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诒让 孙诒让的诒怎么读念

驳孙诒让死于梅毒之说
前几日,在名为文史温州的博客里,见一篇题为八卦孙诒让的帖子。文章开头说:“本文是秘密的公开,特再次八卦一下孙诒让。这不是名人八卦,但比八卦更生猛。这是历史的真相,但并非众所周知,只是有点残忍。”文中提及孙诒让小妾众多,及与梅思平之父梅佐羹的八大款案官司、被控狎妓邪游留诗土娼等。这些文字于我并不陌生,在别处看到过字数排列分毫不差的相同内容。文章的最后,又说:“谈谈孙诒让死于何病。夏承焘先生听瑞安乐君说是“以恶疾卒”,即死于花柳病,戴文予以证实。”博主坐实孙诒让死于梅毒。这令我即惊讶且反感顿生,因为博主不是大嘴宋祖德,而是温州一名研究文史多年的学者。
孙诒让(日—日),浙江瑞安人。有关他的各类词汇堆塑的形象意象令我仰之弥高,且不说孙诒让家有藏书楼、兴办学堂、著书等身。1899年,甲骨文发现面世,人尚疑其伪。而孙诒让获得著录甲骨文的书籍《铁云藏龟》后,二个月时间即写出《契文举例叙》,第二年又撰写了《名原》,考释甲骨文的正确率为41%,错对参半为7%,了不起,世人誉其“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虽然我不曾寻得他的著作阅读,但在网络上见过他的遗墨,一把题诗团扇,书法字迹骨力遒健又不失清秀,十分养眼。其诗也朴实:《题宋椠二徐说文注》“大徐严谨小徐精,绝学江东两弟兄。惆怅南朝佳令仆,北来寂寞作经生。
孙诒让有照片留世。日,他出席温州艺文学堂开学大典,与各方名流合影。照片里,孙诒让落落大方,足证在他去世前5年,56岁时,没有马鞍鼻、满脸杨梅大疮而不能见人。
&&&&&该八卦文说戴家祥在日《与夏鼐谈孙家旧事》(刊《瓯风》第八辑)的书信中,证实此传言。本人特托网友寻得此书信,看后眼镜一跌再跌--戴家祥信中批评并否定孙诒让卒于恶疾之说!现录二段原文于此:
1.癯老所渭“某先生好狎邪游”,据我家祖父时代留下来的女佣及男长工们说,不无根据。他曾为永嘉名妓鲁纹代订卖画润例...
2.以上情况,在瑞安前辈中间,普遍尊敬孙公,从来没有谁?他生活问题,只是在下辈的口耳中,或有所闻。那时瑞安城内有陈党项党两大壁垒,项党推项苕甫为首,陈党则抬出陈介石相对抗,林公铎(损)及其兄次公,次公之子林景伊(尹)更是肆无忌惮,加油加醋。都说孙公“晚年以恶疾卒”,自季明以下,都有梅毒遗传,未始不无根据。
问题是:未始不无根据,这句话是肯定还是否定?
&&&&第1个不无根据毫无疑问是有根据,第二个则按用语习惯,前缀未始(未必或从未)。未始不无根据,即可理解为未必有根据、从未有根据,也可以理解成未必不是没有根据(三重否定),未必是没有根据--有根据(双重否定),又多了一重不,难道还是肯定?汉语博大精深,此处有歧义。戴前一句批评他们“肆无忌惮,加油加醋。”后一句又怎可能前后矛盾肯定他们说的对?我们不必纠于这一句话,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因为以上情况,说孙患有梅毒,是有原因的。即是说,因为有名利冲突,争第一,项党推出项苕甫说他是瑞安之最,而陈党说陈介石才是瑞安之最,所以污名孙诒让。说明一下,戴家祥所说的那时是他14岁1920年,项苕甫(湘藻)(),陈黼宸(介石),(),都已去世,林公铎(损)是陈介石的外甥,生性好酒,时常使酒骂座而闻名学界。这里一同说明一下鲁纹据说是名画家。
再来说说戴家祥在孙家看到的情况。戴家祥()学者。因戴家与孙家有亲眷关系,14岁时,他在孙家借住了一年。传说孙诒让有十几个子女,戴家祥提及其七子一女。
从戴信中可知,“在瑞安前辈中间”没有关于孙诒让患梅毒的传言。林姓两三人(其长辈陈介石与孙诒让生前素不和需人出面调停)最是“肆无忌惮,加油加醋”。如果“自季明以下,都有梅毒遗传。”那么季明以下是4个儿子(女儿不计)加上孙诒让的妻妾4、5人,孙家岂非有十来口人患有梅毒?在盘尼西林青霉素没造福人类的晚清民初,来势汹汹的梅毒又怎能藏得住掖得住包得住火?谁还敢上孙家帮佣,又有那个亲眷敢把孩子寄宿在他家?
