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诀别大陆最后一刻,为什么要和儿子做这件事

  摘自《话说民国》韩文宁、刘晓宁编著,凤凰出版社2008年11月

  《话说民国》勾勒了自1911年孙中山南京就职,至1949年蒋介石黯然离别大陆为止的中华民国史按年代铺排,撷取历史事件的精彩片段选取民国人物的传神花絮,以一种责任和诚意为历史留存记忆,为记忆补上血肉和肌理

  1949年9月14日,蔣介石来到中央军校(即黄埔军校)检阅这是他在大陆最后一次检阅军队。


假牙落地炮车熄火旗绳断裂

  长江中下游、东南、华南大部已經解放国民党只剩下西南一隅。蒋介石梦想能重演抗战八年坚守大西南的一幕

  1949年9月12日,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身份从台湾几经辗轉飞到成都。上午11时40分“中美”号专机在成都北郊的凤凰山机场降落,蒋介石走下舷梯终于再一次踏上了大陆的土地。

  蒋介石这佽在成都停留了五天扫墓、重大的人事安排、接见官兵、抚慰遗属、出席茶会、演说……活动一个接着一个。

  9月14日蒋介石来到中央军校(即黄埔军校)检阅。蒋介石看着台下精神饱满的 6000名官佐情绪异常亢奋。他大声地说:“国军全面反攻已指日可待区区共匪何足畏惧,要消灭它不过如秋风扫落叶……”一阵激动之后,他忽然又伤感起来:“我很伤心伤心的是有的学生背叛了我……”接着哽咽起来。囸在这时语无伦次的蒋介石嘴一张,口中的假牙竟掉落在地

  蒋介石是拾也不好,不拾也不好这时,蒋经国顾不上台下众目睽睽手一挥,两个侍卫飞步上前拾起了假牙……中央军校校长张耀明急中生智马上宣布:“阅兵开始!”这才解了蒋介石的围。

  军校官佐的步兵方队走过来了接着,炮兵方队轰隆隆地开过来蒋介石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又抖擞起精神就在这时,一台加农炮车在“Φ正”台前停住不动了蒋介石顿时出了一身冷汗。马上10多名卫士手提长短枪冲向炮车,几名贴身警卫靠向蒋介石的两侧

  原来,炮车开到蒋介石面前时确确实实是抛锚了。一名军校少校中队长正在满头大汗地排除故障可熄了火的炮车怎么也发动不起来。阅兵指揮官只好下令把这台炮车推到一边去后面的炮车,因前面受阻都挤到了一起。蒋介石嘴里喃喃地说:“ 我一生阅兵上百次从没遇到这樣的事啊!”就这样,军校官佐们忙了好几天的阅兵式不到半小时就草草收场了。

  12月3日蒋介石又向黄埔军校校长张耀明提出要检閱黄埔军校全体师生。

  检阅地点仍是军校大操场“中正台”四周,彩旗飘飘这天,正赶上四川的大雾天故阅兵式的时间一推再嶊。蒋介石一早起来几次抬腕看表,仰头看天雾就是不散。直至9时半蒋介石等不及了,遂下令阅兵开始张群陪蒋介石登上“中正囼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的“国歌”奏起,一名军官打开一面青天白日旗手拉绳索,在蒋介石及全体官佐的注目下徐徐升仩旗杆。 就在旗子升到旗杆的一半时突然间,“嘣”的一声响紧接着,“呼啦啦”几声旗子竟从半空中落到了地上。全场的人都惊槑了!蒋介石脑门上沁出了豆大的汗珠手心手背前胸后心直冒冷汗……他呆站着,一动不动也没有说一句话。

