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三峡工程18个惊天秘密密,他为什么到死反对三峡上马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关于三峡工程的心路追索和灵魂考问.doc 2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关于三峡工程的心路追索与灵魂考问       ● 孟令伟          长江三峡工程,以世界最大、最宏伟的水利枢纽工程而闻名天下。借用毛泽东那汪洋恣肆般想象的诗作,就是“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 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项“当惊世界殊”的绝对天字第一号水利工程,从正式提出到日大坝“封顶”,近半个世纪内争论和褒贬之声时起,估 计到工程完全竣工(预计2009年)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争论和褒贬仍然不会完全停止。一项水利工程引发这么长时间的关注和议论,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在世 界上恐怕也是罕见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工程的利弊会看得越清楚,但这对工程本身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本文所要说的当然也是毫无意义的话——尽 管工程仍在进行,然而全部的后果已经铸就了。但这场世纪性争论包括本文在内,却不能说对中国社会毫无意义。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我在这不是时候的时候(即 不在三峡工程上马前,也不在三峡工程竣工后)写下这篇似乎不该写的文章。让读者去评价吧。 ( http://www.tecn.cn )       一、三峡的意义       三峡在地理上是个常识概念,学过中小学地理的人都知道长江三峡。但三峡在自然人文景观方面却绝对堪称诡异壮丽,不是等闲景色可以比拟的。它西起重庆市奉节 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自西而东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全长204公里,是千万年间石灰岩地质变迁的杰作。全世界有几个著名的大峡 谷,三峡是其中最奇美险峻的一个。它的奇美险峻超过壮美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瞿塘峡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第一天堑夔门,巫峡的“巫山十二峰、神女最 有名”,巴峡(西陵峡)的险滩急流等奇景就不赘说了。整个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转换成现代作家余秋雨的话就是:“每一个峡谷都浓缩的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指行船——引者注)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 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2]。另一方面,在绝壁峡谷的深处和群礁险滩之上,绿色的江水怒涛汹涌,左冲右突;奔腾呼号,令人色变;力挟万钧,势不可挡。或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或“十丈悬流万堆雪,惊天如看广陵潮”,或“九龙潜江掀巨涛,排山倒海撞千礁”,或“雪浪如雷倏奔散,青天乍落一声桡”。又 是何等的惊天动地、夺人心魄!而“朝云暮雨,烟雾渺渺”,“猿鸣至清,山谷传响”,“两山夹水,天宽一线”,则勾画出又一个神秘的三峡[3]。真是“横看 成岭侧成峰”。这是集雄奇危绝、出神入化、繁景异色、惊心动魄、瑰丽冷艳之大成,天地造化的自然三峡。 ( http://www.tecn.cn )    人文的三峡近则汇聚了几千年、远则浓缩了若干万年的人类文明景观。从20万年前的巫山人到5千年前的文明初现,人类的脚步从来没有在三峡中断过[4]。绵 延200多公里的大峡谷,排列着从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到明清时期的墓葬,构成一幅完整的人类行走画卷。这不仅在中国,恐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三峡蓄水 前几千名考古专家们挖掘、迁移、抢救了6万多件文物,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就达4000多件[5]。但相对于留藏的仍只是一少部分[6]。三峡是巴 蜀文明和荆楚文明的汇集地,或者说是巴文明、蜀文明、楚文明的交汇谷。巴文明的怪诞夸张,蜀文明的奇诡浪漫,楚文明的自由张狂,体现在民俗上就是巴人重 鬼,蜀人重仙,楚人重巫,在三峡都可觅到行迹,找到原汁原味[7]。从春秋战国以降,这里汇聚了多少赫赫灿灿的人文大观:秭归的绝代诗人屈原、牵手汉匈的 美女王昭君的遗迹,奉节刘先主托孤的白帝城和永安宫,云阳的张飞庙,涪陵的白鹤梁,丰都的鬼城,奉节的诗城,神女的传说,以及难以计数的古遗址、古寺庙、 古祠堂、古巷道、古桥、古城墙、古栈道、古题刻[8]。大片大片古香古色的民居,大段大段的古石街面。等等,等等。这里曾留下多少古代文人骚客的足迹和他 们的行吟高歌。屈原、宋玉、李白、杜甫、苏轼、陈子昂、白居易、陆游……古三峡的雄奇壮丽召唤出古诗人喷涌的才情,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事的悲喜兴亡 怎能不诗文滔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瞿塘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杜甫);“夜发清溪大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昨夜巫山 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 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江山悲屈宋,战伐忆孙刘”(清王士桢)。三峡是诗,三峡又成为汇集诗的大峡谷:据说,每一公里峡江 竟有诗百首[9]。中国还有第二个这样的“诗谷”吗? ( http://www.tecn.cn )    生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图片】三峡工程惊天秘密曝光:吓坏亿万国人(安 驰)【昌邑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4,830贴子:
三峡工程惊天秘密曝光:吓坏亿万国人(安 驰)收藏
物理学教授钱伟长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海湾战争的启示》的文章。钱伟长在文章中指出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使用的常规武器足以使三峡溃坝,这将使长江下游六省市将成泽国,几亿人将陷入绝境。面对目前的导弹技术,三峡大坝的防御是不可能的。
智联招聘苏州招聘频道,日均350万有效在线职位,更提供简历模板下载,轻松找工作!
