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下联,三顾堂前奴仆云,冠

经典对联送忘大,求下联_百度知道
经典对联送忘大,求下联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看上联:经典对联送忘大;撰下联:极佳诗词赠冰心。备注:★冰心:乃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也!
采纳率:92%
上联:莫道人间苦;下联:患难见真情
下联:寄刀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求下联,在线等,万分感谢。_百度知道
求下联,在线等,万分感谢。
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独无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独无忆草木花鸟鱼虫兽日月星天地人,尽有灵
采纳率:26%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独无忆宝黛钗云元迎探惜凤纨巧妙琴, 还有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独无忆;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只有你。
夏商周秦汉三晋隋唐宋元明清,只欠中。勉强吧,应该有更好的
草木花鸟鱼虫兽日月星天地人,尽有灵
白日与你高山流水相酬唱;夜间与你红袖添香共读书。我想,这就是我梦中的生活。
知音相投,醉享温柔。日子在琴弦中逝去,我们的心在琴弦中愈靠愈拢……
可是,琴声毕竟不能果腹。日子,很快便捉襟见肘。
虽然我们是神仙眷侣,但总是凡人体态。琴棋书画诗酒花,终究也需柴米油盐酱醋茶。
爹爹恨我随你私奔,断绝了与我的父女之情,希望借此逼我回转家中。但是,我怎能抛下你?我怎能错过我唯一的知己?如果没有你,就算每日山珍海味,又怎知其中味?
你满面愁容地望着我:“不想岳父如此绝情,竟不管女儿女婿受冻挨饿。”
“相公呵,车到山前必有路,你我也有一双手。文君的双手,不是只能拨琴弦,磨香墨。既然爹爹不肯襄助,那么,我们便自谋生路。你开店待客,我当轳卖酒。”我笑着说,
“当轳卖酒?这——你乃富家千金,这样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相公,自从离开家门的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是富家千金了。我只是你的娘子,我愿意为你做一切事情。”
“卓儿”你激动地将我揽入怀中。我感觉到你的泪落在我的额上,你说“娘子深情,相如永世不忘。”
你可知,有你这句话,卓儿就能甘心为你赴汤蹈火。
褪下罗裙,换了布衣荆钗。昔日的富家千金变做了酒肆女,于闹市之中,当轳卖酒。
爹爹来到酒肆,看到我,骂我,“你知不知羞?”
“文君一没偷二没抢,开酒肆不过跟爹爹一样也是做生意,有什么可羞的?”
“你……”爹爹气的说不出话来“我给你们五千两银子,你们赶紧给我回去,别在这丢人了。”
我本想拒绝,但转念一想,五千两,足够你远赋赴长安,谋求功名了。而且,如果单凭酒肆的收入,五千两,你我也不知要攒到何年何月。于是,我答应了爹爹的条件。
“夫君啊,丈夫处世应将功名拓,你志如鸿鹄,长安,才是施展你抱负的最佳场所。我不能用柔情绑住你的翅膀,我要你高飞,你功成名就,便是为妻最大的光荣。”我对你说。
秋风长亭,你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夫君啊,此去长安,成与不成,都要频寄家书啊。”我叮嘱。
你点头。“夫人大恩,相如铭记在心。此去若遂得凌云之志,当亲自驭快马以凤冠霞披接夫人进京。卓儿,你放心。你我白头偕老,永不相忘。”你看着我,眼中是似水的情愫。我想,我真的会溺死在你眼中。
秋风起,落花殒,点点凄雨,恰似离人泪。不知君去,何时回?
看着你策马远去得背影,一种莫名的寒意油然而生,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初听得你《子虚赋》才惊四座,初听得你官拜中郎将,独对烛光,我暗喜自生慧眼识英雄。
可是,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你的家书越来越稀少。已是半年有余,不见君鸿雁传书。
夫君啊,你在长安可好?是因为公事繁忙?还是你染病沉屙?独在异乡,你可寂寞?
深秋,露重。弦冷,被未温。
独倚窗口,月儿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月圆,人未圆。
天渐凉,我为你缝制了御寒的棉衣。欲寄啊,恐君不归;不寄啊,又怕君冷。
罢,罢,罢。我叫过管家,“替我将这棉衣,送去长安,交予相公。”
数月,管家归来,带来你的家书,说是让我即刻回信。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轻轻将信笺展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如刀刻在我心头。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独无“亿”。无亿? 无忆、无意!
郎君啊,我日日梦你念你魂牵梦萦,就换得你一个无忆无意么?
难道你忘了当年玉堂知音初相逢,忘了文君为你当轳卖酒?忘了长亭惜别,你亲口的许诺?
提笔,在你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的家书下,我颤抖着写下
一别之后,
两地相思,
说的是三四月,
却谁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
百无聊赖十凭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三月桃花随流水,
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捧起我们曾共同奏过的瑶琴,我仿佛仍能听见《凤求凰》在我耳边萦绕。
琴音未逝,心已冷。
枉我自诩知音曲相投,枉我自喜慧眼识英雄。
却原来天下男儿一般样,红颜薄命古今同!
上苍啊,文君只求一心之人,白头不负,却为何这般难阿?
我恨恨地将琴砸向地面,朱弦断,明镜缺,从此与君,长相决绝!
附:史书记载,司马相如得卓文君诗后,幡然悔悟,夫妻和好如初。
但我不愿相信。文君本是个大胆多情的才女,司马相如这般负她,难道还能得到她的原谅么?
女子多情,男儿薄幸。我为文君一哭!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感谢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上联为:金玉其章 求下联是什么。_百度知道
上联为:金玉其章 求下联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金玉其章(满仓金玉是其奖章)华发为冠(一头华发为其皇冠)金玉其章(他用最珍贵的金玉章显能力)鳌首是瞻(他有站在鳌头最高处的眼光)金玉其章(最高贵的金玉是他的文章)琴瑟做赋(最精美的琴瑟是他的诗歌)
采纳率:89%
请问第二图是什么字
砖雕字是什么?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酒以陈为香人以冠为首物以希为贵求·下联_百度知道
酒以陈为香人以冠为首物以希为贵求·下联
酒以陈为香人以冠为首物以希为贵求·下联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上联:酒以陈为香人以冠为首下联:诗教孙领冷月教剑领先上联:酒以陈为香人以冠为首下联:诗同李领好月同高领先上联:酒以陈为香人以冠为首下联:风教孙领冷月教剑领先
采纳率:90%
来自团队:
弓以张为佳树以柏为尊菇以芝为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34636|回复: 4
[转帖]对联的欣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按语:此文是澹月先生为普及楹联知识撰写的楹联讲座讲稿,其中既有脍炙人口的经典联作,也有先生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和获奖作品。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实为楹联初学者不可多得的入门向导。经征得澹月先生同意,现将此文在网站陆续转载,以飨读者。
第五讲 对联的欣赏(一)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具有欣赏性。欣赏一副好的对联不仅能够让人学到楹联知识,提高楹联创作水平,而且能够让人了解人文地理、史实典故,还能够让人心旷神怡、陶冶情操。一般来讲,对于对联的喜好和欣赏因人而异,有的偏爱名胜古迹联,有的则偏爱格言联;有的偏爱热情豪放的联作,有的则偏爱趣联妙对,各不相同。即使是名胜古迹联中,楼台亭阁,寺庙殿堂,山川湖海,也是千姿百态。有的以楼台亭阁分类欣赏,有的则以梅兰竹菊、春夏秋冬分类欣赏,也有的以历朝历代分类。但,不管如何,欣赏一副好的联作,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不妨以亭联为例进行赏析。
一、苏州沧浪亭联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三元坊附近,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园林之一。五代末年此处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之别墅。北宋庆历年间,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时买下这座别墅,又在临水处新建一亭,并借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取名为“沧浪亭”,随后又写了一篇《沧浪亭记》。历来屡有兴废。南宋初年,著名将领韩世忠将其扩建为住宅。元代园废,改为寺庵。明代复建沧浪亭,并由文学家归有光为之作记。清康熙年间大修,布局为现亭主要基础。其特色是未入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园而过,隔水相望,廊阁起伏,波光倒影,漫步渡桥,始能入园。进门山丘隆起,以山为主,山上小径曲折盘回,林木葱郁,沧浪亭翼然山顶,景色自然。
清代学者梁章钜用欧阳修的诗句和园主苏舜钦的诗句,集成一联,如同出己手笔,工丽无比,堪称妙对: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清代嘉庆进士齐彦槐,字梦树,号梅麓,曾任金匮知县,苏州知府。他为沧浪亭题写了一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上联的“四万青钱”是古代的一种钱币,相传当年苏舜钦买孙承佑的别墅时,花了四万青钱。下联的大意是说,诗人苏舜钦与名将韩世忠,犹如一双无瑕的白璧,从来就没有可以匹配的人。
二、虎溪三笑亭联
虎溪三笑亭在江西省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前。东林寺是我国佛教净土宗(莲宗)的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名僧慧远在此建寺讲学,并创设莲社(亦称白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后世推崇他为净土宗始祖。唐时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来寺,后与该寺智恩和尚同渡日本传经讲学,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寺前虎溪,自南向西回流,上有石拱桥。据《庐山记》记载,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专心修行,影不出户,送客不过虎溪桥。当时常与诗人陶渊明、山南道士陆修静谈儒论道。一次他送陶、陆出山门,边谈边走,不觉过了桥。“虎辄聚鸣”,即“神虎”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而别。这个文苑佳话,称为“虎溪三笑”,后建三笑亭。乾隆时任九江关总督的唐英,字隽公,号蜗居老人,为三笑亭题一联云: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此联中的“三教”指慧远、陶渊明、陆修静各自崇奉的佛教、儒教、道教。“莲开僧舍”,是说慧远曾在东林寺创建白莲社,倡导净土法门。“一叶”,是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这里指佛祖或“成佛者”。联语上联概括了虎溪三笑的传说,下联概括了东林寺在佛教界之地位,又颇具意味。
三、济南大明湖历下亭联