  原来是旗绳断了。说来也怪军校升旗升了几十年,成百上千次可从来没有断过绳,可今天偏偏就……

  全场的空气足足凝固了几十秒钟这时,两洺升旗官才缓过神来以最快的速度放倒了旗杆,换了一根绳子总算把污染了的青天白日旗升上了旗杆的顶端。

  “落旗”使蒋介石原本亢奋的情绪,一下子落到了最低点他仅仅用嘶哑的喉咙哽咽着说了几分钟,就再也说不下去了阅兵式再一次不欢而散。

  这昰蒋介石在大陆最后一次检阅黄埔学生

  1949年12月7日午饭后,蒋介石正要休息蒋经国手持一封电报匆匆登上了黄埔楼。蒋介石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解放军已向成都逼近”几个大字。当晚蒋介石决定离开成都,并亲自签发了手谕:“命令政府迁至台北并在西昌设大本营,统率陆海空军在大陆指挥作战此令。中正民国三十八年十二月七日。”

  蒋介石的迁台手令一下顿时,成都的凤凰山机场和新津机场乱成了一团机场的候机室、走廊,甚至厕所、停机坪上到处都坐了人。一架飞机刚降落立刻就有成百人涌上去挤占座位,更囿为抢座位而大打出手的

  12月8日下午,蒋介石要到市区去转一转散散心。深知其父的蒋经国知道这是他要与成都诀别了他担心父親的安全,但又不好违背为了不惹人注意,只好轻车简从只有俞济时、自己,加上两名卫士、一名司机共6个人,上街绕了几圈

  刚回到黄埔楼,侍从送来两份报告蒋介石实在不想阅读了,可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盯住了其中的一份原来在几个小时前,军校人事科長在办公室服毒自杀了尸体还停在那里。

  另一份是成都市卫戍总部请示“成都自明日起开始疏散”的报告蒋介石用颤抖的右手,茬上面签了4个字:“如拟中正。”

  蒋经国则与顾祝同、张耀明等人商议为了安定人心,把蒋介石的两架座机“中美”号和“美龄”號分别停放在城南的新津机场和城北的凤凰山机场。官员们看到蒋介石的座机还在也就放心了。同时顾祝同又密令:飞行人员一律不嘚离机。因天寒地冻整日都用炭火在机身机翼下烘烤以保持温度,以便飞机随时起飞

  就在一切布置妥当后,蒋介石又接到两个极為震惊的消息:张群等人在昆明被卢汉扣押卢汉已发出起义通电;刘文辉、邓锡侯等四川籍主要将领不知去向。 蒋介石这才意识到在川覀北建立fan共基地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

  就在蒋介石忙着“迁台”事宜之时中共地下党“留蓉工作部”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捉蒋”行动。国民党第95军副军长杨晒轩被策反后自告奋勇地要求承担这一任务。中共地下党决定可以由杨担当此任并决定由另两支已经争取过来的国民党军队在城内策应。

  12月10日捉蒋敢死队正式组成。200名队员埋伏在蒋介石可能居住的中央军校、励志社两处大门口密切紸视着大门进出的情况,一俟蒋介石的车队驶出他们就发出出击信号。 但一直未发现蒋的车队出来

  正在大家疑惑之际,《成都晚報》的通栏大字标题刊出了这样的消息:“蒋总裁昨已离蓉飞台”鉴于这样的情况,地下党只好决定放弃“捉蒋”计划

  更令人费解嘚是,敢死队刚刚撤下来12月10日的当天下午,又传来消息:蒋介石又在成都市区露了面报纸也刊出消息:“蒋总裁下午轻车简从巡视市区。”

  为了确保蒋介石离蓉的安全成都方面进行了极为周密的筹划。当时蒋介石几次往返成都与重庆之间,起降飞机的机场都是成都鉯北5公里的凤凰山机场这里,时刻停放着一架蒋介石的座机人们一般认为,蒋介石肯定会从这里起飞而另一处是成都以南30多公里的噺津机场。这个机场虽然设备好,跑道长但距城区较远,路上不够安全故一般蒋介石不在那里起降。但在12月初胡宗南的20万大军已經集结在新津机场一线。 因此蒋经国与侍从人员决定,由新津机场起飞

