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和 金庸群侠传x成就大全 谁的成就更高

韩寒郭敬明金庸书房曝光 气质如其人
今年夏天在荧屏打得火热的《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还有现在吐槽正火的于妈版神雕,这些作家们文学作品一一以影视形式活跃在大众之中引来追捧或吐槽。我们对着那些银幕上活动的角色,再也不会体会到作家们写的(敲打的)一笔一划在书上呈现的文字的质感。甚至我们把作家当成商人、明星,观察他们的()他们的爱马仕,而忘了他们是“作家”这一角色。
近日,韩寒、金庸、郭敬明三人的()曝光,作为一个“作家”的工作场所,所谓屋如其主,从书房也可以看出作家本身的气质了。
郭敬明书屋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2INM50CB0010.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2INM50CB0010.jpg
郭敬明书屋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3MFR50CB0010.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3MFR50CB0010.jpg
郭敬明书房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SJOD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SJOD50CB0010.jpg
郭敬明书屋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5KES50CB0010.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5KES50CB0010.jpg
郭敬明书屋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4KQT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4KQT50CB0010.jpg
郭敬明书屋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10.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3U.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3U.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4EIJ50CB0010.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4EIJ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SFM2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SFM250CB0010.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5DN450CB0010.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5DN4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180S50CB0010.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180S50CB0010.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11JT50CB0010.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11JT50CB0010.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2C0O50CB0010.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2C0O50CB0010.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3RTE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3RTE50CB0010.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4GI050CB0010.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4GI050CB0010.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21/600x450_AE0J5GRL50CB0010.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21/t_AE0J5GRL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来源:MSN中文网)
拥有一间书房,里面像一间()一样有着直达天花板的书架,有着琳琅满目的书籍。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像小编我一样有这么一个书房的梦想,即使是在有着便捷电子移动阅读的社会里,即便在实体书店一一消失的情况下,还坚守着对实体书的热爱。
没啥,就是任性。
推荐阅读:在书房,与自己相遇。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我们说书房,会想到四面书架的墙面,和堆满书本的书桌;会想起油墨清香,又杂糅着潮湿的霉气;说起书房,会想到读书、爱书的文化人。思来想去,最需要书房,整日安坐于书房之中,在书房独处、思考、创作的人群好像正是隐在书页字句之后的写字人—作家。读着他们的一句话、一段书、一个故事,像是当下里,私密的话只对你一人说了。好奇如我们,不免勾画着他说这些话时的那个样子和那间屋子,因为在这间屋里,他们才得以说出自己,让我们相遇。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FL750CB0010.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FL7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The Author金宇澄:上海人,《上海文学》常务 副主编,主要作品为《迷夜》、《洗 牌年代》、《碗》等。长篇小说《繁花》获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 榜”榜首、华语文学奖、施耐庵奖、 搜狐“鲁迅文化奖”,央视“中国好 书”、深圳“十大好书”等。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G2G50CB0010.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G2G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书房的概念该改变了——金宇澄一部以半白半文“改良”上海方言写成的《繁花》,点亮了
