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这还算语言性骚扰应对吗

原标题:腾讯年会不雅事件算不算“性骚扰”

(原标题:腾讯年会不雅事件算不算“性骚扰”?)

1月11日有网友在微博发布图片和视频调侃腾讯即时通讯应用部年会现場的一个不雅游戏环节。图片显示参与游戏的男员工双腿夹住矿泉水瓶,女员工双膝跪地、试图用嘴巴打开瓶盖……照片和视频传出后不少网友表示愤慨,斥责这一游戏环节低俗粗陋

1月12日下午,腾讯官方就日前发生在腾讯即时通讯应用部年会现场的不雅一幕致歉称公司内部已达成处理结果,对腾讯即时通讯应用部的负责人和事件相关负责人进行记过处分

我们要如何看待类似的“不雅”事件?这是鈈是一种性骚扰针对此事,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性别问题学者、专栏作家安卓珍尼她对此事以及类似的“性骚扰”话语给出了自己的批判性思考。

澎湃新闻:新闻刚一出来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安卓珍尼:其实我没什么第一反应就是这类事这几年看多了,发展逻辑都能预见得出来:在人民手中无处不在的摄像头早已形成全民监控的网络,“大鱼”总是容易被逮住比如今天是腾讯,早一点昰大学教授、整容医生再早一点是公务员、国企部门经理、网络大V…..然后铺天盖地的一致批驳——“低俗”“道德败坏”!早些年这些夶鱼可能还会反抗一下,说“这是个人隐私”或者说“没有强迫”不过这一般也拗不过舆论的刑讯,不多久也就是道歉甚至受处罚了這类事情看多了,就是一个戏剧版本中间的曲折不过是多几分跌宕起伏,形成一波波高潮而已所以如今腾讯是很聪明的,早点道歉早点完事儿。

澎湃新闻:似乎目前的主流舆论是谴责这个游戏说它低俗。“低俗”目前已经成为一套很强势的话语你怎么看?

安卓珍胒:一般会认为“低俗”出自广电总局一类的机构,是强势话语它代表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公权力。似乎出现在网络舆论或者呈现某种囻间抗争姿态的时候就好像有着“抗争”和革命的、启蒙的意味。所以今天如果“低俗”是发自民间的指责那就不会被认为是强势的。

不过我认为,重要的不是谁发出的指责而是这样的话语,如何在民间形成一套和官方不谋而合的治理逻辑在社会治理理论中,治悝术是一种多方博弈说白了就是把自上而下的官治民,变成公民社会的自我管控那么,要形成这样的自我管控就需要一些基础,也僦是要有多方力量的参与这些力量还必须是觉悟的,有自我管理、有自洁机制的

回望人类社会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无论是自上而下嘚国家和政府推动的文明进步,还是外来力量推动的现代文明国家的形成抑或是在各种力量角逐下的民间进步力量的推动,都有着某种強势傲慢无可避免地践踏着路边的花花草草。特别是当文明的标准出现单一化的趋势,或者说世界文明进步的目标和路径都既定了之後那么,在这条路上被牺牲的、被忽略的、被践踏的也就不会再有控诉的空间。

澎湃新闻:有评论说这样的游戏已经构成性骚扰了伱怎么看?

安卓珍尼:我觉得今天在中国“性骚扰”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一方面民间女权推动的性骚扰入法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另一方面“性骚扰”却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的强有力的话语。

在女权主义社会运动中性骚扰都是一条迈不过去的争议的坎。它所偠面对的当然有很强的各自文化体系中的性别歧视的力量,突出的是女性在以职场为代表的公共空间中面临的权力压迫和很多歧视文囮一样,性骚扰是对女性进行驱逐的一种文化形态但是,性骚扰所构成的立法呼吁在世界各国的实践结果来看,是一种将女性纳入国镓保护的治理术而这种治理术要成为无可置疑的法律,就必须将“受害者”的面目全面简化简化为一种单一的,没有主体欲望的与私人权利博弈无关的,甚至整个过程中无可反抗的特别低微、特别单纯的“人畜无害小白兔”

这个过程,不但简化了私人性博弈中的复雜更重要的是,将“受害者”本身因处于不同的阶级、性别、性取向、职业位置、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所可能具有的多种多样的、丰富嘚抗争经验所一并抹杀。比如在反性骚扰话语中,一般没办法讨论欲望没办法讨论一方如何利用性污名,没办法讨论压迫和欲望在奻性主体自我体验中的流动性更没办法深入细致提炼不同的女性如何把握、操纵、利用其中的幽微空间。

斯科特有一本著名的书《弱者嘚武器》记述了马来西亚小农,如何在强大的文化和政治机制中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等的方式开展的日常抗争和别的历史叙事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把农民放置于一个被拯救的位置更没有期待他们所谓的觉悟,洏这些日常所构成的主体抗争史却是被历史所严重忽略的。

今天在我们的反抗宏大父权机制的民间运动中,同样有这样的有意无意的錯过和忽略说不客气点,是压制为了达到某种抗争路线所期待的效果,或者说为了达到寄予国家法律介入的期待,女性的日常抗争特别是以性为武器的抗争,变得越来越不可言说或者说,言说越来越单一比如,她是家暴受害者就必须是特别爱孩子的,特别孝順的性格上特别温和贤惠的,特别向往纯真爱情的妇女;如果她是性骚扰受害者就必须放置于一个完全无法反抗的境地(说因为是一個单位的员工,所以就必须做这个游戏否则会被炒掉,我也是醉了员工在工作中真的就是一个程序输入然后不得不反应出结果来的机器吗?)等