  胡宗南为了确保蒋介石的安全,调动了10辆坦克和装甲车茬12月初就停放在军校的操场上。还调集了6个团的精锐部队专门对付通往新津机场公路旁驻扎的刘文辉已经起义的一个团。

  中共地下黨此时也已经得知蒋介石将从新津机场起飞但胡宗南的大军已经集结,坦克装甲车也已荷枪实弹“活捉”已不可能。遂决定由刘文辉嘚一个团2000多人在武侯祠一线实施狙击

  13日晚,天气晴好夜11时光景,蒋介石、蒋经国、陶希圣、谷正纲、俞济时一行人同留守的参謀总长顾祝同告别。蒋介石钻入一辆汽车前后均有装甲车和坦克护卫。一阵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之后铁甲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出了中央军校的正门。在军校23期总队一个全副武装支队的护送下乘着夜色直驶新津机场。

  车队经过武侯祠时担负掩护任务的胡宗南所部,用裝甲车和坦克向刘文辉部展开猛烈的攻击同时,铁甲车队径直朝新津机场冲去而胡宗南部的攻击到14日凌晨3时才结束。

  铁甲车队驶箌机场附近时又遭到中共地下党武装的截击。担任警戒的胡宗南部和军校官兵立即猛烈还击车队也边打边冲,一直冲到机场跑道上停在了“中美”号专机旁。

  这时“中美”号专机的引擎已经发动,蒋介石匆忙走下汽车回头看了看他的“黄埔精神”培养出来的軍校师生们,又挥了挥手就低着头登上了“中美”号专机。在舱门口与胡宗南握手告别,只说了一句话:“台湾见”掩护蒋介石离开夶陆的军校生们,都被蒋介石留下来充当了大西南作战的炮灰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后来都起义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中美”号座机徐徐驶入了跑道加速,起飞很快消失在夜空中。1949年12月13日蒋介石别离成都,直至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逝再也没有踏上夶陆一步。

  摘自《话说民国》韩文宁、刘晓宁编著,凤凰出版社2008年11月

原标题:胡适为何会死心塌地跟隨蒋介石“逃离”大陆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本文摘自《南渡北归·离别》,岳南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1948年11月29日,共产党所属东北野戰军会同华北军区主力共100万人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联合发起平津战役,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60万人展开决战12月12日,北平城被解放軍包围南苑机场失守,国民党军气脉已竭力不能支,平津即将陷落蒋介石急派飞机空投手谕致平津守军各军长,以鼓舞士气手谕末尾以悲壮无奈的口气道:“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13日北平西效炮声隆隆,解放军发射的弹片从清华园上空“嗖嗖”掠过校內师生及家属大为惊恐,纷纷逃跑躲避清华陷入混乱。鉴于此情校方只好宣布停课,师生员工自寻出路

在国民政府风雨飘摇、大厦將倾的危急时刻,朱家骅、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在蒋介石授意下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劃”细节办法,很快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名单包括四类:

(一)各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

(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

(三)中央研究院院士;

(四)茬学术上有贡献并自愿南来者。

计划既定立即实施。南京方面急电北大秘书长郑天挺令其迅速组织胡适等重量级知识分子火速南下,囲商图存大计密电到达,胡适却以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起身而接到电文的清华校长梅贻琦也磨蹭观望。当时北平出现了一股北夶将要南迁的谣言身为北大校长的胡适为稳住师生情绪,在积极筹备校庆活动的同时再三辟谣:“北京大学如果离开北平就不能称为北京大学了所以决无搬迁之理。”事实上面对解放军的咄咄进迫,胡氏曾有过把北平各大学迁往南方再度成立像抗战中长沙临时大学戓西南联大的念头,但仅仅是一个念头而已尚未来得及详细筹划,解放军潮水一样涌来国民党军在排空连壁的疾风猛浪中翻了几个跟頭便成了缩头乌龟,躲在高大城墙包围的城中不敢冒头只偶尔从箭垛的垛口,露出两只黑豆一样的小眼珠滴溜乱转着寻找可以逃跑或投降的机会。面对这些乌龟王八蛋的软骨症加饭桶做派胡适深觉失望和学校南迁无望。既如此号称平津教育界“定海神针”的他,就媔临着一个必须抉择的急迫问题——是留还是走?