传言只因季明之故。戴家祥初见老4季明,是在老5阿撰的婚礼上。季明“鼻子烂成马鞍型,见面一股臭气。”此时的季明是成年人,假定他患的是梅毒,从症状来看应是病毒活跃期第三期梅毒而非胎传梅毒。大致估算其父去世时,季明十来岁。如果他从小即烂鼻子一身臭气,1906年发案的岂不是九大款指控?挖空心思寻证据的梅佐羹又怎会漏过身患恶疾锅害妻儿这指控?须知他罗列的八大款竟有“强占民妻”,而当事人孙家的姨太太又怎可能会为他举证?
季明的三个哥哥都“仪表端正脑筋灵活”,戴家祥提及的一个表姨也无异常。季明的5弟阿撰有残疾,老6阿皓和老7阿枢与戴家祥年龄在上下岁,阿枢是个精神病患者。这些只能说明孙诒让身体状况不错,去世前一、二年近六十岁还得二子,同时也说明现代优生优育理论非常之正确。
以上内容即戴信中与恶疾有关之事。
1908年,孙诒让61岁,其年谱记载:“春初患寒咳累月,三月二十二日猝患中风,至四月二十七日病增剧,延至五月二十二日(阳历6月20日)巳时逝世。”
1939年10月,夏承焘先生因其父中风病危赶回温州,其10月30日的日记记载:晚孟晋来。谓仲容先生(孙诒让)亦以脑血管破裂下世,含胡语十余日乃逝。
八卦孙诒让
源于人性的本能,人都是有一种窥视癖,中国人更有窥私的传统。分享那些秘密,传递那些秘密的过程会给我们一种满足。有“考据癖”的戴家祥先生在日《与夏鼐谈孙家旧事》(刊《瓯风》第八辑)的书信中,或通过排比史料、或采风民间传闻、或以自身所见所闻,对一代大儒孙诒让之隐私,透露出独家资料,发覆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对此,沈智毅先生读后认为纯属道听途说,如骨鲠喉,不吐不快,撰就《刍议戴家祥&与夏鼐谈孙家旧事&》(刊《瓯风》第九辑)一文予以澄清。其实沈先生未必真的已是“是非分明”而澄清得了。戴先生是读了夏承焘日的日记才写下这些内容,未必真的都是
“佛头浇粪”的添堵之说。这本是公开的秘密,本文是秘密的公开,特再次八卦一下孙诒让。这不是名人八卦,但比八卦更生猛。这是历史的真相,但并非众所周知,只是有点残忍。
先从梅佐羹案说起。此案发于 1906 年, 次年孙诒让在给浙江省提学使支恒荣的信中介绍了案情: “去年夏间,
忽有永嘉劣绅梅佐羹屡次托人代求派充董事。诒让因公所本无挂名支薪之董, 而该衿向业刀笔, 声名狼藉, 于教育尤毫无所解, 严拒未用,
因此怀恨, 屡次播扇浮言, 冀挠学务。前月又捏造姓名, 赴省呈控, 非徒掎摭诒让, 并旁诬刘 ( 绍宽)、蔡 (念萱) 各董,
不遗馀力。”该年冬天, 孙氏在给永嘉县令尹溎的信中, 再次述及梅案: “惟贵治讼棍梅佐羹, 去年夏间, 挟敝同年张筱华别驾湖北来函,
求充挂名董事。弟以其声名太劣, 且敝处无挂名支薪之例, 峻却之, 因此怀恨。正月间, 遂与其党吴木天, 捏名庆元陈志东,
向抚、学宪处控告弟并学界同人多款。”这是所谓八大款案。
李世众先生认为原来梅案具有深厚的官方背景, 梅佐羹和吴木天后面有地方官做靠山。梅佐羹没有在孙诒让处如愿得到公职,
却在永嘉丁县令的“深庇”下, 谋得了永嘉县劝学所“董事”之职。地方官打击对手所用的手段是毒辣的,
因为用以指控孙诒让的罪名是“演说革命”, 血腥味很重。孙诒让的反击: “近已与梅、吴宣战, 势不能退。弟无一日不求退,而今乃万不能退,
真出意外也。”在这里看到了地方官与下层士绅联合对付上层士绅的影子。
梅氏告孙诒让案曾轰动一时,到孙诒让1908年逝世,梅佐羹亦有挽联,联中却对孙诒让借用张巡抚手将自己坐牢依然愤愤不平。联云:“我与你有什么冤?学界起争端。一切事漫不经心,任汝在县令堂前,贿吴元乔凭空论事;你为何死这样快?盖棺当安定。八大款尚有遗恨,请自向阎罗殿上,寻张藩侯再打官司。”不料此联一出,梅佐羹果真又“再打官司”。《张棡日记》记录了这段故事:“又闻近日郡城因梅佐羹又被捕入狱,其妻顿时气愤身死。永邑人士大动公愤,闻系郭潄霞、许养颐、孙仲恺致函郡守之故,遂纠众到师范大闹。幸余太史小泉、陈君经郛、陈君介石三位出为调停,梅已取保。”梅为此连老婆的生命都搭上,本“应当敛跡悔罪,今观其仍谈笑无事,恐将来未必旧染咸新也。”他还是死磕到底。孙诒让指称梅佐羹为“劣绅”,
也许他的确有道德问题,
但我们似乎不宜过多地从品质角度去理解梅佐羹们。有趣的是双方都热衷于道德层面攻击,却都极力回避己方道德问题。