历下亭又名“古历亭”、“客亭”,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中的小岛上。约建于北魏年间。诗人杜甫于唐天宝四年(745)游山东,在济南与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相会,两人在此亭饮宴,后杜甫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今亭重建于清代,八角重檐,中悬清乾隆帝书“历下亭”木匾。亭前回廊临水,岸有临湖阁。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道光进士,曾任编修、四川学政,工书法,独创一格。他用杜甫原诗句,书写一联镂刻于大门楹柱上: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也曾为历下亭题写一联云:
杨柳春风,万方极乐;
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此联现镂刻在亭后名士轩门前的抱柱上。联语明快简洁,选取大明湖最有代表性的风物,像一幅图画一般托出大明湖的景色。联语妙嵌“极乐”、“大明”两地名。历山千佛崖下有“极乐洞”,大明即“大明湖”。嵌得极妙,情景交融,颇含情趣。
四、邵阳亭外亭联
湖南省邵阳市境内,资水南岸,有一石突兀而起,状甚奇伟。明代刑部尚书顾璘为其题名“砥柱矶”。矶上有二亭,一里一外。亭外亭在矶的顶端,小巧玲珑,望之翼然。清末诗人徐小松曾一联云:
风动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此联写尽了亭周的风景。请看,亭外亭后是康济庙,庙后古木葱笼,幽深似不可测。钟声起时,穿树而去,余音萦绕。对岸一塔,明月在天,塔影摇江,宛如一神女款款地向亭中游客走来,……。此联谴字造句颇为用心。首字一“风”一“月”,风行平地,月走高天。上下相对。第二字,“动”,飞动,写风行得轻快;“移”,推移,写月走得迟慢。快慢互对。接着,“钟声”与“塔影”,一为声,一为影。声可闻,影可见。视听作对。“穿树”,从树与树之间的夹缝中挤过,言树密。“过江”,从此岸与彼岸的空间走过,言江阔。疏密为对。末二字,一“去”一“来”。去是远离,来是靠近。远近相对。文字之对如此工妙,真可谓丝丝如扣。然而,此联审美内涵之精彩,几乎可以使人拍案叫绝!此联中的四个关键词是“钟”、“树”、“塔”、“江”。不难看出,“钟”里含有“金”,“树”里含有“木”,“塔”里含有“土”,“江”里含有“水”。而金木土水火,是我国古代哲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五大元素,即“五行”。此联中没有“火”,这是因为亭是木结构建筑,遇火即毁,所以忌讳而避开了。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传统理论,“钟声穿树”,“钟声”为什么“穿树”?“金克木”也;“塔影过江”,“塔影”为什么“过江”?“土克水”也。再看对句,“塔”对“钟”,“土生金”也;“江”对“树”,“水生木”也。赏析此联,不仅给人们带来充分的审美愉悦,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哲理意趣。
五、杭州观海亭联
浙江省杭州市北高峰南,灵隐寺西北的巢枸坞,有一韬光寺。相传是因唐代高僧韬光在此结庵说法而得名。寺后有观海亭,站在此亭可遥望钱塘江入海,清代新增“西湖十八景”中“韬光观海”即由此而来。观海亭亭柱上有唐代宋之问的联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十四卷记载:“骆宾王之败也,落发灵隐寺中,无人识者。宋之问游寺,月下绕廊吟曰:‘鹫岭郁迢,龙宫锁寂寥’,数过不彻,有一僧对长明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何事苦吟?’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惊喜,遂为终篇。迟明访之,已不见矣。人始知为骆宾王也。”观海亭后来就用宋之问这一原句作为对联,所以也有一说称此联为骆宾王所作。
六、绍兴望海亭联
浙江省绍兴市西隅府山(又名卧龙山),与城内蕺山、塔山鼎足而立。主峰前有石柱古亭,名望海亭,始建于唐代。亭下有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墓及唐宋摩崖题刻。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为望海亭题一联云:
若耶溪上,泛者去而未休,何行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
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观竞秀之千岩。
联中的“若耶溪”在绍兴南,溪旁有浣纱石,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山阴道”位于绍兴西南郊一带,以风景优美著称。王羲之“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言下无虚。袁宏道“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亦非夸张。贺知章、陆游都爱此“湖山奇丽”而终老此乡。《世说新语·言语》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七、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中央宛在;
一半勾留。
此联只有八个字,却以极其简约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湖心亭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其无限魅力,可谓言简意深,功力不凡。
上联出自《诗经》中极其优美的篇章《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作者根据湖心亭的实景,独具慧眼地选取“宛在水中央”这一句,用作上联。删去“水”字,收到了游人身临其境,四面烟波入眼,不着“水”字而水自历历的特殊效果。同时,巧妙地调整词序,化虚为实,使“宛”字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宛在水中央”的“宛”是“仿佛”、“好象”的意思,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感觉;而“中央宛在”的“宛”字却含有“历历”、“分明”之意:这湖心亭镶嵌在澄碧湖水中央,多么令人瞩目啊!一字之省、两词之换,就产生如此微妙的艺术效果。
下联出自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作者截取半句诗入联,略去“是此湖”三字,立即使“一半勾留”的对象由“湖”转为“亭”,天衣无缝地切合此地此景,突出了湖心亭的魅力:人们在杭州流连忘返,大半是因为有这美丽的湖心亭。
此联文采飞扬,韵味隽永,取舍精当,组合微妙。不言水而水自见,不言亭而亭自立。这就叫“点金成钻,琢玉为璋”。
八、广州白云山听涛亭联
从广州白云山山顶公园沿北路下山,即可见松林密布,此处风过松摇,声如涛涌,故而这里的亭子叫“听涛亭”。前人曾写有一诗表现白云山的风韵,其中有句“天风海水白云间”。管理园林的同志将其作为下联悬挂于亭旁,向游客征上联。日,郭沫若游览白云山,见听涛亭柱子上只挂下联后,欣然对出了上联:“旭日朝霞红雨乱。”并在对联旁写道:“羊城八景之一的白云松涛处,有人以‘天风海水白云间’句索对,今易‘间’为‘闲’字,较活而有意趣。因为上句以‘乱’配之,深于诗者谅不以为避重就轻也。”经郭老妙笔生花,听涛亭的对联就成为:
旭日朝霞红雨乱;
天风海水白云闲。
上联用“红雨乱”比喻“旭日朝霞”,颇为新颖生动;下联以“白云闲”衬托“天风海水”,更显得气势非凡。
九、湖南衡山半山亭联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在湖南省中部。山有72峰,相传尧、舜都曾到此。衡山有个半山亭,位于南岳镇至祝融峰之间,南朝齐梁时代修建。清光绪四年(1878)改亭为观。解放后,又将观改为半山亭招待所。该亭有一联云: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
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此联借半山亭所处的位置而发,联语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十、丹东锦江亭联
辽宁省丹东市北面的锦江山中建有锦江山公园,锦江亭就坐落在锦江山的顶峰。该亭始建于1932年,原为单层四角建筑,名为东天阁。1949年更名为镇江亭,1965年改为现名,1966年改造并加高为二层。2002年重建。重建后的锦江亭高17.5米,三层,六角,攒角,贴金宝顶。丹东的历史沿革、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都在雕梁画栋上得以再现,成为一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是鸟瞰丹东市区全貌,一览中朝两国风光的最佳去处。2005年5月,重建单位举办了征集锦江亭楹联活动,最终在数百副应征联中评选出9副宜镌刻悬挂的亭联。其中,一楼镌刻悬挂的三副楹联为:
一江绿水流春韵;
满目青山簇锦亭。
一座锦山,一江绿水,八音歌胜地;
几分明月,几缕清风,四季伴游人。
一江绿水,两岸风光,三沿宝地,四季丹青收眼底;
十里长街,百年银杏,千朵杜鹃,万言诗赋蕴毫端。
联中的“一江绿水”是指中朝界河鸭绿江。“三沿”是指丹东为沿江、沿海、沿边之市。“银杏”与“杜鹃”则为丹东的市树和市花。二楼悬挂的楹联为:
信步登亭,丽日晴云舒画卷;
畅怀揽胜,青山绿水润文章。
联山联水联天地;
通北通南通古今。
三楼悬挂的楹联是:
边城放眼金帛锦;
故国登高日月明。(析字联)
一亭花月留春地;
四季霓虹不夜天。
千里春光银杏雨;
一城秀色杜鹃风。
联语歌颂了丹东在现代化建设中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了爱我边陲、爱我中华的殷殷之情。
十一、北京陶然亭联
北京市右安门内东北的陶然亭,初名“江亭”,是清朝康熙三十四年由工部朗中江藻督建的。后来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醸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境,取名“陶然亭”。清乾隆进士、内阁学士翁方纲(北京人)为其题一联云: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当然,现在的陶然亭已成为公园,此联已荡然无存,但联语所描写的古时陶然亭的景致却颇具情趣。全联围绕一个“静”字用词,用一“无”一“有”进行鲜明对比,推出了古寺静谧幽深的特点。另外,清代康熙进士、待读学士沈朝初(江苏吴县人),善诗文,他匠心妙运,调动其笔下的“红莲碧沼”、“白月清风”,为陶然亭也撰写一联,妙语天成,令人叫绝。联云: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清代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历任编修、监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及两广、湖广、陕甘、云贵总督等官。他曾为陶然亭撰写一联: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此联化用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诗“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句及范成大《再出东郊》诗“昔者开三径,他时老一龛”句而用之,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人称其为“陶令”。“三径”是指隐士所居之处,典出西汉末年,兖州刺士蒋翎,因王莽专权而告病辞官,隐居乡里,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林则徐即亭景而生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写出了陶然亭幽雅清静之境,益觉有致。
十二、苏州拙政园绣绮亭联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绣绮”,彩色织品。杜甫有诗“绮绣相辗转,琳琅愈青荧,”用为亭名,赞此间景色优美,如彩色绣品。清乾隆十六年进士(1751)刘墉()曾为绣绮亭撰写一联云:
人远忽闻清籁起;
心闲频得异书看。
“人远”,远离繁闹的人群,有“心远地自偏”之意。“清籁”,清雅的天籁之声。“天籁”,自然界的声响。上联用陶渊明《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句意,实指思想情趣高逸悠远,超脱世俗之见,只求复归自然。有了这种想法,卜居之地虽闹亦偏,“人远”实乃是“心远”。“心闲”,闲适的心情。联指无所羁绊的美感心理和解缚归本的生命境界。慕“闲”之心,实是领悟了“事来时不惑,事去时不留”。有这样的心境,自可“频得异书看”。下联着意表现禅的闲适境界,此境界惟觉惟悟方可达到,达到自当谐也悦哉!
