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种族是什么意思指怎样的一个次要群体是指什么群体理想国中提到的

  费正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囿声望的汉学家他的著作及其主要观点代表着美国主流社会的看法,对几代美国学者和政治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出版此套《 费正清文集》 对国内读者了解海外在中国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冷静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颇有意义由于费正清是西方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看待中国自然也是以西方人的视角所以,他在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我们的认识甚至有不少观点是我们无法认同的,希望读者在阅讀中加以注意

  1978 年以来的10 年中,中国革命又经历了一次转折毛泽东的继承人邓小平否定了毛氏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年),以经济現代化的目标替代了阶级斗争外贸、外资企业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较少过问及众多其他方面的变化都显示出了中国的葧勃生机

  欲知中国的潜力、前途与局限何在,首先须了解中国的历史本书在费正清、赖肖尔( E . O . Reischaue了)及克瑞格(Albert M . Craig ) 著《东亚:传统与变遷》 (1978 年版)的基础上,对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章进行了修改与增补本书第一章的部分、第二至第六章由赖肖尔撰写,其余九章由費正清撰写两人在撰写的过程中都曾互相提出过建议、批评和修改意见。

  在撰写这部古人类1 / 4 人口的民族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中我们借鑒了大量东西方学者的劳动成果。有些是他们直接向我们提供了帮助与建议但更多的是通过其著作给我们以很大帮助。我们对此深表感謝可惜限于篇幅,恕不想一一列举了书后亦未引参考书目,因为如果列出的话势必显得过于简略并且很容易过时。这里我们谨将特別的敬意献给以下诸位:已故的克来克教授(Professor Edward A . Kracke ) 他对本书第五、六两章提供了很多帮助;费慰梅(Wilma Fairbank ) ,她承担了挑选插图的工作;还有克瑞格他提供了有关台湾的最新情况。

  书中的人名与专名采用英语国家史学界通用的威妥玛—贾尔斯拼法至于普通地名,则按旧中国郵政体系(即南方方言而非普通话音译)如中国近五六百年来的首都北京,其拉丁拼法为Peking 威妥玛一贾尔斯拼法为Pei - ching ,而其实际读音则近姒Bag - jing

  第01章 中国概况

  关于中国,西方人起码应该知道首先它是一个人口大国;其次,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亦与西方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第三,他们正经历着一场迅猛的发展与变革论人口、论国力,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相坪今天中国囚口达13 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 / 5 到上/ 4 近几年来世界迅速“变小”,与这么庞大的一群人打交道显然将会深刻地影响西方人的生活1941 年以来中國国内与边境上的三次战争已使美国人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中西方之间的和谐相处需要以相互谅解为基础但谅解又必须以理解對方的风俗、思想及自我表现方式为基础。要做到这一点远观式的了解是不够的。中西间的文化差异太大了;自上一世纪以来日渐频繁嘚接触当然有助于弥合这一差距但某些其他因素反而扩大了这一分歧:首先是中国人高涨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其次为中西物质生活沝平之间的差距再者就是中西对于战争的不同体验。部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偶然性原因西方人口与自然资源之间形成一种远远优于中國的平衡,而这一经济上的差距就铸成了(有时甚至还扩大)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尤其是美国,从未像中国那样在本土经历过战争美国囚的生活变迁属于循序渐进式而非革命性的突变,因此无论是其文化传统或其当代生活均与中国人大相径庭。

  了解中国并不仅仅是為了发展和平对于艺术、文学、哲学和宗教领域的人文学者来说,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展现出另外一套价值和信仰体系、不同的审美传统及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对于社会学家来说中国在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及历史学方面的文献记载,就某些时代或某些领域而言远比西方丰富、详实。

  通过中国历史可以最好地了解中国这是因为: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国人更爱從历史角度观察自身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存在,通过历史我们就能按中国人了解自身的方式来了解中国人其次,通过研究中国人審美、认识和制度的衍变最可以看出他们在这些方面取得的独特成就。这与中国的现状不能混为一谈只有在中国历史长河的背景下,峩们才会发现其运动的方向并对目前在中国发生的一切有所了解

  当代中国变革转型的根本原因,主要源自西方的新兴力量与本土传統习惯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互动本书因之亦分为两大部分:3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明在相对隔绝的状况下的衍变,及自近代以来作为对现玳西方社会的回应这一文明所经历的变故与转型。

  一、东亚的土地、民族与语言

  中国是所谓东亚文明的母源与主体当欧洲人艏次由西向东远航到震旦(Cathay )、日本和印度时,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些地区通称为“远东”同样,如果美国人西跨太平洋到达这些地区吔会把这些地区称为“远西”。不过对当地人而言这些地区既不“东”、又不“西”,更谈不上“远”一个较好的术语是“东亚”,洇为它排除了陈旧的欧洲中心主义思想

  中国在东亚拥有辽阔的幅员,又长期在这一地区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研究中国必将涉及整個东亚地区。在本章以下的篇幅中我们将首先探讨中国的东亚背景,进而再对中国的地理、传统经济与社会作进一步的研究

  “东亞”有三种含义:在地理上指亚洲被高山大漠一分为二的东部地区;在人种学上指蒙古人种(爱斯基摩人与美洲印第安人除外)的栖居区;在文化上则指深受中国古代文明影响的地区。最后一个含义所指最狭除中国之外只有日本、朝鲜和越南,并未把以下另外两大地区包括在内:其一为中亚地区特别是蒙古、新疆和西藏,该地游牧民族的历史通过商业、战争和占领已与中国的历史融为一体;其二为东南亞地区该地文化似乎更多地受到印度的影响,不过近几个世纪以来该地区与东亚在经济、文化和军事战略上的联系亦日渐紧密。

  東亚文明和人类的其他几大文明相互隔绝而自成格局高山大漠把东亚和其他地区隔离开来,因而东亚发展出一种大体上保留至今的独特攵化范式如世界各国的现代文字均脱胎于西亚的字母文字,唯有东亚的文字― 汉字完全是另外一套体系

  西方文明是在美索不达米亞、埃及、希腊等几个相互密切联系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它扩展到欧洲大部、北非、西亚后才一分为二即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印喥河流域(现巴基斯坦境内)是古代文明的第二大中心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7 年入侵这一地区亦证明西方和印度在古代就有密切的联系。

  作为古代东亚文明摇篮的中国北方地区几乎完全与世隔绝:东边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边是1 万多英尺高的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以及从这世界屋脊延伸出的崇山峻岭;北部是大片的中亚大漠荒原,气候寒冷恶劣在驯化马和骆驼之前人迹难至;而南部是更加不利于交通的山地丛林。在这种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古人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在今天从西伯利亚到马来西亚也只有两条铁路及若幹公路可通。

  气候对东亚的文化也很有影响欧洲和西亚的气候主要受大西洋控制,降雨大多发生在春秋两季北欧日照较短而地中海和西亚地区降水较少。因此欧洲和西亚并不讲究深耕细作,一般每年只耕种一次和印度一样,东亚的气候主要受亚洲大陆影响冬季,中亚上空的干冷阴沉气流南下在亚洲南部与东部边缘地区形成干冷天气;夏季正好相反,中亚上空的气流受热上升后潮湿的海洋性气流取而代之,在大陆边缘地区形成大量降水受这些季风的影响,东亚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在生长季节中有充沛的降水充沛的降水,再加上低纬度地区惯有的高温日晒这就使得深耕细作和作物一年两熟成为可能。

  这种特殊的气候使东亚的农业生产方式与西方有佷大的不同东亚的许多畜牧农作物,像水稻、大豆、鸡、水牛和猪似乎都来自暖湿的东南亚地区。在西方牧养牛羊成为经济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而重视精耕细作的东亚地区较少使用畜力他们更多是依赖人力。小麦是西方的主要谷类作物而在东亚及印度大部分地區却是水稻。水稻十分适应水田种植及该地区潮湿的夏季气候亩产量也远远超出小麦,因而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这样,从农业上我们就看出东亚、印度与西亚、欧洲的人口与土地的比例大不相同。甚至到现代社会后工业化进程大大增加了欧洲的人口,当时处于前工业時代的东亚和印度的人口密度仍是遥遥领先

  亚洲在地理上一分为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是蒙古人种分布的区域而以西(包括印度夶部分地区)为伊斯兰文明地区及白种人(高加索人种)西方文明的家园。黑种人则不规则地分布于南部非洲、亚洲南部边缘及美拉尼西亞群岛等地

  人类各种族的起源仍是一个未解之谜。1927 年在北京附近发现的“北京人”是今天东亚人的祖先之一他们生活在公元前40 万姩以前,能制造工具会用火,并以狩猎为生“北京人”具有某些蒙古人种的生理特征。最近又发现了蒙古人种更早的祖先“蓝田人”他们距今约有60万年。

  东亚文明产生之初蒙古人种已经广泛分布于该地区。他们四肢较短这有利于保持体温,他们眼睑狭窄、下垂这使他们避免了积雪折射的损害;有人认为这是适应其栖居地东北亚寒冷气候的结果。他们的肤色和白种人一样随地区不同而有深浅嘚变化如北方肤色为淡黄,南方如印尼则为深棕色这无疑也是环境的产物。另外蒙古人种毛发平直,呈黑色面部较为扁平,眼睛為黑色

  蒙古人种并不仅见于东亚地区。有些北上西迁有些进入北美(如较晚的爱斯基摩人),而像美洲印第安人则被认为是假道阿拉斯加从西伯利亚迁徙而来考古发现推测,东亚北部与中部的蒙古人种先民不断南迁并向外扩展入海像大约700年前泰人从中国西南迁臸今天的泰国,就是上述大迁移的一部分

  不过蒙古人种也并非这些地区的唯一栖居者,东亚边缘边区还有不少其他的种族存在如現居日本最北端的阿依努人(虾夷族),便具有许多高加索人种的体貌特征例如他们毛发旺盛,这使他们与蒙古人种构成鲜明的区别

  东亚和欧洲一样,按语言分为若干民族人们通常错误地认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但事实上讲汉语、日语的民族和讲德语、匈牙利语的民族一样都不止一个。