我们的老馆长梅冷生先生曾经告诉我先父说:“孙孟晋先生任温州籀园图书馆馆长兼永嘉区征辑乡先哲遗著委员会委员时,将征集到的清末民初温州先贤杨青的《慈荫山房笔记》中记载的梅佐羹八大款案撕毁。”子为父隐,合乎人伦道德。这被视为保守落后的东西,在西方近现代法中仍有知音。从法理上说,“亲亲相隐”的原则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说可能还具有更深的意义。孙延钊《孙征君籀庼公年谱》对梅佐羹八大款案也避而不谈,从这反常行为来看,其中内容必定击中孙家要害,故只好掩耳盗铃。
八大款之一“狎妓邪游”,夏承焘先生也认为是事实。孙诒让有赠与土娼茶山媛的诗:“江南旧梦忆桃叶,湖上新声谱桔枝。携得小红随画舫,风怀犹是少年时。”画舫是“携妓冶游”的浪漫工具。如嘉兴南湖画舫,明末文人张岱就写道:
“湖多精舫,美人航之,载书画茶酒,与客期于烟雨楼。”但历史偏偏选择了她,党的第一次党代会就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伟人与凡人,常常在一念之间,真与情,往往藏故纸之下。在古代,文人风流,有空就往青楼里钻,这也是风气使然。看看那些大文人,哪个不在青楼里留下点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个年代文人墨客,政客学者一起来光顾声色烟花之地,连陈独秀、胡适这样的大文人都曾“坠落”其中。文人们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孙诒让也不例外。引娼挟妓,眠花宿柳,平康冶游,招蜂惹蝶,是不必大惊小怪的。青楼里的姑娘们个个琴棋书画俱能,毫不掩饰自己的身份,而且还给自己起些什么纤纤之类艺名。有道是“自古才子多风流”,诗文与情素来就是水乳交融、形影不离的。二者如鱼得水,相辅相成,成就一段传奇。孙诒让其风流韵事鲜为人知,被正史相对遮蔽,所以我们有必要去八卦一下、呈现一下,使之人物更真实、更鲜活。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创造的驱动力,性欲勃发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欲望。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男人,必定是一个健全的男人。性,已经不是一个需要回避的话题了。孙诒让有案可稽的是娶了五位夫人,生了十几个子女。但在瑞安民间私下传言流传中,孙诒让远不止年谱上有记载、死后被合葬的五位夫人,而是号称七双奶。据说孙诒让下乡收租,看见漂亮女子,就娶来顶租。这就是八大款之一“强占民妻”的原始证据。四姨太过门时,才十四五岁的少女,跟孙诒让相差几近两代。孟子曰,食色性也。孙诒让的学术成就、教育功绩非常人可比,他的性欲也必然旺盛。他的创造性或者就来自他充沛的性能力。  
最后谈谈孙诒让死于何病。夏承焘先生听瑞安乐君说是“以恶疾卒”,即死于花柳病,戴文予以证实;沈文认为是患中风而死并指责戴说
“这话比讼棍梅廉卿还恶毒,如此猜测也太下作了”。如此对立观点,使我联想起有关列宁的确切死因,几十年来一直也是各方猜测的话题。以色列学者认为死于梅毒;苏联官方宣布为中风。我们也认为将列宁死于梅毒说都是心存歹意的人强加在列宁头上的莫须有谣言,是恶毒攻击,是抹黑。无独有偶,史载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苏东坡作诗打趣:
“大风起兮眉飞扬, 安得猛士兮守鼻梁”。后人在转记此事时,将“晚年得恶疾”,改记为“得风疾”,可谓隐恶扬善矣。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丑闻的时代,对此,社会给予了更多的容忍和理解。特别是性丑闻,除了成为媒体吸引读者的新闻话题之外,已经失去了过去年代严厉的舆论惩罚的意义。因此大多数人不再深感惊讶和本能地感到不妥。沈智毅先生也不必“如骨鲠喉”耿耿于怀。隐私的曝光,无损于孙诒让的光芒。毛泽东的著名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除了社会学意义外,是不是还有生物学意义呢?我对风流人物孙诒让的景仰就犹如长江滔滔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八卦孙诒让,不朽孙诒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政务公告:
孙诒让《契文举例》110周年纪念活动今开幕
来源:温州网
