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身底分型成就抄底高境界会有什么境界

推荐到广播
11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隆福寺 ?义工常)
(隆福寺-常祥)
(隆福寺 ?义工常)
第三方登录:当前位置: >>
达摩禅经-讲解(南怀瑾1992)
达摩多罗禅经 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thread--1.html?s id=106128 达摩多罗禅经 第 1-14 讲 【注】本帖转载自山海藏云 师兄发表于准提 共修论坛,原帖地址 http://zhunti.shixiu.net/thread-.html 第一讲 我们上课以前先听孙医师的报告。 孙医师的报告:昨天想到有关做人的问题,既然 现在没有境界可见,反而对每一件事的看法就实在一 点。人就是人,大厦就是大厦,房子就是房子。有所 差别的是什么呢?就是以前多差别,现在少差别。如 此来看报身、法身、化身的差别又如何呢?想到这里 脑子一下爆炸了,眼前一亮每一个人的三身都现在眼 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的三身都是清清楚楚。 三即是一,一即是三。就在那个时候我体会到智与识 的关系。以前是识,现在是智。原来每一个人三身都 是一样?这是种性的果报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 三身之中所现的少许分别,能转的是法身,所转的在 报、化二身。因此我看到大道的终极,报身成就,就 在不求而得之下示现出来的。 师示:很好。比以前有进步。 我们现在讲达摩禅经。 我从离开台湾之前到现在, 差不多十年之间,不讲真正的佛法。为什么呢?因为 真正的佛法没有人修的。包括你们诸位。尽管标榜自 己在学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 没有真正学佛的人。 一般所谓的学佛,都是求菩萨保佑我发财。自己 站不起来,靠一个看不见的力量,想要他对我有所帮 助,这都是迷信,不是真正的佛法。这里面有一个问 题,世界上是不是有一个看不见的力量可以帮助我 们?这是人类几千年来的一个大问题。一切宗教都在 我们本身生命以外去求一个不可知的力量来解决问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1题。这叫做宗教。一般人学佛都是宗教的迷信,没有 资格学佛。 其次,你们学是为了好玩,或者是身体健康,或 者是好奇。尤其现在流行练气功、特异功能等,受到 这些影响才来学佛。 第三点,一般学佛的人连做人都没有做好。人都 没有做好,没有做对,那怎么能学佛。我基于这三个 理由,几十年都不讲真正的佛法。平常逗你们玩玩的, 没有真正谈功夫。现在讲达摩禅经,这就是真的佛法 了。 要讲真的佛法,你们要先认识出世法。佛法是出 世法不是入世法。怎么样叫出世法呢?拿现在的话来 讲,所谓佛法是脱离现实。绝对脱离现实,跳出现实, 这叫做出世法。你们这些学佛的人,哪一个人能够跳 的出来?不可能。以我自己来说,在我二十几岁的时 候,功名富贵都有了,前途灿烂,我跳走了,到峨嵋 山闭关去了。 你们哪一个做到了?很多人虽然出家了, 可是他们也没有跳出来。 那只是讨厌现实生活的形态, 换一个生活的形态而已。也不是真正脱离现实。所以 没有人真正有资格学佛,都是闹着玩的,我骗你,你 骗我。 还有一点,大家叫我老师,我到现在还没承认过 哦!我不是老师 !你们以为我客气,不是哦!换句话 说是我傲慢。我没承认过你们是我的学生哦!这是很 严重的话,不好讲太明白,所以只说我不是老师而已 啊! 真正学佛, 拿现在话来讲是追求自己生命的真谛。 生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不是讲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不是这个意思。生命真谛――这个生命究竟是怎么来 的?是追求这个。这个是专门的学问。拿现在话来讲 是个大科学。要经过求证的。要跳出现实的圈子去求 证。你们一边想要现实的一切,一边想成佛得道。没 有什么便宜的事。世界上如果有这么便宜的事。这个 要特别声明。 我们就从孙医师的报告,三身这个问题讲起。佛 说我们这个生命有三个身体,摸的到这个肉身,是父 母给我们的肉体。这个肉身是假的,是租用的房子, 用了几十年以后一定没有了。当我们生下来第一天已 经开始死亡了。一个婴儿生下来第二天,比第一天已 经老了,第三天更老,前面已经死掉了。所以庄子也 讲到“人不要看自己活着,人活着是不亡以待尽。 ”你 活一百年也要死的,所以生命等于是在等死啊!所以 这个身体是业报的身体,是来受罪的。也就是说你活 一百岁是受一百年的痛苦。我们也为了这个肉体要吃 饭、要穿衣、要追求享受,这一切都被他骗了。 这个业报之身是不究竟的,是报应来的。善有善 报,恶有恶报。你的身体为什么天天有病?有痛苦? 是业报的关系。自己有病、有痛苦、还不晓得自己业 报很重,自己以为了不起,真是一个笨蛋。假使我们 的生命活得只有快乐,没有痛苦,那个才是究竟。可 是事实上这个身体不是我的,是借用的,所以这个是 业报之身。我们现在的身体是报身,是受报来的。这 一期生命,如果身体健康、有钱、又穷又苦、或者是 残废,是前生的罪孽(业)带来的。受苦报。所以这 个不是道。要找到法身才是道。我们的法身是不生不 死的。找到了以后他的功能是千百万亿化身,可以变 化出来。这是普通佛学告诉我们的。 我们现在本身就有这三个身。这个肉体是报业的 身。男人跟女人在一起会生出孩子来。这也是化身的 作用,变化不已。本身也在变化。我们的精神生命是 法身。所以法、报、化三身在现在这个身上就可以体 会到。 我们学佛真正要追求的是转化自己的报身。把业 报的身体转化了,转成无病无痛,在绝对的健康中、 快乐中。这个是初步。慢慢的由这个报身证到不生不 死的法身,然后起千百万亿化身的作用。这才是学佛 的主要道理。至于一般人讲空啊!有啊!讲什么禅啊! 密啊!都不要谈。空与有是讲法身的原理。所以一般 人学佛谈空说有,都是倒果为因,那是佛已经成就了, 证到了,所讲的最后的东西。我们听了最后的东西,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2打起坐来就想求空求有,都是见鬼了。你空也空不了, 有也有不起来,这是不对的,所以要求证。求证佛法 最基本的要从小乘法门的三十七菩提道品入手。三十 七菩提道品要特别注意。 第二点:讲修持你们不要迷信气功。那个是不究 竟的,不对的。我们父母所生这个肉体,当生下第一 天我们已经死亡了。事实上我们现在还活着,真正活 的是以哪一样为主体?请大家回答这个问题。就是风 大,就是这个气,这点首先要认得。所以中国古人讲 一口气不来这个生命就没有了。佛也说过生命的快速 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但是这个呼吸是外表的现象。 能呼吸的是什么?这个地方找到了, 你才能真正修持, 然后也懂得密宗,懂得气功,懂得道。 第三个问题:我在如何修证佛法中也讲过,佛告 诉弟子们修行的十个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 念天、念布施、念安那般那等。安那是出息,般那是 入息,这是两回事,不可以混淆。我们平时头脑不够 清楚,把一呼一吸连在一起。 (十法门:念佛、念法、 念僧、念戒、念天、念布施、念安那般那、念身、念 休息、念死) 我们这个身体是由地、水、火、风、空这五大所 构成的。可是五大的性能是分开的,水是水,气是气, 它是偶然组合来构成这个生命的存在。所以念身是另 外一个法门。第九个是念休息。念休息对于现代人来 讲很重要,一般人的脑子随时都在忙乱中,没有休息 过的,促成快死。所以真正休息足够的人很不可能。 并不是睡眠是休息,而是说真得定、放下、那才是休 息。所以楞严经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歇就是休 息,真的放下来休息了就可以得道。你们打坐也不是 算休息,因为你心里头还闹得很。 第十个是念死。念死很重要。所以佛所归纳的十 念法门,第一个是念佛,最后一个是念死。你想成佛 要做到念死,随时都会死,要把死看清楚。没有一个 人是永远活着的。你忙碌了一生最后是为了死,可是 你们只晓得忙碌,没有准备死,很可怜。所以我向大 家提到过, 佛的这十种修持法则最重要的是念出入息。 道家、密宗都有修气脉的法门,甚至于天台宗的 六妙门都是从气来的。我常说你们学数息观,还是学 会计?光去记那个数字干什么?所以真正数息,要怎 么数?有方法。你们要注意。因此六妙门,还有密宗 的修持,都是根据增壹阿念经里头,佛教罗T罗修行 的法门,就是安般品。这个数据我们今天不讲。你们 回去先看。 安般就是安那般那,就是出入息。小乘的法门、 大乘的法门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今天主要的课程是达 摩禅经。这一本经翻译很久了。文章翻的并不好可是 你们要注意,这一本经是翻译在一千多年前,佛法进 入中国不久,而且是由印度的法师传来中国,他自己 先学会中文再翻译的。很难得。 【修行方便道安般那念退分第一】 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佛,修行做功夫,观想也好, 念佛也好,念咒子也好,听呼吸也好,都是方便道, 不是究竟道。怎么叫做方便呢?是一种加工的方法, 入门的方法叫做方便。不是他的目的,目的是究竟哦。 这个方法讲什么?修这个呼吸出入息,安那般那,修 这个法门。什么叫做念退分呢?譬如说你修了一段时 间都没有进步,懒得去搞了,就退步了,叫做念退分。 这个念头,这个精神,退道了。 前礼牟尼尊 炽然烦恼灭 流转退住者 度以升进道 修行微妙法 能离退住过 亦灭一切恶 成就诸功德 他说顶礼释迦牟尼佛。我们凡夫心中的烦恼如火 一样的烧,但是修安那般那这个法门,烦恼就会清净 的。流转退住者:可是修行人都在轮回中,永远跳不 出来。甚至有些人修一修就退道了,没有信心了。他 说我要引导你们以升进道,怎样去求进步。修行微妙 法、能离退住过。所以修行要懂得这个方便的方法。 这个方法很微妙的,你真正理论上懂了,去求证,能 够离开退道的心,离开了退住的错。也能消灭心中一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3切的罪恶,可以成就一切修行的功德。 