年代的上海。作者金宇澄自认是一个“非常规”的人, 不喜变动,不为写作而写作,任职于《上海文学》文学编辑, 20 年如一日,不知不觉从新人,变成了资格最老的人。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GJU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GJU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上海作协的花园洋房,沿着旋转楼梯上3楼,就是金宇澄的办公室, 他自述说,这个地方也是他“书房”。这所邬达克设计的大宅, 原是1930年代实业家刘吉生的故居,名曰“爱神花园”。办公室正对门,是两扇古旧的格子落地钢窗,采光极好。大阳台铺满绿意, 俯瞰便是美丽的女神雕塑,神话中的大理石普绪赫雕像。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HG250CB0010.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HG2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The Author冯唐: 诗人、作家、古器物爱好者, 临床医学博士, 工商管理硕士。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 (McKinsey&Co),2011年当选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CEO,今年7月离职。已出版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不二》等,以及散文集、诗集。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I1K50CB0010.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I1K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书房真经——冯唐一个可以读书、焚香、喝茶、会友,或者仅仅是独处想一想的空间,在冯唐心里都是书房的一种。 在那里,不仅仅有逃逸,还能创造。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J.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J.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书房真经——冯唐一个可以读书、焚香、喝茶、会友,或者仅仅是独处想一想的空间,在冯唐心里都是书房的一种。 在那里,不仅仅有逃逸,还能创造。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JGU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JGU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冯唐的书房内不可或缺的是茶和香,一进书房,他便点上一支香来清一清屋子里的浊气, 也让自己心安;然后泡一壶茶给自己、客人。家具简单,都是中式风格,有新有旧,收藏也隐在其中。唯一缺少的是 书。写作之时,只需必备的几本书作为参考。看过一批就会换掉,总保持几本在手。写作时不听音乐,也没有wifi,全神贯注。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K8S50CB0010.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K8S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The Author秋微:作家,主持人。“音乐教父”小虫评价秋微是“内地最具幽默感,最懂生活的女作家”, 主持人戴军称她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子,一个会作曲,会填词,会写锦绣好文字,会做生意,会开快车,会喝二锅头,唱歌像齐豫;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张爱玲式的女子”。著有小说《流言,流年》、《莫失莫 忘》,以及散文集、杂文集,并在多家杂志上开设专栏。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L5I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L5I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不设限的书房——秋微秋微的书房没有刻意而为的痕迹,随处可读,即兴而来, 让阅读与写作都变得如呼吸一样自然。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LNB50CB0010.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LNB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色彩是这个空间里的主角,书架上除了各种经过思考被置于此的书籍,还有旅游回忆、朋友的手信和小收藏品。一对粉红狮子被放在全部关于《红楼梦》的书籍 前,呼应着宁国府门口那两个干净的石狮子。写作之余,秋微会练字、弹琴、逗猫,权当放松。 一枝香与一段音乐可以把人拉回专注之中。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MLC50CB0010.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MLC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The Author陶立夏:成长于南方城市,曾在伦敦学习、生活数年,现居上海。因兴趣和工作,遍游世界各地,拍美景,记录旅行故事,翻译了《夜航西飞》,写作出版了 《分开旅行》、《喜乐章》和 《练习一个人》等书籍。书,是我生活中最复杂的东西——陶立夏弗吉尼亚·伍尔夫说过,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 自己的房间。陶立夏一直从事写作,却不认为自己可以被划入 作家的行列,尽管她有个大书房,在那里,她可以做翻译,可以进行写作这项业余爱好,但更重要的功能是,书房可以令她安静思考。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N5L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N5L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The Author陶立夏:成长于南方城市,曾在伦敦学习、生活数年,现居上海。因兴趣和工作,遍游世界各地,拍美景,记录旅行故事,翻译了《夜航西飞》,写作出版了 《分开旅行》、《喜乐章》和 《练习一个人》等书籍。书,是我生活中最复杂的东西——陶立夏弗吉尼亚·伍尔夫说过,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 自己的房间。陶立夏一直从事写作,却不认为自己可以被划入 作家的行列,尽管她有个大书房,在那里,她可以做翻译,可以进行写作这项业余爱好,但更重要的功能是,书房可以令她安静思考。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O3E50CB0010.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O3E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陶立夏的家中是极简的黑白,散发着浓郁香味的尤加利和绣球是家中的花 束装饰,摆满了架子的香氛增强了空间气味。循环播放着同一首歌,在这样的白噪音中,陶立夏沉浸在自己的写作空间。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OKS50CB0010.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OKS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The Author郭敬明:作家、上海最世文化 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最小说》等杂志主编。2002年 出版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 之后陆续出版《幻 城》、《悲伤逆流成河》等小说。2013年由其自编自导的同名电影《小时代》问世。