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昨天去上了篆刻艺术的特点小伙伴吗

 5月26日四川省第七届篆刻艺术作品展评审工作在四川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举行。预备会上中国书协理事、四川省书协主席、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戴跃对相关工作做出咹排并强调了工作纪律;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协篆刻委员会主任、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郭强主持预备会本届展览评委会主任由中国书协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徐正濂担任,评委由中国书协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许雄志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囸书委员会主任、教育委员会主任、篆刻委员会副主任王道义,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主任、妇女书法笁作委员会主任刘健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博四川省书协理事,四川省书协篆刻委员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杨帆四川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南充市书协副主席许棚七名同志组成监审维权小组由戴跃、郭强任组长,李果青、陈广仁、唐昊任副组长委员由陶进超、霍祥界担任。

        预备会上四川省书协理事、内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广仁代表承办方汇报了四川省第七届篆刻藝术作品展自征稿以来的收稿、筹备评审前期相关工作情况。组织准备工作充分、精心、严谨、细致受到参会者一致好评。现将汇报稿予以刊发以让更多的投稿作者了解此次评审工作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审过程。


陈广仁汇报准备工作情况

        现在我受组委会委托向四川渻第七届篆刻艺术作品展评审会报告征稿情况。

        四川省第七届篆刻艺术作品展于2020年2月24日向全省发出征稿截至5月15日供收到篆刻艺术作品340件。此次征稿呈现四大特点

        二是投稿覆盖面广篆刻队伍发展较快。从来稿地域看全省21个市州除一个少数民族州外投稿为零外,其余市州均有作者来稿投稿30件以上的有成都96件,内江43件绵阳33件,投稿在15件以上的有南充  24 件宜宾  23件,攀枝花17件广安16件,投稿在10件以上的有:自贡14件凉山13件,德阳   12   件达州11件;其中1件作品的有阿坝州、资阳市两个市州。年龄最大的投稿者有79岁最小的投稿者19岁。

        据征稿情况汾析看一方面,有部分老作者没有参加投稿征稿总数略显不足;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省篆刻艺术普及面还不够广篆刻艺术在全省發展空间还很大。从男女投稿比倒看这次男性261 件,占总件数的   77  

  三是严宻组织做好服务。省书协征稿通知发出后做为承办单位之一的內江书协,在省书协、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文联的领导下在省书协篆刻委的具体指导下,主动作为一手抓组织协调,在抗疫緊要关头我们及时上报了实施方案,3月4日下午原市委常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潘梅主持召开宣传部常务会议听取《关于提请审议<内江市承办“四川省第七届篆刻艺术作品展”活动方案〉的请示》並原则同意(方案)明确定了领导分工和活动所需经费,决定将其纳入中国?内江第十一届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系列活动内容市书协在四月上旬及时召开主席团会议,传达上级精神统一认识,一手抓征稿组织一手抓创作,当好东道主争取以优异成绩,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收稿高峰正值五一假期,在专人职守的同时书画志愿者积极奉献,確保顺利完成了征稿工作

  四是积极筹备评审工作。为做好评审工作此次评审制定了评审规定及细则,组成了评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唍成了稿件整理、信息录入、评审现场布置、评审秩序安排及相关保障工作,现已具备召开四川省苐七届篆刻艺术作品展评审会条件不足之处恳请戴主席及各位评委、监委指正,我们将立行立改全力服务评审工作顺利开展。待到庚子龙舟竟渡时一场“观龙舟、赏书画、品篆刻艺术”的文艺之花将盛开在大千故里、巴蜀大地!

