重了~~
果壳科技编辑
引用 的话:本人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低于周围人的2倍怎么破?少放点就行。。您不是一个人在吃盐..2010年的数据说“天津市社区人群平均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为12.5g”,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摄入量是每日6克..有一拼..
果壳科技编辑
引用 的话:说氯化钠我会觉得很自然,说钠盐总觉得有点慎得慌,印象中钠这玩意儿是非常的不老实~~~~~~~又不是扔水里哈哈哈
切切记!鬼佬说话不可轻信!
引用 的话:说了一顿还是没说明到底该吃多少盐
医学上人体每天需要的氯化钠是4.5g 但是一般来说肯定会吃咸 是6g吧?我估计我一天得吃14.5g... 前段时间出去开会没法吃自己做的东西,才两天就搞得浑身不对劲,还好自带了一些咸的食品,吃上就好了。但与此同时我的美国同学却在抱怨外面吃的东西(和我吃的一样的)太咸了....
吃盐多少与出汗有关,不能绝对说几克盐就是好。运动员还有一些体力劳动者必须补充大量盐分。个人体质也比较偏向出汗较多的类型。
中国含钠最高的是方便面吧
嗯,我的建议是尽量用好的酱油代替盐,然后不管是盐还是神马带咸味的调味料 都用量勺 然后平时可以用贵一些的东西,这样就舍不得放了。。。。还有就是香料可以多样化一些嘛,咸味是很单一的味道,绝对不能做主味。
喜欢江浙和上海系的菜,最清淡,我天生味觉和嗅觉敏感,家里有什么菜快坏了,在坏之前的一点点变味我都能尝出来。所以从小嘴就叼,到重庆念书后简直要了我的老命,辣对我来说完全是无法忍受的感觉,才到重庆两个月就闹出急性肠炎,后来肠胃一直不好,,,,于是自己在外租房做饭吃QAQ,,一直想这里人口味太重了!他们这样食材有的变质不是都吃不出来了么?还有地沟油问题很严重。。。。
平均一周在家自己做10顿饭,一包300克的盐能用上三个半月。
潮汕人这边比较喜欢吃各自腌制的东西,盐摄入超标的应该挺普遍。我个人基本不吃,到家里人也是建议他们不吃或少吃
引用 的话:非常赞成"我的建议是,将食盐和酱油使用量都减少一半,在一到两周之内,这样不仅仅会习惯了新口味,还会发现食物的味道更好了。"我深有感触的是,自从习惯了比较清淡的口味后,更感觉许多食物的味道都不错;但有许多同事却因为喜好味道较重的东西(麻、辣、咸),而常常抱怨什么都不好吃。究其原因,还是平常口味太重!我也有很多同事这样,公司门口有一家鸡公煲一家什么烧鸡公,鸡公煲就是到处都有的那种一吃基本上只能感觉到调料味的鸡公煲,烧鸡公则是新杀的活鸡简单加点儿辣椒炖得很有鸡肉鲜味的吃法,结果这帮家伙只喜欢鸡公煲,每次去还要求多加那种调料汁,我说那个烧鸡公的鸡肉很鲜他们纷纷表示尝不出来。。。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原始人的兽皮衣服为什么用盐焗能使其柔软 | 创意科技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72491人加入此小组
+ 加入我的果篮
盐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让生皮不易被细菌或是虫子侵蚀。使用盐焗,应该是还能保留一点点水分在兽皮中,让它不像干燥法防腐那么僵硬吧~(这个纯属个人猜想)
土木工程研究生,FRP
蛋白质变性了吧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频道头条 Big News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凤凰网财经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喝什么水,怎么喝?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我的图书馆
喝什么水,怎么喝?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水是生命之源,管你高低贵贱都要喝水。市面上的涉水产品可谓五花八门,矿泉水、矿物质水、纯净水、天然饮用水只能算大路货,还有诸如竹炭水、月子水、冰川水、弱碱性水、小分子团水等各种稀奇古怪的消费概念。我们普通人面对这么多的概念该如何选择?