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PBE50CB0010.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PBE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书房是享受独处的空间——郭敬明只要郭敬明待在家里,书房是最容易“逮”到他的地方。书房是他工作的变相延伸。郭敬明常常在书房处理邮件、写剧本、创作小说到深夜。然后,从书架上挑选一本艰涩的电影理论书籍,在迅速入眠的期待中,结束一天。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QBJ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QBJ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郭敬明的每处私宅,必须配置书房。并不像外界所言极尽奢华,它们有的很简单:只看心情,只考虑功能。现代简约,工业复古,古典繁复……不同形态的书 房他一一细数,最常住的,就是我们拜访的这间,前院 是图书馆和会客区,主体别墅共有三层:一层会客、二 层办公、三层自住,最顶层的尖顶阁楼是他私人书房的 所在。整齐划一的木质书架,一侧摆放小说类,一侧摆 放电影类—另配有一块小型电影放映区域。“书房的设计理念是以舒适为主。”除去早期的成名作,郭敬明后期的大部分作品,包括杂志出版物、他的《小时代 4.0》和《爵迹》,以及《小时代》电影系列的剧本,都是在这里创作完成。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QSO50CB0010.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QSO50CB0010.jpg
在书房 与自己相遇
会客区域,还是符合我们对郭敬明的惯常印象:由巴洛克水晶吊灯、 价值不菲的地毯和实木家具将欧式宫廷复古演绎到极致,冷静、规矩而彰显品位。但点缀其间的麋鹿、 犬、马等动物元素的细节,他收藏的款式各异的杯子,会让你觉得他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小王子”:在自己的星球,和玫瑰作伴,浇灌、收藏、恋慕,并和朋友分享着华美的东西。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600x450_ADRNCROA50CB0010.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t_ADRNCROA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哎呀,又出现了小四真是不好意思……
梦想是梦想,实际归实际,现在的住房和房价能有个书架就不错了。书房……还是想想就好了。
推荐阅读:合理利用空间挤出1平米小书房
合理利用空间挤出1平米小书房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6/600x450_AC0EQU1S50CB0010.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26/t_AC0EQU1S50CB0010.jpg
合理利用空间挤出1平米小书房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26/600x450_AC0EQS4Q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6/t_AC0EQS4Q50CB0010.jpg
合理利用空间挤出1平米小书房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6/600x450_AC0EQQ4T50CB0010.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6/t_AC0EQQ4T50CB0010.jpg
合理利用空间挤出1平米小书房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6/600x450_AC0EQO5J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6/t_AC0EQO5J50CB0010.jpg
合理利用空间挤出1平米小书房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6/600x450_AC0EQMA650CB0010.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26/t_AC0EQMA650CB0010.jpg
合理利用空间挤出1平米小书房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26/600x450_AC0EQK9Q50CB0010.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26/t_AC0EQK9Q50CB0010.jpg
合理利用空间挤出1平米小书房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6/600x450_AC0EQI3H50CB0010.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26/t_AC0EQI3H50CB0010.jpg
合理利用空间挤出1平米小书房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26/600x450_AC0EQHVD50CB0010.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6/t_AC0EQHVD50CB0010.jpg
合理利用空间挤出1平米小书房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26/600x450_AC0EQHN350CB0010.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26/t_AC0EQHN350CB0010.jpg
合理利用空间挤出1平米小书房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26/600x450_AC0EQHJI50CB0010.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26/t_AC0EQHJI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本文来源:网易家居综合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孔庆东教授1月6日在嘉兴作的报告及记者采访录
(文字来源:)
孔庆东:成功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1月6日,南湖文化论坛迎来2011年第一场讲座,北大教授、有醉侠之称的孔庆东开坛授课,谈成功,品金庸,说金庸笔下的成功人士,评金庸小说中的成功学。
■整理
朱静燕朱梁峰 许金艳
摄影沈志成
金庸和成功,是两个话题。嘉兴成功人士辈出,但今天不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的实用角度来探讨成功,而是通过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小说,来关注成功这个话题。
什么是成功?成功是一个综合性的人生问题,没有一门单独的学科可以解决它。相对来说,只有被人们看做非科学的文学,才是与人生同构的。文学的内容是什么?是人生。俗见认为,武侠小说就是打打杀杀,离人生远。实则不然,武侠小说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写的是一种人生寓言。读武侠小说获得的是如何做人的感悟。金庸、梁羽生等武侠小说作家往往要讲一个英雄的成长史。他通过活生生的人,讲这些人怎么成长、奋斗的,表面上讲是他们在江湖上的活动,但与我们在工作上、在学校里、单位里不都一样吗?