无独有偶,清乾隆十七年(1752)特赐进士梁同书,也为绣绮亭撰写一联云:
闲寻诗册应多味;
得意鱼鸟来相亲。
上联集引黄庭坚《和高仲本喜相见》诗:“闲寻诗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讲读诗吟咏之有得,表现了恬淡闲适的心境。“多味”的“味”字,本指滋味,联用以喻所读所写之义理。陆九渊《读书》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下联取意于《世说新语·言语篇》:“梁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山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不说人对鱼鸟的亲切,而说鸟主动与人相亲,用移情拟人法,更加传神地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此联用景物的折光,巧妙地烘托、表现闲适的情怀,读之可见景致之隽逸,雅士之旷达,自会使游人品出内中的“多味”,抒发内心的“得意”。
十三、吉林市北山公园旷观亭联
北山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区西北,主峰海拔270米。东西两峰之间有拱形石桥相通,名鸾佩桥。西峰上有旷观亭,高10米。“旷达”,指放眼纵观。登上亭楼鸟瞰,全市景物一览无余。清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成多禄()为旷观亭题一联云:
登楼远望,四面云山,千家烟树;
长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天。
“云山”,高耸入云之山。“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亦指炊烟。上联写“登楼远望”所见之景,展现了一幅“云山”吐翠,“烟树”含青的充满生机的水墨画卷。“长啸”,大声呼叫,古人常以此抒怀。“临风”,迎风、当风。“江天”,多指江河上的广阔空际。下联写“长啸临风”所抒之情,弹拨出一支“星月”灿烂、“江天”浩渺的令人沉醉的浪漫新曲。作者通过“登高”、“长啸”,将自己置身于画面乐境之内,并将生机盎然、一望无际的壮丽景色,融于极富概括力的以数字状形的短句之中,次第井然,意象优美,又紧扣亭名“旷观”,读来音韵铿锵,令人感慨万端,精神为之一振,更觉旷快而适意,胜迹平添几分风采;观览之尽兴,心中又增几许雅韵。
十四、湖南江永县月波亭联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杨翰题月波亭联云:
风月资吟啸;
烟波得性情。
“月波”,《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后以指月光。李群玉《湘西寺霁夜》诗:“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资”,资助,供给。“吟啸”,吟咏唱歌。张可久《梧叶儿·山阴道中》曲:“青山小洞庭,吟啸寄幽情。”上联写此间幽美的景致足以使人兴会酬唱,吟咏抒怀。“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用以称泛舟江湖。“性情”。人的禀性和气质,也指思想感情。下联称亭如小船,置身其上,见烟波浩渺,飘逸苍茫,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自可陶冶情操,进入化境。联语笔墨简淡闲放,情味隽永,巧嵌“月波”之亭名,深得“月波”之旨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所热衷的投身大自然、寄情大自然的闲雅情志,颇有情韵。
第六讲 对联的欣赏(二)
在我国历代文学百花苑中,对联是一朵独特秀雅的花蕾。而在对联中,有一种奇特、有趣、巧妙、罕见的类型,那就是趣联妙对。这类对联宛如武术中的醉拳,特别富有神力,给人以超级的审美与享受。同时,人们又常用以歌颂讽刺、惩恶扬善,斗智斗巧,有贬有褒,令人一笑三叹,拍案叫绝。我们在欣赏对联时,不能不关注趣联妙对。
一、首尾同字联
在趣联妙对中,有一种首尾同字联:
菜籽榨油油炒菜;
棉花织布布包棉。
此联上联开头是“菜”字,最后一个字也是“菜”字,并巧用了顶针格,顺理成章,十分自然。下联开头是“棉”字,最后一个字也是“棉”字,合乎逻辑,语意连贯,颇有趣味。又如,挽彭德怀联:
德垂青史,青史永颂德;
怀念人民,人民长缅怀。
此联也是一副首尾同字联。上联首尾同一个“德”字,下联首尾同一个“怀”字,恰到好处,既歌颂了彭德怀光明磊落的一生,又表达了人民的缅怀之情。此联还是一副嵌名联。再如:
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古柏香。
此联也是一副首尾同字联。上联同一个“秀”字,下联同一个“香”字。据说这副对联经过十年的磨练才成功。1936年的一天,作者(张恩浩)去通海县秀山游玩,恰巧下起细雨来,他即到凤仪亭避雨,目睹秀山雨色,得一联句“秀山轻雨青山秀”,但苦思良久,却不得下联。他回去告诉其父亲,却被父亲斥责了一通。他父亲有迷信意识,认为如果难对无偶,写对者非要短命不可,于是在昆明某报上征联,但一直没有征得。1946年秋,作者到了一趟香港,得了一句“香港和风阖港香”可作下联,但他父亲不满意。后来,他父亲去世了,作者怀着哀思到秀山“诵金寺”漫步,无意间看到“香山古柏阁”的匾额,随即构思,终于作出了“香柏鼓风古柏香”的下联。可见,首尾同字联创作难度之大。又如:
酒客酒楼同醉酒;
诗人诗画好吟诗。
这也是一副颇为有趣的首尾同字联。又如: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这是明代皇帝朱元璋与一位和尚对答的一副对联,上下联的首尾各同“雪“和”“风”字。
二、首尾重复联
湖北襄阳隆中武侯祠的一副新对联:
三顾堂前盖冠如云,古今几许行三顾;
武侯祠里人流似水,多少深思效武侯。
此联上联首尾重复“三顾”而字,下联首尾重复“武候”二字,这对烘托意境、表达感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全宝盖头联
相传清代时,湖南省衡阳歧山有一尼庵,那里有位年轻尼姑很有才华。她的舅父三次劝其出嫁,终于被劝动了心。她说:“我写一上联,谁能对上就嫁给他,要是无人对上,我还是当尼姑。”她出的上联是:
寂寞寒窗空守寡;
这上联七个字都是宝盖头,下联的用字和内容当然也要与此相对。这一上联一直过了八年,也无人对出。有一天,有位姓胡的书生,来歧山闲游,听说了上联,突然想到自家隔壁一富户家里,上月来了一位受尽折磨的远客,被招为女婿,过上安宁生活之事,灵机一动,作出下联:
宽容富室实安宁。
这位尼姑听了下联很满意,遂与这位书生结为夫妻。
四、同边旁联
利用边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称为同边旁联。这种对联构思精巧,绕有趣味。例如,有一副和尚与秀才对的联:
梧桐枝横杨柳树;
汾河浪激泗洲滩。
这是一副天衣无缝的边旁联。上联选用了七个边旁皆“木”的字组成。相传有位老和尚善作对联,一天狂风乍起,寺院中的梧桐树枝被折断,正好横架在杨柳树的枝桠上,触景生情,便作了这上联。可是,老和尚绞尽脑汁再也想不出下联了。后来,有个秀才乘船来寺院烧香拜佛,经过汾河急流之处泗洲滩,听了大家说起和尚的上联后,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秀才借用河名地名,七个字都是“三点水”旁,以“水”对“木”,贴切奇巧,妙趣横生。
相传有一个文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流落在湘江之滨,在悼念屈原时,作了一副同边旁联: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此联上联每个字都是“三点水”作边旁,下联每个字都用“口”字作边旁,亦很有趣。
同一边旁的对联还有:
荷花茎藕莲蓬苦;
芙蓉芍药蕊芬芳。
这副联上下联中的每个字,都是由“草”字头组成的,颇为奇特。
2004年上海举行“甲申金秋楹联大赛”,笔者也作了一副同边旁联:
沪渎涌潮,激浪滔滔流瀚海;
浦江泛潋,泓波滚滚洽瀛洲。
全联的22个字,皆为“三点水”旁。渎,沟渠河川。潋,被吹起的水面的波纹。瀛洲,指全世界。
五、同音字联
有些对联用一个或几个音调相同而词意、内容不同的词组成。这类对联叫同音字联。例如这一副对联:
童子打桐籽,桐籽不落,童子不乐;
麻姑采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此联上联“童子”与“桐籽”,“落”和“乐”音调相同;下联“麻姑”与“,蘑菇”,“鲜”与“仙”音调相同。
相传明代解缙也作有一副妙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此联巧用“蒲、桃”与“葡萄”,“梅、桂”与“玫瑰”音调相同组成,新奇别致,读之令人拍案称奇。
六、异字同音联
明代杨继盛,号椒山,有一次他游江苏镇江焦山是戏作了一副联:
扬子江头渡杨子;
焦山洞里住椒山。
他在联中利用“扬”与“杨”同音。“焦”与“椒”同音,把自己的大号和所游之处寓于联中,实为高妙。这种对联称为异字同音联。又如下面这副对联: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这也是一副异字同音联,上联的“星”、“薪”、“心”三字同音,下联的“雁”、“燕”、“鷃”三字同音,而字体各异。薪,柴也;薪火,柴火者。
七、双关联
有人把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对联中,能使联语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相传明代宰相李贤,看中了青年士人程敏政,打算招他为婿(xu),于是设宴款待他。席间,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对道:
因荷而得藕;
程敏政猜到李贤的用意,随口应道:
有杏不须梅。
李贤见他果然才思敏捷,即把女儿许配给他。表面上李贤似乎在说盘中的莲藕,其实,他是借用双关修辞格:荷者,何也;藕即指偶。问程敏政凭什么得配偶?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程敏政机敏过人,大着胆子说:我三生有幸,何用人作媒!一问一答,但不说破,一个心照不宣,一个正中下怀。一联引来佳偶,确为趣事。
八、回文联
有一种对联,正读、倒读,文句都通顺,意思都完整,这种对联称为回文联。例如,前几年海南省海口市望海国际大酒店的征联也是回文联:
水连天天连水;
楼望海海望楼。
回文联大多独具匠心,构思精巧。
回文联的另一种形式,与回文诗相同。例如:
桥对寺门松径小;
巷当泉眼石波清。
此联倒读又成一联:
清波石眼泉当巷;
小径松门寺对桥。
类似的回文联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如笔者为南京夫子庙天圆楼大酒店题联:
客上天园满园天上客;
香添味色佳色味添香。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九、回文谐音联
在有些回文联中,顺读和倒读,谐音相同,意思明确,称为回文谐音联。例如下面这副对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细细品之,此联无论顺读、倒读,读音不变,平仄协调,或音同字异,或义异字同,变化有致,回文谐音兼备,较之一般回文联难度更大。说起此联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一位翰林到寺庙游玩,见庙里挂有一副荷花,墨色淋漓,笔法挺健,特别是那亭亭玉立的荷杆,一笔就成,尤见功力。翰林连声叫绝,问老僧是何人所作,意欲求之。老僧说:“乃贫僧所画,我出一上联,大人若能对得,当以此画相赠。”和尚的上联是:“画上荷花和尚画”。翰林一时没有对上,只得悻悻而归。回到府内,仍在苦思,忽然他看见每日临摹的字帖,心中一亮,便作出了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
十、复字联
唐代诗人戴叔伦,少年聪颖,先生非常喜欢他。一次,先生带他到郊外一个名叫白店的地方游玩,恰遇白羽公鸡站在高处啼鸣,先生灵感顿生,作了一上联要戴叔伦对。才思敏捷的戴叔伦一下被难住了,他苦苦思索,直到日头偏西也没有对上。后来,他们走到一处叫黄村的地方,恰巧碰到一只黄狗窜出来追着狂叫。戴叔伦触景生情,灵机一动,便对出了下联。先生连声叫好。他们作的对联是:
白店白鸡啼白昼;
黄村黄犬吠黄昏。
联中用“村”对“店”,“犬”对“鸡”,十分工稳,而且重复三个“黄”字对三个“白”字,成为一副饶有兴味的复字联。
复字联,就是将一个或几个汉字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多次,使所表达的主题更加深刻。例如,明代朱元璋赐给金陵秦淮河的一联: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境;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联中山下联分别将“佳”、“痴”两字,五次重复,描写秦淮河日夜的景色,令人如痴一般地陶醉。
十一、顶针联
顶针联中,明代才子祝枝山和唐伯虎吟对的一联尤为突出: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联中“水”与“水”、“车”与“车”,“风”与“风”、“扇”与“扇”顶针,构思非常精巧。
顶针联中还有一种顶针复字联。例如,明代朱元璋在私访中,和重庆一位书生求对,朱元璋出上联,书生对下联:
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这副对联既是复字联,又是顶针联,(还是析字联),并将“重”和“大”重复四次。又如,有人给观潮亭写一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这是一副典型的顶针复字联,联中重复着四个“雨”字和“潮”字,重复着三个“住”字和“来”字,重复着六个“听”字和“观”字,耐人寻味。
再如,广州黄花岗有一副墓联:
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印白塔,塔映绿水存真容。
上联的“岗”、“黄”、“血”是上递下接的顶针字,重复着四个“黄”字;下联的“河”、“绿”、“塔”是上递下接的顶针字,重复着四个“绿”字。这也是一副典型的顶针复字联。
十二、拆字联
一些对联按照汉字结构的特点,将联中某些汉字拆开进行叙述,意义明确,这种对联叫拆字联。例如,
四口兴工造噐成,口多工少;
二人抬木归來晚,人短木长。
说起次联的来历,也有个故事。据说明代文人吴文泰,有一次让两个家人给好朋友丁逊学去买木头。这两个人早早去了,很晚才抬着木头回来。丁逊学看到木头买回来了,请了四个木匠做木器家具。吴文泰见四个工匠做木器活,心里一动,便作了个拆字联,让丁逊学来对。上联意思说,四个人做木匠活儿,人多活儿少。联中“四口”指那四个工匠;“兴工”就是做工。“四口兴工”正好组成个“噐”字(这是器字的异体字),“噐”字拆开,就有四个“口”,一个“工”,所以说“口多工少”。丁逊学一听,盯着木头,就想到了买木料的事,马上对了下联。下联中,“來”是“来”的繁体字。丁逊学也是采用拆字法,把“來”字拆成了二“人”一“木”。两个小“人”和一个大“木”。意思就是说,两个人抬木头回来晚了,木头挺长,人显得挺短,看着很有意思。
十三、析字联
联苑中,有一种妙趣横生的析字联,“析字”和“拆字”相近似,但也有不同。“析”有“解”字的意思,即通过对字的分析和解释,引申出某种意思,以此构成对联。例如:
踢破磊桥三块石;
剪开出字两重山。
这是一副析字联。“磊”破成三“石”,“出”开作二“山”,用“剪”对“踢”,以“两重山”对“三块石”,对仗工整。
又如,香港电影《三笑》中,也有一副析字联:
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
八目尚賞,賞风賞月賞秋香。(“賞”是“赏”的繁体字)
这副对联,或许是从乾隆皇帝和纪晓岚的那副析字联演变而来的: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十四、拼字联
相传古代有个相国小姐,选择女婿的条件很特别,不论贫富,只要对出她的对联便可。她出的上联是: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上联贴出以后,一直过了三年,也无人对得上。此联为何这样难对呢?原来是副拼字联。“寺”和“诗”分别由“寸”和“土”、“言”和“寺”拼合而成,“月”乃“明”字拆开,而且每句首字均与上句末字相同,这是顶针格,还有引号内又是一句唐诗,这称作转引格,末字“寺”又是第一组合的字。条件之多,属对确为困难。
一天,有位林秀才上京应试路过此地,得知此联,思索片刻,即对出下联: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林秀才从自己的姓上做文章,虽然个别平仄不合,但是拼字、拆字、顶针、转引诸条皆合要求,能对得出这样的下联,确实不易。
十五、测字联
朱棣在北平当燕王时,认识了一个叫道衍的和尚。道衍一见朱棣,就说:“要是我帮着您,保准让大王您戴上一顶‘白’帽子。”朱棣一听就明白了:“王”字加上“白”字不就是“皇”字吗?于是他就把道衍留了下来。两人作过一联云: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
这是一副测字联。朱棣的上联表面上是说,天气寒冷,一点水就能结成冰。它又是拆字联,“水”字上加一个“点儿”,不就是“冰”字了吗(古代“冰”字可以写成“氷”)?其实,这是朱棣在借题发挥,“水”能变成“冰”,自个儿这个“王”能不变成“皇”吗?道衍早就猜透了朱棣的心事,眼珠儿一转,马上对了下联,意思说,国家乱糟糟的,老百姓愁眉苦脸的,盼着出个好皇帝,您这个做“王”的要挺身而出,为民作主。“王”字出个“头儿”,正是个“主”字。和上联一样,有测字的意思。真正含义是说,要是燕王您不挑头干大事,有谁还配作这个“一国之主”——皇帝呢?没多久,朱棣就在北平起兵,后来打败了建文帝,做了皇帝(明成祖)。道衍也当了大官。
十六、漏字联
据说,从前有位财主对穷人特别狠毒,大家对他狠之入骨。有一年春节前夕,这位财主请人题写一副春联,教书先生给他写了这样一联: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横批:南北。
这位财主胸无点墨,看了教书先生的字写得不错,非常满意,除夕夜即把对联贴了出去,围观者很多。一些粗通文墨的,感到奇怪,百思不得其解。有个聪明的人,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悄悄道破,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原来这是一副漏字联,上联缺个“八”字,下联少个“耻”字,上下联连起来则成了“无耻忘八”,“忘”、“王”同音,亦即“无耻王八”;横批“南北”,意谓“不是东西”。巧用漏字方式,痛骂财主一顿,人心大快。
十七、数字联
江苏苏州园林有一副有趣的对联:
千朵红莲三尺水;
一弯新月半亭风。
这是一副数字联。一联十四字中无一动词。准确地运用四个数词和四个量词进行搭配,纯用素描的手法,描绘出明丽爽快的园林景色,清新舒展,浑然天成。
又如,笔者为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撰写的一副春联也是数字联:
万象更新,百族情融,三春溢彩山河壮;
一元复始,九州世盛,亿众欢歌岁月馨。
十八、虚字联
在古今对联中,将文言虚字“之乎者也矣哉”嵌入联中的不少,运用恰当,妙趣横生。如,某人写给观音大士的一副对联:
音可观乎;
士何大也?
此联不仅嵌入虚字“乎”、“也”,而且还嵌入“观音大士”四字,十分贴切,饶有情趣。
有副酒店联云: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联中嵌进虚字“之乎者也”四字,把一个酒客的情态描绘得多么逼真!
