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逆转木兰辞小说》的一些问题花木兰为什么要

当前位置: >>
从《木兰辞》到《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下的木兰形象
目 录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3 前言............................................................4 一、 中国花木兰与美国花木兰.......................................4 (一) 《木兰辞》中的木兰..........................................4 (二) 迪斯尼电影 《花木兰》 中的木兰................................6 二、 《木兰辞》 中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木兰形象...........................6 (一) “三从四德”的传统形象.....................................6 (二)忠孝两全的英雄形象........................................7 (三)待字闺中的女儿家形象......................................8 三、 《花木兰》 中美国自由主义影响下的木兰形象.......................8 (一)诙谐的堂吉诃德式形象......................................8 (二)积极追求自我的形象........................................8 (三)大胆追求爱情的形象........................................9 四、中美木兰形象差异的原因.....................................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13 附录...........................................................141 从《木兰辞》到《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下的木兰形象摘要:《花木兰》是美国迪斯尼公司于 1998 年推出的第 36 部年度动画片,该片以中国历史故事 《木兰辞》 的花木兰为背景, 结合西方文化中的美国自由主义, 对木兰这一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的诠释, 构建出与中国儒家文化倡导的忠孝美德 的花木兰不同又有相通的一个现代版的“女英雄”木兰故事形象,使得中国文化 和美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有了灵魂上的交锋与融合。本文分三章来论述中国 《木兰辞》的木兰形象与迪斯尼电影《花木兰》中的木兰形象,分析在文化差异 背景下的木兰形象有何不同,以及在影片《花木兰》中体现出的中国文化和美国 文化,并对儒家文化与美国自由主义影响下的木兰形象分别作探讨。关键词:木兰形象;儒家文化;自由主义;中美文化差异2 The &Mulan& to the Disney movie &Mulan&See the mulan’s image under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bstract: The &mulan& is the Disney company launched in 1998 the 36th annual animation department, the film is set in Chinese history, the spirit of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American liberalism , of mulan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storical figures, build and Chinese Confucian culture advocated filial piety virtue of hua mulan is different and with a modern version of &female hero& image of mulan story, makes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with the exchange and the fusion of the soul. This paper points three chapters to discuss the animation mulan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American culture ,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American culture,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film mulan.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American culture, and the Confucian culture in the film &mulan& embody and reflect respectively explored the American liberalism.Keywords: M C L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3 前言花木兰, 是一位在中国南北朝时期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在数千百年来到现 在,她的事迹不断流传,广为传颂。