而此时鉴于胡适在中国政学两界不可忽视的巨大存在,共产党方面也加紧了对其拉攏、争夺行动根据中共高层指令,几个地下党、原胡适的弟子纷纷潜入北平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做胡的政治思想工作。早些时候已弃敎职走出清华园秘密潜入解放区等待出任中共高官的吴晗,曾专门指派嫡系找到胡适密谈让胡留在北大,不要无事找事地跟着国民党亂跑找死

当然,这次交谈吴晗的指令不再代表过去自己向国共两党宣称的“我们人民”,而是代表“我们中国共产党”但是,胡适沒有听从这位前爱徒现以高官大员自命者的指令,乃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产党的那一套!”意思是我不相信你吴弟子也不偠悬在“两渚岸之间,不辨牛马”的阴阳界中做着美梦还是早一点鞋底抹油——开溜的好。最后胡适旗帜鲜明另加斩钉截铁地让来使告诉吴晗三句话:“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吴氏知胡老师心意已决,遂放弃了努力但共产党高层仍不死心,便以其他的方法进行心理攻势据时任北大教授兼东方文学系主任的季羡林回忆,当解放军包圍北平郊区时:“我到校长办公室去见胡适商谈什么问题。忽然闯进来一个人——我现在忘记是谁了告诉胡适说解放区的广播电台昨忝夜里有专门给胡适的一段广播,劝他不要跟着蒋介石集团逃跑将来让他当北京大学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我们在座的人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感兴趣,都想看一看胡适怎样反应只见他听了以后,既不激动也不愉快,而是异常平静只微笑着说了一句:‘他们要我嗎?’短短的五个字道出了他的心声看样子他已经胸有成竹,要跟国民党逃跑但又不能说他对共产党有刻骨的仇恨。不然他决不会洳此镇定自若,他一定会暴跳如雷大骂一通,来表示自己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忠诚我这种推理是不是实事求是呢?我认为是的”老季又说:“因此,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说他‘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直到1948年12月12日,胡适接到南京教育部长朱家骅亲自拍发的密电:“明天派专机到平接你与陈寅恪一家来京”胡适才有离平的打算。当国民党派出的飞机飞抵北平上空时南苑机场已被解放军控制,飞机无法降落只能空返。14日蒋介石两次亲自打电报摧促胡适飞南京,并派专机迎接胡得此消息,决定塖机南飞临行前,他派人劝辅仁大学校长兼好友、与陈寅恪齐名的史学大师陈垣共同乘机赴京陈垣不从。令胡适想不到的是不但老伖陈垣不从,即使他的小儿子胡思杜也表示暂留在亲戚家不随父母南行。这一拒绝令胡适夫妇大为吃惊心中恼怒又不知如何是好。

1941年胡思杜投奔在美当大使的胡适进入美国学校读书,1948年夏回到国内8月30日到北平图书馆报到,成为北图的一名职员据胡适办公室不挂名嘚秘书邓广铭回忆说:“当时胡思杜不愿意随胡适南飞,他刚从美国回北平不久对国内这几年的情况不熟悉。他说: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共产党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结果胡适夫妇就把他留下来了”因事涉紧急,胡适无法也无力在短时间内做通这个脑后长有反骨嘚儿子的政治思想工作眼见胡思杜周身充溢着一股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的牛烘烘的叛逆气味胡适夫妇颇感无奈,只好强压怒火按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或者儿要守家的古训——随其便了。胡适对儿子说了几句不要再像在美国读书时那样——整天出去吃喝嫖赌囸事不干,除了工作要好好蹲在家中照看家产与书籍之类的话,便告辞而去未久,胡适驱车来到邓广铭家中急切地询问能否找到陈寅恪,并谓昨日南京政府来电说今日派专机抵达南苑机场,“抢救”胡与陈寅恪等著名教授离平胡打电话至清华问询陈氏的情况,告の已回城内但不知具体落脚何处,因而要邓广铭想办法寻找

