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vs唐太宗,唐太宗,朱棣,哪个更迷信

荀罗者2的贴吧
人类高手之间一般用不着下模仿棋,因为如果棋力比对手弱,你模仿了也没用,只要你变招...这个一路狂爬是什么路数? 如果下慢棋,阿法狗是不是也要被打成这样? 狭义相对论说的是接近光速运动的问题,对外部观测者来说会产生尺缩钟慢的效应 在科幻...第一,描述者和猜词者分别计分,每个描述者和猜词者都有基础分一百分 。 第二,明确描...比如描述“危言耸听”本来很简单的成语 只要说夸大其词吓唬别人就行了,基本五秒钟就能...针对某个单字描述,最后成绩时间就加上十秒 如果使用正确的典故对成语进行提示描述,...感觉这个比赛有些诡异 给个龙女,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无非冷若冰霜,外冷内热,冰清玉洁...58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09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被低估的皇帝,和秦皇汉武唐宗相比,不分上下
说起古代帝皇,似乎成就最高的是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后其他的都是渣渣,其实这只是刻意宣传的结果。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确实成就很高,但是后来的洪武大帝并不比他们差。
秦皇汉武唐宗三人的成就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为两千年后的中国刻下了模板,汉武帝让西方世界认识了汉人的存在,唐太宗开创了盛世,朱元璋单项成就没有他们突出,但综合能力比他们强。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不仅怜惜百姓,生活简朴,而且非常勤政,他有一首诗这样写的: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
在朱元璋的努力下,明朝经济发展很快,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足,洪武二十六年,全国的耕地达到850万顷,超过北宋年份最好的时候,人口超过6000万,比元代顶峰的时候还要多,特别是粮食,堆在仓库里面吃不完,竟然发霉了。特别是苏州纺织业和景德镇瓷器业发展迅速,都为后来朱棣用央企搞对外贸易打下基础,现在收藏市场上明朝宣德时期青花瓷很有名。
在发展经济,处理内政期间,朱元璋六次派兵攻打北元朝廷,蒙元离开中原以后并没有立即分崩离析,直到蓝玉在扑鱼儿海打死元顺帝以后,北元才正式灭亡。同时招抚少数民族,在东北、西北、西南和藏区设立卫所,稳定这些地方,让他们服从明朝中央的统治。还派出使者到朝鲜、缅甸、安南、暹罗等国家搞友好外交,为明朝赢得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可以说,没有朱元璋打下的基础,后来的朱棣不可能浪得起来。对比刘邦就知道,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忙着消灭功臣,对发展经济根本没做什么贡献,文帝和景帝不得已才搞休养生息,汉武帝靠他爷爷和爹积累下来的家底才能集中兵力去草原上打匈奴。
农耕民族主动出击消灭游牧民族这事,汉武帝是第一个做出来,在他之前没有人敢做这件事,也没有人认为能做到。是汉武帝让农耕民族从此不再惧怕和游牧民族打仗,让中国从此能在长期内保持大一统的状态,这是汉武帝的另外一个伟大之处。单这项能力就可以傲视群雄,但汉武帝有一个遗憾,他不是开国皇帝。
秦始皇不用多说,他突出的能力是开创了中国很多个第一, 缺憾的是担子铺得太大,他儿子没有他的掌控力,秦朝政府只干了两届就垮台。
唐太宗则开创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朱元璋没有秦始皇的开创性,没有汉武帝的远见,也没有唐太宗的胸怀,但他把国当家来经营,只要对人民有利的,他都很细致的去做,为后续子孙留下一个富足的家国。
然而,朱元璋对文官群体并不友好,在历史上还留下了暴君的骂名,导致他的成就被低估,他本该和秦皇汉武唐宗并列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李世民都不敢称的庙号,为什么康熙、朱棣、顺治却能用?李世民都不敢称的庙号,为什么康熙、朱棣、顺治却能用?情怀与历史百家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一般用“庙号”来称呼皇帝,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庙号是“太祖”,所以一般被称为“明太祖”。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商朝建立后,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到了唐朝时期,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李世民的庙号是“太宗”。那么,问题来了,李世民的庙号不敢用“祖”,为什么朱棣、康熙能用呢?