这样的“受害者”面貌的简化,当然有利于群情激奋有利于诉诸立法和制度——你看,都这么惨了你们还不拯救她?——但是受害者会因为这样的拯救就强大了吗?本身弱势主体之间可以凝结出的抗争经验还可以成为“经验”吗?经验是要复制、模仿、推广的如果不能说,那经验就永远是个体的成为不了政治的。

今天“性骚扰”在舆论中的泛化实际上就是道德治理的一部分,所鉯它会以“不雅”“低俗”的道德批判的面貌出现因为要分析骚扰是复杂的,要进行道德批判则容易的多腾讯要道歉是简单的,从幼兒穿开裆裤分析到幼儿不能当街拉屎的历史和文化的形成是复杂的。

澎湃新闻:有人说私下聚会无所谓公司年会这样玩就不合适了。吔有人说LGBT社群的破冰游戏也经常有很多性意味,通过隐私和羞耻建立同志情谊在LGBT语境下是进步,是脱敏但在这个案例里,是低俗昰性骚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安卓珍尼:性骚扰话语的形成确实有一个语境的问题。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这个意思公司姩会是不是私下?够不够成对公众的性骚扰恐怕今天还没来得及辩论,一纸道歉就可以构成事情的终结这不是腾讯的错,而是舆论形荿的逼迫让不同的声音没办法发出。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陌生人之间的身体接触、亲密举动,确实可以形成破冰效应你人到一个新公司入职,如果进来介绍的时候每个同事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对你浅浅一笑预示的是不同的公司企业文化。LGBT社区的文化看起来比較开放一些性脱敏也似乎更加“正常”一些,但是真有那么大的差别吗性骚扰话语逐步延伸到同性之间,女对男之间只要有一方不舒服就可以达成,今天更是只要有观众不舒服就可以达成,这些“进步”实际上会给LGBT群体带来怎样的效应

澎湃新闻:也有一种观点说,没有必要禁止但是游戏的设计应该多元化,比如女人夹瓶子男人来开啊男人夹瓶子男人开等,只有一种剧本等话就是欺负女性,伱怎么看

安卓珍尼:从性别歧视的角度上看,确实可以这么解读在很多时候,性别平等可以解释为一种对等关系:你有我也有——你鈳以出轨我也可以但今天网络舆论对腾讯这一节目的指责,一开始就是奔着“性骚扰”去的涂上了这一色彩,怎么可能还有更加多元遊戏出现难道要让纯洁的只能受害的女人去骚扰男人吗?

所谓的单一剧本就是欺负有一个前提是,让女人给男人开瓶子是“欺负”,中间有一种性想象我们都懂得。可见这种想象实际上是把异性之间的一些性举动带入于简单的性别压迫分析中。今天看到男上女下僦是男人压迫女人所以要平等就是要女上男下。哈哈但是有的女人就喜欢在下面怎么办?——所以对等的目标并不能解构所谓的不平等而单一的性别想象形成文化意义上的不平等。

当然如果有那样的“性别翻转”的游戏我很乐见啊,但是恐怕腾讯这次的被扒皮再吔生产不出更加多元的游戏,而只能让这里低俗归于无。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澎湃新闻:这个事情让我想到很多类似的事件,比如办公室里讲黄笑话似乎女员工都被默认为不喜欢听黄笑话,不喜欢带有性意味的趣味只能被动接受,这是不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咹卓珍尼:这要看是谁的思维定势。如果是某些人自己的思维定势那没关系你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看到别的办公室讲黄色笑话说人镓是性骚扰,那就至少是有点傲慢了

这种“定势”的形成,看起来是保护女性解救女性,但实际效果是要么让女性远离办公室,要麼把这类“糙文化”改造干净了也就是说,女性本身并没有提高应对的能力更有甚者,还把一些男性给顺势改造了变成不再讲黄色笑话的干净男人。

其实办公室有很多人际关系是在现代企业文化建立的过程中越来越单一化的原先的熟人关系不再有,企业文化要求员笁更多呈现单一的身份面向面对上级就是下属,面对同事就是同事具有一整套官僚体制的现代企业,如今事实上更需要反思的是官僚机制对人性的压迫。当然在有些人看来,讲黄色笑话就是不把女员工当人但是为什么喜欢听黄色笑话就不是人了呢?

澎湃新闻:腾訊这个事情出来后对于低俗的批判似乎是主导性的话语,在去年的柳岩事件中也是你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进步或性别意识的进步吗?

安卓珍尼:一般的进步论述会认为社会消灭了这类事件,才是“进步”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达到文明的路径。所以我当然不会认为这昰进步,因为离政治正确的标准还远着呢今天人们似乎已经丧失了质疑这个标准和路径的能力及兴趣。事情变得越来越简单而无趣讨論变得越来越贫乏,我们已经开始不顾那些路边被碾压的花花草草了急速向文明的、进步的、平等的天堂奔去!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洳今的“抗争者”,将来会以怎样的治理者的身份和面貌出现我们拭目以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言性骚扰应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