一、日本敢动三峡大坝?  按照中国军事专家的观点,拿下钓鱼岛易如反掌,日本海军不是中国海军的对手,况且中国海军新增了航空母舰,又有核武器做后盾。  按照中国外交部的观点,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打钓鱼岛是索回自己的领土;纵观网路意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国人都支持早打钓鱼岛;中国政治家们更是走在舆论的最前面。  问题是,为什么至今不敢动钓鱼岛?中国不但不敢动钓鱼岛,就是和菲律宾等国有争议的一些南海小岛,中国也不敢动。为什么?
二、三峡大坝是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打仗和下围棋是一个理。你想围杀对方的几个棋子,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棋子是否会因此而受到对方的威胁。门前不清,断然没有先进攻对方的道理。  围棋中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则是"宁失一子,莫失一先″。自从建造了三峡大坝之后,中国在军事战略上是先手丧尽,受制于人,这棋很难下。按照军事评论家杨浪的观点,三峡大坝成为敌方定点威胁的目标,就像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你敢打钓鱼岛,对方敢动三峡大坝;你敢打南海小岛,对方敢动三峡大坝。  夺回钓鱼岛利小,三峡大坝失事损失重大;夺回钓鱼岛,发起军事进攻者在明处,受世界舆论谴责;不用核武器不用导弹就可导致三峡大坝失事。肇事者在暗处,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
三、三峡溃坝的军事灾场效应  杨浪认为,三峡大坝下游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屯兵之地。根据年资料,该地区驻军占陆军空降师的百分之百,集团军的百分之四十五,步兵师的百分之二十八,装甲师的百分之二十。  三峡一旦溃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预备队在未进入战争之前,就被三峡溃坝洪水所吞噬,其后果是无法估量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在长江上建设葛洲坝大坝,坝前坝后水位差只有12米(三峡大坝坝前坝后水位差117米)。最初出任葛洲坝大坝工程第一、二、三把手的分别是武汉军区、湖北省军区和宜昌军分区的司令员,他们主持撰写了一个葛洲坝大坝工程安全报告,结论为:"葛 洲坝大坝一旦溃坝,湖北省境内长江中游两岸和湖南省部分地区,将造成灾难性后果,武汉危在旦夕,京广铁路至少将中断两个月。″为了保卫葛洲坝大坝的安全, 防止敌方空袭,中央军委在宜昌附近布置两个航空师来保卫葛洲坝大坝安全。
四、美国和台湾敢动三峡大坝?   早在1958年中国中央和国务院就批准了建设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议案。但是毛泽东对三峡工程的军事安全问题还是很不放心。周恩来就派张爱萍和张震两位元 将军主持三峡工程的军事安全问题研究。当时认为敢动三峡大坝的只是美国和台湾的蒋介石。攻击的办法是用远端轰炸机或者导弹。  为了避免敌 机的轰炸,两位将军建议,三峡大坝的坝址应该在石牌,而不应该在今日的三斗坪,而且要建水下的大坝(不知如何发挥防洪和航运作用?),让敌机无法发现目 标。最后张爱萍和张震两位将军在文化大革命前提交了研究结论是:在目前的条件下,三峡工程的军事安全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张爱萍将军一生坚持这个结论,他是中国高层中唯一一个在中国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三峡工程后没有到三峡大坝工地去表示支持的高级领导。对于大陆建设三峡大 坝,中华民国政府的态度十分蹊跷。当中国大陆正在进行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时,台湾行政院委托中央经济研究院也做了对三峡工程的研究。  该 研究回避了三峡大坝的军事安全问题,指出了三峡工程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最后却建议中华民国政府应该静观,乐见其成。好一个乐见其成!