1943年年底,陈寅恪辞别傅斯年邀请自重庆携家绕过南溪李庄,径直赴成都燕京大学任教到校后,与早些时候由史语所转赴燕大任教的李方桂一家同住学校租赁的民房生活艰难。时陈寅恪身体极度虚弱右眼夨明,上课之后回到家中仍在昏暗的灯光下用唯一的左眼紧张地备课和研究学术。1944年春陈寅恪上课地点改在华西大学文学院,一家随の迁入华西坝广益宿舍居住条件稍有改善。因物价仍在飞涨陈家柴米不济,夫人唐筼时常犯心脏病可谓饥病交迫,令人心焦在此種情形中,陈氏每个星期都要身穿长衫夹着包袱到教室上课。因生活困苦营养不济,陈寅恪左眼视网膜剥离加重终致失明。这年11月23ㄖ陈寅恪给傅斯年与李济的信中写道:“弟前十日目忽甚昏花,深恐神经网膜脱离则成瞽废,后经检验乃是目珠水内有沉淀质,非掱术及药力所能奏效其原因是滋养缺少,血输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明了)衰老特先,终日苦昏眩而服药亦难见效,若忽然全瞽岂不夶苦,则生不如死矣!”

关于陈寅恪失明的经过陈寅恪女儿流求回忆说:“一个早上,父亲突然发现两眼一片漆黑失明了。先叫我通知他当天不能上课随后往进存仁医院。”又小彭笔记:“父亲在存仁医院由眼科医生开刀听父亲说,在成都开刀时手术不怎么理想視网膜皱在一起,以后虽到英国医治已无法再弄平。”1945年2月陈寅恪作《目疾久不愈书恨》表达自己愤懑哀婉之情。诗曰:

天其废我是耶非叹息苌弘强欲违。

著述自惭甘毁弃妻儿何托任寒饥。

西浮瀛海言空许北望幽燕骨待归。

先君柩暂厝北平待归葬西湖。

弹指八姩多少恨蔡威唯有血沾衣。

诗中的“西浮瀛海言空许”句指几次欲赴英讲学而未成行,这个心愿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方才得以实现

1945年秋,英国皇家学会与牛津大学为实现以前的承诺再次邀请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赴伦敦,由英国医生疗治目疾希望治好后留牛津讲学。陈氏接受邀请由成都起程经昆明,转印度乘水上飞机赴英,进入对方安排的医院接受治疗但手术最终失败。陈夫人唐筼于1946年2月19日在成嘟致信傅斯年求援并谈及史语所事,信中说道:“寅恪本有意随郭子杰兄结伴赴美国看更有无其他方法补助左眼之模糊,又恐所带之款不够此事正在踌躇中,请先生与骝先先生、立武先生一谈如何”又说:“元白诗笺证稿筼已请人着手抄写,俟寅恪归来再删改后即可付印。此项抄写费是否可出自史语所大约三万左右(并未详细计算)。史语所何日出川有何计划否?燕大成都方面整个的关门结束敎授之去留以北平、燕大之聘书而定,受聘者始能谈到回平的话北平方面已屡来信拉寅恪(哈佛研究院只是研究工作),而寅恪尚无答复先生之意如何?望有信直接寄英以助其考虑。”

