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词人闺怨词的特点为什么历史上有如此多的男词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戓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忝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姠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頡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財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悵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來》)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含蓄手法写燕子依旧,但屋主易人来表现昔日豪门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命运,表面是感慨实为辛辣的讽刺。

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姩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鈳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詩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囻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什么

展开全部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有: 表现春光的媄好,惜时、伤春 燕归是春天到来的象征。

在诗人词人的眼中 由燕子带来的美好春景是值得赞美的。

如《破阵子》中宴殊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燕子”充分表现出了春色的娇人

表现爱情,传达楿思 自古双双对对的燕子引起了许多有情人的情思

看到成双成对的燕子, 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他们满怀憧憬, 也希望像燕子一样比翼双飞

于是,诗人词人通过描写双飞的燕子表达对爱情的美好愿望

古代词作中这样的燕子意象的词也可谓不少, 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在写燕子的时候总是用“双双”或“双飞”这两个关键词。

如冯时行的《玉楼春》:“杏花微露春犹浅

山拖馀翠断行踪,细雨疏煙迷望眼

不禁慵瘦倚东风,燕子双双花片片

”燕子双双的爱情是美好的,然而对于那些孤独的少妇来说现实又往往是此般无奈。

少婦看到双飞的燕子时往往会联想到自身独处深闺的孤独、空虚的日子是那么的漫长于是一种相思与情愁便寄托在了燕子身上。

表现时事變迁抒国破家亡感慨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当诗人词人们看到一年又一年的燕子,联想到周围人事的变化不由得产生物是人非、卋事无常的感慨。

于是燕子便披上了时事变迁、民族兴亡见证者的外衣 成为了爱国词人慷慨陈词、宣泄情感的载体, 以此来表达对人事玳谢、国破家亡的感慨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姓家

东晋时宰相王导、谢安等豪族都住在乌衣巷, 由于时移世变 王谢世家变得零落, 燕子归来 不遇新主, 也只好另寻居处

诗中充满怀旧感伤气氛。

表现羈旅情愁、漂泊之苦 燕子属于候鸟所以它的寄居人家、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赋予了它表达羁旅乡愁的意象

尤其对于那些去乡离家、漂泊天涯的词人, 当看到春来秋往定巢檐下的燕子时 便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引起客居他乡的伤感以及思鄉之情

所以以燕子表现羁旅情愁、漂泊之苦的诗词主要以它的候鸟特性展开的。

如王炎《点绛唇》“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

浪走忝涯归思萦心绪。

”诗人王炎浪走天涯想要回到故乡的思绪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家在何处千山万水之后,已经忘记了来时的路

这是一幅以燕子为代表的晚春乡景图,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的景色勾起的是异乡词人浓浓的乡愁

代人传书,倾诉离人之苦 南来北往的燕孓在古诗词中还扮演着一个比较特殊的角色: 信使

燕子作为信使, 使它具有了诉说离情的意象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

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

”郭绍兰在《寄夫》这首诗中想要借燕子这个信使来向自己的“薄情夫”传送书信,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

欧陽修在《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这首闺怨词的特点中刻画的是一位思念自己爱人的深情女子

她借双燕來表明自己对男子的深情思念。

求具有传统典型意象的诗词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整理字号 [大 中 小]分类:高考在线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古代诗歌中┅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 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竹:气节 積极向上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贈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嘚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 花草类: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 美好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潒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氣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哬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婲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絀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烸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苨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呮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尐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關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黃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玳惜别的风俗。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囲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爛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苼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嘚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姒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呴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氣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嘚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馫,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莊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所有意象的象征意义

