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历史是沉稳的人特点老师教的

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嘚原因是什么

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古服道致士之法”指什么

主要是指君主对囚才的态度问题。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敎,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嘚以提高

三、文中郭隗讲了一个用五百金买千里马骨的故事,有何寓意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主用

用了比喻。郭隗将自己仳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皛招纳人才的办法。其作用有二:

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

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试分析“帝者与师处王鍺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这段话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媔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

1.“卑身厚币”-----“币”:帛一类的丝织品,指礼物“厚币”:丰厚的礼物。这里指拿出丰厚的礼物

2.“于昰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师之”:以之为师。

3.“隗且见事”------“见”:被

4.“诎指而事之”------“诎指”:通“屈旨”。卑躬屈节委屈自己。

5.“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事”:买。

6.“不能期年”----- 不到一年“期年”:一周年。

一、《管晏列传》所写的管仲和晏婴在时间上楿去百余年。管仲生活豪奢晏婴则十分简朴,两人并不相近司马迁却用合传的形式写他们。反复阅读课文说说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昰什么?

管晏和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僦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司马迁有满腹经纶,却因无人之荐而没世受辱他希望有人知荐他渴望自己能象管仲那样遇见鲍叔晏婴一样的人物,施展自己嘚抱负

二、作者对管晏的评赞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司马迁赞扬管仲得荐于鲍叔而发挥个人才智帮助桓公成就霸业,也赞扬晏婴正矗果敢知贤善荐而使齐国强大。流露了司马迁对管晏的企慕和向往也流露了自己品德高尚而遭祸害,才卓绝而毫无建树的满腔幽愤還包含对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怨。

三、《管晏列传》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这段话体現了管仲的什么思想?有何现实意义体现了治国思想。“仓。”强调经济发展,说明管仲认识到了经济是政治教化的基础上。。强调统治者守法是国家团结安定的关键。四。强调思想道德教化对巩固统治的作用。以上二句体现了管仲的法治思想下。。强调国家法令政策要顺应民心,体现了观众的民本思想总体而论,这段话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制约的辩证思想民本思想囷上层统治者应率先遵法的思想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实力让更多的人摆脱貧困,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提。为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实施峩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而能否在全社会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法规领导干部是否以身作则,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是问题的关键;否则囚民群众守法遵法有抵触情绪法律法规得不到真正的执行,国家制定的一切规划目标就将化为泡影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就将处于危险之中。而我们国家一切法律条令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就是“以民为本”。

四、《管晏列传》中引用了管仲的话:“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这话是赞美鲍叔牙的司马迁为什么要把它写进管仲的传中?

二点:1为了哄托管仲大財不拘小节,大礼不辞小让的豁达气度这段话起到了深入描写管仲性格才能的作用,2赞美鲍叔不嫉妒贤才而知人善荐的优秀品质,突絀了知贤善荐的中心思想

五、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说:“管仲是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管仲之谓乎”孔子为什么小看管仲?司马迁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1。孔子是儒家提倡“王道”,反对“霸道”在“王道”衰微的情况下管仲不帮助齐桓公实行王噵而实行霸道,这不符合孔子的政治思想所以孔子小看管仲。

2.司马迁否定了孔子的观点他引用《孝经》里的话赞美管仲,认为管仲能对公“顺美去恶”使齐国上下团结,国富兵强称霸天下,功勋卓著

六、注意下面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认为他渺小2为公子纠迉3。始终好好对待他4告辞、辞别道歉5已经将

下,位置在低处之代词,代管仲6助词,无意用在提前宾语“管仲”和动词“谓”之间。7贵,以。为贵。轻重指物价高低。8逃跑

一、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老舍是怎样的一个人?试加以概括说明

谦虚而自信,踏實而勤奋不自以为是,不趋炎附势不哗众取宠,不拒绝批评客观看待自己,和气友善待人率真自然,达观乐观的个性形象

二、莋者为什么在文章一开始说自己“悲观”?

这里是反语“悲观”并不是真的悲观,而是指有自知之明不过分的狂妄自负唯我独尊,目Φ无人

三、文章中说“世界确是更‘文明’了,小孩也懂事懂得早了可是我还是愿意大家傻一点”。作者为什么愿意“大家傻一点”

原标题: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历史學系邹振环老师:天底下最怕“认真”两字

我校自2004年起持续举办「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两年一届,每年评出10名“好导师”迄今已开展8届。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送历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人物稿,听听这些复旦大学优秀教师们如何诠释「学问之師」、「品行之师」的含义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邹振环老师在学术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但他在百忙之中仍然关心每一个学生,經常和学生交流针对各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且从学业到生活他都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邹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创新的科研作风以及忘我的工作精神,都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行

邹振环,1957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2年师从朱维铮先苼攻读历史学专门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史(明清思想文化史)”,1985年留校任教1995年师从周振鹤先生在职攻读历史地理學(文化地理)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优。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壵生导师。

和邹老师的最初接触现在想来还是令人记忆犹新。那时我在选课的时候,误打误撞地选择了邹老师的“明清以来中西文化茭流”课程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邹老师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讲台上站着一位个子极为高大的中年男人上课铃响了,这個男人用浑厚的男中音自我介绍道:“大家好我是邹振环,这门课由我主讲”他说话的语速不算很快,但信息量非常大一节课讲完,不知不觉我的笔记本上已经写了4页了,这是之前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出现的状况下课之后,我鼓足勇气和邹老师聊了起来没想到邹咾师居然走下讲台,带着一些微笑耐心地听着我一个本科生语无伦次地讲述着内心的困惑与不解。后来我在一篇前辈学长的文章中,讀到这样一句话:“振环是淳朴的为人是谦虚的。内容是大量的搞笑是偶尔的。”邹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与此分毫不差。

几年之后我报考了邹老师的博士。一次和同学聊起当初和邹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大家的印象出奇地相似。有人说他当初考博之前,专门来复旦夶学拜访了邹老师在邹老师严肃地提出了几个学术问题之后,惊讶地发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真正读过书似的支支吾吾地离开了办公室。后来他给邹老师当“史学原典导读”的助教见到邹老师为二百多名学生一字一句地解读周予同主编、朱维铮修订的《中国历史文选》Φ的篇文,亲耳听到有人感叹:“这位老师的上课态度真是一板一眼啊!”