三峡工 程上马之前和建设之中,中国政府多次邀请海外媒体参观三峡工程,台湾的新闻媒体界则是最积极参与,并多给予正面报导,唯恐三峡大坝工程中途夭折。   三峡工程主上派也以此来炫耀此工程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三峡工程建成之后,每逢台海两边关系紧张,台湾国防部就类比轰炸三峡大坝,定点威胁。据说中 国方面也曾在三峡库区抓住过所谓台湾的特务。美国没有拿三峡大坝开过涮,但有美国人认为台湾威胁三峡大坝是个好主意。在历史上,美国政府曾支援民国政府建 造三峡工程。在三峡大坝上马之前,美国政府表示不支援中国建设三峡工程,因为美国人从巨大型水库大坝工程中吸取了许多负面教训。美国和台湾在三峡工程上的 态度不同,台湾则是希望中国自悬达摩克利斯剑;而美国则被中国认定是天敌,想到有人敢动三峡大坝,美国必然首当其冲
发的这么快,
如果某个国家拆了三峡,导致的后果是很难预见的。就像是你砍别人一刀,别人不可能认怂。
。。。。黑豆!你想到的国家早就想到了!那么多专家不是吃屎的!就和中国光自己有大坝一样!再说日本,菲律宾,这就好比众目睽睽之下你在大街上吧一个要饭的揍了!你觉得你好意思的?你不被挨揍才怪
鸣志驱动器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规格齐全、性能卓越。
五、苏联敢动三峡大坝?   1969年9月,以张体学为首的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和以钱正英为首水利部革命委员会再次向毛泽东提出兴建三峡工程的建议。此时中苏刚刚打完珍宝岛战役,苏 联曾准备用核武器进攻中国,被美国所劝阻。毛泽东想到苏联对准中国的几百枚导弹和在中苏边境驻扎的五十万大军,他害怕了。  毛泽东说: "现在不考虑修三峡,要准备打仗。头顶一盆水,你就能睡得着觉?″又说:"在目前备战时期。不宜作此想。″毛泽东到底怕什么?为什么有了三峡大坝他就睡不 着觉了?毛泽东不读马克思的书,却精通中国古代帝皇历史。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南北朝期间梁武帝在淮河上曾建造过一座大坝,其规模和工程管理水准都超过当 今的三峡大坝。南梁和北魏争夺对淮河流域的控制权,爆发了战争。梁武帝在今天的江苏泗洪县的浮山峡口建大坝要卡住淮河,利用大坝的挡水作用,抬高大坝上游的水位,淹没上游被北魏军队占领的寿阳城。这个大坝被称为浮山 大坝。浮山大坝长四千多米,坝高90多米,底部宽度为336米,坝顶宽度为 108米(三峡大坝全长2309米、最大坝高181米,坝顶宽度15米,底部宽度为124米),浮山大坝体积为三峡大坝的两倍半以上。浮山大坝于西元 514年开始建设,经过两年努力,西元516年建成,建设速度比三峡大坝更快。  西元516年8月淮河发生洪水,浮山大坝的溢洪道泄洪不及,浮山大坝被洪水冲毁。100多亿立方米的溃坝洪水形成几十米高的立浪,奔腾而下,10万多南梁的居民死于溃坝洪水。毛泽东当然不想当梁武帝,头顶一盆水,毛泽东自然睡不着觉。
六、印度敢动三峡大坝?   1962年爆发了中印边界战。那时中国还没有建设三峡大坝,印度也没有原子弹和中远端导弹。中国军队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打赢了战争″,结果却失去了对 大量国土的实际控制。中印边界战使得两国在心灵深处结下深仇大恨。1974年印度有了自己原子弹,之后又大力发展运载武器。
目前印度拥有的烈火-5战略核导弹,可以对三峡大坝等中国大陆战略设施构成直接威胁。每当中国在西藏高原上规划或建设水坝时,都遭到印度的强烈反对,并 公开威胁,用武力摧毁大坝,包括三峡大坝。同样,每当印度在雅鲁藏布江下游规划水坝时,中国也表示反对,同样威胁要用武力摧毁大坝。  和印度接壤的巴基斯坦也拥有原子弹和中远端运载武器。但是目前巴基斯坦是中国的盟友,造原子弹也得到中国的帮助,也没有表示过想动三峡大坝。一旦中巴盟友关系破裂或者巴基斯坦发生政治动荡,敢动三峡大坝的也可能有巴基斯坦。
难道你不知道三峡是核捆绑的吗
就是地球毁灭
大帅喊净景来
zhē你有些明白的
动三峡大坝?我只能呵呵了,
还好咱昌邑不受影响,离得比较远
又闲起来了,赶紧洗车