一首先,李世民的庙号是“太宗”,而在李世民之后,朱棣的庙号是“成祖”,顺治皇帝的庙号为“世祖”,康熙皇帝的庙号为“圣祖”。由此,可能很多人要问了,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和秦始皇、汉武帝等齐名,其庙号只是“太宗”,而没有敢用“祖”,为什么后面的这几位皇帝却敢用带有“祖”的庙号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在皇帝中排名靠前,但是,李世民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所以不适合称呼“太祖”或者“高祖”。二其次,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并且,在继承皇位之前,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最终登上皇位。由此,李世民也不适合用“世祖”这一庙号,也即不是承上启下的皇帝,比如汉光武帝刘秀的庙号是“世祖”所以,李世民最终的庙号是“太宗”,在李世民之前,汉文帝的庙号也是“太宗”。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后,朱棣的庙号一开始也是“太宗”。但是,公元1538年,明朝嘉靖皇帝将朱棣的庙号由“太宗”上升为“成祖”。三对此,不少历史学者认为这是因为朱棣不是以皇太子的身份即位的,也即是以小宗入大宗,所以才将庙号改为“成祖”的。与此相对应的是,李世民虽然一开始也不是太子,但是,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后,李渊无奈将李世民册立为皇太子,不久之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所以李世民不能算是以小宗入大宗。在明成祖朱棣之后,清朝顺治皇帝的庙号是“世祖”,而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顺治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位皇帝,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四最后,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用“圣祖”来做庙号的仅康熙帝一人。这里把“康熙”说成“祖”是指他开疆扩土,开创了“康强盛世”等功绩。对于康熙皇帝来说,显然不适合采用“太祖”、“高祖”这样的庙号,而且之前的顺治皇帝已经用了“世祖”的庙号。但是,对于清朝皇室来说,认为康熙皇帝是一代明君,,因此用上了“圣祖”这么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庙号。总的来说,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皇帝,太祖、高祖的庙号意味着开国立业,而太宗、圣祖等庙号则包含着发扬光大的赞誉。文/情怀历史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情怀与历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历史与情怀,情怀书写历史。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大明盛世,才是中华文明真正的巅峰。【明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44,516贴子:
大明盛世,才是中华文明真正的巅峰。
朱元璋死后,他的事业由朱棣继续推进。
我们知道,汉朝初年的时候,国家经济实力比较弱,人口和马匹都比较稀少。所以先搞了几十年的休生养息。到了汉武帝继位的时候,国库里面已经堆满了钱粮,马匹和盔甲也已经有好几十万。这个时候,汉武帝才开始大规模的开疆拓土。
朱棣面临的情况与汉武帝相似。洪武后期,国家税收已经超过了每年三千万石,是元朝时候的两倍。再一次出现大量的粮食堆在仓库里烂掉,穿铜钱的线朽坏都用不完的情况。
总之,就是人口、钱粮和马匹这些发动战争的基本资源都已经非常充足。
不过,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比文景之治要厉害得多。文景时期只是内政休养,对外毫无建树。而朱元璋在统一了传统的中原地区以后,先是派邓愈出兵甘肃青海,夺去了西域地区,这是自唐朝以后,汉民族王朝再一次控制西域地区;然后宣布从元朝手里接管西藏,在拉萨设立乌斯藏卫,相当于厅级军政管理机构,后来改为乌斯藏都指挥使司,上升到省部级。这也是汉民族建立的王朝第一次统治西藏,唐朝对外军事作战最强悍的唐太宗时期,面对西藏也无可奈何。
洪武四年,朱元璋又派沐英出兵云南,取得胜利,历史上第一次把云南全境(还包括今天缅甸东北部的一部分)纳入中国版图。超过了元朝,更超过了唐朝。洪武十三年,又让蓝玉带兵翻过长城进攻北元,再次取得重大胜利,基本消灭了北元反攻中原的能力。
由于朱元璋实在过于生猛——三十年如一日天天加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是白干的,留给朱棣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大了。他要想像汉武帝那样开拓那么多北方疆土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朱棣还是干出了很多超越汉武帝的成绩。