  温州网▪政务讯(见习记者& 叶娇慧)今日上午9点30,在瑞安玉海楼,孙诒让先生《契文举例》11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开幕式。  
  开幕式由瑞安市宣传部部长管秀云主持,瑞安市政协主席白一帆致欢迎词,参与本次纪念活动的嘉宾还有海内外专家学者、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社科界人士以及孙氏后裔代表50余人。在开幕式上,一首以瑞安方言朗诵的《祭仲容孙文宫》,展现出瑞安方言古朴的魅力,引得在场嘉宾纷纷竖耳倾听。祭礼上,50余位嘉宾依次向孙诒让先生鞠躬、献花,表达敬仰缅怀之情。&
  市政协主席白一帆在开幕式上致辞:&孙诒让先生对甲骨文字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瑞安的历史文化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希望通过本次纪念交流活动,深入广泛地宣传孙诒让先生作为一代大儒卓越的学术成就,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孙怡然先生、学习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据悉,本次纪念活动于今日开始,为期一天半。开幕式之后,还将举行纪念《契文举例》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玉海讲坛学习交流会。
  台湾东华大学自然资源类环境学系的教授,同时也是孙氏后人的孙义方先生告诉记者:&我出生、成长在在台湾,自幼就知道祖上有一位十分杰出的朴学大师,就是孙诒让先生,但是一直概念比较迷糊。随着近年来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来到大陆,才真正了解到孙诒让先生所作出的杰出的贡献。&
孙诒让先生与玉海楼
  孙诒让(),又名德涵,字仲容。出生于瑞安,晚晴朴学大师。著名爱国主义者、教育家、其学识博大精深,在经、史、诸子、文字、考据、校勘等方面均有建树。与全国著名学者俞曲园、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另有&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之誉,章太炎称他&三百年绝等双&。&。一生著作有《周礼正义》、《契文举例》、《温州经籍志》等三十多部。晚年同情反清革命,致力于实业与教育兴国。曾任瑞安教育会总理,温处学务分处总理、浙江教育总会会长。在温处(今丽水)两地兴办学校三百余所。
  玉海楼,坐落在浙江省瑞安古城东北隅,是中国东南的著名藏书楼之一。玉海楼含孙诒让故居和百晋斋,原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三面环水,前后两进。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太仆寺卿孙衣言创建,庋藏古籍甚富。孙氏因慕宋王应麟博极群书,遂以其巨著《玉海》名斯楼。衣言子诒让为清末朴学大师,在此潜心著述垂三十年。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编辑: 金晶]
(本文来源:温州网)
关键词:先生 开幕 纪念 瑞安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扫描二维码关注温州政务网订阅号
政务热线:
欢迎网友关注温州政务动态
承建网站群当前位置: >>
孙诒让诗词的“学人诗”特征
作 品 研 究  ( 0   j l8  
.l   1 l
诒让诗词 的 “ 学人 诗” 征  特 从清初开始, 不少学者就提 出诗歌 中的学 问问题。 王士祯认为  “ 情 之 说 ” 学 问之 说 ” 相 辅 而 行 , 可 偏 废 ” 性 与“ 须“ 不 ㈨。清 中 期 的 朴  学 把经 史考 据 作 为 学 问, 此 影 响 , 、 问 的宋 诗派 更是 在 创 作 中  受 道 咸
施  春  晖 