  汉语(或汉藏语系)是东亚最大的的一支语系与分布在欧洲、伊斯兰一印度文明区域的印欧语系鈳以等量齐观。汉藏语系各语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中部包括中国的中原地区和西藏、泰国、老挝、缅甸大部,可能还有越南除了西藏人鉯外,他们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便定居该地均以耕种为生,这与游牧为生的古印欧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大的一支。讲汉语者有文字记载以来便生活在中国北部后通过迁移逐渐扩散开来,并在文化和语言上同化了当地的部落集团他们逐渐古据了整个中原地区,后来又控制了满洲、内蒙古大部、新疆部分地区、台湾大部及东南亚一些地区尤其是马来西亚(今天中国人口该国人口嘚40 %强)和新加坡(该国人口绝大部分是中国人)。

  在扩张中汉语分化为彼此不易了解的几大方言其差别一如西班牙语与意大利语、瑞典语与德语之间的差别。其中“官话”(mandarin )作为母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它的变体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中大部及西南地区自上海至越南的沿海地区的语言,通常被误称为“汉语方言”但实际上与“官话”大有不同,这些方言包括吴语、闽语(又分为福州話与厦门话)、客家语与粤语台湾与东南亚华人区主要便用这些语言,其中粤语更是美国华人区的通用语言

  阿尔泰语及其他语族

  汉藏语言区以北的蒙古语既非汉语,也不属于印欧语系而是得名于境内阿尔泰山的阿尔泰语。讲阿尔泰语的各民族与古代印欧人一樣是养马牧羊的游牧民族他们四处迁徙,有的民族甚至完全脱离了东亚土耳其语、蒙古语和通古斯语一般被认为是阿尔泰语族的三种主要语言。操土耳其语者现居土耳其及中亚的大部分地区尽管他们大多已具有白种人的血统,蒙古人居于蒙古大部及中亚、西亚若干地區讲通古斯语的民族如满族,一度是满洲及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居民山于朝鲜语与日本语在结构上与阿尔泰语极为相似,朝鲜人与日夲人有可能是东进农业地区之阿尔泰人的流民

  南亚语系是东亚第三大语言,它包括马来西亚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及台湾土著语言至于柬埔寨语,则很有可能属于另外一个语系

  在古代,印欧语使用于东亚西北部的一些农牧地区公元9 世纪时的新疆人为白色人種,讲伊朗语或现已绝迹的某种印欧语言由于讲上耳其语的民族不断向西迁移,最终这种语言就消失了这样,东亚的印欧语言特征在1000姩前就绝迹了直至近几个世纪前,随着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殖民才又重新引入东亚

  二、中国的地理环境

  与西方和印度相比,Φ国在地理上很不统一的因为它缺乏地中海或广阔的平原所提供的便利交通。中国的华北平原远远小于印度北部的平原更不用说北欧夶平原和北美的中西部大平原了。

  相互交错的两大系列山脉(从中国西南向东北延伸到山西、满洲西部的山系;与之平行从广东经長江流域到山东半岛、中朝边境的沿海山系。)把中国分割为好几块与之相交的有三条平行山系,彼此相距差不多远自西祖东而入太岼洋。南端的山系正好是广东境内的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北端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将华北与蒙古高原分割开来;两者之间的秦岭昰藏北昆仑山脉向东的延伸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并同淮河一道成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山系交错形成若干独特的地悝环境,为经济和政治的统一造成不少困难并且对军事战略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的江河为人烟稠密的山村提供了水源黄河铨长2700 英里,进入离入海口约500 英里处的华北平原后它流经一大片冲积平原,这时河流坡度很小每英里不过1 英尺的落差。夏季山洪泛滥攜来大量黄色的淤泥,黄河即由此而得名由于黄河水道不定,中国统治机构自上古时起就不得不通过筑堤来固定河道。结果这条灾難之河往往在离地10 至40 英尺高的河堤中穿行,河堤只要有一处决口就会造成方圆几百英里内几英寸到几英尺不等的积水,对几百万农民的苼存形成威胁水灾过后多年才能重新种植庄稼,而饥荒亦每每随水灾而来这个老大难问题,直到1949 年后通过植树造林和修筑堤坝才开始嘚到解决

  长江比黄河更大,全长有3200英里其流域与降水量均为黄河的两倍。与黄河不同的是长江可以通航,在适当的季节万吨汽轮可航行630 英里到达汉口,小些的船只还可继续通航1000 英里雨季到来时,河水从汉口上游的三峡以每小时14 英里的速度涌向下游这时就需偠特别的汽轮才能通航。长江支流众多每年携裹大量的淤泥入海,而长江三角洲则以每70 年1 英里的速度不断扩张长江下游的几个大湖起著水库的作用,但即便如此每逢雨季到来之时,内外堤的水位落差亦可能高达4O 英尺一50 英尺因此洪灾并不鲜见。

  中国大部分的国土嘟在欧洲以南像北京的纬度低于那不勒斯与马德里,而广东的位置则与撒哈拉沙漠大致相同中国比美国东部纬度要低,北京、上海、廣州大致与费城、莫比尔、哈瓦那相对应中国地属亚洲大陆,大陆性气候明显与美国同纬度的地方相比,冬季偏冷而夏季也更为炎熱些。如北京7 月份的气温酷似开罗,1 月份又同斯德哥尔摩一样寒冷

  干冷的大陆气团与海洋性气流在中国交汇时便产生了每年主要嘚降水。夏季时这股海洋性气流深人内地有时还会到达蒙古。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降水达60 多英寸不仅可以灌溉稻田,也有利于航运長江中下游地区内河航道密布;与之相反,西北地区每年的降水量不足灌溉作物所需的2O 英寸也几乎无内河航运可言。秦岭是一条重要的氣候分界线秦岭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4O 英寸足以维持养活全国2 / 3 人口的稻作经济,秦岭以北则是干燥的黄土高原另外一条汾界线是原为抵抗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部落入侵而修建的长城,它将中原农业区与其北部降水不足以发展农业的草原地区分为截然不同的兩部分

  地质学家们推测,冰川期晚期时亚洲内陆来的大风把细腻的黄土吹到中国西北大约10 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黄河每年在华北平原淤积的就是这种黄土。幸而这种黄土比较肥沃其中所含的矿物质在降水稀少的地区并未流失掉。尽管如此北方地区仍经常会发生饥慬:作物生长期太短,降雨太少而且极不稳定北方农民在用上电泵之前,常常面临旱灾的威胁在过去的1800 年中载于史书的饥荒不下1800 起。

  南方由于降雨较多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南方的高地中只有15%的上地是宜于栽种的平地。不过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可种双季稻这里的人口密度高于北方,生活水平也稍为高一些

  三、中国的传统经济与社会

  农田一直是中国的最大自然资源。因此不难悝解气候与地势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形成具有很大作用。尽管中国的史书和别国一样往往忽视普通人的生活,我们还是不难總结出典型中国百姓生活的几点特征第一,中国的耕地只有美国的一半却要养活几乎四倍于美国的人口。80 %的农业人口生产出的粮食呮能维持其余20 %人口的生存除了猪和鸡,他们还未学会畜养更多动物来提供食物由于缺少牲畜,农民主要依靠人粪即所谓“夜土”来給庄稼施肥即使在最好的条件下,中国的农业也是一种充满了风险的事业其次,中国的经济生活属于严重依赖人力的劳动密集型农業生产耗费了大量人力,以种稻为例必须把稻种密密地播在苗床上 ;而在主田里收割冬季作物后,又需耕地、放水准备插秧1 个月后稻秧长到大约8 英寸高时,又得花费人工将它们插种到主田里整套工序大致和美国种植小麦、玉米一样,都需用手操作因此,推行机械化昰很困难的因为这样一来就很难安置节省出来的劳动力了。

  同样著名的丝织业也需要投人无穷的人力。一磅刚刚孵化出的蚕总数約有70 万条人们采来桑叶喂它,经过五周的精心呵护后便进入成熟期这时原先一磅重的蚕可重达五吨,在此期间消耗掉的桑叶则有12 吨泹最终产出的丝只有150 磅。半机械化的剥茧抽丝不过是这种耗费人工的程序中最后一个环节中国南方的另一传统家庭工业― 种茶,其拣选、分类、烘焙、再拣选、再分类、再烘焙直至包装一整套工序也需要类似的人力投人量

  通过人力汲水、灌溉的辘护或水车亦集中体現了这种经济方式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再如运输无论是登山用的滑竿、平地上的手推车,或是水路用的灿板、城市中常见的轿子(近代玳之而起的是黄包车和三轮车), 也全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直到今天,在中国一辆自行车和一辆摩托车载的人数也相差无多。

  中国农業自古就在每小块土地上投人大量的人力和(如果有可能的话)水拥有土地因此成为一切经济奋斗和投人的主要目的。土地制度与农业賦税世世代代都是让官员和平民们大伤脑筋的事情而且,由于农民缺少资本和贮存设施只能听任中间人贱买贵卖,忍受每月二分甚至哽高利息的高利贷盘剥这就加深了剥削的程度,农民们可能会不得不把收成的一半都交给地主如何把农产品运往市场也一直是个问题。典型的做法是分散型贸易即各村都在当地的集市上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集市及周围脚程以内的村庄形成的贸易单位极易受到天灾(洳水灾、旱灾)的破坏但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总还能维持下去因此,面对战争、入侵和各种社会变革这种传统的集市与乡村经济总能依靠其自发、自足的特性并连同其惰性通过固定的渠道保留下来。尽管近几十年来的革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水库、更多的引水渠、電泵、植树造林及作物改良等等,但这仍不过是重新塑造中国人生活的一个开端

  尽管对中国这么一个庞大、古老而多样化的社会作絀几点概括往往会产生误导作用,但对外国观察者来说仍须牢记以下几点:首先,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政府或教会烸个人的家庭都为他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支持、安全、教育、交际及娱乐活动。通过祭祖家庭甚至还是个人宗教感情的重心所在。在儒家所说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中有三种属于亲属关系。中国的伦理体系并不指向上帝或国家而是以家庭为其中心的。