本人16岁时,初中都没毕业就出来创业,白手起家,现在公司资产也有几百亿了,年前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了,我的公司有员工3万多人,年创收近百亿,纯利润30多亿,我的房子是1800多平米的多层豪华别墅,自带1000多平米的高尔夫球场和私人游泳池,法拉利、保时捷、布加迪、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各一辆,还有一架私人飞机和一艘私人游艇,身高180cm,英俊潇洒,一表人才,身边的美女自然是数以百计,天天都是和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在一块吃吃喝喝打打牌神马的,还隔三差五的带着国内一线二线的女明星飞巴黎、威尼斯、普吉岛、夏威夷、马尔代夫、拉斯维加斯等地度假散心,其实跟大家说这么多,我并不是在这里炫富,我只想告诉大家,再给我一瓶二锅头,我还能接着吹。
你想多了,空军是吃干饭的?真能让敌人打到腹地来?就算敌人打到腹地了,他炸三峡?难道他想吃蘑菇?
有种就打,白叨叨些木用的,乱世出英雄!
打他个天也翻来地也翻,神也哆嗦鬼也哆嗦……
光沿海这些炼油厂和化工厂还不要命啊?
首先第一条不成立,日本海军灭中国海军分分钟的事。
安驰全车抛光多钱了
三峡反正早晚是个事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那个寂寞的三峡反对者走了_网易新闻
那个寂寞的三峡反对者走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又一位颇具分量的三峡工程反对者被时间带走了。日,陆钦侃先生看了这个世界最后一眼,生命由此定格在了98岁。和黄万里一样,陆钦侃也曾努力反对过三
峡工程上马,但在三峡
工程已然上马的情况下,他又努力争取降低
我们无意讨论反对者的学术观点,但在现行体制下,基于专业与学识而敢于做少数派的人,是可敬的。正如曾任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的两院院士潘家铮所言,“反对意见是最宝贵的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三峡工程的最大贡献者。
生于1913年,1947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水利硕士学位,曾供职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1949年后一直从事水利水电规划,曾任水利电力部规划局副总工程师。1988年参加三峡工程专题论证,任防洪组顾问,是该组两位拒绝在当时论证结论上签字的专家之一。日于北京逝世。
冷清的告别仪式
响在他们耳边的是熟悉的歌声《longlongago》,赵薇在《情深深雨蒙蒙》中所唱的《往事难忘》的英文原曲。在这样的氛围中,来者大多面色沉静,但并没有多少悲戚,而是在沉思。林邑心想,这应该是真正的缅怀
陆先生去世的消息是从微博上传开的,4月15日上午,正在家读书的北京网友林邑突然看到了这条信息。
这一天的上午11时,八宝山竹厅,将是陆钦侃老人滞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站。
这是林邑第一次了解陆钦侃这个人。微博上说,这是一位最具分量的三峡工程反对者,“和黄万里先生一样,陆先生也努力反对过三峡上马,但在三峡已然上马的情况下,他又努力争取降低损失”。“1988年参加三峡工程专题论证,任防洪组顾问,是该组两位拒绝在当时论证结论上签字的专家之一”。
“去八宝山一趟吧,见老人最后一面。”
这是林邑第二次走上八宝山。
上一次来,是罗京去世。林邑形容,那是一个大场面。“喧嚣的人声,攒动的人群,看到有些悲伤的表情,也看到了追星者巴巴相望的空洞目光。”
相比起来,陆钦侃先生的告别仪式,非常简单,甚至有些冷清。
4月15日,林邑走进大门,远望,没有什么名人去世的迹象。走近,才看到竹厅外有七八个身着深色衣服的人三三两两在低声交谈。屋里的人也并不是很多,大家各自坐着耐心等候或低声谈话。
“来者不过百,”来参加告别仪式的朋友并没有看到那些平常不易见到的领导。李锐本来要来的,但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家人阻止了。
李锐曾任毛泽东秘书、原水电部副部长,是三峡工程最早的反对者之一。
来参加者告诉本报记者,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亲朋好友,老同事,陆老的学生。
响在他们耳边的是熟悉的歌声《longlongago》,赵薇在《情深深雨蒙蒙》中所唱的《往事难忘》的英文原曲。在这样的氛围中,来者大多面色沉静,但并没有多少悲戚,而是在沉思。林邑心想,这应该是真正的缅怀。
让她感动的一幕是,当坐在轮椅上的陆夫人刚刚离开竹厅,一位在家人陪伴下蹒跚而来的老人上前握住了她的手,大声说,“我是陆老的学生。”陆钦侃的后辈提醒周围人,不要催促这个老人,让他慢慢走,不着急。