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特别注意人,吸取了五四新文学的经验,讲他们在江湖上的成功、失败、辉煌、黯淡。其中写得最好的,经过实践的检验,是金庸。
用金庸的小说来探讨成功的问题,是比较合适的。
金庸本人是个成功人士
金庸的成功,与江南一带的文化很有关系。这里的人是有骨气的,骨子里有强烈的成功欲望。金庸本人就代表这种成功的强烈欲望。
金庸是一个集作家、报人、企业家、政治家等于一身的多方面的成功人士。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打破一个领域、打破一个职业的。金庸也是没有想过做一个什么家的,就是想做一个大写的人,大人物。
1924年金庸出生于海宁袁花查家。同一时代,查家就出了著名诗人穆旦和著名小说家金庸。
当年金庸去香港,是“身无半文走香江”,到现在他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作家。金庸这个人,是要抓住每一个时机去成功,去获取最大的成功,他做报人、搞电影,涉猎广泛。成为武侠小说家纯属偶然。1954年的一台在澳门进行的武术擂台赛,因为没有足够的观赏性,读者觉得不过瘾,便开始连载武侠小说。梁羽生成功之后,金庸也推出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他选择的是他最熟悉的题材。对金庸来说这是个机遇,机遇来时,他很认真地去做。
我们以后讲武侠小说就会讲到20世纪最伟大的武侠小说叫《射雕英雄传》,作者金庸。
金庸的一生就是成功的一生。他少年时候干了游侠的事情,中年时候干了游艺的事情,老年时候是游仙的状态。人生的每个阶段该干什么,他都实现得最好。他就是生活中活生生的成功大师。他在名与利,文与商,个人与社会,政治和艺术之间,找到一种高度的平衡。
笔下人物各有各的成功
金庸笔下的人物都有各自的成功之路,但大多数要经历艰难曲折,杨过、郭靖的成大侠之路就是成功学的教材,他们是成功学的典范人物。
郭靖是艰苦奋斗的典型。郭靖代表了人类最本能的勤奋、刻苦、执著。郭靖也是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结合,出生在江南,成长于大漠。郭靖证明了那句古话,叫勤能补拙。自己条件极差,一穷二白,但他知道奋斗,最后成为大侠。郭靖获得成功的过程就是那种踏平坎坷成大道,为千千万万人带来了鼓舞:郭靖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能?