首先,亲自带兵出征蒙古,每次都是五十万大军,军粮的供应源源不断。这种战争能力已经超过了鼎盛时期的汉朝和唐朝。由于实力实在过于强大,五次出征全部都毫无悬念的获得了胜利。把北元打成了鞑靼,也就是说,把它从国家形态打回了部落形态。然后又把鞑靼打分裂了,分裂出来瓦剌和兀良哈两个部落。
朱棣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亲自带兵翻越长城北上,到塞外大漠与游牧民族决战的大一统皇帝。
在北方每次都派出五十万大军的同时。在南方,仍然在不断的用兵。永乐五年,大将军张辅率军征服越南北部,朱棣下令设立交趾布政使司。这是中华帝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把越南北部地区正式纳入版图。
在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开疆拓土的同时,朱棣又派亲信太监郑和率领巨大的船队出海,船只数量超过两百艘,最大的宝船载重量可达一千吨,船队总人数超过两万七千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郑和船队穿过中国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中国军队第一次进入印度洋。这一次远征虽然没有直接扩张土地,但灭了很多海盗,把一些不听话的国王抓回国杀掉,大大的增加了中国对印度洋贸易通道的控制能力,并在今天的印尼北部、靠近马六甲海峡的地方设立了旧港宣慰司,作为明朝的一个外派机构负责处理南海周边国家的朝贡事务,把印度洋周边的一些小国也纳入朝贡国的范围。
明初有海禁政策,但这并不是闭关锁国。只是禁止私人商船出海,对外贸易由政府垄断。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必须由本国政府带领,以“朝贡”的名义来华,然后由市舶司检查货物,组织牙行(也就是贸易中介)来交换货物。在印尼设立“旧港宣慰司”的地方原来海盗横行,极大的威胁马六甲海峡附近的来华船队。朱棣下令郑和带兵去给灭了,这才设置了这么一个机构来管理“朝贡”事务。所谓朝贡,核心就是贸易。一个朝贡团往往有数百人,真正的官方使者一般就几个,剩下的全是商人。朝贡的物资和贸易的货物价值相比,也只占极少一部分。
“朝贡贸易”这个制度也是朱元璋建立的,作为海禁政策的配套制度。他实施海禁的目的是因为当时日本经常有流浪武士在沿海抢劫(倭寇的起源),还有就是张士诚、方国珍,以及元朝等敌对势力的残部还在一些海岛上没有清剿干净,禁止私人下海是为了断绝这些敌对势力的补给。现在有些人就凭借这一点就认为朱元璋头脑僵化保守、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云云,这是很大的偏见。
朱元璋在实施海禁的同时就建立了朝贡贸易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是搞“贸易资格认证”:只有被认证为“朝贡国”的国家,才能带队来华贸易。而“朝贡国”的资格认证核心就是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明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不能支援海外敌对分裂势力。像日本老是有倭寇,朱元璋就不准它来朝贡,其实就是对日本搞经济制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插一句。我们现在很多人不是从人类的常理去理解古代社会,而把古人想的很幼稚可笑。比如这个朝贡,小国家不远千里来朝贡,只要给中国很少一点礼品,就能获得丰厚的赏赐,看起来完全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虚荣心搞的劳民伤财的制度。其实古人也是很实际的,朝贡历朝历代一直就跟贸易紧密结合。远邦小国不远万里来朝贡,不是图的赏赐,而是可以趁机带一个大商团过来搞贸易。这对中国人民和外国人民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在里面。至于贡品和赏赐,主要是象征意义。明朝的市舶司每次都会对朝贡货物估价,然后征收高达50%的关税(由于估价的主观性较强,评估时候双方会讨价还价,实际税率一般会低于50%),这笔收入远远超过赏赐物品的价值。最有意思的是,当时南洋跑到中国来“朝贡”的使臣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中国人,主要是福建潮汕一带的。他们跑到南洋去经商,发财之后让当地的国王封他们一个官,一转身就变成“贡使”运着大批货物到中国来做贩卖。比如正统三年(1438)年,爪哇“朝贡团”的三个使者:马用良、殷南和文旦,都是福建龙溪人。
郑和下西洋跟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一样,都是为了扩展贸易。《明史》里面的记载,郑和下西洋新增朝贡国三十多个。其背后的实际意义就是增加了三十多个贸易伙伴。而且,郑和航海才是真正的出于贸易目的,打击消灭的都是海路上的强盗,没有掠夺沿线地区的资源,没有建立殖民地;西方的大航海则一半是贸易,一半是掠夺和殖民。