孙诒让 , 是我 国近代著名 的一代经师 , 在经学、 史学、 考据学 、 校  勘学、 目录 学 、 献 学 等 方 面 , 文 都有 卓 越 的成 就 。 学 术 研 究 的 同 时 , 在   孙 诒让 还 写 了不 少 诗 词 。 诗词 收录 在 《 癫 诗 词 》 《 微 室 祠 》 , 其 籀 、经 中  具有 清 代 “ 学人 诗” 特 征 。 的   一
实践了这一点, 诗歌 多金石 、 书画 、 名物考证之作 , 以体现学问的博  大 精 深 , 思 泽甚 至 认 为 “ 程 性情 又 自学 问 中 出 ” 把 学 问 当成 了创 作  , 之 源 。 晚清 , 随着 西 学 东渐 的 强 烈冲 击 , 当 时 许 多 士 人相 反对 中 使  
孙诒让诗词具有 ‘ ‘ 学人  ’ 特征的原因 
1清 代 学 风  . 清 学 者 钱 谦 益 认 为 诗 有 “ 人 之 诗 ” “ 者之 诗 ” , 宗 羲 提  诗 与 儒   黄
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 的认 同与信仰 , 希望借对文化传统的维护而  使之不坠且得 以延续发展 。   由此可见 , 在清代文化背景 中, 学问” “ 就是指对经 史子集 百家  之 书 的广 泛 涉 猎 与 熟 练 掌 握 。 学 人 之 诗 ” 重 要 的 特 征 是 “ “ 最 以学 问   为 根 柢 ” 在 “ 人 之 诗 ” 可 见 估 屈 聱牙 的文 字 以及 大 量 的文 史 典  。 学 中 故 。 以盘 旋 拗 折 、 涩 暗 淡 的诗 风 , 示 出 学 者 式 的渊 博 与 厚 重 。 艰 显  
出了“ 文人之诗” 诗人之诗  , 乾之际杭世骏正式提 出“ 与“ 雍、 学人  之 诗 ” “ 人 之 诗 ” 。“ 与 诗  。 诗人 之 诗 ” 表 了中 国古 代 诗 歌 一 贯 的 审  代 美 规 范 与 理 想 , 在 清 代 , 正 体现 清代 文化 精神 与 审 美取 向 的 , 但 真 则  是 “ 人之 诗 ”  学 。
生为男子。《 修文舍人传》 更是强 调冥 司“ 黜陟必明, 赏罚必公 , 日 昔   负 君 之贼 , 国之 臣 , 穹 爵而 享 后 禄 着 , 此 必 受其 殃 ; 日积 善 之  败 手 至 昔 家 , 德 之 士 , 下位 而 困穷 途 者 , 修 阢 至此 必 蒙其 福 。 轮 回之 数 , 应   盖 报 之条, 至此 而 莫 逃 矣 。这 些 例 证 或借 道 教 说 法 , 将 佛 教 因果 论 通俗   ” 或 化, 管《 尽 剪灯 新 话 》 谈 报 应 , 绝 非 “ 氏辅 教之 书 ” 鲁 迅语 ) 也 但 释 ( 它们  终 究 不过 是瞿 佑 以游 戏 而 严 肃 的笔 触 彰 明其 “ 善 贬 恶之 学” 桂衡  褒 ( 《 灯 新 话》 ) 恩 格斯 在 《 杜 林 论 》 说 : 一 切 宗 教 都 不过 是支  剪 序 。 反 中 “ 配着 人们 日常 生 活 的外 部您的位置:
孙诒让:晚清大儒,经学后殿
来源:瑞安日报&&作者:林 晓&&
&&& 孙诒让是我国著名的朴学大师、甲骨文字研究先驱。在清朝国势衰颓之时,他主张“开化民智,科教救国”,创办了新式学校300余所,是温州近代新式教育之父;他还是近代实业救国的先行者,在温州创办农渔工矿商贸实体、轮船股份公司,开辟河运航线,推广近代农业科学。
  孙诒让一生“爱国爱乡,好学兴教,重商务实,应时革新”,体现了温州“事功学说”的思想精华,是永嘉学派的身体力行者。
  中年之后,孙诒让屡被荐举高官厚职,却始终不屑接受,晚年勤于民间团体与政界之间的斡旋,身为社会名流,对公益事业付诸满腔情怀,头衔颇多实为虚职,却矢志强国富民之道对社会影响深远……
  上一期,我们讲述了他绝意仕途、专注治学,为从父命八上公车,却鄙视时文为潮流,退身执着治学的事。
  这一期,我们继续关注孙诒让研究的古文字学及其著述;创办实业、大办学校;甲骨文书法的传播等相关事迹。
  甲骨文书法的传播
  5月3日,本报刊登了一则《诗词墙建成》的消息。消息称:“诗词墙有40块石碑,分别以孙诒让、叶适、高则诚等40位瑞安唐代至今名人原作诗词,由陈步宣、刘江、沈鹏等40位中国当代书法家书写镌刻而成的。”
  正如《诗词墙建成》里提到的“诗词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市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瑞安人每一次提到本地的文化人物时,都会情不自禁想起孙诒让。而讲起历史建筑的时候,似乎也不会忘记玉海楼。