像郭靖这样的人经过反复练习成为大侠,他的成功反而是不可动摇的,这叫百炼成钢。
杨过是发愤成才。杨过从小受欺负,长大继续受冤枉受侮辱,委屈逼出人最后的那种潜能。除了自己的那点志气,别无依靠。跟杨过类似的,有张无忌。
成功与出身没有关系
成功与出身没有关系。
从这几个大侠,我们可以发现,成功与出身没有关系。金庸用他的小说驳斥了血统论。真正能保持一个家族成功历史比较久的,恰恰不是给子孙留钱,让子孙当官,而是让子孙好好读书。金庸笔下的成功人物有穷人子弟,有富家子弟,这就说明,血缘不起决定作用。金庸的成功观念是现代观念,强调个人奋斗。
这些人物的成功跟主观努力有关。
主观上不努力,再聪明也学不会。《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多聪明呀,但是他就不学武功,就学了逃跑的武功。韦小宝在一件事情上非常努力,坚韧不拔,就是追求女人。掉了脑袋也干,最后竟然成功了,一举娶了七个老婆。
聪明和刻苦各有所长。
在聪明和刻苦这个问题上,哪个更有优势呢?金庸笔下写出来,它们各有所长。《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黄蓉,这一对恋人,正好一个特别笨,一个绝顶聪明,是绝配。他们是选择了各自的途径。郭靖的武功,黄蓉是练不了的。黄蓉太聪明,她机巧,降龙十八掌就是给郭靖这样的人预备的,招数简单,力道如长江大河涌来,绵绵不断,非常光明正大,朴实无华。黄蓉就要去学那些机灵百怪的武功,打出来既好看又省力。
成功与教育环境、机遇有关
人的个体,只要主观努力就行,不论聪明不聪明,不问出身,但是环境很重要。为什么那么多人有北大梦,北大就好像是桃花岛。桃花岛上有黄老邪这样院士级的老师教你,在这个岛上就能学成上乘的武功。武侠小说就很注重他是少林派的,还是武当派的。尽管第一高手不一定是少林派,但集体项目,少林派肯定是等级分最高。这已经成为武侠小说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
成功靠机遇。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金庸还告诉我们成功靠机遇。武侠小说中的机遇有时候是说遇到高人,有时候是得到一本武功秘籍。比如虚竹遇到苏星河,遇到了天山童姥。
除了遇到高手和武功秘籍,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机遇叫危机或者危难。危机可以把它理解为危险加机会,“机”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观念。
金庸小说中的第一大侠萧峰,他是怎么成为大侠的?萧峰刚出场的时候,不过是一般的成功人士,但到了小说最后,成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这克服了很多的危机,其危险程度超过了《西游记》里的九九八十一难。他,在精神上被打到了十八层地狱。在这种情况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萧峰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危机中,显现出他超越民族之上、和平之神的光辉。萧峰最后的死,气壮山河。前面塑造的萧峰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战神,后面就是一个和平之神。张无忌的光明顶一战,也是从巨大的危机中,显出英雄本色。
人不一定遇到危险,但一旦遇到之后,应该将危险转化为再上一层楼的台阶。在成功的道路上,险阻是很重要的。险阻不一定来自敌人,有可能来自朋友、亲人,甚至是某些愚昧的群众。金庸在这一问题上是直接继承鲁迅先生的。在金庸的笔下,经常有那些看客不理解英雄,还反过来迫害英雄。就如鲁迅的《药》一样。
令狐冲,他遇到的最大险阻是与众不同的,他最大的险阻是他的师父。令狐冲是道家形象的一个代表,他本来是一个没有任何名利之心的人,没想到遇到这样一个利欲熏心到极点的老师,令狐冲最后也是历经种种苦斗,战胜了这一关。
成功的目标应该是正义的。
从岳不群的角度看,不是在追求成功吗?这里就有个成功目的问题。岳不群他们最终的失败,是因为最终目的存在问题。他们要领袖天下,武功盖世,为此不择手段。金庸小说作了一个最上乘的比喻,就是要“引刀自宫”,象征着泯灭人性。即使成功了,也是失败了,因为你失去了人性最宝贵的东西。
正义的目标,如果不切实际,也达不到。
《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鹿鼎记》的陈近南、《碧血剑》的袁承志,都没有成功。他们要反清复明,为什么没有成功?目标不切实际,因为反清复明的时机已经过去了。
尽人事,听天命。
比如张无忌、令狐冲,无意中做了领袖,韦小宝无意中做了鹿鼎公,石破天无意中破解了侠客行武功。有些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世界上有些事情非人力所能及。
金庸推崇的成功最高境界
金庸的小说透露着一种跟《红楼梦》一样的淡淡哀愁,最后告诉你,世界上很多事情你武功盖世没有用,色空观念在金庸小说里是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把金庸笔下的人物集合起来看,金庸所推崇的成功最高境界,是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的境界。成功了之后,不贪恋这个结果。金庸最推崇的人是范蠡和张良。金庸笔下的主人公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壮烈牺牲的,像郭靖和萧峰;另一种是“走”了,陈家洛走了,袁承志走了,杨过走了,令狐冲走了,张无忌走了,最后连韦小宝都走了。
读了金庸之后你会发现,他推崇的成功,既能出世,也能入世,在入世和出世之间自由平衡,这才是真的成功。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多数人都追求入世,唯恐入得不够,所以大家都非常累。金庸觉得,认真而又豁达,这样的人物才是上上人。而金庸也用他自己的经历和他小说中的人物,证明了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活得就幸福了。我们知道,成功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幸福,成功不过是通往幸福的一座桥梁。
孔庆东:金庸与鲁迅并不构成对立
■记者 陈苏
摄影张志平
谈金庸及武侠小说:
无心插柳的业余研究
记者(以下简称记):最初,金庸小说打动你的是什么?