  中国的亲属关系涉及上下五代庞杂无比。一家老少数代同堂为其理想模式但这往往只有富裕人家才能做到。典型的中国家庭一般大约有五口人与西方家庭其实大致相似。

  中国的家庭中上下尊卑有着严格的区分。每个人在家里的地位都取决于他的出身或婚姻因此在中国有一整套繁复的专门术语来称呼各种亲戚关系。父亲是一家之主他至少在理论上控制着家里的财产并决定子孙们的终身夶事。所谓“百善孝为先”就说明了这种个人对家庭的服从关系。家庭包办婚姻(这时老练的媒婆正好大显身手)则再明显不过地象征叻这一点婚姻不是个人的结合,而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结合传统上妇女嫁前从父、嫁后从夫、夫死从子。寡妇不得再嫁而男人却能彡妻四妾。除了嫁妆妇女无财产权可言,婚后也必须作为外来者低声下气地在婆家度日改变这一现象在日后一也是中国现代革命的一項重要内容:)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如教会与国家.资本与劳动力、政府与企业,都通过法制以获得有机的平衡而在Φ国,社会行为规范却来自家庭制度本身所蕴含的忠贞诚善等个人品德:法律是进行竹理的必需厂具;而个人道德却是社会的基础中囚社會远未因为法律观念薄弱而导致无政府状态恰恰相反,它靠孺家思想紧密地结成一体可以说,这种伟大的伦理制度比法律和宗教在西方所起的作用还要巨大正如所有的大型农业社会,中国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权力和荣誉鸿沟中国社会传统上分为由高到低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作为教育阶层的“士”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他们同父权家庭一道,通过执行最高权威― 皇帝的命令统治着公众生活大大小小各个方面,并为我们留下卷恢浩繁的史书― 自然它们是从当朝的角度来写的

  第02章 古代中国:文明的诞生

  中国的农业大约是在黄河转弯的地带发展起来的。这些地带位处西部高原林地与东部低地沼泽之间渔猎为生的先民在此驯养家畜,並开始耕种土地来获取食物渐渐地,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出现了农业继而又发展到华北平原。这里冬季气候虽然恶劣上古之时却很适宜发展农业〕 事实上,这一中国文明的中心地带在许多方面与埃及的尼罗河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及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喥河流域很类似它们都因降水不足而森林缺乏,这反而有利于开荒种地同时这几条大河,如果控制得当的话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且通过定期泛滥还能保持土地的肥力有一点很重要,即华北平原在东亚农业区中是最容易从印度和西亚到达的地方一、:就我们所知西亚出现古代文明基本要素的时间远远早于东亚,所以这些文明要素有可能是通过中亚的草原、山地逐渐传入华北平原的口这方面有鈈少证据如种植小麦,驯养马牛羊使用战车、青铜器和铁器等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近期考古发现证明东亚和西亚同时在一万年湔发明了陶器,而泰国北部出现青铜器可能还要早于中东今天东亚地区的主要作物― 大米,源自东南亚在史前长江流域地区就开始大量种植了。上古时期的中国已出现了丝织业很久之后才传入西方。几种重要的家畜原产地不同且各有分工,如猪、鸡、狗用作食物洏水牛则用来耕地。东亚的基本农业工具是锄而非西方的犁东亚最有代表性的旧石器是石刀,其他地区则是石斧;东亚典型的新石器是半月形的石刀及绳纹灰陶这些器具与西亚及欧洲均大不相同。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东亚的农业与上古文明是独立发展起来嘚中国西北黄河转弯地区的文化亦脱胎于东亚文化,但似乎问时也受到西方的影响、)不过日前并无证据表明这些影响来自于战争或迁徙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似乎便是今天中国人的嫡系先祖、甚至在那时,中国北方的文化就已经显示出了东亚文明的独有特征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相继发现了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起初它们被认为是西亚文化与本土文化相冲突的产物但近期研究表明,黑陶文化是在彩陶文化基础全几发展起来的

  彩陶文化又称仰韶文化,广泛分布于山东以外的华北地区而在寸扩肃持续时间最久。其最重要的遗址位于西安(古称长安)附近的半坡村距今已有七万年的历史:,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红黑二色的大型陶瓶上面往往绘有粗了醒目的几何图案。尽管它们与西亚彩陶不无相似但我们不能因之便断定仰韶的彩陶在文化上摹仿了西方,因为目前还没有明確的考古线索可以证明它到底从何而来

  以山东龙山文化为代表的黑陶文化,与彩陶文化覆盖的地区相同(除了西北一隅)另外还延伸到山东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种黑陶薄而有釉黑陶文化显示出某些来自西亚的影响(如驯化的绵羊、马匹及陶轮)已进入华北地区;与继起的一青铜时代相比较,也能看出明显的文化同一特性如它们都有足部中空的三足鼎,相同的神道体系和城墙筑板而后者在今忝的华北地区仍能见到。

  至迟在公元前15 世纪中国人就发明了不同于西亚的青铜铸造技术。早期的青铜器多为一些小件武器主要发現于黄河大转弯的南部地区,如河南一带;中期青铜器以郑州出上的文物为代表该地当年是显赫一时的商朝国都,四周为20 英尺高的夯土城墙面积达一平方英里。城外有两座青铜冶炼场精美的礼器就是在这里铸造的。

  晚期青铜器以安阳为代表18 的年,中国学者发现┅些北京药店出售的“龙骨”上刻有古代文字之后他们按图索骥寻到安阳,在这里发现了迄今最为古老的汉字及其中所记载的上一古历史文化状况

  这些文字中记载了历代商王的名字及有关商朝后期社会(约公元前l400年至公元前1050 年,当时国都即在今天安阳一带)的大量苐一手资料显然,考古发现证实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当时疑古派的学者不得不改弦易辙,承认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商这个朝代

  中國现存的最古文献成书于公元前500 年之前,对上古历史均语焉不洋不过在随后的几百年中,中国人却撰写了大量讲述中国文明起源及上古曆史的书籍而且越是晚出的书,讲述的历史也就越为古老这些书谈到的自然都是作者生活时代的信仰与风俗而非上古所有者,不过此外多少也还保留了一些早期的神话与传统文化当然也有若干真实的历史记录。

  从这些文献及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出中国从毋系社会逐渐向由众多氏族(或类似的集团)组成的父系社会进行转化。“姓”就是从上古的氏族名称发展而来的当时就同现在一样冠於人名之前,而不像欧洲人那样缀于名后中国人历来强调异姓通婚,所以直到今天他们都认为同姓的人不宜结婚

  当时的宗教思想集中在氏族及其神格化的祖先上、祖先崇拜从那时起就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一个特点。此外一个农业社会自然还十分重视对于农业生户:臸关紧要的“天”、土地的肥沃程度、谷神及宇宙万物和气象历法方面的知识。权威有极强的宗教性统治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祭司与曆法的制订者。

  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政治大一统的理念由于他们对西方各大文明一无所知,他们以为中国是唯一的文奣国家而周围的人则为“四夷”因此他们自称其地为“中国”(意即“中央国家”不过常被误译为“中央帝国”) ,这种称呼一直沿川至紟而所谓“天下”,也不过是指隶属并服务于中国的其余地区罢了对于上古历史的知识与推测,也是按照政治、文化大一统格局下的渧下世系严密衔接而成的历史事件序列

  中国人对于臆造出的上古历史说法不一,最常见的一种始于“三皇”(可能为父系部落的首領)、继之以“五帝”及“三代”(夏商周)而进入真实的历史三皇五帝常被视为文化英雄,因为早期的文明成就像用火、渔猎和农業的起源、历法、医药、文字都归在他们(及其他相对不那么著名的人)的名下。如黄帝的妻子被认为是丝织业的创始人因为丝织是典型的女性工作。

  五帝中的最后两位尧和舜其最为人所称道的事迹是将天下禅让给有才能的人而非自己的儿子。尧传位于舜舜传位於禹,这三位是中国最有名的帝王楷模禹也是一位有名的文化英雄,曾治理洪水将全国划分为九州。中国人对全球性大洪水的记忆在“大禹治水”这个传说即可窥见一斑

  从禹开始,中国历史的可信度就强多了他建立了夏朝,其时约在公元前2205 一公元前1766 年之间(亦囿人认为是在公元前1994 一公元前1523 年之间)历代夏王的在位年数,与上述文化英雄玛土撒拉式的夸张数字对照起来看显然合情合理得多了。

  夏莱无道于是百姓在汤的率领下揭竿而起建立了商朝。商朝一般被认为存在于公元前1766 一公元前1 122 年或公元前1523 一公元前1027 年之间并得箌考古研究的充分证实。在安阳和在郑州发掘的遗迹就分别与商朝晚期和早中期的记载相吻合这使得我们想知道夏朝背后的文化传统是怎样的:它会不会与最早的青铜时代或继起的黑陶文化有些渊源?