其中,在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辞》里,以“唧 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1] (第二册)为开篇,记载了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子男扮女装,替父从军,通过自己的努力,征战沙场并且建立功勋,回朝以后,却推辞了皇帝 的进官加爵,但求回到家乡与亲人相聚的故事。这一形象的描述,被世人称为花 木兰的原型出处。木兰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忠义和孝道,正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传 统的核心内容。 多年后, 美国迪斯尼电影公司耗资一亿美元, 以中国北朝时期民歌 《木兰辞》 里的花木兰原型为故事背景, 集聚了两千多位艺术家的心血,历时八年,创作出 了长达88分钟的动画影片《花木兰》 ,曾有美国的影评家将其称作“迪斯尼影片 中最好的一部”[2](P59), 并使 《花木兰》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好评。在影片《花木兰》里,导演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独立、自由、勇敢、善良的西方Mulan形象, 而木兰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是个人主义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正是美 国文化的核心所在。 虽然,用西方的眼光来讲述中国历史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多元文化 的碰撞和交锋都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花木兰》为中心,从“中美文化差异” 这个角度出发, 更加全面的分析在中西方文化影响下,在同一故事背景下不同的 木兰形象。一、 中国花木兰与美国花木兰《木兰辞》 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一个千百年被人 们称赞的故事。 而在1988年, 迪斯尼根据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迪士 尼电影《花木兰》 ,则在尊重原本著作的基础上,更多的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融 入到这个古老的传说中去。 花木兰不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孝女形象,而更多的 则像一个敢于追求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时代女性。(一) 《木兰辞》中的木兰中国人所熟悉的花木兰事迹,几乎全部来自于南北朝的《木兰诗》 ,读者从 《木兰诗》去感受花木兰生活的时代、了解花木兰的性格。从诗中可以看到,木4 兰是一个行为举止都非常规范的古代贤淑女子, 她像其他普通人家的女孩子那样 在家里纺织、耕作、照顾年老的父母,和弟弟一起和谐而平静地生活着。诗中的 花木兰是安详的、灵巧的,也是勤劳的。在南北朝时期的叙事民歌《木兰辞》里 有: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兰是一个替父从军的孝女,也是一个“万里赴戎机”[1] (第二册) [1] (第二册),这里的木的忠臣,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她都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心中的忠孝典范――忠心爱国,孝心爱家。 翻阅历史的记载,关于花木兰的忠孝形象,早已不计其数,贯穿古今历史。在文 学方面,有后人所熟知的“巾帼不让须眉”典故,有清代的白话小说《忠孝勇烈 木兰传》 , 有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包含木兰替父从军故事的 《新编二十四孝图》 , 有各个年代关于花木兰的彩绘本、国画,还有 2012 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的心理自助书籍《花木兰精神》 ,作者曹荣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引发了无数当代 人的共鸣和喝彩。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熏陶下,木兰替父从军的意 义,既是为皇帝尽忠,也是对国家对民族的赤诚热爱,更是为父母尽孝。另外, 在影视作品方面, 首先是明代剧作家徐渭被收在 《四声猿》 中的杂剧 《雌木兰》 , “高华爽俊,浓丽奇伟,无所不有。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3] (第三篇),杂剧里的木兰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 但为国尽忠为父尽孝的木兰形象仍然是整个故事的精 髓;其次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代表作《花木兰》及同名黑白电影, 剧中常香玉所扮演的花木兰唱腔字正腔圆,表演细腻,深受广大观众们的喜爱; 然后是,在 21 世纪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年代,2009 年由马楚成导演的赵薇版电 视剧《花木兰》取得了良好的口碑,2013 年由熊郁、卫韬导演执导的《花木兰 传奇》 ,讲述了织女到普通的士兵,又到战功卓著的将军,最后返回家乡成为不 普通的织女,完美收获幸福的故事。 