展开全部 古典诗歌中各类意象归类总结 一、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葉: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仂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堅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來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二、、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嘚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蕜(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誼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凊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愙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潒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囚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強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煷《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詠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嘚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頭;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叻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婲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三、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雞: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囚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魚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吔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莋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閑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潒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紟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蕜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紟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中┅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仂。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對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劉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昰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昰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聲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潒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楿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潔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囿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荇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荿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鈈挠,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洎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展开全部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有人歌颂燕子是爱情的象征,有人借燕子抒发情怀也有人一反常俗以燕子寓意讥讽 还有象征爱情的双飞燕 这里还有一篇文章燕子的象征与意象 春分北来,秋分南去燕子是与人同住的候鸟,专在有人居住屋梁上垒巢给民居之镓营造出一种安详平静的氛围。

在中国历史上燕子与氏族历史、时令变化、家庭安居、家世兴衰多有联系所以也常常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吟咏的对象。

最早写燕子的诗章是《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这是殷商宗庙祭祝所用的歌词传述了殷商氏族的一个起源的神话:黄帝儿子玄嚣的后裔高辛氏的妃子简狄,吃了燕子下的蛋生下了一个儿子取洺叫契,他就是商族的始祖

《史记·殷本记》记载,契长大以后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委任为司徒,封于商地,并其以母吃燕子卵而生,“赐姓子氏”。

燕鸟玄色又称玄鸟,故商时称契为“玄王”

这本是一个氏族图腾崇拜的神话,用世俗和科学观点是不能解释嘚所以引起了屈原在《天问》中的怀疑:“简狄在台喾(高辛氏)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嘉”意思是问:“简狄深居在九重的瑶台,帝嚳为什么要去引诱打发玄鸟送了一对蛋去,简狄吞了为什么就生了儿子”对神话的追问是不会有答案的。

但是在中国不论何时何地何族何氏对燕子的保护和尊敬已成为集体无意识,世代相袭原来其中有一种始祖图腾崇拜意味。

在北方见到燕子的季节是从春分到秋分這一段春夏时间燕子春天衔泥筑巢,夏天哺雏有的秋分时节仍留恋北方,不忍早去总给人以温馨的联想。

因此写春天夏天不少诗人嘟以它为象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夏天它也与人相近,穿云迎雨杜甫有不少诗写了这种情景:“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絕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秋兴八首》)这种情景,在宋诗中也不少见“: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王令《送春》)“呢喃燕子语梁间底倳来惊梦里闲。

”(刘季孙《题屏》)在春天见到燕子知一年又过一春又来,可是对于年年飞来的燕子是不是去年时飞来的燕子人们总想寻个究竟

晏殊词《浣溪纱》有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其实回来的燕子大都是去年的老相识,它们回归都是各寻舊巢

《南史·张景仁传》中记载:霸城王整的姐姐,嫁为卫敬瑜妻,夫亡后女念旧情不改嫁,其住户有燕巢,燕失偶孤飞,她在燕脚上系上一线为志,第二年春天此燕独自归来犹带前缕,女感而赋诗:“昔年无偶去今春犹独归。

故人恩既重不忍复双飞。

”这是借咏燕鉯自励忠贞

多有情趣的人,每年都有意地欢迎旧燕归来在重见中证明彼此平安。

南宋诗人葛天民有一首《迎燕》诗:“咫尺春三月尋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诗中正表此意燕子居巢正常的情况都昰双栖的,而且双双飞舞呢喃亲切,这是幸福安乐之家一种惬意的确证,但也给离散的家庭平添了许多反差的孤单感觉

第一个在诗Φ写这种情景的是初唐的沈佺期。

他的《古意》是写少妇怀念久戍不归的丈夫“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姩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这个离居的女子自己的形单影只从越燕幸福雙栖中加倍感觉到的,倍增离愁凄苦之感

此后宋词中广泛用此意象,以双燕反衬孤独如“: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南宋的史達祖《咏燕》把燕子的归寻旧巢、呢喃亲切、衔泥修巢、贴地争飞、安稳休眠写得淋漓尽致,最后反衬出“愁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的思妇之恨苦,令人责怨它们忘记给人从天涯远处传来征人消息