  商纣荒淫残暴(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字记载亦能证实这一点)像周攵王就曾受到过他的残暴对待。文王之子武王最终起兵讨伐按照历来的说法,于公元前1122 年或公元前1027 年推翻了商朝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苐二个王朝― 周朝:他的弟弟周公则在武王死后辅佐幼主成王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周朝的建立不无后人美化的成分,其早期记载大部分还是可信的因为中国最古的典籍即成书于这一时期。公元前841 年之后的历史纪年就更为确凿可信了如中国史书中记載的公元前8 世纪的一次日食就曾确实发生过。

  安阳发掘的晚商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甲骨文这不仅是确凿无疑的汉字,而比也昰至今在东亚文明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汉字的雏型其中某些甲骨文字即使在外行人看来也与今天报纸上出现的汉字几无二致。这种情况就恏比今天埃及或伊拉克的阿拉伯人能认出当年的象形文字或楔形文字并间或念出其中的单字一样:中国人对古人无论在种族上还是在文囮上,一向有种强烈的认同感甲骨文便是很好的证明、与西方对古埃及、两河流域或古希腊、罗马的态度相比,他们更有理由感到他们嘚文化是从商代一脉相承发展下来的

  汉藏语系有一个特点,即多为单音节词古代汉语尤其是这样。汉语和其他大多数汉藏语言的叧一特点是没有词形的变化如“山”,既可指一座山又可指众多山脉。至于动词就更明显了其词形根本没有过去式、过去分词、第彡人称单数的变化。汉藏语系的第三个特点是每个字都有声调。单音词的声调就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调一样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現代汉语普通话有四种声调以“ma ”为例,一声为“妈”, 二声为“麻”,三声是“马”四声则成了“骂”,意义各不相同

  汉语為单音节语言并缺乏形式变化,这有助于解释为何中国人保留了一种类似古埃及图形文字的文字但汉字又不完全等同于象形文字,因为烸个单音节字都必然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字形由于缺乏曲折变化,中国人很早就不得不发展出了一套运用灵活的语音体系

  在安阳发現的文字已是经过长期发展、早已超越了图形阶段的文字。该文字的前身大约是公元前15000年的半坡遗址中发现的那些符号这种文字的书写甴上而下,这种方式一直保留到近代商代遗址中发现的2000多个汉字,大部分看起来与现代汉字颇为不同但与稍后出现的文字十分相似)洏且当代常用的八九千汉字(中文字典中一般收人5 万字及异体字)中的所有使用规则在商代甲骨文中都已定型。

  许多象形字虽然已高喥程式化但与现代汉字相比,大部分就像一幅图画其意义更易得到确认。如“日”的甲骨文就是圆圈中加一根线;“月”的甲骨文依稀便是一轮新月的形状“木”写作“ ”,大约就是树根、树枝的样子有些象形字则相当复杂,如表示献祭的一个字(祭)其形为双掱倒执一鸟,其下的符号表示“神灵”

  此外还有大量的会意字,即超越象形的表意文字:数词“一”、“二”、“三”即归此类“上”、“下”在甲骨文中为“⊥”“ ” ,自然也属此类其他较为复杂些的字也一样,如双木为“林”日月为“明”等等二许多会意芓同时也高度象形,如“安”字是屋顶下有一女人的形象意为和平,又如女、子为“好”表示“美丽”或“喜欢”。

  第三种字至尐有一部分来源于同音转借:在商代己出现了许多同音转借的象形字如“来”原指一种谷物,后转指同音的来到之“来”

  按语音慥的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声旁和形旁构成的复合字,声旁之字表示该字的大致读音而常居字左或其上的形旁则表示字义。如与树木有關的几百个字像梨、枝、植、板、枪、梯等等,都由形旁“木”外加一声旁组成

  今天使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形声字,因此这些字Φ的形旁就成为今天最常见的检字法的基础在这套体系中共有214 个部首,大部分都是形旁其下按笔画排列同一部首的各字。如“梯”即茬“木”首下七画处与西方字母排列相比,这种分类着实麻烦有些字还只是勉强归于某一部首之下,但它总算使杂乱的字海稍稍具备叻条理

  与西方较为简便的字母文字相比,汉字具有不少缺点显然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一能掌握汉字。而每个汉字都很复杂岼均每个字就有十二三画,有些多达25 画在有能力阅读简单文本之前至少需要记住二三千汉字。强调死记硬背地认字对中国人的教育可能造成某种束缚,尽管这对发展记忆力颇有好处由于复杂,汉字比字母文字较难掌握而只有少数上层贵族才-有可能学习文化知识。隨着当代教育的普及汉字已日益成为读写的障碍。虽然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汉字印刷却要比字母文字的印刷难得多,而且迄今为止能够打印汉字的小型印刷机或电脑犹未获得成功。近来对常用汉字进行的简化虽然不无帮助但未能解决其文字本身的根本问题。

  但茬另一方面汉字却具有某些字母文字所不具有的优点。这种文字因其复杂性及象形特征比字母具有更多的美学价值。在东亚书法是藝术的一大门类,也是所有形象艺术的母源因为毛笔除了作为写字工具之外,也是绘画的工具在中国,能写一笔好字常常被看作是有敎养的标志

  汉字本身还具有一种字母文字所缺乏的生动性。如掌握了“安”、“好”等字谁会忘记它们听蕴含的原始意义呢?与硬性规定的字母文字相比汉字似乎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以及更微妙的韵味,这就使得汉语诗歌和散文具有一种字母文字难以望其项背的简潔生动性一经掌握,汉字甚至比字母文字更易于阅读

  我们很难像中国古人那样赋子汉字以神奇的魅力。书面文字总是优于口语:Φ国的史书中不乏奏章、策论和诗歌一类的名文惟独很少见到演说问任何成文材料,特别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字几被视为神圣之物這也许能够解释为何东亚人在读书和正规教育往往胜人一筹的原因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东亚地区的文盲率也远远高于其余经济水平相汸佛、但文字较为简易的国家和地区这绝对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汉字的另一大优点是它能够很容易地克服方言乃至更大的语言障碍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藉,并且把这种汉语文言视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如果他们使用嘚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个国家了中国之能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有一蔀分应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东亚文明更是有赖于这种语言,对汉字的热爱与尊崇成为连结东亚各国的坚固纽带直到一个世纪之前,朝鲜、越南和日本的大部分书面材料都使用汉语文言而非本民族的文字甚至今天中、日、韩二国的知识分子犹能认得对方书面材料中的恏几千字,尽管这些字的读音并不一致如果中国当年采用的是拼音文字,那么东亚恐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成为世界文明中的一个独特集團了

  甲骨文之外,安阳和其他商代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当属青铜器了这些青铜器以兵器和礼器为主,往往有可观的体积看來是用陶范或木范浇铸而成的。由于化学作用这些深埋地底的青铜器铜锈斑驳,反而平添几分秀色商代晚期的青铜浇铸技术极其高超,说冠绝全球都不算为过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纯粹的东亚风格,以铜鼎为例它们的风格可追溯到龙山文化的空足鼎器。有些礼器采用动粅造型如象尊,这是因为当时气候较为暖湿华北曾有大象栖居。

  青铜器的主要图案是婆餐即牛、羊等动物的正面像,通过高度程式化的手法以瘦削的线条描绘而成。在安阳出土的骨器和大理石雕像中我们也能发现同样的图案这种纹饰与史前文明或西方古代文奣的做法大为不同,因为后者通常只是以动物的侧象为装饰然而,餐餐纹饰亦见于东亚和南太平洋其他一些国家及太平洋西北部的印第咹人生活地区这表明存在着一种环太平洋纹饰类型,而商即为其中最为古老的代表少数早期青铜器上刻有铭文,但商代文字主要保存茬“龙骨”上所谓“龙骨”,其实是龟甲、牛肩脚骨等扁平骨片这些甲骨和在龙山文化时期一样,用于预测吉凶所以往往又称为“卜骨”,这种预测方法亦称为古卜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在甲骨一侧钻一槽纹并进行加热然后观察由此产生的裂纹,以此来判断神意嘚赞同与否

以上刻有卜间之辞,有些还记载着古卜之事的最终结果二卜问的范围甚广往往涉及献祭、天气、收成、战争、狩猎、祖先嘚拓助或降灾及下旬(类似星期)的命运。当时的大臣可能都兼任卜师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古卜活动在当时是何等隆重了)献祭也极其重要,通常使用动物但有时也用酒(为一种麦酒),献祭时以酒洒地而成礼献祭对象包括自然界的各大神灵及“帝”或“上帝”,後者可能就是殷商人的初祖商代的国家与社会商代经济以农业为主此外也饲养牛羊;。但殷商人似乎已经像后来的中国人那样讨厌动物嬭和奶制品了由于青铜物稀价昂,农具一般为木制或石制:南方的文贝作为一种原始货币而得到使用,这一点从今天表示财富、贸易嘚字多有“贝”旁可以看出二玉石非常宝贵在以后的年代咀也一直受到中国人的珍视。商王多为兄弟相及(13 例)父子相传者较少(7 例)、商朝先后有多个国都,郑州与安阳附近的遗址尤疑是其中的两个商王统治的范围有多大尚不清楚。从黄河东转处到山东中部的大片哋区[都分布有商代文化遗迹但其中不少地区只是商朝臣子的封地甚至是敌国的领土,因此商王治下的地仄可能只是不大的一块领土當时商王频频出征,与邻国或入侵的游牧民族作战以保巨和打一张领土

  但另一方面商朝又强大得足以派遣出3000 至5000 人的军队,而郑州和咹阳的商都遗址亦十分恢弘其建筑风格与今天几无二致;与古代西方的石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殿顶有梁柱支撑夯土(后为砖石)淛的墙壁只是用于装饰而非出于建筑的考虑。柱子有石基其下为夯土建成的平台。就和今天大多数的华北建筑一样商朝的官室无不坐丠朝南而建。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商代平民百姓的房屋和新石器时代的人一样为粗陋的穴居。安阳附近巍峨壮观的商王陵寝也说明了統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贫富差距王陵为大型地穴,深达43 英尺占地5000平方英尺,中间实以夯土通常还有为死者陪葬的大量器具和珍宝。另外在墓址中还发现了战车这表明商朝也属于战车文化,这种文化在公元前1500 年左右大兴于从希腊到中国的各文明古国。

  陪葬商迋的还有许多贵族或随从以及各种人殉通常一次有几十甚至几百号人陪葬一。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商朝属于奴隶社会不管怎样,当时的統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商王先祖可能只是沟通神人的祭司,但经过大约500 年后逐渐发展为拥有崇高威权的君主这樣看来,中国建立并接受大一统国家的传统便可以上溯到极古的时代

  中国上古政治集权的模式是如何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理论给予叻不同的解答商朝统治者很有可能是通过垄断青铜冶炼技术、青铜武器和车马而攫取权力的,但可能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中国的家庭模式很容易产生专制主义、另外中国人经常需要团结起来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 如长城即表明厂这一点― 这可能也促进了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有些学者指出为了治理黄河,修建排水和灌溉系统需要大量人力的协作,这也是中国产生集权政体的┅个原因为完成上述工作,必须有少数人来指挥、协调大众有人认为,只要有大规模治水工程的需要就会产生像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样的独裁政体,或日“东方型”社会即专制统治者高高在上,通过官僚阶级来统治众多的农业人口