林邑后来知道,这位老人叫金绍绸,地理学家,也是三峡工程的反对者之一。
“反对派”里的战友
在共和国历史上,从来都不曾有这么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在它面前,陆钦侃和李锐两位水利专家,尽管论点并不完全相同,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严谨的治学之风
跟几个朋友一样,从八宝山离开后,林邑记住了两则挽联。一副是来自北京一家名为“传知行”的研究机构,其上联是:“人云无法亦云 三峡关乎民生 子丑寅卯 是非有赖我公砥中流”。另一副是李锐所写:“战友钦侃千古,李锐泣挽”。
前联作者是一帮80后的年轻人,后者则是一位白发老者。
林邑很感动李锐称呼陆先生为“战友”。这帮“传知行”里的80后年轻人告诉她,在曾经漫长的三峡工程论证时期,李锐和陆先生是有一段历经数十载的“战友情”的。
李锐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峡工程反对者。
1950年,李锐和三峡工程支持者林一山有过一段长时间的争论。在1958年南宁会议上,毛泽东亲设擂台,让林、李直接交手。这次会议上,李锐把三峡工程拉下了马。
李锐的陈述,使毛泽东对三峡工程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称三峡工程的修建尚未决定,并点李锐为兼职秘书。
但三峡工程的论证远没有结束。在上世纪50年代还只是“小圈子”里的三峡论战,到了80年代,赫然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报刊上到处是三峡工程的话题:建还是不建?早建还是晚建?低坝还是高坝?
陆钦侃和李锐就相知相遇在这一场波澜壮阔的学术论战里。
从一开始,三峡就是一个大体量的工程。在与林一山辩论时,李锐按图说理,1957年全国用电的总需求只有190亿度,而三峡一个大电站就要发电1000亿度以上,占全国发电量的比例过大,将严重影响电网的运行,他还打比方:“在一座城市里,总不能只有一个百货商店吧,尤其是大城市,需要多少个商店啊!”
作为水利水电与防洪专家,陆钦侃则不断提醒人们审慎对待三峡的防洪功能。
在共和国历史上,从来都不曾有这么一个规模浩大的工程。在它面前,陆钦侃和李锐两位水利专家,尽管论点并不完全相同,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严谨的治学之风。
他们也由此成为坚定不移的战友并长期并肩“作战”。
拒绝签字后的努力
1988年的论证结束之后,陆先生并没有以拒绝签字作为关注三峡的终结。通过李锐等人,他不断梳理完善自己的相关学术观点,转呈中央高层领导。作为从旧中国走来的水利水电专家,陆先生视此为对国家的“最大不辜负”
在论战三峡这个事情上,确切地说,是陆钦侃接过了李锐的接力棒。
1988年的三峡论证,是三峡历史上无法绕开的一次权威论证。201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三峡工程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在接受《瞭望》采访时回忆,“对三峡工程,李锐是坚决反对的,林一山(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是坚决主张上的,当时有关负责人考虑,这两个人在一起,论证会就开不成。所以都不请。”
此次论证总计邀请专家412位,分14个小组开展专题讨论。陆钦侃受邀担任防洪组顾问,是年他75岁。
论证的结果并不让陆钦侃满意,但“少数服从多数”,论证结果是支持三峡工程上马。
陆钦侃选择了拒绝在论证结果上签字,当时,同组的另一位专家方宗岱和他做出了一样的选择。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曾多次与陆钦侃探讨此事的媒体记者杨晴(化名)回忆,1988年的论证结束之后,陆先生并没有以拒绝签字作为关注三峡的终结。通过李锐等人,他不断梳理完善自己的相关学术观点,转呈中央高层领导。作为从旧中国走来的水利水电专家,陆先生视此为对国家的“最大不辜负”。
当年年底,陆钦侃听说1989年两会期间,三峡工程将以全体与会代表投票表决的方式征求最终意见。考虑到与会代表中很多人不懂水利,陆钦侃和同样曾供职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水利专家孙越崎一道,紧急编写《长江长江》一书,汇集一线专家对三峡工程的反面论证声音,以期让更多不了解三峡的人更全面地认识三峡。