佛世尊善知法相,得如实智慧,灭烦恼盛火,出 炽燃之宅,乘诸波罗蜜船度无量苦海。以本愿大悲力 故不舍众生。为诸修行说未曾有法,度诸未度,令得 安稳。 他说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这位大导师,他善解 一切法的现象,已经得到了真实智慧的境界。成了佛。 已经灭除心中一切烦恼了,得到究竟的快乐,跳出了 炽燃的火宅了。所以他成佛了,然后把他的经验告诉 我们。乘诸波罗蜜船度到了清的彼岸。已经度过了 无量苦海。但是佛以本愿大悲的力量,要把经验教给 我们。他的悲心不愿意抛弃了任何一个众生。因此佛 为修这个法门的人,说了平常不曾说过的法门。他是 为了要引导没有跳出苦海的人,也使他们跳出来,使 一切众生成佛,都得到安稳快乐的境界。 谓二甘露门,各有二道。一方便道,二胜道清净。 具足甚深微妙,能令一切诸修行者出三退法,远离住 缚,增益升进,成就决定。尽生死苦,究竟解脱,兼 除众生久远痴冥。 甘露是比喻诸佛菩萨不可言喻的圣水,你喝下去 百病皆除。甘露也是我们做功夫到一种境界的时候, 从头顶起,从脑下垂体下来的一种甘味的液体,从头 顶下来。 他说甘露门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叫做方便道,第 二个是胜道清净。他说这两种方法具备了非常深奥、 非常微妙,能令一切修行的人,跳出了三种退步的境 界,远离不能进步,被烦恼所束缚、所困住。增益升 进:使你一步一步的进步,决定可以成功,可以跳出 生死之苦,得到究竟的解脱。兼除众生久远痴冥:修 这个方法同时可以除灭,一切众生没有智慧,长久的 痴迷,可以跳出这个无明的境界。 佛灭度后,尊者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末田地、 尊者舍那婆斯、尊者优波崛、尊者婆须密、尊者僧伽 罗叉、尊者达摩多罗乃至尊者不若蜜多罗,诸持法者 以此慧灯次第传授,我今如其所闻而说是义。 他说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 的。历代这些成就的祖师,以此智慧的法门一代一代 的传承下来。翻译这本经的人说,我现在把这个法门 说出来。 我今如所闻 演说修行地 方便胜究竟 如其修所生 修行于善法 先当知四种 退减住升进 决定诸功德 我现在把历代祖师传承下来的方法,演释开来, 修行一步一步的功夫,由方便道到达胜究竟。如其修 所生,修行于善法:好好去修行这个呼吸法门。应当 知道有四种现象。哪四种现象?修行退,退步了。住, 也没有进步也没有退步,停留在那里。升是升。进是 进步。所以他这里讲修行用功是很科学的,分析很严 谨。决定诸功德:这句话说你修行怎么会退步呢?怎 么会停止呢?怎么样升进呢?这个中间有决定性的。 一步有一步的功德,这个功夫有成就了才叫功德。 先当起等意 习行慈心观 须当止_恚 令暂息不行 烦恼暂止息 他说做功夫不能进步,第一个同你心理影响大有 关系。也就是说你的慈悲心还没有发起。他说做功夫 起等意,要起平等的意识。就是说我们修行打坐,做 功夫,不是为了自私自利,我修行好了是为了帮助别 人。你先要有这个心。如果以自私自利的心来修,不 会成功的。先要起平等心意,习行慈心观,习惯自己 的心理,要爱一切人、一切众生。要发起慈悲心,没 有慈悲心你不要谈修行。 我们大家学佛都是自私自利, 都是为自己,要别人来慈悲你,不是你去慈悲人,这 个心理自己没有检查出来,没有用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止息_恚心。怨恨别人,埋 怨别人,生别人的气,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永远是对 的。这是嗔恚心,这个_恚心不能止息,不会进步的。 令暂息不行:要你真做到慈悲心你做不到,但是 假装一下,暂息这个_恚心不动,烦恼要暂时把它止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4息了。换句话说,你要做呼吸的功夫,你这个平等的 慈悲心没有生起来,你想修这个法门做不到的,所以 不会有进步。 “次当净尸罗 尸罗既清静 三昧于中起 尸罗就是戒律。 尤其是男女的性行为必须要停止。 戒律清静了你才能得定。三昧是梵音,意思是正受, 正正当当的领受。玄奘法师另外翻成三摩地,就是定 境。那个定的境界就生起来。 三昧已修起 观察应不应 善知应不应 修向所应作 既向所应作 专念系心处 他说你慈悲心生起来,戒律清静了,这个三昧境 界已经有了。这个时候你要观心了。观察自己应不应, 不是坐在那里没有思想,这个思想来的是应该、不应 该。譬如说你坐在那里背部发胀,那代表骨节有问题, 你是应该动一下或者是不要动呢?这个就要有智慧观 察了,这就要依靠真有修持的老师了。要知道应该用 运动或者吃药来帮助,或者是不动忍一忍,让他自己 过去。 修向所应作:修行方向应该这么作。既向所应作: 确定了这个方向。专念系心处:最后要专念一心了。 什么叫做系心?就是你把心用绳子一样拴住,你心不 向外跑了,到这个时候你做到心系在那里不动了,每 一个思想,每一个感觉,每一个动向,你都很清楚。 但是专念的心在这里拴住了,你晓得心拴住了才可以 修这个出入息。上面所讲的都是准备的功夫。所以你 开始就要听呼吸、闭气、计数啊,都是自己搞的,没 有用的。 两句话非常重要。这个时候你定下来,心里头发 生快乐之感。心定下来,不再向身体外面乱跑了,才 开始正观。依风开始,我们这个鼻子它自然在呼、在 吸。譬如你们现在一边听课,鼻子照样在呼吸,大家 都没有感觉到自己呼吸在动。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因 为你没有系心一处,心没有收回来,所以没有感觉到 自己的呼吸在动。等到你心收回来,自然晓得自己呼 吸的来去。正观依风相,要观这个风。 正观依风时 其心犹驰乱 止心在入息 如系调御马 这个时候你心定了,听这个呼吸、感觉这个呼吸。 正观依风相,依风是我的感觉思想,心和气两个合为 一了,两夫妻一样相依为命,这个时候你心跟气两个 配合了,正观依风时,其心犹驰乱:你的心还在乱跑, 要怎么样不乱跑呢?止心在入息。你感觉到这个气进 来了,就不放出去,忍在这里,止心在入息上,这是 第一步。这就是所谓的瓶气了。并不需要另外吸一 口气,自然进来,你心停住。开始时很短暂慢慢练习。 止心在入息。 安般者二种:一见。二触。钝根不见。 他说这个气由鼻子开始, 到全身的毛孔都在呼吸。 整个宇宙同我们的生命都是在呼吸往来的。他说修安 般有二种现象。 有一种修持高明的人,他看得见气同我们生命的 关系,怎么进来,怎么出去。第二种是看不见有感觉。 我们普通人只有感觉看不见。为什么?因为我们是钝 根。 如系调御马,这个时候心和气相依。进气的时候 停止,如一匹马一样,把它拴住。哪一匹马会那么乖, 让你拴在那里啊?要有方法: 心既止入息 思惟正忆念 冷暖与轻重 柔软粗涩滑 这个现象要注意。你打坐起来随时定在入息上, 这一匹马慢慢拴嘛,拴了以后马就乖乖站在那里。你 的心同马一样到处乱跑, 你这个息等于是拴马的绳子, 你要把他拴好。心定在入息上。这个时候你有思想没 有?当然有。思惟修嘛。 思惟正忆念,心和气合一,这个时候你身体内部,会 因为身体健康不健康的关系而有这些现象,有时候全 身发冷。有时候发暖。有时候感觉身体轻灵的飞起来。 有时觉得身体粗重的不得了。有时候身体连骨节都软 了。有时皮肤的很粗很痒,药都吃不好。有时涩,皮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5肤长出一粒粒的东西来。有时皮肤变得很滑,不但是 外面,里面自己也感觉到。有时大便是通的,有时不 通。这里只讲八种,还有酸、痛、胀、痒都会发生的。 修行谛觉知 随顺善调适 于触复不了 是说修行退 上面告诉你这些现象是必然的,所以你在修行的时候 要谛觉知。“谛”就是很仔细。“觉”是要感觉到。“随顺 善调适”,跟到他的境界,善于调配。你要懂得医药, 懂得作功夫把它调整过来。这里只告诉你原理,要你 调到舒适的境界。“于触复不了”,你修了半天对这些 现象都感觉不到,知道了又没有方法去对付,这叫做 修行退步了。 数一以为二 数二以为一 至九犹错乱 是说修行退 这里讲数息观,我们这个气出去了知道,进来也知道。 比如数入息,进来数一,气呼出去了。再进来数二。 数到第三、第四结果忘了,这个思想配合不起来。数 一当成二,数二当成一,搞不清楚了,是说修行退。 心没有专一不算。 还有一个方法是数到十以后, 再由十倒数回业数到一。 再由一数到十。每一数都要念念清楚。这个进来的气 越停越久的话,真正的瓶气就来了。你身心的定力 越来越大了。至于说气功治病,那不是问题了。这是 讲数息观,佛并不是叫你做数习观哦!这是假设你修 数息观,而数到心错乱,这是修行退。 若于修行退 更数从初起 十数满足者 远离诸过行 假定修行退步了,重新再来。数一到十,十口气不乱, 心境不乱,你已经差不多了,远离诸过行,这就不错 了。 不修与过修 或有异修起 有此诸过生 是说修行退 不修是自己不想修了,心里起了反感。或者有些人过 度的修习,或者有异修的心念起来。比如说念佛好吧! 观想不错,转来换去,有这种毛病出现,都是修行退 步了。 修行若俱数 心惧生惑乱 惑乱若增长 是说修行退 修行若俱数,一般在进修的阶段,用数息来摄念。数 的观念最后要丢掉,你忘不掉,一天到晚像数钞票一 样,一、二、……十。你这是在干什么?自己的心或 者起害怕了,这个法门恐怕不对吧?修得没有利益, 自己烦恼又来了。这个惑乱的思想增长了,是说修行 退。心理障碍起来了,是修行退。 气息不流通 冲击于鼻面 头顶悉苦痛 内或绞风起 息乱失其道 而彼不知治 身体极烧热 其心生愦乱 四种既错乱 依风极违诤 修行欲令息 而不善方便 不知对治法 是必疾退减 他说有时候你修行,你身体不一定对,或者感冒,或 者内在有病气息不流通。你身上的气息不流通,鼻子 这里堵住了,太阳穴这里痛,头顶这里痛,那就证明 你身体里头有病了。所以有些人打坐会怕冷,其实并 不是怕冷而是反应灵敏。所以这个时候气息不流通, 鼻子、头顶都不对了。或者身内有一股力量在绞动, 这就是绞风起,气路不对,气没有归元。他说修出入息的法门,应该修入息,你反而修出息, 或者应修出气,比如说你今天心里很烦燥,甚至欲念 特别重,要赶快修出气,把气呼出去。当你修出气的 时候,你又起一个念头,改修入气。像这样应该修进, 你修出,该修出你修进。于二心俱静,进也好,出也 好,如果你心境很平静是对的。