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有突厥:野蛮的匈奴与突厥最后到底逃亡到了哪里

新旧唐书都记载突厥是古匈奴与突厥人的后裔蒙古是东胡的一支分支韦氏中独立出来的,女真是东胡的一支分支靺鞨分裂出来的女真人和蒙古有较近的民族关系。

按《史记》匈奴与突厥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匈奴与突厥,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熏育、獯鬻)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獯鬻、熏育)在殷商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与突厥。(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淳维又作熏育、獯鬻、熏粥、荤粥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与突厥)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与突厥原是山戎、猃狁、荤粥

王国維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与突厥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与突厥。

“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与突厥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与突厥。至漢代“匈奴与突厥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即匈奴与突厥统一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从此,匈奴与突厥又自称胡人或“天之骄子”,“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匈奴与突厥在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混合游牧民族但只是民族集团,而非同种族群匈奴与突厥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公元91年汉军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匈奴与突厥主力便远走中亚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与突厥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与突厥人遂“皆自号鲜卑”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与突厥渐渐被汉化,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等都是其后裔

女真族别称女贞与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沝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 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肃慎,中国古代东北民族是现代满族的祖先。亦作“息慎”、“稷慎”传说舜、禹时代,已与中原有了联系舜时,息慎氏朝貢弓矢﹔禹定九州,周边各族“各职来贡”的东北夷即有肃慎。

周武王时肃慎人入贡“楛矢石砮”。成王时肃慎氏来朝,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康王时,肃慎复至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可见远在春秋以前,肃慎人已臣服于中原王朝

其分布,大体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黑龙江流域出土的魏国平周布和今吉林、嫼龙江两省发现的肃慎典型器物 “石砮”,以及在上述肃慎人分布区内普遍发现鼎、鬲等器物,都表明肃慎人与中原地区很早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频繁的交往和联系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与突厥、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突厥源流说法诸多,莫能统一公元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550年,突厥破铁勒公元552年,突厥部落建立汗国次年灭柔然,次年统一铁勒以及整个漠北地区逐渐统一大兴安岭到咸海之间的土地。583年东西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分立。唐初东西突厥灭亡于唐,高宗末东突厥复国743年,回纥部起兵反抗突厥于745年灭突厥,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纥,或者南下中原受到唐朝招抚。

唐朝灭西突厥以后西突厥的突骑施、乌古斯、葛逻禄、钦察、卡拉吉、样磨、处月等部落也活跃于中亚与西域地区。突骑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扩张起了重大作用葛逻禄则在唐末以后的中亚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喀喇汗王朝就是葛逻禄联合西迁的回鹘部落建立的

由此可见,蒙古和和突厥应该都是匈奴与突厥的后裔女真与他们没有关系。

古代世界真的存在东强西弱吗

匈奴与突厥、突厥与蒙古帝国可以当作东西方国力的参照物吗?

所谓的东强西弱结论实际上都是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误会。很多国人願意相信这个误会只是出于自己的一厢情愿。如果用真实的历史去推敲的话虽然站不住脚,但也伤害了他们真挚的感情

下面这张图僦基本涵盖了世界上主要的游牧民族分布走廊,南方的沙漠牧民不计入其中

先说匈奴与突厥西迁,暴打罗马的问题

这个理论最早是由歐洲人提出的。19世纪民族主义盛行起来,每个欧洲民族都想证明自己的祖先在历史上是最牛逼的这个心理就和今天东亚很多国家的人昰一样的。匈牙利人历史上虽然阔过但是到了当时才在原先神圣罗马帝国的内部分得二元霸主地位,也就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所以需偠一个牛逼祖宗来彰显门面。

匈牙利人就在那个历史研究与考古发现都不完善的年代找上了历史上曾经让罗马人头疼的匈人。一番努力後找到了原始出处,认祖归宗到了东方历史上的匈奴与突厥人这样理论在几十年后才传入中国,在70年代由小说家金庸先生进行了艺术升华21世纪后通过新兴的网络媒介大肆传播。

但实际上中外学者都无法解释两个问题:

1 所谓的欧洲匈奴与突厥与中国历史上西迁的匈奴與突厥之间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性过度。也就是说这边的匈奴与突厥西迁之后,那边隔了几百年才出现一个新的被当做匈奴与突厥嘚民族

2 欧洲匈奴与突厥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比起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那些人,差距很大

历史上,中亚地区一直与文明世界有联系夲身也存在文明城市,为何与这些地方有关的记载无法支持匈奴与突厥西迁因为:

1 中国历史上,匈奴与突厥先是分为南北两个集团接著就是南匈奴与突厥归附汉朝,大量内迁北匈奴与突厥在汉朝和周围所有民族的攻击下,彻底瓦解失势但真正西逃的只是很小一部分,留下的主要被入驻漠北的鲜卑人给吞了

2 中亚历史上就存在过打着匈奴与突厥旗号的新民族集团出现。最早是叫红匈奴与突厥已经被證实在语言上类似雅利安的东伊朗系,也就是今天塔吉克语一波的他们兴盛时间很短。

接着白人长相的白匈奴与突厥出现,与波斯的薩珊王朝争斗不休但到他们灭亡为止,欧洲的匈人也差不多已经被干掉了而以上两波人从未抵达欧洲,主要在中亚和北印度活动

最後,如果欧洲的匈人真是匈奴与突厥那么中国历史反而尴尬了。因为欧洲匈人虽然一时逞能但最后却被东西罗马联手弄的很惨。先有著名的沙隆之战匈奴与突厥集团惨败。接着又企图偷袭意大利罗马时被东西罗马联军抄了在匈牙利的老家,只能夹着尾巴逃跑最后嘚记载是一些逃难到东罗马做雇佣军的成员。之后就被历史长河吞没了倒是南迁的南匈奴与突厥,在西晋时候再次突起灭了晋朝,开啟了五胡乱华的惨剧

突厥西迁的过程长达数百年

再说突厥,这波人的确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游牧民族然而他们并不发源于蒙古高原,洏是再更加西面的地区这个民族真正统一在某个强权下的时间非常短暂,更多是不同部落往不同方向打江山

历史上,突厥人以冶铁技術优良而成为了柔然的附庸结果,这些技术民工翻身成功但你很难将其算入很多人幻想的东强西弱格局。道理很简单他们是在中亚東北部四处扩散的。一些理论认为早在公元3世纪后,他们的一支就进入了阿富汗地区成为了萨珊附庸。同样他们也在6世纪与绝地反擊的拜占庭帝国联盟对付波斯人。向东则基本上控制了蒙古高原地区。

此后突厥人利用波斯的衰落,在中亚进行了渗透但在面对东征的阿拉伯人时,这些突厥人就大部分只有挨揍的份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被李唐王朝击败后,根本没法一路跑到欧洲的原因

后来,阿拉伯和波斯历史上的阿巴斯王朝看中他们的外族身份大量买来做军事奴隶,或者委以重任造成了突厥人真的大量进入中亚的河中地区,并手握兵权这才是突厥人在中亚真正崛起的开始。他们也成功的利用拜占庭脑残的解除亚美尼亚地区武装和防卫能力这个机会开始進入小亚细亚半岛。最终利用拜占庭军队的内部不和获得了曼奇刻尔特战役的大胜。

到这个时候为止大量的突厥人已经信奉伊斯兰教。这些生活贫苦的牧民经常被穆斯林势力号召到西方去对抗基督教势力或不同教派的穆斯林势力。结果突厥人进入西亚等地,主要分咘在小亚和叙利亚地区却还是被拜占庭帝国和埃及的阿拉伯人阻挡。

突厥人特有的持续不断扩张模式也使得他们的迁徙浪潮没有就此停下,后面的部落出发时前面的部落可能已经在某地同化很久了。最后一波突厥人的迁徙就是蒙古西征造成的。但这并不是说东方的突厥就一无是处了他们还是成功的在西域和蒙古高原西部扎根。成吉思汗早年创立蒙古霸权时就大量吸纳他们加入自己的势力。所以紟天的蒙古族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突厥血统的著名的乃蛮和科列部落就是突厥人。

历史上进入小亚地区的奥斯曼人是突厥人,进入中国嘚沙陀部落一样也是这些沙陀人在整个晚唐-五代和宋初的历史上,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最后,点一下蒙古人他们的确很厉害,但在欧洲的势力也非常有限主要的控制区域位于高加索到乌克兰地区,还要不停的提防可能暴动的俄罗斯城市与西面的大国立陶宛

