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香销翠叶残 诗中运用什么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 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试依照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的形象. 代赠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
代赠(唐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浣溪沙(南唐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点绛唇 素香丁香(宋 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答案:略解析:
  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璟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
  《雨巷》的成功,除了上边提到的声律方面的原因外,另一个就是化用古典诗歌的意境,选用古典诗歌常用的、已为广大读者接受的丁香这一意象来抒写诗人的愁绪。但诗人不是一味被古典诗歌中的丁香意象所拘束,他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提示:
  探究“丁香”这一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联系,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描述学生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其目的,一是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的理解程度;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培养想象力;三是训练口语表达。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中学教材全解 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 人教版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像,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
(唐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南唐 李煜)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点绛唇素香丁香
(宋 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万州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对于请愿的事,一向就不以为然。他认为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爱国群众,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此外深的意义很寥寥。
B.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佳作,丁香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耳濡目染的意象之一。
C.入夜,月色溶溶,水天相接,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弦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着,有的跳着,有的谈笑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在教育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教育改革的幌子,侵吞国家财产。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佳作,丁香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耳濡目染的意象之一。
他心爱的书籍,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科目:高中语文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佳作,丁香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耳濡目染的意象之一。 B.鲁迅对于请愿的事,一向就不以为然。他认为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爱国群众,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此外深的意义很寥寥。 C.入夜,月色溶溶,水天相接,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弦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文&&言&&文
当前位置:
&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教案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教案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教学目标:
1.鉴赏全词恰到好处的遣词用字。
2.体会全词的意境美。
3.把握全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全词个性鲜明的字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2.把握全词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学习把握即景生情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王国维《人间词话》论及五代词时,曾有一段话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芜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因此结合本词的赏析,我们可以就其风格与冯延巳的风格略作比较:冯词的感发是以其沉挚顿挫的特质为主的;而李词的感发则是以其自然风发的一种怀思向往之情致为主的。
二、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三、鉴赏诗歌
1、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首词中塑造了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孤单寂寞之情。
2、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明确:因为这两句词在写法上虚实结合,寄托深远:&梦回鸡塞远&是虚景,在睡梦中见到遥远的边关而去找寻想念的人;&细雨&是醒来后的实景,细雨迷蒙正与梦境的迷离相结合&&边关何其遥远。后句&玉笙吹彻&为实,&寒&字写人的内心凄冷,为虚,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
3、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明确: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但南京大学傅庚生先生却别有会心地以&残&字为词眼。他说:&意以为全词固脉注于一&残&字耳。&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国维)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矧(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全阕脉络贯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联属,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赏之耳。&
4、概括上下阙大意:
这是一首悲秋词。
上阙即景生情,从景物中引出愁思: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缘景入情,荷花香销,翠叶残败,此时已是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于是&愁起绿波间&&&如此的破败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九歌&湘夫人》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二者相较,前者悲苦,后者缠绵。《人间词话》评此二句云:&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还与韶光共憔悴&,菡萏香销,曾经生活在韶光中,如今却与韶光共憔悴(青春不在人憔悴),直至&不堪看&的境地(不堪去看荷花的凋零)。
下阕转而怀人: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诗人因怀人而入梦,因细雨而梦醒之后,在小楼上响起笙声,细细追索梦境(直到笙曲吹尽,玉笙不暖,无法再吹),缠绵的思绪,不写愁而愁思显现。一个&寒&字,显示了秋夜的清冷,玉笙中流露的凄楚之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丰富而又含蓄的意境。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泪太多,恨太深,只好默默地倚栏而望,而内心翻腾澎湃的思绪,则可以想见。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煜词的抒情特点。
2.把握上片倒叙手法的运用。
3.鉴赏全词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生活背景,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
2.抓住倒叙、比喻等技巧,深入鉴赏这首词。
教学难点:
1.鉴赏倒叙、比喻等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二、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 )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鉴赏诗歌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此处表达情感更显委婉含蓄。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莫&一作&暮&。&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人人生之暮。两说都可通。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是多么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一说&天上人间&是个偏正短语,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意谓天上的人间,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
这首词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这种真挚的情感源于后主的一片&赤子之心&(王国维语,《人间词话》手稿之一○五),&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语,《人间词话》手稿之一○七)。词的格调悲壮,意境深远,突破了花间词派的风格,所以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语,《人间词话》手稿之一○四) (蒋雅云)
这首词不是直抒胸臆,而是融情于景,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划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强调李璟和李煜词的共同特点:他们父子都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拓了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苏轼《荷花媚》)的艺术特点。
1、你了解作者的多少情况?