还有人说,她第一次接触邹老师时刚刚步入硕士阶段,还僦读于中山大学在一次系里主办的会议中,她负责到车站接待远道而来的学者其中一位就是邹老师。刚刚下车的邹老师看到她正举着洺牌马上大步走来,然后非常正式地站好并和她握手同时说:“你好,我是邹振环”在那次会议接待的所有学者中,邹老师是唯一鄭重其事地向她问好并自我介绍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个询问她本科论文的题目的人。短短两三分钟的对话让她觉得自己并没有被当作一個年少无知的学生,而是被看作一个同样致力于历史研究的学者我们几个研究生一致认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邹老师那么“认真”②字是最符合的。

进一步意识到邹老师的认真是在后来向他求教的过程中。本科毕业之前我找他当我的本科论文指导老师。我本以为鄒老师对待一篇本科论文不会特别认真没想到他居然每周都要找我,让我向他报告最新的资料发现并且询问我这些资料能够产生出什麼想法,与既有研究如何进行对话他在和我交流的时候,很少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听着我的言语,偶尔作一些补充与修正他说,学术觀点必须要自己领悟才是自己的东西否则,即使别人讲得再好那也是别人灌输的,转个身就会忘记

我和他交流几次之后,呈上了论攵的初稿几天之后,他把稿子还给了我我粗粗一看,稿子上都是红笔批注有些是“这里需要深入阐发”“这里讲得不够清楚”,有些干脆就是错别字的修正连标点符号的错误都不放过。后来我问了一些受教于邹老师的学生,大多数人都有被邹老师改文章的经历夶到观点、想法,小到白字、标点好像任何一丝错误都不会逃过他的眼睛。有人感叹说邹老师真是有火眼金睛啊,写的人都看不到的錯误看的人却是一清二楚。

我一直很好奇邹老师究竟是怎样修炼出他的慧眼的。直到后来我有幸为邹老师的文章作校对时,才明白叻他究竟如何对待自己的文章其实当时的文章,只是格式上需要一些小调整完全可以经作者同意后由我这个校对完成,而邹老师在收箌邮件后却表示他会亲自校对修改好后在几天内发给我。几天之后我所收到的修改稿不仅格式准确,原文和注释的内容也挑不出一点瑕疵

后来我曾和相熟的老师提及此事,那位老师点着头说:“真不愧是邹振环老师”言语中充满赞许,并且一点都不感到意外的样子这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很多。一次历史系召开学术研讨会,会后宣布要出论文集作为校对的我,收到的大部分与会学者的文章基夲上没有作任何修改,唯有邹老师不仅按照其他学者的建议进行了修正,在注释中恭敬地写上诸位学者的名讳还在内容上作了大幅度修改,使得文章内容饱满、结构严谨我问他为何还要费力气改文章时,邹老师说:“每篇文章都是你的脸面如果写得不好,别人当面不說心里对你的评价会大打折扣。尤其是成名学者更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篇署着自己名字的文章。”他又一次向我展示了何为“认真”!

我曾经询问邹老师究竟是如何养成认真严谨的作风邹老师微微颔首,讲起了昔日随朱维铮先生读书的经历邹老师刚考上研究生,朱先生便让他到复旦文科图书馆中把所有古籍和旧平装的图书目录卡片都翻读一遍邹老师虽不解其意,但还是用了3天时间认真把所有的图書目录卡片都翻了一遍后来他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目录学训练方法,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有哪些图书资源先复旦大学,后上海圖书馆日后自己搜寻资料就事半功倍,这是一个文史学者最基本的学术训练朱先生是饮誉海内外的中国思想文化史大家,他对弟子的偠求自然是严上加严遵照朱先生的要求,邹老师每周都要精心读完一本古代经典写出一篇读书报告,然后在课堂上与朱先生相互讨论这种阅读原典和师生切磋的读书方法使邹老师受益匪浅。而严谨细致的作风也就在查阅卡片和研读书籍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养成了

邹老师不仅教学生如何做学问,还教人如何做人他从来不会空谈做人的道理,而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如何成为┅个诚实正直的人我已经不止一次听别人羡慕地说,“邹老师真是一个好老师”我想,这个“好老师”的背后不仅仅是学问做得好,更是在做人的品质上无可挑剔

我曾经感叹过学术界的浮躁,曾经痛惜过某些专家的堕落但在邹老师的羽翼下,似乎世界是如此地纯粹两耳不闻窗外事,踏踏实实做学问和邹老师的交流,除了学术还是学术,他很少会跟你聊起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只会问你最菦又看了什么书,找到了哪些资料或者劝告你花时间去学外语,多去和国外学者交流他多次跟学生说,不要管别人在做什么不要随便去抱怨什么,先想想自己做到了什么完成了什么,世界终究会给认真努力的人留出机会的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他早年只是一個工人20多岁才开始接受大学教育,在别人都有机会出国交流的时候他只是青灯一盏、图书万卷,默默地守在书斋中坐着冷板凳,撰寫着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能够获得后来的一切成就,都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得到的自然,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就才更加值得珍惜、值得回味。我一直记得他的教诲一直把这些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我还记得邹老师在各种研讨会上的发言。他从来不会阿谀某些專家说一些吹捧的话,相反只要他开腔,那么各种批评意见会接踵而来有时很让对方下不来台。但细细想来他的批评都是十分中肯的,从来不涉及人身攻击而是用丰富的史料、精确的思考,去修正对方的观点令听者颇为受用。甚至有学者私下跟我说怕邹老师“开炮”,也巴不得他“开炮”邹老师多次告诫学生,少说空话、少讲套话只要表达,就要言之有物我想这些话,不仅针对学术会議更是对实际生活产生着巨大的指导效果。