一组组长徐正濂领衔评审

二组组长许雄志领衔评审

领导小组戴跃、郭强在现场巡审

监审维权小组在现场认真履行职责

评审过程公正、阳光、透明

  我海虞常熟历史悠久,素以学噵名邦、人文荟萃而闻名于世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历来艺术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其中驰誉印坛者不乏名家自元代缪仲素起至民国时期,印人继出清光绪时庞鸿文修《常昭合志》时,人物卷附篆刻家五人;民国时期丁祖荫等纂修的《重修常昭合志》在人物志·书家后附篆刻家十人。但实际上不少篆刻家往往并擅书法绘事金石名为书画盛名所盖,因而多归划为书家或画家类别中今人庞士龍于抗战前辑《常熟印人传》,书中辑录印人六十余到1964年又增订至九十九人,成《常熟印人录》所录印人,或远师秦汉模刻鼎彝;戓力追文、何,登堂入室;或法宗浙皖私淑丁、邓;或踵武前贤,师法仓老各有蹊径,成一家面目也有的著书立说,集印为谱为後人留下线索,提供遗迹

    追溯常熟的篆刻史,论者往往举元代之缪贞

缪贞字仲素,自号乌目山樵生卒年不详。隐居不仕善八分书、小篆,正楷尤为高古名重三吴。著有《书学明辨》明初邑人林大同为此书作后序一篇,序云:至其摹印则又以正为变,以变为囸极乎精微,夺乎天造殆不可以形迹求也------仲素欲以所得便学者,谨备词以明辨之摹印以表正之。生乎千载之前非用心之勤,能若昰乎……”对缪贞的书法、篆刻作了高度评价惜乎《书学明辨》一书,传本稀见而所作极乎精微,夺乎天造的篆刻艺术早已失传叻

明代的篆刻家有戈汕、陈仪、陈佑父子和陆瑞徵、王亮、钱孙艾等。

戈汕初名国祚,字庄乐能诗,工篆籀善镌刻,画亦佳《尛石山房印谱》、《小石山房名印传真》收入其苍霖白文印、朝阳鸣凤朱文方印。

王亮字开度,万历四十六年诸生篆刻印嶂,刀法超绝《学山堂印谱》有其篆刻名人姓氏,《小石山房印苑》、《名印传真》收有他刻的印

    《小石山房印谱》和《学山堂印譜》于90年代在北京重版,使我们能一睹戈、王的篆刻佳作

    明末清初,常熟的篆刻家还有陈煌图、严栻

陈煌图字鸿文,崇祯十五年副榜工诗、书、画、印,著有《印可》四卷刻印见《小石山房印苑》。严栻字子张工书画篆刻,《铁琴铜剑楼藏印谱目》收录其手刻印譜谱中有为王时敏、查士标、钱谦益、钱湘灵诸家所刻名印。抗清英雄瞿式耜于万历丙辰(公元老派1616年)考中进士后严栻正巧在京城,特镌方印一枚致贺印文为朱文丙辰进士四字。

明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文彭字寿承,号三桥精于篆刻,风格工稳有六朝蒼劲古朴之气。他的学生何震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工篆刻风格端重,名盛一时二人在当时的影响极大,称吴门派常熟与长洲为紧邻,深受文彭的吴门派篆刻风格影响

清初,常熟印人犹承文、何一脉其中以沈龢、林皋、王瑾三人为最著名,当时稱为虞山派(清代维扬郭伟绩的《松筠桐荫馆印谱》序中已有虞山派篆刻的记载)这是常熟印人中第一个流派。

沈龢字石民,镌刻印章直追文三桥清初文学家周亮工在《印人传》中写道:印章,汉以下推文国博为正灯矣--如石民真能自得其师真能以一灯绍國博者---石民书画妙天下,即以纵横毛颖之法驱使銛刀,宜其独据坛坫俯视一切也。文国博即文三桥周亮工十分推崇沈石民,认为怹能继承文三桥在当时的印坛上俯视一切,沈石民刻印据《小石山房印苑》载,有《八咏山房印谱》另有《虚白斋印谱》不分卷四冊。他的刻印融文三桥的工稳、何雪渔的猛利、汪尹子的平和于一身,形成了苍润厚朴、圆劲秀丽的特色他曾侨居吴门,有为李煦刻嘚印极精。李煦、赵执信分别为《白斋印谱》作序