  那么,孙诒让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人缅怀呢?事实上,孙诒让的著作涉及经学、史学、诸子学、古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目录学、金石学、文献学等诸多方面,每个学术领域都成绩卓越。
  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孙诒让是我国研究甲骨文字学的开山鼻祖。1904年,孙诒让看了《铁云藏龟》一书后,凭借对古文字的深厚功力和广博的学问素养对甲骨文进行研究,并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写成专著——《契文举例》。该书是我国研究甲骨文字学的第一部专著。
  孙诒让对殷墟龟甲学术价值的认识,早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诸位大家。范毓周在《甲骨文》一书中写道:“最早对甲骨文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当推清末著名学者孙诒让。”郭沫若也曾评价:“孙诒让为近世一大学人,周礼义疏可称渊博,其金文研究成绩最大,甲骨文研究亦为开山,王国维深受其影响也。”
  时至今日,我们瑞安人对甲骨文书法的爱好与研究也从没间断。
  2009年9月,研究甲骨文20多年的刘显佑等5人发起成立了瑞安市甲骨文书法学习小组,一起讨论学习。2010年月18日,正式成立瑞安市政协甲骨文学会。今年4月28日,浙江省甲骨文学会成立,我市蔡永淼成为第一届理事,刘显佑在杭参加了该学会的正式成立大会。
  记者采访刘显佑时,他说:“今年,我们还要举办‘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组织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作品的征集评奖、举办大赛获奖作品展览、编辑出版《‘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获奖作品集》等。”
  刘显佑表示,在“孙怡让杯” 甲骨文书法大赛之际,他将继续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宣传孙诒让先生功绩,弘扬甲骨文书法,推动甲骨文事业发展,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光添彩。
&&& 古文字学及其著述
  孙诒让从13岁开始撰书,在近48年的时间内著书种类达30多种,付梓刊行20多种,可谓著述等身。
  他的经学巨著《周礼正义》八十六卷,历时20多年,删繁补缺、草稿七易才成定本,最终完成了230多万文字的巨著,可谓耗尽毕生精血。此部书全面揭示了汉唐以来,历宋元明,迄于清乾嘉诸儒之旧诂,涉及凡古籍中与《周礼》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及300职官的内在关系。
  此外,孙诒让在古文字的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年少时就开始研习宋人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由此打下深厚的文字学基础。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年),他为订正薛尚功、阮元、吴荣光三家之失,撰《商周镜识拾遗》三卷,后改名为《古籀拾遗》;光绪廿九年癸卯(1903年),为订正吴式棼《捃古录金文》,又撰写了《古籀余论》。
  孙诒让的治学之术深受学术界关注和推崇,近代学术界俞樾、章太炎、张謇、朱芳圃、徐世昌、梁启超、鲁迅、郭沫若、胡适等对他均有较高的评价。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马保春在《古文字学》中指出:“古文字研究的水平不断提高,到清代晚期同治、光绪时期达到了高峰。吴大澄、孙诒让是高峰期最重要的学者。孙诒让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写成《名源》一书,从文字学角度总结自己研究甲骨、金文的成果。他指出文字‘本於图象’,汉字最初‘必如今所传巴比伦、埃及古石刻文、画成其物、全如作绩(绘)’……”