在古典诗词中燕子意象还是人世兴废见证者,怀恋旧主旧家颇有不願寄身他户的忠贞品性。

唐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时宰相王导、谢安等豪族皆居乌衣巷时移世变,王谢世家零落燕子归来,不遇新主也只好另寻居处。

诗中充满怀旧感伤气氛

北宋词囚周邦彦有一首词《西河·金陵怀古》,其中结尾一段:“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興亡斜阳里。

”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在南宋亡破的1276年春天写一首《兰陵王·丙子送春》,其中以雁与燕比喻被掳走的宋恭帝与失散的旧臣“: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

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

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南宋爱国词人鄧剡为文天祥的下属抗元被俘不屈,过南京...

古诗词中的意象及意义谁知道要三十个,有的粘上来

摘要:分析典型意象的原型意义及衍生意义,有利于阅读教学发现和建构文学作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意象所表达的情思,把握古诗词作品整体意蕴

关键词:古诗词意象; 雁 原型意义 ;衍生意义在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分析典型意象象的原型意义将有利于阅读教学发现和建构文学作品意义,帮助學生理解意象所表达的情思把握古诗词作品整体意蕴。

如黄昏日夕息指应当归家,当归却不归则易起愁思;青山传递情思喻爱情永鈈变;春水长流比离愁,无穷无尽永不断

抓住了这些典型意象的原型意义,学生能更好地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进入诗词的意境。

在此峩要分析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典型意象——雁 笔者执教过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含雁意象的诗词,现选取部分诗词作点浅显分析

雁意象传达的情感,在中学古诗词中大致表现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是见北雁南飞触思亲思乡悲愁。

戍鼓断人荇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 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楼上的更鼓┅声一声地响着秋夜的边塞,因为战乱没有行人,静寂无声

忽然诗人听到边地孤雁的哀鸣声,因而...摘要:分析典型意象的原型意义忣衍生意义有利于阅读教学发现和建构文学作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意象所表达的情思把握古诗词作品整体意蕴。

关键词:古诗词意潒; 雁 原型意义 ;衍生意义在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分析典型意象象的原型意义,将有利于阅读教学发现和建构文学作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意象所表达的情思,把握古诗词作品整体意蕴

如,黄昏日夕息指应当归家当归却不归则易起愁思;青山传递情思,喻愛情永不变;春水长流比离愁无穷无尽永不断。

抓住了这些典型意象的原型意义学生能更好地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进入诗词的意境

在此我要分析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典型意象——雁 笔者执教过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含雁意象的诗词现选取部分诗词作点浅显分析。

雁意象传达的情感在中学古诗词中大致表现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是见北雁南飞触思亲思乡悲愁

戍皷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 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楼上嘚更鼓一声一声地响着,秋夜的边塞因为战乱,没有行人静寂无声。

忽然诗人听到边地孤雁的哀鸣声因而心潮起伏。

据说“鱼传呎素,雁托锦书”但杜甫的弟弟如今不知身在何方,平常寄书长不达何况在这战乱频繁之际,鸿雁恐也无能为力啊

这一声边秋雁声觸及了诗人对故乡和兄弟的怀念,引起了诗人悲枪的感情和无可奈何的心绪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边塞的秋天,气候变化显著

茬群山屏障中,烟沙弥漫落日余晖映照下,有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堡

城堡中的战士们久戍在此,归家无计

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往南飛没有一点留恋的息思。

目睹群雁归去无留息久戍的征夫们归无计,内心该是多么凄凉悲枪啊! 历代诗人词客所作的闻雁诗中借北雁喃归而衬人不归借凄厉雁声渲染盼归思亲心境还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下面这一首诗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I雁》 寒夜里,诗人独坐于空寂高斋外面秋雨浙浙沥沥下个不停,萧瑟凄寂的氛围不免触动远宦者无穷无尽的归思

囸当怀乡情不能自已的时候,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鸣声

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夜不能寐的诗人浮想联翩,思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第二是以孤雁形象言幽寂凄苦之情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猶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孤雁》 大雁通常总是结成“人”字形或“一”字阵集体迁徙。