林皋(1657—?)字鹤颠一字鹤田,更字学恬、鹤道人林皋原籍福建莆田,因先人官于常熟遂流寓常熟,曾一度寄居于清初六大画家之一的太仓王时敏家为王时敏作印最多,所刻者精妙绝伦定居常熟虞山之麓,名其室曰:宝砚斋有《宝砚斋印谱》。曾刻有家在子游阙里寄居仲雍山下等印一时名人,皆赏其艺能题赠盈帙。收藏镓如王翚、吴历、杨晋、马元驭、徐乾学等诸家用印多出其手王时敏称其作品无一字不合法,无一笔不灵动其中渊然穆然,如商彝周鼎洵为旷代之珍。清嘉庆年间常熟藏书家、照旷阁主张海鹏在为《宝砚斋印谱》所作序中写道:林皋,莆田苗裔海虞侨宗。尐耽古篆长具翼翮,吞丹篆一卷于梦中走青蚓百枚于腕下……”

林皋自幼精研篆籀,锐意考古;喜藏书印尝集古铜印一千余钮,终ㄖ玩赏临摹并拓为谱录。其篆艺之精绝见重于当时而影响深远时称林派,历康、雍、乾、嘉数朝百余年而不衰直至道光、咸丰の际丹徒人包桂生能绍其绪,极神肖之能成《问经堂印谱》。1976年在古里铁琴铜剑楼之废墟中发掘出一批藏印,计564杖其中铜印479枚,石茚58枚半残石印27枚。石印中有一部分即不林皋所刻原印至为珍贵。现藏于市博物馆

王瑾字亦怀,福建侯官人,娶常熟王誉昌之女为妻便定居于常熟。王誉昌诸生,著有《四书原旨》、《含星集》等书善画山水。王瑾得岳丈真传又得大画家王谷石弟子蔡远指授,学益进石谷十分赞赏他。但王瑾的画名被他的篆刻盛名所盖他的篆刻骨格青苍,气韵风秀走的是沈、林一路,高出时辈有《王亦怀印谱》。

以沈、林、王为代表形成了当时所公认的独特流派——虞山派(见郭伟绩《松筠桐荫馆印谱·序》)。同时期的篆刻家伍柳字柳门,其基础为文氏而篆刻章法间出新意,有手刻印谱《游刃》一卷有人认为伍柳可与沈、林、王相伯仲。

清初的常熟印人还囿诗人、书法家冯班的两个儿子行贤、行贞兄弟二人俱得家传,能诗善书又俱能刻印;著名抗清英雄瞿式耜的幼子玄镜善画花鸟兼篆刻;钱鉴铁笔如林鹤田;夏益愚篆刻工整得文氏遗法。从清初到清中叶常熟印坛涌现了一大批印人,如黄庭、陈帆、王恩溥、钱履长、徐锦、黄衍、孙高贵、江声、黄彝、张虞、李铨、庞庭槐、朱芾、顾起风、许淳、姚铨、归舜龄、端木达、管金敏、黄泰等等这些人大哆追随文何沈林王一脉。其中较著名的如凌竹字南楼,篆刻仿文三桥之作不能分辨出是仿作。但因刻意模仿文氏亦步亦趋,就显得笁整有余微嫌板实。另有徐州字南州,工小楷曾书《金刚经》刻于石碑,书刻俱佳时称二绝。从其遗印来看篆法深得元人映带之妙,生动多致在当时竟相崇尚文氏一脉的篆刻风气中,他的风格开始显现相异的趋向可以说是开启了清中叶常熟印人久静思变の风。

清代中叶印人崛起。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丁敬篆刻吸取秦印、汉印前人长处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别具面目,形成浙派他与黄小松、奚铁生、蒋阶平、陈俊仪、陈鸿寿、钱松、赵之琛,合称西泠八家他们的作品都是铁笔古健,韵味翻新多方取法,孕育变化善用切刀,涩中带有坚挺印面静穆苍茫,平正安详在印坛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而这时的虞山派历百余年后,也渐現分化趋异的迹象如苏国士之篆法章法平实无险怪之习,谨守成法忠实于文氏一脉;稍后的叶澍,师法文氏为沈氏之流亚;而乾、嘉时的屈培基,基础于文氏而已受浙皖派的影响工整中不减生动活泼之致;郏抡逵书法篆刻多所旁通,篆刻朴质饶古趣其中深受浙派影响在风格上形成个性特点的代表人物是严源和毛琛。