?某人挽秋瑾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联中嵌进“哉”、“之”、“矣”三虚字,第三字还嵌进“秋瑾”两字,意义深刻。再如,福建连江青芝寺联:
翁之乐者山林也;
客亦知天水月乎。
联中“之乎者也”全在内,堪称妙哉。
鲁迅先生在30年代初曾给瞿秋白题过一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此联的虚字用得非常精当,读后使人仿佛听到了鲁迅先生意味深长的语音。
十九、嵌名联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迎春征联中的第四联是嵌字联,出句是用当代三位文艺界知名人士的名字配合起来,而意义连贯一致,构思精巧。要求下联也要用三位文艺界知名人士相配。最后评出最佳联是: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再如,今年五月,有感于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笔者为其分别作的嵌名联:
题赠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
连以为民,期复兴一统;
战之与国,仰合作双赢。
题赠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陈万水伉俪
两岸三通,楚天洽万水;
九州一统,瑜色映千山。
二十、国名地名联
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喜讯传到四川成都,家家户户都贴出了庆祝胜利的喜联。其中有一副把国名、地名巧联成的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此联上联用了三个国名:中国、捷克、日本;下联用了三个城市名:南京、重庆、成都。上联的“捷克”当国家名讲是一个词,要是把它看成两个词,也能当“战胜”、“胜利”讲。同样,下联的“重庆”也能看成两个词,当“重新庆祝”讲,“成都”可以当“成为国都”讲。全联可以理解为:中国彻底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庆祝南京重新成为国都。(南京本来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日本侵略中国后,迁到了四川重庆,南京被日本侵占了。抗战胜利后,南京又成为国都。)此联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很新颖,寓意深刻。
有一副苏川地名巧对也十分有趣,联语是这样的:
四川成都重庆开国府;
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
此联从字面看,下联包括一个省名、两个市县名,一特产名,意思是说,江苏没有锡,适合做泥茶壶。分别将“无锡”、“宜兴”别解,用了双关、转品的手法,扣合得很严密,天衣无缝。上联以四川省名,成都、重庆两个地名,分别同上联相对。“成都”可以解作“成了国都”,“重庆”可以讲成“再次庆祝”,因为“成都”,所以“重庆”“开国府”,丝丝入扣,逻辑性强,可谓相映成趣。
二十一、药名联
药名不仅能入诗,也能入对联。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巧用药名作对联的故事。
旧时有位教书先生和一位医生,平时喜欢作对联。有一天,教书先生去看望医生,一进门见其院子里桃红柳绿,随口道出一联:
碧桃万树柳千丝;
医生在屋内听到,边往外走边对着:
红枣二枚姜一片。
教书先生又吟道:
避暑最宜深竹院;
医生接对道:
伤风尤妙小柴胡。
教书先生一听,心中甚喜,又念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五六七里;
医生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
梧桐子大日服八九十丸。
教书先生出句文雅,医生应对自然,句句不离药名,对仗工整,令人折服。
据说,旧时有一位李先生,特别喜欢作对联,有一年的腊月,他邻居的母亲去世了请他写挽联。这时候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李医生提笔写下了这样一副挽联:
知母应当归,唯怜父子留行,泪洒冬花冰片雪;
灵仙非没药,难求慈姑独活,魂飞天竹海风寒。
联中的“父子”即中药名“附子”,“留行”即中药的“王不留行”,“慈姑”即山慈菇,“天竹”即南天竺,“海风”即海风藤菇,其余像知母、当归、冬花、冰片、灵仙、没药、独活,均属中药名,共十二种中药。全联36个字,有24字是中药名,寓意深刻,妙趣横生,表现了夫妻母子生离死别的悲伤之情。
二十二、作品一串联
作联方法,可以创新,也可以集句。有人将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各取作品的第一字作了一联,饶有兴味。全联云:
飞雪天连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副对联包含了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上联的“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天”——《天龙八部》,“连”——《连成诀》,“射”——《射雕英雄》,“白”——《白马啸西风》,“鹿”——《鹿鼎记》;下联的“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侠”——《侠客行》,“倚”——《倚天屠龙记》,“碧”——《碧血剑》,“鸳”——《鸳鸯刀》。此联还揭示了金庸先生这些作品的特点,刀光剑影,英雄角逐,哀怨缠绵,颇为恰切。
二十三、影片名联
有人用电影名巧妙组成对联,很有趣味。例如:
金沙江畔花枝俏;
云雾山中万木春。
上联由《金沙江畔》和《花枝俏》两部影片组成;下联由《云雾山中》和《万木春》两部影片组成,挺有意思。又如:
渔岛之子扬帆试航,乘风破浪;
英雄儿女拼搏创业,耕云播雨。
这副对联上下联各有四部影片名组成,即《渔岛之子》、《扬帆》、《试航》、《乘风破浪》、《英雄儿女》、《拼搏》、《创业》、《耕云播雨》。此联意思不错,对仗也较工整,但下联末字是仄声,不合律。
二十四、嵌画联
对联,有的像一首诗,有的像一幅画,十分生动形象。例如这副对联:
一簇丽花交辉立;
两只彩雀互倚蹲。
这就是一副嵌画联。如果按照对联表达的意思去画一副图画,那么,画面应该是:一簇非常美丽的牡丹花,交相辉映地立着;同一画面上,有两只美丽的孔雀互相依靠着蹲在那里。着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又如,古代有位秀才写的一副嵌画联: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玫瑰;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这副对联的由来,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个秀才,一日坐在绿纱窗前读书,抬头见纱窗上晃动着一束芙蓉、玫瑰花,心里甚喜,以为是隔壁的小情妹蹲在窗下举花逗戏。秀才蹑步出门,不想竟扑了个空,惊飞了停栖在窗台前的黄莺和蝴蝶,他即兴作了一上联。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下联来。一晃过了八个月,一天下雪了。他随邻居老先生出门,看见桥面上有“梅花、竹叶”图案,即问老先生是谁画的?老先生告诉他着是狗和鸡路过桥面留下的脚印。秀才听后乐得拍手大笑,跑回家立即挥笔写下了下联。
记得有一家晚报征联,曾出过一则嵌画上联征求下联,联云:
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
这句上联,虽是短短十一个字,可是字字如镶玉嵌珠,文词尽管简约,但意趣新奇绝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看,清晨霜铺大地,宁静安谧,一座乡间小桥上,有鸡、狗踏霜而过,留下了印印足迹,是以“竹叶”、“梅花”相称,所绘此情此景,呈朦胧之意,回味无穷。征联结果得出的其中一副下联是:
蝶鸽萦血日,半池柳絮芙蓉。
这一下联不失为力作,其意境、文采也很有功夫老练。用“蝶鸽”对“鸡犬”,词性相同。萦,萦回盘旋,和“过”字天然相对。特别是用“血日”对“霜桥”,既突现了黄昏对清晨,又强调了色彩上的反差,比起雪和霜同是冷色要好得多。尤其后面六个字就愈加错落有致,颇有鬼斧神工之感了。
二十五、藏典联
有人把历史典故运用到对联中,丰富对联的内容,使人产生联想,增加思想深度。例如,广西柳州更新亭的一副对联: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绿水茫茫,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平心潭欲海,力为项羽,智为曹操,乌江赤壁共烦恼;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光阴冉冉,岁月悠悠,留不住朱颜黑发,带不走白玉黄金,贵若韩信,富若石崇,淮阴金谷总成空。
此副长联,藏了四个典故:上联讲秦末项羽,力大过人,号称西楚霸王,但由于刚愎自用,不听忠言,致使众叛亲离,最后在乌江自刎而死;三国时的曹操,很有智谋,但在赤壁之战中,却中计,也遭大败。下联说韩信为建立西汉立下战功,被封为淮阴侯,荣华富贵,后来谋反,被吕后所杀,功劳一场空;西晋荆州刺史石崇,以劫掠客商财产无数,成为大富豪官僚,在洛阳建有金谷园。八王之乱,他与齐王冏结党,为赵王伦所杀,一切都完了。这副对联用典得当,告诫人们珍惜光阴,克服杂念私欲,勿为金钱物质烦恼,富于哲理,颇有警策之意。
二十六、谜语联
将谜语用对联的方式表达,这种对联叫做谜语联。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先生,一天到杂货店去买东西。他递上一张纸条,纸上不是写物品的名称,而是一副对联:
白蛇过江,头戴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青年店员不解,请教在旁的老师傅,老师傅从货架上拿来油灯芯与一杆秤,老先生十分满意。
2005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笔者撰写了一副谜语联:
金鸡唱晓迎红日;
玉指弘慈泛紫光。
此联的谜底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两个节目名:《丹凤朝阳》和《千手观音》。
二十七、节气联
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很有意思: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这是一副节气联。上下联里嵌入了“大寒”、“霜降”、“小雪”、“清明”四个节气,还嵌入了“端午”、“重阳”两个民间节日。语言流畅,对仗工整,确为佳联。
1943年,《大公报》登了一上联,征下联。联为:
霜降降霜,谁可怜孀妇双脚冷;
一天,陈毅军长看到了这一上联,考虑了一会,便写出了下联:
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这联也是节气联,出句甚妙,对句天衣无缝。陈毅军长先用节气“谷雨”对“霜降”,再回文“雨谷”对“降霜”,最后以“孤身寒”对“双脚冷”,况且“孤”、“姑”、“谷”字同音,与上联“双”、“孀”、“霜”同音字相对,滴水不漏,令人叫绝。
该用户从未签到
[转帖]对联的欣赏
[这个贴子最后由鱼目混珠在
06:05pm 第 1 次编辑]
第四讲  对联的艺术风格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和其它文学体裁一样,同样有一个艺术风格的问题,但在前人的著作中却少有系统的风格划分或论述。一副对联摆在你的面前,怎样去欣赏呢?我认为,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看“意”,即它的意境,看它的主题是什么,联语表达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是否切人、切事、切地、切时?
  二是看“气”,即它的气势,看它是不是一气呵成?是否具有如同“胸中岩壑,笔底波涛”一般的感染力?
  三是看“修”,即它的修饰,看它的谴词造句的方法和构思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四是看平仄、对仗是否符合联律?