寂止定意生,如果得 到定的境界,这个时候要立刻放弃了数息,不计数字 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更来数,就发生很大的过错了, 反而修行会退步。 急喘而安般 则令念错乱 由是错乱念 修行心发狂 其心发狂故 不知应不应 于二无分别 是说修行退 他说当你呼吸还没有调整好,你就修止要把它停止, 这样乱来的话,实际上那个不是气而是风。急喘而安 般这反而使你的思想乱起来了,会火气上来。这样子 你妄念会更多,甚至睡不着觉,心就会狂乱,脾气会 越来越大。其心发狂故,自己也不知道应或不应该, 于这个应该与不应该之间不晓得调整。这会使你修行 退步的。 修行数已成 息去亦随去 去已处处住 于彼善观察 既观令息还 还已起清净 不善知大种 是说修行退息乱失其道,息乱了,不照奇经八脉,三脉七轮的路 线走。所以修行要懂得医药,什么都要懂,要知道对 治的方法。自己不知道对治,身体就会发烧、发热。 慢慢思想也乱起来了,乃至发脾气,或者性欲增强了, 各种毛病都来了。 这四种会错乱都是气息不调的关系, 你想要修行到达一个宁静安祥的境界不知对治法,很 快就会退步了,不想修了。 修行缘入息 而反缘出息 修行缘出息 而反缘入息 于二心俱静 是应修行果 寂止定意生 而复更求数 有此诸过谬 是皆修行退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6数已成是说心气合一了,得定了。呼吸好像停止了, 自己不要呼吸了,心很定。这个时候就不要数了,就 要随息了,这个气出去,跟到就空掉了。空掉了以后 如何?一切皆空。你到空的境界不要怕。去已处处住: 气也停了,好像呼吸都停上了,死亡了一样,很舒服。 于彼善观察:要氢这个境界仔细看清楚。既观令息还: 身心内在是一股清净。不善知大种:这个时候要认识 气,如果不认识也是退步。 长短悉分别 遍身尽觉知 身行渐休息 一切应决了 于此不善知 是令修行退 你在修这个法门的时候,气出来长你知道长,短你知 道短。长长短短你都清楚了,而且全身内外气都充满 了,你都知道。这个时候身体非常快感安祥,完全达 到休息的境界。一切应决了,自己要认为还没有到, 或者还求进步,或者觉得自己气候不到,那就糟了。 于此不善知,你自己智慧搞不清楚,反而退步了。上 面所讲的同三十七菩提道品的四念处有关系。 知善亦知乐 勤方便意行 当复制心行 令不至掉乱 这是初步从修气开始慢慢进入心境,非常的高兴。喜 是心理的状态。乐是身体的轻松快感。努力的勤修安 那般那这套法门,心意和气配合为一,渐渐使心的杂 念妄想清净下去。制心不动,可以慢慢到达初禅的境 界,这个时候才不会散乱,也不会昏沈。下面有小字 注解,说这是受念处的境界。受有苦受、乐受、不苦 不乐受,还有心理上的忧喜,共有五种。 次分别知心 修行正观察 又生欣悦心 还复摄令定 非是不定心 定已心解脱 其次呼吸停止了,要观心了。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心 里动念都很清楚。观心法门,每一个思想念头,不观 迎他来,也不拒绝他来,来了就来了,过去就过去了, 慢慢生出无比清净的喜悦。 那么呼吸和心境都定住了, 随时在定的境界。定了以后此心得解脱,烦恼分别不 起了。这个时候身心可以得到解脱,解脱什么?解脱 烦恼。 善修解脱者 不令心退没 若人退减分 则无有解脱 观察无常断 离欲与灭尽 出息入息灭 是名修行胜 善修解脱的人,这个心永远是清明的。如果退化了, 退灭了就解脱不了。所以小乘修行得解脱,由安那般 那入手,最后是观心哦!观察诸行无常一切皆空,然 后离开一切欲,一切妄想,欲都没有了,离欲得四禅 定,最后得灭尽定。得到定的时候呼吸就停止了,不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7呼也不吸,这是修行的胜境界。 如是十六行 自在心回转 觉触之所获 见得亦复然 上面所讲的十六行,由呼吸开始达到观心的境界。观 察自心的法门。自在心回转了,由感觉开始起修。见 得亦复然,最后见到空,得到定的境界。 若于见与触 不善识分际 是过应当知 无智令修退 所以说心的境界要看得清楚。见道不是眼睛看。触是 感受得清楚。如果这个分际没有搞清楚就不对了。所 以对不对你应该知道,如果不用智慧的观察,随时会 退步的。 修行上增进 不应缘于下 缘下亦如是 不应上增进 修行一步有一步的功夫,当你还在基本的法门,你不 要先跳到前面一步。当你已经进到前面了,就不要再 去管后面。 苦见二增进 心住而等观 任之则自成 还到修行处 见世间一切皆苦,所以努力增进。此心平等而住,听 其自然,还到修行处。 这一本经告诉你怎么是修行退步,这个教授法很好, 先告诉你失败的,到后面才告诉你正确的、成功的。 1992 年 3 月 28 日讲于香港第二讲 孙医师报告:老师突然从《指月录》转到《达摩禅经》 。 我也由参禅改为出入息。我也觉得数出息使身体感到 舒服。于是就依照经文中的指示修习,我依正念于定 中开始数息,原来在定后要数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万念已经放下,哪有时间去发起数息的念头,但是也 开始数息了。数到第三个出息时,一时之间自己就跟 着出息一下子就出去了。这个现象很难解释,四周变 成深蓝色的天空,满天一望无际的星星,有大有小。 自己观察了一会儿就定下来。由粗的观察转为细的观 察,慢慢的,我也觉得我也是这个空间的一部份,好 像飘飘浮浮的,感觉上是无牵无挂,了无一事。忽然 我太太叫我,我便跳回这个现实的生活中。 师示:这是孙医师的报告,这报告里头有很多的问题, 刚才诸位听了,不知道注意到没有?等一下我们再讨 论。大家来听课,没有进步就是没有做小学生的精神。 我一辈子不做人师,这不是客气,真做老师不是这样 子。我一辈子立志不做老师。为什么?没有一个我看 得上的。后来学佛以后,看到很人做法师,做上师, 都堕落了,被人捧得堕落了。这个堕落比什么都严重, 叫骄慢堕。所以我一辈子希望坐在学生的位置上,不 做人师。虽然各地都叫我老师,其实我心里没有答应, 这是讲内心话,你们不一定懂。但是我有时候也摆起 老师的架子,真要讲佛法的时候,打禅七时,很严厉 的,你们都受不了。我谁都骂,不管你什么地位。走 路不对也骂,态度不对也骂。所以很多人受不了。在 这十几年已经没有真正讲过佛法了。 人求学为什么没有进步?尤其到了中年以后,自己当 自己是一个大人。人对老师最恭敬是小学阶段,到了 中学对老师的态度马虎一半了, 到了高中就更严重了, 到了大学心中根本没有老师了,也没有自己,自己也 忘了,所以永远没有进步。读书毕业进了社会,根本 就是堕落。这是没有尊重自己。 我自己十几年如一日,读书也好,做事也好,我自己 没有一分钟马虎过,人家说我学问好,那是假的,努 力来的。你看我现在那么大的年纪,有时候想到佛经 一句话不清楚,我可以一夜不睡,非要把它翻出来不 可,还是这个精神。你看我生活很马虎,我从小到现 在自己的规律很严格。哪一分钟该做什么,都有规律 的。长大以后,因为为了别人的事情而妨碍了自己的 事情,先将就别人,把别人的事办好。但是自己的事 还是要补上。这是第一点。虽然是笑话,可是你们真 要学佛法,虽然我讲的是笑话,要比鞭子打在你身上 还痛苦。有这个精神才能学佛。因为你们年纪也不小, 社会地位也高,不用这个方法是不行的。 第二点:为什么我们要讲《达摩禅经》?这是讲真修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8实证做功夫的。我们打坐修行,你有没有想到把自己 的身体丢开。为这个身体我们受罪很多。念身不净: 我们活了六十年,一半在床上,只剩余三十年了。十 岁以前不懂事,老的时候十年没有用,去掉二十年了。 再去掉三餐吃饭,大小便,讲恋爱,真的活到做人没 有几年,你把时间算一算。而这几年我们大部份为身 体在忙,穿衣,吃饭,生病等,你看哪一样不为它忙。 此身不净。不说跳出三界,跳出这个身体都做不到。 但是这个跳出,不是孙医师报告的跳出。所以随时要 念身不净,要有这个警觉性。这是显教的教理。如果 进一步跟你讲密教的修法,那又不同了。密法也是从 这个教理来。我身不净,要把它转过来变成干净,很 难。小乘修法念身不净,证得空性,证得阿罗汉果就 走掉了,这个身体不要了。如果修密宗,念身不净以 后,还要用念力把它变过来,这就难了。这个就要从 安那般那入手。 念受是苦:你看我们感情上,思想上,一天到晚都是 烦恼。所以修密教是身转了,感受则是时时刻刻在极 乐的境界里,只有乐没有苦。 念心无常:要一念万年定在那里。 念法无我:报身、化身都要成就。所以叫你要注意配 合教理。 下面这个五根、五力。你们现在学佛根都没有扎好, 怎么会发出力量?一点定力都没有,毛病一大堆。你 自己的定力不够,这个习气业力的力量改不了的,要 注意这个。你看五根第一个是信根,你真信了没有? 没有。信根、定根、念根、精进根、谁做到了?也就 是说要把根扎稳了,以后才能变成力量。譬如说你力 量有了,真必要的时候,拿一根手指头就可给人家治 病,这是定力,念力的问题。 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等。念觉支有好几种,譬 如说心里起一个念头,自己知道了,应不应该,就是 念念本身都要知道。另外每一个起心动念,念念清楚, 得了空,得了清净,这个是念。那么这个里头有个择 法觉支,比如说空的境界,这个空是偏空,还是正确 的空,或是感觉的空。譬如刚才孙医师的报告,身体 跟到出息出去了,这个对不对?不对。他没有懂出息 的道理,这个就是择法觉支。譬如修白骨观,四个字 最重要「知时知量」 ,道家叫做「火候」 。师父可以告 诉你做菜的方法,火候是没有办法告诉你的,这个要 靠自己。你念咒也好,修出入息也好,哪个时候该多 修一点,哪个时候该停止,要知时知量。择法觉支包 括很多,大家听了这个东西,听了要背来。 刚才孙医师的报告,六妙门你知道吗?第一个是数, 第二个是随,第三个是止,再来是观、还、净。天台 宗的小止观六妙门也是根据《达摩禅经》来的。一开 始是数,数到心定了,每一念都没有忘记,就不要数 了,要随息了。进来跟着进来,出去跟着出去。不只 鼻子,乃至身体每一个毛孔都在呼吸,心息配合为一 了。然后止息不呼也不吸。如果止息定久了,得初禅、 二禅、就可发神通了,真正的神通。如果神通发起来, 般若智慧还没有通,还是外道,还是魔道。可是也是 道。如果真到止息境界,心也停止了,念不起了,呼 吸也停止了,定久了以后要起观慧。要观察正思惟, 这是观。观了以后,晓得一切功夫、一切境界,都是 唯心所造,身心皆空,回到本来净土,这是还。