李煜,字 ,徐州人,史称 其词大体以南唐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宫廷、闲愁、艳情为主,风情绮丽,婉转缠绵;后期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扩大和提高了词的表现范围我们曾学过他《虞美人》中写愁的名句 , 。
(1)这些字词你认识吗?
潺( )阑珊( )衾( )晌( )
(2)你知道这些词什么意思吗?
重: 长恨: 自是:
客: 阑珊: 贪欢:
4、阅读《清平乐》(李煜),回答问题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血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词开头以&愁断肠&三字奠定了 的抒情基调。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运用的是一种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
五、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其它教案
《浣溪沙&菡.》课件下载
热门语文文档
《浣溪沙&菡.》知识扩展王立群品读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 简书
王立群品读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今天分享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李璟的这首词上片的前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写秋风中的秋景,写秋景的方法非常多,这首词的作者抓住了一个典型景观~~荷花作为书写的对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菡萏”是荷花的别名,“香销”是写秋风下的荷花已经是香消玉殒,点出荷花的味道就是香味儿没了。“翠叶残”指荷叶凋零,“翠”是绿,荷叶最美的是绿色,如今绿色残破了,点出荷花的色白了。全句写花败叶残,一片肃杀。“西风”是秋风,“绿波”指荷池中的盈盈水波,秋风从水面吹过来,带给人们无限的愁情。上片开篇两句最重要的一个字不是“花”不是“叶”是“愁”,荷败叶枯,一派肃杀景象最让人心中添堵的是“愁”。如果这个“愁”是单纯的悲秋伤春,这个“愁”并不可怕,如果在悲秋伤春之外另有愁情,那么就值得我们研究了。这里我们暂时放下,留待下文我们再来讨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两句写得非常耐人寻味。“韶光”有双重意思,明是指荷花盛开的的时候的大好时光,暗是指自己个人的美好时光。荷败叶残的荷花如同自己的人生,都已经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如今,无论是荷花还是自己都已经身心憔悴了,因此不忍心再目睹满眼的败荷枯叶了。“不堪看”是不忍心再看了,因为“看”这个字在这里面需要平声,所以我们读成“kān”。眼中的荷花香消玉殒,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这样来看的话,这好像是一个思妇的口吻。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片换头的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明确写出这首词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的,这两句根据《摊破浣溪沙》的词牌的要求,它需要对仗,李璟的这两句呀,非常有名,就是因为它的对仗工稳,亦虚亦实,亦声亦情,很有创意,所以它成为李璟词中最有名的句子。这两句是说,梦醒之时,细雨霏霏,“梦回”就是梦醒了,梦醒的时候细雨霏霏,仿佛又回到了遥远的边关鸡鹿塞,鸡鹿塞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杭爱后旗(查半天没弄准),鸡塞就是鸡鹿塞的一个简称,因为词中它的字数是有规定的,不能够把鸡鹿塞三个字都写进去,所以用鸡塞代指鸡鹿塞。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出鸡鹿塞,大破北匈奴,窦宪因此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这是汉匈战争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这首词中的鸡鹿塞是泛指边关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两句说,梦醒起来在小楼吹笙,表达自己对边塞亲人的思念,“吹彻”是吹到最后一支曲子,“彻”就是完,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叫做“彻”,“玉笙”是笙的美称,“寒”是冷,这个“寒”字和全句有什么关系呢?有两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笙有金属的簧片就是铜的簧片,只有簧片热的时候吹出来的音准是正确的,吹的时间长了,簧片上沾满了雾气和水分,冷下来了,就不能吹了。因为你再吹,吹出来的音就不合律了。这个吹笙吹到簧片寒了不能再吹了才停下来,这是表达思妇的怨恨啊有多么深,有多么长;另一种讲法呢,说彻是大曲中的最后一遍,意思是说,吹完了大曲的最后一遍曲词,感到寒意阵阵。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李璟的这两句得到了后人的很多好评。宋人的《渔隐丛话》记载,说王安石曾经问黄庭坚:你看过李后主的小词吗?黄庭坚说看过。王安石又问:哪句写的最好呢?