纵观古今,无论花木兰的形象如何分解,无论故事几经组合,忠和孝一直都 是这个人物的灵魂。 忠是立国之本, 孝是立家之本, 忠孝二字支撑着了整个国家、 民族[4](P216)。在某种程度上看,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放大,这个大家的家长就是君王。于是,在家对家父的孝就延伸到在国家对君王的忠,这就是孔子所说的 “移孝为忠”和“孝慈则忠”[5](P55)。在儒家经典中,有专门规范孝行的《孝经》 ,[6](尽首次将忠和孝联系起来,书中有“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忠章)和“天之所覆,地之多载,人之所覆,莫大乎忠”[7]( P55),可见,忠孝之道是天5 经地义的道德文化,也是国家发展、社会团结统一的重要根基。(二)迪斯尼电影中的木兰《花木兰》 ,又称《Mulan》,被认为是一部激动人心、有趣、幽默的影片。 它的成功制作成为迪斯尼公司最引以为自豪的成就之一[8](P170)。 关于被塑造出来的美国梦下的花木兰, 一方面是表露出来的东方气息,另一方面是被着力构建出来 的西方色彩,剧中的其他人物,也无一例外。与中国木兰不同的是,美国动画里 MuLan 更倾向于表现她的勇敢和坚持,尤其是在军队的训练和战场上。训练中的 花木兰是勇敢的,积极进取的,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训练,在士兵们和李将军的见 证下,勇敢地爬上高树桩拿下了箭头,成为了最优秀的战士。并且,在李将军与 匈奴可汗的雪战时刻, 在被发现是女儿身被逐出军营的时刻,在得知匈奴可汗想 报复李将军的时刻, 在李将军与匈奴可汗于楼台激战的时刻,木兰无一不是发挥 着自己的勇敢与智慧,用坚持改变局面,获得了不同程度上的胜利。 在美国特色的木须龙的陪衬下,木兰又多了一份俏皮和幽默。当遇到困难和 危险的时候,当遇到情感上问题的时候,当遇到各种灾难的时候,带给木兰的是 信心与坚持下去的勇气,塑造了木兰独具美国特色的一面。二、 《木兰辞》中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木兰形象在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熏陶下,花木兰是人们理想的一个化身,既是“愿为 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归来见天子”[1] (第二册) [1] (第二册)的奇女子,又是“当户织”[1] (第二册)的普通人;既是[1] (第二册)的巾帼英雄,又是“愿驰千里足还故乡”[2] (第二册)的平民少女; 既是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1] (第二册)的矫健勇士, 又是 “理云鬓贴花黄”的娇美女儿家。她是集美丽善良和温婉大方于一身的女子,也是集勇敢和聪慧于一体的勇敢者,更是一个深具中国北方特色的女英雄,忠孝两全,深明大 义。(一) “三从四德”的传统形象中国的花木兰,是在“三从四德”的儒家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乖乖女的形象 下,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熏陶。无论是对着房门织布的木兰,还是忙 于准备出征而到集市上购置物品的木兰; 无论是担忧第二天早晨离家后思念父母 的木兰,还是战争胜利后迫切回家的木兰;无论是对镜整理鬓发贴花黄的木兰,6 还是穿上旧时衣裳出门见同军伙伴的木兰, 都可以从她的一举一动中观察到那个 时代的文化内涵,包括认真听从父母的话,尊重一家之主,重视亲情等内容。可 以说,从木兰的言行举止中折射出来的,既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 个时代的缩影。(二)忠孝两全的英雄形象关于忠的诠释。在片中,木兰在意外发现北方匈奴单于并未丧命,且私自密 谋刺杀皇帝的时刻, 选择了返回京中, 使出浑身解数迎战大单于。 古语有云, “忠 者,德之正也。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尽忠者,必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因为公生明,偏则暗” 。所以,木兰 的忠心,在另一种角度,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启迪。 关于孝的诠释。在《木兰辞》中,木兰走出了深闺、替父从军的理由其实就 是一个“孝”字。木兰在家里是年纪最大的女儿,当她看到“军书十二卷,卷卷 有爷名” 兄”[1] (第二册)时,开始为自己的年迈父亲忧心,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1] (第二册),替父从军的使命就毅然决然地落在了木兰的身上。这个时候,木兰身上不仅表现出对家庭深深的责任感,更多的是对国家的责任感。于是,还是待 字闺中的木兰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替父从军之路。 显然, 木兰的举动是非常高尚的, 但又带有一些悲伤的的色彩, 所以当她踏上了从军之路时,她所感受到的不仅是 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 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 (第二册)的辞别双亲与弟妹的感伤情怀。在影片中,匈奴来袭、国家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不忍看到 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父亲再次征战疆场,于是,趁夜假扮男装,拿走父亲的铠 甲和兵器, 奔赴军营, 代父从军上战场, 这一情节完美的彰显了木兰的一番孝心。 