然后 身和心通通空了,我所在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我 的身体就是阿弥陀佛,干干净净,一念不生全体现, 这是净。大概提一下,至于怎么止,一步有一步的功 夫。实际上我们每一念都可以有六妙门。比如你一上 坐,数也好,不数也好,很清净没有杂念,已经到达 随息皆段了,你就跟到第三步止了,然后起观。一念 之间就可以俱足六妙门,到达清净的境界啊。 我们上次讲过,为了身心健康要注意入息。达到止息 可以治百病,甚至可以不死,如果要不死,自己把息 止住了,定住了,就可以不死。这些都是实际的功夫 境界。所以真到达了止息,这里头东西就多了。 你的心跟着息出去了,你没有专一,你知道吗?换句 话说,你觉得跟着气出去了,你觉得看到太空。我问 你,你身体还在这里没有?你这个肉体有没有死亡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9呢?当然没有死亡。既然没有死就还有出入息,可见 你的心念没有跟到真的息。是妄念的出入息,你知道 吗?你跟本没有得止啊。这次我特别为你开这个课, 就是告诉你随时要注意四加行。四加行一步有一步的 功夫,暖、顶、忍、世第一法,真正得了止,一定发 暖。一步一步的功夫都有四加行。 什么叫暖?心暖;心里的行为暖。所以自己的思想, 自己坏的习气,譬如爱嫉妒啊,爱发怒啊,好名啊, 好胜啊。慢慢自己的起心动念都觉察到了,这是念觉 支。都知道了,知道了以后呢?就如黄医师刚才讲的, 明明觉得这个人很讨厌,自己心里头气极了,讨厌极 了但是也不能露出不悦的样子。慢慢的就觉得不是那 么严重了。这个讨厌的心生起来,你觉察到了,转为 慈悲,甚至慢慢真正变成爱心了。这是心暖了。在功 夫方面,到了暖位,整个人像泡在那个热水里头一样。 得暖以后,慢慢头顶这里,一直线一样起来。这个时 候,你心里怨恨的心起不来了。所以头顶打通了,妄 念才起不来。 这个时候所生起的思想都是智慧的境界。 什么叫忍呢?我们忍气怎么忍的?本来想揍他,吞一 口气,自然就会停下来。那个时候呼吸停掉了,杂念 切断了,就是过去心不可得,末来心可得,现在心空 了,这是忍的境界,切断了一样。那么这个时候到了 世第一了。并不是说你成佛得道了。在世间上你是第 一的。这是身心两方面。所以三十七菩提道品配合, 都要真的做功夫才能做到的。佛法是要真修实证的功 夫,不是普通讲书。你们反复的去研究。不要听完了 就摆到一边去,浪费你的时间,也浪费我的精神。 胜念己成就 是则为退像 懈怠竟沉没 无堪于所求所以你修道做功夫,这个念已经有一点境界了,就像 孙医师的报告,己经有一点境界了,但是因环境的影 响,或因生病的影响,懈怠了。懈是松懈,怠是怠慢。 我们自己原谅自己,松懈怠慢就会陷入昏沈。譬如说 我今天应该用功,可是因为其他的事就马虎过去了, 你这个修行就沉没下去了。 至于说去睡觉则更严重了, 这是修行退步的现象,无堪于所求,不会有进步的。 不染污无记 垢浊热焰生 起诸烦恼退 由是失正见都落于有见里头。你是求空,结果堕落在有的现象里 头,己经堕落了。还顾睹深:修行还要盘腿,四禅 八定几时到?这个没有意思,看起来好像很深的深坑 一样,搞不好会掉下去,很危险。有这心理现象起来, 是退减相,退道了。 长病诵止诤 彼时解脱种 多业远游行 是五退减因你们都不严格的要求自己,你们看三十七菩提道品, 你自己检查一下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 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每一项都离不开精进,努力 的求进步。 《大学》上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 谓苟日新就是说今天的成就进步都不算,要求明天更 进步。所以我们懈怠沉没、不精进。他说无堪于所求。 不染污无记:什么叫不染污呢?我什么事情都不想, 外面好的、坏的都不管。可是这样子好不好呢?好啊。 这也是一种修养方法,可是你却在无记中。你的头脑 整天昏昏沉沉的,记忆力也没有。什么事情都不清楚 就是昏沈的阶段。起诸烦恼退:会慢慢因昏沈而起烦 恼,而退堕了,这个样子会影响到你的生理垢浊而热 焰生,身体内都会发炎,因为这个样子修行的正见、 智慧起不来。 振掉或闪烁 是五退减相 浮飘粗涩滑 修行应分别人为什么会生病?业生的。 业是前生宿业种子带来的。 这一生的病苦,他本身已经在地狱界了。因为病痛使 他没有时间用功。这就要忏悔,这个就是前生的业报。 诵就是背书,读经之类。止诤:停止在意见上诤论。 学理上搞不通,一直在文字上、意见上诤论。多业远 游行:到处走。像这种情形想得到解脱,不可能。解 脱种子没有,是五种退减的原因。 信戒闻舍慧 身重与付 是五应当知 于是渐衰退 耽睡及沉没 修行退转相信是正信。戒是守戒。舍是随时放下。慧是智慧。如 果几种现象,因多病,因远行,因事业等。对于正信, 对于守戒,对于多闻,对于放下,对于慧的境界不会 起精进,于是渐渐衰退。这个果报是什么呢?身体感 觉到不轻灵了,有病的现象。头脑昏沈了,那么这个 时候喜欢睡觉了,耽着睡眠。或者上坐就昏沈。这几 种现象都是七觉支的择法觉支, 自己应该要观察清楚, 这是修行的退转相,换句话说,你一天没有进步就是 退转相。 恐怯多豫犹 懈怠离所欲 不习过修习 彼时解脱种 惊畏不欣乐 不回向修行 是二俱为失 于是修行退振是心里头很散乱。掉是掉举。心里头不安定或者闪 烁,思想不能清净下来,像闪电一样乱飞。那么这个 时候就如刚才孙医师的报告, 有飘浮在外面的感觉了。 浮是浮在水面上的感觉。有些人做功夫,觉得上半部 浮起来,下半部沈下来。这要功夫境界才知道。飘是 飘到外面去,孙医师的境界就是飘。粗是有时候感觉 到身体非常粗,很难过,好像生病一样。涩是身上起 疙瘩一样。或者是皮肤非常光滑。他说发生这五种现 象,你要警觉到,这就是退减相,应该要分别清楚。 望远绝所希 还顾睹深 有见己坠落 是皆退减相修行一段时间以后,会觉得搞了半天,没有希望了。 你们有功夫境界,我都没有,觉得很失望,很绝望。 这个佛法到底是不是骗人的,好像前途渺茫,不知道 怎么办。绝所希:自己所希望的一点都没有了。有见: 我不如现实一点,讨个老婆,生个孩子,或者去跳舞。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10恐怯是起恐怖的心理,怕魔障,胆子小,不敢精进。 恐怕我这一生没有希望,犹豫不决。恐怯是一种,豫 犹是一种。惊畏:有些人进步了,他却害怕了。有些 人修行没有现象出来,没有进步起惊畏。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是不欣乐,不高兴这个东西。我看过很多,有 些信佛的人后来去信基督教了,基督教信了两天又不 干了,信回教去了。也有些人别的宗教信一信,又跑 来学佛。这种心理现象,都是心理懈怠。换句话说己 经堕落了。 第五种是懈怠离所欲。甚至于已经修行有好的境界, 想丢掉。 第七个是不回向修行。回向是佛学专有名词,这个很 难解释。比如说我年轻的时候,向法师顶礼,法师马 上给你回礼而且会说: 「回向十方一切众生」 。也就是 说他不接受,把你的功德回转给一切众生。什么是回 向?我们这个世界都有回向,回向就是果报。你在这 里丢出去一个东西,它转一个圈还是回到你这里。你 想害人最后是害自己。你能处处恭敬人,最后是恭敬 自己。回向是物理作用,你到太空就知道了,太空里 真空的时候,你在太空把这个玻璃杯丢出去,它一定 回转到你这里来。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是回向, 那是必然,这是回向的道理。我们修行人怎么回向? 一上坐就发愿,我要成就,我成就不是为我自己,我 有任何一点功德,全都回向给一切众生,我自己不要, 都给大家,修行是为大家修的,这是第七个不回向修 行。 第八个是不习,今天不用功不求进步,或者因为进步 了以后过度的修习,这也错了,太过了。所以不习与 过度的修习,这两头都是错的。上面这些情形犯了, 彼时解脱种,于是修行退。 三昧离相乐 粗涩四大种 尔焰皆消尽 还从身内起水、火、风。还从身内起,你身体哪里不舒服都感觉 到了。 掉动失正念 其心不恬静 由是意愦乱 斯从行者生那么这个情形掉动散乱心起来了,慢慢使你失去 了正念。这个时候你意念不会专一了,愦乱了。恬静 是像水一样很平静,这时你的心就不恬静了。这都是 从你修行者的本身起来的。 一切诸瑞相 修行如是观 不显现分明 欲见为甚难到了这个时候四大种, 身体的障碍开始感受到了, 好的境界没有了。不是过去有,现在没有,而是说没 有显现好的境界。实际上你作功夫已经进步了,好的 现象不显现分明或不清楚,你在修行当中都要观察清 楚。所以欲见瑞相,心不清净,一切的好现象不出现 那是当然的。 诸根悉驰纵 邪意普流散 形消意愁惨 如是烧然者 随欲向所缘 乐着诸境界 其身皆烧然 是说为忧退如果你放纵了,你的六根就向外跑,跟到外境界 走。 随欲向所缘:跟到世间的欲望去了。邪意普流散:不走正路。偏了叫做邪,走偏路了。乐着诸境界: 喜欢跟现实跑。形消意愁惨,其身皆烧然:他说你这 样跟着外境界跑了,慢慢的你身体也消瘦了,意识也 不痛快了,忧愁烦恼多了,慢慢身体内部也多病,发 烧了,等于是被烦恼之火所然烧。这是因为心里的忧 愁烦恼所发生的。 方便不精勤 闻所应成就 不趣喜胜处 皆由无智故 后则生悔恨 欲进劣无能 或见胜不取 是说修行退三昧就是定的境界。正受,梵文叫做三摩地。真得定 了就有离相乐,万相都离开了。尔焰皆消尽:你的妄 念像冒烟一样。我常常做一个比方,一个蜡烛点起来, 火光越亮,旁边的黑烟越多。你知道妄想多,你那个 蜡烛光并没有熄啊!这个黑烟就是尔焰,烟的影子, 你怕他干什么?你真得到三昧定的境界, 尔焰皆消尽, 这些黑烟自然会没有了,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身体的 问题所在了,很粗涩,障碍你的四大种,四大就是地、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11现在他告诉你修行退步的现象。 方便道各种方法, 你不精进去修,甚至后来生出悔恨的心。听到应该怎 么做,怎么修,想去做,心里的劣根性太强所以做不 到。不趣喜胜处:不向好的方面去努力,明知道努力 的修行有好处,你却不去做。都是因为没有智慧,所 以修行退步了。 自念有越戒 意淡无滋味 疑悔及诸觉 是说修行退接近于宝瓶气。你现在问的问题,在那个时候好像不 呼也不吸,你问是不是停止了呢?还没有。正在止。 止的时候,你觉得这里的呼吸没有了,你有没有体会 到,内在的各部份感觉都很清楚。