黄庭坚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当然,黄庭坚的回答或者是记录少了两个字“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王安石说:这一句呀,不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安石在这里犯了一个记忆上的小错误,他把南唐中主李璟的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当成了后主李煜的名句了。但是王安石充分肯定了南唐中主李璟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写得非常巧妙。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为全词的结尾,词人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收结。“多少泪珠何限恨”,意思是说女主人流下了多少泪珠才可以表达她内心的数不清,、说不尽的遗憾呢?只有独自凭栏,眺望远方,默默流泪。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首词到这里就结束啦,下面我们又要回到开篇时的一个问题,因为这里并没有讲完,就是李璟的这首思妇怀人之作到底有没有寄托?换句话说,他是单纯写思妇怀人呢,还是另有自己的寄托呢?这就需要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南唐中主李璟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南唐中主李璟是从他父亲的手上接过帝位的,即位以后,他不顾他父亲李昪临死之前交代给他的三句话:守成业,交邻国,保社稷。在新贵大臣开疆拓土的喧哗声中,把李昪的嘱托抛到了九霄云外,自以为自己真的就是大唐的后裔,甚至一度产生了平定中原,恢复大唐旧都的想法,悍然对邻国用兵,先是和东南的闽,继而对西部的马楚政权交兵,结果是不但没能开疆拓土,反而极大的消耗了南唐的国力,南唐由盛转衰是由此开始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李璟扩疆失利以后,由进转守,甚至发出了终生不再用兵的慨叹。但是你自己不用兵,并不能阻止邻国的用兵啊,此时中原的后周迅速的崛起了,周世宗统一天下的步伐已经大踏步的迈开了,后周显德二年十一月,周世宗柴荣兵发大梁,剑指南唐的门户军事重镇寿州,就是今天安徽的寿县,拉开了南征的帷幕,当时的李璟沉浸在春花秋月之中,还在享受着生活。经过后周三年三次征伐,南唐的军队屡战屡败,这位善于享受生活的皇帝再也潇洒不起来了。他派使者奉表渡江,愿意去掉帝号,尊奉周朝的正朔,也就是按照周朝的年号来纪年,割让了江北的十四个州,画江为界并且奉送了大量的财物乞降。自此,长达近三年的南唐和后周的淮南争夺战落下帷幕,后周的国境线向南推进到长江秦岭一线,大周帝国的版图上,从此多了十四个州六十个县。而南唐江北的十四个州被后周占领之后,打破了几十年来南北势均力敌的局面,后周获得了大片的土地、人口和这片土地上的丰富的物产。和南方各国相比,后周处于绝对的优势,与此相反,南方十国中最强大的大国南唐,失去了十四个州就失去了一半的领土,一下子变成了小国,以继承大唐帝国自居,自名正统的南唐,从此以后被迫撤下了大唐的招牌,沦落成为一个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看着后周的脸色行事、苟延残喘的附属国。
图片发自简书App
淮南战败以后中原的疆域推进到长江一线,南唐都城金陵暴露在江北,和江北只有一水之隔,直接暴露在中原的军事力量之下,而且南唐君臣都很明白中原绝对不会划江为界,一旦时机成熟,一定会举兵渡江南下。因此这个时候,南唐中主李璟产生了迁都的想法,素来缺乏主见的李璟,在迁都问题上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坚决,在一片反对声中最终迁都洪州,洪州就是今天江西的南昌,但是南唐的这次迁都非常仓促,没有来得及对洪州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洪州狭窄局促,宫殿府库,军营官署,都不到金陵的十分之一二,君臣都无处立足。善于享受生活的南唐官员,日夜思念的是金陵的繁华,日夜思念的是东归,没有一个人与李璟愿意共患难,李璟也心生悔意了,当初唯一赞同迁都的枢密使唐镐既惭愧又害怕,结果病死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主李璟即位的时候,南唐地跨江淮三十多个州,物力丰富。等到后周崛起淮南失地,被削去帝号改称国主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扬州,炫耀武力,李璟在恐惧之中退缩到洪州一隅,满朝怨声,李璟灰心丧气。建荣二年的六月也就是公元961年的六月,也就是北宋建国的第二年,李璟在战败的屈辱和迁都的抑郁中离开了人世。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结合这一段历史来看,南唐中主李璟的这首词不可能没有现实的阴影。他身为南唐国主,不可能只是抒发一些思妇之情。应当说李璟在这首词中表达的悲愁应当有国将破家将亡的悲愁之情,这样我们就回答了开篇的那个问题。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全宋词 多人 潘阆 酒泉子(十之一)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 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酒泉子(十之二) 长忆钱塘,临水傍山三百寺。僧房携杖遍曾游。闲话觉忘忧。 栴檀楼阁云霞畔。钟梵清宵彻天汉。别来遥礼只焚...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年代: 唐 作者: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作品赏析 【注释】 ①菡萏:荷花的别名。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 ③梦回:梦醒。鸡塞...