孔庆东(以下简称孔):我读金庸是比较晚的。最初我是被金庸的小说艺术给感动了。用专业眼光去看,能把小说写成这样,金庸首先是一个了不起的小说家。
记:作为一个学者研究金庸小说,又是为什么?
孔:没有。金庸是我的业余研究。我是搞现代文学的,负责研究1949年以前的,金庸是1949年以后的,不归我管。但当时当代文学没有人研究金庸,我说了几句,没想到影响很大,这是无心插柳,歪打正着。
虽然我很早关注金庸,可我中间没有很大的发展,但毕竟是开了一些风气。总体上,我们对金庸、对武侠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经过20年的奋斗,使很多人能够以严肃的学术态度来研究金庸。今天再没有人敢说,武侠小说是下里巴人,没有人敢说金庸是不入流的作家,金庸已经堂而皇之进入文学史的序列。就像我20年前预料的那样,他进入不朽者的行列。这已经成为事实。
记:现在对金庸争议也很多。
孔:有争议是因为他已经进入正常的学术范围了。当你说他有缺点的时候,就说明他的总体成就已经被肯定了。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记:新生代武侠你如何看?
孔:成就很大了。我们原来以为在近二三十年里不会再产生新的(武侠)小说了。我们那时候觉得很绝望,能把小说写成这样,别人还怎么写?只能希望新的一代人有新的知识结构。现在涌起一批80后乃至90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他们能写出新的小说来,总体上还是比较令人欣喜的,写出了一种我叫做大陆新武侠的作品。
2002年以后,这七八年蔚成景观,近两年没有新突破,作家很多,但好的还是那几个:步非烟、凤歌、小椴、沧月,我希望他们能突破自我。武侠小说出大作家得30岁以后,20岁靠才气,他们比以前的作家有学问,但缺人生阅历,没有沧桑,不够厚重,文学得付出代价,但文学不像自然科学可以预期,只能希望。
谈金庸与鲁迅:
金庸继承了鲁迅精神
记:你曾经说,要打通20世纪中国文学,从鲁迅、老舍、张恨水到金庸,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孔: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总任务。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不一样,古代文学是人生高层次的一个点缀,可有可无,现代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义务。现代民主国家是由符号组织起来的,而最主要的符号是文学,现代文学完成的就是这个任务。你说你四万万人口,怎么让这些人团结起来,得有一个符号,而古代的那个符号太难,大多数人不懂。现代文学的魂就是鲁迅精神,鲁迅的文章老百姓理解也难,他还得再传递,老舍、张恨水、金庸,这个受众面积就大了。鲁迅母亲都不读鲁迅,她读张恨水。对中国来说张恨水很重要,鲁迅你拿到全世界都是一流的,但人家国家为什么比我们强呢?不是他们鲁迅多,而是他们有一大堆张恨水。
记:这两年舆论一直在炒语文教材请进金庸,鲁迅淡出,作为同时研究两者的学者,你如何看?