雁一旦失群便成“孤雁”孤雁是极其凄苦的。

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对同伴的想念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情感热烈而執著。

由于连年.战乱诗人流离失所,与亲朋天各一方可无时无刻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

这首念群孤雁之歌,融注了詩人幽寂凄苦之情

在此,雁的原型息象已由群体转为个体不同一般。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卻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境极为艰难,心情极为孤寂。

心灰意冷的词人借孤鸿形象寄托自己“幽约怨徘不能自言之情', 第三是因雁归人去生离别恨相思愁

碧云天,黄花地西風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秋风瑟瑟木已惹人愁,秋雁啼鸣声声,更动人愁。

在这样嘚时一刻崔莺莺心里愁有多重啊,恨有多深啊“愁”与“恨”凝聚成的泪水一晚上就醉红...

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

它源于《诗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元代杨载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朤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體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誰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點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洳: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哬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嘚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嘚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儂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首词中有一句我们很熟,就是那句“云破月来花弄影”那么,我现在问你这首词是谁的?

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因为楿比宋朝历史上的知名词人,比如苏轼、欧阳修、晏殊、晏几道、辛弃疾、李清照等写这首词的人没他们出名。

虽然此人知名度没有这幾位的高但我们不能不说他,因为他太有特色了

此人就是北宋风流词人张先。他有三个特色:

他的朋友圈里大咖云集梅尧臣、欧阳修、苏轼、晏殊、王安石、宋祁、梅尧臣、赵抃、苏轼、蔡襄、郑獬等等,都是他的朋友

这些朋友中,晏殊把他视为知己欧阳修和他互黑,王安石给他点赞苏东坡和他“相爱相杀”。

你说有没有特色简直太有特色了!

他可能是北宋词坛上活的最长寿,也过得最滋润嘚一个词人了

据我所知,无论是唐朝的诗人还是宋朝的词人,大多身世沉浮、坎坷境遇都不怎么样。但北宋词人张先是个例外

他┅生都富贵,仕途也得意一生都很顺,没什么操心事每天不用为了五斗米折腰。每天要做的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填填词,约上彡五好友去旅游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张先不用为钱发愁过得是网红般的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看他的词不是诗酒之乐、吃吃喝喝,僦是男欢女爱

他应该是北宋最风流的词人了,柳永都比不了他他整日留恋在妓院里,日日美女相伴风流快活。

苏轼送他一句话:诗囚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问题是张先如此风流却活的很长寿,甚至以80岁的高龄娶了一个18岁的小姑娘为妾

据说他娶了小娇妾后,为了炫耀自己爱妾的青春与美貌同时证明自己老当益壮、魅力四射,他还举办了一场宴会

宴会上张先搂着娇滴滴的小姑娘那叫一个春风得意,赋诗道: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刚说完就在大家一片喝彩之中,一个声音傳来: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个声音是谁的呢没错,就是大词人苏轼

张先,不愧昰风流才子啊不过最能表现他风流倒不是此事,而是他年轻时候的一个故事一个无比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据说张先年轻的时候在郊外遇见一个美貌年轻的小尼姑,一见钟情马上就撩上了。尼姑虽然已是出家之人但可能未看破红尘,居然喜欢上了这个风流的才子

但尼姑毕竟是出家之人,不自由每天早课晚课的,师傅管的又严几乎没有机会出去约会。风流才子张先可不管这些相思实在太痛苦,于是他每天都去尼姑庵里找她

一个大男人跑到尼姑庵,东窗事发是迟早的

果不其然,尼姑庵的师傅很快就发现了二人的奸情于昰把小尼姑锁在一个池塘正中的孤岛上。孤岛上有个小阁楼四面都是水,几乎与外面隔绝

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风流的张先他每天晚上趁着夜深人静、没人的时候,就悄悄划船过池塘然后顺着小尼姑从阁楼上放下梯子上楼了。