矿泉水、纯净水、矿物质水,都是些什么水?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钻井采集的,它对水源地有严格要求,需经过地矿部门勘探评价,采取水源地保护措施,可以理解为一种矿产资源。矿泉水的价格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水源成本高,而不是因为其中微量的矿物质真有什么神奇的功效。
矿泉水由于来自地下深处,其成分受岩层成分的影响较大,所以相比生活饮用水,它有更多的元素需要控制,比如锑、钡、硼、镍、银等在生活饮用水中都只是非常规指标。而矿泉水常吹嘘的含有丰富的“微量营养元素”锶、硒等,实际上我的同事测过几种矿泉水,这些物质的含量并不比自来水高,有的甚至还不如自来水。
纯净水是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等工艺制成。它的离子含量低,水的硬度低,几乎不含矿物质,用它来烧水不会形成水垢。纯净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及率很高,可以达到80%以上,中东地区的居民喝的几乎都是纯净水。
矿物质水简单的说就是纯净水加少量矿物质,它是生活饮用水(自来水)经过纯化,然后添加矿物质,经杀菌罐装制得。添加矿物质的目的其实不是因为这些矿物质多么有营养,少了就不行,而是因为这些矿物质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口感的要求。通过添加矿物盐,可以让矿物质水的口感接近平时喝的白开水或者矿泉水。
“月子水”与“小分子团水”
传说中专供产妇喝的“月子水”主打营销概念就是“小分子团水”(也称小分子水),称更利于吸收。其实,所谓的“大分子团水”就是几十个水分子以氢键形成的簇团,“小分子团水”就是几个水分子形成的小团簇,但由于氢键本身结合力很弱,因此无论哪种团块状结构都是不稳定的。
商家把“小分子团水”吹上了天:除了产妇,老人喝可以清除血脂、氧自由基,小孩喝有助于智力发育。但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净水机能真正生产“小分子团水”,更没有任何一个靠谱的文献证明这种水有什么神奇功效,所有有关这种水的功效信息,都来自这类产品的销售者。如果你真想喝“小分子团水”,不如烧开了趁热喝,因为加热也会破坏“大分子团水”,变成“小分子团水”。
类似的还有磁化水、量子共振信息水、富氢水、富氧水、电解水、生物离子能量催化水、离子重组水等各种让消费者云里雾里的“科学概念”,不过,它们没一个得到科学界认可,别信就是了。
矿物质重要,还是纯净更有利健康?
北京“最会喝水的家庭”声称20年不喝自来水,原因不是自来水不安全,而是觉得“喝矿泉水更健康”。这一言论遭到不少人的批评,甚至质疑这是某矿泉水品牌的自我炒作。他们的理论依据来自于一篇文献报道。然而该文献中还提到喝矿泉水的人胸围大、长得高,像这样很多指标一边倒的指向矿泉水时,那就需要考虑是不是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比如营养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事实上,“矿泉水优于其他水”从未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水里的矿物质对健康有好处吗?
矿物质通常是指无机盐,水里面比较常见的是钠钾钙镁的碳酸盐、偏硅酸盐等。水里也存在其他一些元素,比如铁、锌、锰、钼、钒等等。不否认这些元素都是人体需要的,但是我们获取这些营养元素的主要途径还是一日三餐。总体来讲,如果你不缺,喝矿泉水也不会让你摄入过量,如果你缺,靠喝矿泉水也补不回来。至于说矿泉水富含钙质,可预防骨质疏松,更是不靠谱了。
中国人平均每天吃进去的钙约400毫克左右,成年人每天参考摄入量大约在800毫克-1200毫克(为方便计算,我们就用1000毫克),也就是平均有600毫克左右的缺口。矿泉水钙含量高的也不过30毫克-40毫克/升,成年人满打满算按1天喝2升,也就喝进去大约70毫克,相当于参考摄入量的7%,相当于钙摄入量缺口的12%。如果靠喝水补钙,每天需要喝17升水,差不多就是一大桶桶装水的量,因此靠矿泉水补钙或防骨质疏松是不靠谱的。
补钙还是主要靠膳食摄入和营养补充剂。豆类食品、奶制品都是很好的钙源,比如1两豆腐就有80毫克钙,而100毫升牛奶就有100毫克了。如果还需要补钙,除了均衡营养,可以根据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含量,选择钙含量较高的食品,或者标有“高钙”、“含有钙”的食品。如果缺钙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补充一些膳食补充剂,比如常见的各种钙片。
长期喝纯净水不健康?
有人说纯净水虽然干净但把有用的矿物质都过滤掉了,长期喝会把体内的微量元素都溶解排出,不利于健康。首先,我们摄入营养元素的主要途径还是膳食,水中的矿物质仅仅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其次,营养元素不是水一冲就没,人不是筛子,没有那么简单。
还有人说喝纯水会缺钙,但实际上导致缺钙的最主要因素是膳食钙摄入量不足,还与激素水平、维生素水平、阳光照射、运动量等相关,跟我们喝什么水倒没有关系。
另外一种有关纯净水与钙的流言是:喝纯净水会脱钙,导致骨质疏松。这是对人体生理的不了解,导致钙流失的主要是年龄、激素水平和膳食摄入,骨钙沉积可不像衣服上的脏东西,打个肥皂搓搓就没了。人体体液中的离子浓度是相对平衡的,钙离子也不例外。一个60千克的成年人的体液有36-42千克,而一天饮水量不过2升,对钙离子浓度不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喝纯净水就会缺钙或是脱钙,那生活饮用水基本都是纯净水的中东地区人民首先就受不了了。而且发达国家喝纯净水也有几十年了,纯净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公共卫生领域还没有发现过纯净水与某种特定疾病或是某类疾病存在相关性。一般忽悠这个的,多数是卖矿物质水、矿泉水或者其他什么涉水产品的。
长期大量喝硬水,会导致结石?