  大禹(夏朝的建立者)治水嘚神话与这一理论恰好吻合,而协力治水确实发生在中国产生第一个帝国的前夜但实际上专制政体是在商后的l000年中建立起来的,那时的農业生产更依赖于雨水而非灌溉因此所谓“治水”理论仍难以解释商朝大一统集权政体的产生,尽管它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种权力模式茬后世一直延续下去并得到了加强

  周族约在公元前1050 年灭掉了商朝,在此之前他们居住在黄河大转弯的渭河流域他们的都城在今天覀安市附近。尽管周人是农业民族他们与西北牧羊为生的“蛮族”相邻,在文化卜也与商朝迥然有别旧石器时代的黑陶文化,直到周囚灭商时在渭河流域似乎仍有保留

  周显然曾是商朝的属国,负责保护西部边境但经过文王、武王及武王之弟周公的努力,最终推翻了商朝势力到达华北全境。其实广泛分布的西周遗址表明周在克商之前,其势力范围已从渭水流域发展到山东东部、满洲南部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已经远远超过了商朝。由于当时的交通只能依赖车马等原始手段要直接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是不可能的。周公在原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建立了东都洛邑(今洛阳附近)同时分封了大量诸侯国。绝大多数诸侯都是周室子孙或亲戚也包括一些异姓亲信和奉周朝正朔的地方贵族。这些诸侯分为上下秩序森严有别的公、侯、伯、子、男五等每个诸侯国其实都是一个小型城邦,它以某一城池為中心四周为田野。当时分封了多少诸侯国已无从查考不过到公元前8 世纪时,经过诸侯之间的兼并(另外周边诸侯国亦有新的增加)尚有大约200诸侯国保存下来。诸侯虽然听命于周王但在本国中却是万人之上的专制君主。这种制度称为“封建”东亚人也用来指中世紀欧洲和日本的封建制度。很奇怪他们竟用这个词来表示这种制度我们对西周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后世中国思想家的影响,他们视覀周为“黄金时代”当他们鼓吹政治大一统或强调礼义、道德等统治原则时,往往从那时的制度中寻找依据这种制度与西欧封建制度確实不乏相似之处,但究其实则相差甚远为实行有效的控制,它依靠的是血缘或准血缘的宗法关系而非封建制度的法律原则西周的“葑建制”更像同时代西亚诸国家实行的“总督(Satrap )制”而非2000年后的西欧封建制度。

  周朝和商朝同样为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世袭的周迋依靠“士”(贵族武士)统治着众多农民和奴隶(后者常为家用奴仆)二后人声称西周每8 户农家在耕种自家土地的同时,还需共同耕种Φ间一块公室的土地这就叫作“井田制”,因为“井”字体就是这种土地划分模式的形状这种制度显系后世的美化,但可能也反映了茬某一时代存在过的农业生产资料与收获公有这一史实

  周族文化相对比较落后,西周时商文化的持续发展便证明了这一点周朝继續铸造壮观的青铜礼器,铭文篇幅很长但纹饰则略显粗糙,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可能由于纹饰逐步失去原有的宗教意味而仅仅成为一种程式,这些纹饰的细部也越来越轻桃简略文字继续在发展衍变,古卜也继续使用尽管不久就被新的预测方一式取而代之了。

  与商鈈同周王的宝座是父子相承的(周公未能继位便是典型例子)。周王死后葬在巨大的方形土家下周人的主神是“天”,其原型显然是囚格化的天神( “天”的古字即为人形)周王自称“天子”,并以“天命”作为其统治的理论基础祭祖(天)是周王的主要礼仪活动,洏各诸侯则宰杀牺牲以祭献后土后世历代各朝直到20 世纪都沿袭了这种仪式,壮观的圆形天坛和方形地坛至今仍然矗立在北京

  第03章 古典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我们不清楚西周对四周被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维持了多久― 可能为时不久甚至只是暂时征服罢了。臣子对周王应尽的效忠义务随着时间发展也逐渐淡薄了公元前841 年,第十任周王被国民驱逐出了国都随之而来的是长达14 年的“共和执政”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这次暴动评价甚高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人民起义。这次暴动引发了相当巨大的动荡这吔许能解释为何中国历史纪年在此之后才变得确凿可信吧。

  继起的周王复兴了周室的权力据说这次动用了3000辆战车和3 万人的军队,而牧野之战不过才用了350 辆战车不过,当公元前770 年中原诸侯国联合“犬戎”入侵国都后西周就灭亡了。传统的说法是周幽王为讨宠姬的歡心,“烽火戏诸侯”而真有外敌入侵时却无人赶来救援了。周平王在洛邑重建周室但此后直到公元前256 年东周灭亡,周王除了在宗教儀式和典礼上发挥作用外在政治上、军事上已丧失了原来的影响力。

  公元前770 年之前称西周因为这时的国都建在镐京;公元前770 年之後则称为东周,国都东迁到了洛邑中国人尽管偏好十进制(他们几乎没有一打、一周7 天等概念),却素来不用世纪纪年而是用朝代来紀年,如西周、东周同时中国人又将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22 一公元前481 年)和“战国”(公元前403 一公元前221 年)(下详)两个阶段。

  后世中国人出于对大一统理念的信奉一直把东周视作一个无可救药的礼崩乐坏时期。但这却也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中央集权的崩溃及诸侯竞争的多元性很可能为之提供了动力。东周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振奋和浪漫的一个阶段在公え前8 世纪,中国在技术上仍落后于西亚但在世纪末已迎头赶上并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地区。当时战国七雄的人口加起来共有约2000万之多接近西亚和地中海地区人口的总和。西亚人比中国人早1000年学会了用铁不过到了公元前5 世纪,中国也开始普遍用铁了铁制兵器代替了青銅兵器,而铁制农具和用牛拉犁则给中国带来一场农业革命于是华北有更多的土地得到开垦,海岛上的“蛮夷”也被纳人了主流文化甴于采用大规模的灌溉技术和其他水利设施,谷物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另外,当时还大修运河这表明地方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另外大量长途运输税粮及其他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生产发展而来的是商业的快速发展及财富的惊人增长。此时出现了各行业的大商囚他们所代表的新兴阶级对旧的贵族统治秩序形成了冲击,于是后者大约出于自卫的考虑宣扬一种由上而下排列的士、农、工、商“㈣民”等级理论。尽管这种理论甚至在东周后期就已经很不现实但它却成为东亚在此之后2 以刃年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随着技术和经濟的发展有效的政治区划单位也在不断稳步发展起来,这一点从稍后的大兴水利即可清楚地看出、:华北地区混战的诸国中大约有10 国最稱强盛但在此之后的几百年间却渐渐将领导权拱手让给了周文化区周边的国家。这些国家地处中原发展空问狭小,受到更多的传统束縛而不能进行政治、军事和经济技术的变法革新如鲁国和宋闰,虽然有骄人的历史(鲁是周公的封地而宋是商王室的封地),在东周旱期曾强盛一时但最终却沦为周边强国的附庸。

  齐国便是一个典型的周边强国:、它位于华北平原的东部但其势力范围后来逐渐擴大到山东半岛的大部分丘陵地区,到了公元前7 至6 世纪时领土已为原先的六倍控制的地区与今天中国一省的面积大小相仿。在北方今山覀境内晋国的疆域也和齐国相坪。晋国东北部(现北京地这)一带是燕国所以北京又称“燕京”或“燕都”仁,西部的秦国素来被邻國视为“半蛮夷”国家他们古据了周朝原先所在的渭河流域。

  南方的“蛮夷之邦”楚国到公元前8 世纪时沿长江中游拥有广大的疆域。他们向来不奉周室正朔其统治者一直自称为“王”。楚地以东为吴国后者在公元前6 世纪时控制了长江下游一带的地区,近期考古發现证明吴国是从西周时的“南蛮”各族发展而来的。吴国以南的沿海地区属于越国吴、越、楚三国境内多有大湖与可以通航的大河,因此这三国习于水战均为水上强国。“吴语”(今上海一带的方言)即从吴国之“吴”而来而毗邻中国南疆的越南,其本义即指“樾国以南”的地区

  这些边缘国家绝大部分属于西周统治下,但有些居民是中原人所谓的“蛮夷”北部和西部的“蛮夷”应为游牧蔀落,可能有些已经讲汉语了南方的“蛮夷”同中原人一样从事农耕,但据说其语言古怪难懂(尽管很可能也是汉藏语系的一支)其攵化亦独具特色。东周时期这些“蛮夷”归化了中原其后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除了西南一隅外,都逐渐融人了中原文化的主鋶

  政治革新与社会改革

  周朝早期城邦是高度贵族化的社会。君主掌管祭礼从而获得某种宗教性的正统地位。他们的心腹战将夶都由亲族内部的人充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财富的增加、贸易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和版图的扩张这种宗族式的贵族统治方式就显嘚过时了。在许多诸侯国中这种宗族统治面对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都显得力有不逮了。

  先前的井田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洏新兴大族通过土地或商业积累了大量财富,代替了“家天下”的旧式贵族统治方式这种新兴家族有时甚至推翻并取代了旧的统治者。韓、赵、魏“三家分晋”即为一典型例子此事发生于公元前453 年并于公元前403 年得到周王的正式承认。这两个日期都被视作是战国时期的开端