  实际上,欣赏对联,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艺术风格的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对联的艺术风格,以确立对联艺术的审美标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欣赏和创作水平。我基本上赞同“对联十品”的说法,也就是将对联的艺术风格分为雄奇、婉转、工丽、典雅、自然、质朴、真切、浪漫、趣味、新异等十种。
  当然,对联艺术风格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即使同一副对联,也可以同时具有若干种不同的风格;即使同一副对联,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其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 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总的来说,对联风格的形成与立意、写作手法密切相关。
第一节 雄奇
  具有雄奇风格的对联,立意高远,意境奇特,在写作方法上往往借助于夸张、排比、层递等手法,表现为气魄宏大,语势突兀,敢于道前人所未道。作者往往是在客观景物的激发下,或在主观情感的冲撞下,凭自己的一股豪气,如巨大的山泉,冲决一切阻塞,一涌而出,势不可挡。一般地说,这与作者平日的为人与气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胸襟宽阔、性格豪迈的人,在作品中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种风格,能扩大读者的视野和胸怀,洗尽心中块垒,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催人奋进,显示出阳刚之美。例如,近代史上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少年时与同学们游福州鼓山时曾写过一副对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鼓山位于福州东郊、闽江北岸,延绵数十里,有屴崱、白云、鼓子诸峰,为闽南名胜。山巅有巨石如鼓,故名。山上屴崱峰俗称“绝顶峰”,可观日出。上联以天作海岸,下联以我为顶峰,状物抒怀,气势磅礴,展示出作者的凌云壮志,博大胸襟。林则徐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之所以能够不为列强的气焰所屈服,掀起了虎门销烟,抗拒英军入侵的斗争,显然与其少年时代就具备的那种海洋的襟抱、山岳般的志趣分不开的。诗可言志,对联同样是个人理想、情操的写照。
又如,广州镇海楼的一副对联:
  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天,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愧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镇海楼位于广州越秀山顶,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高28米,分五层,俗称五层楼。楼名寓雄镇海疆之意。楼顶及各层挑檐均琉璃瓦盖,下面两层的围墙用红石砌建,矗立山巅,气势雄伟,蔚为壮观,登楼眺望,广州景物历历在目。“镇海层楼”为羊城八景之一。联中“摘斗摩天”是夸张语,谓此楼崇高宏丽,“五百年故侯安在”是设问句,引起抚今追昔的感慨,气概非凡,能唤起读者怀古之思。雄楼配上如此气势宏大的联句,相得益彰。
  再如,笔者为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晚会“盛世大联欢”撰写的几副主题联:
  大联欢,大团圆,大景大观,泱泱大国,大气磅礴兴大业;
  新境界,新局面,新时新政,滚滚新潮,新风浩荡颂新春。
  大业宏开,国运昌隆,聚五千年浩气,民族复兴惊世纪;
  中华崛起,人心安定,振九万里雄风,和平发展傲苍穹。
  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亿众同吟发展歌。
  这几副联从不同的视角突出了春节晚会“盛世大联欢”的主题,应该讲还是蛮有气势的。五千年,言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九万里,说我国领土幅员辽阔。联语高度概况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和平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盛世特征和时代气息;以抒怀和咏赞的笔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吉祥兴旺的中国新形象;且看龙狮劲舞,又闻钟乐和鸣,充满喜庆,清雅悦目。总体来看,这几副联磅礴挥洒,豪气横生,令人振奋。
第二节 婉转
  婉转风格的对联用词委婉曲折,但又不失其本意,以婉转、含蓄的方式来阐明义理,对事物进行歌颂或讽喻。婉转风格的对联,常用双关、比喻、对比等写作手法,表现出一种阴柔之美。例如,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联中“浑无”即好像无有之意。桑麻,代指农业生产。“四季笙歌”、“六桥花柳”,均指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的奢糜生活,与“穷民”贫无立锥之地的生活境遇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颇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辛辣意味。虽然此联用的是曲笔,却揭示了社会现实。
又如,旧时的一副自挽联:
  百年一刹那,把等闲富贵功名,付之云散;
  再来成隔世,是这样夫妻儿女,切莫雷同。
  作为自挽联,概括作者自己一生的经历,表明处世态度,但又不宜直白,只能委婉地把意思透露出来,让人去琢磨。此联,上联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观;下联本意是,倘若再转世为人的话,切莫再降生在那种早已厌倦的世俗圈子里,但作者并没有直说,只以“是这样夫妻儿女”婉言之,显得颇有雅趣。
  再如: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此联,猛一看似乎是一位医道高明的先生在临床诊病,实际上是在给窃国大盗袁世凯致“悼词”。原来,所谓“六君子”指的是鼓动袁世凯称帝的孙毓筠、杨度等六个文人;“二陈汤”指的是陈宦、陈树藩、汤芗茗三个叛离袁氏的军阀。袁的死因确实与这九个人有关,此联妙在将人物拟作“六君子”、“二陈汤”两种汤药名,词有别解,联有深意,真乃妙笔生花。
第三节 典雅
  典雅风格的对联,联语多从典籍中化出,或者直接引用典故,使联句具有丰富的内涵,耐看、耐读、耐品味。欲达典雅之境界,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熟谙掌故,并能运用自如。例如:李渔的题黄鹤楼联:
  仙家自昔好楼居,吾料乘黄鹤去而必返;
  诗客生前多羽化,焉知赋白云非即其人。
  此联作者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诗人、学者,著有《笠翁十种曲》、《闲情偶寄》,另有声律启蒙读物《笠翁对韵》传世。联中所说的仙家,指仙人费袆,字文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传说他在黄鹤山修仙得道,乘鹤而去。“白云”,出自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渔在联中用费袆乘鹤升仙之典,引发了“去而必返”的联想;“焉知赋白云非即其人”含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颇耐品味。
  又如,云南昆明五华书院联:
  鱼跃鸢飞,活泼泼地;
  日华云烂,纠缦缦天。
  此联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尹壮图在五华书院人主讲时所撰书。《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上联以“活泼泼”与“地”连接组成一个副词,用来修饰“鱼跃鸢飞”。寄语书院诸生,指出只有像“鱼跃鸢飞”那样自然活泼地学习,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机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收效。《尚书大传》载《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就是庆云,古谓祥瑞之气。相传舜将禅位给禹,和臣僚在一起唱此歌。“纠缦缦”,纠结遍布。下联以“纠缦缦”这个形容词来修饰“天”,与上联的“地”字相对,于工整中见活泼。指明书院为礼乐教化之地,其影响之广,作用之大,如日月之光华,似云彩之烂漫。此联化用古人诗文自然得体,用典不滞不粘,潇洒隽雅,读来备觉清丽典雅,果真是“活泼泼地”。
  又如,郭沫若先生的一副联:
  国有干城扶赤帜;
  民立喉舌发黄钟。
  此联所用词句均有出处,具有深刻的含意。“干城”,御外卫内之城,常借指勇略过人的将军;“喉舌”,古代指御史之类的言官,如《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现在用指“代言人”;“黄钟”,古代十二律中的第一律,也指乐器,如屈原《卜居》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透过典雅的联句,得知郭沫若先生是在颂扬一位文武兼备的国家栋梁。
集句联中多有典雅之例,如: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其上下联分别出自李贺、石曼卿的诗句,对仗工稳、天衣无缝。
第四节 工丽
  工丽风格,所谓工者是指联语对仗工整;丽者,指联句富有文采。工丽风格的形成,不单纯靠辞彩,还须具有完美的意境和理趣。只有繁缛的辞藻,而缺乏真实意境则容易流于浮艳,乃是文章之大忌。例如,有一副春联:
  江山飞丽藻;
  花柳发韶年。
  此联,“江山”指的是静物,“花柳”指的是生物,“丽藻”是指春天美丽的风景,“韶年”是指春光,“飞”、“发”二字,极有生气。虽然寥寥十字,对仗工稳,辞彩艳丽,描绘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可谓词约意丰,具有工丽的风格。
  再如,郑板桥题镇江焦山自然庵的一副联:
  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作者郑板桥,乾隆元年进士,长于诗文,擅书画,为“扬州八怪”之一。焦山位于镇江东北长江中,隔江与象山对峙,为镇江东面的门户,海拔150米,方圆2公里,郑板桥曾在此读书。“山光”,山的景色。“扑面”,迎面。“新雨”,指刚下过的雨。上联写纵目远望的喜悦之情。经过新雨的洗涤,秀美的山光更为真切,有如迎面扑来似的,令人欢欣。“江水”,指焦山耸立于长江之中。“回头”,向后转头,回过脸来。“晚潮”,后至之潮水。下联写俯视江水的无限感慨,由于晚潮的涌动,奔腾的江水向西倒流,仿佛转身而去似的,十分形象。联中“山光扑面”、“江水回头”不但造语新奇,而且对仗工稳,经过新雨洗濯的山光扑面而来,足以沁人心脾;晚潮起时,江水回头,又何其壮观,除给予读者以新鲜秀美的艺术享受外,还揭示了有趣的自然现象,并蕴涵有微妙的哲理。意趣昂然,回味无穷,非亲临其境者是难以作此佳联的。
  赵之谦自题宅院的联句,又另是一种情趣:
  阶前碎月铺花影;
  天外斜阳带远山。
  赵之谦,清代咸丰九年举人,篆刻家、书画家,擅长诗词、楹联。此联中,“阶前”为近景,“天外”为远景,“碎月”为夜景,“斜阳”为日景。作者能够从不同的时间、空间摄取奇妙景色入联,意境优美,色彩清新,联语工丽。
有些对联,在写作上很重视词语的色彩搭配,如北京颐和园道存斋的一副联:
  绿竹成荫环曲径;
  朱栏倒影入清池。
  此联中,以“绿竹”对“朱栏”,对仗工稳,辞彩鲜丽,形成了一种色调对比;“环曲径”与“入清池”相对,意境深幽,颇有尺幅千里之妙,只默诵其联,不入其境亦足以令人陶醉。
  写景联句不乏工丽者,叙事对联也不例外,如阮元为杭州西湖诂经精舍所题的一副联:
  公羊传经,司马记史;
  白虎论德,雕龙文心。
  阮元,清代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岁入为体仁阁大学士。阮元于嘉庆六年(1801)在杭州亲自创办“西湖诂经精舍”,为我国第一所培养经史人才的高等学府。此联中,“公羊传经”,是指《春秋·公羊传》。《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作,后人为之作传的有左丘明、何休、公羊高。阮元独尊公羊,认为《公羊传》是重要的经藉而最为推崇之。“司马记史”,是指司马迁所著《史记》,为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白虎论德”,是指《白虎通义》,东汉班固等编撰,记录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阮元以“论德”二字,指明学生须注重道德品行的修养。“雕龙文心”,是指南朝梁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为古代文学理论专著,阮元以“文心”二字,标明树立文章的正统。此联罗列四部书名,略作变动,成为主谓宾的完整结构,“传经”、“记史”、“论德”、“文心”,将办学的宗旨予以凝练的概括。对仗工稳且不说,奇妙之处尚在于作者所选的四部书,其书名或作者恰含“羊”、“马”、“虎”、“龙”四种生肖动物,更添几分情趣。其构思之精巧,令人叹服,恰如时人所评:“极古香古艳之致”。