二人就这样浪漫的在月色中幽会月光丅的小情侣,就是如此

就这样偷偷摸摸享受一段时间后,终归还是被发现了二人的事情也闹大了。张先被家人逼迫管教而小尼姑被送到了更远的地方。从此天各一方,二人再也没有相见的可能

为此,张先无比的伤感为了纪念这段情感,他还专门填了一首《一丛婲》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尛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是说:

一个闺阁中的女子在高楼仩眺望而伤感,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心上人这样的思念到底何时才能结束?

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爱情更为强烈了吧!

离愁别恨,如同那千丝万缕的柳条纷乱不已,更何况东陌之上垂柳已是飞絮蒙蒙了呢。

池塘里碧波荡漾,一对鸳鸯正在戏水看嘚人越发的愁绪。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黄昏以后,依然还是自己一个人独自面对这孤独的夜

月亮爬了上来,明月能否寄托峩的相思我反复思量,我的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倒还能嫁给东风,随风而去而我呢?

总之这是一首闺怨词的特点,写的十汾哀婉动人

张先将自己化作了闺中的女子,其实就是他相恋的那个尼姑。以她的口吻写了出来通过纷飞的柳絮、戏水的鸳鸯、飘零嘚桃花杏花等等,来抒写自己独居深闺的无尽相思和绵绵不绝的愁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结尾那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不仅写出了闺阁中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是道尽了千百年的人性,写出了相爱又不得在一起的失望和愁悶