  要想统治广大的疆土并使臣民顺服,就必须采取一种比旧式贵族政体更为强大有效的统治方式其结果便产生了相对较少人治色彩的统治制度和权力的进一步集中。几项相关改革是由齐桓公(公元前685 一公元前643 年)及其贤相管仲(《 管子》 一书据说即为管仲所撰)完荿的如按照地形将齐国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重建了军事力量,朝廷的军队由各级政府而非潒以往那样由各家各户供养另外齐国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等一般认为,国家對盐、铁的垄断专卖亦始于管仲的改革这在后世一直是中国历代集权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很难说这些改革措施中有多少是在公元前7 世紀或是由齐国产生的某些国家专卖项目的产生可能没有那么早,不过归在管仲名下的诸项重要改革在东周时期确已产生大一统的地方荇政体系及明确的赋税征收制度,无疑是权力集中的一个重要体现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即此时出现了国家官吏代替以往的贵族协助国君進行统治管仲即为其中的代表人物。此外从魏文侯(公元前445 一公元前396 年)开始,成文法规亦逐渐代替了以往建立在既定传统基础上的囚治方式

  此时战争的规模和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交战双方均格守严格的战争规则而且主张保存亡国的王室宗亲。这样一些弱小的国家往往能够抵挡周边诸强的勃勃野心。但此时战争的规模升级并且更趋冷酷无情。一国被灭掉后往往被编为战胜国的一个省份公元前三四世纪左右,战国诸雄仿效楚王纷纷潜称王号这表明他们已经完全把周室抛在一边了。尽管战车直到东周仍在使用但铁制兵器的加入大大升格了军队的规模。农民充任步兵代替了使用贵重的青铜兵器的贵族车战者,于是兵力大增往往多达数十万。

  引囚骑兵是军事改革的又一举措胡服骑射对汉族地区产生的影响远远不止于军事领域。骑马具有更大的机动性这就促进了东西亚之间的攵化交流。当时西方的发明和观念加速流入中国而后者得以赶上一度存在的技术差距,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甚至在视觉艺术领域,洳西方对人像轮廓的重视通过游牧民族传入中国后,也逐渐代替了商朝的纹饰风格

  由于骑马作战的优势,中国北邻的游牧民族在軍事上形成了更大的威胁后果之一,是中原北部诸国纷纷修筑长城以抵御外敌入侵这在后世联接起来称为万里长城二另一后果,是中原军队以骑兵作战代替了车战方式弩弓的发明使骑兵作战如虎添翼,大约也促进了这一过程骑战带来的第三个后果则是胡服的引进:這种服装分卜衣和裤子,比传统的宽袍大袖更便于行动:)这样中国人在农业民族中率先穿起了裤子。

  寻求政治稳定的局面

  东周各国在周室陵替、争战频仍的情况下曾努力将战事控制到最低限度并稳定政治局势。为此他们经常举行双边或多方会盟纷纷提出裁軍的建议,并签订盟约组成联盟各国王室之间的通婚是巩固联盟的重要手段,而对附庸国则向之索取人质以确保其不生二心具有“蛮夷”色彩的楚国对地处华北平原的呀’原诸国尤其构成威胁,于是后者频频结盟以合力对抗楚国首次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会盟发生于公元湔651 年,盟主为齐桓公不过这种结盟只是带来暂时的稳定,往往随霸主的去世而瓦解齐桓公之后,晋文公于公元前632 年继起称霸接着楚莊王成为新的霸主,这时结盟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公元前6 世纪中叶晋楚交相争霸,从而“天下”稍定同时楚国东边的吴国也迅速强大起来,并于公元前482 年称霸但随之即在公元前473 年被最具有“蛮夷”色彩的越国击败而覆灭。

  建立秩序的努力失败了残酷的争战成为司空见惯之事。公元前453 年“三家分晋”之后齐、秦、楚成为争霸的主要对手。楚国在公元前334 年、公元前249 年分另11 灭掉了越国和鲁国齐国茬田氏篡位后于公元前286 年吞并了宋国。秦国则干脆在公元前256 年不声不响地灭掉了周朝。最后经过公元前230 年至公元前221 年ro 年间的几场大战,秦国灭掉了其余的诸侯国从而在中国历史_上首次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政治都得到~屹速嘚发展。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屏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嘚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这在东亚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萊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当时所有文明世界中的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当时几大文明の间思想的交流可能起了促进作用;其次当时这些地区都很发达,社会足以供养起一大批思想家此外,不断涌现的各项人类发明也粉誶了传统的观念因此各地方的人都开始自觉地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这一伟大时期发展起来的各类迥然不同的哲学思想,直至紟日都是这几大文明的重要区别性特征

  从这时起,中国哲学便将兴趣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之上了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或曰“社会性的”思路,因为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和地中海地区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鮮明的对照。很难解释为什么中国思想是向这个方向发展也许在一种巨大的单一文化格局下,东周列强纷争形成的无政府状态使中国囚感到政治和社会问题格外突出和迫切吧。

  中国的早期哲学家不管怎样看泞先都是务实的政治家。其中有些人属于新兴的官僚阶级这一阶级也正是随知识的传播及时代对更为复杂的政治体系的需求而产生的、这些哲学家们往往周游各国,如果得到某一国君的赏识便为之出谋划策。其中一些大思想家他们作为务实的政治家不论成功与否,都吸引了大批门徒而本人乃成为教师这些门徒渐渐形成了各种哲学流派,而先师的一言一行经过他们的加工、补充后便都逐渐成为诸子百家的经典。

  尽管当时的诸子百家通常也是大胆的改革者但正如其他地区的哲学家一样,他们往往把以往的黄金时代视为他们的理想国大凡人类文明在关注社会问题时,往往将以往人类經验的历史现象当作注意的焦点中国人对过往历史的关注和对书面文字的尊敬,使得他们对以前的著作怀有巨大的敬意这当然也是全浗各国的一个特点,但它在中国人中体现得尤为强烈孔子与当时其他哲人均将先前的著作视为经典并从中生发形成自己的学说,这种对古籍的尊重在东亚一直保留到了近代2000多年来,中国学者每逢新的问题总是通过重新诊释经典来寻求答案。

  在爱好秩序与经典的中國人心目中“经典”并不泛泛指一切古代文献,而是特指儒家的经典这些著作连同对它们的注疏一道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门类。這些经典都成书于周朝之后时间跨度也很大,但成书于公元前2 世纪之后的所谓“五经”(这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套儒家经典)却包括了最古老同时也最受人尊崇的儒家著作。

  《诗经》 是五经之首其中搜集了公元前10 至公元前7 世纪的305 首诗歌。其中有情歌、政治诗歌與祭祀时的颂歌但其格律、韵律、韵脚都经过了文学的加工而非简单的民歌。甚至在当时诗歌显然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吟诵、写作诗歌一向都是后世文人雅士的标志

  《书经》 中包括了一些西周早期的准历史文献及演说辞但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共中瞬入f 大量后世的伪作,从公员前2 世纪发展出的古文今文两种《 尚书》研究传统及正伪之辨使语文学家和析学家们一肖聚讼不已。

  《 噫经》 的成书也经厉了好几个时期围绕八卦和六十四卦,《 易经》 创造出一整套不同于龟卜之术的占卜系统东亚艺术中经常出现的八卦由或阴或阳的几交排列组合而成,用六交时则有64 种组合、通过挑选蓄草的奇偶,可以得出某一特定的交象再对照《 易经》 就可发现其涵义叮以说,《 易经》 其实是一本占卜用书

  《 春秋》 是鲁国历史的大事年表,其中记载的历史上至公元前722 年下迄公元前481 年即所謂的“春秋”时期。该书只是罗列史实言简义赅,但其作者孔子却以微言大义的史笔传统表达了丰富的思想)不过,说孔子是《 春秋》 的作者这种说法无疑是不真实的。

  最后一经《 礼经》 是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于公元前2 世纪编辑成书的。其中记录了儒家思想中對于社会秩序的主要观点显系儒家传统的产物。不过其他四经也代表了儒家思想因此这本书通常又称为“儒经”。

  周亡1000多年以后儒家学者又选出四本最能代表孺家学说的书来,这就是《 四书》 包括《 论语》 、《 孟子》 及《 礼记》 中的两章:《 大学》 和《 中庸》 、《论语》、《 孟子》 与五经等经典又介称《十三经》 ,其中《春秋左传》 算是三本书其中的《 左传》 是一本详尽的政治史,在史实基礎上不乏对细节的想象性创造

  非儒家的学者的著作一改被排斥在经典之外,其他具有相同历史和文学价值的古代著作也一直未得到官方的承认如屈原的《 楚辞》 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他的《 离骚》 具有“南蛮”民族的特征想象力丰富,在不同的时空里自由驰骋而這正是《 诗经》 所缺乏的。

  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育家兼思想家在东亚一直被视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确实是再匼适不过了我们称他为Confucius,即为“孔夫子”的音译而“子”就是“先生”的意思。孔子生卒年代约在公元前551 一公元前479 年之间他的生平夶部分只能从《论语》 中得知。《 论语》 总是以“子曰”开头绝大部分为孔子对学生疑问的解答。这本书是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撰的其中不免颇有添加之处。

  孔子是鲁国人他希望能在朝廷上谋得高位,于是为此而周游列国但最终只是无功而返。他想做一名务實的政治家无疑是失败了;但他无意之中成为一名教育家,时间证明却是空前绝后的成功粗粗看来,孔子的学说平淡乏味在他最感興趣的政治问题上,孔子具有当时的种种的偏见:尽管他也承认鬼神和天(有时认为他的使命是上天赋予的)但他显然对人类以外的领域兴趣不大。曾经有学生问人死后的情况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甚至在政治领域,他也仅仅力求格守古代传统而将以前的智慧继承下来:孔子认为欲要改变当时的混乱局面必须使人们复归三代之治。

  孔子认为要恢复先王之道,人们必须在一个稳定的一統社会里各守本分、循规蹈矩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这一观点孔子另外还提出“正名”的观点,要求社会实践与理论协调一致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这些论点听来似乎极端保守但事实上孔子却是一位伟大的(尽管他本人可能并沒有意识到)革新者,因为他提出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好的统治首先是道德的问题孔子不反对君主世袭制,但他强调君主首先的任务就昰以身作则按照道德准则办事有一次他谈到政治成功与否的真正标准不是“力”,而是君主的“德”与老百姓的满意程度孔子之前中國的思想可以说是“前道德”的。其中心为古卜与献祭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道德伦理学家,他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攵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君子”原指宗室之子或贵族,但在孔子那里意指高尚的人也许最好的对译是“gentleman” (绅士),即有教养的人或上等人他认为“君子”应具有多种德行,如“知”、“义”、“忠”、“恕”特别是“仁”。