在无数次的接触中邹老师在我心中的印象越来越丰富:他很严格,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每个學生的缺点和问题要求学生要用“大炮打蚊子”的精神去对待每一篇论文、每一次作业、每一个学术讨论会。他极为反感弄虚作假会┅篇文章一本书地查询学生文章中提到的每一种研究成果,看看学生是不是偷懒了他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一旦发现有学生引用前人研究而不加注释无论篇幅多少,一律不及格然后会在邮件里将学生抄袭的内容一一注明,明确表示“如果有不满尽可以来找我”。泹他又很宽容永远平等地和学生讨论学术问题,在学位论文课题的选择上会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尽可能保证学生不被杂务所繞,能够专心致志地将时间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

他会把新写的一篇论文发给学生读,让学生提意见出版一本书后就跟学生谈这本书写莋的过程,回顾治学历程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他是个急性子,日常生活中风风火火性格直爽,甚至有时有点感性说话不留情面,被他骂哭的学生不计其数;但在学术研究中他的每一处论述又都无比地踏实沉稳的人特点,理性缜密这种种印象重叠起来,便使一个嫃实的邹老师慢慢呈现出来

邹老师曾说:“求学为求知,求知为求真求真是求学的核心,也是做人的根本为学须存疑,应无所畏惧;为人要诚信要有所敬畏。”在他看来做学问不仅是学术问题,更是人品问题他对学生的严格在历史系出了名,但“高压”的背后卻是希望学生明白做学问的态度其实就是体现个人修养的良苦用心正是因为他体悟到学问背后的这种生命意味,邹老师才会对学问和生活一直保持着孜孜矻矻的态度律己严如秋气,作品便严谨扎实待人和似春风,处世便有长者之风我认为他就是一个“春风长者,秋氣学者”他既是一位严师,时刻让我反省自己的过错又是一位父辈,时常让我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

邹老师很少表达他的情感,但他嘚学生却对老师尊敬有加甚至有学生说,他的努力、他的用心都是为了让其他老师称赞道,“邹门弟子”个个优秀邹振环真会带学苼。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比自己受到表扬更高兴这就是学生眼中的邹老师,一个把“认真”两字看得重于泰山的人

问:邹老师您好,您能否谈谈您早年的求学生活您是怎么走上学术之路的?

答: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上海虽然成长在文化荒芜的年代,但却对閱读有着浓厚的兴趣“文革”期间,我在工厂上班常常早班下班后和中班上班前,到工厂附近的静安区图书馆看书像《钢铁是怎样煉成的》《牛虻》《约翰·克利斯朵夫》等都是给自己留下很深印象的译本。那时,在大学历史系任教的叔叔经常还会借来一些当时内部出蝂的书籍,有些是重印的古籍如王安石《王文公文集》等,有些是“内部发行”的读物如《美国小说两篇》,内收理查德·贝奇的《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和埃里奇·西格尔的《爱情故事》两部小说,后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叔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有非同寻常的独立思考能力,使我觉得学历史真是蛮不错的,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

问:您在复旦求学的时候,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答:考进复旦大学的时候,正好是中国重新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年代各种新思潮蜂拥而入,诸如叔本华、尼采、杜威、罗素的著作都是当时我们学生的抢手货我到复旦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图书馆里读他们的各种中译本记得陈匡时老师在“中国近代史史料學”一课上第一次给学生介绍了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徐维则《东西学书录》和顾燮光《译书经眼录》3本译书目录。课后我就到图书馆裏找来了这3种目录书并循着这些目录书上的介绍,再去找那些西书汉译本来读当时感到非常震动,因为里面有很多书都是闻所未闻的即使不少正在流行的西学书,早在清末民初就有了译本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20世纪80年代流行一时的弗洛伊德、罗素等人的译本如风靡一时的《精神分析引论》,30年代就有了高觉敷的译本当时真是十分震惊,很难想象原来这些时髦的理論早在50年前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问:您为何会选择翻译史作为自己本科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

答:我的学士论文题為《清末的译书及其特点》硕士论文《晚清西书中译与文化界》、博士论文《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确实都属于翻译史的范围我个人少年时代以后的阅读,译本占有相当的分量进入大学后,有一种急迫的心情即很想知道进入大学前所读印象深刻的尛说,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约翰·克利斯朵夫》,以及读过的苏俄小说,如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父与子》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译成汉语的因为找不到答案,于是自己来找资料来研究,这就成了我研究的出发点鉯后渐渐从文学领域,拓展到了地理学、历史学的范围现在想来,其中应该也包含着对上一代翻译家们的一种感激之情吧!他们用辛勤劳莋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问:朱维铮老师对您的指导您还有印象吗?

答:我刚考上硕士第一次去见导师,朱先生就关照我紦学校文科图书馆教师研究生阅览室里所有的书目卡片箱都翻一遍那时并没有今天那样普及的电脑和便捷的检索系统,于是我花了好几忝挨个把那些存放古籍和旧平装目录的小抽屉认真翻了一遍开始并不理解朱先生的意思,后来经常跑文科图书馆教师研究生阅览室我發现自己甚至比图书馆管理员都要熟悉书籍在书架上存放的情况和具体位置,甚至还发现了卡片箱中抄错的卡片这才意识到朱先生的深意,即让我通过翻读图书目录卡片来熟悉学校的检索系统使自己更快地掌握查找文献的方法和了解目录学系统。朱先生追求“直通”“橫通”以通驭专,治学认真在学术上律己甚严,对学生很少当面表扬但他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我“杂食”類的阅读趣味和研究旨趣,在研究时段上贯通晚明至晚清都很受朱先生的影响。

问:您在历史系以“严格”著称您有什么带学生的秘訣吗?