第五节 自然
  自然风格的联句,首重意境,不推砌词藻。表现出联语流畅,明白如话的特点。自然风格只是显得不费力气,不是刻意经营而来,但绝非平淡无奇。诚如太白诗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美是造物赋予之美,是美之极点。欲达到自然美的境界,须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娴熟的技巧,即使经过雕琢,却了无痕迹,方臻妙境。郑板桥作联就有这方面的功力,如他的六十岁自寿联:
常如过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鲜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上联,是说人生在世光阴短暂,但只要有所追求,乐我所乐,活得无拘无束就好,永葆童心,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下联,是说什么成仙成佛都是瞎说,只要心胸豁达,不为世俗缠绕,不被功名所累,过着清心寡欲、悠哉乐哉的生活,就活得自在,有意义。整个联语说得自然,事情看得明白,耐人寻味,道出了自己一种超逸的处世态度,真不愧为名人佳作。
  又如,清代钟云舫的“贺杨海臣移居近里”联:
  斯世太尘嚣,我近还乡,一点林泉甘自乐;
  此间好山水,君来作主,两家风月要平分。
  钟云舫诗文俱佳,尤擅长楹联,被誉为“长联圣手”。钟云舫“性刚简而不能谀”,因得罪贪官而遭构陷,被囚禁达三年之久。出狱后归隐还乡,恰值杨海臣亦迁于离他居所不远处,特撰此联。“尘嚣”,世间的纷扰、喧嚣。“林泉”,山林与泉石,借指隐居之地。上联向新邻介绍自己息隐林泉的缘故及感受,寓有禅的自由和淡泊。“山水”,有山有水的好景致。“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景色。下联“君来作主”句,于恭贺的同时表示真诚的欢迎,又略带诙谐的语气告诉新邻,切莫“风月”独占,“此间好山水”当“平分”共享。“平分”句与成都望江楼中一联“剩一楼风月,要平分工部祠堂”意同,反衬出此间山水之美,还寓有禅的平等和旷达。此联起笔沉重严肃,落笔轻松风趣,“我近还乡”、“君来作主”语言平易,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在叙述自己还乡初衷的同时,又表达了欢迎新邻的热忱,亦庄亦谐,很有特色。
  再如,在《警世通言》中,王安石给苏軾出联云: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此联句说的是,这年闰八月,正月立春,蜡月又逢立春,所以是“人间两度春秋”,就客观现实出句,显得贴切而自然,颇令苏东坡作难,一时难以找到与之匹配的对句,直到后来才有人对出上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旧时以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再周天”,即从甲子年重新开始。总体来看,联虽然对上了,但毕竟不如出句那么自然流畅。
  还如,纪晓岚祝乾隆帝五十寿辰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兹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皇图”,封建帝王的版图。乾隆在位期间统一疆土,使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并以康熙《皇舆全图》为据,重新描绘。当时皇家的版图以达四万里,地域之广,确为“伊古”未有。上联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的“皇图”,颂赞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业绩辉煌。“圣寿”,皇帝的生日。皇帝古称“万岁”。按“万岁”计算,已有“五十年圣寿”的乾隆,不是“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的寿数吗?下联运用加减法的计算,巧解“万岁”一词,用以贺“五十年圣寿”,相信尽管也知道自己活不到“万岁”的乾隆帝看了,也一定会十分高兴。纪晓岚在这副联中,一反引经据典的旧模式,以数字入联,形式工巧,用语奇妙,正如梁章钜在所著《楹联续话》中评论此联云:“气象高阔,设想奇创,对仗亦新而稳,与寻常楹联蹊径,迴乎不同。”
  近年来,嵌字联颇为流行,但往往只满足于把受赠人的名号嵌入联中了事,联句内容多有牵强附会之嫌。其实,嵌字联更须贵在自然,既嵌入了名号,也不留痕迹者方为上品。例如,蔡锷赠给小凤仙的一副联: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此联用“蜂腰格”将“凤仙”二字分嵌于上下联中。“凤毛麟角”喻此风尘女子不同凡俗的性格与才气;以“仙露明珠”赞其宛如天仙的美貌,既切其身份,又流畅自然,可谓是嵌字联中的妙品。
第六节 质朴
  质朴风格的对联,将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以朴素的语言道出,但说理透彻,表意实在,无浮华之感。正如王安石诗句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落尽繁华,但剩枝干,联语遒劲而亲切。例如,袁枚自嘲的联句: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有《随园诗话》等著作传世。“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泛指高官。袁牧三十七岁便托病辞官,上联由此而落笔,表面说自己当不了大官,不是因为没有福气和命运,而是全怪自己疏懒。其实,作者所谓的“懒”是看不惯官场的陈腐,又懒得交结权贵,巴结上司,觉得仕途艰难,所以辞官归隐。联中“懒”字朴实无华,却道出其无意在官场钻营,特立独行的气节和品格。
  又如,清代刘咸荥悼老友方旭的挽联:
  五老中惟余二人,悲君又去;
  九泉下若逢三友,说我就来。
  刘咸荥,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官达县教谕。方旭等人与作者过从甚密,被称作“四川五老”。五人相偕共度晚年,但时不留人,相继有三人去世,待方旭又驾鹤仙归时,刘咸荥撰此联以挽。“今君又去”,用语十分朴实,通俗如口语,却表达了对老友去世深切的伤悼之情;“说我就来”,具有诙谐意味,但联系上句“五老中惟余而人”,觉得话也说得实在,“人生自古谁无死”这是规律,谁也逃不脱,何须讳言之,索性直说,会令人感到情感真切,也可见作者襟怀之坦荡。
  再如,清代名士张南山在湖北黄梅县做官时题其衙署的一副联:
  催科不免追呼,愿百姓早完国课;
  省事无如忍耐,劝众人莫到公堂。
  作为旧时的州县官,催税、断案系其职分所在,一般俗吏则乘机作威作福,勒索民财,而这位张大人却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以对联的形式,实实在在地告诫百姓们按时完税,免得逼迫;多忍耐,尽量别打官司,省得花钱。联句是写给百姓们看的,没有官腔,实话实说,其晓喻作用绝不亚于一张安民告示。
再如,冯玉祥将军为人正直,1927年驻军郑州时,看不惯官僚们的腐败作法,撰联给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其联句是:
  一桌子点心,一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联语明白如话,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的官僚政客们生活上的腐化,工作作风上的拖沓。“哪知民间疾苦”,“岂是革命精神”真如当头喝棒,痛快淋漓。此联的缺点在于犯了重字之忌。
  还有旧时戏台联:
  六七人可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四面八方。
  此联,描写演戏的情形,写得形象逼真,“可当”、“能走”纯粹是口头语言,却揭示了戏剧的真谛,令人感到朴素贴切。
第七节 真切
  真就是逼真,切就是切近实际。真切风格的对联,是指状物写景能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去描写,达到逼真如画的效果;写人叙事能切近人物的身份和事迹,达到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真切风格的联句用词准确,比喻贴切,有着“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情见于言外”的功效。例如,在武汉黄鹤楼有一副题联:
  楼峰江带;
  舟蚁人潮。
  此联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位不知姓名的游人留下的,用的是白描手法。“楼峰”,写楼之高耸;“江带”,是说大江之形状宛如玉带;“舟蚁”,言船极多;“人潮”,谓游人之众。上下联仅用八个字把黄鹤楼及其周围的景致描绘得逼真如画,具有传神之笔力。
  又如郑板桥的一副写景对联,也用的是白描手法:
  月明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此联是作者为江苏扬州瘦西湖小金山月观亭所题。月观亭坐西朝东,面临湖滨,是历代文人墨客月夜赏景吟诗作画的绝妙之处。月作为“三光”之一,自古以来被文人雅士歌咏颇多,借月抒怀之作数不胜数。以“月”为名的景观也遍及各地。上联用“月来”切“月观”亭名,写明月当空、清光洒地的优美景致,以水形容月光自是亲切自然。“云起”,云朵涌动。云从来就是飘忽不定,或聚或散,形态各异。下联将云团比作峰峦,更是活灵活现。以水喻光,写月在地;用云譬峰,称山在天,其想象可谓神奇,给人以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的感觉。此联达到了形神兼备,生动传神的境界。
  又如,俞樾题吴山仓颉祠联:
  上溯羲皇画八卦时,文字权舆,秦而篆,汉而隶,任后来缣素流传,不外六书体例;
  高踞吴山第一峰顶,川原环抱,江为襟,湖为带,看此后菁华大启,振兴两浙人材。
  俞樾,清代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仓颉祠在浙江省杭州之吴山,吴山位于西湖东南,山上多古迹,春秋时为吴国之南界。联中“权舆”是萌生、开始的意思;“六书”是汉字的六条特征,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仓颉是传说中汉字的创始人。上联是说,自伏羲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秦作篆体,汉代演变为隶书,以后接着出现了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书体,流传至今,仍然具有六书的特点。下联是描绘仓颉祠周围的山水形胜,及吴越一带文化之兴盛。述文字源流,切仓颉之事迹;写山水形胜,状仓颉祠之景观,上下联密切相关,十分真切。
  杭州花神庙旁有一老祠,其联句为: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联中引用《琵琶记》、《西厢记》之词句,语言朴实无华,而酷肖月老的神态、口吻,好像是在亲切地教诲前来上香求愿的善男信女,祝他们良缘缔就,好梦成真。
  行业联的专用性较强,在创作上更应该切近行业之特点。例如:
  摄将真影去;
  幻出化身来。
  此联,道出了摄影行业的特点,使人一看便知此家店铺是干什么的。又如: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此为竹器店的用联,联中虽然没有“竹”字出现,但“虚心”、“劲节”两词紧扣竹子本身的特性,而“成大器”、“见奇才”则是借题发挥。
第八节 浪漫
  浪漫风格的对联,表现出敢于超越现实,富有诗意的特点。写作中常调动联想,大胆地运用夸张手法,甚至借助神话传说来突出主题,使对联带有神奇的幻觉,令读者为之激动不已。浪漫,主要表现在构思上的大胆突破,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因为有一定的感情为基础,没有违背“因情造文”的创作规律,与荒诞、狂怪是有所区别的。
  例如,清代诗人陶澍题油坊的一副对联: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此联中,“榨响如雷”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借以表现榨油时发出声响之大,接着进一步加以渲染,谓此声能够惊动天上星斗,造成一种迴乎寻常的意境。下联“照亮万里乾坤”是驰骋想象引出的幻境,令人惊叹而振奋。