你坐在这里如果没 有静下来, 老实讲不会感觉到内部的, 在道家叫做 「内 观」 。道家《九天玄女经》是容成内视之学。内视就是 观自在。 这个在佛法没有来以前中国就有了。 就是 《参 同契》上面讲的「内照形躯」 。你在这个时候感觉到呼 吸好像若有若无,好像停了,自然就会达到内照形躯。 比方说这个气到这里堵住了, 堵住了以后你把止的念, 就止在堵住那个地方,其他身体内部还是清楚。等到 堵塞的地方打通了,他就嗝气起来了,慢慢的全部都 打通了。打通了才是真止的境界,内呼吸就起来了。 内呼吸怎么起来?你觉得鼻子没有呼吸了,身体没有 呼吸了。但是男人在小腹这地方,女人在子宫部份, 感觉到在动。鼻子好像完全没有呼吸。内呼吸起来还还有一种,自己觉得犯了戒,这下子我完了。前 面的功德没有了,白修了。自己对自己又疑又悔。这 种心理生起来,意淡无滋味,所以是修行退。 诸过定意羸 心乱盖所覆 三昧渐消减 是说修行退有时过份的反省自己,责备自己,自己对自己都 没有信心了。羸是瘦的只剩下骨头了。所以定意就没 有了,打起坐来也不上路了。心里很烦乱,被五盖覆 盖住了。所谓五盖是色、声、香、味、触,是大五盖。 笑、视、交、抱、触是小五盖。这些现象也是修行退 步了。 心举调顺舍 不了住起缘 不观时非时 无智故修退没有得止。得止了以后有个现象会来,你会感觉到这 个身体像一块硬化了的木头在这里,会害怕的,这就 是刚才经典上所讲的「涩」 。僵在这里一样。这个时候 不能害怕,你把意念放松,呼吸不要放松。慢慢气走 遍了以后就是真气在转,但是要做到这程度有一个条 件,肠胃一定要空。肠胃不空,大部份都是功夫在替 肠胃做消化。这个越干净,气脉越容易修成。修通了 才真能得定,然后身心两面才能解脱,分开。还有功 夫到这里有一种情况,道家所讲的「脑后出声」 。可以 听到空中的声音。以前我在峨嵋山顶的时候,真的是 听到天籁之声。从医学的道理上也可讲是脑部的气脉 要净空的时候所发出的现象,可以认定这个是我本身 所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外来的,你可以这样认定,可 是内外都有这种境界。 以你目前的功夫,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尤其是 夜里坐的好的时候。有时候打嗝长气呼出来了。这个 打嗝的气,有些从胃上起来,有些从肝脏起来,有些 是从胸部起来的。如果你打嗝的气从丹田起来,譬如 女性从子宫,从阴部起来的,男性从海底起来,那个12心里头散乱,掉举起来了。不观时非时:修行要 观时,譬如说这个时间不适合打坐,就不可勉强,就 如吃饭一样,吃药一样,要自己调整自己。不了住起 缘:自己不了解自己,该休息,该放松,该抓紧,这 个搞不清楚,自己没智慧也使你修行会退步。 不知六时行 亦愚亦巧便 六界亦不善 是说修行退不知道一天十二个时辰,也不知道六界,不晓得 六根六尘的巧便,也使你修行会退步。 问:我数息越数越紧张,就放下来不数了,就随 着息,可是我随的时候是很慢、很微细、感觉没有呼 吸了,或者是气停下来了。 师示:对。你不是用过很多法门吗?你用了宝瓶 气不是觉得这里很挤吗?我叫你放开,你不是懂了 吗?你今天的报告有一句话讲的很好。有时候我不用 这个法门,觉得不呼也不吸了,那个就是息了。假设 你观想明点,或者观想准提菩萨,你那个时候的呼吸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就了不起了。那个气出去,止息。定在那个息上,切 断。把它封住。那个才是出息的止息。这都是最高的 密法。到了这个时候才是止息。而且到了这个时候你 会发现,我这个意念怎么那可怕,一切动都是意念动。 这个时候身心轻灵,这个时候你怕睡觉了,因为睡了 一觉以后气脉又堵住了。这个里头就要懂得医学。我 们的左脑、右脑,一个管思想,一个管记忆。这个皮 下神经,你睡眠或者这样,或者这个姿势。静止一下 以后,它皮下神经缓和了,知道是在休息,但是不会 堵气。头轮的脉打不通,我们脑下垂体的分泌就减少 了,老化死亡都在那里。这个我很少讲,多送一点给 你。你们没有问我就懒得讲。你现在用功的不错,但 是没有达到四加行的暖。唯识学上说「暖寿识三位一 体」 。所以你气通到了脚底,两足尊打通了,你对寿命 的把握就多一点。 问: (声音很小,听不清楚) 。 师示:如果你讲修气息的话,你这个是气散了, 没有止住。你意识跟着出去,道家讲魂魄,这个魄就 是讲息。不是这个呼吸的气。魂就是讲这个意识,魂 飞魄散开了。如果讲定的境界,三昧境界,佛说一念 有八万四千烦恼,我们的三昧境就有八万四千不同的 境界。这也是一种定境,不能说不是,如果你的智慧 懂了,这个定境也不坏,不懂的话,魔跟佛一张纸都 不隔的。对了就是佛,不对就是魔。 问: 《指月录》 上讲的和 《达摩禅经》 有什么关系? 师示: 《指月录》上讲的是形而上的道。这里讲的是功 夫。没有定的功夫是狂慧。 《楞严经》上叫干慧。那个 慧是干的。干的种子不会开花结果。智慧要用定水去 浇灌,功夫就是定。定水去浇灌那个干慧的种子,才 能开花结果。 《楞严经》叫干慧地,没有用的。有许多 人佛学理论很好,一点功夫也没有,这是没有用的。 1992年4月1日讲于香港任用了。跟着是止、观、还、净。老师说六妙门可以 一念之间做到。记得一年前,在见到老师之前,我在 坐中及走路时都观出入息。有一次我一边走一边观, 结果观也净了,在没有我的情况之下,我在人群中醒 觉,自己吓了一跳。这个是完全放弃了第六意识及第 七识,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直接控制前五识的现象, 是“还”的现象。由此可知第八识不可思议,一片虚灵, 非妄心能思议。 (师示:这一段报告得很好,有一点内 容,有一点份量。 ) 这两个晚上。我上坐在一呼一吸中我定下来了,我存 在一个知的境界中,知道室内的儿子已经睡了,室外 老婆在弄衣服。儿子入睡前的一x那都很清楚。这些 外在的一切是否对我产生喜悦,或者困惑的现象。我 感觉到外界的声音在帮助我得定,直觉上我知道要打 开眼睛,房中的一切现象也在帮助我,越看就越舒服, 我知道这个花花世界都是佛法,都在帮助我得定。这 些喜悦是一种虚空中的喜悦。是一种既无所喜也无所 忧的轻安。时间的观念也起了一些不平常的现象,直 觉上这些境界好像是几分钟的时间,原来又过了一个 半小时。 4 月 7 日的报告: 今天心里有说不出的清净。 所见到的 及所听到的,每一样令我起清净心。每一件都在说法。 我今天禅定在坐、不在卧、不在行、住。砂在内不在 外。还在这个空间中的每一样东西,甚至东西以外的 每一寸空间,无所不在。 (师示:很好。这两天的报告 很有进步,很有价值。 ) 现在达摩禅经进入出入息修止的方法。一般人把出入 息当成气功,气功和出入息不相干的。一般气功都是 拿鼻子一呼吸,以深呼吸来修练,有许多种方法。几 十年前我就说过,我们人很奇怪,很会玩花样,鼻子 自己的,空气不要钱买,你们都不干。气功就是利用 这个鼻子。在我所知道气功的方法有两百多种,就是 利用鼻子深呼吸,这是讲气功。第三讲 孙医师报告:安那般那是入出息。我是在入息确定 后而进入随息。随息时心随息转,所以没有数的主观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13修安那般那,修止观,佛为什么不叫它是气功呢?安 那般那它把这个出气、入气分开来讲。为什么又叫做 息呢?这个我再三强调的讲,不知道你们听进去了没 有。息的境界有往来,也可以说在旋转,也可以说在 出入。也可以说升降,这个是安那般那。我们这个生 命的息,现在医学上的报告叫做全息。他们拿各种生 物来试验,就连植物也在安那般那出入息。可见这个 出入息,不止鼻子在出入息,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 这个生命是个全息的阶段。可是为什么不叫做全呼吸 呢?所以你们真做功夫的人,是修止息喔。不是修呼 吸,这个要搞清楚。 所谓息,是说这个气出去再倒回来,或者说升降这个 阶段,中间有一个短暂的停留,这个是息的境界。所 以数息、随息是息哦!并不是讲数出入气,随出入气 哦!这一个观念特别要搞清楚。很重要的。不然你搞 了半天,都在出入气上面搞,不懂息的作用,不懂全 自的作用,你功夫到息的阶段,好像呼吸停止了,可 是你的细胞还在往来,这个要注意。这都是科学性的, 不是宗教哲学的问题。 当你在止息的阶段,譬如孙医师这两天的报告内容, 我认为很好,不管是息啊、止啊、观啊,你要注意: 这里头有两个东西,一个是我意识的知觉,知觉跟息 两个互相配合。这个生命也可以如易经上讲的阴阳两 个东西结合。 孔子提倡仁,但是他没有对仁下定义。后来的儒家把 他下一个定义,是拿医学的定义来下。仁等于水果种 子的核仁,如杏仁,桃子的桃仁,我们吃谷子,它的 中心叫做米仁。你把他解剖打开来是两半,中间是空 的。我们现在这个生命存在,除了出入息,往来的息 以外,比如得定,你知道得定。有一个东西不是这个 东西,不是息,但是跟息结合为一,才能宁静下来, 这个是意志思想,也就是第六识,也就是知觉。 所以你说我修出入息都得不到利益,乃至做气功也得 不到利益,叫你做气功,你只管鼻子哼啊、哈啊,意 识都在散乱中,没有与息相结合。所以真到心息相依, 心如息转,或者做到息如心转的人,可以有特别的境 界了。那个不是特异功能,可以发起神通了。这一点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14一定要搞清楚。如果拿正式学佛讲。我讲你们听,没 有心得,只是听热闹,我们这个不是普通的演讲。要 恳切的去学习,要真正求证的。 我们上次讲到修行胜道住分第四,就是告诫我们不要 得少为足,要不断的精进。上次讲的是身念处,得止 的一种现象,还没有讲完。 无智住所缚 系着于彼处 乐着生诸过 是相今当说 真正的佛法并不是在功夫上,做功夫是属于加行,不 是主要的目标。主要是目标是得道。所谓菩提是智慧 的境界。所以这里自己智慧不清楚,停住在功夫的境 界上,被功夫所捆绑住了,系着拴在那个地方。乐着 生诸过:因为功夫进步身体舒服,或者气脉通了有特 殊的功能等。你自己贪恋功夫,自己以为是道,这样 会产生一切的偏差与过错,这种现象现在告诉你们。 尔焰渐损坏 分离及交乱 破散叵和合 是则住相缚 什么叫做尔焰?焰就是如放焰火嘛!焰就是那个蜡烛 旁边的影子。譬如我看电视,电视的影像也是焰。幻 灯也是焰。或者我们眼睛有毛病,或者有精神病看到 这些境界,都是尔焰,都是影子。尔焰有很多种。 安那般那真做好了的人,慢慢会认识自己生命的气。 有时眼睛爬坡 到前面有烟雾的现象, 也就是说虚空中 那个电子波动的情形,你都能看的很清楚。