古语有云, “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 不忍为, 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 则生平极不欲为者, 皆不难为” 。 孝, 是中国文化传统所倡导的行为, 也是拥有者的宝贵财富。寻及成千上万的经典作 品中,都可以找到关于孝的抒写。 关于坚持的诠释。在片中,初进军营的木兰是一个笨手笨脚的“菜鸟” ,经 过长时间的奋斗坚持,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最终练就了一身超群的武艺。 坚持, 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而木兰的坚持, 最终换得了成功。 古语有云,7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另外,孟子有“故天将降 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三)待字闺中的女儿家形象在《木兰辞》中,木兰在见到“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到“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1] (第二册) [1] (第二册)。后思考,便毅然决定了自己去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深刻地表现出了孝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后,在“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 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 (第二册)的描述中,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古代战争画卷,同时也给留下了忠的榜样。木兰从军后虽然日日在军营中生活, 但她的从军为的是精忠报国,而不是儿女私情,所以尽管木兰生活在军营当中, 但她可以好好保护自己,待功成身退后,还是那个“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大家眼里的淑女[9](P102) [1] (第二册)的爱美的女子,是。从整篇文章中,不难发现,木兰虽然是一个孝顺、忠心、特别重视亲情的人,但在文中末尾,木兰又回到了那个对镜贴花黄,柔情似水的 小女儿家形象。三、 《花木兰》中美国自由主义影响下的木兰形象在迪斯尼的动画片中, 木兰是一个俏皮可爱的女孩子,有着深棕色的皮肤和 黝黑色的长发, 穿着背心和短裤,是一个与中国保守形象大不相同的一个像印第 安式女子一样的形象。在《花木兰》这部影片中,木兰是忙于家务并且利用小狗 帮忙喂鸡的聪明女子; 也是知道皇帝征兵时大胆站出来为父亲申辩的勇者,还是 用一枚炮弹制造雪崩而抵挡住了千军万马并且英勇杀敌的智者, 更是一个大胆追 求梦想而坚持努力的信者。木兰,正是这种机智勇敢的美国特色女孩。(一)诙谐的堂吉诃德式形象在影片中,木兰成了一个处处惹祸、 使家人哭笑不得的傻姑娘形象,她的 身上带着强烈的恶搞性质。在电影中,木兰让小狗拖着米袋到处乱跑、把女诫的 训条写在胳膊上、 把媒婆和相亲的场面弄得乱七八糟、 在军营里和大家打打闹闹。 这种 “印第安式” 式的女子形象完全突破了 “笑莫露齿,动莫摇裙” 的中国古代 女子的行为规范,使花木兰一转身变成了堂吉诃德式的诙谐的人物。8 (二)积极追求自我的形象美国是有着多元文化的一个国家,在精神层面上,它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追求 民主自由的情怀;在文化的层面上,它强调的是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与实用。 其实它的核心就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 受,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10](P2644)。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中,美国文化多样化,持续发展,虽过程曲折,经历了开发与 扩张、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总统的换届之后,成为了一个拥有梦想、实现梦想 的发展大国。 关于自由主义的诠释。由主义者是主张,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 生活都应以维护个人自由为目的, 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 无论是国家的、 教会的, 还是社会习俗的、舆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是公民绝对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权,国家应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权力 必须受到限制, 国家为保护公民权应该实行法治与分权[10](P264)。 而美国的自由主义具体展示为价值观的取向, 实现个人价值为终极目标,其实在电影中又可以简单 的划分两个个部分:勇敢、幽默。 关于勇敢的诠释。在片中,将军李翔率众人在雪山与匈奴单于激战的时候, 伤亡非常惨重,在这个危急时刻,是木兰勇敢地策马奔上去造成雪崩,使僵持的 局面得到逆转,反败为胜。力挽狂澜、英姿飒爽、巾帼英雄这些词,用来形容木 兰是再合适不过了。 关于幽默的诠释。