孔:这都是媒体炒作,没有这个事。金庸作品没有正式进入教材,鲁迅作品也没有退出教材,都是以讹传讹。我这些年主要在搞语文教育、改革。教材调整篇幅是正常的。鲁迅作品这么多,把这篇换成那篇,有什么区别,整体的比例还是一样的。金庸作品只进入阅读教材。这不是说金庸小说不值得进入正式教材,我也反对进入正式教材,第一特别长,第二什么东西进入课本就容易讲死了,僵化了。语文改革关键不在于教材,而是教法,关键是教师。
金庸和鲁迅不构成对立,反而继承了鲁迅精神。金庸在读书时,鲁迅小说已经进入教材了。对他是有影响的。
谈经典与通俗:
经典都有个通俗化的过程
记:不少人有个误区:通俗小说和经典相矛盾。通俗小说成为经典,具备什么样的气场?
孔:其实不相矛盾。所谓的古典四大名著,都曾经是通俗小说。沙里淘金,任何经典的东西都必须有个通俗的阶段。没有这个阶段就没有人承认他是经典。比如说梵高的画,当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时候,谁承认他是经典。一定要通俗了,很多无知的青年,衣服上印个向日葵,他甚至都不知道是谁画的,这时候就成经典了。
不是所有的通俗都会成为经典。跟《红楼梦》同时有多少才子佳人小说,最后被记住的只有《红楼梦》。这是比出来的,是时间考验出来的。
记:今年鲁迅文学奖仅有一部网络小说入选,你如何看网络小说?
孔:这代表了一个倾向,鼓励为主的倾向,
尽量扶植其发展。现在网络文学还不能和传统的写作样式相抗衡,可能还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
我觉得可能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我理解的网络文学,真正的网络文学应该是互动的、是即时创作的。这种互动不仅是文本之外的互动,而是直接参与到文本的创作,使作者的作用相对减弱、降低,真正达到一种集体创作。我们历史上曾经有过尝试,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希望有人能够利用这个平台,重新尝试。人的集体创作究竟能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文学史上其实证明是能的,不少古典名著,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集体创作,而且是长期的集体创作。《三国演义》并不只是罗贯中写的,流传几百年,无数说书人参与了创作,罗贯中只是最后的一个编辑。网络文学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觉得还得观察。
谈经典阅读:
一个人至少要读五本经典
记:近年来,国学备受热捧,你如何看待经典阅读?
孔:弘扬传统文化我是大力支持的。但在这个旗帜下,实际操作过程中搞的是教条主义,错误地理解传统文化就等于过去的那些文本,掀起新读经运动。读《三字经》、读《弟子规》,甚至读《女儿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传统文化不仅在于读什么文本。我没说读书不对,明、清为什么灭亡,是因为他们不读这些书吗?是因为读书和实践相脱离,读的是这些书,做的不是仁义道德的事。这叫形式主义。
我们要培养人在生活中怎么做事,怎么待人接物,怎么为人着想,怎么去同情别人。这不是西方才有的,我们本来就有。一个东西讲的时间长了,就老生常谈,要换种说法。
记:你在博客里开过一个50种书的书单,并且,你出了个思考题,从中挑出5本书,不知你如何挑选?
孔:《论语》、《呐喊》、《天龙八部》、《老人与海》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和人不一样,我的意思是最低限度要找5本经典来读。我挑的这5本书都是从它在人类文化史上的高度来看,《论语》是人生总纲,做人做事的总纲。《论语》本身不是一个体例很严密很完整的东西,包罗万象,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呐喊》薄薄的一本,以最少的篇幅对一个国家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在鲁迅乃至“五四”所有的作品中,都是最重要的。西方的书我选了两本,体现西方精神,两本书都是讲怎么对待人生,西方人骨子里都有人定胜天的思想。我们中国人特别讲天人合一,我们需要这种人定胜天的“铁血精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庸群侠传x成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