慢慢会看 到光点,这个虚空中电子的走动,都看得清楚。一般 没有修行的人会认为是着魔了,这个境界和精神病所 看到的境界差不多,但是有很大的差别。那个病态的 境界他是有痛苦、有烦恼的。修行的功夫到这个境界 感受是喜悦的。 “尔焰渐损坏”可以有两种讲法。你心中的妄念慢慢减 少了。 也可以说你外面光影的境界停留在这里不动了。 分离及交乱:有时候觉得有分离的现象,自己觉得自 己出去了,身心可以分离的。如果修练得好,有一个 好处。要死的时候走得很轻松,因为很习惯了。你修 行到这个境界一定是气住脉停,身心可以分离。相反 的你身心可以结合的更坚固。也可以做到不死。再留 个五十年、一百年,那就看你怎么修了。能够分离, 它就能结合,这个原理懂了吧。这个交乱是气息和身 心发生交乱的现象。破散叵和合:有时你会感觉到身 体好像散了一样。酸痛分散我们容易感觉到,可是你 修的好的时候,他没有酸病,有一种快感要脱离开一 样。但是可以分散,当然也可以和合,再把它凝结。 这许多的境界正反都告诉你了。是则住相缚:还只是 一个过程,不是了了。是住的境界不要停留,还要求 进步。 于身不巧便 自生分离想 交乱或尘碎 是为住所缚 那么在这个时候,你的感受有时会很讨厌这个身体。 你看小乘的经典上记载,有一些佛的弟子功夫到了这 里就自杀了。所以佛的戒律不准自杀。他因为功夫到 了这一步,觉得这个生命很厌烦,每天要给他吃,有 时候生病很痛苦,于身不巧,自生分离想,早一点走 算了。或者是精神和身心两方面交乱。自己念力强的 话可以把身体破坏了, 这些都是境界里头的一种过程, 是为住所缚,都还在身念处里头的一种过程的境界。 所以修行真要有福报智慧。智慧才是真福报,要看得 清楚,不然自己就被境界困住。有时候被一个境界困 住很久,自己想跳出来,跳不出来。等到真跳出来了, 哈哈大笑,非常感谢这个魔障。经过一次魔障,就是 一次大跃进。可是当你处在那个境界里头,就是很难 解脱。 守常无异想 众色不次生 种种众妙想 亦不次第起 流出而不住 其身渐消减 守常无异想:自己觉得功夫到,经常守住那个境界。 道家讲守一、守窍、守在那里,一个功夫境界里,其 他的妄想不起了。众色不次生:渐渐的这个身体上, 乃至每个细胞变化,不次生,新陈代谢不快了。心里 头也没有欢喜,很枯槁。禅宗讲的枯禅也叫枯木禅。 流出而不住:有时候也会遗精。也可以说心情很落寞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15不充实。身体慢慢越来越消瘦了。 想或来复去 修行不增长 寂止既不生 于身无长养 这种现象有时候来,有时候空,分开了,你修行停留 在这个境界里头不能进步。那么真正得定,寂灭清净。 得定的境界起不来。枯木禅不是真的清净定,枯木禅 对身体没有长养的功能。过去很多庙子里老修行,一 看脸都发青,一付枯槁像,但是我对这些人都很恭敬。 这些人真守戒,真修行。可是他不懂,于身无长养。 我们这个身体是阿赖耶识的一部分,真修行对身体是 有帮助的。 心不起悦乐 是说不净舍 彼不清净舍 所见不鲜白 亦不能升进 亦复不退转 所以在这样的修行境界里,就如庄子讲的身如槁木, 心如死灰。你看很多病人也是这样,这人世间好像没 什么喜乐之处。是说不净舍:悲观的、讨厌这个身体, 想丢掉它。所见不鲜白:实际上他所见到的不是真正 的空灵、鲜白的道理。也不能向上升进,可是也不会 退步。 如戏沙门像 不会生悦乐 譬如借衣服 亦如梦所见 为命不清净 谄曲及余恶 他说这个时候有一种错误的心理也可能起来的。戏弄 出家人。楞严经也提到这种魔障的境界。上不见有佛, 下不见众生,对世间一切都觉得没有意思,少时生悦 乐:心境每天都在枯槁难受当中,很少生起高兴的心 情。譬如借来的衣服,也如梦当中所看到的。他觉得 这个生命就像借来的衣服,偶然穿穿而已,没有意思, 要丢就丢。一切都是在梦幻中。为命不清净:始终认 为这个生命是可厌恶的。谄曲及余恶:觉得世界上都 是在骗人。这一套没意思。一切看起来都是罪恶的。 聚落知识所 自显其功德 覆藏诸过恶 犯罪不发露 聚落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社会、村庄。在社会大众前面, 或者有知识的人前面表演功夫,现特异功能啊,以气 功治病啊。自显其功德:这一种心理经常很容易犯罪。 覆藏,把自己的错误盖覆起来。一切的过错自己尽量 掩饰起来。佛的戒律,犯了错,改过自新,这是忏悔 的道理。相反的就是掩饰。盖覆。普通的人犯了错误, 尽量掩饰,把他覆藏起来。 及余一切缚 垢污修行者 有事相 而便起实想 他说讲不完这些错误。其他的一切都是功夫进步的境 界,可是各种现象把你捆绑住了。并不是有个魔的力 量来困住你。所讲的这些是自性的心理现象,自己捆 绑起来停留在那里。因为人的习惯都是贪恋,抓一个 东西。自己进步了,有一点境界,他抓的很牢。这些 都是修行者自己的污染。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有功夫, 有这种事相,而便起实想,自己认为功夫真对了。 未熟谓为熟 未灭想已灭 方便不等满 而欲求升进 如割含穗苗 是则住所缚 所以这样一来就永远停留在这里,不能求进步了。像 一个果子一样,尚未成熟,自己认为已经成熟了。未 灭除一切妄想,自己认为已经到达这个功夫了。检查 不出来。一切修持方法不能平等圆满,而天天认为自 己在修行。他说比如割断了的苗,永远不会结果的。 就如运动一样,体能到了一个极限就上进不了。有些 人读书也好,智慧也好,到了极限叫他再进一步,就 是进不了。并不是进不了,而是自己下意识满足这里, 停留这里而束缚了。 业始无方便 相现坚守持 过进心矜兴 如是住所缚 不懂修行的方法,有了境界的现象,自己停留在那个 境界。过进心矜举:因为进步了,自己起了傲慢的心 理。朋友劝他或者善知识点他都不听。矜是傲慢起来。 举是掉举。禅宗所讲的空腹高心,空腹是内容空空的。 高心是心很傲慢高举。这些现象都是停住了,被束缚 了。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16或有修行者 而起断常见 是见令心乱 则为缚所缚 或有一类修的人,功夫到了而起断常见。自己认为空 了就是道,同唯物论的观点一样,死了什么都没有, 空的。空同唯物的断见是差不多的。常见:譬如宗教 家说万物是由上帝所创造的, 这个神是永远不生不死。 道家认为长生不死也是常见。佛法是非断非常。也就 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如果落于断见,认为人死了 以后什么都没有了,那因果也空了,那就不会相信因 果,更没有六道轮回,没有前生也没有后世,一切唯 物的。常见就是认为浅尝则止生不死,到天堂可以永 生,这是常见。所以你看世界上的宗教哲学,不落于 断见就落于常见。真正的佛法是非断非常,不来不去, 佛法的奥妙就在这个地方,他说有些修行人到了这个 境界而起断见或者是常见。这个见不是看见的见,是 思想观念,思想观念错误了。是见令心乱:你被知识 的见解,把自己困住了。 或有修行者 身身细微观 彼为住所缚 厌心不增长 厌心不增进 不能离贪欲 若不离贪欲 何从有解脱 还有一些修行人,身身细微观:是加重语气,就是对 身体仔细的观察。彼为住所缚:比如说道家密宗讲气 脉,太贪恋这一方面,智慧搞不清楚,就被气脉所困 住了。厌心不增长:厌离心,想跳出三界、跳出身心, 就是想升华那个心理,超脱的心理,并没有增长进步。 因为厌离心不增进,认为这个世界已经很好了,够美 满的,有什么不对啊?没有脱离贪欲之心,所以贪_ 痴、爱欲,尤其学密宗的人,什么双修啊!毕修啊! 要发财就是有财神法。一般人学佛都是求佛菩萨帮忙 的,不是学佛。我来拜拜菩萨应该帮忙我,都是这种 心理,都是贪欲心,离不开贪欲之念。何从有解脱: 这不是真正学佛,怎么能够得到解脱呢? 解脱不成就 终不得漏尽 不断诸漏者 则无实智能 于彼身念处 住相已分别 修安那般那这个功夫, 并不是一天到晚在那里吸啊、 呼啊。又不是拉锯子,也不是拉风箱,不是叫你搞这 个啊!如果你只是搞这个,终不得漏尽,不能得道。 所以外道都能修成五通,天眼、天耳、他也,神足、 宿命通。第六个漏尽通只有佛法才能成就。漏尽是智 慧的解脱,没有渗漏了。如这个杯子一样,没有隙缝, 圆满了,所以无漏是这个道理。这时你呼吸也停了, 一切都在定中就是无漏了。不断诸漏者,则无实智能: 所以叫你们三十七菩提道品,八十八结使,百法明门, 这个心理念头,没有检查出来,没有改变过来,你说 修行,不是欺骗自己吗?这个就是身念处。离不开的 道理。所以从上次讲到现在,都是由身体的观念来的。 住相已分别:停住在这里,这些毛病现象都告诉你。 受心法念处 如是应广说 下面开始就不是身念处,他的心理作用。以及法念 处,法是思想、思惟、意识的心理状态。受念处、法 念处、心念处,心念处要大概的告诉你们。 修行心不悦 彼喜亦不生 身无寂止乐 当知是住相 你要注意了,在修行过程中每天没有进步,心境上没 有喜悦。闷闷的、经常昏昏的,喜悦心没有起来。禅 定是定生喜乐,你们有没有喜过啊?上面所讲到的死 板板的停留在那里,所以喜悦心生不起来,看一切众 生就不会有高兴的面孔。同样道理,这个时候,你说 你天天打坐,没有用的。没有得寂止之乐啊,虽然是 在打坐,坐起来是一付讨债的面孔,在那里装死相, 然后坐在那里很难过。身无寂止乐:身体没有真正得 到清净,里面也没有得到安那般那止息之相。止息到 了以后心有喜相,而没有乐相。乐相会有快感,这种 快感没有办法讲。比男女性交那个乐感还要乐。男女 性交的乐是很粗的,而且短暂。禅定寂止之乐,全身 每一个毛孔都是乐的,是真的喜乐之相,可是你功夫 不到它起不来。没有得定所以是住相,停留了。 修行所受获 信戒闻舍慧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17常守其少分 是则为住相 在修行上略有心得的人,或者是信心坚固的人。比如 我刚才讲你天天照时间打坐,这没有错,是信念的作 用。或者是守戒的作用。或者是看经典、教理、正思 惟。闻也包括了思想的任用。舍:有些人不看经典, 坐在那里求空,随时求空掉。慧是智慧的观察。这五 个不管是哪一个,经常的守住其中一少部分,认为是 在修行了,也是永远停留在那个境界里。这些境界是 感受上、感觉上起来的。 有住缚比丘 往到阿难所 迷于所住相 是今当略说 他说譬如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停留在这个境界上的 比丘,来见阿难。迷于所住相:他自己迷惑了,进步 不了。这种现象我要大略的讲一下。 得无相三昧 六年住所缚 乐欲闻所说 常随逐阿难 不能进所业 亦复不退转 住于住境界 不得解脱道 他说这个比丘跟着阿难,他停留无相三昧的境界中。 