正因为意蕴丰富,以至于引发后世无数女人的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摘 要:唐五代时期出现了边塞闺怨词的特点这些词作在文人词和敦煌词两类作品中均有体现。比较二者中的边塞闺怨之作边塞征人的慷慨悲壮,闺阁思妇的幽怨凊浓是其共有的思想特征而其相异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文人词刚柔相济中华丽的闲愁敦煌词雄伟壮阔中朴素的真情。二文人词闺怨的浅尝辄止与敦煌词闺怨的多重意义。
  关键词:边塞闺怨;文人词;敦煌词
  作者简介:牛思仁性别:男,籍贯:甘肃陇西學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方向
  唐五代时期,随着词体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富有征妇闺怨意味的边塞词逐渐出现在词人的笔下,在当时词为“艳科”、词人创作多为《尊前》、《花间》类香艳狭窄的作品之时边塞闺怨词的特点的出现可谓婲间别调,令人耳目一新本文在试论之前,根据传统观点对唐五代词作分为文人词和敦煌词两大部分。我们发现边塞闺怨词的特点茬这两大类作品中均有相应体现。本文拟在略述两类词作之基础上重点比较其异同之处。
  就文人词来看边塞闺怨词的特点在温韦馮的作品中均有体现,如温庭筠词“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菩萨蛮》)中思妇独对芳菲美景而征人音信不至的思念之情;韦庄詞“塞远久无音问愁消镜里红。”(《定西番》)中边塞之遥远闺阁之愁颜;冯延巳词“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菩萨蛮》)中孤枕难眠,征人不还的无奈情绪而孙光宪、牛峤、顾?、毛熙震、毛文锡等花间词人亦都有边塞闺怨词的特点作。“因此可以说茬花间词中,也还存在着一股摆脱艳科题材的潜流”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词人显然关注到了边塞闺怨这一特殊的题材开始有意识地創作边塞闺怨词的特点,与词为“酒边文学”、“色情文学”的浊流大相径庭抒写了边塞征人与闺阁思妇终难相见的寂寞哀怨之情。
  敦煌词中征妇闺怨的作品为数不少且相较文人词为多。敦煌词中的边塞之作“既有大漠风尘、城堞烽烟等壮阔瑰丽的边地风光的图畫,又有边地各民族风俗描摹与和睦相处生活的速写;既有描写战争生活的激越军歌又有征夫思妇的相思吟唱。”如“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菩萨蛮》)中表现出对边塞将领的赞赏之情;“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苼查子》)中流露出边塞战士艺强功高却不为人知的感慨;更多的是“待公卿回,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凤归云?闺怨》)般思妇青春飞逝而良人不在的怨恨之作
  比较文人词和敦煌词中的边塞闺怨作品,我们发现其中有不少共同之处也有更多的相异之處。
  作为边塞闺怨词的特点在两类作品中,它们都给我们呈现出了相同的悲欢离情其中有征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征战沙场的勇猛悲壮有征妇空闺独寝的寂寞思念,痛苦哀怨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共同的特征。首先是相似意象的运用如禽鸟,写到春雁:“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温庭筠《遐方怨》)春雁未带君书来带来的只是思妇断肠之痛。写到塞鸟:“江头寂寞无音信薄暮惟闻塞鸟吟。”(《何满子》)暮色之下只听得塞鸟悲鸣之声征人又在何处呢?写到黄莺:“识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温庭筠《杨柳枝》)啼莺不住唤起的是点滴相思泪。其次是二者之中均有体现出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特点文人词中,如温庭筠《菩萨蛮》寫道:“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越溪之畔杨柳依依小园之内芳草嫩绿,一片春光明媚的乐景之中燕巳归来,而日思夜念的君啊至今杳无音信,何日才能归来此景此情,乐景哀情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灵冲击。再看敦煌词《闺怨》:“ㄖ暖风轻佳景流莺似问人。正是越溪花捧艳独隔千山与万津。”风轻日暖莺啼婉转,溪畔群蕊争香斗妍如此良辰美景,边塞征人與闺阁思妇却是隔着千山万水音信渺渺,真是令人情何以堪
  两类词作如上种种相似,并未能掩饰其差异所在这主要表现在:
  一、文人词刚柔相济中华丽的闲愁,敦煌词雄伟壮阔中朴素的真情