  创办实业、大办学校
  近几年,孙氏后裔王兴雨一直在编撰《玉海书香 海日楼影》,搜集孙锵鸣宗族分支谱系、传记以及孙氏文化的相关资料,他告诉记者:“诒让公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在创办实业和教育方面贡献也十分巨大。”
  孙诒让曾坚辞清廷的多次征召,以办学校、开新风气为己任。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瑞安创建“算学书院”(后改称学计馆),传授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知识。次年,力赞项崧等人创办瑞安方言馆,讲授国文、英文及外国史、地理等。同时与友人在温州创办蚕学馆(后称蚕桑学校),教授中外种桑养蚕之学。
  王兴雨说:“诒让公在瑞安创办学校38所,温州和永嘉两地48所,平阳、鳌江55所,乐清41所,青田17所,云和15所,遂昌13所,龙泉12所,丽水11所,并计入其他偏远地区,截至1906年共计创办中小学300余所。”
  孙诒让在晚年为寻求救国之道,除大办学校外,还致力于振兴地方实业。他组织当地名士与大家创办了富强矿务公司,开采孙坑铅矿;在温州率先创办富强人力车公司,一次性购进100多辆黄包车;设大新轮船公司,开发内河交通及沿海航运;为开发瓯绸,创蚕学馆,引种湖桑;还设商会,拟办精盐厂,南北麂渔场等。
  “孙诒让晚年的思想转变问题值得探讨!中青年属治学为中心,晚年的中心却是面向社会为国体民生问题的大转变,他的思想是有文化良知与爱国情怀。这种振兴民族工业的爱国思想鼓舞着后人发扬光大,他的一生是一座光华四射的文化丰碑,是咱们瑞安人的骄傲,永远值得世人去学习和敬仰!”王兴雨说。
  孙氏文化传承活动活跃
  1908年,孙诒让因劳累过度,在瑞安病逝,享年61岁。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温州和瑞安建立了“籀园”、“怀籀亭”、“籀公楼”。孙家的玉海楼为清代江南私家著名藏书楼之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在今年举办的“孙怡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之外,有关孙诒让的纪念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
  1988年,瑞安市政府和温州师范学院在孙诒让诞生140周年,逝世80周年暨玉海楼建成100周年之际,联合举办孙诒让纪念活动,召开纪念大会,设立“孙诒让纪念馆”,修缮孙诒让坟墓。
  当时,海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教授及知名人士,纷纷撰写研究论文,惠赐纪念诗文、题辞、书画作品200多件,来歌颂、赞仰和缅怀他的伟大业绩。
  2008年,玉海楼历经了两个甲子(即建成120周年),孙诒让诞辰160年,两典庆之际电影《一代大儒孙诒让》(原名《风雨玉海楼》)开机。
  日,《一代大儒孙诒让》在市政会议中心首映。电影根据我市作家陈小萍、胡小远夫妇创作的长篇小说《末代大儒孙诒让》改编,是我国首部反映晚清著名朴学大师孙诒让的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将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玉海楼》搬上银幕。
  回望孙诒让的人生,如同一本厚重的大书。他一生涉足学术、教育、实业,每涉足一个领域,他都能目光如炬、洞悉一切。孙诒让在学术、教育事业及他的爱国思想上,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座丰碑,为世人所仰慕!
地址:杭州市教场路26号&&邮编:310006&&建议IE8.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诒粤语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