中国近代的衰落,跟明朝的海禁政策并没有直接关系。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贸易拓展活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起因,郑和的随从马欢在《瀛涯胜览》里面记载的很清楚:广东人陈祖六等人在马六甲的旧港附近当海盗,“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辄使劫夺财物据”,阻碍了海外朝贡船队。朱棣接到报告,下令派兵剿灭。这才有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第一次出海的首要任务就是把陈祖六给抓住送到北京斩首,并顺便消灭了沿途的其它海盗。
据马欢记载:“(在扫荡了旧港地区的海盗之后)则立排栅,如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盖造库藏仓廒,一应钱粮顿在其内,去各国船只回到此处取齐,打整番货,装载船内,等候南风正顺,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简单来说,就是在马六甲建立了一个贸易中转站,包括警卫设施、港口装卸设施、货物仓库、食宿供应点等。按照西方人的主权观念,到了一个新地方插个旗子就算领土的延伸。中国都跑到这里来驻军建楼,那当然就是中国领土。印尼的旧港也就成为迄今为止中国领土的最南端。
此后郑和的多次下西洋,军事任务大大减少,就改为运输大量的货物去沿线各地交易,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以贸易为主、兼顾外交与航路治安巡逻的船队。当时船队主要往外输出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中国换回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回到国内出售20两,利润十分丰厚。除了胡椒外,其它进口商品的利润也都在十倍以上。
郑和在28年间7次下西洋,平均每四年就去一次,每次往返就要一两年。之所以那么喜欢往西洋跑,不是朱棣被“朝贡”上瘾了。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跑一两趟就可以了。这里面真正的原因是:这是一件赚大钱的买卖。“所奉献及互市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是赚钱赚上瘾了,所以才每隔三五年就要跑出去一次发一笔洋财。下西洋在朱棣时期成了一种定期的官方贸易活动,跟西方的大航海一样,主要是经济利益驱动的。[1]
除此以外,朱棣还完成了迁都,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这也是中国大一统王朝中唯一的一次迁都。
为了迁都,除了修缮北京城,还把北京附近的长城修筑了一遍以保障安全,把大运河重新疏通了一遍以保障粮食供应。此外又组织了大规模的图书编撰活动,编成了《永乐大典》,全书两万两千多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百科全书。
明朝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要想同时做这么多事,几乎一定会耗尽国力。但朱棣不仅把这些事都干成了,而且明朝依然保持非常强盛的势头,民间依然非常富裕。没有爆发任何值得一提的农民起义。从中可以窥见,朱棣时期中华国力之强,实在是已经超过了唐朝和汉朝。至于北宋,则更不值得一提——和明朝相比,北宋就不能算是一个大一统政权,因为它连中华帝国核心区域范围内的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收回来,这里从春秋时代起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疆域的广阔程度来看,朱棣时期的明朝是远远超过汉朝的,跟鼎盛时期的唐朝相比,在东北部差不多,在西北地区则有所不如(这应该和唐朝首都在西安有关,对西域控制力更强),但是在西藏、云南、越南则有了新的拓展,至于对南洋、西洋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更是远远超过了唐朝。
朱棣统治下的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无论在海洋还是在陆地上都拥有无可争议的霸权的时代。直到六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有了第一艘航母,开始营建自己的蓝水海军,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距离当年明朝在海洋上的霸主地位,还差的很远很远。
大明盛世,才是中华文明真正的巅峰。
这里面有很大的功劳,应该归属于郑和下西洋。海洋贸易的拓展,为帝国提供了巨大的财富。这笔收入是以前的朝代都没有的。明朝学者严从简在其《殊域周咨录》中曾记载道:“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市。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