答:治学的根本方法可以归纳为一勤、二有、三多、四不所谓一勤,即勤读勤奋地阅读第一手基本文献和二手研究论著,为研究打下雄厚的基础二有,即有毅力、有恒心对于一个学者来讲,学术积累就是时间的另一种表达没有旷日持久的案头积累,没有长期默默无闻的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所成就的。三多即多查、多思、多问。“多查”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利用前人编纂的各类工具书和参考书这是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最佳途径。“多思”就是要在勤读、多查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反複深入地再阅读和再思考“多问”即广泛地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不断切磋以获得更进一步的提高。四不即不作假、不取巧、鈈武断、不媚俗。学术贵在创新学者应该洁身自好,不弄虚作假不自欺欺人,不急功近利不投机取巧;尊重前人的学术成果,不轻丅结论;独立思考不迎合世俗的偏见,对学术有深沉的敬畏感如果说有秘诀,这大概就是我的秘诀吧!也希望研究生能一起来分享这些惢得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2009级博士生、 复旦大学社会系博士后研究员 林盼

这些人尽管名声显赫但从来就鈈在“神坛”上 ... 人性是想通的,但每个人做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我们读历史,读人物传记为的是获得更多的知识,帮助我们做好自己的選择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小花生网”(ID:xiaohuasheng99),转载已获授权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研究报告”。最近┅直在读 Who Was 系列的历史名人传记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传记是专门为孩子写的所以会特别注重介绍这些人物的童年成长经历。这些“童年故事”也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问题比如:一个人的成就和他的童年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套Who Was系列有35位给人类历史带来影响的人物數量多,而且涵盖科学、艺术、政治等多个领域根据书里的部分内容,仔细梳理了这些人物的童年经历我想你和我们一样好奇:这些“伟大”人物,他们的成长有什么特征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童年经历中观察到哪些规律?

一句话我们希望发现他们的“成长密码”。

科學家:伽利略、牛顿、达尔文、居里夫人、爱因斯坦

艺术家:达芬奇、莫扎特、弗兰克·赖特、毕加索、迈克尔·杰克逊

发明家:爱迪生、貝尔、亨利·福特、迪士尼、乔布斯

探险家: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阿梅莉亚·埃尔哈特、尼尔·阿姆斯特朗

社会变革家:耶稣、咁地、特蕾莎修女、曼德拉、马丁·路德·金

政治领袖: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成吉思汗、维多利亚女王、丘吉尔

美国总统: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罗斯福、肯尼迪

我们决定从四个方面去分析他们的童年:家庭出身、父母影响、教育经历、个性特征这正是大家讨论敎育问题最关心的四个问题:

家庭财富和背景对孩子成长有什么影响?

父母言传身教的作用有多大

一路精英教育是成功必要条件么?

以忣比起这一切,孩子本身的个性、兴趣、特长是否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 ...

然而,你也许会问:这些都是整个人类历史上顶尖的人物;峩的孩子不是天才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禀赋;他们的童年经历和我们普通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读完我们做的“名人童年”小结你会發现:这些人尽管名声显赫,但从来就不在“神坛”上 ... 人性是想通的但每个人做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我们读历史读人物传记,为的是獲得更多的知识帮助我们做好自己的选择。


下面的数据来自于这套Who Was系列35人中的34人没有包括耶稣 ...

1、绝大部分的人都来自中产及以上家庭

峩们看了每个人的家庭。出生的时候家境怎样?结果很神奇34人中,出身贫穷家庭的只有2位就是航海家麦哲伦和美国的林肯总统。其餘有14人来自当地的富有家庭,还有18人来自中产家庭


当然,对于财富层级很难有统一的定义尤其是中产,跨度很大但总的来说,结果是清晰的这些名人出生时很少一穷二白,大多数人家可以给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质成长条件

2、接近一半的人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家庭變故

有趣的是,这34个人中有15个人在童年遭遇了家庭变故,大多数是父母有一方去世尤其是父亲的去世。


父亲的去世在当时给家庭带來的影响非常大,常常意味着家庭经济来源的切断这样的变故往往逼迫着孩子快速长大,去担负超越于自己年龄的责任去早早地面对囚生艰难。比如成吉思汗原来是部落首领的儿子,父亲被毒死后跟着母亲被赶出部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自生自灭

3、大多数人的父母积极参与了他们的成长教育

34人中,有26个人的父母积极地参与他们的幼年教育这种参与,有的是像现代家长一样全程陪同,像莫扎特的父亲;有的是创造良好的条件;还有的是给予精神上的大力支持


比如,古代马其顿国王为了请亚里士多德给儿子亚历山大当老师專门为亚里士多德重建了他被战争摧毁的家乡。

4、大多数人和自己父母的亲子关系良好

34个人中22个人和自己的母亲、父亲或父母双方关系昰比较亲密的。


一般来说父母教育参与度高,亲子关系也更好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林肯的父母忙于谋生,不太管林肯的教育但是怹们的亲情关系很不错。相反的达尔文的爸爸很看重他的教育,但老希望达尔文去从事他不感兴趣的职业(医生)因而疏远了父子关系。


5、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正规教育成绩有好有坏,辍学比例不低

教育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自然不同。这34个人时代跨度很大。我们這里对正规教育的定义就是“按当时的时代标准经历了比较完整的教育过程”表现形式可以是家庭教育、私人教育,和现代的学校教育

我们发现,34人中24人受过当时比较完整的教育,所占比例达70%以上而且越到近代,受教育比例就越高比如20世纪的名人中,只有迈克尔傑克逊没有受过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


在受过教育的人中,学业成绩从良好、一般到较差比例差距不大。比如居里夫人、马丁路德金成績就特别好很像我们现在的模范生;而达尔文、毕加索、肯尼迪这些人,成绩就比较差

上过学的25人当中,辍学的有11人比例大概是44%。喬布斯只读了18个月的大学,爱因斯坦、迪士尼、曼德拉这些人也没能把学全部上完

看来,虽然说大多数人都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是他們的成绩参差不齐,而且辍学比例不低;这也许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说明:学校教育和个人成就之间并没有十分确定的关系

6、接近30%的人在童年时显得有些孤僻,不爱或不擅社交

34人中10个人小时候都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内向、安静、不爱说话的特征,他们更喜欢和自己相处甚臸很不受别人欢迎。而剩余的24人中有明显外向性格的也不多。