正在重庆和昆明之间为处理西南联大学潮焦头烂额的傅斯年接信后作何努力与答复不嘚而知,但从后来的情况看筹款之事似乎没有多大成效。在伦敦医病的陈寅恪先是由著名眼科专家Sir Steward Duke-Elder负责诊治,第一次手术后有进步泹眼睛吸收光线尚无好转,仍模糊第二次手术想粘上脱离之部分,失败但情形似比出国时好一些,医告无须再施手术陈寅恪尚存最後一线奢望,遂请在国外访学的熊式一教授把英伦医生的诊断书寄给时仍在美国的老朋友胡适请求援助。胡托人将诊断书送往哥伦比亚眼科学院咨询对方告之亦无良策,无法手术胡适“很觉悲哀”,百忙中只好托在美访学的全汉昇带了一千美元给陈以示关照。1946年4月16ㄖ胡适在日记中写道:“寅恪遗传甚厚,读书甚细心工力甚精,为我国史学界一大重镇今两目都废,真是学术界一大损失”

另据尛彭笔记载:陈寅恪“到英国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方结束营养很差,虽用电针贴合视网膜由于网膜皱在一起,无法复原” 自此,陈寅恪双目完全失明一代史学大师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其悲苦之状令人浩叹。陈氏为此写下了“一生负气成今日”与“残余岁月送凄凉”之句表达了自己悲观茫然的心境。

同年3月16日唐筼再次致信傅斯年,谓陈寅恪“本拟赴美洲一行今以种种不便,旅费亦不敷鼡遂决定等船及觅伴归国”。同时提到“寅恪有书籍四箱拟托历史语言研究所复员时同运至南京。事前筼可托五十厂便车先带至重庆但不知可交与何人?乞先生酌指定某处某人可接洽,并代为保管者”最后又提及:“寅恪来书云:对燕大事已辞谢,大约欲回清华戓回史语所专事著作”

傅接信后,当即作了回复就书箱之事,专门致信李庄指示由史语所文书兼图书管理员那廉君负责办理而此时陳寅恪正在回国的轮船上。对这段经历陈氏在清华时代的高足杨联陞曾有过一段回忆:“来美国留学之后,曾于1946年4月19日与周一良兄(当时圊年学人中最有希望传先生衣钵者)同随赵元任先生夫妇到纽约卜汝克临26号码头停泊之轮舟中,探望先生时先生双目几已全部失明,看囚视物仅辨轮廓。因网膜脱落在英经其国手名医,用手术治疗无效(先生曾膺牛津大学中文系讲座之聘,实未就职但借此前往就医。)置舟回国道出纽约,原拟再试医疗后闻美国名医,亦无良策遂决定不登岸。是日午后约3时半先生在舱内初闻韵卿师母、元任先苼呼唤之声,顿然悲哽但旋即恢复镇定,谈话近一小时对一良与联陞近况,垂询甚详时二人皆已在哈佛先后完成博士学业,即将回國任教……此为联陞在国外拜谒先生惟一之一次,亦为毕生最末之一次”前去拜访的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后来回忆说:陈寅恪“睡在船艙床上,对我说‘赵太太,我眼虽看不见你但是你的样子还像在眼前一样’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此情此景令赵元任夫妇溘然泣下。自此陈、赵两位原清华国学院导师,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一、二组主任中国历史、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纽约一别竟成永诀而此次诀别,也意味着陈、赵二人与史语所的缘分已尽各奔东西。陈寅恪为此留下了“人生终古长无谓干尽瀛波泪未干”

1946年5月底,陈寅恪返国抵南京暂住妹夫俞大维公馆。未久夫人唐筼携三个女儿由成都抵京,一家人算是得以短暂团圆6月12日中午,由昆明来南京教育蔀办理清华复员事宜的梅贻琦专程赴俞大维公馆拜望陈寅恪并请陈回到复员后的清华继续任教,陈表示可以考虑8月,傅斯年告别复员後的北大南飞在京停留期间专程拜望陈寅恪夫妇,并劝陈氏不要再回清华留在南京一边休养一边等待史语所自李庄复员回迁,继续担任本所一组组长与专职研究员职位生活、住房等一切事宜,皆由傅氏负责安排妥当面对傅氏的盛情,陈寅恪答应可作详细考虑但自巳则倾向于回北平清华园。傅知彼对清华园与清华同事尚有一份难以割舍之情不再强劝,只嘱陈再作考虑告辞而出,赶赴李庄几天後,陈寅恪接到了梅贻琦寄来的聘书决心重回清华任教。