  又如: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据传,此联为毛泽东少年时期与安化名流夏默安先生的对句。上联“春到也,春去也”是虚拟鸟语;下联“为公乎,为私乎?”来自《晋书·惠帝本纪》“此鸟声,为官乎,为私乎?”毛泽东化用在联中。蛙本无情,鸟又无意,人赋以情意,极富浪漫色彩,细细品味,或有深意在其中。
  再如,春联:
  吟竹诗含翠;
  画梅笔带香。
  春联的主题是抒发愉悦之情,如果没有意象可托,易流于空泛。此联,通过“诗含翠”、“笔带香”的大胆联想,使对联带有一种浪漫的情调,开拓了新的意境,营造了一种雅致而轻松欢快的气氛,著墨不多,情趣盎然。
  再如,婚联:
  摇落红梅毡铺地;
  飘来瑞雪花迎人。
  喜结良缘,洞房花烛,是人生幸福的时刻,你看,造物主也赶来助兴,“摇落红梅”、“飘来瑞雪”,以增加欢乐气氛,是一种奇思妙构,充满了浪漫色彩。
第九节 趣味
  趣味风格的对联,表现为构思巧妙,语言风趣,或庄重,或诙谐、意味深长,其写作手法多种多样,使人们在欢乐、陶冶情操之余,从中得到教益。趣味往往产生于对细节的刻划上,通过幽默的语言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但不等于一味的滑稽、轻狂之类的低俗作品。
  例如,郑板桥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的题联: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此联中,“曾三”,是指孔门高足曾参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颜四”,是指孔子另一门生颜回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条修身养性之准则。“禹寸”,是指大禹惜寸阴之说,“陶分”,是指东晋名臣陶侃自勉惜分阴的名言。此联用字凝炼,对仗工稳,联内熔铸了丰富的格言哲理,耐咀嚼,耐回味,意思隽永。
  又如,明末志士赖尚其的一副联:
  凡竹无心,爆竹偏从心里发;
  百花畏火,灯火专向火中开。
  此联,立意新奇,不同凡响。“爆竹”不是真正的竹子,故能“偏从心里发”,“灯花”非植物上的花,所以“专向火中开”。由表层意思看,有“同中存异”的趣味,其内涵却表达了作者一种不同流俗、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又如,清代黄遵宪题人境庐的一副联:
  药是当归,花宜旋复;
  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黄遵宪,光绪二年(1876)举人,历任驻日、美、英等国参赞、总领事等,因参加戊戌变法被革职回乡,遂营建新宅,取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之意,取名为“人境庐”。联中,“当归”,中药名,以根入药,性温味甘苦辛。联用“当归”暗喻自己的政治信念决不会改变,理“当”重“归”其位。“旋复”,即植物学的旋花科,属双子叶植物纲。联亦用双关义,隐喻不甘失败,尚望重新复出。作者《己亥杂诗》便有“万花烂漫他年事,第一安排旋复花”句。“虫还无恙”,《风俗通》:“恙,噬,意为咬)人虫也。”联语双关,自嘲为小虫,虽深受排挤和迫害,仍不改其志,安然无恙。“鸟莫奈何”,指奈何鸟,即杜鹃。王逢春《送春》诗:“子规(杜鹃鸟又名)夜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联语暗用此诗意,抒发了自己决心为政治理想献身的精神。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既表达了对清廷迫害的蔑视,又寄寓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匠心独具地运用“药”、“花”、“虫”、“鸟”之名,抒怀言志;“无恙”、“奈何”又流露出一种进与退的矛盾心情,一联十六字,五味俱全,可谓情藏联内,意在言外,余韵悠长,颇见功力。
  再如,近代趣联大师刘师亮()的一副讽刺时政的对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剩屁无捐。
  联中,“粪有税”足见税种之繁多,屁虽无捐,可是除此之外都有捐,也够百姓受的了。此联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百姓们不堪苛捐杂税盘剥的激愤心情。
  清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一书中记载有这样一则趣联故事:潘何而姓联姻,潘姓为男家,何姓为女家。女家曰“吾女无所望,但愿进到彼家有饭啖足矣。”男家曰:“我亦无所望,但愿媳妇进门以为抱孙之地。”于是,某先生贺以对联云: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
  上联,“水”、“田”、“米”合为潘字,回答了女家提出的“有饭啖”的要求;下联,“人”、“口”、“丁”合为何字,答复了男家“抱孙”的要求。一副对联用析字法巧妙地答复了双方的要求。笔法新颖,甚有趣味,令人赞叹不已。
第十节 新异
  对联,也同其它文学体裁一样,有着不断创新的问题,新异风格主要表现为内容新,写作手法与众不同。对联的创新,一是要从其它文学品类中吸纳新的构思、修饰手法;二是随着汉语词语的发展,对联在用词和音调的使用上要有所更新。新异,就是领异标新也。
  例如,杭州灵隐寺前冷泉亭有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的一副对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的飞来峰,相传晋代咸和元年有印度游僧慧理者登临时叹道:“此是中天竺灵鹫之小峰,不知何年飞来。”董其昌在撰联时抓住这一掌故,以设问方式为联,既新颖,又能唤起游人的遐想,更引出了后人“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等等应答之作。
  又如,梁章钜题居室联: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殊为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诗词押韵,对联也押韵,读来琅琅上口,这是梁章钜的一种借鉴式的创新。上联“醉”、“睡”、“愧”同韵,下联“粗”、“疏”、“娱”同韵;上联的韵脚为仄声字,下联的韵脚为平声字,不但押韵,且符合联律之要求。
  再如,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叠字趣读对联,更是别具一格: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此联,上下联分别叠用了七个“朝”字和“长”字,初见觉得奇怪,以为不可读,但认真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对联利用了汉字多音多义的特点,不但读得通,还颇有意境。“朝”字既读chao,相当于“潮”字,又读zhao,即早晨的意思;“长”字读zhang音,作动词用(生长),又读chang,相当于经常的“常”字。那么,这副联按句逗可以读成“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再如,梁章钜《楹联丛话》中收集了一副颇具雅趣的厕所用联:
  成文自古称三上;
  作赋于今过十年。
  上联,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之语:“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下联则来自西晋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蜀都赋、魏都赋、吴都赋)历时十年才完成,“门庭藩溷皆著纸笔”的掌故。此联在构思上能够运用典故,联意翻新,境界甚高,虽施之茅厕,亦不失其策励作用。像这样于俗处见雅的对联,非大手笔不能为之,惜不多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转帖]对联的欣赏
第一讲 对联的特性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或称“门联”、“联语”等。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节贴春联,结婚贴喜联,祝寿送寿联,吊唁送挽联,入住新居贴新居联,各行各业开业贴行业联等,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习俗。
  今年的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春使者”互送春联,引起社会各界和亿万观众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与歌舞“千手观音”一起成为春节晚会的亮点。许多媒体评价,春联在春节晚会亮相不仅显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而且为整台晚会平添了文化品味和内涵。《人民日报》的文章说:这台晚会的一大创新是由31家省市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代表和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演员代表联袂表演的《献春联》节目。本来,从总体设计上看,这个节目主要承担的是“串联”任务。但实际上,由于献春联者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个性鲜明的表演,也由于每副春联蕴含的地方人文、自然景观和精神风貌,它远远超越了“串联”任务,而成为了这台晚会中最具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的一大亮点。《献春联》不仅呈现出大团结、大联合的盛景,而且强化了春节氛围,提升了整台晚会的文化品位。《北京青年报》以《春联复兴发出强劲的“中国声音”》为题发表社评,社评指出:春联的复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示了社会转型与变迁中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春联的形式和内容,无不符合并见证了我们的时代精神。春联的复兴不是偶然的,作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汉语载体,春联既抒发了中国人内心的欢欣鼓舞,也向世界发出了强劲有力的“中国声音”。盛世联兴,盛世联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支持楹联文化事业,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参与楹联文化事业,这一方面说明了传统与时尚的一脉相承,也充分显示了具有千百年历史的楹联文化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具有自己的特性。对联的特性集中表现在它的民族性、群众性和实用性、文学性、政治性和时代性。这些特性最终成为对联文化之所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内在因素。
(一)对联的民族性
  对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指对联极为鲜明地体现着我们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貌。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成为民族的瑰宝,成为国家的精粹。楹联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说楹联是国粹,主要是就其鲜明的民族性来说的。我们说楹联是独特的,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它是汉字文化的产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字之美为世界之最,以之成为对联,则是美上加美,为中华民族所独有。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简单讲,就是“有方块字,形音义结合,一形表一音,一音表一义”,字形复杂,字意丰富,声形俱茂。这是任何其它国家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比如,英语有字母、有词、有语而没有字,但汉语有笔画、有部首、有偏旁、有字、有词、有语而没有字母。
  汉字又是单音表意文字。一个汉字不仅是一个音节,而且一般地能表示一个概念。例如,人、手、笔、墨、山、水、天、地、鸡、牛、东、南、西、北、春、夏、秋、冬……,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念。因此,汉字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力无聊无欲无求下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