  孔子认为君子所必备的品质光有内在的德行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有“文”(教养或修饰)有“礼”(原指礼仪此处指对止当的礼节及社会习俗的尊重)。孔子对浑金璞玉式的所谓“真人”不感兴趣认为“质而不文则野”。同亚里士多德┅样孔子同样认为合乎规矩的音乐有助于产生合乎规矩的道德观念。他对古礼的重视使“礼仪”在后来的儒家思想中古据了重要的位置,而东亚对通过一举一动来培养内心道德的强调也源出于此这种教育准则无懈可击,但在当代西方则有可能会无人问津

  这种文質之间的平衡代表了孔子“中庸”学说的特点。印度和西方的大哲人和宗教领袖们往往宣扬绝对化的思想即往往强调逻辑和数学意义上嘚绝对。孔子却是一名相对主义者其思想以社会和人类为出发点,从而奠定了东亚特有的惯于折中、寻求中庸之道的方式孟子有句话概括得极好:“仲尼不为已甚者”,即是此义

  折中与平衡也许能够解释为何儒家思想最终在中国获得了胜利。其保守的政治思想使咜受到后世东亚统治者的欢迎其严格的道德标准与权力世袭制度相比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统治基础,并且成为不断促进改进统治方式的动仂儒家思想成功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它应时而生符合了时代的需要。当时士― 官僚阶级正应政治的需要而缓慢发展他们需要一种哲學来支持,而孔子的学说则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尽管孔子从未置疑权力世袭制度,但是他提出才学之士不分出身贵贱都有权利参政议政。这样孔子其实宣扬了一种“英才政治”的观念,这对权力世袭制而言基本上是革命性的它对后者亦形成了某种潜在的挑战。

  茬中国文化中道家思想的地位仅次于儒家。道家思想总体说来是一种退避的哲学当时有些哲人目睹无休止的战争、动乱和死亡,他们感到无能为力而退出权力、地位和财富的争斗面对无穷的时空,他们感到人类个体若非作为造化伟力的体现该是何等的渺小这种哲学表达了普通人对于日益加深的独裁统治的不满,也反映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和敏感的人对日益僵化之儒家道德论者的反抗道德论者与统治鍺一道迫使大众服从社会规范,道家却大力鼓吹个体的独立性认为人惟一需要关注的事情,是与天(自然)保持一致这种自然就是“噵”。孔子用这个词来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模式但道家却赋予它某种形而上的意义。

  有的学者认为道家思想来源于楚国这种思想标志着中国思想在吸收了“蛮夷”文化后更趋丰富了。上古中国人对白然神、生殖崇拜及君主沟通天人的能力十分关注道家天人合┅的思想可能正是这一传统的哲学表述。道家思想的核心― 神秘主义可能亦是脱胎于卜古的巫术思想。后者在自感的恍惚中直接与神灵茭流;而道家则通过“坐忘”、“心斋”来体验一种恍惚的狂喜从而达到“真人”的境界并直接了解完整的宇宙。这可能受了印度瑜伽嘚影响因为道家和印度人同样强调吐纳的功夫。

  我们对东周时期道家思想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作者和成书年代都难以确定的三本书其中最受后世尊崇的是《 老子》 或曰《 道德经》 。该书约于公元前3 世纪后成书似非出于一人之手,但通常把它归于老子这位神秘智者的洺下“老子”意为“老先生”,因其稍年长于孔子而得名《 老子》 一书简洁古奥,致使后世中国学者对该书的解释言异义殊当它译荿西方语言后,各种译文也往往大相径庭

  第二本书为《 庄子》 ,大概也成书于公元前3 世纪但作者庄子却生活于公元前4 世纪末。书Φ充满了妙趣横生的寓言、隐喻及诗体的段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表述了早期道家最重要的一些概念第三本书《 列子》 在内容和风格上都逼肖《 庄子》 ,成书年代从公元前3 世纪到公元3 世纪众说不一

  就像所有的神秘主义者一样,道家感到很难用语言将其学说中的基本概念表达出来)他们认为“知人不言,言人不知”“道”是建立在无名无形的“尤”,或质言之建立在自然进程的总体性之f 几嘚。“道”尽管不断变化但本体却是一样的,并无大小、善恶、生死的区分万物总是相反相成的这是道家的主要观点,如“天下皆知媄之为美斯恶已”,即为此意.

  人若能超越世俗而与“道”合为一体那么他就会远远避开一切危险而在各种冲突中保持平和的心态與“道”合为一体的关键是“无为”「)道家认为,“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指做书顺其自然,所谓“为无为则无不治”,若無人力干预世界就会按照自身的和谐规律顺利地得到发展:人类干预或改造自然就会破坏这种和谐并产生混乱。人为的干预只会损害宇宙间的大道玄机圣人没有野心,所以也就不会遭到失败他甚至不会去教导别人。若拿这点来衡量我们的道家作者他们自已恐怕都不夠合格吧。

  道家和同时代的思想家们一样也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他们同样怀念上古的黄金时代,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圓方知识的时代那时的人民浑浑噩噩,根本没有是非善恶的观念:道家认为善恶之分正是人类悲惨境遇的根源所在,而儒家圣人乃是愚不可及的历史蟊贼后者鼓吹的仁义道德正是罪恶产生的渊蔽。法律造成了各种犯罪现象;如果没有财富偷窃现象自然也就消失了。

  混沌是道家心目中的理想状态知识只会产生破坏作用。《 庄子》 中有则寓意.讲到“疏”与“忽”为“混沌”凿七窍而“混沌”亡又称赞一名农夫宁愿负水而不用辘护汲水,因为他认识到机巧会使人心随落均是阐发此意道家的政治理想是在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嘚“小国寡民”这样一种原始、消极的社会中“无为而治”而天下“至治”。

  道家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在后世受到贬低和攻击但其基夲观点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显然它具有中国社会所缺乏的某种思想逐渐发展起来的政治一统局面和沉重的儒家伦理说教是不利于美感表达的而道家鼓吹的个体自由与天人合一却为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国的艺术家和诗人,不论他们对儒家传统多么认同其内心深处却总是认同道家的。

  道家思想其实正是对中国主流文化而言不可或缺的一个补充集权统治极大地限制了人的自由,儒教嘚道德伦理及其对个人服从社会的强调更是束缚了人的心灵相反,在道家思想中个人能够真正地展现自我并白山地抒发性灵儒家和道镓都不是西方意义上排斥异己、惟我独尊的宗教,因此个人甚至整个社会都有可能同时信奉儒家和道家也许这比单单信奉一种宗教更能形成健全的心理平衡。一名中国人在台上则往往是志在兼济天下的儒家信徒在野时却成为与自然相亲的道家信徒,白天是积极人世的官吏人夜却变成幻想的诗人或自然的爱好者。这种哲学卜和人格中的二元互补一直持续到中国的近代。

  除儒、道两家以外东周时期还活跃着其他各种哲学流派按照中国人特有的分类法,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其中有一派史称阴阳家,他们试图用某种宇宙原理来解释自然万物:“阳”代表雄性、光明、温暖、积极等特性“阴”则代表雌性、黑暗、寒冷与消极的一面, 与地中海文明认为善惡二元永远对立的观点不同,“阴”、“阳”是相互补充、相捕相成的“阳”愈是发展,愈有可能转变为“阴”现在韩国的国旗即以此为主要图案。事实上这种“阴阳”观在分析自然与社会现象时可能比西方的二元哲学史更为有用.它与日夜、冬夏的韵律和男女两性嘚划分十分吻合如果拿这种观点来分析本章所讲的主要内容,则我们可以说在中国思想中,儒家为阳、道家为阴“五行”思想是阴阳学派的又一基本观点他们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通过各种不同搭配而形成。这与古希腊的地、火、气、水四大原素说有着驚人的相似之处五行学说在后世导致了我韦之学的产生。五行及与之相对应的色彩、味道、声音、行星、方向等各组概念构成了宇宙间嘚各种关系再加上术数、星相之学,这种关系的搭配可以趋于无限古代历法的纪年亦属于这一体系,如大干、地支天干、地支搭配起来以60为一周期,可以用来计算日期和天数勘舆之学(即看风水)也是从这种伪科学中发展而来的。

  还有一派称为名家他们类似古希腊的诡辩学派,通过辨析字义形成一套逻辑体系比如,他们在公元前4 世纪提出很多著名的命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白马非马”,强调共名与类名的不同这些观点在后世被指为是琐屑无聊的雕虫小技。

  墨子是早期儒家的主要对手墨子生于孔子去世或稍晚的時候,其学说载于《 墨子》 一书《 墨子》 同《 论语》 一样由专论和对话录组成二墨子对儒家的批判不遗余力,这表明墨家学说也许止是儒家的一支叛逆而墨子对逻辑的兴趣也曾可能促进了名家的产生。;在大多数间题上墨子都采取了一种比孔子更为激烈的态度孔子鼓吹学而优则仕,墨子却认为统治者完全应该把王位让给贤人:孔子说到底是传统主义者墨子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他宣扬采取各种措施来富国、增加人口和维持国家秩序凡是无助于达到这一目的思想都遭到他的严厉抨击他认为衣食住行只要能够维持最低限度嘚需要就可以了,各种审美艺术是毫无用处的一切情感也应该加以抑制,因而音乐和儒家的各种“礼仪”应该全部摒弃。墨子特别对儒家规定的葬礼中的种种繁文缚作与孝子为父母守孝三年的制度大加抨击战争是最大的浪费,而墨子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大力发展防御技术而使进攻成为不可能墨子之后200年的历史显然证明他的思想是行不通的,与之相比后人对孙子的兵法更尊敬得多。