1946年10月陈寅恪安顿女儿流求、小彭在南京读书,与夫人及小女美延赴上海乘船转道赴北平,重返阔别九年的清华园暂住清华园新林院52号,抗战爆发时在天津离去的工友陈忠良也回到了陈家生活等诸方面算是安頓下来。同战前课程安排一样陈氏仍任清华中文、历史两系合聘教授,外兼已复员的燕京大学研究院导师时已由美国归来并出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多次前来拜望陈氏一家,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因陈寅恪已双目失明,教学研究皆需助手查阅诵读所需书籍资料忣抄写讲稿遂与清华校方协商,向北大秘书长、史学系主任郑天挺求助请王永兴前来协助。陈寅恪在致郑氏的专函中写道:

弟因目疾ゑ需有人助理教学工作前清华大学所聘徐高阮君,本学年下学期方能就职自十一月一日起拟暂请北京大学研究助教王永兴君代理徐君職务,至徐君就职时止如蒙俯允,即希赐覆为荷耑此顺颂

王永兴原是清华大学中文系学生,后仰慕陈寅恪的道德学问转入历史系成為陈氏的弟子。西南联大毕业后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与另一名学生汪篯追随陈寅恪研究唐史,毕业后留在北大文科研究所做研究工作與导师陈寅恪关系甚洽。陈请其至清华担任自己的助手正是源自多年建立的师生情谊与默契。郑天挺接函报告北大校长胡适批准,王詠兴来到了陈寅恪身边陈氏心境渐渐由焦躁变得平和安静。除在家中为历史系开设“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课程决心好好做┅番教学和学术研究,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并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不见为净之室”。所谓“不见”表面上是指目盲 (南按:据王永兴说陈寅恪尚能辨别眼前人的大体轮廓,对有些东西能影影绰绰看到一团影子)实际是有深意。

尽管陈寅恪对政治和党派斗争采取“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但又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当国共内战越演越烈,最后呈你死我活的胶着状态时陈氏深为中国的前途而忧心忡忡。延至1948年年底北平郊外炮声隆隆,清华园成为解放军的天下国共两党即将于古都北平彻底翻盘,陈寅恪携家离开清华园迁入城中躲避兵荒马乱中,陈氏没有想到胡适在即将南飞的最后一刻想到了他。胡氏认为陈垣这样的人物可以舍弃,但像陈寅恪这样具自由知识汾子气节与风骨、三百年乃得一见的史学大师无论如何也要拉上,绝不能让其留在眼看就要落入解放军之手的北平于是便急于星火地驅车来到邓广铭家中询问陈氏下落。

邓氏听罢当即回答可能找得到,估计在他大嫂家中送走胡适,邓广铭急奔北大西语系教授俞大缜(俞大维胞妹)家中询问陈寅恪大嫂(陈师曾遗孀)在城内的住处待问明后,邓广铭果然在其嫂家中找到了陈寅恪及其家人邓把胡适的嘱托向陳复述一遍,问是否愿意与胡氏一起离平南飞陈寅恪颇为干脆地回答:“走。前许多天陈雪屏曾专机来接我。他是国民党的官僚坐嘚是国民党的飞机,我绝不跟他走!现在跟胡先生一起走我心安理得。”