1 我听说过许多争夺皇位的故事。 从秦二世胡亥与李斯、赵高订“沙丘之盟”到隋炀帝杨广杀兄弑父;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到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从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到康熙王朝的“九子夺嫡”,金銮殿上的那个宝座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无论是英明还是昏庸,治世还是乱...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辈子和“无奈”再也无法分开。 没有人问一声你是否愿意,也不管你是否喜欢,你就来到了这个世界。 南唐后主李煜,堪称千古最无奈之人。他不想做国主,可他无法选择拒绝;他不想亡国,可他没能保住他的国家;他深恋这滚滚红尘,可最终一杯毒酒夺走了他的生命。 ...
南唐中主李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而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在他当政之时,国家由盛而衰,颓败之势难以挽回。最终,他不得不向宋朝俯首称臣,以四十六岁之龄郁郁而终。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南唐的衰落与灭亡,成就了李璟、李煜这一对皇帝父子和一个宰相词人冯延巳的诗名。 李璟的词流传下...
洞察三大天问:什么是洞察?什么是好的洞察?怎么样获得好的洞察? 想整理和总结关于洞察的方法已经很久了,记得刚刚毕业那会经常听大神们讲洞察,仿佛一个洞察就能产生震惊同行的创意。研究了一段时间,写了几篇文章,在行业网站上投稿,居然被发表了,也是惊讶至极了。现在再看看这些文章,嗯...
【知行社老官大叔精选的社群干货】 来源:卢彦 2015年,小米如日中天的时候,跟社群圈的同行交流时,我就觉得“社群不是卖货的渠道,而是构建商业模式的基础”。虽然当时也没想清楚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只是觉得这种用社群来卖货的方式不可持续。当时说这种话,基本上属于冒天下之大不...
疲倦的他, 早已入睡。 哪怕玻璃窗外的凄风冷雨用力地敲打, 也不能影响他那香甜的梦。 寒夜漫漫, 月光惨淡, 西边阁楼的窗帘透着微黄的光, 是谁还在挑灯夜读,孜孜不倦。 春去冬来, 寒暑交替。 倏忽已金榜题名,已事业有成。 生活也越加忙碌充实。 冷不丁响起, 欢腾的闹钟声。...菡萏香销翠叶残》阅读答案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 、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1、这首词上片写了什么景?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荷花落尽,香气消失,荷叶零落,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这菡萏成长的整个大环境的摇落的悲哀,更使人发愁。 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由秋残引入深愁残。 2、&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对比,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愉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传达相思之苦。 对偶工整,情景交融。细雨梦回,梦醒独伤,笙断泪下,寂寞寒冷,孤独的小楼细雨之夜,无不体现出浓厚的相思怀念之情。 3、&倚阑干&含不尽之意,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你能说说你的联想和想象吗?明确:&倚阑&,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期待远方的征人,所以&倚阑&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怨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ci/554640.html
相关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歌艺术手法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