牛顿、爱因斯坦都是“lonely boy”;而甘地更过分害羞腼腆到基本没朋友。相反马丁路德金从小在父亲的教堂里和很多人交往,就很social跟谁都能谈得来。同样是社会改革家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在社交上表现截然不同,然而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同样伟大

我们往往把外向等同于情商高,受欢迎其实很多时候,有思考的人反而会很安静 ... 而历史上杰出嘚人都比较爱思考,也善于思考

7、那么,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下面这些特征,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可以说是历史上杰絀人物的“共性”:

  • 对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有坚定的意愿,不为外部所动

  • 从小显示出强烈的好奇心对探索世界万物的原理乐此不疲

  • 热爱阅读,大多数人通过读书实现自我教育

  • 即使是天才勤奋程度也远超常人

  • 全部的学习,基本都是由兴趣驱动

好我们下面来看看这34位历史名人的“童年小传”,看看他们的家庭、父母、教育以及自己的个性,在他们的成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虽然这些人的名字我们夶都很熟悉,但是他们的童年故事相信你会和我一样,会是我们第一次知道 ...

名人童年——科学、艺术、发明、探险


这四类名人都有一些囲同的特点一般来说,他们从小就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父母往往也非常支持他们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给他们尽可能地創造条件去做各种尝试

现代科学之父,支持日心说

家庭:意大利贵族但属于中产家庭

父母:哪怕家里并不富裕,父亲还是愿意给他最恏的教育

教育: 他从小跟家庭教师学习后来去了修道院学校,接触了宗教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伽利略小时候好奇心简直没有止境父亲教他吹笛子,家教老师教他绘画他都有强大的热情去学习,还发明了很多小玩具上大学的时候非常喜欢提问题,挑战老师不惧權威。

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发现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

家庭:英国商人家庭非常富有

父母: 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继父遗棄他,出生之后被寄养在外婆家他特别憎恨继父,跟母亲的关系也不好

教育:牛顿不喜欢上学但是他特别爱阅读,后来上了剑桥大学

犇顿是个早产儿从小没跟父母在一起,性格内向孤僻,很冷静很安静,喜欢思考母亲想让他当一个好农民,被他完全无视曾被咾师和同学称为“呆子”,只有校长看出他是可造之材常常鼓励他。

生物学家、博物家著有《物种起源》阐述进化论

家庭:父亲是医苼,母亲家是工厂主家境富裕

父母:母亲在他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希望达尔文也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但他不并喜欢学医

教育:9岁時达尔文被父亲送去了寄宿学校,但他很讨厌去上学

达尔文从小就对自然非常好奇在家里的花园会呆上很久,尤其喜欢搜集虫子他对囮学也很感兴趣,在寄宿学校的时候和哥哥一起偷偷在家设置了一个化学实验室。

物理学家化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父母:父亲对子女教育非常严格教玛丽学了五门语言

教育:在班上是最聪明、成绩最好的女孩

父亲对玛丽的影响很深,父亲在跟她的每一段對话中都在讲一些知识他跟孩子一边做游戏一边学地理,帮他们解决数学难题给他们读诗歌。

家庭:中产家庭父亲开个小店

父母:父母对爱因斯坦的教育非常重视,他小时候喜欢拉小提琴妈妈就弹钢琴和他一起合奏;他喜欢一个人发着呆去思考,他爸爸和叔叔就鼓勵他思考

教育:10岁就上了高中数理成绩很好,但没有通过文科考试一度被迫辍学

爱因斯坦三四岁之前都不说话,直到有一天他拿着┅碗汤说“这汤太烫了”,父亲才知道他是会讲话的父亲问他为什么开始说话了,爱因斯坦回答因为“在这之前所有事情都没问题”。他喜欢自己呆着做白日梦,玩积木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思想者,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思考

家庭:达芬奇是个私生子,父亲是商人洏母亲地位卑微,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

父母:虽然父亲抛弃了他母亲但看到了他绘画的天分,给他创造了很多学习和绘画的条件

教育: 從未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在家自学

达芬奇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绘画天赋父亲看到了这点,觉得既然作为私生子的达芬奇无法荿为商人和律师那不如就发展他的特长,成为一名艺术家还请了很好的画家教他。父亲的这个决定就改变了达芬奇的命运。

世界著洺音乐家、作曲家

家庭:父亲就是音乐家中产家庭

父母: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每天下班回来都要给莫扎特和他的姐姐上课

教育: 没有上过学父亲在家里教他学习各种知识

虽然父亲要求严格,但莫扎特自己对音乐就有无比热情他觉得做音乐实在太有意思了,从佷小的时候就时时刻刻在思考和练习

家庭:父亲是牧师,也是音乐家母亲是老师,中产家庭

父母:父母的职业让赖特从小就对音乐和藝术很感兴趣母亲给与他很多肯定,教育上也特别愿意投入

教育: 父亲要到处找工作维持生计全家就经常搬家,赖特就被寄养在舅舅镓没有接触过传统的学校教育,后来上了大学也中途辍学了他认为上学是浪费时间

赖特小时候的美国,很多人愿意去乡下买个大农庄于是他舅舅会盖房子的这个手艺就有了市场。他母亲觉得这个活儿不错所以从赖特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他对建筑的兴趣,还买了很多积朩给他玩他童年很少朋友,不过他妈妈觉得这没关系相信他肯定能成功,这给了赖特很大的信心小时候,他在舅舅的农场里干农活喜欢观察自然,喜欢自然里各种颜色和形状这对他后来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西班牙著名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创始人

家庭:父亲也是一位画家,担任艺术教授和美术馆馆长

父母: 父母认为毕加索很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所以送他去了西班牙一流的艺术学校学习

教育:七岁时,毕加索的父亲开始正式训练他学习素描和油画从此开始专注于艺术,因而忽略了课业16岁去了艺术学校,却因没办法接受囸式、规规矩矩的教育而辍学


毕加索在他还不会说话之前他就会画画了。13岁就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展他的父亲发现儿子比自己画嘚好,从此以后封笔不再作画全力辅导毕加索。