在片中,木兰由家人沐浴更衣全权梳妆打扮去相亲,以及 木兰的祖先在祠堂里争吵, 还有李将军对士兵的各种训练,小龙木须的捣蛋调皮 举动,乃至贯穿整个影片的歌曲歌词旋律,无一不带着幽默的搞笑气味。幽默、 滑稽的“美国特色”在剧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三)大胆追求爱情的形象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木兰是一个独立、自主、大胆追求爱情的人。在 家人的督促下, 改变自己的穿衣风格和行为习惯, 参加相亲, 而在相亲失败之后, 父亲在树下石凳上,用花开有早有晚的比喻,让她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于是在 看到了参军的希望曙光之后,便大胆的去走了。在电影的最初阶段,木兰出征是 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再去受苦,但是,在雪战受了伤被发现是女儿身以后后,孤9 独的落在荒凉的雪地上,她才明白自己从军的真正心意: “我也许不是为父亲, 我这么做也许只是想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 因为这样每当我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 就觉得我对得起我自己” 。在影片的最后阶段,皇帝被救,匈奴单于凶狠地将李 翔打倒在地, 木兰在可以安全逃离激战的危急时刻选择了留下,割断了生命的绳 索,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单于,救了倾慕的李翔。 关于大胆追求爱情的诠释。在片中,木兰身份被识破后,有过这样的一句话 “我是为了证明我自己, 希望我在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时,觉得我是对得起我自己 的” ,以及木兰恢复了女儿身衣锦还乡的时候,老奶奶的一番天真可爱的举动和 话语。爱情的表白,虽含蓄,却也刻画的淋漓尽致,表现出了美国人大胆追求爱 情的洒脱与率真。 并且美国动画片里的木兰并没有了中国式的闺秀的含蓄形象, 她深情地在军 营里唱着属于自己的歌: “那是谁家姑娘在凝眸将我望,为何我的影子是那么陌 生,无论怎么装扮,无法将真心藏,何时才能见到我真心歌唱?[2](P59)”这个勇敢的木兰不会像中国传统女性那样对感情含而不露、对爱情讳莫如深、将终身大事 理所当然地交给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美国式的花木兰要主动地对自己的首领表 达感情,她要在首领面前眨着她细长的眼睛,传递着她的爱慕之情。即使在花木 兰荣归故里, 向老父献上了皇上赏赐的宝剑等物时, 母亲还是很直白地说道: “带 回宝剑有什么用, 要是能带回来一个男人就更好了! ” 这说明母亲最盼望的不是 花木兰当不当英雄,而是在军营里把自己嫁出去,所以当李翔出现在花家时,花 家人欣然接收了他并为之欢庆,这显然是与中国的婚姻习俗相违背的。四、中美花木兰差异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言, 因为中美文化差异的存在,具体来说就是中美价值观念差异 的存在,才产生了中美花木兰形象上的差异。在中国人的眼中,每个人都是家族 与国家的成员,所以在家族和国家的身份变成了中国人进入社会的身份证,也成 了他们的一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在美国人的眼中, 每个人都是一种独立的个体, 他们并不属于任何人, 而且只属于他们自己。 所以在 《独立宣言》 的扉页上写着: “人人生来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 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就形成了美国人以“爱与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理念, 以“幽默、自由”为表象的文化价值观。友好、随和、外向、积极成了美国人性10 格的主要特征; 厌恶权威、 崇尚个人平等成了每个美国人正常的心态; 张扬个性、 实现每个人的个人价值成了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而这也正是产生中美花木兰形 象差异的基本要素[9](P102)。正是在这种不同的价值背景之下,中美两个民族的成员在做出个人选择的时候,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具体到花木兰这个人物的身上,中 国的花木兰出征是为了忠孝报国, 是为了给自己的家族带来更大的荣誉, 因此 《木 兰诗》所要表达的正是传统的忠孝主题,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目的在《木兰诗》中 写得明明白白: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 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1] (第二册)。 “替爷征”是花木兰孝行的表现, 而追随可汗杀敌报国又是花木兰忠心的表现,此时的花木兰既是花氏 家族的孝心女儿, 又是中华民族的忠心战士,她正是传统的忠孝主题里经常出现 的人物。 而在美国人心目中,他们完全没有忠与孝的理念,他们所追求的只是 “自我形象”的体现。美国人心中的 “美国梦”[11](P15)就是无论什么人,都可以通过奋斗达到成功, 这已成为美国文学和电影中固定的模式,也是美国人心目中 的美国式英雄的标志之一。所以动画片《花木兰》中的花木兰形象就是一个追求 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的女性,这一点,可以通过影片的主题歌“Be a man”就能 看得出来,主题歌的名字翻译成中文后既可理解为“成为一个男子汉” ,又可理 解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2](P59),这正是花木兰内心深处追求自我价值的表白,也是花木兰对于男权所代表的勇敢、坚毅等强势的向往。