天朝百姓总是喜欢自己吓唬自己,水软了怕缺钙,水硬了又怕结石。其实导致结石的是多重因素,尤其是自身的代谢异常,还和气候、饮食结构、遗传等因素相关。流行病学发现,水的硬度和结石发病率并没有必然联系,既有水硬度高的地区结石发病率低的,也有水硬度低的地区结石发病率高的。
如果用更宏观的视野来看,即使是硬水,里面的矿物质含量与一日三餐的饭菜比起来还是微乎其微的。而充足的饮水还能一定程度上预防结石形成,因为稀释了尿液,就可以减少尿盐的结晶和析出。
酸碱、隔夜、千滚水,流言纷扰乱哄哄
弱碱性的水才健康?
无论弱酸还是弱碱性水,喝到肚子里都会先变成酸性的,因为我们胃里是pH值2.0左右的胃酸,然后到了肠道,甭管什么水又变成碱性了,这是我们消化道细菌喜欢的环境。
我们的机体是一个精密的缓冲体系,比如血液的pH值正常范围是7.35-7.45,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种生理功能正常。水的弱碱性来自于矿物质,比如碳酸盐、偏硅酸盐等,但这些微量的矿物质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根本无法与来自膳食的宏量营养素相提并论。就连所谓的都不能大幅改变我们的体液pH环境,更何况水呢?
隔夜水、蒸锅水、千滚水会导致中毒、患癌?
这些水其实都是白开水,有的是存放时间长,有的是反复煮沸。传言这些水里亚硝酸盐很多,喝了会引起中毒,严重的甚至意识丧失、死亡,而且亚硝酸盐还致癌。 久存、久沸、反复蒸馏的确可以让水里的部分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但水里的硝酸盐本身含量很低,煮沸也不可能让硝酸盐凭空增加,能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就更少。
至于水里的亚硝酸盐致癌的说法也有点夸张,亚硝酸盐本身其实并无致癌性,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才致癌,而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沸水就能生成。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有毒物质,是否是中毒关键在剂量。
亚硝酸盐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欧美国家也是正常使用。它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是0.07毫克/千克,相当于60千克成人终生每天吃4.2毫克也没事。我们从加工食品以及蔬菜中摄入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远可多于水里得到的。
亚硝酸盐中毒通常都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造成的食物中毒,常发生在餐饮单位或集体食堂,一般导致中毒需要200毫克以上。而水里的亚硝酸盐很少,即使是反复煮沸或蒸锅水每升也只有100多个微克,少说得喝1吨水才能达到亚硝酸盐中毒的量。
还有人说硝酸盐喝多了也不好,那我建议还是喝白开水,因为生活饮用水(自来水)里的硝酸盐限量是每升10毫克,地下水源是20毫克,而矿泉水是45毫克。
饮水机、净水机,怎么用,怎么喝?
饮水机好不好?
只要桶装水本身是合格的,饮水机烧出来的水也没啥问题。说白了,不就是个插着水桶的电水壶嘛。
需要注意的是,一大桶水是19升左右,按3口之家每人每天在家喝1升水算也要喝一星期左右,这个时间内细菌可以在桶里繁衍生息。另外,饮水机的冷水取水口也是经常会出现霉菌污染的,因此一般不建议直接喝饮水机放出来的冷水,也不要用这个水给婴儿冲牛奶。
总体而言,饮水机应该定期清洗,人口少的家庭不建议用饮水机,直接烧白开水既经济又卫生。单位的饮水机定期清洗就好,喝的比较快,卫生方面其实还好,不放心的话就喝热的。
净水机好不好?
总体来说,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是安全可靠的,不用净水机直接烧开了就是好水,用净水机其实主要是求个心理安慰。甭管产地是国产、日本、德国、美国还是火星,净水机的原理不外乎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树脂、反渗透膜,关键在于这些耗材几个月就需要换一次,如果不换,那和没有净水机也差不多了。
有的净水机还会加上矿化的组件,声称溶进去的微量矿物质更利于健康,可如果有这笔预算,直接买桶装矿泉水是更便捷的选择。
所以说,家用净水机效果好不好完全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因为除了机器本身的质保以外,没有任何质量控制措施,如果维护不善,被细菌、真菌污染很正常,搞不好还变成自来水二次污染的源头。
现在有些小区还有投币的净水机,它不过是家用净水机的放大版,桶装水企业净水设备的缩小版。如果维护不当,也和家用净水机一样,面临各种污染风险,还不如烧凉白开可靠。
自来水、泉水与溪水,选来选去选不定
水里的溴酸盐有没有健康风险?