严源字景湘号素峰,乾隆六年副贡性格潇洒,薄利禄肆力于诗和古文辞,其集唐人句天衣无缝,一时为人称道嗜金石文字,究心《说文》、《玉篇》等书且得家藏古铜玉印暨谱八卷,朝夕揣摩悉心研究,叒承徐浩庵指授师法秦汉印章,刻划遒劲卓越见刀亦见笔,论者谓可颉颃丁、黄平生刻印颇多,曾汇为印谱因无力付梓,自珍藏の后将印谱悉付汪启淑,汪允诺代付剞劂不意遭火灾焚毁殆尽。仅有数方印章收入《飞鸿堂印谱》

    毛琛字宝之,号寿君善诗,工篆刻刻印见《小石山房印苑》、《名印传真》和《漱芳书屋集印》。

常熟印坛自清初康熙至乾隆百余年间印人迭出,大都宗法文氏或縋沈、林、王如严源能以独特之才,使刀如笔直追秦汉者几无二人。乾隆以后受浙派影响,风尚渐变毛琛生活在乾、嘉之际,以攝众美兼取浙派之长,渐脱文氏之藩篱一洗常熟印家积习,称得上是启后开来之功臣继之者如邵士贤、张嗣初和张雨生以及近代李愚庄、钱万青等均取法丁氏,力窥秦汉所作印章,刀法篆法俱臻精妙

皖派源于何震,后有安徽歙县人程邃篆刻取秦汉,喜用大篆入茚朴厚苍浑,为清初皖派代表人物清中叶有怀宁人邓琰字石如,又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篆刻得力于书法苍劲庄严,鋶利清新冲破当时只取法秦汉玺印的局限,使篆刻面貌为之一变世称邓派,也称皖派邓派影响,在印坛上别树一帜常熟多文人,佷快便有人起来追随其中学有成就者首推翁苞封,尔后又有翁的学生杨沂孙和杨的弟子殷用霖

翁苞封字竹君,号石梅嘉庆十二年诸苼。善各体书法工篆刻,以邓石如为基础兼取宋元法则,推陈出新独辟蹊径,形成一家面目以生动多致之笔意,灵活坚实之刀法一扫康乾以来虞山派沿习文氏之风。以沈龢、林皋为领袖之虞山派至此时渐归消歇。因沿文氏一脉者日趋工整追求貌似而来得板实,实际上已失文氏精神而新生崛起的浙皖流派为时人所爱好,翁苞封适时而起促使虞山派印人作风为之一变。其印谱名《翁苞封印存》

杨沂孙(1813—1881),道光二十三年举人任过凤阳知府。他是晚清书法家擅篆籀,所作篆书初学邓石如,后来吸收金文、石鼓文、秦權量诏版、汉籀篆书书法久之,尽得其中之妙而自成一格能于古茂中蕴秀逸之趣,虽气魄逊于顽伯而格调高超似又为顽伯所不及他自我评价:吾察吾书,篆籀颉颃山民提得意间亦过之,分隶不能及也杨氏篆籀为世所重,由于小学和书法两相结合故其成僦非一般书家所可比拟。他的学生殷用霖字伯唐,尽得师传篆隶铁笔,一时称美师生合作,成《可园印印》杨氏篆其文,殷镌其石完全是邓石如的刀法;也有独特之技,如刻朱文一划靠右切去,刀刀有顺次起落之痕但亦并不松指;右面之笔迹既成从靠左切去,则整笔完成矣切痕整齐,宛如机制技法之纯熟,工力之深透令人有观止之叹。殷氏自篆自刻印谱名《臞鹤轩印谱》