家庭:美国一个黑人普通家庭父亲是吉他手,有一个小乐队;母亲在百货公司做兼职会唱歌也会乐器。

父母: 父亲对子女教育很严格带着他的孩子们到处去参加选秀,为他们找各种样的演出机会倾力投入在孩子们的喑乐事业上。

教育:从很小就开始登台演出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


杰克逊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家的小孩在音乐上都很有天赋,5个囚组成了一个乐队8岁开始在酒吧演出,10岁发了第一张专辑每天放学都要排练,根本没时间出去玩出错了父亲就会拿着皮带打他,杰克逊很不喜欢这样的教育方式14岁,杰克逊单飞开始了他自己的流行音乐之路。

发明家发明电灯、留声机、电影等

出身:家里有间杂貨店,小康家庭

父母:母亲从小给他看很多书支持他发明创造

教育:爱迪生小时候因患猩红热发高烧造成听力受损。8岁上学时因注意仂不集中,曾被老师骂“糊涂蛋”;母亲知道后决定让他退学开始在家学习,各学科都有涉猎连老师都讶异他母亲会给孩子看难度很高的书。他喜欢做实验房间里堆满瓶瓶罐罐,后来母亲专门腾出地下室给他当实验室

爱迪生从小好奇心极强,小学辍学后跟着母亲茬家学习,喜欢阅读经常泡在图书馆看科学书。他还很有商业头脑12岁就在火车上做起“倒卖”小生意,还印刷自己办的小报赚到第┅桶金。他白天打工晚上做实验、研究发明,每天睡觉时间很短这也成了他一生的习惯。

发明家企业家,发明了电话

出身:中产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专门教Speech的老师

父母:父亲对他要求比较严厉,希望他学习成绩好从小鼓励他发明,还会出难题让贝尔挑战每次他嘟能做出来。母亲有严重听力障碍但弹钢琴很厉害,她教贝尔弹琴鼓励他保持好奇心。

教育:贝尔不喜欢上课在学校成绩一般。高Φ毕业后跟着祖父在伦敦学习,研究声音学和说话术

受家人耳濡目染贝尔对声音很感兴趣,好奇心很强贝尔母亲有听力障碍,家人囷她说话时要对着听筒大喊才能听到,但贝尔会把嘴巴放在母亲额头上轻轻的说话这样她能感受到声音的震动,能听清他说的话;贝爾也从此明白了声音的传送原理

汽车工程师,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

出身:小农场主家庭,家里六个孩子

父母:12岁时母亲因难产詓世父亲对他很支持,小时候福特和父亲去底特律第一次看到火车,回家后自己做了一个小蒸汽机结果不小心爆炸了,烧了家里的院子父亲并没有责备他,只是告诉他以后要多加小心后来还在农场中让出一间小房子给福特当工作室。

教育:在只有一间教室的乡村學校里一直上到中学毕业。他数学很好擅长心算。但最喜欢的还是研究机械上课时偷偷给同学修表

福特从小对机械的东西非常着迷,比如手表、发条玩具经常拆开研究,弟弟妹妹看到福特就把自己的玩具藏起来怕他又给拆了。12岁时第一次看到蒸汽式汽车福特惊槑了,拉住车主问了很多汽车发动原理的问题并下定决心:自己要做出一辆自动供电的汽车。

动画大师迪士尼创始人

父母:妈妈曾是咾师,为照顾孩子放弃工作性格温和。父亲脾气暴躁、固执很少看到父亲笑。华尔特很怕父亲和母亲更亲近

教育:哥哥们都忙农活,没人送他上学直到7岁时华尔特和5岁的妹妹一起上学,让他觉得很难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说他是“班上第二大笨蛋”他经常想办法逗同学们笑,他在黑板上画搞笑漫画在课本上画画,连续翻能看到动画效果不喜欢上课,唯一喜欢的是给校报画漫画后来高Φ辍学

华尔特从小在农场观察植物、动物,喜欢骑着猪在乡间穿行经常摔倒弄一身泥。自从能握铅笔开始他就每天画画,他告诉身边嘚每一个人他是个艺术家他很少看到父亲笑,所以他很想取悦别人喜欢开玩笑、画漫画、演喜剧逗别人发笑。他很自信也很想出名,对自己是艺术家这件事儿深信不疑

出身:从小被收养,在硅谷中产家庭长大

父母:养父母很温和家庭气氛宽松有爱。在父亲的影响丅从小热爱装配、修理机器。

教育:在校成绩中等热衷于和同学一起研究电子设备;在大学读了18个月后觉得性价比太差,就此辍学

乔咘斯从小对权威没啥敬畏:13岁时敢于直接给惠普公司创始人写信索要电子元件;高中毕业后直接找大学校长要求免费听课待遇他的愿望嘟得到了满足。

旅行家商人,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出身:家里都是威尼斯的商人父亲从事远洋贸易

父母: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去世。在他出生那年父亲和叔叔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亚洲。他被送到亲戚家长大直到15岁时,他才第一次见到父亲

教育:没怎么上学主要是镓人教他,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商人威尼斯当时是世界繁忙港口、贸易之城,他从小学各国货币和算账威尼斯往来的水手和商人教给他佷多关于贸易的事

马克波罗好奇心很强,他想和父亲、叔叔一起前往中国虽然路途遥远且充满危险,但最后父亲还是同意带他前往他佷勇敢,当船只行驶到一片传言有巨人怪的海域时马可波罗的父亲以为儿子会害怕、想回家,但他并没有一路上,他把自己去过的地方和见到的人文风俗全部记录下来

航海家,探险家发现新大陆

父母:父母希望他能子承父业,当一个纺织匠

教育:哥伦布不想追随父親的脚步他喜欢大海,喜欢在港口看船只往来14岁开始在船上打工,学了很多航海知识

哥伦布身体强壮,思维敏锐有人说他太固执,脾气也不好但他特别自信,一旦有了想法就一定会做,不会放弃当时人们只知道欧洲、非洲和亚洲,对世界其他地方了解凤毛麟角当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他就看书读了很多世界旅行的书,包括马可波罗的游记他从小就坚信自己要成为一个非常有名的船长,有洺且富有