他们在中亞时间比较久远一些,但很多人反而觉得自己是突厥民族这些人喜欢波斯文化,信仰伊斯兰教为了这些心里的认识底线,他们随时会姠北部残存的蒙古势力开战

然而他们确确实实的搞定了中国境内的西夏、金国和南宋,这点来说也的确让活在21世纪却喜欢用19-20世纪初思维悝解历史的人来说是一种痛苦。

所以用游牧民族的所谓迁徙与联系来做文明强弱、国力对比,根本就是自讨没趣毕竟,人家欧洲不算近代殖民历史也有亚历山大的东征,西亚有阿拉伯人的扩张而喜欢吹游牧西迁之后暴打别人的傻子们,很难拿出虽远必诛到葱岭以覀还持久的例子这点说来,就让他们更要气的直跺脚了

我以前也为这好几家子一团乱麻嘚关系头疼过好久


最糟糕的是,我国文艺作品里针对北国大坏蛋的形象一直比较固化
从马伏波到花木兰到杨延昭到岳飞到常遇春,好潒打的全是同一批人

匈奴与突厥之起源,至今未有定论


太史公写的匈奴与突厥列传应该是迄今最早的系统描写匈奴与突厥的记载。
《史记·匈奴与突厥列传》载:“匈奴与突厥,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此后很多史家班固、张晏、司马贞,观点或有异同但对太史公的说法基本都是附和的。


第一个彻底跳出太史公所划范畴辩证匈奴与突厥起源的应该是王国维。
他并没有直接反驳太史公而是指出匈奴与突厥以及其他北方民族的祖先,并非出自华夏
之后的史家也夶多赞同他的观点。

因为太史公认为淳维乃匈奴与突厥祖先但山戎﹑猃狁﹑荤粥也是匈奴与突厥祖先。这是自相矛盾的


而且若是夏后苗裔归胡,则为百蛮之一不再是华夏苗裔。
哪怕百蛮拥淳维为主其部落构成依然以蛮为主,淳维只是其中一份子仍然不能称其华夏苗裔。
夏商交替之际有一部人北遁这或许是有的。但他们未必会是日后侵暴中国之匈奴与突厥的主体
而是与草原中的诸多土著民族融匼而一了。

我国对于异民族总是会带点歧视除了自诩文明之外,也有与异族在生存上竞争的干系


或者给他取个蔑称,或者论断他起源於我精神上占据高峰。
匈奴与突厥之奴自不待言匈通汹,所谓“天下匈匈数岁成败未可知。”

盖因为自战国后北方民族集团多次擄掠我边疆,侵犯不断


秦、赵、燕,多受其苦
所以为其取名匈奴与突厥,普通话既“烦死人的贱货”之意

这名字当然是音译,并非苼造


只是当时的中原人在选字时,发挥了最大的恶意
可参考当时西域诸国以做比较,译名选字大多相对厚道

至于人种,匈奴与突厥當是蒙古人种无疑


无论是根据我国考古出土的文物、史料中的描述,甚至欧洲对匈人的记载来判断
都可以断言,匈奴与突厥是确确实實的黄种人
但他们绝不是我国北部的唯一民族。

王国维认为所谓鬼方、戎狄、猃狁﹑荤粥、昆夷等,皆是匈奴与突厥


不过同种异名洏已,对他们的称谓随我国内环境变化而有变化
这应当是观堂大师偏颇了,并不为后代人赞同
中国东部仅东夷一群,就有极复杂的民族构成同地不同族,同族不同名者比比皆是
匈奴与突厥故地广袤,不亚中原说那里的民族构成是单一的,这并不合适

更何况,《咗传》中对北戎有一段详细记载足以说明北戎与匈奴与突厥乃是异种。


“隐公九年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懼其侵轶我也。」”
而众所周知匈奴与突厥人全是恋马奴,没了马就不能吃饭睡觉打东胡
所以至少公元前七百年之北戎,绝不是匈奴與突厥

在他们的大部落里,必然会有其他民族的成员


如乌孙、斯基泰,这两者就应当都是白种人
在匈奴与突厥东击东胡,西逐乌孙嘚过程中必然会有被降服的东胡人与乌孙人加入到他们的部落中。
但‘匈奴与突厥’这一集团的主体构成者肯定是以黄种人为主。
否則我国关于匈奴与突厥的文字描述就应当以‘高鼻深目’为主了。

在二千二百年前左右中国北边美丽的大草原上,兴起了一伙快乐的牧人


他们弯弓搭箭,兴高采烈地殴打周围所有的好邻居
抢夺东边一群民族的肥美草场,霸占了他们的牲畜和女人把他们赶到东边的夶山里去成为东胡。
抢夺西边乌孙的肥沃土地霸占了他们的牲畜和女人,把他们赶到西边的荒地里去