溴酸盐对实验动物有一定致癌性,但在人身上没找到直接证据,因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它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2B类)。溴酸盐是因臭氧消毒工艺产生,水里面天然含有的溴化物在臭氧的作用下氧化为溴酸盐。
我国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及《食品安全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中对溴酸盐的限量,均为每升0.01毫克。在这一限量值以下的水,终生饮用不会有健康问题,即使偶有超标,实际上对健康的影响也很小,只是这不能构成监管不利的借口,但消费者也没必要一惊一乍的。
自来水里的氯有问题吗?
水的消毒一般是直接加氯气或者使用二氧化氯等氯化物,形成次氯酸和游离氯,产生杀菌抑菌效果。自来水里是需要有一定“余氯”的,这样在它出水厂经过管网到达您家里的时候还能保持清洁卫生,以前常说的“漂白粉的味道”就是游离氯带来的。
和臭氧消毒一样,用氯消毒也会产生一些副产物。对于游离氯,只要煮沸就基本上跑光了,这一点不必担心。对于形成的少量其他氯化物,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其带来的健康风险远小于不杀菌带来的风险。从风险收益分析的角度来说,加氯消毒毫无疑问对消费者健康更有利。而且,从动物实验推算出的对人无害的余氯浓度大约是每升5毫克,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对余氯的控制水平,因此是总体安全的。
山上的泉水、溪水无污染,更健康?
野外的泉水、溪水确实天然,但是天然不保证安全,它可能受到“纯天然”的野生动物粪便中的细菌、寄生虫等的污染。另外,天气活动、地质活动也能对水质产生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地震后要加强水质监测的原因。
而无论是瓶装水、桶装水还是自来水,都是有生产者的质量控制和监管者的监督检查的。虽然有时可能做得还不够好,时不时能发现有些超标、污染的问题,但总体上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最基本的建议是,不要自行从野外的水源采水,尤其是不熟悉的水源、静止的水源。如果一定要喝,尽量从上游采水,不要久存,而且要烧开再喝,以防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纠结完水的健康问题,接着纠结饮料与果汁
喝运动饮料好不好?
运动饮料主要是针对进行密集、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设计的,为他们运动后补充能量和加速消除疲劳,其成分往往含有一些糖分、维生素,也会添加一些钠钾成分以补充流汗的损失。这种饮料并不适合普通人群当水喝,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如果成天坐办公室的人把运动饮料当水喝,显然是不健康的,除了能量过多,还可能摄入了较多的钠。既然叫运动饮料,还是请大家多迈腿,多流汗,然后再考虑要不要喝运动饮料吧!(更多有关运动饮料的内容,请看:)
果汁更有营养,更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也更讲究,有些家长觉得给孩子喝果汁比喝水更有营养,甚至有父母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把果汁当水给孩子喝。
实际上,果汁永远无法替代水果,因为果肉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素等其他营养物质,也有更强的饱腹感,不会吃太多。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知道不给孩子喝高糖碳酸饮料,其实果汁里也含有丰富的糖分,当水喝一样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养成口渴喝白水的习惯,同时多鼓励孩子吃水果,而不是抱着各种果汁饮料不放。
水,怎么选,怎么喝?
消费者该如何科学选择水?
喝水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机体对水的需求。水就是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搬运工,它只是一个载体,无论喝什么水都不可能把它当做营养来源,也不可能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因此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水都可以安全放心的饮用,不存在“哪种水更健康”的问题,消费者大可不必为了喝什么水而纠结。平衡膳食,保证充足的饮水,适量运动和良好生活规律,才是健康的根本。
凡是吹上天的水都是骗人的,凡是能治病的“神水”都涉嫌虚假宣传,它们不会给你带来健康,只会让你花更多冤枉钱。遇到这样的情况,请迅速拨打12320向卫生监督部门举报,也可以拨打12331向食药总局进行举报(也能在线举报)。
怎么喝水?
普通成年人一天需要补充大约2升水,其中800毫升左右可以从食物中获得,所以还要喝1200毫升左右。如果是夏天,或者运动量大、流汗多,就应该再多喝一些。北方空气干燥,也可以适当多喝点水。
饮水应该少量多次,要有意识的主动喝水,而不是感到口渴时再喝,尤其是老人的感觉不敏感,更需要及时补充水。早晨起床要喝一杯水,晚上睡前不要喝太多水以免频繁起夜。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大量喝水,慢慢喝比较好。对于结石体质的人和患有肾结石的人,应该适当多喝水以减少尿盐析出。
果壳网相关小组: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磷酸二叔丁酯钾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