三昧是定,也是功夫。无相:他一切都是空的。空是 空哦,无相是无相,现在对你们这些外行的人只好随 便乱讲。无相是空的,实际上空是无相的。什么是无 相?讲了你们也不懂,因为我吃过,你们没有吃过嘛。 他说这个比丘得到无相三昧,这个无相,你说是不是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随便你去猜吧?他六年 都在这个定境,停留在这个境界。乐于闻所说,阿难 去讲经说法,他也跟去听,而且喜欢。经常随逐师父 阿难。可是他永远没有进步。不能进所业。虽然他没 有进步,永远停留在无相三昧中。住在所住的境界。 这只能讲是在进修的功夫中,没有证得罗汉的果,没 有解脱。不来亦不去解脱已而住,住已复解脱,解脱 已还缚,他永远在这个境界,一切相无所动心。不来 也不去,好像很高明,得中道观了。自己也觉得很解 脱,也无烦恼也无忧愁。住已复解脱:认为这个是解 脱,实际上给解脱绑起来了,被解脱的见解绑起来了。 或有修行者 住在不退地 微细烦恼起 而不能觉知 不觉烦恼故 不能到胜处 有一些修行人功夫也好。也没有退步。最微细的烦恼, 第六意识的根据所起来的烦恼,人我之见,人我是非 的观念,八十八结使等,就是微细的烦恼习气起来, 自己不能觉察到。不觉烦恼故,不能到胜处:所以佛 法是唯心的。心里的观念转不过来,永远不能到达道 的境界。 于地无分别 亦无有退过 地诸过不起 如是止于住 地地不能上进,可是也没有退步。地诸过不起:地就 是初禅、二禅等。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上升。如是 止于住:停留在这里。讲了半天你要注意哦,都在感 受的境界里头停留住了。什么叫做感受?感受是感觉 的部分。你说是生理的呢?还是心理的?要严格的检 查清楚。有时候感受是生理的,有时候是心理的,很 微细。你分别不清楚修行就不要谈了。 或于住分中 而失众妙相 众妙相虽灭 意犹顺彼地 或者停住在这个境界里头, 在定的境界有很多的妙相, 会转变。他没有,甚至于有些退掉了。可是他意识境 界也有,因为他尝过了。 意顺彼地时 余力乐相生 已有少乐故 心依寂止住 因其寂止心 自谓作已作 安止不具足 不得具足果 由于意识带有这个经验,生理上有一些乐感也会发起 来。因为在意地上也觉得有修行的境界。我看现在有 很多出家、在家学佛的人,都称大师了。徒弟也很多。 你说他有东西没有?也有一点。 真正是道吗?不是的。 就是这个道理。他心里头也有一部分很清净的感受。 他觉得也是定的境界。因其寂止心,自谓作已作:自 己认为已经到家了,可以作明师了。安止不具中,不 得具足果:自己停留在这个不圆满,不具足的境界上,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18所以不能证果。 无智翳心目 而自谓为智 修行无智障 不觉所应用 觉所应用者 于地能究竟 所以修行重点,虽然讲出入息作功夫,那是个方便法。 后来还是要了心地法门。修行如果没有智慧,无智就 是一种障碍。不觉所应用:不管任何功夫,它的重点 是知时知量。觉所应用者:自己随时调换方法来用, 于地才能达到究竟。 彼住其地中 种种垢所污 若使修行者 成就不共地 如是知过患 彼终不为缚 一般修行人,在凡夫共业的这个地位当中,被种种染 污的心理,尘垢所污染。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成就不共 地,与一般人两样。超越跳出来了,不共法是佛法。 如是知过患,所以告诉你,要认识这些都是修行境界 上的毛病。自己了解了,就不会被这些境界所束缚了。 不识烦恼过 愚痴无实智 于禅觉吉安 犹如象系树 修行观尔焰 莫知所起处 自己不认识心地法门,烦恼过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是愚痴。没有真实智慧的境界,于禅定中感觉到吉 祥平安。这等于把象绑起来,拴在树上。修行观尔焰: 修行人你看心中这个妄念,你知道自己妄想在乱跑, 其实你那个知道有妄想的那个功能,他是很清明的。 等于蜡烛的光。你虽然看到妄想,可是妄想哪里来, 哪里去不知道。 从其所依出 而自不能知 不涌亦不没 不见相所起 亦不知灭处 过亦无过是 烦恼妄想起来,心就跟着乱转了,自己不知道。像海 水的波浪一样在动。“不见相所起”:自己看不清楚, 也不知道灭处。过亦无过是:这是修行很大的过错。 所说诸障碍 皆是坚住相 谓不由彼住 斯非明智说 前面所讲的障碍,是修持过程的错误。为什么构成障 碍呢?皆是坚住相:也是定的一种境界。谓不由彼住: 因为作作不了主,你不知道调整,斯非明智说。 与造诸过患 若干因缘缚 能用诸对治 众妙复显说 一切的境界,好的、坏的,都是因缘所生。譬如你今 天功夫进步,你或者是受到外感了,这是障碍。如果 你善于对治,如医生一样诊察这个病源在哪里,或者 是为风寒所起的,或者是饮食引起的,或者是因为观 念搞错了。你要检查清楚,诊断清楚,然后对治它。 众妙复显说:这里头很巧妙。 所尊不恭敬 亦不舍x慢 自隐覆其过 不向明者说 最可怕的是你对于善知识、老师失敬。自己很傲慢。 自己有过错又想办法覆盖起来,不坦白的发露忏悔。 我年既衰老 已为众所弃 或能失利养 令我生苦恼 心常怀忧畏 深卢长叹息 这是讲那些老和尚们摆架子,做师父久了的,年经大 了,我怕把过错讲出来,大家看不起我,也失去了供 养。自己生起忧畏苦恼,只好关起门来叹气。 我后当死时 将欲作何计 隐过心忧恼 愚惑作所缚 横自生罪累 失大功德海 或者想想自己老了,修行也不得力。虽然徒弟那么多, 实际上是我骗人。人骗我。我死了以后不晓得怎么办。 前途茫茫,心里头忧愁苦恼来了。愚痴惑乱把自己捆 绑起来,自己在鸡蛋里挑骨头。横自生罪累,失去了 大功德。这一段是讲检查自己的过错最重要。当众发 露忏悔才能进步。 味着现法乐 贪餐黠无慧 弃舍后世果 兴此诸过恶 自己修行贪见来批评佛法的演绎罪过。我在上次报告中提到的四 正念及禅宗思想等,都是我个人对佛法未有深入探讨 的误解,后来我再看一些佛法辞典,原来三十七菩提 道品中有无漏与有漏的的分别。四正念是有漏分,七 觉支是无漏分。四正念是破执的法门,众生皆有所执。 所以佛法的修持需要大善知识的引导。如果有自杀及 自我摧残的现象出现,那是因为缺乏正确指导产生边 见的影响。 我数安般,坐下来几息之间就进入定中。请问老师修 安般不见法相,是不是就跳过这些境界。老师说我功 夫不到,这一两天我就放下观心的功夫,实实在在的 修安般。 (师示:对了。规规矩矩去体会这个法门是怎 么样) 。 我数息很快就进入随息。鼻息出入由清的,冷的,慢 慢鼻尖冰凉,好像结了冰一样,随即发白了。当定境 加深时,鼻息转慢了,发生粗重的现象。出入息的空 气好像有异常的重量,越重气息就越慢,但是没有空 气不足或者辛苦的感觉。不久,能感觉的随气息出入, 自我好像与气息合而为一。自己一出一入,一段时间 之后,整个身体变成一个大气袋一样,一开一阖,整 个身体都在做出入息。忽然我起一个念头,要小心这 些境界,心息相依是功夫,要提防堕进受阴区宇。 另外一个发现:气息本来是自然的与胸部并用,但是 不久,它自然停止了。胸部的呼吸变成肚子的呼吸了, 到全身呼吸时,我也不知道是在肚子的呼吸之中。因 为那个时候的思想已随着出入息了。 师示:对了。这是真求证。可是后面有一点你要小心, 既然走求证这个路线,就要求证下去,我就看看这个 境界是怎样。这就真正的怀疑了,大胆的怀疑。佛说 的教理我要去求证,我并没有对佛不恭敬啊。你这报 告说要提防堕到受阴区宇。我在讲经到处告诉人家, 你们讲气脉,每一个人都在受阴里玩弄自己,这个禅 宗叫做「向上半提」 。钓鱼一样,钓鱼竿向上半提,不 是全提。你这傻孩子就是笨,受我的骗,受佛的骗。第四讲 孙医师报告:这一两天真的是惭愧,以自己浅薄的知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19受阴有什么错?真的受阴转了以后是报身的境界。四 大的报身就转成佛身了。那个报身有种种的神通,可 以飞起来等等,这不是受阴的功能吗?所以你达到受 阴的境界,胆子又小了一点,该打。可是你今天的报 告很好。 为什么我讲禅宗的《指月录》突然转到《达摩禅经》 来。因为禅宗很容易超出,但是功夫不到。一般人学 禅都有这个毛病,那你将来谈禅是上无诸佛,下无众 生。所以我一看,就慈悲。不能向这条路线引导你。 赶快做确实的功夫, 你懂这个道理吗?这就是教育法, 方便般若。你要有这样的程度,我才肯讲,不然那么 辛苦干什么? 上一次讲到注视鼻端,有些书讲注视鼻端白。鼻端哪 有白啊?今天孙医师的报告有这个经验。所以道书上 说「谛观鼻端的白」 ,我们眼睛这样低下来看,看到鼻 子。但是不一定要那么看。这个地方要注意,不然你 初步太注意了,血压会有问题的。将来你们出去教人 家要注意。血压高,或者低的人,不要教这个方法。 就是随息,眼睛闭到。所以他说这个时候鼻子发白, 当定境加深的时候,气息就慢慢变了,这个时候发生 粗重的现象。出入息的空气好像有特别的重量。一有 重量,气的呼吸越慢,但是没有感觉到气不够,或者 呼吸很辛苦,这个感觉没有。这样不久,能感觉与气 合为一,变成一个了。就是自己本身在一进一出。这 样一段时间以后,整个身体变成一个大气袋。不是在 呼吸,是一开一阖,整个身体好像都在做出入息。这 就是现在医学上所讲的「全息」 。其实我们普通人也都 在全息啊!这个全息普通人是没有的,但是最健康的 婴儿有这个现象。他熟睡时呼吸没有了,可是身体还 在全息,在成长,生生不已。我们长大以后就没有这 个功能了,除了修道有功夫以外。 修行缘不寂 身中清凉起 意寂止摄来 灭除诸热恼以入道」 。心怎么如墙壁?就如这个墙壁,门关了,内 外就隔绝了,外面打不进来。所以修行缘寂了,如果 缘不寂就不行,有一点放不下就不行。这个时候你的 第六意识不随外缘,就是不依他起了。完全不依他起, 你就不会遍计所执,就不会抓得牢牢的。圆成实:意 念就清净了。所以唯识难懂,你要用功夫来懂。 这些高妙的道理越听多了,越不能成功。所以你这个 外缘真的放下了,第六意识就清净了。这不是说不起 妄念,普通讲就是不起妄想。怎么会没有妄想?缘不 寂你的意识就不会寂。意识静止了,就如庄子所讲的 「万物皆归于我,与天地相往来」 。就如刚才报告所讲 的,你的身体与大气层变成一个了,意念停在这里, 你觉得整个宇宙的功能都到手。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身 体了。 意寂止摄来:慢慢的,你的身体变化了。身中的清凉 就起来,这个清凉不是一股冷气,也不是一股凉气。 有时候做功夫从头顶凉下来,那个还不算数。清凉不 是我们夏天进到冷气房那个清凉。