这笔财富到底有多少?现在不能具体估计,因为郑和下西洋的官方档案后来被人故意销毁了。不过有案可查的是:朱棣时期中央政府官员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的俸禄从米变成了郑和贸易带回来的香料。比如以前是每个月工资100石米,那么根据米价和胡椒的价格折算,就改成发胡椒了。这些胡椒一直发到朱棣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朱祁镇上台,国库里面还有大量库存。
胡椒当时非常稀缺,拿到之后很容易高价卖出去,而且同等价值胡椒的重量和体积也比米要小得多,便于运输携带。这样,国家财政就可以节约下来大量的粮食用于战争——战士们的食物不能用香料代替,但官员发的米大部分不是用来吃而是用于购买其它消费品,所以轻便稀缺的西洋香料更为合适。
不过,由于贸易量太大,导致了胡椒等香料价格的下降,而折算米价的比例仍然不变,到了永乐后期,官员们对这种办法越来越不满意,成为了他们反对郑和下西洋的一大动因。而直到两个世纪之后,西方才出现了类似的现象。“17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把来自海外的大量胡椒配给股东,带来市场价格的低落。而英国皇家也曾因积存胡椒太多而感到棘手。”[2]
所以,到了朱棣的时代,中华帝国突然变得比以前都要强盛许多,关键就是海洋霸权的扩张。这一点,是朱棣对中国历史的突破性贡献,也是他远超汉武帝的地方。朱棣时代的中国,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农耕帝国,同时还是一个海权帝国。如果他开启的这种大规模官方远洋贸易活动不被中断,那就没有后来西方崛起什么事儿了。至于它为什么会中断,我们在后面讲到刘大夏销毁郑和航行资料的时候再详细分析。
除了西洋贸易以外,“大明盛世”还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归属于朱元璋。他像文景之治一样搞休生养息、轻徭薄赋,但是他又不像文景之治一样,留下严重的豪强问题给汉武帝收拾;他也不像文景之治一样崇尚无为而治,而是修建了遍布全国的农田水利工程,核查清楚了全国的田亩。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一个古代中国历史上最清廉的官僚体系。
后来毛泽东说:治国就是治吏。
朱元璋的成功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我们前面说过,帝制时代的中国,不是封建社会,是郡县社会、官僚社会。从中央、郡(省)、县,一直到乡、里。官僚体系决定着中国人的组织程度和资源调配的效率。一旦这个体系变得清廉而高效,幅员辽阔的中国农耕社会就会被有力的组织起来:一家一户辛勤耕织,一乡一里兴修水利;县城里制作农具和衣物,省城里发展工业与贸易……所有这些资源通过税收、兵役的形式,一点一滴的汇聚起来,就会化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横扫蒙古的骑兵,翻越西藏的雪山,穿过热带的丛林,西渡流沙,南行巨浪。威震四海,所向披靡。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二人,就是这样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力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经济最发达、人民最幸福的一个时代。
到了清朝的时候,康熙皇帝南巡,到达南京,惊叹于那里的兴盛繁华。到朱元璋墓前祭拜,提笔写下了“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说明,即使不希望人民怀念明朝的清朝统治者,也不得不折服于朱元璋的功绩。
后来编订《明史》,清朝的史官们给了明成祖朱棣这样的评价:“六师屡出,漠北尘清。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所以,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二人为中国所开创的盛世,并不是我们今天想象出来的。清朝初年的时候,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对此非常清楚,说得也很明白:朱元璋休养生息、反腐倡廉,在经济上“治隆唐宋”;朱棣利用朱元璋打好的经济基础,南征北战、六下西洋,在疆域上“远迈汉唐”。
第一個來頂
隋家父子不服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这是这本书里的一部分,我已经看完两卷了
说真的,历史中对于盛世一词,是很慎重的,华夏历史上治理的好的时代那么多,能够被普遍公认的以盛世为名的,只有一个开元盛世了,其他的都是文景之治、仁宣之治、明章之治,或是什么什么中兴之类的,如果一个时代饿殍遍地,万马齐喑,鄙陋不堪,却要自称盛世,那实在是不要脸到极点了。
盛唐和富宋不服
明朝海军强
拉倒吧,真正的巅峰是唐宋,明朝只是继承前朝的遗产!
在明朝吧,你甚至可以挖远古巨坟
中国古代我只服秦汉唐。明朝也就科技方面不错
汉唐宋明,中国的巅峰
汉明唐秦,古代的巅峰纵向比较明朝巅峰时朝肯定远迈汉唐,毕竞时代进步是必然的。横向比较也就比汉朝差一点。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武帝与唐太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