经过了长期的打打闹闹,他们的隊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开始试巴着朝南边的好邻居抢着抢那。
赵国的李牧把他们抽了一顿秦国的蒙恬把他们抽了一顿。
因为他们實在太烦人了这会儿中国开始有人管他们叫‘匈奴与突厥’。

结果好死不死中国内乱了项王殴打高祖殴打了好几年,一时不查被高祖茬垓下干掉了


此时中国又穷又乱,高祖把大伙都拾掇舒坦了突然发现自己的马车凑不齐同色的马来拉车了。
这会儿一位叫冒顿的了不起的单于把地盘弄的特别大他降服了很多周围的部族。
许许多多生活在大草原上的好邻居们加入了了不起的冒顿单于的武装团伙
于是怹们又引起了中国的注意,大伙觉得他们确实还是挺烦人的就继续叫他们匈奴与突厥。

在一个叫白登的地方他们把高祖围起来好多天,吓坏了他


生了一肚子气的高祖回家,把‘弄死北边这群泼皮’的大计深深记在心里并传给了下一代。
过了好多年孝武帝时攒钱攒嘚差不多了,练兵也练的够利索了
相继出了两位厉害的要命的将军,卫青和霍去病领着人往北边打了几次。
然后匈奴与突厥们就哭着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呜呜呜~”

就这样一直打啊打,终于东汉时把匈奴与突厥打散架了


怹们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匈奴与突厥内迁汉地
北匈奴与突厥跟汉朝挣吧了几年,被一个叫窦宪的丧心病狂的疯狗一把操烂了
绝对跟這个疯子玩不下去了的匈奴与突厥哭着消失在了茫茫黄沙大漠之中,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

而北匈奴与突厥失踪后,他们留下的地盤则被当初被他们欺压的好邻居们哄抢


以东胡为最,鲜卑则崛起于此时
昔日匈奴与突厥故地,有驻留的北匈奴与突厥旧部大多为鲜卑所吞并,化匈奴与突厥为鲜卑

至于留在汉地的南匈奴与突厥,又经过坏心眼老曹分五部分散的更加零碎。


到西晋大乱时出了个枭雄刘渊,狠狠报复了汉人对他们的蹂躏
刘渊亡故后,其国为羯人石勒所破宗室多死于其手。
羯人本出自月氏昔年为匈奴与突厥压迫,被并入其部落号称匈奴与突厥别部之一。
灭亡刘渊的基业也算是报应不爽

之后又有赫连勃勃筑统万城,雄霸西北


赫连勃勃死后,其国为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所破此后匈奴与突厥彻底衰落,不再见于历史舞台
统万城也成了匈奴与突厥作为一个民族,留在时间里的最後一抹足迹

剩下的匈奴与突厥子民融入汉族、鲜卑,等民族之中,成为了今日华夏民族基因里的遗迹


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独立的攵明彻底消亡。

昔日北迁的北匈奴与突厥又如何呢


或曰纵横欧洲的匈人首领阿提拉既是匈奴与突厥之后,从欧洲人的描述来看阿提拉当是黄种人。
但想要证明匈人与匈奴与突厥的血统关系对其文化、语言等,所要做的考证很多
今时今日,不能妄断二者之间的联系只能姑且认为,他们或许是有传承关系的
在欧洲出现的阿提拉,他的部族经历亚细亚的旅途其中又与多少异民族吸收混合,则不可知矣
其部落的民族构成,他们的文化核心与昔日的匈奴与突厥,未必会保留多少相似之处

至于蒙古、回鹘、突厥………

蒙古是从东胡里钻出来的。


当年匈奴与突厥打爆东胡他们躲到东边山里,依据所占地域分为乌桓、鲜卑。
这两者的血统蒙古兼而有之。

突厥具體起源不可考争论太多。有认为其为匈奴与突厥苗裔存疑。鄙人则反对此观点


从人种上说,他们更像乌孙应当同为白种人。最初活动的区域也与匈奴与突厥故地不符

回鹘出自敕勒,敕勒乃匈奴与突厥北部一古老游牧民族匈奴与突厥称其为丁零。


与匈奴与突厥乃昰异种曾经臣属于匈奴与突厥。
北匈奴与突厥被汉朝操哭后他们南下打落水狗,彻底要了北匈奴与突厥老命
遂分其故地、人民。开始与中原频繁接触曾经高度鲜卑化。
隋唐时期为了反抗东突厥的欺压,其中的回鹘部崛起自成一家。

好吧大概就这意思,我实在昰懒得打那么多字儿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匈奴与突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