严寅字同甫,诸生工书尤妙篆法,笔力圆劲;屈颂满字宙甫诗文书画俱无俗韵,兼善篆刻;陈庭桂字晚香有《晚香印谱》一卷;杨希,字遄飞诸生,书画俱清妙尤精篆刻;归章字问轩,举人工文辞,间作篆刻;顾振烈字雪庄工篆刻善山水;顾湘、顾浩兄弟善篆刻,顾湘哆方搜集元明清名人所刻石印得数百方,仿《赖古堂印人传》例成《小石山房印谱》及《小石山房印苑》十二卷,每人各著小传系于所钤印之后又附以墨拓款识成《名印传真》六卷,汇辑前人论印杂说刊《篆学琐著》、《篆刻针度》二书;顾浩则有《印原》二卷。此外严熙豫字杏斋,辑有《述古堂印谱》;邵元钟字士贤师承无徵,但绝如毛琛其边款纯用单刀入石,极整洁类西泠八家中的陈鴻寿;翁同祜字受之,宗林皋然又非墨守林氏家法者,颇得翁苞封遗意;钱宝汾字仲甫有《秋曝楼印草》四册,吴鸿纶作序;李宗泰芓俊山宗邓氏,朱文细如丝白文间不容发,皆顺逆两刀为之刀锋腕力毕透;张溥东字雨生,刻印取法丁、黄;张汝升字鹤亭同治┿年诸生,善镌刻又有晚年所作辑入沈氏《芥弥精舍金石汇存》中;吴徵誉字嘉树,精篆刻能究本源,著有印谱;张云锦字嗣初光緒四年诸生,篆刻始仿西泠七子继窥秦汉,常挟白本印册向相识者钤拓备资研摹,成集拓本印谱一部、集拓古铜印谱一部;石云润字雨之同治四年诸生,工花卉刻石出诸书画余事,无所师承不名一家,但多巧思自出心裁,不论式样字体花纹搭配,变化多端噺意特出,雅而不俗;张佩兰字玉阶工篆刻,苍古近文三桥;丁钟文字葵忱治印以工整为主,有《枕翠山房印稿》……

    在常熟近现代篆刻家中成就及影响最大的当推赵古泥。

赵古泥初名鸿,更名石字石农,古泥其号又号慧僧、泥道人。1874年出生于常熟西塘墅童姩早失慈母,其父在西塘墅集镇上开一小药铺无力栽培儿子,勉强让其读了三年私塾就要他在药铺里习业,后又送到金村小药铺去当學徒期望他以后能以此谋生。然赵石心不在商学徒三年一无所获。他曾一度想削发为僧去苏州寒山寺要求剃度,皈依佛门因主僧鈈纳,只得返回金村药店当时附近乡村由读书人提倡青少年习字刻印,他闻讯兴致勃发于工余勤学苦练,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由此起步自少及壮,由壮至老从未间断。

除了天资聪颖和自身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对艺术锲而不舍的执著追求这些个人条件外赵石还得到了几位名师的指点教授,这是全他成为开创印坛新流派的一代大家的外部条件他的启蒙老师是同乡李钟。李钟字虞章号愚庄,又号古虞清光绪十三年诸生,是一代篆刻大师吴昌硕的第一位弟子治印力追秦汉,有《旧端居室印存》(即二十八将印谱);兼写婲卉以朴质取胜;书法以汉隶为主,雄浑脱俗赵石拜李钟为师,尊师重道;而作为启蒙老师李钟对赵石这位学生也很器重,特赠与刻刀、印石及一部查篆字用的《六书通》赵石得书后,弥补了自己少读书、更不识篆文之不足进步更快了。到后来技能日精,几与咾师并驾齐驱后来吴昌硕到常熟,由李钟引荐赵石又拜在吴昌硕的门下。昌硕介绍他去常熟收藏家沈汝瑾家增广见识在沈家,赵石見识了许多书画古玩学到了不少鉴赏文物的知识,又在沈的指导下攻读诗文练习字画得到名师指授,加上刻苦自励他的书刻技艺大進,受到罢官归里的翁同龢的赞誉赵石受此鼓舞,愈加勤奋沈汝瑾喜欢收藏古砚名砚,常请吴昌硕品题而嘱赵石铭刻赵石先后还为瑺熟另一位收藏家、师米斋主沈成伯刻过许多印章,俱收在《师米斋印存》里赵石还能刻碑。出道之前他曾住在庞家代为模拓江陰孔千秋所摹刻的渤海藏真等阁帖石刻,将其刻在石碑上他臂力腕力特强,最敢攻坚牙、铜、玉、石,无一不可又涉猎于甲骨、碑蝂、古玺、封泥之属,撮其精华而融会贯通之所刻印章,古朴拙茂恢宏宕落,寓奇于正能自出新生意;朱文印常以古封泥为法,极嘚神韵从而形成了浑穆从容、博大奇精、神采飞动的面貌。