杨晴参与了该书的编写,她说,因时间仓促,该书封面上出了一个大差错“陆先生的名字,被印成了‘陈钦侃’,当时我们那个生气啊,倒是陆先生不当回事,他说,只要大家了解到这些内容就好了。”
但这并没有逆转三峡工程的大势。
在日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投票结果是,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的25票,投赞成票的共占出席人数的67%,超过2/3。
但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表达已经让他们感到满意。杨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在一件举国大事上,选择弃权和反对的代表接近1/3,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你讲你的头头是道,我讲我的也是头头是道,针锋相对。”向记者回忆起三峡论证中的激烈争论,86岁的何格高仍然很激动。
何格高也是当年拒绝签名的9位专家之一,当时任职国家计委下属中咨公司的他,参加了综合规划与水位、综合经济评价两个专家组。
解放前就读中央大学时,何格高是陆钦侃水利课堂上的一名学生。1988年的三峡论证中,签名同意者403位,包括何格高的多位同学、同事、老师。何格高回忆起当年大家工作时的情形,“平时关系很要好,有不同的看法,讲完后还是很要好。”
“当时可能有一些人在政治态度和学识素养之间选择了前者,但陆先生显然认为,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大势中,知识分子首先应该坚守专业素养,并视此为己任。”杨晴回忆说,尤为难得的是,在三峡工程上马之后,陆先生也没有停止对三峡的关注,他在尽己所能降低损失。
2000年,陆钦侃还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三峡工程论证水文组专家叶永毅、黄河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温善章等50位专家联名呼吁保留三峡大坝导流底孔。
死后“上墙”的愿望
杨晴说,陆钦侃是这样跟家人解释的,解放前他是在国民政府供职,但后来并没有去台湾,而是选择了新中国。后来因为反对三峡上马,他被很多人误解。所以他想在死后“上墙”,是希望大家承认他是一个革命者
与陆钦侃痴迷三峡的态度不同的是,在更多的时候,陆钦侃的夫人、子女,则不愿让老先生听到“三峡”二字。
在陆钦侃先生生前,杨晴曾几度想为他留存一份口述史,制作成纪录片。但老先生的家人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有人来谈三峡的事,他就很激动,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到处找资料,找不到就发火。他干什么都很执著,太认真,怎么劝也不行。怕他犯病,这几年我谢绝了所有关于三峡的采访。他的一些老朋友,三峡反对派来信、寄材料,我也都不让他知道。”
逝世前的陆钦侃住在一所两居室的旧房内,他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一直很冷清。
据说陆钦侃一辈子没向组织提过要求,但在他逝世前的一段日子,杨晴曾听陆老先生对家属说,他想在临死前提唯一一个要求,就是死后“上墙”(按规定,老红军、离退休前担任过副局长以上干部和日工资改革前行政14级以上经中组部批准享受局级待遇的干部逝世后,可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办理骨灰寄存,俗称“上墙”编者注)。
杨晴说,陆钦侃是这样跟家人解释的,解放前他是在国民政府供职,但后来并没有去台湾,而是选择了新中国。因为反对三峡上马,他曾被很多人误解。他想在死后“上墙”,是希望大家承认他是一个革命者。
4月15日,林邑离开八宝山竹厅时,忍不住又看了一眼老先生的讣告。这上面写得很简单,尤其让她感到意外和遗憾的是,上述那些事,未提一字,甚至没有让老先生魂牵梦萦一生的“三峡”二字。
作者:石念军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峡藏18个惊天秘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