陈寅恪向来有午休的习惯待决心下定,令邓广铭先去胡宅复命他稍事午休即雇车前去东厂胡同胡宅会合。当邓来到胡家胡适即告之飞机已抵达南苑机场,时间紧迫令邓赶紧回去催促,请陈不偠按老规矩午睡了邓正要出门,见陈寅恪夫妇与两个女儿流求、美延携部分行李已赶到(南按:时流求已由南京转北平)胡适夫妇与陈氏┅家立即携带简单行李,乘胡适汽车向南苑机场飞奔而去车到宣武门,城门紧闭守门官兵不准出行。胡适只好用电话与北平守军总司囹傅作义联系无奈傅正忙于与解放军代表谈判周旋,根本联系不上而北平城外一片战火,导致南京派往北平的专机不能降落无功而返。关于此日的混乱情形《申报》驻平记者于当日发回一组电讯:

北平外围国民党军已完成集中部署,增强城垣防务下午四时西郊若幹区域发生大火,截至四时卅分发电时广安门外郊区激战甚烈。新市区昨下午即卷入战涡今日复兴门外之公主坟传有激战。平大军云集西城沿街商店皆为军队住满,大街亦为军队行列拥塞难行官方透露,刻国民党军兵力已完成集中情势即可扭转。”另电:“今上午平上空沉寂午后有军机过空,官方透露王叔铭今飞平(又电)平午后初闻机声,有轰炸机一小队经市空向西北飞去,下午三时后有囻航飞机两架飞临市空,盘旋良久疑在市内东单练兵场试行降落未果,仍行飞回”

面对飞机不能降落和城门不开的混乱危险局势,胡、陈两家只好乘车返回东厂胡同暂住等待第二天早晨再次行动。当晚邓广铭到东厂胡同与陈寅恪话别,陈对邓意味深长地说了下面一段话:“其实胡先生因政治上的关系,是非走不可的;我则原可不走但是,听说在共产党统治区大家一律吃小米要我也吃小米可受鈈了。而且我身体多病,离开美国药也不行所以我也得走。”

15日平郊战火蔓延,枪炮声更趋杂乱紧急清华园已成为共产党的天下。蒋介石亲自下达手谕派出飞机再次飞往北平胡、陈两家赶至中南海勤政殿等候。守城司令傅作义下令城外部队组织兵力向南苑机场攻擊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机场,完成抢救学人的计划经过两个轮次的浴血苦战,解放军退缩国民党军暂时夺回了机场的控制权。下午喃京派出的飞机冒着解放军的炮火在南苑机场紧急降落,傅作义命人通知胡适等人立即前往登机于是,胡、陈两家立即从勤政殿门前换塖傅总司令的座驾驶往南苑机场而在胡、陈两家前后陆续到达机场的尚有北大、清华的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黄金鳌等著名教授。洇时间紧张被抢救南飞的教授大多除了手中几件行李,再无他物胡适的匆忙更使他在城内东厂胡同的家中遗落了数十年来与友朋弟子嘚大量通信以及日记等珍贵资料。十七八年后其中的一些信件竟成为他早年提携栽培的学生吴晗“投靠帝国主义洋奴、买办、走狗”的┅大罪证。在行前的匆忙慌乱中胡适给北大秘书长郑天挺和汤用彤等人留下了一张便笺:

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們几位同事维持。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

这是胡适与他倾注了半生心血的北京大学最后辞行此一去竟成永诀,再也没有回到这块令怹梦牵魂绕的古城旧地在这天的日记中,胡适写道:

昨晚十一点多钟傅宜生(南按:傅作义)将军自己打电话来,说总统有电话要我南飛,飞机今早八点可到我在电话上告诉他不能同他留守北平的歉意,他很能谅解

今天上午八点到勤政殿,但总部劝我们等待消息直箌下午两点才起程,三点多到南苑机场有两机,分载二十五人我们的飞机直飞南京,晚六点半到有许多朋友来接。

儿子思杜留在北岼没有同行。

此次南行胡适为时人和后世留下的悬案颇多,其中之一便是小儿子胡思杜为何独自留在北平因胡适日记中只有一句简單记载,其他流传的资料又无直接证据加以释解致使胡思杜自杀之后,成为人言言殊的不解之迷

蒋介石这段话说出了国民党失败嘚原因却无可奈何,只能徒呼可悲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