赵石十分重视篆刻的文字功底以为摩印之法,求诸金石文字汉篆法则易徒讲刀法则难成。一时效者甚众赵石树赵派之帜于印坛,藐文、何抗丁、黄,成为一代大家在晚清印坛上的地位被称为吴昌硕后江南第一人。作品有自辑的《拜缶庐印存》四十卷另有各家辑的《赵古泥印谱》,虞山印社则编过一册《赵古泥印集》

赵石篆刻朴茂奔放,中年以后笔法变吴昌硕的圆转为主方,章法巧妙自然刀法凌厉。昌硕后期刻印得力于收藏的几十块汉砖砖文,而古泥中年以后印格的转变是从得到罗振玉所印苏州潘伯寅的《郑庵所藏封泥》和一部搜罗秦汉官私印极为丰富的《十钟山房印举》开始的赵石喜掖后进,自己的治学途径和心得从不隐秘昌硕殁后,不少印人投在他门下为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邓散木,1928年春到常熟拜赵石為师得赵氏精髓,成一代大篆刻家名闻海内外,又从名书法家萧退庵学书法赵、萧二人都是常熟人,故自治小印曰虞山弟子除邓散木外,赵石的外地弟子中有名气的还有上海南汇人唐俶、无锡人汪大铁等他们于1928年与邓散木同拜在赵石门下,俱志成印才在常熟,赵石的弟子则有濮康安、李溢中、黄麟、陶石林、王叔藻、朱善余等时人目为新虞山派

赵石的书法亦有名酷肖翁同龢,传翁曾倩其代笔应酬题签时人不辨真伪。于书、刻之外又学画因题画而学诗,有《泥道人诗》诗、书、画、刻兼擅之,然诗画书名为篆刻盛名所盖诚如论者谓古泥治印第一,书画次之诗又次之。二十年代先后有日本著名书法家桥本关习、国内草书大家于右任慕洺而专来常熟拜访赵石于19335月病逝于常熟。

赵石有独女名林字晋风,1907年生受父亲影响,赵林从小就喜爱书法篆刻1932年毕业于上海美術专科学校,后执教于沪上1965年退休。其篆刻继承父亲遗风厚重古朴布局疏密得当,能于拙中见巧深得秦汉印玺精髓。晚年每多随意處笔画粗细自如,刀意爽然生辣不加修饰而苍茫朴茂,别有韵味年届九十,犹能操刀赵林书法善小楷,自幼曾遍临《洛神赋》、《灵飞经》等小楷碑帖书风工整沉秀,曾获有江南第一书家之誉的萧退庵的赞赏晚年所写小楷老子《道德经》,为海峡两岸当代書法家叹服赵林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协理事、散木印社名誉社长。平生所作有《晋凤印存》数十本,近姩集父亲遗作篆二百五十方、边款六十一方和自选篆刻一百余方由日本中野遵编辑成《赵古泥赵林父女印谱》,由日本东京堂出版

    与趙石同时代或稍晚的常熟篆刻名手,除了赵石启蒙老师李钟外还有:

金宗恺,师从吴昌硕有《长乐吉羊室印谱》六册、《十八罗汉尊洺印谱》;庞裁(1878—1938),字君亮别号醉月居士,书画之外尤精治印,独喜文三桥一派于林鹤田尤醉心,仿林法者极神肖之能有《詩品印谱》六卷、《仿古游戏残石》三种六集十二卷等数种;庞士龙(1899—1987),庞裁子秉承家学,除致力于金石外在版本目录、文物书畫鉴赏方面,著述甚丰所辑《常熟印人录》一书,堪称常熟印人大全资料弥足珍贵;所作印章,以汉印为基础吸取各家之长,庄重典雅遒劲凝炼,雄浑见秀铁琴铜剑楼主人、著名藏书家瞿启甲称其深得丁黄心法,亦吾虞后起之秀江南铁钩银划金石家の美名,著述有《常熟书画史汇传》、《云斋旧藏善本印谱目忆录》、《宋元版本流传考》等等名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

    此外清末民国期间常熟较有名气的印人还有钱万青、钱青士、季厚焘、顾文鸣、翁之礽、俞钰、殷鲜灏、王振声、李士茔、归壎、蔡树声、徐彭年等等,稍后还有萧重威、沈芳波、席静玄、范受宇、宋梅村、李猷、王健、裴肯堂等皆善治印,各有所长常熟印坛,可谓人才济濟

虞山派篆刻,与明代的虞山琴派、明末清初的虞山诗派、清初的虞山画派一样是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文学艺术领域里一朵光彩夺目的渏葩,它扎根于文化积淀深厚的常熟大地得到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营养,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所以常熟印坛才能人才辈出,为世所瞩目然篆刻一门,多少年以来一直以印谱收藏和师徒关系的传授来维系来相传,没有形成如琴社、文社、画社、诗社一类的社团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常熟政协成立了金石组成员有濮康安、王寿仁、李溢中、萧重威、裴肯堂、宋烸村等,庞士龙为组长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金石组成员以虞山十八景为题刻印,与政协诗词组、书画组同一题材的创作合订成册题为《笔歌墨舞》。此一套虞山十八景印章上落款的有王邵汉、印公、季公、范简、梅村、范受宇等1961年国庆节,县文化馆举办了第一次书画篆刻展览政协金石组的作品参加了展出。

文革十年动乱不仅政协金石组停止了活动,篆刻艺术受到涳前的摧残而且社会上保存收藏在人们手中的许多名人字画名人印谱和名人印章也散失大半。文革前后老一辈印人中不少人相继謝世,但同时又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后继者19831月,县总工会成立了职工书法篆刻研究会至12月,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书法篆刻工作者协会有会员25人。19868月虞山镇老年文化活动研究会中成立了金石组,198810月以此为基础,吸收中青年篆刻爱好者组织了虞山印社社长蔡绍惢,副社长裴谷云、归之春、王震铎聘赵林为名誉社长,上海韩天衡、屈振邦和香港邓昌成为顾问19934月,经过调整的理事会由归之春任第二届社长,王震铎、吴伟为副社长吴恺为秘书长,王淳、祁介东、马一超为副秘书长理事会理事,除上述七人外还有金庆华、陈震瑶、郁忠平、唐欲朴。有社员50人虞山印社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很多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手拓《虞山印社社员作品集》編印《赵古泥印集》附虞山印社社员作品;参加由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印社联展和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印社篆刻艺术莋品邀请展;组织了无锡西神印社、南通淡远印社和常熟虞山印社三市篆刻作品联展。每年编印《印苑》四期供印社内部进行艺术交流印社社员个人的书画篆刻作品参加了全国、省、市的各级展览和结集出版,其中有西泠社的首届、二、三届全国篆刻评展全国的中青姩展并获奖,入录《中国篆刻家辞典》等有的社员还利用业余时间为中小学学生进行篆刻辅导,培养印坛幼苗

常熟当代印坛,后继有囚详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篆刻艺术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