那个是外来的。这 个内心的清凉你讲不出来的,清净凉爽的。所以我们 一天到晚都在热恼中。尤其是我们工作忙,脑子用多 了。 身中清凉起:这个时候自然念头清净了,这个时候心 中那个清净舒服,得定的境界就来了。小乘这一定就 下去了,下去了对世间法就没有意思了,就放下了。 你们的放下都是你骗我,我骗你。这个时候什么男女 关系,功名富贵都不想了。但是菩萨戒告诉你,耽着 禅定是犯戒的。可是你初步必须要在这个定境定住。 掉踊不静心 勤方便回转 摄之令寂止 其身悉充满这个时候你心中轻微的散乱、掉举,念头的跳动,不 静的心还是稍有一点功力的。如神秀大师的偈子「心 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有灰尘就要扫掉,任何念头 来都要扫掉。 摄之令寂止:收摄拢来,令它寂止。 勤方便回转:用各种方便法,努力不懈的使你的心回20他说修行一切因缘扰乱。思想是因缘,感觉是因缘, 病痛是因缘。这个缘不空掉,没有办法达到寂灭。所 以达摩祖师讲: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到定境上来。这个时候你进步的身心。密宗、道逐所 讲的奇经八脉,三脉七轮等,谈都不要谈了,已经丢 开了。因为你气脉已经通了,这个身体是充满的。充 满不是鼓涨,这个要注意。 长养四大种 是种复增益 当知从息起 行者执四大脾气的,爱思想的,爱埋怨的,这些习气的根根也可 以拔起来。道理在哪里?生命充实了,那个根本就可 拔起来。比如我们一颗钉子打在这里,你拔不出来。 有一个办法,你再打一个钉子下去,把它挤出来,再 把这颗打进去的拿掉,以楔出楔就是这个道理。 息短而渐灭 是故佛世尊 修行心安静 说名为阿那这个要用科学来求证了,你看婴儿刚生出来就这么一 点大,放在那里一下子就变这么大了。这个时候长大 的不是靠后天的营养。长养四大种这个息充满了。如 婴儿刚生出来,肚脐剪掉,哭过了以后,有一段时间 完全没有呼吸,一下子长的很快。所我们想返老还童 要长养四大种。这个时候你身心气色清明,可以却病 延年。四大种地、水、火、风都会改变的。当然这个 里头过程很多。譬如你肝有病,这个时候就更痛了, 自己就要晓得里头有病,要用医来帮助它,用功夫来 帮助它,那就能脱胎换骨。 当知从息起:你要晓得生命来源就是这个息啊。后天 是以这个身体为主。所以你看佛教他的儿子罗喉罗修 这个法门。可是迦叶尊者走禅宗的法门,是管意念的 哦,意到了息一定到。生命是靠自己把握的。 是种复增益:你们的四大种败了,很难调回来的。譬 如道家就很科学,一天有多少呼吸,或者发一顿脾气 灭少多少寿命,他是有本帐的。四大也是这样消耗掉 的。拿现代的话来讲,我们生命这个电能消耗完了就 死了。但是四大是可以恢复的。可是行者执四大。这 个时候有两种情形:第一个要我们注意身体,是执着 四大,可以那么讲。也可说警告我们不要太执着四大。 他原文交待不清楚,我把正反两都告诉你们。我的经 验,越不执着四大,四大成长越厉害,恢复越快。 阿那力能起 我所大恶刺 寂止善法分 亦能拔令出慢慢的入息充满了以后,譬如刚开始不习惯,就要用 很长的时间。等到息充满了,就不需要那么长了。很 短。只要意念动一下,息进来就够了。 息短而渐灭:慢慢的可以达到不要呼吸。你这个时候 心很安静,所以佛说这估叫做阿那。 复次般那相 毛孔诸窍处 前出名般那 修行出息时 心心法俱顺 是今当略说 先净治息道 始由入风起 诸根随所缘 是亦说般那现在开始说出息。为什么这里说毛孔而不说鼻子呢? 因为全息嘛。我们大小便,九窍,十万八千毛孔都在 呼吸。所以要先净治息道,不能有障碍。譬如我们这 里有一个疤,把这个地方盖住了,就没有呼吸了。 前出名般那:呼出去就叫做般那。 始由入风起:开始是吸气进来。 修行出息时:你要注意呼出去。 诸根随所缘:要你把身心放松。 心心法俱顺:你心里头一切念头清净。 是亦说般那:譬如人碰到烦恼的时候怎么办?唉!叹 一口气。呼气这个功能很大的。我现在把秘密泄漏给 你们,譬如练武功的人,要打人的时候不是闭气哦, 不要搞错了,是出一口气,大叫一声“哦”那个威力可 是很大的。他这个动作不只是一口气而已,是整个意 念都进去了。所以练武功叫你吐气,原理在哪里你不 知道。心心法俱顺,所以人真的放下了,是气先放下。 比如有人生气时,我们劝他说,你平平气嘛,你不要 生气嘛,你这气停不下来就打结了,你打结了,脑子21阿那是入息。这是告诉你一边的话,讲的很清楚。就 是说你要使身体健康,阿那力能起:入息进来,停止 了,寂止了。得到定的时候,这个时候是生长力的功 能。但是他可以使你拔起大恶刺。譬如你的习惯爱发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里思想停不掉的,那就很严重了。所以心心法俱顺就 是说出息。 出息归于灭 正受及命终 乃入根本地 斯由舍出息我观彼时者 彼息更生者定无有是相 观有如是相在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当时的情况,定是有定的境界。 气息的关系,定乃至空,都是这两个作用。所以呼吸 再进来,从新起来。 毒淤泥大地 出息能摄意 此相似境界 不令随所缘出息归于灭:这一口气出去,停止了。 乃入根本地:就进到那个根本清净的境界。 正受及命终,斯由舍出息:死的时候就是一口气不来 了,没有了。正受就是三昧。你要得定,就定在这一 口呼出去的气当中,这一口气不进来了,可是你本身 的生命还是充满的,这是得定。死亡命终时,这一口 气出去就不进来了,所以不同。正受是这一口气出去 了,空掉,切断。所以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是真功 夫。你不做功夫怎么会懂呢?理论讲得再好,也是五 百年野狐身,没有用的。 修行出息灭 灭尽三摩提 得入无想定 第四禅亦然他说我们这个心里头三毒烦恼,乃至身心不净化,血 液不干净,像大地的淤泥一样。现在告诉我们大原则, 各种境界都讲了,此是相似的境界。我们身体到处都 不净,所以我时常叫你们要修四念处的念身不净。就 是我们修出入息都要把它净化了。 把不净的变成净土。 这个就是由小乘转成大乘的秘密。出息能摄意:出息 放空了,这一口气出去,他意念整个定下来。不令随 所缘。 犹如制象钩 名波世婆婆你不要看出气是那么简单的事。出去这个地方你把握 住了,如果修行在出息这个地方灭掉一切万缘,你可 以进入无想定。无想定的功夫是非常的高,三界天人 表你翻翻看,在色界天的的顶上,这个定可以定好几 万劫。 《六祖坛经》上,卧轮禅师那个偈子: 「能断百 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他也是真功夫。六 祖回答他的偈子: 「慧能无技俩」 我没有这个本事。 「不 断百思想」 这是大乘境界。 「对境心数起, 菩提怎么长」 。 大乘境界就是不同。 由修出息证到无想定。要想得灭尽定也是这个东西, 这个地方是关键。乃至要得一切三摩地,就是定的境 界,都在这个地方。你们要特别注意,在密法里,这 些都是秘密法门,不传的。你听到了少去吹牛,做不 到乱吹,那是不对的。第四禅的境界也是这个样子。 般那既已灭 阿那时望 次第阿那生 说阿世婆婆这个出息也如笨象一样,用钩把它拴起来。因此出息 对我的意,心念有这个作用。密宗有一种修法,你爱 吃,就让你吃个够,吃到厌恶了,不吃了。你爱发脾 气就让你发个够,发完了就好了。 舍除颠倒想 离自在及常 本无所从来 去来不可得 慧智明见此 成就真实想 唯为空行聚 去亦无所至 亦不须臾住 离诸有作者你到了这个境界,定了,离开了,有分离的现象产生。 要走就走,要丢就丢,或者要住就住,非常自在。 唯为空行聚:密宗叫空行母。修行到这个境界、空。 真正空了以后,你的功能就大了。什么叫空呢?无所 从来也无所去。大乘境界本来空,既然是空,你还要 修什么?去来都不可得,息都止息了。 亦不须臾住:也不是有意去停在这里。这个时候你才 真见到空相,空性见到了,这个时候你才解脱了。离 开了一切能知、能作。不需要特别用功去做,自然在 那个定境上。22出气过了以后,它自然会入气。阿那时望,说阿世 婆婆:有一口气进来,生命就会存在,这是世间最好 的。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出息无作者 出息己过去见则堕颠倒 彼则不可见祖说的对「本来无一物」到后来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大机大用,也是本来空的。已证悟的大善知识即心 即佛,心本空,即用也是空,招念的是谁呢?就是我 们的妄心,在六道轮回中制造因果。法身是佛,也是 空。报身、化身是应物而生,自心的一部份,所以本 空。猫的三身本空,法身也是空,所以不会招业,所 以南泉不昧因果。我们要谨慎小心,对人对事完全在 因果的网络之下,一不小心变成五百年野狐身。 是种增故说 若为觉想乱 未曾相离用 当习安般念谁在作主呢?不是上帝,也不是身体。你在呼吸 往来的功能上,就参通本身这个功能。见则堕颠倒: 你要是认为自己真的把握住气息, 你的观念还是错的。 出息己过去:出去了就没有了。彼则不可见:就空了 嘛。 命断诸息灭 安般诸功德 众物及字义 过去亦复然 出息与入息 我已略说竟所以命断了以后,一口气不来就死掉了,很简单, 所以天下事过去就过去了。还追寻它干什么呢?如果 你一口气出去了,你还去追这一口气吗? 安般诸功德,出息与入息:出息与入息的道理都告诉 你了。 ※ ※ 真的气就是意。 慧解脱非从定来不可。 一般修行人都把细昏沈 的风大有增有减。譬如我们伤风感冒,呼吸会粗了, 风大增加了。又如一个精神衰弱的人或临死的人,呼 吸只有一半了,这个风大种减了。佛法是不增不减的, 所以这个道理告诉你,未曾相离用,我们的生命同风 大、出入息的关系很大。 第五讲 孙医师报告:这几天坐的很安静。由数到随息进入定 境,留在一个观照的存在里。在这个境中,自我的观 念依然在,知道这个四周围的事情,慢慢观照到我的 存在。在这个当中,自我和能观的是两个能分开的东 西,这个我慢慢在观照下消失了,停留境界,进入一 个无我的观照,最后观照静下来了,停留在一个渺渺 茫茫的知与无知之间的境界里。在适当的时候这个知 自然会起作用。 有时候也参南泉斩猫的公案,这个公案都如影随形的 在脑海里,推不掉,斩不断。今天我得到了答案。六达摩多罗禅经(南公怀瑾老师 1992 年讲于香港) 23由风大产生安般的现象;出息、入息。我们普通凡夫当成定。佛者觉也,既然是觉,永远是清醒的,这才 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身之轮回境界txt 的文章

 

随机推荐