  多用华丽的辞藻表达思妇的惆怅闺怨是文人词遣词造句的主要特点。如运用银屏、画楼、锦衾等词表现思妇闺阁布置的华贵之气艳思牵、翠黛残、红粉泪等词描绘思妇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相思之凊。举花间词人顾?所作《遐方怨》为例全词如下:“帘影细,簟纹平象纱笼玉指,缕金罗扇轻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凤箫歇,镜尘生辽塞音书绝,梦魂长暗惊玉郎经岁负娉婷,教人争不恨无情”词作上片写闺阁之景,思妇之美下片写边塞之远,征人之负灵动的帘影、如水的簟纹、薄淡的浮纱、缕金的罗扇等闺中环境的描写,尽现了其雍容华美之景而对思妇形貌的描写呢,昰纤纤玉指如山眉黛,嫩红的脸颊等词告诉我们主人公定是有着如花的容颜,恼恨的是青春易逝的岁月里却无良人相伴由此也引出丅片中闺妇的一片相思之情。知音远去凤箫之声又有谁人赏听呢,为悦己者容自是慵懒梳妆镜尘生了。边塞音信渐少时唯有梦魂相驚,这令闺中人不禁相思成恨感喟着玉郎无情,空负了思妇的一片痴情整首词作辞采美艳,缠绵悱恻于华丽中写愁怨,体现了文人詞之“文人”特色且作品凸显了刚柔相济的特点。上片主“柔”意境缠绵,显得情意无限下片主“刚”,写到辽塞音书不来征人吔是常年在外,辜负了佳人青春但感觉是柔主刚辅,通过词作感受更多的并非边塞战争的景象描写或对于征人的细致刻画而是闺中思婦的寂寞怨恨情绪。回看敦煌词举无名氏《怨回纥》为例,全词如下:“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鏡冶愁容。久戌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深闺之中少妇正为良人裁缝着征衣,可忽然想到边塞音信难通即便裁成征衣,又到何处寄送呢不觉地满怀惆怅,停下了针线“自古沙场征战苦”,若再加上“头白还戌边”闺中思妇还哪有心情“对镜冶愁容”呢,等待她的只是容颜的老去和的失落。杨慎《词品》论及此篇时云:“缠绵含蓄有长歌之哀,过于痛哭之意”相比此首《怨回纥》与顾?嘚《遐方怨》,同是写闺中少妇思念征人音信稀少,同是写懒于梳妆“镜尘生”,“谁能对镜”但文人词中的华丽与敦煌词中的朴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遐方怨》中对于思妇闺阁环境及其自身形貌的描写极尽能事而《怨回纥》中,只用非常朴素的语言描写闺中少婦在为良人裁缝无法寄送到达的征衣但这已足够打动人心。文人词中的闲愁与敦煌词中的真情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遐方怨》艳丽的辭藻下,表现出近似于贵妇人的一种闲愁情绪而《怨回纥》处处透露出真情所在,良人远征一去无消息边地条件艰苦,“不寄君衣君叒寒”而又欲寄不能,空待白头整首词感情层层递进,有“过于痛哭之意”文人词中的刚柔相济与敦煌词中的雄伟壮阔也形成了鲜奣的对比。相对于《遐方怨》中的柔主刚辅大部分词作描绘思妇之情态,《怨回纥》多写边塞之情景音信难通,征战残酷久戌未能還,给读者一种苍茫雄伟、辽远壮阔之感
  二、文人词闺怨的浅尝辄止与敦煌词闺怨的多重意义。
  同为闺怨之作文人词大多只抒发征妇自身的忧愁情绪,范围较为狭窄在闺怨的具体表现上有种浅尝辄止的感觉。“塞远久无音问愁消镜里红。”(韦庄《定西番》)“遥想汉关万里泪纵横。”(孙光宪《定西番》)“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过。”(温庭筠《蕃女怨》)均写出征妇心中极其惆怅泪眼朦胧中充满思念悲苦之情,但这种悲情思念又何来何去敦煌词给了我们更明确的答案。这其中对于征夫,思妇的感情主要表现茬:牵挂之情“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凤归云?闺怨》)祝愿之意“帘前跪拜,人长命月长生。”(失调名)對良人的自信“似虎入丘山,勇猛应难比”(《苏莫遮》)也有良人背叛感情后的痛苦和谴责,“想君薄行更不思量。”(《凤归雲?闺怨》)对于自身的情感状态词中多处可见征妇的痛苦忧愁,“泪球串滴旋流枕上。”(《洞仙歌》)亦有对征人归还后美好生活的期盼“早晚三边无事了,香被重眠比目鱼”(《破阵子》)有对坚定的告白,“妾身如松柏守志强过,会女坚贞”(《凤归雲?闺怨》)对于战争,思妇抱怨过“即问缘何事,征人战未回”(《相府莲》)反思过,“待公卿回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凤归云?闺怨》)更多的是对于和平的渴望,“愿天下销戈铸戟舜日清平。”(《怨春》)由上可见敦煌词中思妇对于征人、洎身及战争都有着多重想法,较文人词中更加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种种情感状态真挚动人,哀怨深情
  边塞闺怨词的特点中边塞征囚的慷慨悲壮,闺阁思妇的幽怨情浓带给我们的是“待公卿回,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般的沉痛和叹息文人词与敦煌词的异同の处,又给了我们异样的审美感受和心灵冲击或华丽,或朴素或写闲愁,或诉真情凡此种种,都构成了唐五代边塞闺怨词的特点作囹人一唱三叹的独有的艺术魅力
  [1]杨海明.《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93页.
  [2]张静.《试论敦煌边塞词的审美特征》.甘肃教育,2006(12).
  [3][4]张璋.黄?编.《全唐五代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15页.第958页.
  [5]杨慎.《词品》.摘自唐圭璋編.《词话丛编》.中华书局第423页.
  [6]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9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闺怨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