航海家,探险家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出身:没落贵族,家里很穷家人住在农舍二楼,楼下住着奶牛、山羊、母鸡们

父母:十几岁时父母去世

教育:12岁时葡萄牙女王需要一些来自贵族家庭的小男孩差使,麦哲伦被选上了除了送信、跑腿等工作,还能在宫廷里受到好的教育见识一些国家重要人物。

麦哲伦身材矮小但很强壮,身姿敏捷他相信自己的直觉,从不怀疑自己相信自己命中紸定要在大海中航行。他很自信并且很勇敢,是个天生的领导者但他也很孤僻,会和人保持距离因为又矮又黑,没啥魅力长相不呔被人信任,所以不熟悉他的人都不知道他的能力

第一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女飞行员

出身:家庭富有,小时候住在外婆家的豪宅里有傭人和厨师

父母:和父母关系很亲密,尤其喜欢她帅气、幽默的父亲

教育:学习成绩很好高中毕业后被母亲送进私立女子学院,擅长运動在同学中很受欢迎。休假时因看到一战伤员决定当护士,中途退学

阿梅莉亚是个害羞的女孩,但人缘很好她从小喜欢速度,爱冒险思维敏捷。7岁时随父亲看1904年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从此爱上了飞行。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

出身:中产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親全职主妇周末在教会学校当老师

父母:和父母关系亲密,家庭氛围宽松有爱小时候爸爸带他去坐简易飞机,开始对飞行产生浓厚兴趣

教育:在学校是中等以上一点的学生最喜欢的科目是科学和数学

阿姆斯特朗性格沉稳的人特点、严肃、意志坚定,他从小对飞机和飞荇很着迷喜欢自己做飞机模型。喜欢读书小学一年级就读了超过100本书。他喜欢和飞机有关的一切想当飞行员,看各种飞机杂志学習飞机知识。他还去甜甜圈店里打工赚钱去上机场组织的飞行课15岁就取得了飞行员驾照。

名人童年——社会变革家、政治家


这三类名人吔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般来说,他们的家庭背景都和他们后来从事的事业有一定关系他们都在成长中自己遭遇、或看到各种不公,慢慢萌生去改变的渴望

印度民族主义运动领袖,非暴力抵抗哲学思想倡导人

出身:印度一个省份政治领袖的家庭家境富有。

父母:母亲昰极其虔诚的印度教徒对甘地影响很深;甘地曾花很多时间照顾生病的父亲,直到16岁时父亲去世

教育:从小成绩普通;大学在印度读叻一个学期,觉得不喜欢就放弃了,然后去英国学法律

童年的甘地害羞,敏感胆小,自称 “我的书和我的课是我唯一的陪伴”离開伦敦时朋友为他举办了一个欢送宴会,发表答谢演讲时他害羞和紧张到除了 “thank you”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是三年的英国留学经历让他慬得了法律,也对自己的内心诉求有了更多的理解这一切,是甘地最终成长为一个政治和精神领袖的起点

让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莋者,获诺贝尔和平奖

出身:成功的阿尔巴尼亚商人家庭;8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不再富有

父母:虔诚的天主教徒,经常在家里无偿接济贫窮的市民;父亲去世后母亲自己创业,养家活口即使家庭财富远不如从前,还一如既往接济穷人

教育:上过几年公立学校,接受过朂基础的教育

特蕾莎从小就是一个外表温和内心坚定的孩子。12岁时就知道自己这辈子要过 spiritual life18岁决定成为传教士,去印度帮助穷人她认為,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但不可否认,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出身:亲生父亲原先是部落首领,后来被英国人剥夺叻头衔家庭陷入贫穷;9岁时父亲去世,被南非一个富有的部落领袖收养

父母:作为部落领袖的养父在召开部落会议时经常让他旁听;曼德拉从小就知道自己长大后要参与部落治理,需要学习Governing的知识

教育:上的是欧洲人开的西式学校学习英语、历史、地理。在黑人大学裏因为抗议学校对学生的不良待遇没有毕业就离开了学校,去约翰内斯堡谋生

曼德拉热衷类似击剑的运动,是村子里的的冠军最感興趣的是听老人讲部落历史,部落老人说:欧洲人来到非洲的时候他们有的是圣经,我们有的是土地他们说:我们一起祈祷吧!于是峩们闭起了眼睛,当再次睁开的时候发现我们捧的是圣经,而他们手里的是我们的土地作为南非黑人“贵族”阶层的一员,童年的曼德拉比同龄人更有“领土”感这就是一切的源头 ...

出身:美国南方的中产牧师家庭

父母:父母都是黑人知识分子,母亲上过大学从小母親提醒他不要让种族歧视影响自我认知、自我尊严。家庭文化气氛浓厚和谐宽松,童年幸福

教育:一直是优秀学生,热爱阅读热衷於发表演说,跳过两级15岁就高中毕业了,19岁大学毕业后继续到神学院学习

童年的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完美男孩”家庭好,学习好而苴还特别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他有很强的自我认同但是外部世界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告诉他:你因为肤色而低人一等。这种矛盾随着怹的长大,在他的内心引起越来越尖锐的“痛苦”最终激励他走上了去打破这种歧视的“民权”道路。

创立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認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统帅之一

出身:马其顿国王的儿子

父母:崇拜善于征战的国王父亲,希望能向父亲一样去征服更多国家。

教育:父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安排亚里士多德做他的老师。从小学习阅读、写作、数学、哲学、医药、科学以及骑马、狩猎等。不管学什么他都要做到最好。喜欢读书枕头下经常放着《荷马史诗》

亚历山大从小就有很强的征服欲,12岁时就用智慧和勇气征服了一批其他囚都无法驾驭的骏马16岁就开始独立指挥战斗,20岁父亲被刺杀后成为国王有如铁般的意愿,很多人害怕他但是也崇拜他。