  墨子倒是不反对祭祀神灵以获取人间的福址而且也承认存在着惩恶奖善的道德意义上的“天”。因此他的学说中有明显的专制主义成分。他对其眾多的门徒要求绝对的服从而墨家一派的首领― “巨子”,则从墨子开始代代相传。不难理解他设想的理想社会是一种秩序严明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下属人员在一切问题上均服从上级的命令

  墨子为这一功利主义的乌托邦开出了“兼爱”的药方。儒家从家庭关系出发认为爱随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而有所区别,墨子则要求人们爱人如爱己认为这样更能达到仁爱的目的。

  为什么墨子一派在公元前3 世纪就消失了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墨子的门徒更有组织性其学说一度还颇占上风。西方学者认为墨家学说中的“兼爱”思想、功利主义、和平主义、对彼岸世界的关注及对逻辑的兴趣本来都能大大丰富中国的思想。但墨子的这些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可能呔趋极端他们并不喜欢墨子具有苦行意味的功利主义思想,以及他对种种细微心灵表现的漠然态度;与崇高但不切实际的“兼爱”相比他们更喜欢儒家那种中庸而适度的划分等级的仁爱思想。

  墨子末能将他的思想传诸后世但孟子却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孟子》 ┅书在12 世纪时成为仅次于《 沦语》 的儒家经典该书篇幅很长,极富文学价值其中不乏对人类心理的深刻认识。《 孟子》 一书对东亚文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约公元前372 一公元前289 年)生于鲁国附近的邹县如孔子一样他也曾周游列国谋求在政治上一显身手,但是未能获嘚成功 尽管孟子及其门徒先后受到许多国君的礼遇和款待,但他却对此不屑一顾孟子自视为从上古圣贤到孔子之道统的继承人,但事實上他做了不少新的重要发挥;“性善说”就是其中一项、孟子指出“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中皆有休惕侧隐之心”(这种类比是孟子忣当时大多数哲学家的典型思维方式),这种天生之“善”可以通过修身和教育而得到堵养并且有意识将仁爱扩大到家庭之外。

  在政治方面孟子甚至比孔子更为强调统治的基础是伦理道德。他认为墨子的实用理沦是一种机会主义思想指出统治的指导原则应该是“義”而不是“利”。孟子认为只要统治者具有完善的道德他自然会“王天下”,即拥有全部的土地这就是真正的“王 道”。孟子认为對百姓仁慈是王道的特点、即教化百姓并使之生活富裕他还盛赞土地公有的井田制他断言要成为合格的君主,就必须关心百姓的福祉鉯此来获取民心;事实上“天命”还是通过民心而得到体现的,如果百姓诛杀或罢黝了国君,这表明国君失去了上天的支持因此,孟孓得出结沦说武王伐纠,“闻诛一夫封矣未闻拭君也”。

  孟子对中国主流文化的贡献仅次于孔子其人性善的观点实际上意味着囚在道德上是天生平等的,这对后世中国社会中的平等思想很有影响孟子还坚持认为政府必须代表民意并获取人民的支持,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中国人高度政治化的理想在历史上竟能维持那么长的时间;荀子(约公元前313 一公元前238 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儒家代表尽管后世有些人认为他并非“醉儒”。不过在当时他作为政治家和学者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荀子》 一书中的某些章节还被选入了《 禮记》 之中

  荀子与孟子针锋相对,认为人性本恶他认为人性来自于非人、非道德的“天”;人的感情、欲望相互冲突,因此是恶嘚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通过教育来使人向善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此外应该受到尊敬学习的进程始于诵读儒经而终于习礼、荀孓认为“经”与“礼”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教育和教师十分重要此外他也相信鬼神。这些观点都成为儒家主流思想的一部分他对教育、礼仪、上下尊卑之序、兼行教化和刑罚的严厉统治等方面的强调,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后世专制思想的发展

  荀子思想中的专制倾姠和性恶说在法家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法家大盛于秦国其代表人物有韩非(约公元前28 任一公元前233 年)和李斯(卒于公元前208 ) , 两人均为荀子的学生。墨家的功利思想和绝对服从的观念以及道家鼓吹的非道德的自然秩序、对传统道德和知识的蔑视对法家思想也有相当的影響。《韩非子》 一书是法家思想集大成的著作其中收录一了当时的一些法家文章。

  法家认为百姓所憎恶的严刑峻法乃是维护社会秩序与安全的惟一方法,而百姓就像是在挑破脓疮时号哭的婴儿一样不省利害法家对先王之道也不抱迷信,认为时代不同了解决问题嘚方法也要跟着改变。百姓都是愚蠢的自私自利者而官吏则各谋私利而难以信赖,因此统治者不能依靠人的道德而是必须通过奖惩(換言之,即严峻的刑罚)来进行统治对人的评价不能看他的动机,而是要看其行为的最终结果失职者必须惩办,须对百姓实施“连坐”之法对谋逆行为知情不报者以同罪处罚。如果实行严刑峻法百姓自会安分守己,而刑罚最终也就会消失了

  法家认为,权利仅僅存在于统治者的需要尽管法家反对君主世袭以外的任何世袭制度,他们却认为宗族承袭和法家思想一样是为巩固王权服务的。而统治者的目的白然是为了建设一个繁荣、强大的国家。为此商人、儒士等“五蠢”必须驱除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必须尽可能地以富国强兵為旨归。

  近来常常有人把法家称为极权主义者这个说法并不一定确切,因为他们并不具备20 世纪极权主义者所具有的舆沦工具与控制夶众的技术手段照当时情况来说,他们是反历史潮流而动的因为他们无条件地赞成君主专制制度及先前的农业社会制度。同时他们強调建立一套普通适用的法律体系及政府与人民间带有感情色彩的固定关系,这无疑是后世专制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却是适应了當时对更大、更复杂的政治制度之需求的产物。

  法律是西方文明的骄傲而法家思想在中国2000多年来却一直名声不佳。这是因为法家的法律观念远未达到古罗马时代的成熟程度西方法律一向被认为是上帝或自然秩序的人间体现,而法家的法律不过是统治者的命令中国古代儿乎没有保障人民权利的“民法”一说,法律仅指行政法规和刑罚而老百姓对此则惟恐避之不及。西方崇尚法制认为这样才能更穩妥地进行统治。而中国大约是信奉孟子“人性善”的缘故罢,宁可采取人治的方式认为由高尚的官员来进行统治比冷冰冰的(或照怹们看来,是独断随意的)法律来得更稳妥些

  尽管受到后世的指责,法家思想对中国文化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朝的建立及其┅首创的帝国体制,使法家思想成为中国政治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后世出现的大一统制度与严苛独断的统治也能从中找到部分原洇。在秦国于公元前3 世纪统一六国建立了秦帝国的中国政治大转型的过程中,法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04章 秦汉:中国历史上的苐一个帝国

  秦国国都位处渭河流域,该地易守难攻并为秦提供广阔的发展余地。不过这一地区地处边缘西北部有游牧民族,西南蔀各族农业也很落后、公元前318 年秦国吞并了地处四川盆地的两个半开化“蛮”国与“蛮夷”的交往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公元前4 世纪秦国出现了骑兵即为一例在治水方面,地处渭河流域的秦国也无须应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在公元前3 世纪秦国修建叻一条灌溉.运输两用的水渠,这大大促进了渭河流域的生产力和人口的发展而秦国的工程师也因在四川成都平原修建了宏伟的灌溉工程而名垂青史。

  秦国强大的另一原因是秦国大力贯彻了法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新法秦国的第一次全面改革是在商鞅的主持下进荇的,以致后来往往认为他就是公元前3 世纪《商君书》 的作者商鞍本系卫国人,自公元前361 年起在秦国主政直到公元前338 年才失势被杀、據说他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赏罚制度,强迫所有的人都从事生产性的职业推行“连坐”和监视制度,并试图完全按照军功大小赏赐爵禄以玳替以往的世袭贵族制度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将全国土地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秦国和其余一些国家开始在新夺来的土哋上设立郡县。这些郡县大概就是以前的城邑一般有重兵镇守四境。公元前350 年商鞅首次将秦国全境划为31 郡上述增强政治集权、扩大军倳力量的各项措施,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击败了中原诸国的“连横”,并于公元前256 年灭掉了东周

  统一中国的伟业是由幼年登基(公元前246 年)的秦王赢政完成的。他先后受到大商人出身的吕不韦和荀子的学生李斯的辅佐以惊人的速度统一了六国。从公元前230 年到公元湔221 年他迅速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并于公元前221 年建立起自以为是万世不替的大帝国并夸张地将“三皇”、“五帝”合为“皇帝”一词,自称为始皇帝

  本来这位始皇帝打算分封宗室与诸将,就像新崛起的印度、西亚帝国一样但在李斯的建议下,他在铨国推行了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 郡(后又增至42 郡), 郡下又设了县,并且在全国推行统一的法律和税收制度此外,他又收缴各国兵器将各国富户迁至国都咸阳。他在咸阳大兴宫室并在人工建起的山上修筑了宏伟的陵墓。今天在始皇陵附近我们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兵马俑陵墓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不满足,又派兵南征今天的华南地区甚至挺进到今天广东沿海和越南北部等地区。在西北边疆秦国部队击退了宿敌胡人,而与此同时后者也首次形成了一个大型政治集团为防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秦始皇大征民夫将以前六国的长城连接成为西起甘肃、东达蒙古和满洲南部的万里长城。他指望万里长城能永远将北地“蛮夷”与农业文明的中原地區分隔开来如果辅以足够的兵力,长城确实能够抵挡胡骑南下直到晚近如明朝仍在原址北南各处修建新的城墙,早期秦长城的土制建築也被后世的砖石结构所代替其作为防御体系的功能始终如一。

  为巩固统治秦始皇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网状骤道系统,统一了喥量衡、货币甚至车轨的宽度“车同轨”对于华北黄土高原上的交通具有重要的意义。据说李斯还统一了六国的文字在大一统集权和李斯的影响下,在公元前2 世纪时汉字一与中国文章得到了统一定型成为今天汉字与中国文章的雏型。

  秦朝统治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次要群体是指什么群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