正是为了实现自 己内心自我重塑的要求, 美国花木兰才替父从军,去追求可能改变自己人生的机 会,这种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代木兰应征参战、保家卫国的初衷,也使花 木兰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女英雄而变成为一个调皮捣蛋的邻家女孩。可以说, 美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 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唐人街上所流行的中国元素,这 些中国元素中最具知名度的是关公与花木兰, 而真正吸引美国人的正是花木兰女 扮男装从军的这一核心情节。 在强调个性的美国人的心目中, 一个女子女扮男装, 就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表现, 花木兰的性别转换所产生的传奇色彩正对应了美国文 化中的自我实现的时代潮流, 所以迪斯尼对这一古老传说情有独钟。而在迪斯尼 的创作理念中, “爱与自我实现”也是迪斯尼的核心理念,迪斯尼正是以动画这 种表现手段,给美国人带来天真与梦想,带来美国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 并用色彩斑斓的动画手段营造出一种美丽而浪漫的 “美国形象” 。所以,动画片11 《花木兰》中所倡导的就是“个人奋斗”与“自我实现”的美国精神,通过花木 兰这个原本弱势的人物的成长,来表达出“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美 国梦想。其次,在《木兰诗》和动画片《花木兰》的创作中,作者显然是运用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 《木兰诗》是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它按照时间的顺 序去描写了一个女子从在家到离家再到回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女子也经历了 个人的成长与角色的转换,完成了忠孝两全的壮举。而在动画片《花木兰》里, 却是喜剧风格与后现代派手法的杂糅, 作者让花木兰一出场就带有强烈的幽默风 格,让她调皮捣蛋、处处惹祸,从而产生出强烈的喜剧效果,而穿插于剧中的木 须龙和小蛐蛐、会唱会跳的祖先们,则都是这种喜剧风格的具体表现。此外,花 木兰的乖张、不合时宜的性格又有着明显的后现代派的“反英雄人物”的特征, 即:行为怪诞,与社会道德相悖,难以进入主流社会之中,怀疑和否定一切传统 价值,偏执地追求一些虚幻的梦想。从某种程度上,从军前的花木兰更像是后现 代派的“反英雄人物” 。而动画片的编剧在使用这种后现代派创作手法的同时, 已将美国式的花木兰与中国式的花木兰从美学的意义划定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范 畴之中。结语在对中国花木兰故事的改编中,西方拿去的只是花木兰的名字,并没有得到 中国花木兰的精神和文化传统, 所以尽管迪斯尼公司耗时五年, 耗资 1 亿美元, 由 700 多位动画师、 艺术指导和技术人员所组成的团队精心打造了动画片 《花 木兰》 , 但它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没有 《木兰辞》 那么持久和厚重。 也 因此, 他们所创造的花木兰可以在美国大获全胜。 但是通过迪士尼电影 《花木兰》 , 中国观众不难看到一个现象, 就是美国人正从排华心理而转变成为接受古老的中 华文明, 他们正在努力地将这一古国的文化传统融入到世界潮流中去,尽管这种 融入在目前看来还显得生硬和撇脚,但这种努力本身是值得赞赏的,并且是很有 文化前景的。12 参考文献:[1]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二十五卷第二册. [2]王艳华. 跨文化视角中的《花木兰》[N].台州学院学报,2008(4):59-61. [3] [明] 徐渭.四声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第三篇. [4]杨晓琦.“木兰”回家――从迪斯尼《Mulan》与电影《花木兰》看“木兰”的殖民 与解殖民[J]. 文学界,6-217. [5]孔庆明,陈秀平. 中国儒家文化[M]. 长春:长春出版社,. [6] [战国]孔子,孔子弟子.孝经[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三才章. [7] [战国]孔子,孔子弟子.孝经[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尽忠章. [8]孙立军,马华. 动画影片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9]刘迎春.论中美花木兰形象之差异[J].作家,2-103. [10]卢瑟?S?路德克. 构建美国――美国的社会与文化[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11]陈瑶. 解析美国梦及其与中国梦的异同[J]. 对外传播,-17.13 附录木兰辞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 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 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4 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兰辞朗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