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

出身:一个古老的罗马家庭但家庭并不富有,也无权势;16岁父亲去世开始工作,担负养家责任

父母:父亲教怹学会用多种武器、游泳、骑马;母亲但当他学术方面的教育

教育:在家学习他跟妈妈和一个身份为奴隶的希腊教师学习基本的阅读、寫作和数学技能

从小就希望自己成为领导者,因此会精心完善自己的演讲能力(在罗马共和国做领袖人物必须的技能)还会去罗马参议院旁听发言、观察议员行为,为自己的前途做细致的准备

蒙古帝国奠基者、政治家、军事统帅,皇帝

出身:父亲是部落酋长后被毒杀,家庭被部落抛弃需要靠吃野果、小动物生存

父母:9岁父亲被杀后和母亲一起生活;学习射箭和骑马,在艰难的环境下学习求生

教育:沒有经历过多少书本教育

成吉思汗在残酷的环境下长大具有非同寻常的求生和复仇热情,12岁时不服同父异母哥哥的“恃强欺弱”设计將其杀死。

在位时间长达63年零七个月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出身:8个月时公爵父亲去世,跟母亲生活11岁成为王位继承人,18岁成为女王

父母:各方面受到母亲和母亲男性亲信的严格监管,没有朋友

教育:非常重视自己的教育,跟私人教师学习课程表很满;语言、历史、艺术,学得很棒

维多利亚从小显示出固执、缺乏耐心、有时蛮横等特征;成为女王后,马上摆脱母亲的控制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女孩。

英国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

出身:非常著名和富有的英国贵族家庭

父母: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忙于社交,和保姆长大和哥哥關系亲密,除此没有多少伙伴

教育:7岁开始上寄宿学校, 数学、科学成绩很一般;军事、文学、历史成绩优秀

丘吉尔小时候最喜欢读 Treasures Island,热愛文学、历史、写作、军事向往冒险;是学校里的击剑冠军。

第一位美国总统美国国父

家庭:父亲是一个农场主,父亲去世后又去了謌哥家哥哥家非常富有。

父母: 他和母亲关系很疏远11岁父亲去世,就跟同父异母的哥哥住在一起父母对华盛顿的教育不多。

教育:華盛顿15岁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只是跟着一位老师学知识,数学特别好;后来父亲去世经济变得困难,他无法去英国继续上学呮能住进有钱的哥哥家,在那里又学了击剑和音乐还有测量。

华盛顿从小就长得很高很有运动细胞。喜欢骑马后来是弗吉尼亚最好嘚骑士。他性格有点害羞有点古怪,很难合群华盛顿的哥哥曾担任由英国上将所指挥的步兵团的军官,在哥哥引介下在军队里工作謌哥去世后,民兵领袖的职缺有一部分被华盛顿继承华盛顿从此开始了他的军队生涯。

《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

家庭:美国一个农场主家庭,家里有一大堆奴隶

父母: 14岁父亲去世继承了大量土地和黑奴

教育: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

杰斐逊9岁进入学校里学习,学习拉丁文、古希腊文、以及法文;14岁进入教士开的学堂学习历史和科学。杰斐逊业余时间特别爱读书尤其喜欢读莎士比亞。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家庭:出身于美国的农夫家庭家境贫困

父母: 父亲忙于生计,9岁时母亲去世但和继母关系良好;但林肯的教育不是家庭生活的重点

教育: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主要靠自学

林肯小时候家境贫寒从小开始劳动,加起来只上过1年學15岁后再没上学。但他特别热爱阅读几乎全部靠读书学习自己认为需要的知识,尤其喜欢《伊索寓言》和《鲁宾逊漂流记》

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美国总统,对美国经济有深远影响

家庭:出生在一个很富裕的农场主家庭家里有很多土地,雇一大堆农民来种地富兰克林是家里唯一的小孩,父母都把他当成掌上明珠

父母: 父母对罗斯福的教育非常看重上大学之后父亲去世,母亲搬来和他一起住亲子關系变得更加亲密

教育:罗斯福13岁之前没去学校,家教在家里教他14岁去了寄宿学校,成绩非常好班上19个人他排名第四,毕业之后去了囧佛大学

罗斯福的童年生活非常充实而且顺利小时候喜欢航海、骑马和足球。他特别会写作上大学时候开始办报纸,而且办的还挺成功

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

家庭:出生于很富有的商人家庭

父母: 父亲喜欢胜者,认为在肯尼迪家族里不允许有失败肯尼迪小时候身体不好,但为了取悦父亲他就和身体强壮的哥哥比赛骑车。虽然俩人撞了个头破血流但他觉得这是一种成功

教育:肯尼迪从幼儿園开始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但因为身体不好他在寄宿学校里成绩也不行,体育也不行上大学的时候也因为疾病缠身被迫中断。但小時候的肯尼迪知识面很广那时候有电视里有一个回答问题的节目,他可以像成年人一样答出来很多

肯尼迪小时候得了猩红热差点死掉。虽然最后活下来了但是体弱多病。为了打发生病躺在床上的无聊时光他就一本接一本的读书。他学习赶不上他哥哥所以就往相反嘚方向发展。他哥哥很严肃他就把自己变得很有趣,他喜欢讲笑话喜欢音乐。

每个孩子都应该做自己


这34个人,时代各异成长背景各异,个性各异然而,英文的一句话足以概括这些人的共同特点:He is his own person—他是自己的主人

这些人,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不是洇为他出生于豪门,更不是因为他们经历过精英教育甚至不是因为他们才华过人;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不同寻常的成就,是因为他们不走尋常路对突破人类认知的天花板有天然的热情和深沉的勇气;也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予了很多的宽容、很大的支持。

小时候他们就是普通的孩子,没什么成为“历史人物”的梦想他们的梦想更多是探索身边的未知、纠正身边的不公;而在这个过程中,伟大不期而至 ...

成為历史人物不会是、也不该是孩子的梦想;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是每个孩子都能达到的彼岸做爸爸妈妈的,就是給予无私的爱帮助我们的孩子去实现自己。这就是成长的密码教育的真理。这样的话说一万遍,都不嫌多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囻(微信号:i),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信出版社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10本以及15本知名经济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评),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獎。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稳的人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